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感知色香味》读后感
“原来如此”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20篇《三字经》《感知色香味》读后感,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三字经》《感知色香味》读后感,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篇1:《三字经》《感知色香味》读后感
周会钧
《女娲补天》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从前,有一个人是水神,还有一个人是火神。他们两个人总打架。有一天水神输了,所以他向不周山撞去,不周山是顶天的柱子,不周山倒了,一半的天就倒了,龙蛇猛兽来吞食人类。
女娲看到这个场景,决定要补好天。她用了青、黄、赤、黑和白这五种颜色的石子化成石浆,把大龟的四肢当作柱子。天补好了,从此人类过上了幸福的日子。
读了《女娲补天》这篇文章,我知道了,我们如果遇到什么事应该多动脑筋,像女娲一样,想办法把天补好。我最近的字总是不好,所以我想这几天练练字,争取把作业上的字写好,因为我坚信,字写不好只是我遇到的一个小困难,我一定能找到办法克服它!
篇2:《三字经》《感知色香味》读后感
李明昊
《女娲补天》主要讲了:在洪荒时代,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因故吵架而大打出手。所以导致天崩地裂,平民百姓死伤无数,人类面临着空前大灾难!
女娲目睹人类遭到如此奇祸,感到无比痛苦,于是决心补天,以终止这场大灾难。她用五色石子融化成浆,填满了天空。她又用一只大龟的四肢当作柱子,把天支了起来。
善良的女娲用她的勇敢和智慧拯救了人类。读了这个故事,让我想到“8.12大爆炸”。这是一场悲惨的大灾难,165人遇难,其中包括100名消防官兵。当爆炸时,人们仓皇而逃,消防官兵们却坚定地直奔火场。他们为了保护人民生命和国家财产的安全,奉献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这些勇敢的消防官兵当时被称为“最帅的逆行者”!
消防官兵的这种勇敢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作为小学生,我们一定要有一颗善良的心,好好学习消防官兵的伟大精神,长大后报效祖国,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篇3:《三字经》《感知色香味》读后感
安语涵
在洪荒时代,火神打败了水神。水神因羞愤撞断了撑天的柱子。天出现了一个大窟窿。人类由此面临着巨大的灾难。女娲看到了,感到无比痛心,于是决定补天。她选用五色石子将天补好,然后斩下大龟的脚做柱子,撑起了天。从此,人类远离了灾难。每当天空中出现彩虹的时候,就是我们伟大的女娲补天神石的彩光。
早在西汉时期,女娲补天的故事就在《淮南子》中有所记载。其实我们知道这些都是神话故事,并不是真实的。但是在上古时期,由于人们不能科学地解释自然现象,于是借助幻想,创作出神的故事,来解释这些现象。例如人们要解释宇宙万物的起源,就幻想出盘古开辟了天地,女娲创造了人类。人们要解释日月西行、江河东去的现象,就幻想出“共工怒触不周山”,造成天向西北方向倾斜,大地的东南角塌陷了,所以日月西行、江河东去。但是,在这些神话故事中,我们也能深刻地感受到古人对世界万物奥秘的探求精神!
作为21世纪的小学生,我们拥有最丰富的学习资源,互联网能让我们瞬间了解地球的形成和万物的起源。但比这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习古人渴望了解世界、渴求知识的探求精神。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要时刻保持一颗好奇心,大胆设想、大胆实践,创造出属于我们自己的“神话”!
