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观后感>看神舟十三号返回地球直播观后感

看神舟十三号返回地球直播观后感

2022-11-05 09:00:11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我可去你妈了个”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6篇看神舟十三号返回地球直播观后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看神舟十三号返回地球直播观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看神舟十三号返回地球直播观后感

篇1:看神舟十三号返回地球直播观后感

我感受到这些为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奋斗的所有航天人的坚持和努力。这一次航天项目的完成代表着我们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进步,彰显了在我们在这一方面的科技实力。

采访中聂海胜同志说的“就算牺牲也要把国旗插上去”属实令人感动。可以这么说,每一位航天员都为我们的航天事业付出了自己的一生。为了完成任务,他们做好了牺牲的准备,无所畏惧,一往直前。在此期间每一位航天员都需要经过大量的训练去适应模拟环境、失重、应对紧急情况时的操作处理等等,每一次的训练也是为了能更好的完成任务,他们付出的汗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他们做的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尊敬的!当然,不仅仅是我们的宇航员,更有千千万万个在载人航天事业背后默默工作的航天人。

载人航天事业,需要大数据的支持,先进的科学技术,各个部门之间的默契配合,协调统一的调度等等,没有所有航天人的一起奋斗努力,载人航天事业是难以完成的。我们今天的成功离不开每一位为载人航天事业努力过的人!写到此处,也只剩下“致敬”!

篇2:神舟十三号什么时候返回地球呢

神舟十三号什么时候返回地球呢?

北京时间2022年4月16日0时44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分离,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在空间站组合体工作生活了183天,刷新了中国航天员单次飞行任务太空驻留时间的纪录。

航天员乘组计划于4月16日返回地面。

神舟十三号发射意义

神舟十三号飞船是中国空间站转入建造阶段前发射的最后一艘飞船,自有其“神奇”和“独特”之处。径向交会对接和180天在轨飞行是实现中国空间站多人同时值守和长期有人照料的关键,只有掌握它们,中国才能拥有一个坚不可摧的“天宫”。

神舟十三号飞船要验证的另一项关键技术是6个月长期在轨飞行,这将创下中国航天员最长太空驻留纪录。

主要目的:

一是开展机械臂辅助舱段转位、手控遥操作等空间站组装建造关键技术试验。

二是进行2—3次出舱活动,安装大小机械臂双臂组合转接件及悬挂装置,为后续空间站建造任务做准备。

三是进一步验证航天员在轨驻留6个月的健康、生活和工作保障技术。

四是进行航天医学、微重力物理领域等科学技术试验与应用,开展多样化科普教育活动。

五是全面考核工程各系统执行空间站任务的功能性能,以及系统间的匹配性。

神舟十三号简介

神舟十三号,简称“神十三”,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的第十三艘飞船,是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第六次飞行,也是该阶段最后一次飞行任务,按照计划部署,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在轨驻留六个月。

6月,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整装待发,具备快速发射和应急救援能力。9月20日,满载货物的天舟三号货运飞船驶入太空,成功对接空间站 。10月7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组合体已转运至发射区。

月16日0时23分,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按照预定时间精准点火发射,约582秒后,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年10月16日6时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 。11月5日,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将于近日择机执行第一次出舱活动。11月7日,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进行首次在轨紧急撤离演练;同日晚,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进行出舱活动; 同日晚20时,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翟志刚出舱。12月26日,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第二次出舱。

2022年4月14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已完成全部既定任务,将择机撤离空间站核心舱组合体,返回东风着陆场。北京时间2022年4月16日0时44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撤离空间站组合体。

篇3:看神舟十三号观后感

最近我们航天事业频频传来喜报,又成功发射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去观看直播呢?相信看了直播的心中一定是无比激动和自豪。

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6日,这是一个永载史册的时间,搭载神舟十三号的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1970年4月24日,中国将“东方红一号”卫星送入轨道,由此拉开了中国航天的序幕。如今,“北斗”“神舟”“天舟”“嫦娥”“玉兔”“天问”……星辰大海中,中国“星”亮晶晶,中国已由航天大国开始迈向航天强国,当然,我们曾经艰难,曾经受制于人,但有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的中国人民,迈向航天强国的步伐无人可以阻挡,随着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的实施,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空间站”将会在星辰大海中独领风骚。

