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汇报报告>体格检查实验报告范文

体格检查实验报告范文

2023-05-29 08:37:50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Greeny”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7篇体格检查实验报告范文,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体格检查实验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体格检查实验报告范文

篇1:体格检查证明

體格檢查證明書

暨動力小船駕駛執照(含測驗)核、換、補發申請書

姓 名

Name

出生年月日

Birth Date 年齡

Age

性別

Sex 最近六個月內一吋脫帽半身相片

駕照暨國民身分證

統一編號Id Card N0 出生地

Birth Place 駕照、申請類別

□自用Private

□營業用Business

□學習Apprentice

□測驗

戶籍住址

Address

電話

Tel.

體 格 檢 查原發照機關、日期

身 高 體 重 耳 聽 力 左 右 耳 疾

Height Weight Ears Hearing LT RT Diseases

眼 視 力 左LT 右RT

Eyes Visual Acuity 矯正視力 裸眼視力 矯正視力 裸眼視力

有 無 色 盲 眼疾 鼻 咽 喉 齒

Color Deficiency Diseases Nose Throat Teeth駕訓機構及其他紀錄

胸部 胸部X光(大-片) 肺臟 聽診 雜音

Chest Chest X-Ray Lung Auscultation Rale,Rhonchi,Wheezing

心臟 脈搏 雜音 節 律 呼吸 血 壓(舒張壓/收縮壓)

Heart Pulse Murmur Rhythm Breathing Blood pressu

腹 部 肝臟 脾 臟 盲 腸 疝 氣 其他

Abdomen Liver Spleen Appendix Hernia Others承辦機關審核(主管)

脊 柱 及 四 肢 畸 形 骨 膜 關 節

Spine & Extremities Deformity Periosteum Joint

皮 膚 病 神經系統 尿 糖 尿蛋白

Skin Disease Nervous system Urine Sugar Urine protein

血液檢查 白血球 紅血球 血色素 身體障礙

Blood W.B.C R.B.C Hgb Physical Disability

梅毒血清反應 法定傳染病 其 他 病 症

V.D.R.L Statutory Infectious Diseases Other Diseases

精神疾病 語言障礙 菸酒習慣

Psychiatric Disorder Language Disability Habits of Tobacco & Alcoho 審核(承辦)員

檢 驗 醫 院

(Hospital)

(加蓋印信)

(Endorsed)

檢 驗 結 果(Conclusion)

(請參考體格檢查合格標準勾選)

□ 合格

□ 不合格

年 月 日

Year Month Day

檢驗醫師

(簽名蓋章)

Signature of Physician

測 驗 日 期測驗成績筆 試實 技 測 驗成 績 登 錄 員

注意事項及檢查標準詳見背面

一、醫師注意事項:

(一)檢驗醫師請注意檢查標準。

(二)檢驗醫師核對身份證及相片無訛後,依本表所列各項目詳細檢驗,逐一記載,並請於檢驗結果欄內註明「合格」或「不合格」其不合格者,請註明該受檢驗人患有檢查標準某項某款疾病名稱。

(三)檢驗完竣後,由檢驗醫師簽名蓋章,填寫年月日,加蓋印信。

二、小船船員體格檢查要項:

(一)營業用動力小船駕駛體格檢查合格標準:

1. 視力:在距離5公尺,以萬國視力表測驗,兩眼裸眼視力均達0.1以上,且兩眼之矯正視力均達0.5以上者。

2. 辨色力:能辨別紅、綠、藍三原色者。

3 聽力:無聽力不良致不堪勝任營業用動力小船駕駛工作者。

4. 疾病:無患有傳染病防制條例所定傳染病且無心臟并癲癇、精神疾并語言機能障礙、運動機能障礙等足以影響營業用動力小船駕駛工作之疾玻

(二)自用動力小船駕駛體格檢查合格標準:

1.視力:在距離5公尺,以萬國視力表測驗,兩眼裸眼視力或矯正視力達0.5以上者。

2.辨色力:能辨別紅、綠、藍三原色者。

3.聽力:無聽力不良致不堪勝任自用動力小船駕駛工作者。

4.疾病:無因疾病或身體障礙致不堪勝任自用動力小船駕駛工作之疾玻身體有障礙,其障礙經以其他方法補救或矯正後,已不致影響自用動力小船駕駛工作者,判定為合格。

三、動力小船駕駛之體格檢查,應由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之教學醫院或公立醫院辦理,體格檢查證明書之有效期限為3個月。

四、申請動力小船駕駛執照應檢送之文件:

(一) 駕照換、補發應檢送之文件:1.動力小船駕駛執照申請書(以下簡稱申請書) 暨體格檢查證明書(補發者免附)。2.原領動力小船駕駛執照。3.國民身分證影本。4.最近六個月內一吋脫帽半身相片3張。

(二) 參加駕照測驗應檢送之文件:1.申請書暨體格檢查證明書。2.最近六個月內一吋脫帽半身相片3張。3.國民身分證或有效之護照正本(驗後發還)及影本。4學經歷證明文件正本(驗後發還)及影本。

(三) 學習駕照應檢送之文件:1.申請書暨體格檢查證明書。2.最近六個月內一吋脫帽半身相片3張。3.國民身分證或有效之護照正本(驗後發還)及影本。4.動力小船駕駛訓練機構同意指派指導人之同意書、訓練用船及其駕照資料。

(四) 駕照異動登記應檢送之文件:1.申請書。2.原領動力小船駕駛執照。3.國民身分證影本。4.最近六個月內一吋脫帽半身相片3張。

篇2:体格检查证明

w格z查C明

暨恿π〈{陶(含y)核、Q、al申

姓 名

Name

出生年月日

Birth Date 年g

Age

性e

Sex 最近六月纫济帽半身相片

{照暨民身分C

y一Id Card N0 出生地

Birth Place {照、申e

□自用Private

□II用Business

□WApprentice

□y

艏住址

Address

Tel.

w 格 z 查原l照CP、日期

身 高 w 重 耳 力 左 右 耳 疾

Height Weight Ears Hearing LT RT Diseases

眼 力 左LT 右RT

Eyes Visual Acuity C正力 裸眼力 C正力 裸眼力

有 o 色 盲 眼疾 鼻 咽 喉 X

Color Deficiency Diseases Nose Throat Teeth{C及其他o

胸部 胸部X光(大-片) 肺K \ s音

Chest Chest X-Ray Lung Auscultation Rale,Rhonchi,Wheezing

心K }搏 s音 律 呼吸 血 (舒/收s)

Heart Pulse Murmur Rhythm Breathing Blood pressu

腹 部 肝K 脾 K 盲 c 疝 其他

Abdomen Liver Spleen Appendix Hernia Others承kCP核(主管)

脊 柱 及 四 肢 畸 形 骨 膜 P

Spine & Extremities Deformity Periosteum Joint

皮 w 病 神系y 尿 糖 尿蛋白

Skin Disease Nervous system Urine Sugar Urine protein

血液z查 白血球 t血球 血色素 身w障K

Blood W.B.C R.B.C Hgb Physical Disability

梅毒血清反 法定魅静 其 他 病 症

V.D.R.L Statutory Infectious Diseases Other Diseases

精神疾病 Z言障K 菸酒T

Psychiatric Disorder Language Disability Habits of Tobacco & Alcoho 核(承k)T

z t 院

(Hospital)

(加w印信)

(Endorsed)

z Y 果(Conclusion)

(⒖俭w格z查合格使催x)

□ 合格

□ 不合格

年 月 日

Year Month Day

zt

(名w章)

Signature of Physician

y 日 期y成P 技 y 成 登 T

注意事及z查试背面

一、t注意事:

(一)zt注意z查省

(二)zt核ι矸葑C及相片o後,依本表所列各目z,逐一d,K於zY果仍]明「合格」或「不合格」其不合格者,]明受z人患有z查誓稠某款疾病名Q。

(三)z完竣後,由zt名w章,填年月日,加w印信。

二、小船船Tw格z查要:

(一)II用恿π〈{w格z查合格剩

1. 力:在距x5公尺,以f力表y,裳勐阊力均_0.1以上,且裳壑C正力均_0.5以上者。

2. 辨色力:能辨et、G、{三原色者。

3 力:o力不良致不堪偃II用恿π〈{工作者。

4. 疾病:o患有魅静》乐l例所定魅静∏o心K并dB、精神疾并Z言C能障K、\C能障K等足以影II用恿π〈{工作之疾玻

(二)自用恿π〈{w格z查合格剩

1.力:在距x5公尺,以f力表y,裳裸眼力或C正力_0.5以上者。

2.辨色力:能辨et、G、{三原色者。

3.力:o力不良致不堪偃巫杂恿π〈{工作者。

4.疾病:o因疾病或身w障K致不堪偃巫杂恿π〈{工作之疾玻身w有障K,其障K以其他方法a救或C正後,已不致影自用恿π〈{工作者,判定楹细瘛

三、恿π〈{之w格z查,由中央l生主管CPua合格之教Wt院或公立t院k理,w格z查C明之有效期限3月。

四、申恿π〈{陶z送之文件:

(一) {照Q、alz送之文件:1.恿π〈{陶丈暾(以下Q申) 暨w格z查C明(al者免附)。2.原I恿π〈{陶铡3.民身分C影本。4.最近六月纫济帽半身相片3。

(二) ⒓玉{照yz送之文件:1.申暨w格z查C明。2.最近六月纫济帽半身相片3。3.民身分C或有效之o照正本(後l)及影本。4WvC明文件正本(後l)及影本。

(三) W{照z送之文件:1.申暨w格z查C明。2.最近六月纫济帽半身相片3。3.民身分C或有效之o照正本(後l)及影本。4.恿π〈{C同意指派指人之同意、用船及其{照Y料。

(四) {照拥怯z送之文件:1.申。2.原I恿π〈{陶铡3.民身分C影本。4.最近六月纫济帽半身相片3。

篇3:诊断学体格检查

诊断学体格检查

试题编号1:血压(间接测量法)(18分)

(1)检查血压计(2分);

关健:先检查水银柱是否在“0”点。

(2)肘部置位正确(2分);

肘部置于心脏同一水平。

(3)血压计气袖绑扎部位正确、松紧度适宜(2分);

气袖均匀紧贴皮肤缠于上臂,其下缘在肘窝以上约2~3cm,肱动脉表面。

(4)听诊器胸件放置部位正确(2分);

胸件置于肱动脉搏动处(不能塞在气袖下)。

(5) 测量过程流畅(2分);

向气袖内充气,边充气边听诊,肱动脉搏动声消失,水银柱再升高20~30mmHg后,缓慢放气,双眼观察汞柱,根据听诊和汞柱位置读出血压值。

(6) 读数正确(6分);

考生测量完毕,向考官报告血压读数,必要时,考官可复测一次,了解考生测定血压读数是否正确。(如读数不正确酌情扣分)

(7) 提问(3个,由考官任选2个)(2分)

①如果听诊血压时声音减弱与消失的数字较大,该如何记录(报告)?(1分)

答:应记录为140-150/80-90mmhg

②肱动脉(测量血压时)的正确位置是什么?(坐、卧位)(1分)

答:坐位时平第4肋软骨,卧位时平腋中线。

③为什么听诊器头不能塞入袖下?(1分)

答:听诊器塞在袖带里,使袖带更紧迫,压力加大导致误差,会真正给予肱动脉的压力减小导致测得血压较真实的更高。

试题编号2:眼(眼球运动、间接对光反射、直接对光反射、辐辏反射、眼球震颤检查)(18分)

(1)眼球运动检查方法正确(4分);

检查者置目标物,如棉签或手指尖,于受检查者眼前30~40cm,告之病人头部不动,眼球随目标物方向移动,一般按左、左上、左下,右、右上、右下6个方向的顺序进行。(呈“H”型)

(2)对光反射(间接、直接)检查方法正确(6分);

①直接对光反射是将光源直接照射被检查者瞳孔,观察瞳孔变化(3分)。

②间接对光反射是指光线照射一眼时,另一眼瞳孔立即缩小,移开光线,瞳孔扩大。间接对光反射检查时,应以一手挡住光线,以防光线照射到要检查之眼而形成直接对光反射(3分)。

(3)眼球震颤检查方法正确(3分)。

告之被检查者头部不动,眼球随医师手指所示方向垂直、水平运动数次,观察眼球是否出现一系列有规律的快速往返运动。

(4)眼调节和辐辏反射(3分)。

告之被检查者注视检查者手指。检查者手指自被检查者前面1米远处,匀速向被检查者鼻前移动,至10cm前停止。观察被检查者两侧瞳孔缩小及两眼聚合情况。

(5) 提问(3个,由考官任选2个)(2分)

①两侧瞳孔不等大(一侧缩小)有什么临床意义?(1分)

答:中枢神经和虹膜的神经支配障碍。

②两侧瞳孔(针尖瞳)说明什么问题?(1分)

答:见于虹膜炎、有机磷中毒、毛果芸香碱药物反应。

③两眼辐辏功能不良(不能聚合)考虑什么?(1分)

答:动眼神经损害。

试题编号3:颈部淋巴结、腋窝淋巴结检查(18分)

(1)颈部淋巴结检查(9分)

① 告之被检查者正确体位、姿势:告之被检查者头稍低,或偏向检查侧,放松肌肉,有利触诊。(3分)

② 检查者手势正确:医师手指紧贴检查部位,由浅及深进行滑动触诊。(3分)

③ 检查顺序正确:一般顺序为耳前、耳后、耳下、乳突区、枕骨下区、颈后三角、颈前三角。(3分)

(2)腋窝淋巴结检查(7分)

① 告之被检查者体位、姿势正确:检查腋窝时面对被检查者,检查者应一手将被检查者手腕,将其前臂稍外展。(3分)

