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读后感>英国书籍读书心得

英国书籍读书心得

2022-09-10 08:20:36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奈我何”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英国书籍读书心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英国书籍读书心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英国书籍读书心得

篇1: 经典书籍读书心得

我国文学博大精深,在历史长河中有许多的名著,可谓是国之瑰宝。而我们学校为了引导我们从国学经典中领悟国学精髓,就安排了我们去读《大学》这本书。

人类文明发展到了现代,当物质极度丰富的时候,人们更容易丧失了自己的本性,“心被物转”,越来越关注物质的重要性。技术文明愈发达,精神文明愈堕落,有如一把秤的两头,要做到比重平衡,非常不易。对于儒家孔孟学说“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的先贤明见,在我们现在的社会环境中,的确有重新认识、深思的必要。

古语说,“知人先知己”,就是说人应该认识自我,知道自己是干什么的,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该前则前,该后则后,前后不能颠倒。安份守己,按层次、级别尽职尽责,不越轨,不越级,不犯上作乱,把个人的道德修养应用于工作、生活当中,就会安定团结,兴旺发达。

智中出礼,用礼来约束自己,做到克己复礼,诚于中,形于外。礼中出义(勇),义中生仁。仁、义、礼、智总归一信(五德)。学以致用,使自己不断提高,敢于攀登。一生无怨无悔,不半途而费,好好的做下去,做到至忠至孝,天人合一,就是真正的得道成圣。

仁、义、礼、智、信是人之根本,人以德为本。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天下太平,人民真正幸福!

《大学》这本书我们知道了对国家要尽忠,对朋友要义气,对长辈要尽孝,对身边的人仁慈。还了解了许多古代的名人故事,使我大饱眼福。

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令我终身难忘!

篇2: 经典书籍读书心得

早就明白《围城》是一部现代文学经典小说,说的是有关男女婚姻的事,书中最经典的就是那句“婚姻就像一座围城,城里的人想出来,城外的人想进去。第一次了解《围城》,明白有这么一本书,明白中国文学史上有位叫钱钟书的作家,是大哥推荐了钱钟书的《围城》,其他的就不怎样记得了。

不知那时是因为什么原因竟然未读。此刻想来真是可惜啊!说到钱钟书,我觉得有点对不起他老人家,因为我一向把他和钱学森搞混淆。此刻想起来觉得当时是多么的幼稚和无知,一位是当代著名的学者,作家,而一位是”导弹之父“,著名科学家。

我一向不太喜欢读长篇小说,这也许跟我的性格有关系,总觉得太长了,没耐心看下去,平时也只看些短篇或微型小说。这可能与我经常喜欢写些东西有关,我写的最多的莫过于一些情绪杂文了。我想当初,如果多看些书,尤其是那些经典名著,那时我的作文修为可能更高一些。

我一向不看长篇小说,直到这个暑假,恰好妹妹从学校带了本《围城》,我空闲之余就拜读起几年前本该早就读了的《围城》,并一口气读完了。其实上网的时候,曾看过《围城》,那时也只是在上网时断断续续读过,但是不知怎样,也不知为什么,之后就没有读下去,所以直到这个暑假我不算真正读过一部小说。

尽管以前也曾翻阅过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如梭的《忏悔录》、钱钟书的《围城》,但我以为这个暑假所读的《围城》,才是我真正好处上读的第一部长篇小说。

篇3: 经典书籍读书心得

春光里读书好心情《从百草园到三味舒屋》是鲁迅先生的散文代表作之一,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描写童年趣事的典范,在这篇文章里,我们首先深深被鲁迅先生的文思抓住,跟随着他在儿时的乐园里徜徉,感受童真的无比快乐。“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这段精彩片段是我儿时上学时曾背过的,曾多次慨叹大师的巨匠手笔,寥寥数笔就把孩童的眼里所看到的那个世界的景物惟妙惟肖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这里有植物有动物,有声有色・有动有静,引得孩童童心大发,全身心陶醉其中,在这个“乐园里”尽享孩提的欢乐,文章接着其间穿插“美女蛇”的传说和冬天雪地扑鸟的故事,紧紧抓住读者的视线,让人欲罢不能一口气读下去,动静结合,详略得当,内容五彩斑斓令人遐想不已,趣味无穷。“三味书屋”则是一个完全不同的另一个世界。

鲁迅逼真地写出三味书屋的陈腐味,说它是“全城最严厉的书塾”,儿童在那里受到规矩的束缚。但鲁迅并未将三味书屋写得死气沉沉,而是通过课间学生溜到后院嬉戏・老私塾先生在课堂上入神读书学生趁机偷乐两个小故事的叙述,使得三味书屋充满了谐趣,表现了儿童不可压抑的快乐天性。总之,鲁迅先生的这篇文章,抓住孩童的天真情趣运用出神入化的笔触为我们写作童年趣事树立一个典范。

我喜爱他的这篇文章,更喜欢他童真未泯的一颗童心!我敬佩鲁迅先生!

