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观后感>骡子观后感影评

骡子观后感影评

2022-08-02 08:17:1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Sexypotato”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骡子观后感影评,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骡子观后感影评,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骡子观后感影评

篇1:骡子观后感影评

虽然老了,但不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克林特•伊斯特伍德都还宝刀未老!这是一部打破类型片框架的电影,我看到了犯罪片、剧情片、爱情片、励志片甚至公路片。老克真是皮,把一个贩毒的老头拍得像拯救同伴和家庭的英雄,既讽刺社会的冷漠又揭露了隔代之间巨大的鸿沟。

虽然类型丰富,但给我最深刻的一段剧情却是爱情。当厄尔陪着自己病危的前妻,前妻对他说出“it's all the world to me that you are here”,他脸上流露出的无奈、歉疚、欲言又止后的千言万语汇集的那句“I love you,Marry” 那种倔强了一辈子、争强好胜、享受众人瞩目的自己已经褪去,剩下的只是垂垂老矣,想陪伴妻子余生的老人。可是时间是买不回的,一切都太晚。

这部片子,始终保持着一种克制,精简的台词、朴素的镜头语言、寥寥无几的场景、在这种克制恰恰爆发了更多的力量,一个垂垂老者,是如何证明自己,拯救家庭,靠贩毒?是的,但是别忘记片名“骡子”,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才是骡子的品质,老克在批驳社会把老人逼上贩毒道路的同时,又何尝不是在赞扬老一辈辛勤工作,不肯放弃的优良传统呢。矛盾,却如此真实。

最后,希望老克还能再活一百年,喜欢看你讲故事,演故事!庆幸有你,才有了这个完整的世界。

篇2:骡子观后感影评

他在适当的年龄演绎了适当的影片,没有塑造谁,贩毒题材就是个借口,总比坐在椅子上给你讲道理更能让人接受。

其实家庭也是一份工作,维系家庭的能力和幸福也室钩,厄尔从不吝啬,家人是家人,战友是家人,毒贩是家人,路人也是家人。

影片最后特写了东木爷爷的胳膊,感慨时间的流逝,以花为结尾,落叶归根。

篇3:骡子观后感影评

老掉牙的家庭亲情主题嵌入到一个犯罪类型叙事框架里,简单粗暴的手法丝毫不觉别扭,却不断勾兑出轻松自如的幽默感,能轻易做到这种效果的导演屈指可数,Clint Eastwood算是其中一位佼佼者。八十多岁高龄的导演亲身上阵演绎某退役老兵,瘦弱的身躯掩不住享受生活的浪漫野性,耿直爽快的性格与口没遮拦的对白用语给好莱坞盛行的政治正确一记响亮的耳光。Clint Eastwood并非为毒贩强行平反或者盲目美化,而是透过这个人物经历大半辈子换来的遭遇,令观众反思美国泛滥的问题。不过最令我钦佩是老爷子导演对家庭伦理关系的描绘,浅显易懂的主题与惊心动魄的贩毒情节并行不悖,实在是导演技艺高超之处。较为弱势的是警察那条线索有所忽略,令最后半小时才发力的Bradley Cooper没能发挥出配角应有的光彩,只能让老爷子从头到尾独领风骚。期待老爷子导演能为广大影迷继续拍下去吧!

篇4:骡子观后感影评

看到的评论说什么干脆利索一路到底就是干,好像老爷子拍了部爽片,实在不知所云~

本片纯正的主流价值观,可以说毫无新意。

“爱情”戏感人,讲述上帝之爱,一个“回家”故事。上帝永不放弃不放弃的人。

这老头一辈子没学会做人,对家人冷漠无情,90岁开始贩毒,一路上还要玩女人,然后你发现上帝一直罩着他,上帝偏心啊,上帝偏爱某些人。

伊斯特伍德这老头,90岁还在拍这样的电影,他大概不需要违心地去拍片,他只是喜欢拍电影。

男人只有“工作”才有价值,贩毒工作的价值挺难找的,但还是要做,有时候贩毒也有价值。美国电影主旋律的牛逼之处就在于,他能让人在贩毒工作中找到价值。

但老头所处的环境还是太美好了,家人都那么正常。如果你前妻信佛,女儿每天都发明一套真理,外孙女是个粉圈小将逼你表态爱不爱锅不然举报你你该怎么办。

总之有些事,对人的一辈子来说,超越一切,超越立场啥的,慢慢去认识,啥时候都不晚。

篇5:《骡子》电影观后感及影评

10月,在密歇根州警和DEA(美国缉毒署)的一次联合行动中,逮捕了一个不寻常的毒贩。87岁的里奥·厄尔·夏普(Leo Earl Sharp Sr.),因持有200磅而被逮捕。夏普是专门为黑帮运送的“骡子”,也是美国缉毒史上落网的最年长者。