②检查者手法正确:以右手触诊被检查者左侧腋窝,左手检查右侧腋窝,检查腋窝5组淋巴结。(4分)

(3) 提问(3个,由考官任选2个)(2分)

①发现淋巴结肿大应如何描述?(1分)

答:部位、大小、质地、数量、活动度、有无粘连、压痛、局部皮肤变化。

②肺癌、乳癌各易转移至何处浅表淋巴结?(1分)

答:肺癌:右侧锁骨上窝或腋窝淋巴结群;乳癌:腋窝、锁骨下,胸骨旁淋巴结。

③颈下部淋巴结肿大破溃常见于什么疾病?(1分)

答:淋巴结核、肿瘤转移、淋巴瘤。

试题编号4:锁骨上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滑车上淋巴结检查(18分)

(1)锁骨上淋巴结检查(6分)

① 告之被检查者正确体位、姿势:被检查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头部稍向前屈。(3分)

② 检查者手法正确:检查者左手触病人右侧,右手触病人左侧,由浅部逐渐触摸至锁骨后深部。(3分)

(2)腹股沟淋巴结检查(6分)

①告之被检查者体位、姿势正确:被检查者平卧,检查者站在被检查者右侧。(2分)

② 检查者手法正确:右手四指并拢,以指腹触及腹股沟,由浅及深滑动触诊,先触膜腹股沟韧带下方水平组淋巴结,再触膜腹股沟大隐静脉处和垂直组淋巴结。左、右腹股沟对比检查。(4分)

(3)滑车上淋巴结检查(6分)

①左臂滑车上淋巴结检查方法正确:检查者左手握住被检查者左腕,用右手四指从其上臂外侧伸至肱二头肌内侧,于肱骨内上髁上3―4cm上下滑动触膜滑车上淋巴结。(2分)

②右臂滑车上淋巴结检查方法正确:检查者右手握住被检查者右腕,用左手四指从其上臂外侧伸至肱二头肌内侧,于肱骨内上髁上3―4cm上下滑动触膜滑车上淋巴结。(2分)

(4) 提问(3个,由考官任选2个)(2分)

①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考虑什么?(1分)

答:淋病、梅毒、盆腔肿瘤。

②滑车上淋巴结肿大常见于什么病?(1分)

答:非霍杰金淋巴瘤。

③发现淋巴结肿大应如何描述?(1分)

答:部位、大小、质地、数量、活动度、有无粘连、压痛、局部皮肤变化。

试题编号5:甲状腺触诊、气管触诊(18分)

(1) 甲状腺触诊手法正确,并能正确表达其大小及性质(12分);

①甲状腺峡部触诊:检查者站于受检查者前面,用拇指(或站于受检者后面用示指)从胸骨上切迹向上触摸,可触到气管前软组织,判断有无增厚,此时请受检者作吞咽动作,可感到此软组织在手指下滑动,判断有无增大和肿块(4分)。

②甲状腺侧叶触诊:一手拇指施压于一叶甲状软骨,将气管推向对侧,另一手示、中指在对侧胸锁乳突肌后缘向前推挤甲状腺侧叶,拇指在胸锁乳突肌前缘触诊,受检者配合吞咽动作,重复检查,可触及被推挤的甲状腺。用同样方法检查另一叶甲状腺。注意在前位检查时,检查者拇指应交叉检查对侧,即右拇指查左侧,左拇指检查右侧。(4分)

③后面触诊:被检者取坐位,检查者站在被检查者后面,一手示、中指施压于一叶甲状软骨,将气管推向对侧,另一手拇指在对侧胸锁乳突肌后缘向前推挤甲状腺,示、中指在其前缘触诊甲状腺。再配合吞咽动作,重复检查。用同样方法检查另一侧甲状腺。(4分)

(在检查过程中,如果没有令被检查作吞咽动作的,应扣2分)

能表述甲状腺肿大程度、对称性、硬度、表面光滑或有无结节、压痛感等

(2)检查气管方法、三手指放置部位正确并能表达气管正中或偏移(4分)。

检查时让受检查者取舒适坐位或仰卧位,使颈部处于自然正中位置,检查者将示指与环指分别置于两侧胸锁关节上,然后将中指置于气管之上,观察中指是否在示指与环指中间,或以中指置于气管与两侧胸锁乳突肌之间的间隙,据两侧间隙是否等宽来判断气管有无偏移。

(3) 提问(3个,由考官任选2个)(2分)

①甲状腺两侧对称性肿大。考虑什么问题?如果一侧肿大有结节,又考虑什么问题?(1分) 答:双侧肿大考虑单存性甲状腺肿,如有结节考虑结节性甲状腺肿。

②甲状腺肿大时,如何从体征上区别甲亢与单纯性甲状腺肿?(1分)

答:因单纯性甲状腺肿多不伴甲亢体征,所以可从有无眼突、手颤相鉴别

③气管向右偏移,可能是胸部有了什么病变?(1分)

答:左侧甲状腺肿大、左侧胸腔积液、气胸。

试题编号6:外周血管检查:颈动脉搏动、毛细血管搏动征及水冲脉、枪击音检查(18分)

(1)颈动脉搏动触诊(4分);

检查者以拇指置颈动脉搏动处(在甲状软骨水平胸锁乳突肌内侧)触之并比较两侧颈动脉搏动。

(2)毛细血管搏动征检查方法正确(4分);

毛细血管搏动征:用手指轻压被检查者指甲末端或以玻片轻压被检查者口唇粘膜,可使局部发白,发生有规律的红、白交替改变即为毛细血管搏动征。

(3)水冲脉检查方法正确(4分);

检查者握紧被检查者手腕掌面,示指、中指、环指指腹触于桡动脉上,遂将其前臂高举超过头部,有水冲脉者可使检查者明显感知犹如水冲的脉搏。

(4)射枪音检查,操作正确(4分)。

枪击音:在外周较大动脉表面(常选择肱动脉或股动脉),轻放听诊器胸件可闻及与心跳一致短促如射抢的声音。主要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甲状腺机能亢进。

(5) 提问(3个,由考官任选2个)(2分)

①为什么不能同时触诊两侧颈动脉?(1分)

答:晕厥。

②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时,周围血管检查有何异常?(1分)

答:枪击音。

③有水冲脉者应考虑什么问题?(1分)

答:脉压差增大,见于主动脉关闭不全、甲亢、严重贫血。

试题编号7:胸部视诊(提示:视诊内容与方法及胸部体表标志)(18分)

(1)由考生口述并能在被检查者身体上指出主要胸部体表标志、主要垂直标志线及主要自然陷窝(5分);

胸骨角(0.5分)、锁骨上窝(0.5分)、锁骨下窝(0.5分)、胸骨上窝(0.5分)、腋窝(0.5分)、锁骨中线(0.5分)、腋前线(0.5分)、腋中线(0.5分)、腋后线(0.5分)、肩胛下角线(0.5分)、肋间隙、肋脊角、剑突

(2)胸廓视诊(4分)

能口述提到正常胸(0.5分)、桶状胸(0.5分)、扁平胸(0.5分)、鸡胸(0.5分)、肋间隙增宽(0.5分)、肋间隙窄(0.5分)、乳房是否对称(0.5分)、脊柱形态(0.5分)。

(3)视诊呼吸运动的主要内容(7分)。

考生能口述:

① 呼吸频率:呼吸过速(1分)、呼吸过缓(1分)、呼吸深度变化(1分);

② 呼吸节律:潮式呼吸(1分)、间停呼吸(1分)、抑制呼吸(1分)、叹息样呼吸(1分)。

(4) 提问(3个,由考官任选2个)(2分)

①扁平胸、桶状胸、鸡胸各见于什么病变?(1分)

答:扁平胸见于消耗性疾病如结核、肿瘤;桶状胸见于肺气肿、慢阻肺

②正常呼吸频率是多少?呼吸频率增快考虑什么问题?(1分)

答:12-20次/分;呼吸频率增快见于运动时、缺氧下、心衰。

③什么是陈-施(Cheyne-Stokes)呼吸?见于什么情况?(1分)

答:又称潮式呼吸,见于呼吸中枢兴奋性降低,如脑出血、脑炎、脑肿瘤。

试题编号8:胸(肺)部触诊(内容与方法)(7分)

(1)胸部(廓)扩张度双手触诊方法,姿势正确(5分);

前胸廓扩张度的测定,检查者两手置于被检查者胸廓下面的前侧部,左右拇指分别沿两侧肋缘指向剑突,拇指尖在前正中线两侧对称部位,两手掌和伸展的手指置于前侧胸壁,以此对比患者呼吸时两侧胸廓扩张度。

(或也可取后胸廓扩张度的测定,则将两手平置于被检查者背部,约于第10肋骨水平,拇指与中线平行,并将两侧皮肤向中线轻推。)

(2)语音震颤触诊方法正确(6分);

①检查者将左右手掌的尺侧缘轻放于被检查者两侧胸壁的对称部位,然后嘱被检查者用同等强度重复轻发“yi”长音(3分)。

②自上至下,从内到外比较两侧相应部位两手感触到语音震颤的异同、增强或减弱(3分)。

(3)能正确演示胸膜摩擦感操作方法(5分)。

①操作手法同胸廓触诊,部位常于胸廓的下前侧部。(3分)

②考生能口述:当被检查者吸气和呼气时均可触及 胸膜摩擦感。(2分)

(4) 提问(3个,由考官任选2个)(2分)

①一侧胸部呼吸运动较对侧减弱,考虑什么?(1分)

答:胸膜炎、胸腔积液、胸膜粘连、肺不张、肺炎、肺纤维化等。

②一侧胸部语颤增强常见于什么病?(1分)

答:大叶性肺炎实变期、空洞型肺结核、压迫性肺不张。

③一侧胸部语颤减弱常见于什么病?(1分)

答:肺气肿、支气管阻塞如支气管肺癌、气管结核;大量胸腔积液、积气等。

试题编号9:胸(肺)部间接叩诊(内容与方法)(18分)

(1)间接叩诊:手指动作、方法、顺序正确(10分)

①以左中指的第一、二节作为叩诊板指,平紧贴于叩击部位表面,右手中指以右腕关节和指掌关节活动叩击左手中指第二指骨的前端或末端的指关节(4分)。

②顺序正确:首先检查前胸,由锁骨上窝开始,自第一肋间隙从上至下逐一肋间隙两侧对比进行叩诊,其次检查侧胸壁,嘱被检查者举起上臂置于头部,自腋窝开始向下叩诊至肋缘。最后叩诊背部,告之被检查者向前稍低头,双手交叉抱肘,自上至下进行叩诊,比较叩诊音的变化。(6分)(无对比叩诊应酌情扣分)

(2)叩肺下界移动度(6分)。

① 患者在平静呼吸时,检查者先于被检查者肩胛线叩出肺下界的位置。(1分)

②然后告之被检查者作深吸气后并屏住呼吸的同时,沿该线继续向下叩诊,当由清音变为浊音时,即为肩胛线上肺下界的最低点(2分)。

③当患者恢复平静呼吸时,再告之作深呼气并屏住呼吸,然后由上向下叩诊,直至清音变为浊音,即为肩胛线上肺下界的最高点,由此测量出最高点与最低点之间距离即为肺下界移动度。(2分)。 ④ 患者屏气不宜过长。(1分)。

(3) 提问(3个,由考官任选2个)(2分)

①肺部叩诊有几种方法?讲一下正确做法。(1分)

答:直接和间接叩诊。

②右下胸部清音区叩诊明显变浊,考虑什么疾病?还要做什么体检鉴别?(1分)

答:肺炎、肺结核、肺肿瘤、胸腔积液、胸膜肿瘤、胸膜增厚。可行胸膜摩擦感检查鉴别胸膜病变。 ③肺下界移动度范围正常值是多少?减少说明什么问题?(1分)

答:6-8cm,减少见于肺气肿、肺不张、肺纤维化、气胸、胸水等。

试题编号10:胸部(肺)听诊(方法、内容顺序)(18分)

(1)听诊方法、顺序正确(8分);

①手持听诊器胸件手势正确。(1分)

② 听诊顺序正确。(7分)

听诊的顺序由肺尖开始,自上而下的(2分)、分别检查前胸部(1分)、侧胸部(1分)、背部(1分),而且要在上下、左右对称部位进行对比(2分)。

(2)考生口述在正常人身上能听到哪些呼吸音,并能指出其部位(4分)

能讲出肺泡呼吸音、支气管呼吸音、支气管肺泡呼吸音(2分),能指出相应听诊部位(2分)

(3)考生口述在有肺部疾患人体身上可能听到哪些常见的附加音(4分)

湿罗音(1分)、干罗音(1分)、哮鸣音(1分)、管状呼吸音(1分)。

(4) 提问(3个,由考官任选2个)(2分)

①正常人肺部听诊有何正常变异?(1分)

②胸腔积液时患侧胸部听诊有何改变(体征)?(1分)

答:呼吸音减弱。

③大片状肺炎时该部听诊有何异常?(1分)

答:肺泡呼吸音增强。

试题编号11:心脏视诊(方法、内容――以口述为主,并能指出其相应部位)(18分)

(1)心脏视诊方法正确(4分);

①被检查者仰卧位(或卧位)正确暴露胸部。(2分)

②检查者站在被检查者右侧,其视线自上向下,必要时与胸部同水平视诊。(2分)

(2)考生叙述心脏视诊主要内容(4分);

①观察心前区有无异常隆起与凹陷。(1分)

②观察心尖搏动范围。(1分)

③观察心前区有无异常搏动。(1分)

(3)正确叙述被检查者心尖搏动范围(6分)

①能够正确指出心尖搏动在第几肋间。(3分)

②能够正确指出被检查者心尖搏动搏动范围正常或弥散。(3分)