篇4:《三字经》《感知色香味》读后感
张馨予
《感知色、香、味》这篇文章主要讲了:在洪荒时代,水神共工与火神祝融因故吵架而大打出手最后祝融打败了共工,共工羞愤的朝西方的不周山撞去,哪知那不周山是撑天的柱子,不周山崩裂了,支撑天地之间的大柱断折了,天倒下了半边,出现了一个大窟窿,地也陷成一道道大的裂纹。女娲心急如焚,急中生智想到用青色、黄色、赤色、白色和黑色的五色石子来补天。女娲先把它们熔化成浆,再用这些石浆将天上的窟窿补好。
虽然这只是一个神话故事,但却也体现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女娲经过辛勤的劳动和奋力拼搏,重整宇宙,为万物生存重新创造了条件,用自己的力量换来了人类的安居乐业,很了不起,这是助人为乐的精神,也是中华的传统美德。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地方可以为他人提供帮助。在家里我们可以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减轻爸爸妈妈的家务负担;在学校里我们可以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让他们不要掉队,还可以主动帮助值日生扫地、擦地、擦黑板;还可以做老师的小助手,主动帮老师抱作业和资料,减轻老师教课以外的工作量。
总之,我们可以做的还有很多,为别人提供的帮助越多,我们心中的幸福就越多。
篇5:《三字经》《感知色香味》读后感
唐小童
《女娲补天》讲的是水神共工因为打架输了,撞倒了不周山,天倒下了一半,出现了一个大窟窿。人类的母亲――女娲,看到人类遭到了如此奇祸,感到无比痛苦,决定补天。她把青色、黄色、赤色、白色以及黑色的五色石子,收集起来。再把它们熔化成浆,用石浆把残破的天补好。接着,她又斩下一只大龟的四肢来代替天柱。这样,天总算被补好了。
我感受到了我们要为他人着想,主动关心、帮助别人。前一阵李明昊的腿受了伤,热心的同学们主动帮助他。有的主动帮他开门,有的在他去卫生间的时候扶着他,还有的每天帮他记作业,转天再把作业带到学校来……
我从这些同学们那里感受到了他们那颗为别人着想的心。我一定要向他们学习:当身边的人遇到困难时,主动帮助他人,为他人着想。
篇6:《三字经》《感知色香味》读后感
孟园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在洪荒时代,水神和火神吵架而大打出手,最后水神打输了,朝西方不周山撞去,哪知不周山是撑天的柱子,不周山崩裂了,天倒下了半边,出现了一个大窟窿,地也陷成了一道道裂纹,山林烧起大火,洪水从地底下喷出水来,猛兽出来吞食人民。人类面临着空前大灾难。女娲感到人类的痛苦,于是补天,解救人类。她用青、黄、赤、黑、白五色石子,将它们熔化成浆,用这五种石浆把窟窿填好,把一只大龟的四脚支撑天。天、地、水和猛兽都恢复原样。太阳、月亮和众星归回四方。经过女娲的辛苦劳作,一切恢复了原样。
读了这个故事,我感觉到:女娲是一个智慧之神,她的善良、无私奉献的精神非常让我感动。
8月12日深夜,一声巨响把我从睡梦中惊醒,我们全家惊慌的逃到楼下。我看到了一辆辆消防车从我家门前呼啸而过,人们在楼下议论纷纷,孩子们追逐打闹,过了一会我们就回去睡觉。第二天得知,这是一场大灾难,昨天有很多消防员救火牺牲,还有很多士兵赶往现场,许多家长帮助运送伤员,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这是我亲身经历的灾难。消防员、志愿者的善良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学习。这种大爱的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要把这种美德传承下去,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美丽。
篇7:《三字经》《感知色香味》读后感
周子正
《感知色、香、味》一文主要描述了:在我国古代传统的五行中,我们肉眼能够识别的五种颜色分别是青色、黄色、赤色、黑色和白色。有味觉可以分辨各种滋味,所以酸、甜、苦、辣和咸则是我们可以在平时吃饭时品尝出来的。嗅觉可以辨别气味,所以羊膻味、烧焦味、香味、鱼腥味和腐朽味五种气味是可以通过鼻子闻出来的。
通过对童话故事《女娲补天》的阅读,我知道了: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打了起来,结果祝融打败了共工,共工湫叻叩叵虿恢苌阶踩ィ只听几声巨响,支撑天地的柱子断了。天倒下了半边,出现了一个大窟窿,山林着火了,洪水也从地底喷了出来,很多猛兽也出来吞食人类,人类将面对着一场大灾难!女娲看见后,感到无比痛苦,于是决心补天。她先将青色、黄色、赤色、黑色和白色的五色石子熔化成浆,用来补天,随后又将一只大乌龟的四脚当撑天大柱。经过女娲的辛勤整治,天空总算补好,洪水止住了,猛兽也敛迹了,人们又开始过上了安乐的生活。