,88岁的传奇导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连续推出了两部作品,年初的《15点17分,启程巴黎》由美国大兵英雄素人出演,却由于过度渲染英雄主义和过于松散的剧情而招致差评。不少人怀疑他江郎才尽。也许是为了证明自己老骥伏枥宝刀未老,在《启程巴黎》上映两个月后,伊斯特伍德便开拍新片《骡子》。本片正是改编自里奥·夏普的传奇故事,而扮演骡子的,则是伊斯特伍德本人。

夏普外号“塔塔”,曾是二战老兵,获得过铜星勋章。战争结束后,专心种花,研究玉簪花嫁接,取得了业内不小的认可。在晚年陷入财政危机后,夏普在自己雇佣的一个墨西哥花农的介绍下,加入了墨西哥西诺拉集团。在十多年间,每月从边境运送100到300千克到底特律,每趟可以赚上200万美元,而当时底特律警方平均一个月则只能缴获5公斤。由此,夏普也成为墨西哥毒贩间流传的都市传奇。

夏普落网后,DEA探员杰夫·摩尔接受了《纽约时报》记者Sam Dolnick的采访,并被撰写成报道《西诺拉集团90岁的运毒骡子》,引起轰动。夏普一夜成名,甚至还受邀到白宫,培育花园。夏普只被判了三年徒刑,待了一年便因病出院,再一年后过世。

很快,曾写过《老爷车》和美剧《毒枭》的编剧尼克·申克受邀将《纽约时报》的报道改写成剧本《骡子》,最终在20底上映。这是伊斯特伍德自的《曲线难题》后,首次担当主演,这也是他第八次在同一年推出两部导演作品(其余七次分别是1973, 1982, 1990, , , 和)。

伊斯特伍德将主角名字从莱奥·厄尔·夏普改为了厄尔·斯通,只保留了厄尔这个中间名,并亲自饰演了这个与自己同龄的角色。而为了体验真实厄尔的生活,在拍摄本片时,伊斯特伍德更是花费十多天时间亲自驾车完全重跑了他的两条贩毒路线。

为了塑造厄尔这个人物,伊斯特伍德所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把“骡子”这个黑色职业日常化和专业化。为了达成这点,伊斯特伍德对故事也做了一些修改。首先,为了强调厄尔与当代社会的格格不入,将故事背景改成了更靠近当下的,相应的也将其二战老兵的身份改为了韩战老兵。用厄尔对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不屑,强调他那一代人与年轻人不同的价值观,更暗示了是这个新时代的不友好,逼迫了他去当骡子。

其次,则是将厄尔十多年的骡子生涯,缩短到差不多一年以内,弱化了他职业毒贩的形象。贩毒对于厄尔来说,就是另一份工作,甚至还只是个副业。凭着自己的经验,他在这一行也可以节节高升。他开车平稳,从未吃过罚单,他遇事果断从容,可以躲过警犬的鼻子,甚至在工作之余还可以看看朋友,吃吃三明治,轻松避开警察的天罗地网。厄尔成为骡子,除了表面上的经济原因之外,内在则是他向这个世界证明自己的方式。

在全片大部分时间中,厄尔对贩毒毫无负罪感,还可以在毒枭老板面前开“你到底杀了多少人才能住这样豪宅”的玩笑。招妓、买车、买房更是家常便饭。美国人Work Hard,Play Harder的信条深入骨髓。即便是做毒贩,厄尔也要做的比年轻人更好。把一份工作干到最成功,便是伊斯特伍德和大多数美国人所看重的美国精神。

相似的人物,在伊斯特伍德的作品中还有很多。比如《美国狙击手》中,杀敌如吃饭的狙击英雄,依然低调的在说“这只是一份工作”。《萨利机长》中完成超级迫降,被不专业者指指点点的中年机长。从这个角度来看,厄尔则是一个把运毒这个看似简单实则专业的工作,玩到最深的人。