篇4:爱国书籍读书心得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读到这样一篇文章《我和我的祖国》,这篇文章阐述了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发展历程,以及汶川地震中显现的伟大的民族精神,还有中国为了迎接世博会所作出的努力。

通过这篇文章,我看到了祖国的强大,也被作者那深深的爱国情怀所感动。在文章中作者这样描述:“中国发生了建国以来的一次地震,面对困难的中国永不言败。汶川让我们把心连在一起。”中国,自古以来就被称为是一个伟大的民族,纵观历史,中国的伟大有着久远的渊源,八年的艰苦抗战,没有让中国倒下,反而让中国更加坚强。这次汶川地震也再次告诉世人中国是不屈的,是勇敢的,是坚韧不拔的。历经磨难的中国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凝聚力,汶川大地震是一个悲壮的过去,更是一个伟大的开始。三天哀悼,让悲痛得以表达,也让坚忍得以持续。13亿中国人以共同的悲伤共度刻骨铭心的瞬间,让罹难者生命在国家记忆里永存。

众所周知,改革开放至今的三十二年,是中国发展最快的三十多年。在《我和我的祖国》中,作者这样比喻:“1949年一个新的中国诞生在世界的东方。缅怀漫漫岁月,凝聚缕缕遐想。翻开历史厚厚的书页,我们却发现,昔日的祖国也曾不堪回首。当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祖国身躯之时,当帝国主义的大炮轰开了祖国的大门,无数人民群众就惨遭杀戮。中国人民终于明白了“落后就要挨打”的含义,一大批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开始奋起反抗。孙中山先生,在黑夜里开始规划治国方略,毛泽东,在贫瘠的土地上支撑民族的血肉与骨骼;邓小平,把饱经沧桑的瞳仁放大,指引多灾多难的祖国从世纪的风雨中走过!国家领导与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以天下安危为已任,前仆后继,为长夜难明的中国托起了照耀祖国走向社会主义道路的太阳!

今天,他们谁不惊叹中国科技的巨大进步和飞速发展?谁不佩服奥运会场上中国健儿的奋勇!谁敢说,台湾不是中国的领土!无论是神州5号的成功还是奥运金牌榜上熠熠发光的金牌,一次又一次让世界向中国投来了惊羡的目光,一次又一次让世人对中国刮目相看!站在时代的今天,我们回望:一个民族要独立,要发展,不仅需要坚实的物质基础,还需要强烈的民族自信心与自尊心,需要一种更为博大深沉的民族精神。黄河在我们的血脉中流淌,长城让我们永远刚强,“神舟”载人飞船使我们的天地无限宽广。“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传承了五千年的民族精神,正等待我们去发扬光大,使我们的明天更加辉煌。为了祖国的繁荣、民族的兴旺,我们会用激情点燃希望之火,用青春汗水浇灌成功之花。未来属于我们,世界属于我们,让我们刻苦学习、顽强拼搏,时刻准备着为中华民族的伟大腾飞而努力奋斗。

时至今日,中国已开始步入世界强国之列,上海世博会的召开时的昭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世博文明精神标语的提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让人们对城市生活有了一种新的认识。为了世博会的顺利召开,上海这座城市异常繁忙,不计其数的工程要在世博会之前完工。“用微笑迎世博”也成了人人皆知的文明礼仪!中国,不断追求,不断进步!它将用生机和活力迎接世界的喝彩!祖国,是我生长的土地,我因祖国而自豪,它的博大和坚韧让我为之震撼,祖国,永远是我心中那片热土!祖国在我心中,祖国在你心中,祖国大家心中,让我们这些青春为祖国创造新的未来。

篇5:爱国书籍读书心得

自幼就与红色经典名著有着不解的情结,假期里再次拜读了由我国报告文学作家王树增历时六年、呕心沥血精心打造的红色经典巨著《长征》,书中以50多万字的篇幅,描述了两万五千里长征中艰难卓绝的各个细节。