而《女娲补天》这篇优美的神话更加深刻地反映了我们的祖先在科技不发达,自然灾害不断侵袭他们的情况下,仍敢于用坚强的意志和智慧与天和地去奋战,努力通过自己微薄的力量去改造自然,创造美好生活的勇气。而我们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所以我们更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造大自然,利用高科技的手段去治理污染,提高能效,改变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篇8:《三字经》《感知色香味》读后感
李毅然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在洪荒时代,水神共公和火神祝融因吵架而大打出手,最后共公失败了,朝西方不周山撞去,支撑天地的不周山断折了,天空出现了一个大洞窿,地也陷成了一道道裂纹,山林烧起大火,洪水从地底下喷涌出来,龙蛇猛兽也出来吞食人民。人类面临着空前大灾难。女娲决定补好天,于是就把五彩石放到火里熔化,用石浆把天补好,把一只大龟的四脚支撑天。天、地、水和猛兽都恢复原样。太阳、月亮和众星归回四方。经过女娲的辛苦劳作,一切恢复了原来的样子。
《女娲补天》跟所学的《盘古开天地》一样都是古人通过幻想创造的神话故事,都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赞美了女娲和盘古为类做出的巨大贡献。
读了这篇三字经我知道了青色、黄色、赤色、白色和黑色是我国传统的五种颜色,知道了酸、甜、苦、辣、咸这五种味道,还知道了羊膻味、烧焦味、香味、鱼腥味和腐朽味五种主要的气味。这些都体现了古人善于观察善于总结。我要向古人学习这种精神,在平时学习时养成注意观察和总结的习惯。比如新学的思维导图,就要认真多读课文,找出重点,做出总结,还要善于思考,勤动笔,让自己进步得更快,更扎实。
从生活中观察,从阅读中积累,联系生活实际有所感悟。领略传统文化,学习现代科学知识。逐渐成长为讲品德,有内涵,高素养的人。吕老师会关注大家的成长,希望同学们每天都能学有所获。
篇9:《三字经》《感知色香味》读后感
谢欣言
《女娲补天》主要讲了在洪荒时代,水神共工与火神祝融因故吵架而大打出手,共工因打输而撞倒了不周山。天倒下了半边,出现了一个大窟窿。人类面临着空前大灾难。女娲决心补天,她用青色、黄色、赤色、黑色和白色的五色石子熔化成浆,将残缺的天窟窿填好,又斩下一只大龟的四脚当作四根柱子,把倒塌的半边天支起来,经过女娲一番辛劳整治,苍天总算补上了,人们又重新过着安乐的生活。
这个神话故事中的共工因打输而羞愤破坏了天空。人有生气、愤怒等坏情绪应该在合理的地方发泄,不能做危害地球、社会和人的事情。我们要像女娲一样,爱护地球,为人类效力。从现在做起,我要多读书,多思考,学会控制情绪,勤学苦练,长大了才能为人类服务。
篇10:《三字经》读后感
《三字经》是一本历史悠久的书,三字一句,两字一韵,琅琅上口。它的每一个字,都讲述着一个故事,每一个字都蕴藏着一个深刻的道理。
读了“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我懂得了严师出高徒,严格的教育是通往成才之路的必然途径。书中举了许多的例子,如“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是啊,孟子所以能够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大学问家,是和母亲的严格教育分不开的。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告诉我们好的教育方法就是严格而有道理。窦燕山能够使五个儿子和睦相处,都很孝敬父母、并且学业上都很有成就,是和他的教育方法分不开的。对孩子的严格要求虽然是做父母和老师的本份,但做子女的也应该理解父母和老师的苦心,才能自觉严格要求自己。
所以,人要懂得感恩。《三字经》告诉我们“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所以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父母的甘苦,知道孝敬父母,这是做人的准则,也只有这样才能激励自己刻苦学习,不断成长。好书不厌百回读。我要感谢《三字经》,是《三字经》让我知道了孝敬父母,尊重长辈。我每天读一读,可以陶冶情操,也可以不断地鞭策自己,让我不断地成长、成长……
篇11:《三字经》读后感
《三字经》是一部广为流传,家喻户晓的启蒙读物,它是教育我们要认真学习,孝敬父母,勤奋好学,礼貌待人……都是我们中华名组的传统美德。近期我认真地阅读了《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叫,性乃迁……”我被这些简洁精湛的哲言给吸引了“孔融让梨”“孟母择邻”我因这些寓言深远的故事所感动国学三字经读后感400字(4篇)国学三字经读后感400字(4篇)。