本片的港版译名叫“毒行侠”既致敬了伊斯特伍德经典的“独行侠系列”电影(镖客系列的港版译名),又强调了这是个侠义故事,可谓非常贴切。因为伊斯特伍德一直在做的,其实就是在塑造英雄。即便拍的是一个毒贩,也要拍成努力工作,自食其力,保卫家庭却得不到理解的美式牛仔。

家人朋友需要钱时,他铤而走险,接济家用。当前妻在病榻上,要求厄尔不要撒谎时,厄尔说出了真相,但没人相信。当女儿邀请他来参加感恩节聚餐时,他内心早已知道自己死期将至,但嘴上还是说“绝不会错过”。因为他的家人无法与残酷的现实相处,这个重担注定要给英雄独自承受。

伊斯特伍德几乎重复了自己在《老爷车》中的形象——顽固、身经百战,甚至还带点随意自然的种族歧视,简直是一个标准的约翰·韦恩式西部英雄。在韦恩主演,约翰·福特导演的西部片中,英雄总是从漂泊中回到家乡,却不被家乡的亲人接受。最终在拯救了家人后,再次隐于门框之中。从《搜索者》到《绝命毒师》,这样典型的英雄形象,在大量美式经典中反复出现,厄尔也是其中之一。

在厄尔对立面的,则是由布莱德利·库珀饰演的DEA探员科林·贝茨。无需多言,这个角色的原型即是当年抓住夏普的探员杰夫·摩尔。这也是库珀继《美国狙击手》后,第二次与伊斯特伍德合作。墨西哥裔演员迈克尔·佩纳饰演了库珀的搭档,佩纳之前在网飞剧集《毒枭:墨西哥》中扮演了传奇DEA探员奇科,在本片中再次出演DEA,则有了一定的象征意义。虽然电影给二人的篇幅不及厄尔的主线故事,但伊斯特伍德依然竭尽全力,简洁明快的展示二人的专业,从而从侧面显示厄尔的更专业。

片中最有趣的一场,是厄尔与科林探员两人在咖啡馆的对手戏。厄尔对科林是DEA探员心知肚明,科林对厄尔的身份依然蒙在鼓里。两人处在极其相似的位置,都在家庭和工作间摇摆。厄尔以人生经验告诉科林,家庭要摆在第一位。此时,科林说出了一句点出本质的台词“我就是个白痴”,本意是说自己忽视了家庭“是个白痴”。但对于伊斯特伍德和观众来说,他真正白痴的地方,其实是忽视了面前显而易见的真相。

甚至再想深一点,知道自己被盯上的厄尔,此时是否已经想好了未来的计划?知道DEA的暗中调查,才敢大胆带着离岗一周?甚至连自己最终被科林抓获,亦是其自保的主观选择?面对厄尔这样的老炮,年轻一代即便努力,但依旧稚嫩。

科林终于进行逮捕时,才发现罪犯是曾经被自己放走的老头,说了一句“是你”,亦颇为玩味。在这之前,科林总是在寻找一个和自己不同,更符合罪犯侧写的人。而这一刻,他才终于接受,他一直追逐的目标,其实是另一个自己。厄尔在科林身上看到了自己的过去,科林看到的则是自己的未来。伊斯特伍德仅靠两场对手戏,完成了一次互为镜像,英雄惜英雄的精彩戏码。

最终,厄尔在贩毒和家庭中,选择了家庭,并在法庭当庭认罪。这并不是什么出于道德良心发现的选择。而是出于一个男人的敢做敢当,愿意承担应该的责任。事实上,当一个骡子,才是厄尔修复家庭关系的真实方式。如果没有这份工作来负担孙女的婚礼,厄尔的家人可能到死也不会认可厄尔。而这样一次铤而走险,最终换来的,其实是在渐行渐远的家人们的再次支持。对于厄尔来说,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对于现实中的伊斯特伍德本人来说,亦是如此。借着本片的契机,也完成了一次小小的家庭重聚。伊斯特伍德已多年未合作,已开始单飞当导演的女儿艾莉森·伊斯特伍德,在本片中饰演了厄尔的女儿。她自己也坦言,接到父亲的邀请颇为意外。而伊斯特伍德的女婿小克利夫顿·克林斯(20刚刚和伊斯特伍德的另一个女儿弗兰西斯卡·伊斯特伍德结婚),则在本片中饰演了二代目毒枭头目古斯塔沃。