(4)考生口述心前区异常搏动三个主要搏动名称,并能指出其部位(3分)

①胸骨左缘第3―4肋间搏动。(1分)

②剑突下搏动。(1分)

③心底部异常搏动。(1分)

(5) 提问(3个,由考官任选2个)(2分)

①心前区膨隆常见于什么疾病?(1分)

答:提示心脏增大,多见于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后心脏病。

②右心室增大时,心尖搏动有何变化?左心室增大时,心尖搏动有何变化?(1分) 答:右室增大心尖搏动向左侧移位,但不向下移位。左室大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可达腋肿中线。 ③主动脉瓣区膨隆常提示什么问题?(1分)

答:高血压心脏病。

试题编号12:心脏触诊(内容、方法、顺序)(18分)

(1)触诊手法正确(3分);

被检查者卧位,检查者在其右侧,先用右手掌自心尖部开始检查,触诊压力适当。

(2)触诊顺序正确(3分);

从心尖部开始,逐渐触诊肺动脉瓣区、主动脉瓣区、第二主动脉瓣区及三尖瓣区。

(3)在心尖搏动区触诊(可用单一示指指腹)确认心尖搏动最强点,并能表达被检查者心尖搏动所在体表位置(6分);

①能够正确指出心尖搏动最强点在第几肋间。(3分)

②能够正确指出在锁骨中线内、外。(3分)

(4)触诊震颤、心包摩擦感(4分);

①震颤: 用手掌或手掌尺侧小鱼际肌平贴于心前区各个部位,以触知有无微细的震动感(2分)。 ②心包摩擦感:用上述触诊手法在心前区胸骨左缘第4肋间触诊。或说出如何能使触诊满意的条件(前倾位、收缩期、呼气末、摒住呼吸(1分)。)

(5) 提问(5个,由考官任选2个)(2分)

①心尖搏动最强点在第4肋间锁骨中线外,考虑什么情况?(1分)

答:右心室增大

②心尖搏动触不到,有什么可能?(1分)

答:胸壁过厚。

③如何辨别收缩期震颤和舒张期震颤?(1分)

答:可通过心尖搏动触及胸壁的时间确认为收缩期的开始。

④心前区触到舒张期震颤即肯定有器质性心脏病,对不对?(1分)

答:对。

⑤心尖搏动增强见于哪些情况?

答:心尖搏动增强 见于左室肥大、甲状腺功能亢进、发热、贫血时,心尖搏动增强,范围大于直径2cm,尤其是左室肥大,心尖搏动明显增强。

试题编号13:心脏间接叩诊(手法、顺序,需在人体上叩出心脏相对浊音界)(18分)

(1)叩诊手法、姿势正确(2分);

以左手中指为叩诊板指,平置于心前区拟叩诊的部位。或被检查者取坐位时,板指与肋间垂直(消瘦者例外),当被检查者平卧时,板指与肋间平行。

(2)心脏叩诊顺序正确(4分);

①先叩左界,后右界,由下而上,由外向内。左侧在心尖搏动外2~3cm处开始叩诊,逐个肋间向上,直至第2肋间。(2分)

②右界叩诊,先叩出肝上界,然后于其上一肋间由外向内,逐一肋间向上叩诊,直至第2肋间。(2分)

(3)叩出实际心浊音界,并能在胸廓体表量出心浊音界(10分)。

叩诊手法同前,自左侧心尖搏动外2-3cm处开始叩诊,由外向内闻及由清变浊时作出标记,并测量其与胸骨中线垂直距离,再逐一肋间向上叩诊直至第二肋间,将其标记点画成连线。右侧方法同上,将心浊音界标记点画成连线。正常人心相对浊音界:

右 界(cm) 肋间 左 界(cm)

2-3Ⅱ2-3

2-3Ⅲ3.5-4.5

3-4Ⅳ5-6

Ⅴ 7-9

(左锁骨中线距胸骨中线为8-10cm)

评分办法:

①方法和结果正确正确(10分)。

②方法和结果基本正确(6分)。

③方法和结果错误(0分)。

(4) 心脏叩诊问题(3个,由考官任选2个)(2分)

①心脏叩诊的正确顺序是什么?(1分)

答:①先叩左界,后右界,由下而上,由外向内。左侧在心尖搏动外2~3cm处开始叩诊,逐个肋间向上,直至第2肋间。(2分) ②右界叩诊,先叩出肝上界,然后于其上一肋间由外向内,逐一肋间向上叩诊,直至第2肋间。(2分)

②什么叫梨形心?提示什么病变?(1分)

答:二尖瓣型心,提示二尖瓣狭窄。

③什么叫靴形心?提示什么病变?(1分)

答:主动脉型心,提示主动脉关闭不全、高血压心脏病。

试题编号14:心脏听诊(方法、内容,并在人体上指出相应部位)(18分)

(1) 考生在被检查者人体上能正确指出传统的5个听诊区位置(5分);

①二尖瓣区:位于心尖搏动最强点,,又称心尖区。(1分)

②肺动脉瓣区:在胸骨左缘第2肋间。(1分)

③主动脉瓣区:在胸骨右缘第2肋间。(1分)

④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在胸骨左缘第3肋间。(1分)

⑤三尖瓣区:在胸骨下端左缘,即胸骨左缘第4、5肋间。(1分)

(2)听诊顺序正确(5分);

从二尖瓣区开始肺动脉区主动脉区主动脉第二听诊区三尖瓣区,逆时针方向或称倒8字。

(3)能表达心脏听诊主要内容(6分)。

心率(1分)、心律(1分)、正常心音、心音改变(正常、异常)(1分)、心脏杂音(正常、

异常)(2分)、心包摩擦音(1分)等。

(4) 提问(3个,由考官任选2个)(2分)

①如果心尖部听到舒张期杂音,还要注意什么?(1分)

答:应区分杂音的时项,早、中、晚,杂音的性质。

②什么是三音心率?包括哪些?如何区别?(1分)

③什么是奔马律?说明什么问题?(1分)

答:见于心肌病、心衰。

试题编号15:腹部视诊(方法、内容,并需在腹部指出体表标志与分区)(18分)

(1)考生口述并在人体上指出腹部体检时的体表标志及分区(6分)

肋弓下缘(0.5分)、腹上角(0.5分)、腹中线(0.5分)、腹直肌外缘(0.5分),髂前上棘(0.5分)、腹股沟(0.5分)、脐(0.5分)及分区(2.5分):4区法、9区法、7区法。

(2)视诊方法正确(4分);

①被检查者仰卧,正确暴露腹部,双腿屈曲,告之被检查者放松腹肌,检查者在其右侧,自上而下视诊全腹。(2分)

②检查者视线与被检查者腹平面同水平,自侧面切线方向观察。(2分)

(3)能表述视诊主要内容(6分)。

①腹部外形、膨隆、凹陷、腹壁静脉。(2分)

②呼吸运动、胃肠型和蠕动波。(2分)

③皮疹、瘢痕、疝等。(2分)

(4) 提问(3个,由考官任选2个)(2分)

①腹部膨隆可见于什么情况?(1分)

答:腹腔肿瘤、腹水、腹腔积气。

②腹部凹陷可见于什么情况?(1分)

答:消耗性疾病,肿瘤。

③门脉高压、下腔静脉阻塞、上腔静脉阻塞在腹壁静脉曲张有何不同?(1分)

试题编号16:腹部触诊(浅部触诊手法、顺序、液波震颤、腹块触诊)(18分)

(1)浅部触诊手法、顺序正确(6分);

①告之被检查者正确体位:检查者立于被检查者的右侧,并嘱其平卧于床上,头垫低枕,两手自然放于躯干两侧,两腿屈起稍分开,放松腹肌。(2分)

②检查者手法正确:检查者应手温暖、指甲剪短,右前臂应在被检查者的腹部表面同一水平,先以全手掌放于腹壁上,使患者适应片刻,并感受腹壁紧张程度,然后以轻柔动作开始触诊。触诊时手指必须并拢,应避免用指尖猛戳腹壁。检查每个区域后,检查者的手应提起并离开腹壁,不能停留在整个腹壁上移动。(2分)

③检查顺序正确:从左下腹开始,逆时针方向进行触诊。(2分)

(2) 腹部异常包块触诊(6分)

①触诊包块手法正确(3分)

②触及异常包块时应注意:位置、大小、形态、质地、压痛、移动度(3分)。

(3) 液波震颤触诊(4分)

患者平卧,双腿屈曲,放松腹壁,检查者以一手掌面贴于患者一侧腹壁,另一手四指并拢稍屈曲,用指端叩击对侧腹壁或指端冲击腹壁。(3分)为防止腹壁本身的震动传至对侧,可让另一人手掌尺侧缘压于脐部腹中线上。(1分)

(4) 提问(3个,由考官任选2个)(2分)

①反跳痛检查如何操作?(1分)

答:检查者用手触诊被检查者腹部出现压痛后,手指可于原处稍停片刻,使压痛感觉趋于稳定,然后迅速将手抬起,离开腹壁,被检查者感觉腹痛骤然加重,称为反跳痛。

②炎性包块和肿瘤性包块各有什么特点?(1分)

答:活动度,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有无压痛,质地、光滑程度,边界情况等。

③液波震颤检查什么?腹腔内有多少液体可查出液波震颤?(1分)

答:检查有无腹水,超过3000-4000ml可查出。

试题编号17:腹部触诊(浅部触诊手法,腹壁紧张度、压痛与反跳痛)(18分)

(1)浅部触诊手法、顺序正确(6分);

①告之被检查者正确体位:检查者立于被检查者的右侧,并嘱其平卧于床上,头垫低枕,两手自然放于躯干两侧,两腿屈起稍分开,放松腹肌。(2分)

②检查者手法正确:检查者应手温暖、指甲剪短,右前臂应在被检查者的'腹部表面同一水平,先以全手掌放于腹壁上,使患者适应片刻,并感受腹壁紧张程度,然后以轻柔动作开始触诊。触诊时手指必须并拢,应避免用指尖猛戳腹壁。检查每个区域后,检查者的手应提起并离开腹壁,不能停留在整个腹壁上移动。(2分)

③检查顺序正确:从左下腹开始,逆时针方向进行触诊。(2分)

(2) 腹壁紧张度(4分)

①考生口述腹壁紧张度正常(柔软):按压时腹部有一定弹性,但无肌紧张或抵抗,亦不饱满。(2分)

②考生口述腹壁紧张度增加:腹膜刺激而引起腹肌痉挛,触诊时腹壁有明显紧张强直呈木板状,使检查者手指不易下压,有明显抵抗感觉。(2分)(或考生口述腹壁紧张度减低:当手指按压时腹壁软弱无力,失去弹性。(2分))

(3) 压痛及反跳痛(6分)

检查者用手触诊腹部各处,特别是与各脏器有关的部位(如上腹部、脐部、右肋下、左腹下、麦氏点等),观察压痛。(3分)

检查者用手触诊被检查者腹部出现压痛后,手指可于原处稍停片刻,使压痛感觉趋于稳定,然后迅速将手抬起,离开腹壁,被检查者感觉腹痛骤然加重,称为反跳痛。(3分)

(4) 提问(3个,由考官任选2个)(2分)

①腹部有局限压痛,考虑什么?(1分)

②炎性包块和肿瘤性包块在触诊时各有什么特点?(1分)

答:活动度,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有无压痛,质地、光滑程度,边界情况等。

③如果有腹肌紧张和反跳痛,其临床意义是什么?(1分)

试题编号18:肝脏触诊和肝上下径叩诊测量(18分)

(1)肝脏触诊(12分);

①告之患者体位正确:被检查者仰卧,两膝关节屈曲,检查者立于被检查者的右侧。(2分) ②单手触诊:检查者将右手四指并拢,掌指关节伸直,与肋缘大致平行地放在被检查者右上腹部或脐右侧,估计肝下缘的下方。随被检查者呼气时,手指压向腹深部,再次吸气时,手指向前上迎触下移的肝缘。如此反复进行中手指不能离开腹壁并逐渐向肝缘滑动,直到触及肝缘或肋缘为止(6分)。

③双手触诊:检查者右手位置同单手触诊法,而左手托住被检查者右腰部,拇指张开置于肋部,

触诊时左手向上托推,使肝下缘紧贴腹壁下移,并限制右下胸扩张,以增加膈下移的幅度,可提高触诊的效果。(4分)

(2) 肝上下径叩诊测量方法正确(4分);

①沿锁骨中线,由肺区向下叩至腹部。当由清音转至浊音时即为肝上界。(2分)

②测量肝上界(该肋间上缘)至肝下缘(或肋缘)的垂直距离。(2分)

(3) 提问(2个)(2分)

①肝上下径正常值是多少?(1分)

答:9~11cm。

②右肋缘下触及肝缘时要注意哪些内容?(1分)

答:肝缘距肋缘的距离,肝脏表面质地、光滑度、有无结节、压痛。

试题编号19:脾脏、胆囊触诊(18分)

(1)脾脏触诊(10分);

①平卧位触诊:被检查者仰卧,两腿屈曲。检查者站在被检查者的右侧,左手绕过腹前方,手掌置于左腰部第7~10肋处,试将其脾从后向前托起,右手掌平放于左上腹部,与肋弓大致成垂直方向,配合呼吸,以手指弯曲的力量下压腹壁,直至触及脾缘(5分)。如脾脏中度以上肿大时,亦可以右手单手触诊。

②侧卧位触诊:当平卧位触诊不到脾脏时,嘱被检查者取右侧卧位,右下肢伸直,左下肢屈曲,此时用双手触诊法(5分)。

(2)胆囊触诊(6分);

①单手触诊法:被检查者仰卧,两腿屈曲,检查者站在被检查者的右侧。将右手四指并拢,掌指关节伸直,与肋缘大致平行地放在被检查者右上腹部,然后随被检查者呼气时,手指压向腹深部,再次吸气时,手指向前上在胆囊点下方稍左右滑行触诊下移的胆囊。(3分)