中国航天即将进入新时代,让我们仰望星空,为中国航天祝福,新时代新征程再出发,征途漫漫,努力奋斗,弘扬中国航天精神,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富强。

篇4:看神舟十三号观后感

载人航天是人类航天活动中系统最为复杂、难度、要求最严的系统工程。按照空间站建造任务规划,今明两年将实施11次飞行任务,包括3次空间站舱段发射,4次货运飞船以及4次载人飞船发射,于2022年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之后,空间站将进入到应用与发展阶段。

每次飞行任务都是一项“大工程”,背后凝聚着成千上万人的心血智慧。为确保任务顺利实施,各系统各单位全力备战,以优异成绩迎接未来。

巴丹吉林沙漠深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垂直总装测试厂房内灯火通明,人影绰绰,工作人员穿行在飞船箭体与测试仪器之间,日夜奔走忙碌。

航天事业被形容为“千人一发箭”,任何环节都事关成败,谁都不能掉以轻心。作为中国航天员进出太空的航天母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一丝不苟的态度搭建安全的“登天梯”。

“数十人的吊装团队协同执行任务,每一步操作都不能出错,吊装对接误差更是小而又小。每个产品只允许一次吊装落位成功,没有重来的机会,不能有丝毫闪失。吊装对接火箭,一圈数十个螺栓要一次性全部对准连接。”基地工作人员石创峰承担吊装工作,为了做到既快又稳,他自创训练方法,在吊钩上系着焊条,操作吊车从高空将其插入啤酒瓶口里。练到最后,他和同事挥动笨重的吊车铁臂,就像挥动自己的手臂一样灵活自如。

飞行千万条,安全第一条。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团队把保护航天员生命安全作为底线,在神舟十三号发射、飞行、对接、停靠、返回等任务各阶段,都准备了确保航天员安全的预案和举措,还将首次启用载人飞船应急救援任务模式,全力保证航天员安全往返天地间。

只有真正了解载人航天工程的起点在哪里、道路在哪里,才能从历史中汲取力量,更好地前行。

篇5:看神舟十三号观后感

“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8年前,“太空教师”王亚平为全国6000多万名学生太空授课时的寄语尚萦绕在耳畔,如今她又一次踏上了太空之旅,将成为中国首位进驻空间站的女航天员,以及中国首位出舱女航天员。寻声凝望,原本神秘遥远的深邃太空离我们越来越近,一个个美丽的.“飞天梦”正成为现实。

16日凌晨,神舟十三号成功发射,此时距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返回不到一月时间。由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组成的新“太空出差三人组”搭乘载人飞船奔赴中国空间站。此次任务将实现与核心舱径向交会对接、由救援船转入正式任务船等多个“首次”,还将在神舟十二号任务的基础上开展更多的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神舟五号飞船搭载杨利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历时21小时23分钟成功返回地面,首次实现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来,7次载人飞行,间隔期从以年计算到以月相隔,“出差”的频率更快、衔接更顺畅,准备更从容,展现着我国科技自立自强的能力;太空之旅从“一日游”到“季度游”,再到此次半年的“深度游”,“太空出差”的时间更长,步伐迈得更大更远更坚定,彰显着大国自信的豪情。

篇6:看神舟十三号观后感

10月16日0时23分,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按照预定时间精准点火发射,约582秒后,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是日拂晓,喜讯传来,国人振奋,神舟十三号成功发射,三名航天英雄被送入太空,将对接天宫,开启半年征程。中国航天事业,又上一层。

毛主席昔日“上九天揽月”之宏图,不再是梦。航天事业,科技巅峰,群体作战,众志成城彰显国力,引领未来,造化苍生。其所耗人力物力财力甚巨,然着眼未来,乃深远之计,关系国计民生。非下苦功夫,焉得幸福梦。若夫拘于小家之见,则航天与我有何干系,则漠不关心,反怪劳民伤财,真乃愚见。非也,航天事业,人民与共。一者,其事关人类大局,发展之高度,彰显国力,引人尊敬。二者,其于太空探索,科学研究,造福人民,大有裨益。三者,事关国家安全之大计,抢占科技制高点,方能不受制于人,乃和平真保障。故对内可科学研究,以成果来造福国民,以荣誉来增强民族自信。对外可服务大家,提高安全,促进人类共赢。如是者,方是航天事业之使命。