最难得的是,在拍摄本片期间,伊斯特伍德终于选择接纳了自己的私生女劳丽·伊斯特伍德。劳丽在1954年时,被伊斯特伍德家送给别人抚养,60多年来一直未被伊斯特伍德认可。直到年和父亲一起出席了本片首映礼,才被媒体和粉丝发现。已经88岁的伊斯特伍德,无疑也在反思自己年轻时的错误,并试图靠着电影和行动弥补。这样看来,《骡子》也许正是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最诚实也最私人的作品。

篇6:《骡子》电影观后感及影评

很多人说这部电影在讲人的救赎,讲人应该重视家庭,我一点没看出来,相反,我觉得这部电影给人的感觉很冷血,十分冷血。Eastwood用一个看似温和的表象包裹了一把说出来会刺痛所有人的刀子,那便是这部电影的主旨——家庭,在我眼里什么都不是。

为了说明这一点,让我们先来看看东木老爷子饰演的是什么样的一个人。

此人乃二战老兵,退役后专心事业,沉迷养花,不顾家庭,带着自己的花参加各种比赛,在花行不说德高望重,那也是风生水起、游刃有余,甚至连自己亲生女儿的婚礼都能错过。

后来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传统的养花市场走向衰败(电影中Eastwood一有机会就吐槽互联网),老爷子经人介绍,走进了墨西哥毒枭的地盘,于是开着自己的旧皮卡穿梭在公路干起了贩毒的活计,干这种活儿的就叫骡子。

老爷子行事潇洒,凭着一颗大心脏,贩毒路上听着音乐唱着歌,尝遍各地美食,玩过无数小妞,正因为这样不走寻常路,这么多年愣是没被抓到,反而成了骡子里的佼佼者,甚至受到毒枭高层的接见,在派对上和老大谈笑风生,何其风流自在。

故事结局,老爷子在一次贩毒中得知妻子病危,不顾毒枭的威胁,中途放弃任务赶回家见自己的妻子,没想到,恨了他一辈子的妻子袒露自始至终都在爱着他,忘不掉他,而他也陪伴妻子度过了人生的最后时刻,参加了她的葬礼,连从不跟他说话的女儿也原谅了他。

然而,老爷子最后还是被警察抓获,锒铛入狱。

如此感人的结局,这电影难道不是在号召我们回归家庭,不要等到年老才感到追悔莫及?压根不是。请看以下细节:

在外孙女的婚礼上,老头和前妻有以下对话:

前妻:“我一直无法理解,你为什么会在种花上花这么多时间和金钱”

老头:“我爱花,每朵都是独一无二的。它们在某天盛开,然后就到了生命的终点。它们值得我花这么多的时间和精力。”

前妻:“你的家人也一样。”

非常锋利而戳人的一句话,像在拷问一样。再看老爷子表情的微反应,非常有意思,值得反复观看。

他什么话都没说,先是把微笑收了起来,眼神不安地离开了谈话对象,面露为难的色彩,眼睛滴溜溜转了两圈,最后落回到谈话者,这没有台词的几秒种是那么漫长:

「很遗憾,你们不值得。」

再看老爷子当骡子的动机,也是最为观众不解的地方:他为了什么呢?如果说一开始是为了给外孙女的婚礼筹钱,那之后呢?凭借他的身份和能力,他完全不必要做这些违法的事啊。答案很简单,他这么做跟家庭没有一点关系,他只想做自己想做的事,赚钱,换一辆豪华车,用金钱在战友俱乐部里换取尊重,吃世界上最好吃的手撕猪肉三明治。

再看故事的结局,老爷子上了法庭,律师很出色,从「二战老兵」、「他的年龄」等角度为他做辩护,没想到老爷子直接说:“有罪,我有罪”。

接受所有指控,当场被法官宣判入狱。

请注意,这时候他已经和家庭和解,已经断绝关系的女儿甚至邀请他参加感恩节的家庭聚会,他如果真的回心转意,回归家庭,会拒绝律师为自己缩减刑期所做的努力吗?他的年纪已经很大了,为什么要选择在监狱度过晚年,不要跟我说他在进行道德的自我惩罚。因为接下来,最关键的一幕出现了。

