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读后感>野火集龙应台读书笔记1000字

野火集龙应台读书笔记1000字

2025-02-01 08:21:30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王凯”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野火集龙应台读书笔记1000字,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野火集龙应台读书笔记1000字,希望大家喜欢阅读!

野火集龙应台读书笔记1000字

篇1:野火集龙应台读书笔记1000字

龙应台成名时,我还是个小孩子;我是读了龙应台的近作《亲爱的安德烈》,才想到查一下她的其他作品,就这样,找到了《野火集》。

这本书的年龄不小了,是1988年出版的,定价是3.20元。书的内封页上,贴着图书馆的还书期限表,大红的印盖上读者的还书日期;密密麻麻的日期彰显着它曾经的炙手可热。

《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篇名似曾相似。这篇文字里写道:“他看见一辆车子把小孩撞伤了,一脸的血,过路的人很多,却没有一个人停下来帮助受伤的小孩,或谴责肇事的人。”读这篇文字的时候,收音机里正在讨论小月月事件,情形何其相似,所不同的是,全中国的人似乎都在生气,生气归生气,如果你在现场,你会行动吗?又或,你敢行动吗?

《生了梅毒的母亲》,篇名很刺目,梅毒就是污染殆尽的环境。现如今又如何呢?我的家乡,土壤都被铅污染了,整个村庄的小孩子,血铅全部超标。在北京,何处能闻到一口清新的空气?我的住房已经到五环以外,夜夜空气中都弥漫着奇怪的味道,不知道哪家工厂在悄悄地非法排放,也许不止一家。

《幼稚园大学》,碰巧最近听到大学毕业生在职场中装萌的报道,这怎么怪得了他们。我们教育旨在培育他们的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了吗?从小到大,有谁问过他们喜欢什么,愿意干什么了吗?有功课教他们人际关系,爱与责任,审美与情趣吗?

《自白》,这篇文章的第一句话是:“我很遗憾我是个女的。我很遗憾别人发觉了龙应台是个女性。”读到这句话时,我忍不住笑了。原来,豪迈如龙应台者,也有这样的感叹。女性的社会角色,现如今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不可否认,关注公众事务、抨击社会弊端、长于理性思辩的女性仍不多见。我的朋友,以硕士博士居多,我不止一次听她们讲:“除了孩子,别的我无暇关心。”也难怪,偶尔跳出个龙应台,头脑固化者会不知所措了。

《精神崩溃的老鼠》,这是书中我最喜欢的文章之一。麦尔教授怎么会想到对老鼠做那么残忍的实验,老鼠的智商当然不足以应对那么复杂的情境。可是,人类社会也很残忍,很多人还不知道如何应对复杂的社会试验场,就被搞崩溃了。崩溃者的错在于悟性太低,而那些诚心或无心把人弄崩溃的实验者呢?就不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吗?

除了龙应台的文字,《野火集》还收录了各色人等的读后感,林林种种,观点五花八门,赞同的,反对的。允许不同观点同处一书,恰可体现龙应台的包容和大气。从此处也可看出《亲爱的安德烈》的编排来源了。

篇2:野火集龙应台读书笔记1000字

《野火集》在出书廿一天之中再版廿四次,四个月后,已经迫近五十版,马上要破十万本的大关。文化界的人士咋舌称奇,说是多年来没有见到的现象。书店的经销商说,许多买书人似乎带着一种“使命感”走进书店,买一本给自己之外,还要添一本送人,惟恐读“野火”的人不够多。一位医师告诉我,他买了三百本书四处寄发。学校老师也往往为学生集体订购,作为指定的课外读物。海外的留学生也来信,希望这本书能销到国外。

这是个非常奇特的现象。《野火集》破纪录地、疯狂似地畅销不是一个偶发、孤立的事件。从专栏时期读者反映的汹涌,到成书之后读者“奔相走告”的热潮,在在都显示这是一个深具涵义的台湾社会现象。很明显的,我们的社会对“野火”所发出的声音有一种饥渴的需求。

需求什么呢?

