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一幅名画的诞生》有感
“piuty529”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4篇读《一幅名画的诞生》有感,下面给大家分享读《一幅名画的诞生》有感,欢迎阅读!
篇1:读《一幅名画的诞生》有感
读《一幅名画的诞生》有感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一幅名画的诞生》。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伟大的俄罗斯画家伊里亚・叶菲摩维奇・列宾的著名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诞生的经过。
一天,列宾的同学们约他乘船去游览涅瓦河;列宾发现一只大船上有纤夫;而且他们的衣服肮脏、褴褛,每个人的脸都阴沉沉的、流着亮晶晶的汗珠;于是,纤夫的形象将给列宾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后来,列宾就把纤夫的形象用素描画在了画面上,1873年他终于画成了他的.著名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在这幅画里,揭露了沙皇统治下的俄国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歌颂了他们精神上的美与隐藏在人民身上的力量。
从这篇文章中我体会到当时社会的黑暗。想想我们,我们现在多么幸福,我长这么大,从来不知道饥饿是什么滋味。我在学校里受到老师的爱护和教育,同学们的关心和帮助,在家里我受到奶奶、爸爸、妈妈的爱抚,我吃的饱,穿的暖,睡的足,每天都可以自由自在地学习、玩耍。这一切,可是当时沙皇时期的孩子们连想都不敢想的。除了这个,我们也要学习列宾那样,做生活上的有心人,多留心观察生活中的人与事。
我们应该珍惜自己的幸福时光,从小学好本领,长大以后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繁荣富强。
篇2:读《公民的诞生》有感
读《公民的诞生》有感
――第一幼儿园园长 温颖
《公民的诞生》以公民教育为主线,全面论述培养真正公民所进行的智能教育、文化知识教育、体育、道德教育、情感教育、美感教育以及劳动教育。什么是真正的公民?作者在本书中用了大篇幅阐述他的观点,那就是:真正的公民就是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其核心就是人的道德的形成。通过阅读并结合这些年来的教育实践,我认为公民诞生的过程就是立德树人的过程,也就是良好道德的形成过程。作为一名幼儿教育的管理者,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三方面来理解和践行:
一、责任感是良好道德形成的前提
作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公民,必须是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因此,培养责任感是公民教育的前提。苏霍姆林斯基非常注重学生责任心的培养 ,他引导孩子们对自己种植的果园负责、对教室的卫生负责、对自己的学业成绩负责等等,他的理念就是从小事做起,是培养责任感的最有效途径。只有小事做好了,才能上升到对社会、对祖国、对人民的负责 。这与南怀瑾先生提出教育要从“洒扫应对”做起的观点是统一的。著名教育家叶圣陶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一个人养成了好的行为习惯之后,他的那些自觉行为会渐渐内化成为品德,并在学习、做人、做事方面表现出来,逐渐形成健康的人格,这就是教育的本质。《幼儿园工作规程》中也强调“ 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当以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因此,我们特别注重一日活动的安排,从点滴入手,随机进行,坚持不懈地培养幼儿良好习惯。一是注重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是人生的第一课,也是最基本的课程,生活习惯的好坏,不仅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而且也是幼儿核心素养的体现。它包括饮食、起居、排便、卫生等习惯,做到按时睡眠、起床、安静睡眠并有正确的睡姿,不挑食、不偏食、细嚼慢咽,饭前便后正确洗手、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等。甚至适当为孩子立规矩,如:玩具玩完后必须放回原处,逐渐养成自己的东西自己整理和爱清洁,讲卫生,有条理的好习惯。二是注重培养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礼貌看起来是种外在行为的表现,实际上它反映着人的内心修养,体现一个人自尊和尊重他人的意识。所以要教育幼儿学习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如“您好”“请”“谢谢”“对不起”“请原谅”。同时,要注意培养幼儿的文明举止,见人要热情打招呼,别人问话要先学会倾听,并有礼貌地回答等。三是注重培养良好的公德习惯。养成良好的公德习惯,幼儿才能和别人友好相处,积极追求美好的事物,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主要包括:尊敬关爱长辈,不随地大小便、不损坏花草、树木、爱护公共财物,遵守交通规则等等。