这也是最能说明问题的一幕,那就是本片的最后一个镜头,这个镜头把导演的全部「坏」心思展露无遗了——进了监狱的老爷子在监狱里又栽起了花。

多么幸运的一个王八蛋,我甚至有点羡慕他。

花是他的信仰,身处牢狱他内心还是自由的。

从一开始抛弃家庭,把爱好当成职业,成为养花行业的红人,到后来贩毒,极尽风流快活,享受游走在社会规则之外的自由,再到后来法庭上拒绝了律师的辩护,自己为自己做出审判。他一直在做的就是把别人排除在外,自始至终主宰自己的命运,一个彻头彻尾的自由主义者,说实话,我没有看到一点救赎的味道,我只看到了整个过程中他的家人——就像她们在这部电影中所占的比重一样,微小,无足轻重。

花,可以看成是自由主义者的理想,是他们实现自由的标志,就像电影之于导演本人。自由主义者用一生去追逐理想,代价就是割断可有可无的与别人的情感,这里的人可以是至亲之人。

真实,残忍,冷血。它让我们开始反思自由和家庭的关系,亲人之间的关系,自由和道德的关系,真的就是眼前这样的一派祥和吗?

一生都是自由人,这是每个人都实现不了的终极梦想,然而,Eastwood让影片中的这个人得逞了,他一直到死都是自由的。家庭必须给追逐理想的自由主义者让路。当老人在监狱里栽花的时候,我脑子里想的是八十多岁高龄的Eastwood先生坐在监视器后面,为了电影事业奋战的样子。

用一生去种花的人,不就是他自己吗?

很多人说东木老爷子老了,水平不行了,我觉得这次他依然很厉害,甚至有一种豁出去玩一把的感觉,他用老道的表现手法和出色的演技给人类情感割了一道口子,并且用看似温情的结局骗过了观众们的眼睛,不得不说这个狡猾的老头完成了他电影事业中最潇洒的谢幕。

篇7:《骡子》电影观后感及影评

伊斯特伍德带来了这部《骡子》,在影迷圈内备受赞誉,但据说在美国影评界却颇受苛责,苛责的内容是关于这个老导演对于种族的态度。是的,这个故事看起来像个奇情的社会新闻,原本的真实事件更像一桩都市怪谈,具有天然的戏剧性,狗血又鸡血,一个年入耄耋的老人为毒贩运送,最终律师以老年痴呆症为由,只服刑三年。但被化作这部电影之后,伊斯特伍德的呈现中,耸动的走向被削弱了,反倒是“种族”议题成为了确实实打实的暗线,无处不在,并不抢戏,但时而闪现一下,让人印象深刻。

“骡子”是句黑话,贩毒集团内部用来指代那些帮自己运送的司机,老导演亲自上阵出演了这个角色,通篇佝偻着腰,动作迟缓,但仍然有年轻时顽固不化的样子。这个老人原本是个园艺师,自私自利,惹得全家人不高兴,已入暮年,生意赔得一塌糊涂,房子即将被拍卖,只剩下一辆可能和自己年龄相仿的旧皮卡,这个当口偶然接下了一个活计,帮人运送一个旅行袋,这个从未吃过罚单的白人老头轻松上路,拿到了丰厚的报酬。从此,他开始成为了“骡子”。