“野火”是个强烈的批判声音;当批判的对象是自己的时候,就成为反省。“野火”,因此也是个自剖反省的声音。但是“野火”里头并没有任何新鲜的观念。它指控现代的中国人丧失道德勇气,它要求学生争取独立思考的空间,它要求政治的开放与容忍。近代史上,一波又一波中国的知识分子一次又一次地呐喊着同样的话。如一位教授所说:“你的野火精神和当年的文星精神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但是为什么廿年前叫喊的事情在廿年后还有叫喊的必要?可见我们进步非常有限。”的确,可是这一次的叫喊,在空谷中引起嗡嗡不绝的回声,“野火”由一根小火柴烧成一小片火海,表示这是个不同的时机。或许人们不只是厌倦窠臼本身,也厌倦一次一次叫喊后的失败。在上千的读者来信中,大部分有这么一句话:“啊!你说出了我心中早就想说的话”,然后加上三个惊叹号!!!“野火”显然痛快地供给了情绪的发泄,但是令人心惊的是,在发泄之前,那份情绪有多么堵塞,多么郁闷。

台湾在蜕变中。曾经是个一元化、权威分明的社会。子女遵从父母,学生遵从老师,人民遵从政府。可是经济起飞了,如果上一代努力的是物质上的独立,那么这一代就追求精神上的独立。教育水准提高了,往往子女懂得比父母多,学生青出于蓝,人民所拥有的知识比官僚还高。西方民主文化的冲击更是勇猛直接。里根说卡扎菲计谋暗杀他,台湾的电视就显现:美国记者大声问总统:“你有没有证据呢?没有证据就是撒谎。”这种镜头对我们膜拜电视的社会不可能没有影响。头脑再简单的人也会问一声:“哦,民主是这样的呀?”更何况是已经受了教育,宁可自己思考的人。

经济、教育、外来文化等等,构成伊甸园里的知识之果,台湾的社会大众,是吃过苹果的亚当。吃过苹果,发觉自己的赤裸,于是急切地想看清现实,解决问题,但是亚当的脸上绑着一块蒙眼布——吃苹果之前的旧观念、旧制度、旧作法、旧信仰,遮着亚当睁大的眼睛。多少年来不曾经过审查的教条、口号、神话、谎言,密密地包扎着亚当开始流转的眼睛。

“野火”只有一个简单的要求:撕掉蒙眼布。对“野火”狂热的反响或许也就传达了那么一个简单但迫切、坚决的讯息:我们不要蒙眼布!让子女、学生、人民,都用自己的眼睛去看,自己的头脑去想。

在野之声

“野火”畅销的主因固然是它反对权威、批判现状的立场,但是为什么比它更激烈、更叛逆的刊物,譬如一些党外杂志,却得不到小圈圈以外的回响?其中人为的因素当然很重要,譬如查禁的问题;最主要的因素却在于这些杂志本身的限制。一方面,歌颂权威、膜拜现状的书籍刊物对厌倦蒙眼布的人缺少吸引力,因为它的出发点与目的地都是一种意识形态。另一方面,一些党外刊物,虽然标榜批判,却无法把读者完全争取过去,因为它往往也是以一个特定的意识形态为出发点,以某个政治结构为目的地;不同的意识形态,不同的政治目的,但是反宣传可以变成宣传,反教条可以变成教条。如果没有较开阔的胸襟,较长远的眼光以及对理性的坚持,蒙眼布换了颜色还是蒙眼布!而吃了苹果的亚当所急切、不耐、引颈盼望的,不只是换一块蒙眼布!

我们不能没有党外刊物,因为它是一个制衡的声音。从“野火”的现象看来,我们更急迫地需要第三种声音,一个不以单一意识形态出发、没有政治野火、真实而纯粹的“在野”之声。这个声音通常由关心社会的知识分子所发,可是在今天的台湾,这个声音,不是没有,但微弱喑哑。知识分子或者受制于强权而不敢作声,或者屈服于作官的私欲而婉转歌唱,或者受挫于尝试的失败而灰心隐退;仍旧在努力中的,只能支支吾吾、避重就轻,貌似前进的《野火集》并不例外;或者倒过来说,“野火”这么一本鼓吹最基本的民主观念的书都能引起这么大的震撼,不是“野火”前进,而是这个社会落后;不是“野火”的声音特别清越,而是这个社会根本缺乏嘹亮的在野之声

篇3:野火集龙应台读书笔记1000字

读《野火集》完全是因为想看看龙应台的其他风格,看这种书这几年已经没有再如以往愤世嫉俗,看到后或者有引以为知音的感觉,已经慢慢的尝试做一个局外者,不在被很愤怒的情绪牵着鼻子走,但看《野火集》还是让我有点激动。