我特别喜欢“孟母择邻”的故事。“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讲的是孟子因年幼时住在墓地附近,常常有人来这葬墓,学会了许多丧家哭泣的言语动作。孟母孟母就把家到了闹市,孟子整天模仿街上的商人吆喝这做买卖。孟母又将家迁到了学堂旁,并让孟子在学堂上课。有一次,孟子偷偷从学堂里跑出来,孟目见了就将快织好好的布给剪断了,孟子从中明白了道理,从此就好好学习了。
“融四岁,能让梨。”是讲有一次,孔融家来了一些客人,孔融将最大的梨让给客人,将最小的梨给了自己。
“玉不琢,不成器国学。人不学,不知义。”我们每一个小学生,犹如一块玉,玉不琢,怎成器?我们应该刻苦学习,长大做对国家有用的人,社会有用的人。
《三字经》使我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篇12:三字经读后感
记忆中,上幼儿园的时候妈妈就教我学《三字经》了。那时候,我只是觉得读《三字经》真好玩,就像唱儿歌一样,并不懂得其中的'真正含义。上小学一年级了,班主任杨老师又耐心地教我们学《三字经》,还经常讲讲其中的含义给我们听。我才知道《三字经》是我国古代人留给我们的一部经典作品。通过读《三字经》,使我懂得了很多道理,并学到了不少的知识。
“人之初,性本善”让我知道了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不管在什么样的环境下,都要保持善良的本性。
“融四岁,能让梨”就是说,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把小的梨留给自己吃。以前我和妹妹分糖果的时候,总是由我先挑选,然后把剩下的留给妹妹,现在我知道了,当姐姐的要懂得谦让。
“长幼序,友与朋”让我懂得了在家里要尊重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在学校要尊敬老师,团结同学。
“勤有功,戏无益”说的是凡是勤奋向上的人都会有收获,而贪玩的人,是一事无成的。有一段时间,我迷上了玩电脑游戏,放学回家就玩游戏,结果耽误了功课。后来在妈妈的开导下,我明白了,贪玩是不对的,我们从小就要努力学习,长大后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三字经》这部经典作品,不仅教会了我很多做人的道理,而且使我掌握了各种各样的知识,学《三字经》,真有趣!
篇13:《三字经》读后感
《三字经》是一本国学经典。距今已经流传了七百多年,家喻户晓。《三字经》里包括道德、天文、历史、地理各方面的知识。
《三字经》这本书里还有许多小故事。其中让我记得最深的就是《孔融让梨》孔融四岁时,客人送了一筐梨给他家。黄澄澄的梨洗得干干净净的放在桌上。哥哥姐姐们一拥而上,争着抢着要吃大梨。而孔融站在旁边看着。父亲看见了就大喊:“你们几个不要在这边抢了,让孔融来给大家分梨。”孔融走过去把两个最大的梨分给了母亲和父亲。然后依次分给哥哥姐姐。最后还剩一个小梨,孔融就拿了最小的梨。父亲问:“孔融,你自己为什么没有拿大梨?而是把大梨让给哥哥姐姐?”孔融说:“老师教我们要尊重父母,友爱兄妹。我年纪最小,就应该吃最小的。”
父亲听了点了点头。转身对其他孩子说:“孔融年纪最小都知道尊重父母,友爱兄妹。而你们一看见梨就上去抢,不是先拿两个大梨给父亲母亲。”
听了父亲的话,那几个孩子都低下了头。
这个故事让我懂得了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妹,不要什么事都只想着自己。
《三字经》是一本很不错的书哦。让你在快乐的小故事中学习大道理。学习时不会让你枯乏无味,而是有趣地学习。这样开心地学习才能把背的东西牢牢记住,不会忘记。《三字经》真是一本特别特别好的书。
篇14:《三字经》读后感
《三字经》是大家都熟悉的一本书,这本书,虽然字数不多,但它教给了我们许许多多做人的道理。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战国时,孟子的母亲为了能使孟子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曾三次搬家。一次,孟子逃学,孟母为了教育孟子,做什么事情都不能半途而废,否则之前所付出的所有努力全部都是徒劳,便剪断了正在织着的一匹布,要知道,在那个时代,织出一匹布要用多少的时间和精力啊。
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什么事情,一定要坚持到底,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然后,就是不断地努力,向着自己心中的目标不断前行。“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小孩子贪玩,不好好学习,是非常错误的,一个人小的时候,是应该学习吸纳各种知识的时候,这样才能为以后打下更坚实的基础,如果我们小时候不好好学习,等到年龄大的时候,还是对任何事情都一无所知,那就真的是白白浪费了大好时光,变成一个一事无成的人了。