这些在成人听起来事儿真是太小了,然而就是这些小事,又有多少成人能够做到?小事面前见责任,责任感的培养只能从小事做起。
二、劳动是良好道德形成的源泉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之所以在道德上会犯错 ,很大原因在于游手好闲 ,无事可做 。人类的劳动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在劳动实践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培育出了自己的劳动成果,这会使学生产生自豪感 ,激发崇高的`精神 。从这个角度说,劳动就是道德形成的源泉。随着阅读本书,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劳动教育的价值。我们幼儿园更应提倡劳动教育,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孩子学会摆放物品、收拾桌椅、清扫地面、种植蔬菜、饲养小动物等等,让孩子们在操作过程中学会清洁、学会节俭、学会珍惜、学会自信、学会感恩等等,可见,劳动教育多么珍贵,它是良好道德形成的源泉。
三、心灵是良好道德形成的关键
道德教育的基础是道德信念,如何坚定道德信念,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就是培育心灵。如何培育少年的心灵,在少年的心灵中培植起对于做坏事的免疫力?我认为:一是了解少年的心灵。只有成为少年儿童的知心人,才能真正了解他们。二是走进少年的心灵,用心灵塑造心灵。“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用心灵塑造心灵,需要用生动的话语、鲜明的形象等努力去触及孩子的思想深处,从而引发心灵的震颤和思想共鸣。尤其是我们幼儿教育,更需要教师勤于学习,真正了解幼儿年龄特点;善于观察,解读幼儿行为;深入思考,走进幼儿心灵。
苏霍姆林斯基所讲的“公民的诞生”就是我们的教育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从责任感教育、劳动教育、心灵教育做起,定会收获真正的公民。
篇3:读《智慧型教师的诞生》有感
每天,当我沐浴着晨风踏入校园之时,学校门口映入眼帘的便是发人深省的校训:“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这一行刚劲有力的文字,督促着我们全校师生。教师,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科技的发展,技术的革新,无不需要教师,特别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不断充实自己,与时俱进。我们唯有摆脱社会纷繁芜杂的诱惑,与书为伍,静静地吮吸书香墨韵,才能有资格继续站在讲台上。
毕业之时,我曾用单纯的情怀去设计桃李满园,用年轻的心热情地去描绘锦绣前程。可是,经过了日复一日的课堂教学,教学经验是积累了,内心却越是胆怯了。
美国心理学家吉诺特曾说过这样的话: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后,我得到了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育的成功和失败,我是决定性的因素。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能是启发灵感的媒介。
是啊,正如吉诺特所言,教学过程中,老师的作用是如此的明显。《学记》曰:“是故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要给学生一杯水, 教师应该有一桶水啊!那么我这一桶水够满吗?再满的水,如果不补充,不是也有被舀完的一天吗?成为怎样的老师才能无愧于学生呢?我陷入了沉思。
终于,我在学校图书馆翻阅书籍时,和《智慧型教师的诞生》这本书相遇了。细细读来,醍醐灌顶,仿佛大海中的船只遇到了岸边的灯塔,它为我后来的为师之路指明了航道。让我在字里行间看到了教育的真谛,书中每个章节都给了无尽的启示:
“智慧型教师的概念解读”为我打开了通往智慧型教师的大门。
“智慧型教师的历史寻踪”带我沿着先哲的足迹去探询教育智慧的真谛。
“智慧型教师的现实素描”让我透过一位位名师的平凡生活,看到了他们的智慧人生。
“智慧型教师的动态生成”让我明白了教师是是钥匙,是拱顶石,是地图的图例,是音乐的和声。
是的,教育,需要的不是学者文豪,不是科研巨人,而是踏踏实实的智慧型教师啊。智慧型教师并非高不可攀,只要我们努力,每个教师都可以成长为智慧型教师。
我自知目前离智慧型教师的境界还相差甚远,然而读了这本书后,我突然决定我要努力向书的作者学习,向书中介绍的智慧型教师们学习,借助榜样的力量,见贤思齐,()努力提升自己。