由此及彼,探索无止境,上天入地,国之英雄。时代呼唤英雄,唯有敬重英雄,方能民族复兴。航天英雄,寄托亿万人之梦,敢于担当,勇作先锋,时代之楷模,国人之春风。民族复兴,始于儿童。航天熏陶,点燃梦想,去娱乐之浮躁,还高尚之信仰;树高远之志向,去物欲之平庸。如是者,少年有梦,理想初衷,非精致之利己,非利益之蛀虫,乃民族之希望,民族之光明。

重科技,敬英雄,树新风,利苍生,如是者,乃长征精神之延续,两弹一星精神之传承,民族有望,中华复兴。范仲淹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顾炎武曾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林则徐诗云: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诸如此类,方是民族文化浩气之风。

航天事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人人有关,人人受益也。故可知,光阴逆旅,点燃梦想,不负使命,造福苍生,是为航天事业之初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助力民族复兴。向航天英雄致敬,上九天揽月,遨游太空。着眼人类未来,是为格局;立足国家实力,是为务实;弘扬探索问天之精神,是为信仰;以太空为舞台,科研丰收,造福人民,是为果实。如此者,既有战略之高度,复有高尚之使命,则知人人有责,国家与共。

故可知,宇宙为家,上天真英雄。勇者无畏,大爱利苍生。重塑信仰,民族复兴。诚所谓:心无国胆人无根,人有担当国有梦。

篇7:看神舟十三号观后感

北京时间10月16日0时23分,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按照预定时间精准点火发射,约582秒后,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宇宙探索无止境,太空奏响中华曲。每一次神舟发射总是激动人心,为祖国自豪;每一次太空探索总是鼓舞人心,为时代点赞。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圆满成功,新“太空出差”三人组美丽启航,我们欢呼。浩瀚苍穹立新功,太空探索写华章,中国精彩!

飞天梦瑰丽,乐章总嘹亮。每一次神舟发射都会给我们奏响诸多“首次”交响乐——载人飞船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的方式,首次径向停靠空间站;航天员将首次在轨驻留6个月;女航天员将首次进驻中国空间站,航天员王亚平也将会成为中国首位实施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神舟十三乘组也将包括中国首次出舱的男女航天员;中国人将第一次在太空中过春节;等等。每一个“首次”都是科技探索创新的成果,每一个首次都是中国智慧、中国力量的'结晶,正是在这些“首次”中,中国航天事业昂首阔步,中国复兴伟业走向成功。

使命很光荣,任务更厚重。每一次太空探索都是壮美事业的伟大音符,是总结,是升华,是更上层楼的力量凝聚。中国空间站在轨建设分为关键技术验证和建造两个阶段实施,神舟十三号任务是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的决胜之战、收官之战,也是空间站在轨建设过程中承前启后的关键之战。通过神舟十三号任务,将更加全面地考核工程各系统执行空间站任务的功能性能,以及系统间的匹配性与协调性。神舟十三号任务结束后,还将组织进行全系统综合评估,满足要求后转入空间站建造阶段,所以说,其任务意义非凡而深远。

探索星辰大海,中国征程壮美。新“太空出差”三人组,组合完美,“老中青”结合,抒写完美中国太空新记录。一曲《东方红》响彻寰宇、“两弹一星”让世界瞩目,“载人航天”挥毫惊鸿之笔。“嫦娥”奔月、“北斗”指路,“天问”问天、“天宫”览胜,“玉兔”探月、“祝融”探火、“羲和”探日……,从一人一天到三人半年,美丽传奇,刮目奇迹。九霄逐梦问天,阔步强国征程。上九天揽月,观天上宫阙。这是国家和民族的共同记忆,这是共和国发展壮美诗篇。