正所谓: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年青的时候不付出努力,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只有年幼时的汗水,才能换来以后丰收的果实。“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东汉人黄香,九岁的时候就知道孝敬父亲,他怕父亲晚上睡觉的时候冷,于是,每天都在父亲上床睡觉之前先钻进父亲的被窝,用自己的身体把父亲的被子暖热,然后再让父亲睡觉。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孝为先的民族,古语说得好,百善孝为先,如果一个人小时候就能做到孝敬父母,尊重长辈,那长大以后,他必定也是一个善良的,有所作为的人。
“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东汉人孔融在四岁的时候,就知道把最大的梨子让给年长的哥哥吃,这种尊敬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三字经》中告诉我们全部都是做人的道理,我们不仅要看懂,琢磨会,还要在实际生活中运用书中的道理体会人生。
篇15:《三字经》读后感
《三字经》它是一部流传甚广、家喻户晓的启蒙读物,是我国古代历史文明送给每个中国人的遗产,它短小的篇幅,蕴含着许多深刻的道理,脍炙人口、广为流传。包含多方面的知识,如历史故事、古今贤文、人生哲理等,劝我们珍惜时间,讲文明懂礼貌。它教育我们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礼貌待人、勤奋好学,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本文学书籍,它是每三个字一句的诗歌。每一句所表达的意思都不相同。虽然只有三个字,但每句简洁明了,含意深刻,又能让我们一读就懂。要想让孩子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除了靠学校教育以外,更需要家长从小培养和引导。女儿四岁了,我开始了和女儿亲子阅读,给孩子养成阅读的好习惯。也会慢慢让孩子体会到阅读的乐趣。《三字经》里我最喜欢这一句三字经:勤有功,戏无益,节旨在,宜勉力。它的意思是:勤奋好学的人一定会事业有成;游手好闲、不求上进的人是没有作为的。年轻人应该经常用这两句话告诫自己一定要努力学习。一读这句话,我就想起一个故事:李白从小聪明,但不喜欢学习。一天,他逃学去玩时,见到一个老奶奶在磨一根铁棒。李白问:“老奶奶,你磨铁杵做什么呀?”老奶奶说:“我要把它磨成绣花针。”李白问:“这么粗的铁杵能磨成针吗?”老奶奶说:“只要我每天不停地磨,铁杵一定会磨成针。”李白听了,后悔自己贪玩而浪费了读书的时间。从此,李白立志努力读书,后来成为了大诗人。每看一篇,我都会被陶醉在经文的韵律和生动的故事中。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秦始皇——嬴政。嬴政,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但在许多人心中他同时也是个暴君。可我觉得他只不过是一个顺应了“弱肉强食,胜者王,败者寇”的生活逻辑的人物。他为了统一中国,加强训练精兵。虽然,每一个训练,对于士兵来说都是一次生死决择,但这么残酷的训练却为日后,统一中国做了奠基。统一中国后,他虽然残暴,但从此国泰民安。我们现在身处这个美好的社会主义,不是要感谢秦始皇吗?中国古代文明所做的切是无可抹灭的,这为中国古文明也留下了光辉的一页。我特别喜欢读“孟母择邻”的故事。“昔孟母,择邻处。”讲的是孟子幼年因住在墓地附近,学了许多丧家哭泣的言语动作。孟母就把家迁到闹市,孟子便整天模仿商人吆喝着做买卖。孟母又把家迁到了学堂旁,孟子终于学到了礼仪和文化知识。这说明环境对人的成长很重要,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嘛。有了良好的环境,自身努力也很重要。“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我们面前的每一个小学生,犹如一块璞玉,玉不琢,怎成器?我们应教育他们立鸿鹄之志,刻苦学习,长大要做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三字经》它深深地吸引我和女儿,这不止是它生动有趣的人物历史故事,还有它本身富有的内涵。三字一句,两字一韵,不禁使人读起来琅琅上口。《三字经》的确是一个人人生路上的良师诤友。《三字经》,深远而持久地影响着每个中华儿女,中华民族的美德铸造了它,让我们继承这些美德,发扬它吧!让我们的孩子多阅读一些类似《三字经》的书籍,让更多的孩子能得到阅读这种幸福的滋养!小时候,爸爸妈妈为我买了一册《三字经》。那时,我喜欢看漫画,这样的书我一拿起就头疼。在大人面前,我迫不得已的打开书,哎…还挺有趣的:三字一句,两字一韵,使人读起来琅琅上口。