一滴一滴的泪,像蒙蒙细雨一样,洒落大地,眼前闪过的画面让我永无难忘,那是一场奇迹的话剧,那是一篇难以忘怀的历史纪录,那更是一段幸福而痛苦的记忆!当我合上《长征》的一瞬间,那一幅幅惊天动地的画面,那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争,仍久久萦绕在我的眼前挥之不去,原来它已经深深震撼了我的灵魂,根植于我的心里。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被誉为二十世纪“最令人神往,最能影响世界前途”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人类历罕见的军事奇迹,是人类战争一部大气磅礴的英雄史诗,在历时两年时间里,各路红军以非凡的智慧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突破敌人的围追堵截,战胜无数的艰难险阻,纵横十余省,长驱二万五千里,终于胜利到达陕北。雄关漫道、险象环生,红军一共爬过18条山脉,其中5条是终年积雪履盖的,渡过24条河流,经过14个省份,占领过62座大小城市,突破10个地方军阀军队的包围,此外还打败、躲过或胜过敌人派来追击的中央各部队。他们开进和顺利穿过6个不同的少数民放地区,有些地方是中国军队几十年所没有去过的地方,但他们多以野菜、草根甚至牛皮、皮带充饥,他们生死相依、患难与共、同心同德、众志成诚征服了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征服。是的,纵使装备极其简陋,给养严重匮乏,环境殿堂艰苦,数十倍敌军前堵后追,但中国人却没有屈服和害怕;没有埋怨和叹息;没有懦弱和退缩。他们把个人命运与党的命运、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一起,义无反顾肩负起拯救中华民族于危难这中的历史重任,他们用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抒写了一首荡气回肠、感动世界、震惊历史的英雄史诗!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历史虽已过去,但在国际形势日益紧张、天下尚未太平的现状下,我们依旧需要虔诚地缅怀革命先辈的不朽功勋,继承光荣革命传统,发扬先辈长征精神,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道上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正如列宁说过,庆祝伟_的纪念日,的办法是注意力集中在还没有完成的革命任务上。

“少年弱则国弱,少年强则国强”,我们就应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远大理想。在学校我们应把红军那种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发扬下去,孜孜不倦地学好每一科知识,用科技来强国,沿着先烈们走过的路,继续走下去,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永远像巨人般屹立于世界强林之列。

篇6:爱国书籍读书心得

近日,根据江桥镇第二届“党员学习月、百姓学习周”活动的实施意见,劳动保障事务所党支部领导高度重视,组织全体党员开展“五个一” 系列学习活动――诵经典谈体会。我支部党员干部阅读了《长征》、《青春之歌》、《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等优秀红色经典书籍。在积累自身素养的同时,也更深入了解党在各个时期的历史和感人事迹。

有人说:一本好书,是文化的积淀,智慧的显露,语言的精髓。所以,只有多读有益的书,才能增强自信心,更加勇敢顽强,才会使自己拥有一对永折不断的翅膀。

通过仔细品读《青春之歌》了解到:以历史时期的爱国学生为背景,描写了以大学生为中心的一批爱国进步青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塑造了各种类型的知识分子形象,表现中国的一代青年在党的领导教育下,不断更新自己,摆脱旧思想来束缚的曲折成长过程,说明了广大青年知识分子只有在共产党领导下,积极投身于无产阶级伟大革命之中,才能拥抱起美好青春。

读着《青春之歌》,或许我们没有抗战时期那些英雄儿女动人事迹的切身体会,但是透过主人公林道静的成长和进步,我们依旧能够感受到在这场历史大风暴中,与我们相同的年纪,可他们却有着不一样的“青春”。主人公林道静出身于大地主家庭,但她不甘心当封建地主的小姐,在她不断为个人的命运挣扎时,却遭到了一连串的打击——她自杀未遂,教书被逐,寻找职业四处碰壁……面对层层苦难的打击,林道静并没有放弃,尽管前行的路充满坎坷,艰辛异常。可她只当这些灾难、痛苦是人生的调味剂,从不向命运低头,这种永不服输的精神、革命青年的光辉理想和勇于献身的革命热情,对我们当代大学生有着强大的促人奋发的感染力。

想起有位伟人说过,追求的高度决定了生命的高度。客观上的美丽往往是短暂的,就像鲜花的烂漫与凋零,就像青草的翠绿与枯黄,就像容颜的妩媚与憔悴;但是生命的高贵在于情感,在于精神,正如帕思卡尔所说:“人只是一根芦苇,世界上最脆弱的东西,然而却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人的全部高贵就在于思考。”因为在思考的过程中,生活中转瞬即逝的美丽就会在心底凝固为永恒。林道静在党的引导下,对自己的人生进行思考,最终决定跟党走,跟着中国共产党走向康庄大道!