在我认为,《野火集》和同样来自台湾的柏杨先生的《丑陋的中国人》其性质是一样的,都是希望用文章来唤醒人们。《丑陋的中国人》唤醒中国人进行自我反省、取长补短,而《野火集》唤醒的是中国人的良知。

《野火集》里的文字虽然注满感染力和煽动性,但是它超越党派,不涉权力的性格又使人“放心”。感性文字中蕴藏着最直接的批判,人心为之沸腾。

龙应台女士常常针对当时台湾的一种社会现象,一类具体事物,甚至于一个人、一句话、一件事,给予无情的透视和直接的批评,让人心有戚戚。这些事,就发生在周围,看得见,摸得着,具体、实在、确切;而内中的缘由、涵义、影响、作用,常人似乎无所感,一经点破,立时豁然开朗。书中的文字,不辛辣,不深沉,很是生活化,虽然写于二十多年前,读起来还是快意恩仇。“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不要挡住我的阳光”、“以‘沉默’为耻”等,她用文字来发出呐喊,提醒我们这些生活得混混沉沉的人对社会、对环境、对人,对已,产生思考:我们应该怎样活着?

表面看上去,龙应台女士是痛恨台湾当时的社会现状,但深层次所反映出来的,更是对台湾的爱,她说的现象都是真实的,她评台湾的大学管理模式为“幼稚园”,批中学教育是在培养“机器人”,甚至说台湾好比是“生了梅毒的母亲”,可她还是说,台湾是“那个生她养她给她生命和家的人”

正如序言中杨泽先生的评价:龙应台的文字如野火,照亮台湾全民民主时代前的不成熟,尚未启蒙的状态。这样的书,即使今天读了,仍然会野火般点燃人没有死亡的思想。一页页的翻过,似乎就是现在我们身边发生的事,恍若亲身经历,环境污染,教育桎梏,关于屈从,关于权威,关于崇洋,一些是我们曾经做过的羞愧脸红事,一些是我们受过的窝囊委屈气,凡之总总,

文字的力量在于给人启示,掩卷反思,关于别人,关于自己,竟也如龙女士所说产生了“无力感”,苏格拉底说:“当我对一个制度不满的时候,我有两条路,或者离开这个国家,或者循合法的途径改变这个制度。”这两点于我都无法做到,这就是龙女士说的“市井小民的悲哀”么?

不管如何,还是感激龙女士,提醒我这个“市井小民”也有个体诉求的需要,我身上也有保护自己个体价值的冲动,也有承诺社会良知的涵养,这或许就是我从书中受到的启蒙。

我从没去过台湾,对台湾的了解也很肤浅,但通过拜读龙女士的文章,感觉80年代的台湾正如我们的现在的大陆,我们现在所面临的种种社会问题不正如当年的台湾吗?很佩服龙女士道德批判的勇气、、胆略、魄力、精神,赞同有人称龙女士为“女鲁迅”,于刀光剑影之中,感受她的那份爱之深,责之切的诚挚,野火的精神就是要烧掉腐朽和丑陋,去除不义和不公,以此清出一片干净的地方来,我们现在不也正需要这样狂飙的野火吗?

篇4:野火集龙应台读书笔记1000字

龙应台,听她的名字你会觉得她是个在书房里啃古语和文化史的秃顶男人,看到野火集的人也会很自然地以为她是个男人,只不过事实和想象的有些出入,她是个秀气的男人,有着浓厚的书生气,杨泽她她是“天真女侠”,这样你就惊讶的发现,原来这是个女人。龙应台应该是个让人惊讶的女人,她的笔触平和却写出台湾天空下的丑陋,那些藏在最隐晦角落里的黑色都会被这个女人有意无意的扯出来,所以那把野火才会把台湾的天空烧的透亮。

龙应台曾长期旅居海外,对于她这种喝过洋墨水的人,回国之后对于社会上见到的种种都会有种超脱的感觉,她是那种脱离了棋盘的旁观者,而不是对弈的任何一方,所以她的野火是明亮的,而不会有对于任何一方的偏颇。《野火集》是龙应台在报纸上评论文章的集合,对于这种收集型的书刊,龙应台让它做到在20天内再版24次的奇迹。《野火集》就着台湾的春风,一下就染红了那个小岛上的善良民众,几乎成了人手一本的必读期刊。