②勾指触诊手法(Murphy征检查):左手拇指指腹勾压于胆囊点,告之被检查者缓慢作深吸气,判断Murphy征阳性标准(突然因疼痛而摒住呼吸)。(3分)

(3) 提问(2个)(2分)

①脾脏肿大应如何分度?各提示什么病变?(1分)

答:小于肋下2cm为轻度,肋下2cm致脐中线间为中度,大于脐中线或前正中线为高度。

②Murphy征阳性,提示什么?(1分)

答:在深吸气时,被检者因疼痛而突然屏气,即胆囊触痛征,又称墨菲征阳性,提示急性胆囊炎。 试题编号20:腹部叩诊(胃泡鼓音区叩诊、移动性浊音叩诊、肋脊角叩诊)(18分)

(1)胃泡鼓音区(Traube区)(4分);

左前胸下部肋缘上鼓音区方法正确,能叩出其大致范围。(2分)

能说出其如何形成。(2分)

(2)移动性浊音叩诊方法正确(8分);

让被检查者仰卧,自腹中部开始,向两侧腹部叩诊,出现浊音时,板指手不离开腹壁,令被检查者右侧卧,使板指在腹的最高点,再叩诊,呈鼓音,当叩诊向腹下侧时,叩音又为浊音,

再令被检查者左侧卧,同样方法叩击,这种因体位不同而出现的浊音区变动现象称移动性浊音。

(3)脊肋角叩击痛检查方法正确(4分);

检查时,被检查者采取坐位或侧卧位,检查者用左手掌平放在患者脊肋角处,右手握拳用轻到中等的力量叩击左手背。

(4) 提问(3个,由考官任选2个)(2分)

①胃泡鼓音区(Traube区)消失说明什么问题?(1分)

答:胃泡鼓音区上界为隔肌及肺下缘,下界为肋弓,左界为脾脏,右界为肝左缘,长径为5-13cm,横径为2.7-10cm,若鼓音区明显缩小提示重度脾脏增大,胸腔积液,肝左叶增大,急性胃扩张或溺水患

者等。

②什么叫移动性浊音?代表什么?(1分)

答:因体位不同而出现的浊音区变动现象称移动性浊音。有腹水。

③一侧肋脊角叩击痛考虑什么?双侧肋脊角叩击痛考虑什么?(1分)

答:考虑有肾炎、肾结石、肾结核等。

试题编号21:腹部听诊(操作方法,描述肠鸣音、血管杂音)(18分)

(1)听诊操作方法正确并能指出主要听诊部位(4分);

①应将听诊器胸件置于腹壁上,全面地听诊各区,顺序正确,左至右,下至上(2分)。 ②能注意在上腹部、脐部、右下腹部及肝、脾区听诊(2分)。

(2)会听并能表述何谓肠鸣音正常(4~5次/分)、亢进(10次以上/分)、减弱(连续3~5分种才听到一次)、消失(无肠鸣音又称静腹)(4分);

①能描述正常肠鸣音:每分钟4-5次(2分)。

②能描述肠鸣音亢进:每分钟10次以上且肠鸣音响亮、高亢(1分)。

③能描述肠鸣音消失标准:3-5分钟听不到肠鸣音(1分)。

(3)会听腹部血管杂音(动脉性和静脉性),(8分)。

①动脉性杂音听诊部位正确:常在腹中部或腹部一侧(3分)。

②静脉性杂音听诊部位正确:常在脐周或上腹部(3分)。

③能说出腹部血管杂音的形成(2分)。

(4) 提问(3个,由考官任选2个)(2分)

①怎样才算肠鸣音消失?(1分)

答:3-5分钟听不到肠鸣音

②如何区别动脉性和静脉性血管杂音?(1分)

答:动脉杂音常在腹中线或腹部一侧,分收缩期及舒张期;静脉常在脐周或上腹部,为连续性嗡鸣音。

③腹中线部位听到动脉性血管杂音要考虑什么?如何进一步检查?(1分)

答:腹主动脉瘤(可触及一搏动性肿块)或腹主动脉狭窄(下肢血压低于上肢,严重者足背动脉搏动消失)。

试题编号22:神经反射――深反射检查(肱二头肌、膝腱、跟腱反射)(18分)

(1)肱二头肌反射(6分)

①检查方法正确:被检查者前臂屈曲90度,检查者以左拇指置于被检者肘部肱二头肌腱上,然后右手持叩诊锤叩左拇指指甲,可使肱二头肌收缩,引出屈肘动作。(4分)

②考生说出此反射中枢区域:反射中枢为颈髓5―6节。(2分)

(2)膝腱反射(6分)

①检查方法正确:坐位检查时,被检者小腿完全松弛下垂(仰卧位检查时,被检查者仰卧,检查者以左手托起其膝关节使之屈曲约120度),右手持叩诊锤叩膝盖髌骨下方股四头肌腱,可 引出小腿伸展。(4分)

②考生说出此反射中枢区域:反射中枢为腰髓2―4节。(2分)

(3)跟腱反射(踝反射)(4分)

被检查者仰卧,髋及膝关节稍屈曲,下肢取外旋外展位。检查者左手将被检者足部背屈成直角,以叩诊锤叩击跟腱,反应为腓肠肌收缩,足向跖面屈曲。(4分)

(4) 提问(3个,由考官任选2个)(2分)

①什么叫上运动神经元?什么叫下运动神经元?(1分)

答:下运动神经元:指脊髓前角细胞,脑神经运动核及其发出的神经轴突,是接受锥体束,锥体外系统和小脑系统各方面来的冲动的最后共同通路。

损伤后特点:瘫痪肌肉张力降低(弛缓性瘫痪),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肌肉有萎缩,无病理反射,肌电图示神经传导速度异常和失神经支配电位。

②一侧大脑中动脉出血时,对侧肢体会怎样?为什么?(1分)

答: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三偏征),若在优势半球,还有失语。

③检查神经反射时应注意事项。(1分)

答:检查者叩击力量要均等,两侧要对比。

试题编号23:神经反射――浅反射检查(腹壁、角膜、提睾反射)(18分)

(1)腹壁反射(6分)

①检查方法正确:被检查者仰卧,下肢稍屈曲,使腹壁松弛,然而用钝头竹签分别沿肋缘下,脐平及腹股沟上的平行方向,由外向内轻划腹壁皮肤。正常反应是局部腹肌收缩。(3分) ②考生口述腹壁反射意义(3分)

上、中或下腹壁反射消失,分别见于同平面胸髓病损。(1分)

双侧上中下部腹壁反射消失,见于昏迷和急性腹膜炎患者。(1分)

一侧上中下部腹壁反射消失,见于同侧锥体束病损。(1分)

(2)角膜反射(6分)

①检查方法正确:以消毒棉棍头端捻成棉丝,告之被检查者眼睛向另侧旁视,以棉丝轻触其角膜(不能触及睫毛)。观察闭目反应。(3分)

②考生口述角膜反射临床意义(3分)

直接或间接反射消失,提示三叉神经病变。(1分)

直接反射消失、间接反射存在,提示面神经瘫痪。(1分)

两侧角膜反射同时消失,提示深昏迷。(1分)

(3)提睾反射(4分)

①检查方法正确:与检查腹壁反射相同,竹签由下而上轻划股内侧上方皮肤,可引起同侧提睾肌收缩,睾丸上提。以同样方法检查另一侧。(2分)

②考生口述提睾反射意义(2分)

双侧反射消失,提示腰髓1―2节病变。(1分)

一侧反射消失或减弱,提示锥体束损害。(1分)

(4) 提问(2个)(2分)

①浅反射除上述三种外,还有哪两种?(1分)

答:跖反射、肛门反射。

②试述腹壁反射的传导径路。(1分)

答:1.腹壁反射异常:传入神经为第7~12肋间神经(反射中枢上腹壁为胸髓7~8节,中腹壁为胸髓9~10节,下腹壁为胸髓11~12节),通过中枢胸髓第7~12节段后角细胞柱及同节段前角细胞,同时后角细胞的纤维上行到达大脑顶叶皮质,通过大脑连合系到大脑运动区,发出纤维伴

锥体束下行,止于第7~12胸髓前角。传出神经为第7~12肋间神经。临床上腹壁反射消失最有意义,生理性腹壁反射消失多见于老年人、经产妇、腹部脂肪过多、腹壁松弛或腹腔疾病(腹膜炎、腹水)。多发性硬化早期锥体束损害征尚未出现时腹壁反射常已消失。腹壁反射亢进多见于精神紧张、兴奋或神经质者,并无定位意义。帕金森氏病、舞蹈病、锥体外系疾病肤壁反射增强。偏侧型舞蹈病时,病灶对侧腹壁反射亢进。

2.提睾反射异常:传入神经是生殖股神经和闭孔神经皮支,传出神经是生殖股神经和闭孔神经的肌支,中枢为腰髓1~2节段的后角细胞柱及同节段前角细胞,与腹壁反射类似也有经过皮支的长反射弧,传出神经为股神经皮支。提睾反射比腹壁反射对病损抵抗力强,故减低或丧失比腹壁反射要晚。提睾反射在老年人、睾丸积水、精索静脉曲张、睾丸炎、副睾丸炎或睾丸肿瘤、

脑部病变、脊髓病变、锥体束损害时腹壁及提睾反射均可出现减弱或消失。

3.肛门反射异常:传入神经为阴部神经,中枢在骶髓4~5的后角细胞柱及同节段的前角细胞性,传出神经为阴部神经。肛门外括约肌接受双侧会阴神经支配,当一侧锥体束损害或周围神经损害时,肛门反射仍存在,当两侧锥体束损害时或马尾神经损害时,肛门反射消失。

试题编号24:脑膜剌激征(颈强直测试、克匿格(Kernig)征、布鲁金斯基(Brudzinski)征)(18分)

(1)颈强直测试操作正确(6分);

①检查方法正确:被检查者仰卧,去掉枕头。颈部放松,检查者左手托被检查者枕部,右手置于前胸上部,以左手力量托起枕部作屈颈动作检查,使颏部接近胸部(4分)。

②考生口述何为颈强直(2分)

被动屈颈时如抵抗力增强,即为颈部阻力增强或颈强直。

(2)克匿格(Kernig)征测试操作正确(6分);

①检查方法正确:被检查者仰卧,检查者抬起被检查者一侧下肢,使髋关节屈成直角后,当膝关节也在近乎直角状态时,检查者左手按住其膝关节,右手将被检查者小腿屈伸活动数次后,抬高小腿。(4分)

②考生口述何为阳性(2分)

正常人膝关节可伸达135度以上,若伸膝受阻,屈肌痉挛或疼痛为阳性。

(3) 布鲁金斯基(Brudzinski)征测试操作正确(4分)。

①检查方法正确:被检查者仰卧,双下肢伸直,检查者在右侧,右手按于被检查者胸前,左手托起其枕部,作头部前屈动作时,观察双膝关节是否自动屈曲。(2分)

②考生口述何为阳性(2分)

当头部前屈时,双髋与膝关节同时屈曲为阳性。

(4) 提问(2个)(2分)

①克匿格(Kernig)征与拉赛格征(又称Lasegue征、直腿高举试验)体检操作时有什么不同?(1分)

②举出两种能引起克氏征和布氏征阳性的疾病。(1分)

试题编号25:锥体束病理反射(Babinski征、Oppenheim征、Gordon征)(7分)

(1)巴宾斯基(Babinski)征(6分)

①检查方法正确:用竹签沿患者足底外侧缘,由后向前至小趾跟部并转向内侧。(4分) ②考生口述阳性反射特征:(2分)

阳性反应为足母趾背伸,余趾呈扇形展开。

(2)奥本海姆(Oppenheim)征(5分)

①检查方法正确:检查者用拇指及示指沿被检者胫骨前缘用力由上向下滑压。(4分) ②考生口述阳性反射特征:(1分)

阳性反应为足母趾背伸,余趾呈扇形展开。

(3)戈登(Gordon)征(5分)

①检查方法正确:检查时用手以一定力量捏压被检者腓肠肌中部。(4分)

②考生口述阳性反射特征:(1分)

阳性反应为足母趾背伸,余趾呈扇形展开。

(4) 提问(3个,由考官任选2个)(2分)

①一侧锥体束征阳性考虑什么?二侧锥体束征阳性考虑什么?(1分)

②正常人能否出现Babinski征(+)?(1分)

③当一侧肢体锥体束征(+)时,还需做什么体征检查?(1分)

篇4:诊断学体格检查实验

体格检查报告一:四大生命体征?????????????????????????1 体格检查报告二:一般状态、皮肤粘膜、浅表淋巴结????????????????2 体格检查报告三:头颈部检查??????????????????????????4 体格检查报告四:胸廓、肺和胸膜????????????????????????7 体格检查报告五:心脏和血管检查????????????????????????9 体格检查报告六:腹部检查???????????????????????????11 体格检查报告七:脊柱、四肢及神经系统检查???????????????????12

篇5:诊断学体格检查实验

一、检查目标:

1、熟练掌握四大生命体征的测量方法。 2、掌握四大生命体征的正常值及记录方法。 二、检查用物:

口表、酒精棉球、秒表、汞柱式血压计、听诊器。 三、检查步骤: (一)体温(腋测法):

擦干腋窝汗液,将体温表水银端放于腋窝顶部,用上臂将体温表紧紧夹住,测量10分钟后读数。正常值为36~37℃。

(二)脉搏:

将右手食指、中指和无名指的指腹置于动脉表面(通常用两侧桡动脉),感知动脉管壁的起伏,以检查其速率、节律、大小、强弱及动脉壁的弹性等。正常人的脉搏,每分钟60~100次,节律整齐,强度相等,其速度和节律与心跳一致。 (三)呼吸:

被检查者置于坐位或仰卧位,观察胸壁和腹壁的起伏,一呼一吸算一次。正常人的呼吸节律均匀,深浅适宜,平静呼吸时,每分钟呼吸为16~20次。

(四)血压:

安静环境休息5~10分钟,取仰卧位或坐位,肘与心脏在同一水平。袖带下缘距肘弯横纹上2~3cm,触及动脉搏后将听诊器置于其上,需与皮肤密切接触,但不能压得太重,亦不可与袖带接触,更不可塞于袖带下。充气并听诊,待动脉搏动消失后再将汞柱升高2.6~4.0kPa(20~30mmHg),然后徐缓放气,汞柱下降2mm/秒为宜。从听诊器听到的第一个声音,压力表上的读数即为收缩压。在继续放气的过程中,声音突然变弱,性质突然变得低沉,继之消失;或音调不变,声音突然消失,此时压力表上的读数即为舒张压。 正常成年人收缩压为12.0~18.6kPa(90~140mmHg),舒张压为8.0~12.0kPa(60~90mmHg),脉压为4.0~5.3kPa(30~40mmHg)。 四、检查结果:

姓名 性别 年龄

检查日期 籍贯 住址

体温(T) ℃ 脉搏(P) 次/分 呼吸(R) 次/分 血压(BP) / kPa( / mmHg)

篇6:诊断学体格检查实验

一般状态、皮肤粘膜、浅表淋巴结

一、检查目标:

1、了解一般状态、皮肤粘膜、浅表淋巴结检查的内容。 2、熟练掌握浅表淋巴结的检查方法。 3、对检查结果能正确记录。 二、检查用物: 火柴或者棉签 三、检查步骤:

(一)一般状态、皮肤粘膜的检查:(详见教材) (二)浅表淋巴结检查:

1、检查顺序:

耳前、耳后、乳突区、枕骨下区、颈后三角、颈前三角、锁骨上窝、腋窝、滑车上、腹股沟、蝈窝。

2、检查方法:

检查头部淋巴结可面对被检查者,用双手分别置于耳屏前方、耳廓后方、乳突以及枕骨粗隆下方检查相应部位淋巴结。检查颈部淋巴结可面对被检查者,手指并隆紧贴检查部位,由浅入深滑行触诊,触诊时被检查者头稍低或头偏向检查侧,以使皮肤和肌肉松弛,便于触诊。检查锁骨上窝淋巴结时,被检查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头部稍向前屈,用双手进行触诊,左手触诊右侧,右手触诊左侧,由浅入深触摸。检查腋窝时,被检查者双上肢下垂,以右手检查左侧,左手检查右侧,由浅入深滑行触摸直达腋窝顶部。检查滑车上淋巴结时,以左手扶托被检查者前臂,以右手向滑车上由浅如深出没,分别检查两侧滑车上淋巴结。检查腹股沟和蝈窝淋巴结时,检查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双下肢屈曲,以使皮肤和肌肉松弛,便于触诊。 3、注意事项:

触摸到肿大淋巴结时,应注意大小、数目、硬度、压痛、活动度、有无粘连、局部皮肤有无红肿、瘘管等,并应寻找引起淋巴结肿大的原发病灶。

四、实验结果:

姓名 性别 年龄 民族 籍贯 住址 检查日期

一般状况

发育: 正常 不良 超常

营养: 良好 中等 不良 恶病质

面容: 无病容 急性病容 慢性病容 其他: 表情: 自如 痛苦 忧虑 恐惧 淡漠

体位: 自主 半卧位 其他:

步态: 正常 不正常( ) 神志: 清楚 嗜睡 模糊 昏迷 谵妄 配合检查: 合作 不合作

皮肤粘膜 色泽: 正常 潮红 苍白 紫绀 黄染 色素沉着

皮疹:无(类型及分布 ) 皮下出血: 无有(类型及分布 )

毛发分布: 正常 多毛 稀疏 脱落(部位 ) 温度与湿度: 正常 减退

水肿: 无 有(部位及程度 ) 肝掌: 无 有

蛛蛛痣: 无 有(部位及数目 )

淋巴结 全身浅表淋巴结: 无肿大 肿大 (部位及特征 )

篇7:诊断学体格检查实验

实验报告一:X线检查

一、实习目的:

1、熟悉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运动系统X线检查的正常特点。 2、掌握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运动系统基本病变的X线检查特点。

3、掌握一般X线检查的胶片的阅读方法。 二、实习方法:

教师示教,然后学生分组阅片 三、实习器材: X线胶片,阅片机。 四、实习地点: 内科示教实习室 五、实习报告: 写出下列各图的特点 1、胸廓、肺及胸膜

实验报告二、电图检查

一、实习目的:

1、熟悉正常心电图的特点。

2、掌握并实践心电图机的操作程序。 3、掌握心电图分析并填写报告。 二、实习器材:

心电图机、心电图纸、分规 三、实习地点: 内科示教实习室

四、分析方法及步骤:

1、首先检查各导标记,导线连接是否正确,有无基线摆动、肌肉颤动,交流电干扰等伪差,是否常规标准电压及纸速。

2、按顺序观察各导联有无P、QRS、T波及之间的关系。

3、测定P―R、QRS、Q―T、P―P、R―R间期及S―T段,计算心房率、心室率。 4、观察标准导联,测定心电轴情况。

5、观察各导联P、QRS、T波形态、方向、电压、时间。

6、综合、分析心电图所见,结合临床资料作出心电图诊断。

五、心电图实习报告:

心电图号 本例连号 位置 检查日期 心律: R―R:

心电轴 P―P: 心房率 P―R:

心室率 Q―T: P波时间: s QRS波时间: s 心脏转位: 分析:

心电图诊断:(心电图是否正常、心电轴是否正常、初步结论)

医师:

心电图粘贴位置:

篇8:诊断学体格检查实验

一、检查目标:

头颈部检查

1、了解头颈部检查的内容。

2、熟练掌握瞳孔、鼻窦、咽、扁桃体、甲状腺、气管的检查方法。 3、对检查结果能正确记录。 二、检查用物:

手电筒、压舌板、酒精棉球、听诊器。

三、检查步骤: (一)头部检查:

1、瞳孔:

①注意瞳孔的形状、大小,双侧是否等大等圆。 ②对光反射:

直接对光反射:用电筒直接照射瞳孔并观察其动态反应,正常人当眼受到光线刺激后,双侧瞳孔迅速缩小,移开光线后瞳孔迅速复原。

间接对光反射:用手隔开双眼,用光刺激一侧瞳孔,观察对侧瞳孔缩小的情况,正常时,当一侧受光刺激,对侧也立即缩小。

③调节与辐辏反射:

嘱被检查者注释一米以外的目标(手指),然后将目标逐渐移近眼球(距眼球约20cm处)。正常人此时瞳孔逐渐缩小,同时两侧眼球向内聚合。 2、鼻窦:

①上额窦: 双手固定于被检查者的两侧耳后,将拇指分别置于左右颧部向后按压。 ②额窦: 一手扶持被检查者枕部,另一手置于眼眶上面内侧用力向后按压。

③筛窦: 一手扶持被检查者枕部,另一手拇指置于鼻根部与眶内角之间向筛窦方向加压。

④蝶窦: 因解剖位置较深,不能在体表进行检查。 3、咽及扁桃体:

被检查者面向光源,头略后仰,在张口发“啊”音时,用压舌板压舌前2/3与舌后1/3交界处。此时软颚上抬,即可看到咽颚弓、软颚、颚垂、扁桃体及咽后壁。

扁桃体肿大一般分三度;不超过咽颚弓者为Ⅰ0;超过咽颚弓者为Ⅱ0;肿大的扁桃体达咽后壁中线者为Ⅲ0。 4、头部其他检查:(详见教材) (二)颈部检查:

1、甲状腺:

触诊是主要检查方法,触诊包括甲状腺峡部和甲状腺侧叶的检查。触诊时应注意甲状腺的大小、质地、是否对称、有无结结、压痛及震颤等。甲状腺触诊时动作宜轻柔,避免由于重压引起疼痛、咳嗽、憋气等。

触诊甲状腺峡部:被检查者取坐位,医生站于被检者前面用拇指或站于被检者后面用示指从胸骨上切迹往上触摸,可感到气管前软组织,嘱被检者做吞咽动作,可感此软组织在手下滑动,判断有无增厚、肿块等。

触诊甲状腺侧叶:嘱被检者头稍前屈,并偏向检查侧以松弛皮肤和肌肉。

1、前面触诊:一手拇指施压于一侧甲状软骨,将气管推向对侧,四指放在颈项部,另一手示、中指放在对侧胸锁乳突肌后缘,向前推挤甲状腺侧叶,拇指在胸锁乳突肌前缘触诊,配合吞咽动作,重复检查,可触及甲状腺。用同样的方法检查另一侧甲状腺。 2、后面触诊:一手示、中指施压于一侧甲状软骨,将气管推向对侧,拇指放在颈项部,另一手拇指放在对侧胸锁乳突肌后缘向前推挤甲状腺,示、中指在胸锁乳突肌前缘触诊甲状腺。配合吞咽动作,重复检查。用同样的方法检查另一侧甲状腺。

当触到肿大的甲状腺后,用钟型听诊器在肿大的甲状腺上进行听诊,如听到低调的连续性的静脉“嗡鸣”音,则是甲状腺血管增多、增粗、血流增速的`结果,对诊断甲状腺功能亢进很有帮助。

甲状腺肿大可分为三度:不能看出肿大但能触及者为Ⅰ;能看到肿大又能触及但在胸锁乳突肌前缘以内者为Ⅱ0;超过胸锁乳突肌者为Ⅲ0。

2、气管:

让被检查者取端坐位或仰卧位,两上肢下垂,使颈部处于自然直立状态,检查者将右手食指与无名指分别固定于两侧胸锁关节上,前臂与被检查者胸骨相平行,中指垂直向下按摸气管,正常人中指尖恰好触在气管前正中线上,中指分别向左右触摸,若两侧相等,示气管居中;若一侧气管增宽则示气管移向该侧。 3、颈部其他检查:(详见教材) 四、实验结果:

姓名 性别 年龄 民族 籍贯 住址 检查日期

头部

1、头颅

大小: 正常 大 小

畸形: 无 有 (尖颅 方颅 变形颅)

其他异常: 压痛 包块 凹陷(部位: )

2、眼

眼睑: 正常 水肿 下垂 倒睫 结膜: 正常 充血 水肿 出血

眼球: 正常 凸出 凹陷 震颤 运动障碍 (左 右)

巩膜: 无黄染 有黄染

角膜: 正常 异常 (左 右 )

瞳孔: 等圆 等大 不等 左 mm, 右 mm

对光反射: 正常 迟钝 (左 右 ) 消失 (左 右 ) 其他:

3、耳

耳廓: 正常 畸形 耳前瘘管 其他 (左 右 ) 外耳道分泌物: 无 有 (左 右 性质 ) 乳突压痛: 无 有 (左 右 ) 听力粗试障碍: 无 有 (左 右 ) 4、鼻

外形: 正常 异常 ( ) 其他异常: 无 有 (鼻翼扇动 鼻塞 分泌物) 鼻旁窦压痛: 无 有 (部位 )

5、口 唇: 红润 发绀 苍白 疱疹 皱裂 粘膜: 正常 异常 (苍白 出血点)

缌腺导管开口: 正常 异常 (肿胀 脓性分泌物)

舌: 正常 异常 (舌苔 伸舌 震颤 向左右偏斜) 益脓

出血 色素沉着 铅线

牙龈: 正常 肿胀 益脓 出血 色素沉着 铅线 牙列: 齐 缺牙 蛀牙 义牙 扁桃体:

咽: 声音: 正常 嘶哑

颈部

1、抵抗感: 无 有

2、颈动脉: 搏动正常 搏动增强 一侧减弱 (左 右) 3、颈静脉: 正常 充盈 怒张 4、气管: 正中 偏移 (向左 向右) 5、肝-颈静脉反流征: (― +)

6、甲状腺: 正常 肿大 度 对称 (左 右) 侧为主漫性 结节性 质软 质硬

其他异常: 无 有 (压痛 震颤 血管杂音)

检查报告四:胸廓、肺和胸膜

一、检查目标

1、熟悉胸廓、肺和胸膜解剖特点

2、掌握胸廓、肺和胸膜检查的内容

3、学会胸廓、肺和胸膜检查的方法 4、掌握胸廓、肺和胸膜的正常特点 5、熟悉阳性体征与疾病的关系 二、检查对象

同学或者病人 三、检查前准备

肺模型 、听诊器 、检查床、帽子、口罩、白大褂、心理准备 四、检查内容、方法及步骤 1、方法及内容(详见教材) 2、步骤

1)、学生复习相关知识 2)、教师示教 3)、学生自己练习,教师指导 五、检查报告 1、胸廓

正常 桶状胸 扁平胸 鸡胸 漏斗胸 膨隆或凹陷 (左 右) 2、乳房

正常对称 异常:左 右 (男乳女化 包块 压痛 乳头分泌物) 3、肺

视诊:呼吸运动: 正常 异常: 左 右(增强 减弱)

肋间隙: 正常 增宽 变窄 (部位: ) 触诊:语颤: 正常 异常: 左 右 (增强 减弱) 胸膜摩擦感: 无 有(部位: ) 皮下捻发感: 无 有(部位; )

叩诊:叩诊音: 正常 异常 (部位: ) 过清音 鼓音 浊音 实音 肺下界:

肩胛线: 右 肋间 左 肋间 移动度: 右 cm 左 cm

听诊:呼吸 规整 不规整

呼吸音 正常 异常(性质、部位: ) 音 无 有(部位: ) 干性: 鼾音 哨笛音

湿性: 大 中 小水泡音 捻发音

胸膜摩擦音 无 有 (部位: ) 六、思考题

1、总结肺气肿、气胸、肺实变、胸腔积液的视、触、叩、听诊的体征。

2、简述三种正常呼吸音的特点。

检查报告五:心脏和血管检查

一、检查目标

1、熟悉心脏和血管解剖特点 2、掌握心脏和血管检查的内容 3、学会心脏和血管检查的方法

4、掌握心脏和血管检查的正常特点 5、熟悉阳性体征与疾病的关系 二、检查对象 同学或者病人

三、检查前准备

心脏模型、听诊器、检查床、帽子、口罩、白大褂、心理准备 四、检查内容、方法及步骤 1、方法及内容(详见教材) 2、步骤

1)、学生复习相关知识

2)、教师示教 3)、学生自己练习,教师指导 五、检查报告

1、视诊:心前区隆起: 无 有

心尖搏动: 正常 未见 增强 弥散

心尖搏动位置: 正常 移动 (距左锁骨中线内 外 cm) 其它部位搏动: 无 有 (部位: ) 2、触诊:心尖搏动: 正常 增强

抬举感: 无 有 触不清 震 颤: 无 有 (部位: 时期: ) 心包摩擦感: 无 有

3、叩诊:相对浊音界: 正常 缩小 扩大 (左 右) 4、听诊:心率: 次/分

心律: 齐 不齐 绝对不齐

心音: S1 正常 增强 减弱 分裂 S2 正常 增强 减弱 分裂 S3 无 有 S4 无 有

额外心音: 无 奔马律 (舒张期 收缩期 重叠) 开瓣音 其他

杂 音: 无 有(听诊区: 强度 级, 传导部位: )

心包摩擦音: 无 有

5、周围血管:有(异常血管征 大血管枪击音 水冲脉 Duroziez双重杂音 毛细血管搏动征 脉搏短绌 奇脉 交替脉)

其他: 六、思考题

1、总结二狭、二闭、主狭、主闭的视、触、叩、听诊的体征。

2、简述S1、S2的区别。

3、简述杂音分析的内容。

检查报告六:腹部检查

一、检查目标

1、掌握腹部检查的基本方法

2、了解体表划线、分区及腹腔内脏的对应关系 二、检查要求

1、能简述腹部检查的基本方法及内容 2、能描述腹部九分区及其所包含的脏器

3、能区别腹部检查正常表现与阳性体征并解释阳性体征的临床意义 三、检查内容

1、腹部的体表标志及分区 2、腹部检查 [1]视诊

(1)腹部外形;(2)呼吸运动;(3)腹壁静脉;(4)腹壁皮肤;(5)胃肠型及蠕动波;(6)上腹部搏动; [2]触诊

(1)腹部紧张度;(2)压痛及反跳痛;(3)腹部包块;(4)肝、脾、胆、肾触诊;(5)腹部波动感;

[3]叩诊

(1)腹部叩诊音;(2)肝脏叩诊(肝上界、肝下界);(3)脾脏叩诊;(4)移动性浊音;(5)叩击痛; [4]听诊 (1)肠鸣音;(2)振水音;(3)血管杂音;

四、检查方法

曲教师带领,先进行示教,然后学生两人一组互相检查,并写出实习检查记录。 五、检查地点 内科示教实习室 附:检查报告

姓名: 性别: 年龄: 检查日期: 记录日期: 视诊: 触诊:

叩诊:

听诊:

检查报告七:脊柱、四肢及神经系统检查

一、检查目标

1、熟悉脊柱、四肢的检查方法。 2、掌握神经系统的检查方法。 3、了解病理反射的临床意义。

二、检查内容

1、脊柱、正常曲度、有无前凸、后凸、侧凸等畸形;有无压痛、叩击痛及运动功能障 碍。

2、四肢:形态有无异常,运动功能 3、神经系统检查:重点是神经反射

[1]生理反射:(1)浅反射:角膜反射、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跖反射;(2)深反射: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桡骨膜反射、膝腱反射、跟腱反射; [2]病理反射:巴彬斯基综合征、霍夫曼征、阵挛; [3]脑膜刺激征:颈强直、克匿格征、布鲁金斯基征。 三、检查方法

由教师示教,然后学生分成二人一组相互检查,并写出体检记录 四、检查地点 内科示教实习室 五、检查报告 1、脊柱四肢情况:

2、神经反射(生理反射、病理反射、脑膜刺激征):

篇9:诊断学体格检查要点

诊断学体格检查要点

眼睑:

睑内翻:见于沙眼。

上睑下垂:1、双侧睑下垂:先天性上睑下垂、重症肌无力。

2、单侧上睑下垂:动眼神经麻痹(蛛网膜下腔出血、白喉、脑脓肿、脑炎等) 眼睑闭合障碍:1、双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2、单侧:面神经麻痹

眼睑水肿:肾炎、慢性肝病、营养不良、贫血、血管神经性水肿。

眼球:

眼球突出:双侧突出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

1、Stellwag征:瞬目减少,即眨眼减少。

2、Graefe征:眼球下转时上眼睑不能相应下垂。

3、Mobius征:表现为集合运动减弱,即目标由远处逐渐移近眼球时,两侧眼球不能适度内聚。

4、Joffroy征:上视时没有额纹出现。

眼球下陷:双侧下陷见于严重水肿或老年人;单侧下陷见于Horner综合征和眶尖骨折。 眼球运动:医师用棉签或手指于受检者眼前30-40cm处,嘱病人固定头位,眼球随目标方右下6个方向的顺序进行。 眼球配偶肌:右:左内直肌、右外直肌 左:右内直肌、左外直肌 右上:右上直肌、左下斜肌 左上:左上直肌、右下斜肌 右下:右下直肌、左上斜肌 左下:左下直肌、右上斜肌 眼球震颤:见于耳源性眩晕、小脑疾患和视力严重低下者

检查方法:嘱患者眼球随医师手指所示方向(水平和垂直)运动数次,观察是否出现震颤。

角膜软化:见于婴幼儿营养不良、维生素A缺乏

瞳孔:

双侧瞳孔大小不等:颅内病变(脑外伤、脑肿瘤) 对光反射:动眼神经 集合反射(调节反射):动眼神经(嘱病人注视1米以外的'目标,然后将目标逐渐移近眼球)

扁桃体增大分度:一度:不超过咽腭弓者。 二度:超过咽腭弓者。 三度:达到或超过咽后 壁中线者。

颈部血管:

颈静脉怒张:在坐位或半坐位时,颈静脉明显充盈、怒张或搏动时为异常征象。提示颈静脉 压高,见于右心衰竭、缩窄性心包炎、心包积液、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等 颈静脉搏动:可见于三尖瓣关闭不全。

颈动脉搏动增强: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高血压、甲亢及严重贫血病人。

甲状腺: 甲状腺峡部:位于环状软骨下方第2至第4气管环前面。站于受检者前面用拇指或站于受检 者后面用示指从胸骨上切迹向上触摸,可感到气管前软组织。

甲状腺肿大分度:一度:不能看出肿大但能触及者

二度:能看见肿大又能触及,但在胸锁乳突肌以内 三度:超过胸锁乳突肌外缘

胸部检查:

胸部体表标志:

1、骨骼标志:胸骨上切迹、胸骨柄、胸骨角、腹上角、剑突、肋骨、肋间隙、肩胛骨、脊柱棘突、肋脊角。

2、垂直线标志:前正中线、锁骨中线、胸骨线、胸骨旁线、腋前线、腋后线、腋中线、肩胛线、后正中线。

3、自然陷窝:腋窝、胸骨上窝、锁骨上下窝、肩胛上下区、肩胛间区。 胸壁:

静脉(充盈或曲张):1、上腔静脉阻塞:胸壁静脉血流自上而下。 2、下腔静脉阻塞:胸壁静脉血流自下而上。

皮下气肿:多由于肺、气管或胸膜受损后,气体自病变部位逸出,积存于皮下所致。

胸壁压痛:正常情况下无压痛,阳性见于肋间神经炎、肋软骨炎、胸壁软骨组织炎及肋骨骨 折。

胸骨压痛或叩击痛:见于白血病患者。

肋间隙:1、吸气时肋间隙回缩:提示呼吸道阻塞。

2、肋间隙膨隆:见于大量胸腔积液、张力性气胸或严重肺气肿患者用力呼气时。 胸廓:

1、扁平胸:见于瘦长体型者、慢性消耗性疾病(肺结核等) 2、桶状胸:见于严重肺气肿患者、老年或体型矮胖者。

3、佝偻病胸:为佝偻病所致的胸廓改变(佝偻病串珠、肋膈沟、漏斗胸、鸡胸) 4、胸廓一侧变形:(1)、一侧膨隆:大量胸腔积液、气胸或一侧严重代偿性肺气肿。 (2)、一侧平坦或下陷:肺不张、肺纤维化、广泛性胸膜增厚和粘连。 5,胸部局部隆起 :心脏明显肿大 ,大量心包积液,主动脉瘤,胸内或胸壁肿瘤,肋软骨炎,肋骨骨折

6,脊柱畸形引起的胸廓改变 :脊柱结核

乳房:P125(诊断)

位置:大约位于锁骨中线第4肋间隙。

肺和胸膜:

视诊:(一)、呼吸运动:P127(诊断) (二)、呼吸频率:正常为12―20次/分,呼吸与脉搏之比为1:4 (三)、呼吸节律:

1、潮式呼吸:是一种由浅慢逐渐变为深快,然后再由深快转变为浅慢,随之 出现一段呼吸停止后,又开始如上变化的周期性呼吸。 2、Biots呼吸(间停呼吸):有规律呼吸几次后,突然停止一段时间,又开始 呼吸。【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毒】 3、Kussmaul呼吸:呼吸深快【见于代谢性酸中毒】 触诊:

(一)胸廓扩张度:一侧胸廓扩张受限,见于大量胸腔积液、气胸、胸膜增厚和肺不张等。

(二)语音震颤:

1、语音震颤减弱或消失:见于肺气肿、支气管阻塞、大量胸腔积液或气胸、胸膜高度 增厚粘连、胸壁皮下气肿。

2、语音震颤增强:见于肺实变、肺梗死、肺内空洞、肺脓肿等。 (三)胸膜摩擦感:见于急性胸膜炎。 叩诊: 肺界叩诊:

1、肺上界:叩诊呈过清音见于肺气肿病人。

2、肺下界:平静呼吸时位于锁骨中线第6肋间隙、腋中线第8肋间隙、肩胛线第10肋间 隙。

(1)肺下界降低:见于肺气肿、腹腔内脏下垂等。

(2)肺下界上升:见于肺不张、腹内压升高使膈肌上升,如鼓肠、腹水、肝脾肿大 、腹腔内巨大肿瘤及膈肌麻痹等。 3、肺下界移动范围:正常6―8cm。

(1)移动度减弱:见于肺气肿、肺不张、肺纤维化及肺组织炎症等。 (2)肺下界移动度消失:大量胸腔积液、积气及广泛胸膜增厚粘连、膈神经麻痹等。 胸部异常叩诊音:【一般距离胸部表面5cm以上的深部病灶、直径小于3cm的小范围病灶或 P122(诊断) 少量胸腔积液时,常不能发现叩诊音的改变。】

心脏检查:

视诊:

(一)胸廓畸形:1.心前区隆起 2.鸡胸、漏斗胸、脊柱畸形 (二)心尖搏动:

1.正常位置:第五肋间左锁骨中线内侧0.5~1.0cm,波动范围2.0~2.5cm。 2.心尖搏动移位:

生理性因素:1)正常仰卧:略上移

2)左侧卧位:左移2.0~3.0cm 3)右侧卧位:右移1.0~2.5cm 病理性因素:

3.负性心尖搏动:见于粘连性心包炎或心包与周围组织广泛粘连。 (三)心前区搏动:

1.胸骨左缘第3~4肋间搏动:见于先天性心脏病所致的右心室肥厚,如房间隔缺损。 2.剑突下搏动:见于肺源性心脏病右心室肥大、腹主动脉瘤。

【两者的鉴别:一是患者深吸气后,搏动增强则为右室搏动,减弱为腹

主动脉搏动。二是手指平放从剑突下向上压入前胸壁后方,右心室搏 动冲击手指末端,而腹主动脉搏动冲击手指掌面】 3.心底部搏动:

(1)胸骨左缘第2肋间搏动:见于肺动脉扩张、肺动脉高压

(2)胸骨右缘第2肋间搏动:见于主动脉弓动脉瘤、升主动脉扩张。 触诊:

(一)心尖搏动及心前区搏动(见上表)

(三)心包摩擦感:可在心前区或胸骨左缘第3、4肋间触及。见于急性心包炎。 叩诊:

(一)叩诊顺序:先左后右,由外向内,由下向上

(三)心浊音界改变及临床意义(P136 诊断学) 听诊:

(一)心脏瓣膜听诊区:1)二尖瓣区:心尖区

2)肺动脉瓣区:胸骨左缘第2肋间

3)主动脉瓣区:胸骨右缘第2肋间

4)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胸骨左缘第3肋间 5)三尖瓣区:胸骨左缘第4、5肋间

(二)听诊顺序:心尖区 肺动脉瓣区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 区

(三)听诊内容:诊断学P138

1 2、心音分裂、额外心音等见诊断学140-143

5.心包摩擦音:1)心前区或胸骨左缘第3、4肋间最响亮。 2)音质粗糙、高音调、搔抓痒。

血管检查

脉搏:

1、直立性低血压:

指患者平卧5min以上后站立1min或5min,其收缩压下降20mmHg以上,并伴有 头晕或晕厥。

2、双侧上肢血压差别显著:正常为5~10mmHg,若超过此范围则属异常 【见于多发性大动脉炎或先天性动脉畸形】

3、上下肢血压差异常:正常下肢血压高于上肢血压20~40mmHg,若下肢血压低于上肢应 考虑主动脉缩窄,或胸腹主动脉型大动脉炎等。 周围血管音:

腹部:

视诊:

(一)腹部外形

(二)呼吸运动

1、腹式呼吸减弱:见于腹膜炎症、腹水、急性腹痛、腹腔内巨大肿物或妊娠。 2、腹式呼吸消失:见于胃肠道穿孔所致的急性腹膜炎或膈肌麻痹等。 3、腹式呼吸增强:不多见,常为癔症性呼吸或胸腔疾病(大量积液)。

触诊、叩诊见7版诊断学164~174

神经系统检查

脑神经

1、嗅神经损坏:嗅觉丧失。

2、动眼神经麻痹:眼球运动向内、向上级向下活动受限,以及上睑下垂、调节反射消失等。 3、滑车神经损害:眼球向下及向外运动减弱。 4、展神经受损:眼球向外转动障碍。

5、三叉神经痛:发病骤发,骤停、闪电样、刀割样、烧灼样、顽固性、难以忍受的剧烈性 疼痛。 1)面部感觉障碍 2)角膜反射:

A. 间接与直接反射均消失:见于三叉神经传入障碍。

B. 直接反射消失、间接反射存在:见于患侧面神经瘫痪(三叉神经传出障碍)。 3)运动功能:咀嚼肌肌力减弱或出现萎缩,张口下颌偏向病侧。 6、面神经:主要支配面部表情肌和具有舌前2/3味觉功能。

2)味觉功能:舌前2/3味觉丧失。

运动功能检查

肌力

不自主运动:(椎体外系损害)震颤、舞蹈样运动、手足徐动 共济运动失调:(小脑损害)指鼻试验阳性、跟-膝-胫实验阳性、快速轮替动作阳性、闭目 难立征阳性。

感觉功能检查

浅感觉:痛觉、触觉、温度觉 深感觉:运动觉、位置觉、震动觉

复合感觉:皮肤定位觉、两点辨别觉、实体觉、体表图形觉

神经系统检查

浅反射: 1、角膜反射

2、腹壁反射:1)上腹壁反射消失:胸髓7~8节病损(肋缘下) 2)中腹壁反射消失:胸髓9~10节(脐平)

3)下腹壁反射消失:胸髓11~12节(腹股沟上)

4)一侧上、中、下部腹壁反射均消失:同侧锥体束病损。 3、提睾反射:1)双侧反射消失:腰髓1~2节病损。 2)一侧反射减弱或消失:锥体束损害。 4、跖反射:反射消失为骶髓1~2节病损。

5、肛门反射:反射障碍为骶髓4~5节或肛尾神经病损。

病理反射:(锥体束病损时)

脑膜刺激征:(见于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和颅内压增高) 1、颈强直

2、Kernig征:正常人膝关节科伸达135度以上,如伸膝受阻且半疼痛与屈肌痉挛,则为阳 性。

3、Brudzinski征:患者仰卧,下肢甚至能,检查者一手托起患者枕部,另一手按于其胸前。 当头部前屈时,双髋与膝关节同时屈曲则为阳性。 自主神经功能检查

眼心反射:在患者眼球两侧加压20~30s后计数脉率,正常可减少10~12次/分。

1)>12次/分提示副交感(迷走)神经功能增强,迷走神经麻痹则无反应。 2)压迫后脉率非但不减慢反而加速,提示交感神经功能亢进。

卧立位反射:由立位到卧位,脉率减慢超过10~12次/分则提示迷走神经兴奋性提高 皮肤划痕试验:阳性提示副交感神经兴奋性提高或交感神经麻痹 竖毛反射:反射障碍提示交感神经功能障碍 发汗反射(交感神经)、Valsalva动作

篇10:诊断学体格检查试题

诊断学体格检查试题

?一、单选题

??

??1.颈深上群淋巴结肿大的常见原因是:

??A. 头皮感染??B. 牙龈炎??C. 鼻咽癌??D. 喉癌??E. 支气管肺癌 ??2. 出现与颈动脉搏动一致的点头运动(Musset征)见于:

??A. 严重主动脉瓣关闭不全??B. 三尖瓣关闭不全??C. 震颤麻痹

??D. 老年人??E. 主动脉瓣狭窄

??3.关于巩膜黄疸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黄染是均匀的??B. 黄染是连续的??C. 巩膜黄染先于皮肤出现

??D. 可与软腭粘膜黄染同时出现??E. 离角膜缘越近黄色越浅

??4.确定扁桃体Ⅰo肿大还是Ⅱo肿大的界限是:

??A. 舌腭弓??B. 咽腭弓??C. 咽后壁正中线??D. 悬雍垂??E. 以上都不是 ??5.颈静脉搏动可见于:

??A. 高血压病??B. 严重三尖瓣关闭不全??C. 甲状腺功能亢进??D. 剧烈运动 ??6.下列疾病可出现颈静脉怒张,除了:

??A. 右心衰竭??B. 缩窄性心包炎??C. 心包积液

??D. 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E. 左心衰竭

??7.气管向右侧移位时见于:

??A. 右侧气胸??B. 右侧胸腔积液??C. 右侧甲状腺肿大

??D. 右侧肺不张??E. 右侧纵隔肿瘤

??8.气管向左侧移位时见于:

??A. 右侧肺不张??B. 右侧肺纤维化??C. 右侧胸膜粘连

??D. 右侧大量胸腔积液??E. 左侧纵隔肿瘤

??9. 一重度水肿患者,体格检查发现颈静脉怒张,心尖部闻及器质性舒张期杂音,肝肋下3cm,质韧。可能的诊断是:

??A. 急性肝炎?B. 晚期肝硬化 C. 右心功能不全?D. 肾病综合征??E. 营养不良 ??10.28岁男性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发热半月,T38.3oC,右下睑结膜见一出血点,双肺无锣音,脾脏肋下可扪及边缘,双下肢皮肤见少数紫癜,Hb100g/L,WBC12.3109/L,N75%,L25%,plt150109/L,可能的诊断是:

??A. 脾功能亢进??B. 过敏性紫癜??C. 急性白血病

??D. 再生障碍性贫血??E. 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11. 50岁男性患者,咳嗽伴声音嘶哑3个月,右锁骨上窝触及1个肿大淋巴结,质硬,无压痛,其他体检无异常,可能的诊断是:

??A. 喉炎??B. 肺癌??C. 胃癌??D. 鼻咽癌??E. 肺结核

??12. 64岁男性患者,近2个月来上腹持续疼痛,进食后加重,左锁骨上窝可扪及1个

2.5cmx1.5cm的淋巴结,质硬,无压痛,其他体格检查未见异常。可能的诊断是: ??A. 慢性萎缩性胃炎??B. 慢性肥厚性胃炎??C. 消化性溃疡

??D. 胃癌??E. 甲状腺癌

??13.脊柱后凸,多发生于:

??A. 颈段脊柱??B. 胸段脊柱??C. 腰段脊柱??D. 骶柱??E. 腰、骶段 ??14. 脊柱前凸,多发生于:

??A. 颈段??B. 胸段??C. 颈胸段??D. 腰段??E. 骶椎

??15. 脊柱器质性侧凸的特点是:

??A. 半卧位时可以消失??B. 改变体位不能使侧弯得到纠正??C.平卧位时可消失

??D. 向前弯腰时可消失??E. 俯卧位时可以消失

??16. 杵状指(趾)最常见于:

??A. 肝硬化??B. 呼吸系统疾病??C. 高原疾病??D. 风湿热??E. 甲癣 ??17. 匙状甲多见于:

??A. 风湿热??B. 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C. 支气管扩张

??D. 缺铁性贫血??E. 铅中毒

??18. 关于膝内、外翻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 正常人双脚并拢直立时,两膝及双踝均不能靠拢

??B. 如双脚的内踝部靠拢时,两膝部因双侧胫骨向外侧弯曲,而呈“O”型,称膝外翻 ??C. 当双膝关节靠拢时,两小腿斜向外方呈“X”型弯曲,使两脚的内踝分离,称膝内翻?D. 膝内、外翻畸形可见于正常人??E. 膝内、外翻畸形可见于佝偻病和大骨节病等 ??19. 关于梭形关节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为指间关节增生、肿胀呈梭形畸形??B. 为非对称性病变

??C. 早期局部有红、肿及疼痛?D. 晚期明显强直,活动受限,手腕及手指向尺侧偏斜 ??E. 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不愈或留瘢痕

??20. 下列哪项是检查神经根受刺激的试验:

??A. Kernig??B. Brudzinski征?C. Lasegue征?D. Oppenheim征??E. Babinski征 ??21. 下列哪项检查脑膜刺激征:

??A. Babinski征??B. Oppenheim征?C. Hoffmann征??D. 踝阵挛??E. 颈项强直 ?22. 下列哪项检查上肢椎体束征:

??A. Babinski征?B. Oppenheim征?C. Gordon征?D. Hoffmann征??E. Chaddock征 ?23. 病理反射中最常用且易引出的是:

??A. Oppenheim征?B. Babinski征?C. Gordon征?D. Conda征??E. Chaddock征 ??24. 手足搐搦见于:

??A. 老年动脉硬化患者??B. 小脑疾患??C. 肝性脑病?

?D. 低钙血症和碱中毒??E. 儿童脑风湿病

??25. 关于肌张力增加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 触诊时肌肉松软??B. 触摸肌肉时有坚实感,作被动检查时阻力增加

??C. 指鼻试验不能完成??D. 轮替动作不协调??E. 有舞蹈样运动

??26. 关于偏瘫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 为单一肢体随意运动丧失??B. 多为双下肢随意运动丧失

??C. 为一侧肢体随意运动丧失,伴中枢性面瘫、舌瘫??D. 多见于脊髓灰质炎 ??E. 为一侧脑神经损害所致的同侧周围性脑神经麻痹及对侧肢体的中枢性偏瘫 ?27. 浅反射不包括:

??A. 角膜反射??B. 腹壁反射??C. 提睾反射??D. 跟腱反射??E. 跖反射 ??28. 深反射不包括:

??A. 肱二头肌反射?B. 肱三头肌反射?C. 挠骨膜反射??D. 跖反射??E. 膝反射 ??29. 共济运动检查不包括:

??A. 指鼻试验??B. 指指试验??C. 轮替试验??D. 闭目难立征??E. 折刀现象 ??30.关于手足抽搦,下列叙述哪项不正确:

??A. 手足抽搦发作时,手足肌肉呈紧张性痉挛

??B. 可表现为手指的一种缓慢持续的伸展扭曲动作

??C. 见于低钙血症和碱中毒

??D. 可出现Trousseau征阳性

??E. 下肢可表现为踝关节与趾关节皆呈屈曲状

??二、多选题

??1.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有下列哪些?

??A.问诊 ??B.触诊 ??C.叩诊??D.听诊 ??E.嗅诊

??2.蜘蛛痣分布区域在:

??A.面颈部 ??B.上肢??C.前胸 ??D.腹部??E.背部

?3. 全身性淋巴结肿大可见于:

??A.淋巴瘤 ??B.慢性白血病??C.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D.再生障碍性贫血?E.急、慢性淋巴结炎

?4. 下列哪些是双上眼睑下垂的原因:

??A.重症肌无力 ??B.先天性??C.脑积水??D.脑炎 ??E.脑肿瘤 ??5.全身性淋巴结肿大可见于:

??A.淋巴瘤 ??B.慢性白血病??C.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D.再生障碍性贫血??E.急、慢性淋巴结炎

??答案:

??一、单选题

??1、C 2、A 3、A 4、B 5、B 6、E 7、D 8、D 9、C 10、E

??11、B 12、D 13、B 14、D 15、B 16、B 17、D 18、E 19、B 20、C

??21、E 22、D 23、B 24、D 25、B 26、C 27、D 28、D 29、E 30、B

??二、多选题

??1、BCDE 2、ABCE 3、ABCE 4、AB 5、ABCE

多选题

??1.发热伴寒战常见于:

??A.大叶性肺炎 ??B.败血症 ?C.疟疾??D.输血反应?E.结缔组织病 ?2.发热伴单纯疱疹常见于:

??A.大叶性肺炎 ??B.流行性感冒??C.间日疟

??D.流行性脑脊髓膜炎??E.药物热

??3.下列哪些是特定意义的医学术语?

??A.咳嗽、咳痰 ??B.鼻衄 ??C.澹妄??D.咯血 ??E.腹泻

??4.下列哪些情况属于需要采用特殊问诊技巧的?

??A.多话与唠叨者 ?B.愤怒与敌意者?C.传染病患者 ?D.妊娠妇女 ??E.老年人 ??5.下列哪些疾病咳嗽与咳痰多见:

??A.肺炎??B.肺结核??C.支气管扩张??D.肺脓肿??E.肺癌

??6.大量脓痰常见于哪些疾病?

??A.支气管扩张 B.肺脓肿 C.慢性支气管炎??D.肺囊肿合并感染?E.急性支气管炎 ??7.下列哪些疾病是呼气性呼吸困难常见疾病。

??A.喉部水肿 B.气管肿瘤??C.白喉 ??D.气管异物 ??E.肺不张

??8.下列哪些疾病是呼气性困难常见疾病

??A.支哮 ??B.喘息型慢支炎 ??C.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

??D.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并感染 ??E.肺泡炎

??9.吸气性呼吸困难,严重时可出现“三凹征”,常见病

??A.气管肿瘤 ??B.气管异物 ??C.喉痉挛??D.支气管哮喘 ??E.肺结核 ??10.胸痛应注意下列哪些临床特点:

??A部位 ??B性质与强度 ?C放射部位 ?D诱发与缓解的因素 ??E发病年龄

??11.下列哪些疾病可引起呕吐:

?? A 消化性溃疡 ?B 急性肝炎 ?C 青光眼?? D 神经性厌食 ??E 心肌梗塞 ??12. 上消化道出血包括下列哪些部位出血?