从外部形式去看,这是一部公路片,一个老人开着一辆破旧卡车完成一桩生意,然后鸟枪换炮买下一辆崭新的车,一次次在高速路上游弋,任风吹拂稀疏的白发,哼唱起年轻时的歌,当然,它还有一些悬疑设置和警匪对决的片段,但在这些之下,这个故事更多的却涉及了一些隐秘的主题,比如种族,比如亲情,比如对时间、苍老、死亡和陪伴的思考。某种程度上说,《骡子》像是《绿皮书》的另一面,同样开一辆车上路,同样遭遇关于种族的点滴问题,但有关种族意识的表达,一个直白明确,一个隐晦曲折。老人之所以被毒贩选中,从表面看是因为他的年纪,因为他从来没吃过罚单的驾驶技术以及谨慎,但实际上,深层原因是因为他是一个白人。这一点,故事中从未明确地交代,但通过一个又一个细节不停地进行提点,一群墨西哥裔的毒贩之中,一个白人老头颇为显眼,但放置于路上,一切就都不一样了,警察拦截可疑车辆的重要指标就是少数族裔的司机,他们看到这个白人老头开着一辆价值不菲的皮卡,谁也不会说些什么,即便缉毒犬吠叫,警察的第一反应竟然是对老人说着抱歉,努力将狗拽走。老人其实没有什么族裔偏见,更多的时候他只不过本能地沉浸于旧时光,他下意识地对黑人叫negro,对一群“拉拉”叫小伙子,如果说,这些都是在写历史性的种族/性别偏见的遗迹,那么一次对于危机的化解,则更能反映当下种族问题的强烈,警察拦下那两个墨西哥毒贩恐吓、讯问,而老人轻易地解了围,在眼皮底下大大方方地打开后备箱,就放在那,警察看都不看一眼。这电影就这样把一切种族梗都埋进细节,细细掩盖。

《骡子》其实是个很难归类的电影,有人能从其中看到对自由的渴望,老人一生从未被什么牵绊,伴侣、儿女、金钱或者其他,浪荡不羁,年老上路,依然潇洒自如;有人从中看到温情,一个浪子回头的结尾,病床前的陪伴,最终没有再度错过的见证,一生兜兜转转,画了巨大的圈,还是回到了家人身边;而同样有人看见社会批判,还有人看见某种琐碎的生活哲学,早餐桌边的叙谈,或许是这个老人最真诚的一番话,讲述关于自己的悔过和希冀。

导演伊斯特伍德已经将近90岁,这部片子中不可否认有垂老的气息,那些因为更切近暮年而带来的温和叹息与最终和解,但很多时候,还是在平静之下,冒出一处突兀起来的芒刺,尖锐的、幽默的、嘲讽的,也不大张旗鼓,藏匿在生活的转角处,等着观看的人慢慢拾取。

篇8:《骡子》观后感精彩影评

《骡子》主要讲一个固执的退役老兵,一生一心扑在养花事业上并有所成就,在周围人面前风趣洒脱,威信甚高;相反的,他只注重自己的爱好而忽视了所有家人的感受,缺席所有家人的重要时刻和家人关系非常恶劣,从而导致关系决裂。随着年事越高和经济模式改变的内外冲击,他付出一生为之倾心的养花事业日渐衰败,资不抵债。在他参加他最关心的孙女的订婚仪式上,家人对他冷漠的态度仿佛他是一个陌生人一样,慢慢的他有了改变的想法,此刻经济窘迫的他为了改变家人对他的看法,有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替非法组织当“快递员”,俗称“毒骡”,来赚取高额回报。通过自己的“努力”,经历了一系列危险的事情并凭借经验化险为夷,意识到之前的错误并尽力弥补,劝人向善,尽管最终伏法但是也得到家人的原谅的一个自我救赎的故事。

影片各个人物塑造的立体、饱满,角色的性格特点十分鲜明,例如:尽管是平时穷凶极恶,持枪随时和人火拼的低层毒贩,在第一次看到这么高龄的“毒骡”时,从开始的好奇到最后的熟络,有时甚至能像老友般的聊聊家长里短,颇有另类温馨的感觉,精准得给观众呈现出了边缘人物平时不易看到的另一面,甚至会产生让观众关心这几个毒贩之后怎么样了的想法,使人觉得我们身边的人也会这样,增加了故事的可信性,拉近影片和观众之间的距离。

当然人物刻画最好的还是男主“老爹”,这个倔强地老爹在自己生意衰败时,尽管无容身之处,快一无所有的时候,开着辆十分老化掉色的皮卡依旧嘴硬的说“它性能不错”;见毒贩时,固执的老爹丝毫没有拿人手短,矮人一头的意思,依旧“我知道规矩”的样子,和即使毒贩对他进行人身威胁后他依然“老子战场上见惯了生死”的样子让毒贩们又恨又爱;身边家人、朋友在经济上遇到困难了或者遇到不公正待遇后需要经济帮助渡过难关时,这些都是老爹开始“下一单”的动力,虽然做着违法的事,但是每次去做违法事的初衷是帮助他人,让人不自觉的产生同情主人公的矛盾心理;老爹个人性格独特,不按计划办事,反倒隐蔽性强,成功率高,故夹带数量也越来越多,慢慢的引起各方的关注, 对此老爹依旧我行我素,变成影片一大笑点。