龙应台的评论不会用堆垒的典故和文化专业术语做评述,她以身边的例子为出发点,在平常中道出那部分不平常,她是站在人民里的,她说的现实是真实的,人们可以触碰到那些事实的质感,钝的让人心痛。她问“中国为什么不生气?”她评“幼稚园大学”,她说“机器人中学”,她还说台湾是“生了梅毒的母亲”,可是她还是那个生她养她给她生命和家的人。

龙应台是盗火的米罗普休斯,那个被众神放逐的人,可是她却把火种带给人间,那些借着春风的野火被龙应台盗出来之后就有无限的热量,炙热的火苗舔舐着台湾政治每根被隐藏的脆弱神经。龙应台的火烧的那些脆弱的制度岌岌可危,多亏了龙应台。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龙应台应该是个启蒙者,相较于上一代启蒙者,从鲁迅到赖合,从柏杨到李敖,龙应台是温和的,却不是怯弱的,她是多吃无害的正气散,鲁迅刺客型的笔锋是冰冷的,是让人心寒的冰冷,他是那种剜肉去疮的猛药。年青的龙应台和年青的鲁迅一样,天真的抱着火热的救国心去国外求学,回国后她才发现,制度坏了,可以修补;思想坏了,却是外力无法挽救的,所以她选了和鲁迅一样的路,或者说冥冥中有着某种必然。

龙应台的野火烧了二十年,龙应台在自己固守的部落格里都快要忘记了,《野火集》都二十年了,她和堂吉诃德一样,守护着那个没落的时代,和守旧的存在价值观作斗争。夕阳里,堂吉诃德,瘦马,破qiāng,锈了的甲胄,影子被拖得很长。龙应台在早上升旗的阳光里被裹着,影子被踩在脚下。

篇5:野火集龙应台读书笔记1000字

台湾作家龙应台的《野火集》是一部很好的作品。《野火集》于1985年出版上市,其中收录了27篇龙应台在84、85年发布的短片文章及19篇同人的评论文章。文章主要内容是批评国民政府政府各种不足之处,及鼓励同胞要争取自己的民主、自由等权利。

《野火集》同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有许多相似之处。其出版年份相同,写作目的相近,具体内容互有参照。总之两本书虽都出版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但还都适合今天的中国读者,特别是大陆读者阅读。

《野火集》总的基调是客观冷静的,叙述方法是说现象、究原因、提建议,没有过多的吸引眼球但却无济于事的嘲讽与轻慢。可以让人感觉到作者情真意切,是真的想为家乡、为学生、为小民改善自然环境,提高生活水平,推进民主自由。

文章发布已有将近30年了,30年前的台湾与今日的大陆有许多惊人的相似。集权政治、道德沦丧、环境污染、弄虚作假,等等。许多非常严重的问题在现在的台湾已经有了较好的转变,而在大陆却依然严峻。这让我感觉大陆与台湾是不是有着30年的差距,或者说30年后,我们的各方面情况可以达到今天台湾的水准。

我爸妈去过台湾,据他们说那里真的是很好,秩序井然的街道,干净卫生的食品,优美的风景,较高素质的居民。细想起来,包含上述要素的城市在大陆恐怕真的没有几个。真的希望祖国大陆可以有台湾那样物质和精神文明。

最后说一下,龙应台是一位女性。经常在畅销书排行榜上看到她的畅销书《目送》,一直以为这个名字的背后会是一位像朱自清、余秋雨一样的温文尔雅的男性。然而事实却正好相反,龙应台不但是一位女性,而且是一位关心民主建设、百姓疾苦、民族未来的有思想、有抱负的女战士。她的言论在当时的政治高压下,是受到了许多保守人士的攻击的。她也是顶住了政府的压力,发表了一篇又一篇的文章,进而点燃了台湾自由民主的野火。一个弱女子,能有这样的气魄与情怀,真真让人赞叹敬佩。

同时推荐两本书:《丑陋的中国人》为认识中国人的必读书籍。《野火集》是认识中国社会的首选科目。

篇6:龙应台野火集读后感600字

龙应台野火集读后感600字

龙应台野火集读后感

台湾作家龙应台的《野火集》是一部很好的作品。《野火集》于1985年出版上市,其中收录了27篇龙应台在84、85年发布的短片文章及19篇同人的评论文章。文章主要内容是批评国民党政府各种不足之处,及鼓励同胞要争取自己的民主、自由等权利。