我们一生中最美丽最灿烂的青春季节,她孕育着早春的生机,展现着盛夏的热烈,暗藏着金秋的果实,昭示着寒冬的希望。青春充满诗意而不缺乏拼搏的激情;时尚浪漫而又饱含着奋斗的艰辛。在《青春之歌》中,我们跟随林道静一起,追寻一种温暖,一种力量,一种无与伦比的美丽!

通过学习,全体党员干部们受到一次形象生动、刻骨铭心的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大家深深受到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的感召,纷纷发表感想和体会,自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努力学习工作,立足本职、心系群众、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切实把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转化为精神动力,运用到我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做到学用结合,以积极的敬业精神、优质的服务理念投入工作,使我镇劳动保障事业再上新台阶。

篇7:经济学书籍读书心得

“经济”一词最早出现在古希腊哲学家、经济学家色诺芬的著作《经济论》中。色诺芬(约公元前430年~约公元前355年)出生于雅典富人家庭,受过良好的贵族教育,是苏格拉底门下的得意弟子之一。

在古希腊时代,“经济”一词有两层含义,分别是“家庭”和“法律”,其本质核心是指“家庭管理”。当世之时,奴隶制仍然广泛存在,奴隶是奴隶主个人的私有财产,为主人家庭的生产生活服务,因此经济管理不仅是一种家庭奴隶管理,还是保障奴隶主获取生活资料的重要手段。现存的原始文献中,少有提及古典时代的经济面貌,《经济论》一书可谓先声夺人,为我们探究古希腊经济史提供了宝贵资料。

1、《经济论》一书中涉及到的

主要问题

作为一本对话语录体著作,《经济论》中所呈现的问题数量多、范围广,但同时也有细碎庞杂之嫌,读者往往要在文段的细节处提炼作者的思想脉络。

著作开篇,色诺芬把财富确定为一种“人能够从中获得利益的东西”,极力强调了财富的实用性,利益面前要是有实惠,哪怕是仇敌也可以伸出援手;反之人若不具备使用财富的能力,黄金万两于其而言不过累赘。基于这样的观念,色诺芬在著作中借克里斯托布勒斯的口吻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概念,即在经济活动中要懂得财富增殖的方法,这样“一个人收入虽少,只要省吃俭用,我认为他在收入多的情况下就能够很容易地得到大的盈余”。显然,色诺芬在这里看到了财富的使用价值和管理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在近代科学管理思想尚未流布的时代,色诺芬的思想意识可谓开时代先河。

除了财富管理外,书中还牵涉了人员管理以及物资保存方面的内容。在庄园经济时代,劳动力对生产的影响最为深远,而奴隶又是劳动力的主要来源,因此奴隶的数量和质量几乎决定了经济活动的收益。色诺芬认为,主人必须想办法驯服自己的奴隶,要么采用责罚的方式要么采用褒扬的方式,同时这种方式既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因为“有些人生性渴望褒扬,和另一些人渴望喝酒吃肉是一样的”。另外,色诺芬强调“秩序”的重要性,他认为只有给予财富最大关怀的人才能最大限度保存财富,因此在收集存放物资时,要做到分门别类、摆放整齐,提高管理效率。著作字里行间体现了后勤保障学思想的火花。

《经济论》中还体现了另外一个重要思想,即重农主义的思想。在色诺芬看来,“农业是其他技艺的母亲和保姆,因为农业繁荣的时候,其他一切的技艺也都兴旺”,由农业生产提供的物质资料是人赖以为生的食物,除此之外的剩余产品还有助于畜牧业发展,甚至可以作为祭品奉献给神灵,满足宗教需要。

2、《经济论》一书的价值

《经济论》成书于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潮兴盛的时期,而它的作者色诺芬作为苏格拉底的学生,显然受到了智者学派和其老师思想的影响,人文主义的观念渗入了其经济思想中。色诺芬认为劳动使人公平正直,从事农业亦可以使人身心俱健,同时集体耕种有利于劳动者形成集体意识。在这里,色诺芬没有片面强调农业生产的经济利益,他把劳动者的心理、情感因素纳入考察范围,关注劳动者人格的培养,这种重视个体经验的智慧至今仍闪烁着不朽光芒。

《经济论》一书的另外一个贡献在于率先论及劳动分工。他认为人不可能精通一切技艺,只要精通一种技艺就足以谋生,就如其另一本著作《居鲁士的教育》中阐述的,“在小市镇上,一个工人要制造床、门、犁和桌子,甚至要造房子,即使这样,也还不易谋生。一个人做这样多的工作,要想做好,是不可能的。但在大城市中,一个人只要从事一种手工业,就可以维持生活了。”这里色诺芬显然认为分工的精细程度受市场规模大小的影响,后世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分工思想当受此种观念启发。