那么怎样才能成为智慧型教师呢?我的第一点感悟是:有爱,才有智慧。
书中有这么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传说智慧天使、成功天使和爱的天使来到人间,一位母亲邀请他们三位到家中做客,天使对那位母亲说:“我们三位就去一位吧,你回家商量一下,看选择我们中的哪一位。”母亲回家商量后,决定邀请爱的天使。当爱的天使起身进入时,奇怪的是其余两外天使也随后而入了。母亲很是惊讶,天使答曰:我们两位是跟着爱的天使来的,哪里有爱,哪有就有成功和智慧。这个故事给予我一个启示:智慧和成功是建立在爱的基础之上的,没有爱,就没有智慧,也就没有成功。
要成为智慧型老师,首先要爱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要爱自己的学生。有了坚定的职业信念才能使教师摆脱功利的诱惑、教书匠的困惑、漂浮无根的惶惑,使平凡的工作得以升华。
在我们的学校,广大教师每天都是“随车潜入校,润物细无声”般地工作,这是因为:
我们深知:教师的爱是一种“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最高尚的爱。
我们深知:教师的爱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一种无私的爱。
我们深知:教师的爱一种神圣的爱。“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
魏书生老师有这么一段话:“师生的心与心之间的响应,就像人们在群山之中得到回声一样,教师对着学生心灵的高山呼唤,学生便在心灵的深处回应。”是啊,前几天,有个叫牟凌涛的学生便在QQ上给了我一个惊喜:他告诉我,身为大二学生的他参加浙江省程序设计大赛获得了第二名。喜讯将我带回了四年前,当时的牟凌涛,瘦小的身材,叛逆的表情,让我印象深刻。我发现,这个孩子信息课上操作非常好,其他学生理解不了的算法,他总是应对从容。然而,信息课上表现优异的他,其他学科却总是上课瞌睡课后抄作业,成绩一塌糊涂,长此下去,升学无望啊!这让我很着急啊,我该怎么帮助他呢!于是,我鼓励他参加台州市中学生电脑制作比赛,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终于获得了台州市中学组的一等奖。借此机会,我和班主任老师多次当着全班同学表扬他,对他的潜力表现出绝对的信心。同时,我总是找机会和他聊天,跟他描绘大学的生活以及他喜欢的计算机专业。有了自信和目标,他终于考上理想的大学和心仪的计算机专业。很多类似的案例让我明白:我们用爱的眼睛去观察学生,用真诚和智慧去引领学生,每个学生都会是可造之才。
当我们内心充盈着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对学生的大爱之时,机房维修变得不再烦琐;备课改作变成了我们的兴趣;学生的课堂捣乱变成了思维的闪光;教研进修变成主动的爱好。
陶行知先生有这样一句名言形容教师“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但我认为,当我们捧着一颗爱心而来,我们也收获了很多,我们收获了学生的成长;同时我们也收获了自己的成长。
高尔基说:“爱孩子这是连母鸡也会做的事,可是,要善于教育他们,这就是国家的一件大事了,这需要才能和渊博的生活知识。”他告诉我们,教师不仅仅要成为一名爱心教师,还要成为有内涵的智慧型教师。
我的第二点感悟是:开学习之源,才能增长智慧
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来水”、“长流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只有在工作之余,继续开学习之源了,才能源源不绝地吸收更多养分,滋养学生。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一个人一贫如洗,对别人不可能慷慨解囊。
凡是不能自我发展、自我培养和自我教育的人,同样也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
教师只有先受教育,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教育别人;
教师只有诚心诚意地自我教育,才能诚心诚意地教育学生。
当今的社会是信息的社会,是互联网的时代。信息时代的孩子,是聪慧的,是创新的。他们闪着智慧的奇思妙想、妙语连珠常常让我震撼不已,他们带着好奇的连串问题有时让人招架不住……这些,都让我深深的感到作为一个信息技术教师,迫切的需要拓展视野广泛学习。
我们不仅要去钻研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领域,我们还要涉猎古今名著、中外 ;
我们不仅要捧起纸质的书籍,我们还要钻研电子书;
我们不仅要汲取知识,我们还要领悟、升华知识。
我的第三点感悟是:尊重自己的.教学风格,才能成就智慧型教师。
曾经有段时间,我经常上网观摩省内信息技术名师边楚女老师的课堂教学录像,感慨佩服之余,数次在自己课堂上进行模仿教学,每每效果不甚理想。总是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同样的教学案例,教学风格,到我的课堂,却总是收效甚少呢?