爱看《三字经》,只不过觉得很有趣,但爸爸一次次抱着我念《三字经》,老板着个面孔,表情很冷酷。其实,爸爸的真实目的并不是一味地让我读。果不出所料,当我念的三字经出口成章时,爸爸便开始诱导地给我讲解每一句的含义“人之初,性本善”;人的生命刚开始时,天性原本是善良的,性格脾气也很接近……在这些经中原来也有趣的人物和各种生动的历史故事。还有它本身富有的内涵。当我真对《三字经》产生浓厚兴趣时,爸爸又用实验和实践让我知道它的含义;一步一步地深入了解。
好书不厌百回读。我开始背《三字经》了,一边背一边想它的含义,这样既牢记了《三字经》的词句,又能知道《三字经》在生活中对我成长的意义。《三字经》已经深深地刻印在我的脑海里。永远不忘!
篇16:《三字经》读后感
这个假期,我反复读了《三字经》,书中的许多观点、故事让我受益匪浅。
书中的每一句话都深深地吸引着我。“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这几句话讲得非常好,它告诉我一个深刻的道理:如果管教孩子管教得不好,是父母的过错。老师如果教书不严格,那是老师的懒惰。小时候不学习,长大想学也不行了。所以我深深感受到:我一定要努力学习,长大以后回报父母和老师。
《三字经》不但是一本书,还是古代人们智慧的结晶。书里一个又一个的故事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怎么样?快和我一起去熟读这本好书吧。
篇17:《三字经》读后感
暑假里,我又读起了《三字经》。
这是一本好书,我读了不止一遍。书中,总有一些哲理让我们终生受益---“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总有一些故事感动我们的心灵---“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总有一些感悟陪伴我们成长“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总有一些经历让我们心怀感恩---“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每次打开这本书,读到这些故事,总是让我受益匪浅,为我在成长的道路上遮风挡雨。
三字经,小小的一本书,却又象一个小小的阶梯,带领我拾级而上,通往知识的`殿堂,教会我做人的道理!
篇18:《三字经》读后感
篇三字经的内容上面说到: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从字面理解,意思就是:从一到十,从十到百。从百到千,从千到万。而我读完这句话的理解是:做事不能一下子做好,要慢慢来,争取做到最好。
我还看了一篇,上面说到: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书中的意思是:春、夏、秋、冬这四个季节,循环往复,永远也没有尽头。而我读完这句话后,我结合学习,总结出一条道理:学习就像春夏秋冬,要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这样才能循环往复,形成一个好的学习链,你才能读好书。
三字经可以教大家很多适合小学生用的东西,大家一定要常常温习温习哦!
篇19:《三字经》读后感
这个寒假,我读了,是文言文的,比较难懂,妈妈也和我一起,我们每天都学习了几句,要弄懂意思还真不容易。
内容很丰富,有告诉我们要孝敬长辈,友爱兄弟的,有告诉我们天文地理知识的,有告诉我们历史的,还有告诉我们古人学习的故事的,读了以后觉得非常有意义,不但教了我们做人的道理,还教了我们很多知识。
虽然每句话只有三个字,很简洁,但是表达的意思又多又清楚。古人写文章还蛮厉害的。
篇20:《三字经》读后感
性相近,习相远。
人的本性差距不大,但是由于受到后天外来环境的熏染,差距越来越大。可见在古代,就有人对“后天环境”做出了评价,认为导致人性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这句“古训”一直沿用至今。在这个繁华都市,形形色色的事物,在给人们增添乐趣的同时,也在无形中改变了人们的天性,沉溺于其中,从而便有了教育。
【《三字经》《感知色香味》读后感】相关文章:
1.三字经读后感
2.三字经读经读后感
7.三字经的读后感
8.三字经读后感范文
10.《三字经》的读后感作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