《野火集》同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有许多相似之处。其出版年份相同,写作目的相近,具体内容互有参照。总之两本书虽都出版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但还都适合今天的中国读者,特别是大陆读者阅读。

《野火集》总的基调是客观冷静的,叙述方法是说现象、究原因、提建议,没有过多的吸引眼球但却无济于事的嘲讽与轻慢。可以让人感觉到作者情真意切,是真的'想为家乡、为学生、为小民改善自然环境,提高生活水平,推进民主自由。

文章发布已有将近30年了,30年前的台湾与今日的大陆有许多惊人的相似。集权政治、道德沦丧、环境污染、弄虚作假,等等。许多非常严重的问题在现在的台湾已经有了较好的转变,而在大陆却依然严峻。这让我感觉大陆与台湾是不是有着30年的差距,或者说30年后,我们的各方面情况可以达到今天台湾的水准。

我爸妈去过台湾,据他们说那里真的是很好,秩序井然的街道,干净卫生的食品,优美的风景,较高素质的居民。细想起来,包含上述要素的城市在大陆恐怕真的没有几个。真的希望祖国大陆可以有台湾那样物质和精神文明。

最后说一下,龙应台是一位女性。经常在畅销书排行榜上看到她的畅销书《目送》,一直以为这个名字的背后会是一位像朱自清、余秋雨一样的温文尔雅的男性。然而事实却正好相反,龙应台不但是一位女性,而且是一位关心民主建设、百姓疾苦、民族未来的有思想、有抱负的女战士。她的言论在当时的政治高压下,是受到了许多保守人士的攻击的。她也是顶住了政府的压力,发表了一篇又一篇的文章,进而点燃了台湾自由民主的野火。一个弱女子,能有这样的气魄与情怀,真真让人赞叹敬佩。

同时推荐两本书:《丑陋的中国人》为认识中国人的必读书籍。《野火集》是认识中国社会的首选科目。

篇7:龙应台目送读书笔记1000字

说实话这本书一开始我没有看明白,兴许是因为抱着对热门书单推荐的热诚来看,内心已对内容下了定义。

以为是像《窗边的小豆豆》那样生动可爱的生活故事,再或许是《蒙台梭利教育精华》这样的教育理论。

结果和我预想的不一样,每一章节都是很普通很真实的生活片段,没有电影情节里温馨感人的场景,也不是家庭伦理剧里圆满的大结局,更多的述出了家庭的平凡琐碎。

没有大喜大悲、大起大落,孩子的离别,兄弟姊妹的血缘情,母亲的苍老,父亲的逝世,总有那么一个片段的触动,让人感同身受,道不明的情绪瞬间涌上眼帘间。

书里角色有三代人,讲的都是父母和孩子,以作者第一人称的视角,感受自己与孩子之间的关系,随着时间流逝变成当年自己与父母的相处。

过马路的时候,“我”还像以前那样去牵他的手,他却摆摆手不耐烦的说:“我都已经长大了,不是小时候那样过马路还要你牵着手才能过“;“我”竟一怔说不出话来。

和母亲一起的时候,她看着镜子里映出的脸上满是沟壑纵横的皱纹,喃喃的说自己老了。

“我”问母亲,她要不要回杭州老家看看,她说不想回去,那边认识的人都死了,回去做什么。这时候的她和儿时记忆里的她是同一个她,又不是同一个她。

书里都是些零零碎碎的片段的事,每一章没有连接起来,就像是在絮絮叨叨的说着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几乎是所有家庭的缩影。

1

有两个片段让我真真切切的有一种想要迫切回家的感觉,一段是在作者面对母亲的苍老,耐心的和母亲唠唠叨叨的说话。

母亲当年也曾是年轻欢快的姑娘,爱美也爱漂亮,可是这时的她已经渐渐老去,像个小孩子一样需要人的照顾,需要孩子们哄着捧着。

我想起来,我妈和我接视频通话的时候,她也絮叨的告诉我最近买了什么什么,我说叫她给我看看,她放下手机就急急忙忙的去寻,然后把手机的前置摄像头对着给我看。

我看着模糊的画面,不管是什么样的都说好看,她会再次的确认我说的话,得到答案后继续说别的话,尽管说来说去也就是这些话,但是每次电话和视频都要问一遍。

我很害怕在她渐渐老去的时间里,我一直都不在她身边;