《智慧型教师的诞生》书中有这么一句话点醒了我:智慧在本质上是高度个性化的,没有完全相同的智慧,每个人的智慧都深深打上自己的烙印的。
边楚女老师的教学风格源自于她的生活经历和知识累积,在她的课堂上看似随意的提问探究,里面包含了她积累了多年的教学智慧。
我终于明白了,要想成为智慧型教师可以借鉴一些优秀教师的教学分析,但是必须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那么,要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要先尊重自己的风格。每个教师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不能妄自菲薄。经年累月的课堂教学会默默地留下很多宝贵的经验在我们的脑海里。我们应该学会珍惜它,重视它,发展它。我们应该深入挖掘自身的优势,扬长避短,而不是彻底否定自己,盲目模仿。世界上,没有两朵一样的玫瑰,同样也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老师。
有了这个自信后,我便不断地在日常教学中进行自我关注,自我分析,自我总结。
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告诉我们,教师职业的智慧不在于传授多少知识,而在于无限度地激励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对真理的热爱和追求;机械单向的知识传递和训练不是智慧的教学,启迪心智的师生辩论和引导才是智慧的活动。
在氤氲书香中增长教育的智慧,在三尺讲台上积累教学的经验,在学习探索中形成独特的风格,我坚信,只要我们爱学生,爱教师职业,爱教育事业;只要在不断学习探索中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人格魅力,我们都可以成为启迪学生心智的智慧型教师。
说明:这是我的学生小同事高微的参评演讲稿,当时她让我帮忙润色,稿子就留在我这里了。小高现场发挥相当出色,获得台州市信息技术组教师演讲一等奖。
篇4: 读《小气猴的诞生》有感
读《小气猴的诞生》有感
今天,我读了沈石溪叔叔写的《睡在蟒蛇边的雪兔》,讲了很多动物的感人故事:有斋戒的秃背老豺狼、黑狼泡泡、绵羊一团雪、共存共荣的华南虎、北极熊母子等等......
其中我最爱看的的是《小气猴的诞生》的.故事。有二十只金丝猴共同生活在一个大笼子里,这群猴子都互亲互爱,宽容仁爱,无论是谁,无论何时何地子要是背痒了只要往地上一坐,弓起背,就会有一只猴子走过去帮它梳理毛发,抓跳蚤。
不久来了一只烂背猴,它很脏,背上有很多的跳蚤,看样子很久没有好好的清理卫生了。猴群里的猴子也帮着它梳理毛发,抓跳蚤。慢慢的它背上的芥苍好了,毛发也开始有了光泽。可它十分的小气和自私,它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奉献,几乎每隔几分钟就弓起背让别的猴子给它梳理毛发,而它从来就不帮别的猴子抓背瘙痒,它想:“我不付出就有得到,干嘛还要付出呢?”
半个月后,情况发生了变化,先是两只半大的幼猴很羡慕烂背猴不付出就有得到,便学习模仿烂背猴的做法。自私是一种病毒传播的速度很快,极易受到感染。一个自私成风的群体里,不自私的也会变得自私起来。很快,整个猴群都以烂背猴为榜样,只要求别的猴子为自己服务,而拒接为别的猴子付出,不出几天所有的猴子都因为没有别人为自己梳理毛发,抓跳蚤,而全身毛发凌乱,背部发烂,吃不好,睡不安,叽里呱啦乱叫个不停。
终于有一天,当一只母猴向一只公猴亮出后背时,公猴在母猴的背上抓了几下,作为交换条件母猴也帮公猴抓背瘙痒,许多苦不堪言的猴子也纷纷寻找交换抓背的对象,但还是你不给我抓我就不再为你服务。不管怎么说事情开始往好的方面发展了,大多数的猴子饭也吃得下,觉也睡的香了。唯有那只烂背猴不吸取教训还是不愿意给别的猴子抓背,其他的猴子也不帮它,很快它的背又变得又红又肿烂掉了,不久就病死了。
一个充满自私的群体里缺乏爱和友情,这个群体必将灭亡,极端的自私最终的结果就是毁了自己。
【读《一幅名画的诞生》有感】相关文章:
3.名画赏析
4.读 有感
5.读有感
6.世界名画赏析
7.诞生近义词
8.读《黄河颂》有感
9.读《三代》有感
10.读《女神》有感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