3、值得探讨的问题

色诺芬在著作中花费大量篇幅讨论了男女经济地位的问题,在他看来,男女之所以在经济活动中相配合,是因为可以形成密切的合作关系,并且相互帮助。在劳动层面上讲,男女身体条件不同,前者适合室外工作,后者适合室内工作,两者相互配合可以促进家业的发展。在财务管理方面,似乎有一种“学问”,认为男性负责获取财富而女性负责掌管支出,经过研究学习可以增加家庭净收入。可以看到,色诺芬没有认为女性在家庭中必须是男性的附庸,相反还可以是很好的合作伙伴,地位是平等的。他甚至还设想了一种朴素的家庭理财方法,在论著中着重介绍。在古希腊崇尚男权中心论的社会风气中,色诺芬从经济角度重新审视了男女的关系问题,并没有走传统上一直歧视贬低妇女的老路,也没有像亚里士多德等人从道德层面对男女性人格贵贱进行先定的划分,而是显示出了理性思考的特征,有一定的进步色彩。但是色诺芬的男女观念是从何处继承发展而来的?这种思想是建立在功利性的追求利益上的还是超越性的道德认识上的?对此问题的进一步研究似乎可以加深我们对希腊古典时代女性地位和性别观念的认识。

篇8:经典书籍读书心得笔记

“艾青的诗,好在那雄浑的力量,直截了当的语言,强烈鲜明的意象。”艾青早年学画,对后期印象派情有独钟。而他的诗也好像一幅画,朴素、自然,不事雕琢,又充满深情,意境宏阔,深邃而忧悒,有一种崇高的美。他用斑驳的色彩与光影呈现民族苦难与爱国怀乡之情。

他的诗中,有热烈的红色。“油灯像野火一样,映出我们火一般的肌肉,以及那里面的痛苦,愤怒和仇恨的力”,红色意味着勃发的生命和血性,是中国农民面对压迫怒气腾腾的写照。“龙华的桃花开了,在那些夜间开了,在那些血斑点点的夜间,那些夜是没有星光,那些是刮着风的,那些夜听着寡妇的咽泣……”满树艳粉娇红,却让人想到死亡和血泪,既使江南处处是春了,风景繁华似梦,仍是触目惊心,让作者感到凄凄惨惨;大好春光、生灵涂炭,哀鸿遍野,家国之痛,得之心而寓之花也。火把已排成发光的队伍了,火把又流成红光的河流了……千万把高高擎起,火焰吞噬着铁黑的夜,散发着亘古的热与希望,如同沉寂中爆发出千人一口的呐喊。乌暗底色上的炽红,给人以按捺不住的力量和热情——如果太阳不出来,我们就自己创造黎明!

他的诗中,有一望无际的黄。在冰雪凝冻的日子,在贫穷的小村与小村之间,手推车,以单独的轮子,刻画在灰黄土层上的深深的辙迹,穿过广阔和荒漠……苍莽荒寒的北国大地上,烽火不断,只有饶阔的黄土地知道,有多少交织的逃难车辙,多少流离失所的北国人民!

这一幕黯淡的灰黄,包含了多少人的悲声和叹息!黄色的泥沙,使我们看不见远方,黄河的水,激起险恶的浪,古旧的渡船,载着我们的命运。凤陵渡口,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浑黄的浪头卷着狂暴的野性,扑向古旧的渡船,撼天动地,目之所及皆是灰扑扑的黄,未来何在?希望何在?这万顷浑黄,怎能不让人想到风雨如磐,山河破碎的祖国?沙漠风,已卷去北方生命的绿色,与时日的光辉。

一片暗淡的灰黄,蒙上一层揭不开的沙雾,千风呼唤,天光暗淡,沙雾弥漫,塞外凝结着千古的阴郁凄苦,死气沉沉,无数中华儿女横戈跃马,奔赴中华民族生息歌哭于斯的北方,在秋风吹散马蹄声的边关,为保卫土地,不曾屈辱过一次。

【英国书籍读书心得】相关文章:

1.廉洁书籍读书心得

2.管理书籍读书心得1500字

3.教育书籍的读书心得

4.书籍《三十六计》读书心得感悟

5.书籍呐喊初中生读书心得

6.书籍《羊皮卷》读书心得领悟

7.经典书籍《老人与海》读书心得感想

8.《森林报》优秀书籍读书心得

9.书籍《资治通鉴》读书心得学生感悟

10.书籍《歌德谈话录》读书心得感慨

下载word文档
《英国书籍读书心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