片中插曲大多为经典老歌,给人的代入感极强,每每悠扬慵懒的旋律响起,才是老爹在当“毒骡”这条路上能找到的唯一慰藉。准确的定位老爹的心境,个人十分喜欢。

此外,通过影片,还折射出了社会现象,官僚主义,种族主义等种.种社会矛盾,实在是佳作,难能可贵的是主演兼导演,“老牛仔”伊斯特伍德,如此高龄却给观众献上如此精彩的一部影片,实在难能可贵,值得尊敬。

(听说此片有删节,遗憾,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每个删节点都有可能影响人们对影片的最终认识,从而失去窥测人性反思自己的思考的机会,十分十分可惜)

篇9:《骡子》观后感精彩影评

活到90岁,你还能奢望什么呢,接下来的每一天都是恩赐。

这是我们平常人的想法。

但对东木老爷子来说,90岁和他的30岁、50岁、70岁没什么不同,照样自导自演,这股不服老的劲儿和他的新作片名「骡子」有点像。

《骡子》根据真实事件改编,,90岁的二战老兵里奥·夏普在运送价值300万美元的穿越密歇根州时被捕,而此前,他已为墨西哥贩毒集团锡那罗亚运毒长达十年之久。夏普的律师坚称他因老年痴呆被人利用,最后夏普只被判入狱三年。

东木在片中饰演的厄尔,原型就来自里奥·夏普。

厄尔早年一心扑在他的花花草草上,忽视了对家人的陪伴,暮年终于浪子回头,回归家庭。东木不仅亲自出演厄尔,更邀请女儿艾莉森·伊斯特伍德参演,于是本片也被看作是这位好莱坞名导给被忽视的家人的一封自陈书。

虽然电影极力塑造厄尔浪子回头的形象,但厄尔与家人轻易的和解还是令这种忏悔只停留在形式上。

为了弥合家庭关系,厄尔支付孙女婚礼费用,陪前妻走完最后一程,做了这些努力后,厄尔的女儿决定重新接纳他,此前他们冷战已有十二年。这样的和解显然是戏剧化的,十二年的积怨不可能一日消除,况且厄尔只是尽了一名父亲/丈夫应尽的义务,而这点义务在他的自私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如果厄尔想真心赎罪,他应该多陪家人,毕竟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可他干起了运毒的活计。如果说当骡子的动机情有可原——赚钱承担孙女的婚礼开销,但之后的一次次上路就很难拿此为他开脱了。厄尔拿运毒的报酬赎回花圃,修缮老兵俱乐部,甚至买金链子,招妓,但他为家里做了什么?什么也没做。

说到底,这不是一个关于赎罪的故事,而是一个浪子的故事。

厄尔一次次上路,他享受这份工作,收入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他的自我价值得到了满足。

毫无疑问,厄尔是自私的,甚至有点大男子主义,但他十足的个人魅力总能令观众忽略掉这一点。

别看厄尔一大把年纪,撩妹技能满分。

连毒枭的玩笑都敢开——「你要杀掉谁才能住进这种好地方?」毒枭笑道,「很多很多人哦」。

上一秒还被两个毒贩教训,下一秒就撞上警察,两个毒贩瞬间石化,多亏厄尔稳住场面,用行动证明谁才是大哥。

碰上巡逻犬一般人就乖乖认栽了,但厄尔一通神操作竟然躲过一劫。

后备箱里装着上百公斤的,厄尔悠闲地边听歌边往嘴里扔糖豆,有路人招手就停下来帮忙修车,绕路去吃中西部最棒的猪肉三明治,仿佛他运的不是,而是自由。

《骡子》带有明显的自传色彩,东木不仅邀请女儿参演,更是在首映礼上携全部家庭成员出席,这位年届九十的老人急切地想要弥补过失,但他与家人互动的方式仍是请他们参与自己的生活——给我助演,为我的首映助阵,或许他的家人早就习惯了他的任性,毕竟,要求一位浪子泊岸实在是太难了。但,开始改变总是好的,不是吗?