浩瀚苍穹立新功,太空探索写华章。中国载人航天精神伟大,“天和”探索之旅美好。航天员王亚平说,只要敢于有梦、勇于追梦,用智慧和汗水打造自己的梦想飞船,就一定能够迎来自己梦想的发射时刻,飞向属于你的浩瀚星空!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说,我们期待除夕守岁时,能够第一时间听到我们的同胞来自太空的祝福。行而不辍,未来可期。神舟十三号任务展现中国为载人航天探索这一人类共同事业作出的新努力、新贡献;中国必然为人类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篇8: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观后感

2022年4月16日9时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在此我们热烈祝贺伟大的祖国,也祝贺三位伟大的航天员圆满完成任务凯旋!几千年、数代人的飞天、驻天梦想终于实现,落地的那一刻,每一个中国人都扬眉吐气、豪情满满。在“神州十三号”回归地球的直播间里大家热血沸腾,直播结束后心情依然久久不能平复,安阳学院的师生们对航天员回家也进行了热议,表达了感想。见证历史时刻,共享中国荣光。4月16日,神州十三号返回舱成功着陆,在太空出差半年的三名航天英雄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成功返回地球的怀抱。从神舟五号第一次载人上天,到2022年神舟十三号载人返回,中国的航空航天科技依赖的是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的默默奉献,不怕牺牲,持之以恒航天精神,我国的航天工程才能大踏步前进。自古以来,我们便对太空有着无限的遐想,而今上九天揽月的梦想已经实现。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是他们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命运联系在一起,始终以发展航天事业为崇高使命,以报效祖国为神圣职责,呕心沥血,进取拼搏,才有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恭奉盛世,与有荣焉。

篇9: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观后感

在太空生活长达六个月的三位航天员终于要“回家”了!这一消息成了万众瞩目的对象。通过直播视频,我不仅欣赏了神舟十三号成功着陆的过程,也了解了不少关于航天的知识。

在即将出“黑障区”、进入大气层时,虽然会产生较大的摩擦,温度达到1000度左右,但是有科技的支持,再加上穿上了太空仓服,因此宇航员们能够保持身体的'舒适度。我们也不禁为科技的力量而感慨。

当类似于降落伞之类的东西敞开之后,我心里的那块石头也随之落下。因为这象征着宇航员们已经穿过大气层来到了地球之内,同时也能象征着能够安然无恙地着陆。经过不断地递减速度,宇航员们与地面越来越近。当释放完多余的燃料后不久,随之而来的便是神舟十三号安全着陆的喜讯。这是一件多么激动人心的事!

篇10: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观后感

太空“出差”半年,神舟十三号三位航天员英雄“下班”回家啦!这是一次梦想的接力,再次刷新红火空间站建造进度。我想对凯旋归来的英雄们说一句:“你们是全国人民的荣耀!”新时代中国航天事业无数的奋斗者、攀登者努力奔赴星辰大海,必将激励每一个中国人为自己的梦想奔跑!作为一名辅导员要不断加强思政课实践,丰富思政教育形式,深入挖掘学校的航空航天特色与思政课育人的结合元素,激励学生学习载人航天精神,这也是最生动、最鲜活也是最接地气的一种思政课教学案例,对于新时代大学生理解并践行航空航天精神,有很好的启示作用。载人航天,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创举之一,就在刚刚,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太空出差半年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顺利返回地面,两次出舱活动、两次太空授课、数次的科学实践等,三位航天员的行动如春雨润物,告诉人们太空并不遥远,什么是仰望星空,什么是追求卓越,什么是放飞梦想,答案就在人类一次次不停歇的勇敢探索中。载人航天征程中涌现的一个个奇迹,无一不是中华民族在伟大复兴征程上的标志性创造。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要从航天事业发展的辉煌历程中汲取经验力量、提振信心斗志,不断激发自己科学探索的热情,扎实学好专业知识,以航天精神作为自己矢志奋斗,努力成才的驱动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路贡献青春力量。