以后会听不到她和我絮絮叨叨的说话。

2

还有一段是作者父亲逝世的时候,她在医院照顾卧病在床的父亲,以前高大的像一座山的父亲,现在只能靠轮椅和各种管子能勉强毫无知觉的活着,但终究还是去了。

我记起我爸住院手术的那一次,其实也就是成功了就能走路,没成功就再也没有行走的能力。手术的成功率很高,不过一家人都特别紧张,我是在手术前一天下午才知道的这个事情,急匆匆的买了票回去,唯一让我庆幸的是一个小时的距离好在不算很远。

穿着病号服的他一脸笑嘻嘻的说没事没事,但从手术室里推出来之后的他真的是老了很多很多岁。

但其实,这时的他真的已经很老了,

老到我担心我离得太远,可能以后会看不到。

想起来超级演说家有一期,王帆说起自己的爸爸站在阳台上,发呆说出的一句话“爸爸没有妈妈了”。

这句话她重复了一遍,“爸爸没有妈妈了”。

我们从来没有想过,当世界上我们最依赖的父母不在了会怎么样,可是当我们的父母的父母没有了,他们能依赖的还能有谁?

父母不愿缺席孩子的成长,我们也不应该缺席他们的衰老。

“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

我们不能选择时间的开始和暂停,但是可以让自己更多的参与他们的时间。

篇8:野火集的读书笔记800字

这本《野火集》,是我看过的书中最令人震撼、反思的。我在看这本书的时候,不敢相信以前的台湾最可怕,心情也随着作者的描绘场景变化。

当我看到台湾人民因害怕流氓而不顾自己的家园,任他们随意践踏。当我看到他们只能忍受别人欺负,却一句话也不说,我的火气一下子就上来了。为什么他们从不违抗,保卫自己的家园,为什么他们能忍受半夜时听着外面那吵闹的声音?

这叫我怎么不生气!

看到钓鱼的人从来不会责骂乱扔垃圾的人们,我的心不禁激动起来。他们钓什么鱼,河水那么脏,鱼都是脏的!爱河的人,请你们昧着良心问问自己。为什么一声不吭?你们难道要在旁边无声无息地观看?你们为什么不训斥扔垃圾的人,叫他们不准再将垃圾扔进河中!想想,那清澈的河水渐渐被污染,根本不能相信它以前是那么纯洁。爱河的人,你们的心难道不疼,为什么无动于衷!

这叫我怎么平静下来!

往下看,我知道了商人们燃烧电缆。他们是那么的过分!他们难道没有孩子,难道只有亲手捧着一个变异的无头婴儿,他们才会心痛一下。台湾的母亲是那么期待肚子里的宝宝出生,他们肯定可爱极了,像一个纯洁的天使一般。谁能想到生出来的与想象中的完全相反,他们商人还有没有良心?

看到这些,我不敢相信台湾发生了那么多的恶劣事件。这些虽是从前,却给我们深深的警告。

我根本镇定不下来!

不要以为你只是社会中的一人,只有团结起来,社会的恶劣情况才会改变

篇9:野火集的读书笔记800字

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声势浩大的“野火”其实只是一只猴子;台湾需要的,是真正老虎的吼声,许多老虎的吼声。

喜鹊·乌鸦

因为在粉饰、教条、自我吹嘘、自我慰藉的“酱缸”里泡了几十年,我才在极端不耐中开始写“野火”,但是立即招来质问:为什么只写坏的?光明面为什么不写?人民很勤奋呀,政府很努力呀,社会很安定呀!为什么一面倒?是“别有用心”吗?

不错,我是“别有用心”,像个病理学家一样的别有用心。病理学家把带菌的切片在显微镜下分析、研究,然后告诉你这半个肺如何如何的腐烂;你不会说:“奇怪,怎么只谈我坏的半边肺?怎么不夸——夸那好的一半?”

那么,为什么要求社会病理家谈“光明面”呢?

再说,歌颂勤奋的人民、努力的政府、安定的社会的人还不够多吗?何必还需要我也加入?