篇10:《骡子》观后感精彩影评

九十岁运毒动机就为了体面地参加外孙女的婚礼,每次运几百公斤就为了重修花园农场跟老年活动中心,先不谈剧本的弱鸡,这种极度利己主义危害社会犯罪的三观已经歪到太平洋里了。居然一众影评人还能打出8分以上的高分,这是个改编得很不能说服人的剧本,最后厄尔·斯通的原型里奥·夏普,确实是因为花卉生意破产而走上运毒之路的,但他在被FBI围堵时,并没有像厄尔一样坦荡地走出SUV,而是支支吾吾、顾左右而言他;他在法庭上,也没有利落地承认自己有罪,而是让律师将他的老年痴呆当作挡箭牌,来替他减免罪行。一个老白到老到死都不忘的白人种族主义,要给白人罪犯洗白,给自己饰演的角色贴上英雄主义的金,全世界都原谅他,家人哭着谅解了他,警员让他保重。所以为了要完成英雄主义的华丽升级,这个故事从一开始看就非常虚伪,还必须在这个人物身上安上很多原本不属于这个毒骡的优点,所以回到最开始的问题:他究竟是为什么而走上运毒之路呢?整个逻辑起点是不是成立?如果不成立后面再怎么铺垫煽情他作为正面的形象都是崩塌的。而如果他作为一个反面角色出现,那么只描写人性的一面而对造成的社会危害只字不提是反思和批判不足的,所以这个片子完全不伦不类。

篇11:《骡子》观后感精彩影评

看到第二热的影评竟然把电影主旨和自由主义扯上了也是服了,有色眼镜果然厉害,只保留能圆自己说法的信息。

第一热情提供的信息挺有帮助,通过电影改编源自的真实故事,以及导演拍这片的背景故事,已经说明了导演要说啥。

美国故事片的主人公都有人物弧线。

这部的主人公人物弧线是:重事业-事业破产面临困境-意识到家庭的问题-发现新的赚钱渠道-挽救家庭关系-重整过去事业-面临家庭与工作的抉择-与警察的谈话,作出决定回归家庭-事业面临困境,选择被抓认罪。

故事的高潮是与警察的谈话到与前妻的谈话,这里表达的才是主旨,如果重来,还是要选择家庭。

最后的法庭认罪是自我保护,既然主人公知道错了,那么观众不希望看到一个悲伤的结尾,所以让主人公最后能种花是给观众安慰。观众发现,主人公最后结局还好,获得了家人的谅解又能种.种喜欢的花。

商业电影,首先要赚钱,然后要让自己爽,表达啥意识形态那是扯淡,不过是对外包装而已。

篇12:《骡子》观后感精彩影评

豆瓣的朋友都好理想呢,把本片归结到对自由的追求,西部牛仔的精神。

在我看来,整片是导演讲述了一个没有啥文化的退伍老兵,在晚年做了一个异于常人的工作。

退伍老兵有啥追求吗?养花或是贩毒?其实并没有追求。简单思考一下,一个发自内心热爱养花的人,可能是一个留恋party,虚荣的人吗?

一个真正的花匠,会明知道贩毒违法而去贩毒吗?

当然不会啊,退伍老爷子只是通过各种方式在打发时间。追求属于自己的快乐。而家庭对他而言是他不愿意去承担的责任。所以在晚年后,没有家人没有朋友的他,其实内心已经死了,也就不介意堕落下去,去贩毒。老爷子在第三次贩毒的时候已经很清楚自己的工作,依然而然继续去做。

本片到最后,老爷子其实也没有完成救赎。虽然家庭对他已经原谅,虽然他在影片中说过多次家庭比事业更重要,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进监狱,也并没有和家人团聚。

我想老爷子正如片名一样,只是一个骡子,一个没有受过教育,原始而自私的动物。

【骡子观后感影评】相关文章:

1.《起跑线》观后感影评

2.铁娘子观后感影评

3.春风化雨观后感影评

4.骡子寓言小故事

5.大地雄心观后感影评

6.捉妖记观后感影评

7.电影鸡毛信观后感影评

8.港片《犯罪现场》观后感影评

9.百鸟朝凤电影观后感影评

10.《攀登者》电影观后感影评

下载word文档
《骡子观后感影评.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