篇11: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观后感

漫漫星途,璀璨神州。在太空飞行180余天,神州十三号圆满完成了二十余项科学实验、2次出舱活动、2次“天宫课堂”太空授课,创下中国航天员连续在轨飞行时长新纪录。如今,三位航天英雄平安回家,在观看直播的时候,“欢迎回家”“凯旋归来”“致敬中国航天人”的字样填充着整个屏幕,让我们感到热泪盈眶、满怀感动的同时,也看到了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和强大力量。伟大事业都始于梦想、基于创新、成于实干。航天事业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离不开每一位航天人的付出和努力,以国家利益为重、志存高远、勇于攻坚、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航天人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促使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要更加明确自身肩负的重大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

篇12: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观后感

载人航天是人类航天活动中最为复杂、难度最高、要求最严的系统工程。按照空间站建造任务规划,今明两年将实施11次飞行计划,包括3次空间站舱段发射,4次货运飞船以及4次载人飞船发射,于2022年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之后,空间站将进入到应用与发展阶段。

每次飞行任务都是一项“大工程”,背后凝聚着成千上万人的努力以及心血智慧。为确保任务顺利实施,各系统各单位全力奋战,以优异成绩迎接未来。

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和戈壁带深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垂直总装测试厂房内灯火通明,人影绰绰,工作人员穿行在飞船箭体与测试仪器之间,日夜奔走忙碌。

航天事业被形容为“千人一发箭”,任何环节都事关成败,谁都不能掉以轻心。作为中国航天员进出太空的航空母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一丝不苟的态度搭建安全的“登天梯”。

飞行千万条,安全第一条。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团体,把保护航天员生命安全作为底线。在神舟十三号发射、飞行、对接、停靠、返回等任务各阶段,都准备了确保航天员安全的预案与措施,还将首次启用载人飞船应急救援任务模式,全力确保航天员安全往返天地间。

只有真正了解载人航天工程的起点在哪里、道路在哪里,才能从历史中吸取力量,更好地前进。在此热烈欢迎王亚平、叶光富、翟志刚航天员回家,在这里,你永远可以相信中国科技发展力量!

篇13:神舟十一号返回地球观后感

长达33天的在轨运行,神舟十一号想要“回家”,第一步就是和天宫二号分离,然后是制动离轨,进入返回轨道。

随后,飞船开始自由下降。从离开原运行轨道到进入大气层之前,飞船要完成推进舱分离,建立再入姿态,返回舱要建立正确的再入姿态角(速度方向与当地水平面的夹角)。这个角度必须精确地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如果角度太小,飞船将从大气层边缘擦过而不能返回;如果角度太大,飞船返回速度过快,就会像流星一样在大气层中烧毁。

飞船返回舱进入稠密大气层后,是返回过程中环境最为恶劣的阶段。空气密度越来越大,返回舱与空气剧烈摩擦,使其底部温度高达数千摄氏度,返回舱周围被火焰所包围,因此,对返回舱要采取特殊的防热措施。

最后,返回舱开始开伞着陆。在距地面10千米左右高度,返回舱的回收着陆系统开始工作,先后拉出引导伞、减速伞和主伞,使返回舱的速度缓缓下降,并抛掉防热大底。在距地面1米左右时,启动反推发动机,使返回舱实现软着陆。为了迎接它,地面回收试验队已进行过多次演练,做好全面准备。

看完神舟十一号返回地球,真是振奋人心,太伟大了。

篇14:神舟十一号返回地球观后感

神舟十一号搜救任务包括4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返回舱跟踪测控。神舟十一号启动制动返回程序后,经过约30分钟进入主着陆场设备跟踪范围。测控设备主要有雷达和光学设备两类。位于主着陆场区西北方向的白云鄂博雷达站捕获到返回舱信号后,迅速测量出返回舱出黑障区前后的轨道;在主着陆场区的大庙场区的测控设备捕获目标后,向返回舱发送“回收着陆系统加电”遥控指令。光学设备则能保证不间断地拍摄返回舱在黑障区前后及开伞着陆的.实况景象,并实时传输至指挥部。

第二个环节是返回舱搜索寻找。该环节主要依靠空中搜救分队。这次的空中搜救力量,较以往的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新增了两架无人机,使得空中搜寻的视场更大、效率更高。