你有影响力呀!读者相信你。

这话说得何其天真。如果“野火”的作者有所谓的影响力,那纯粹是因为他像只乌鸦一样不说悦耳的话;他怎么可能在赢得“读者相信”之后转而加入喜鹊的行列?一个社会本来就该有许多不同的声音,传达不同的讯息;乌鸦和喜鹊各有所司。但是,如果报喜不报忧的喜鹊觉得自己缺乏信服力,它就必须改变作风,开始说实话,而不是要求有“影响力”的乌鸦换套羽毛,唱喜鹊的歌。

也有人担心地说:“野火”暴露出那么多台湾的缺点,被敌人拿去作宣传怎么办?

不怎么办!只有头脑简单的人才不知道自我批评是一种自省自新的能力。当西德的布朗德与美国的尼克松闹出举世皆知的丑闻时,两国人追究到底的态度赢得的是尊敬,不是轻视,我们的报纸喜欢兴高采烈地报导大陆报纸所揭露的坏事,作为“你看他们多糟糕”的宣传,而事实上,中共愈是容许丑事的揭发,批评的公布,愈表示他们观念的进步,也就愈值得我们思考。

把自己的弱点暴露出来检讨,是优点,不是缺点。“野火”不需要描写台湾社会的光明面,因为,我相信,“野火”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光明面的表现;表现台湾的制度能容忍批评,台湾的人民能自我反省;这是个有更新能力的社会。

让别人拿《野火集》去作宣传吧!

篇10:野火集的读书笔记800字

《野火集》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触动,读来就像读鲁迅的《呐喊》一样。但《野火集》里面的文章更加通俗易懂,讲的都是现在我们关心的、正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这是我喜欢这本书的主要理由,特别是我喜欢这本书的文章中透出来的真实,以及对这些事的评价。于是我选择了几篇文章。

先来看看这篇《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这篇文章在我第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给了我很大的触动,其中给我触动最深的就是这句活:“在台湾,最容易生存的不是蟑螂,而是坏人。”

文章开头以一个我们习以为常的事例,讲明了自己的观点“中国人,怯懦自私。”这四个字就像一把大锤,狠狠的抨击我的心灵。文章讲到了中国人对违法小贩的怯懦、警察的无动于衷、钓鱼人面对脏臭的河水的忍受、对违反交规的计程车司机的纵容、缺德厂家将污水倒进河水里,还讲到外国人对中国人的质疑、以及外国人来中国的种种安全规定,这一切足以使人们生气,愤怒,但人们还是愿意做沉默的大多数,所以文章最后还说“不要以为你是大学教授,所以做研究比较重要;不要以为你是杀猪的,所以没有人会听你的话;也不要以为你是一个学生,不够资格管社会的事。你今天不生气,不站出来说话,明天你——还有我,还有你我的下一代,都要成为沉默的牺牲者、受害人!……”

紧接着,就是《生气,没有用吗》这篇文章。作者写出了种种令人气愤的,但却没有用的事例。作者叫人排队遭白眼、让人保护环境人没反应、举报乌贼却没人收、差点被小贩杀掉……作者总结的原因是生气的人太少,并且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一只能装十只鸡的笼子里装了一百只鸡,我们就是这群鸡,不能被杀掉,也没有一个较大的笼子,所以要仰仗一个合理的社会秩序。作者是在指责这种制度,是这种制度正在害着我们。那些坏人做坏事没人管反被纵容,警察只顾自己安逸也不肯管一管那些无耻的市井小贩。

再接下来,就是《难局》这篇文章。作者先讲了几个人的例子:苏格拉底宁愿自己被误杀,也不肯违背制度,梭罗被制度诬陷而没有反抗,葛兹在无赖面前,面对着是自己被他们捅死还是捅死他们接受制度裁决的情况下杀死了那些无赖。张系国面对司机打架,跟司机对峙,反映了制度与个人的矛盾,就像是我捅死他还是他捅死我之后去告他故意伤害罪?

这就是野火给我带来的全部感想。

【野火集龙应台读书笔记1000字】相关文章:

1.《野火集》读书笔记

2.龙应台《目送》读书笔记1000字

3.龙应台目送读书笔记1000字

4.关于野火集读后感700字精选

5.龙应台的《目送》读书笔记

6.龙应台《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1000字

7.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读书笔记

8.读书笔记1000字

9.龙应台的《目送》读书心得体会1000字

10.杂草集作文1000字

下载word文档
《野火集龙应台读书笔记1000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