第三个环节是航天员救援。当搜救队伍抵达返回舱着陆点后,先要进行返回舱外观检查,在确认着陆姿态正常,没有燃料泄露等异常情况后,再由搜救队员打开舱门。随后,医监医保人员进入舱内,对航天员进行血压测量、心跳测量、外伤检查等常规查体,过程大约持续20分钟。在确认航天员身体状况良好后,将其转运至医监医保直升机。

转运航天员所用的是一个半躺式座椅。考虑到寒冷天气对航天员的影响,航天员出舱后将为其添置保暖型睡袋和盖毯。重力适应过程则由以往的在舱内进行改至在直升机上进行,适应过程需要约80分钟。

第四个环节是返回舱处置回收。在航天员进行医监医保程序后,搜救队员会进入返回舱内,将有效载荷尽快取出,移交给相关科研单位。这些有效载荷将随航天员专机一道返回北京。载荷取出完毕后,搜救队员将对返回舱进行拍照摄像、测量实际落点等,随后将其吊装至专用车辆,运送至着陆场站存放,次日通过专列将其转运至北京。至此,飞船返回搜救任务全部结束。

篇15:神舟十三号观后感

今天我们在班主任老师的组织下观看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直播。随着一声“点火”的命令,一簇桔红色的火焰爆发出强大的动力,瞬间推着载有三名宇航员的神舟十三号飞向太空。短短半小时,让我深刻感受到国家的航天技术、火箭技术的进步与强大。

作为学生,我们在学习上应该学习航天设计人员的谨慎与认真,火箭发射的成功也就是学习之后的成果。认真努力才是有效学习的方法;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篇16:神舟十三号观后感

奋斗是圆梦的翅膀。一代代航天人在航天“试验田”中勤恳耕耘,心有天地经纬、脚向浩瀚天宇,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艰苦奋斗,在反复试验求索中砥砺前行,在精益求精攻关下追求卓越,敢闯难关、勇开新路。一个个航天员在严格系统全面的训练中学经验、强本领,飞天遨游、出舱行走需要扎实的功底,需要他们具备过硬的心理素质和强健的体魄,寒来暑往的刻苦训练让他们拥有超强的`意志力与自信心。为了伟大的航天事业,航天工作者与航天员,将艰辛与曲折作为事业发展的“阶梯”,以志气锻造骨气,以骨气厚积底气,在接续奋斗中实现航天事业更高水平的创新与突破。

从“神一”的发射成功到“神五”“神六”“神七”的宇宙之行……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成果丰硕。在“追梦”的道路上,每一次都是全新的征途,每一次都是前所未有的挑战,当然,前所未有的挑战难度也造就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鲁迅先生曾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路是由双脚踏出来的,是一步一个脚印开拓出来的。从1956年中国航天事业发展至今,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是发展中一以贯之的坚持,是推动航天事业发展壮大的核心竞争力。走前人没走过的路自然少不了弯路,闯前人没闯过的关也必然少不了挫折,成为先驱,方能成为先锋,唯有敢闯,才能闯出新天地,抢占“新高地”。

伟大事业孕育着伟大精神。回望航天事业发展史,无论是“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还是神舟系列载人航天工程的重大成就;无论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全面建成,还是“嫦娥”奔月与“天问”探火,从大胆设想到成功实践,无不彰显着中国与时俱进的航天实力。中国的航天事业从艰难起步到艰辛跋涉再到取得辉煌业绩,在浩瀚太空中留下的是中国身影、中国足迹,在航天事业的发展道路上留下的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这种精神与力量必将引领着14亿中华儿女万众一心齐奋斗,激荡起磅礴伟力,奋进新征程,逐梦新时代。

【看神舟十三号返回地球直播观后感】相关文章:

1.中国航天神舟十一号返回观后感

2.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观后感

3.神舟十三号初中英语作文

4.神舟十三号发射作文

5.观看神舟十三号飞天心得体会

6.神州十一号返回观后感

7.央视《走村直播看脱贫》观后感

8.神舟十二号发射观后感

9.老师好直播观后感

10.《网络安全直播》观后感

下载word文档
《看神舟十三号返回地球直播观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