??A 食管 ??B 胃 ??C 十二指肠 ??D 口腔 ??E 肝

??13. 呕血的常见病因是:

??A 消化性溃疡 ??B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C 胃癌

??D 急性胃粘膜病变 ??E 急性出血性胃炎

??14. 呕血与咯血的鉴别:

??A 呕血病因是消化系统疾病??B 咯血病因是呼吸系统疾病??C 呕血反应为碱性 ??D 咯血反应为酸性??E 两者均有黑便

??15.下列哪些疾病可引起便血?

??A 胃溃疡 B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C 肝硬化门脉高压?D 胆道疾病 ?E 肠结核 ??16. 下列哪些疾病可引起柏油便?

??A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B 小肠肿瘤 ?C 胃癌?D 结肠癌 ?E 溃疡性结肠炎 ??17. 下列哪些疾病可出现隐血便?

??A 肛裂 ??B 溃疡性结肠炎 ??C Crohn病??D 结肠癌 ??E 消化性溃疡 ??18.右下腹痛,肿块伴低热可见于:

??A 肠结核??B 结肠癌??C 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D 妇科疾病??E Crohn病 ??19. 腹痛伴大便习惯改变见于:

??A 肠结核 ??B IBS ??C 结肠息肉 ??D 急性细菌性痢疾 ??E 慢性胃炎 ??20. 急性腹痛的病因:

??A 腹膜炎症 ??B 肠梗阻 ??C 消化性溃疡 ??D 阑尾炎 ??E 泌尿系结石 ??21. 慢性腹痛的病因:

??A 腹腔器官慢性炎症 ??B 空腔脏器的张力变化??C 腹腔脏器的扭转或梗阻 ??D 肿瘤压迫及浸润??E 胃肠神经功能紊乱

??22. 胆绞痛的特点:

??A 位于右上腹 ??B 放射至右背与右肩胛 ??C 常伴有黄疸,发热

??D 肝可触 ??E Murphy征阳性

??23.腹泻的发病机制,从病理生理角度归纳为下列那几个方面是正确的:

??A、分泌性腹泻 ??B、渗透性腹泻 ??C、吸收不良性腹泻

??D、渗出性腹泻 ??E、动力性腹泻

??24.引起腹泻的疾病中,下列哪些是内分泌代谢障碍性疾病?

??A、甲状腺功能亢进 ??B、VIP瘤??C、类癌综合征

??D、糖尿病性肠病 ??E、肠易激综合征

??25.下列疾病中易发生腹泻的是:( ACD )

??A、甲状腺功能亢进 ??B、连日服用吗啡 ??C、慢性胰腺炎

??D、败血症 ??E、肠粘连

??26.、急性腹泻的特点有:

??A、起病急骤 ??B、病程较短 ??C、常伴有腹痛

??D、多见于吸收不良或肠道肿瘤 ??E、每天排便次数可多达10次以上

??27.腹泻伴关节肿痛可见于下列哪些疾病:

??A、系统性红斑狼疮 ??B、Crohn病 ??C、溃疡性结肠炎

??D、Whipple病 ??E、肠结核

??28.下列有关便秘的叙述中哪些是正确的:

??A、排便频率减少?B、排便困难,粪便干结?C、习惯性便秘,多发生于中、老年人 ??D、正常人排便的标准是1次/天??E、便秘伴呕吐、肠绞痛提示肠梗阻

??29.下列药物中,经常服用可引起便秘的有:

??A、吗啡 ??B、酚酞 ??C、阿托品??D、硫糖铝 ??E、安定

??30.便秘的发生机制包块下列哪几项:

??A、肠道内肌肉张力减低和蠕动减弱 ??B、排便过程的神经活动障碍

??C、摄入食物过少或纤维素及水分不足 ??D、肠蠕动受阻碍

??E、排便的相关肌肉活动障碍

??答案:

??1、ABCD 2、ABCD 3、BC 4、ABE 5、ABCD 6、ABCD 7、ABCD 8、ABCDE ??9、ABC 10、ABCDE 11、ABCDE 12、ABCE 13、ABCD 14、ABE 15、ABCDE ??16、ABC 17、BCDE 18、ABCDE 19、AB 20、ABDE 21、ABCDE 22、ABCDE ??23、ABCDE 24、ABCD 25、ACD 26、ABCE 27、ABCDE 28、ABCE 29、ACDE ??30、ABCDE

一、单选题

??1.腹式呼吸增强见于:

??A.急性腹膜炎??B.麻痹??C.水??D.腔内巨大肿物??E.腔疾病 ??2、关于腹部膨隆正确的是:

??A. 下腹部膨隆排尿后都可以消失??B. 局部膨隆是长型者多为囊肿

??C. 局部膨隆随呼吸移动者多为膈下脏器或其肿块

??D. 膨隆有搏动者可能为动脉后面的肿块

??E. 于卧位出现而站立时消失的局部膨隆为腹外疝

??3. 关于肠胃型和蠕动波不正确的是:

??A. 胃蠕动波自右向左为逆蠕动波??B. 小肠梗阻所至的蠕动波多见于中腹部 ??C. 严重的肠梗阻可呈多层梯型肠型,蠕动波运行方向一致

??D. 结肠远端梗阻、肠型多位于腹部周边??E. 如发生肠麻痹,则蠕动波消失 ??4. 紫纹出现于:

??A. 肥胖者??B. 妊娠期??C. 皮质醇增多症??D. Addison病??E. 传染病 ??5. 关于紫纹出现的部位,不正确的是:

??A. 上腹部??B. 下腹部??C. 臀部??D. 股外侧??E. 肩背部

??6. 关于腹外疝不正确的是:

??A. 脐疝多见于婴幼儿??B. 两侧腹直肌闭合不良者可有白线疝

??C. 手术愈合不良处可有切口疝??D. 股疝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多见于男性 ??E. 男性腹股沟斜疝可下降至阴囊

??7. 局限性右下腹肌紧张见于:

??A. 急性胰腺炎?B. 急性胆囊炎?C. 胃肠穿孔?D. 盆腔脏器炎症?E. 以上都不是 ??8. 腹壁病变引起的腹部压痛特点是:

??A. 抓捏腹壁疼痛加重??B. 抓捏腹壁疼痛减轻??C. 仰卧曲颈抬肩时减轻 ??D. 转移性压痛??E. 以上都不是

??9. 关于腹部反跳痛不正确的是:

??A. 检查时腹部出现压痛后手指迅速抬手??B. 检查时腹部出现压痛后缓慢抬手 ??C. 当突然抬手时腹膜被牵拉引起疼痛??D. 阳性说明腹膜壁层已受累及

??E. 见于急慢性腹膜炎

??10.肝脏触诊方法不正确的是:

??A.以示指前端挠侧指腹接触肝??B.右手宜置于腹直肌外缘稍外处向上触诊

??C.吸气时手指上抬速度要快于腹壁的抬起??D.如遇腹水患者可应用浮沉触诊法 ??E.如右腹部饱满,需下移初始触诊部位

??11.成人肝大小正常范围为:

??A.深吸气时肋缘下3cm以内??B.深吸气时肋缘下2cm以内

??C.剑突尖端下3cm以内??D.剑突根部下3cm以内??E.剑突根部下6cm以内

12.正常肝脏:

??A.质地柔软?B.质地稍韧?C.轻压痛?D.有搏动?E.边缘整齐,薄厚不一致 ??13.肝脏呈扩张性搏动见于:

??A.二尖瓣关闭不全??B.三尖瓣关闭不全??C.肝肿大压到腹主动脉上?

?D.肝癌??E.肝缩小

??14.脾脏触诊方法正确的是:

??A.病人仰卧位,医生手掌与肋部大致成垂直方向

??B.病人取仰卧位,医生右手掌与肋弓大致成平行

??C.病人取右侧卧位时,右下肢屈曲,左下肢伸直

??D.病人取左侧卧位时,右下肢伸直,左下肢屈曲

??E.呼气时向肋部方向迎触脾

??15.脾脏第III线测量指:

??A.左锁骨中线与左肋至脾最远点的距离??B.左锁骨中线左肋缘至脾下缘的距离 ??C.脾右缘与前正中线的距离??D.脐至脾下缘的距离??E.脾右缘与脐的距离 ??16.脾脏中度肿大指:

??A.脾缘不超过肋下2cm??B.脾缘超过肋下2cm至脐水平线以上

??C.脾缘超过肋下3cm至脐水平线上??D.脾缘超过脐水平线

??E.脾缘超过前正中线

??17.肿大的脾触诊时显著特征是:

??A.形态不规则,表面凸凹不平??B.边缘及表面光滑??C.质软、压痛 ??D.质硬、轻压痛??E.有明显切迹

??18.液波震颤(波动感)阳性能查触的腹水量为:

??A.0~100ml??B.10~ml??C.2000~3000ml

??D.3000~4000ml??E.4000~5000ml

??19.腹部叩诊鼓音范围缩小见于:

??A.肝脾极度肿大??B.胃肠高度胀气??C.人工气腹

??D.胃肠穿孔??E.肠梗阻

??20.肝上界为:

??A.肝绝对浊音界??B.肝相对浊音界??C.膈顶部??D.肺下界

??E.不被肺遮盖部分的上缘

??二、多选题

??1.腹部膨隆病理状况包括:

??A. 大量腹水 ??B. 急性腹膜炎 ??C. 足月妊娠

??D. 腹内炎症包块 ??E. 腹内巨大肿物

??2. 腹式呼吸增强可见于:

??A. 癔病性呼吸 ??B. 膈麻痹 ??C. 足月妊娠??D. 急性腹痛 ??E. 胸腔积液 ??3. 弥漫性肝肿大见于:

??A. 肝炎 ??B. 肝瘀血 ??C. 脂肪肝??D. 肝脓肿 ??E. 早期肝硬变 ??4. 急性阑尾炎时可出现下列哪些体征?

??A. 直肠指诊可有明显的局部触痛??B. 阑尾周围脓肿时,可触及压痛明显的包块 ??C. Mc Burney点有显著而固定的压痛及反跳痛?D. 盲肠后位的阑尾炎,腰大肌征(+) ??E. 肠鸣音减弱

??5. 急性弥漫性腹膜炎的体征有:

??A. 腹肌紧张 ??B. 腹部压痛 ??C. 反跳痛

??D. 腹式呼吸减弱或消失 ??E. 肠鸣音增多

??6. 测量已触及包块大小应包括:

??A. 上下(纵长) ??B. 左右(横宽) ??C. 前后径(深厚)

??D. 也可以实物作比喻 ??E. 斜径

??7. 膀胱胀大可见于:

??A. 尿道梗阻 B. 脊髓病 C. 昏迷患者?D. 腰椎或骶椎麻醉后 E. 急性膀胱炎 ??8. 关于Murphy征检查方法,下列叙述哪些正确?

??A. 医生以左手掌平放于患者右肋下部??B. 医生以拇指指腹勾压于右肋下胆囊处 ??C. 在吸气过程中发炎的胆囊下移时碰到用力按压的拇指,引起疼痛,此为胆囊触痛 ??D. 如因剧烈疼痛而致吸气中止,称Murphy征阳性

??E. 如因剧烈疼痛而致呼气中止,称Murphy征阳性

??9. 左肋缘下可能触到的需与脾鉴别的其他包块是:

??A. 增大的左肾 B. 肿大的肝左叶C. 胰尾部囊肿D. 结肠脾曲肿物 ?E. 降结肠 ??10. 中度脾肿大常见于:

??A. 肝硬变 ??B. 疟疾后遗症 ??C.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D. 淋巴瘤 ??E. 慢性溶血性贫血

??11. 关于腹部压痛、反跳痛,下列叙述哪些正确?

??A. 胃溃疡常剑突下疼痛??B. 十二指肠溃疡多剑突下偏右疼痛

??C. 急性胆囊炎时,右上腹胆囊点压痛

??D. 阑尾炎时,脐至右髂前上棘连线内1/3处压痛

??E. 弥漫性腹膜炎时,可出现全腹压痛、反跳痛

??12.脾脏触诊内容包括:

??A. 大小 ??B. 质地 ??C. 表面情况??D. 有无压痛 ??E. 有无摩擦感 ??13. 易误为肝下缘的其他腹腔内容包括:

??A. 横结肠下缘 ??B. 十二指肠 ??C. 右肾下极??D. 腹直肌键划 ??E. 胰腺 ??14. 使脾向下移位的因素包括:

??A. 内脏下垂 B. 左侧胸腔积液 C. 肺气肿?D. 阻塞性肺不张 ?E. 左侧肺实变 ??15. 触及肝时,应详细描述的内容包括:

??A. 大小 ??B. 质地 ??C. 压痛??D. 表面状态和边缘 ??E. 搏动 ??16. 腹部振水音可见于:

??A. 幽门梗阻 ??B. 胃酸分泌过多 ??C. 胃扩张

??D. 正常人餐后6-8小时以上 ??E. 正常人饮进多时液体时

??17. 腹部包块的常见原因有:

??A. 实质脏器的病理性肿大 ??B. 空腔脏器的扩张??C. 炎症性包块

??D. 肿瘤??E. 肠蛔虫病

??18. 肾区叩击痛见于:

??A. 肾炎 ??B. 肾盂肾炎 ??C. 肾结石??D. 肾结核 ??E. 肾周围炎

??19. 胃泡鼓音区(Traube区)明显缩小或消失可见于:

??A. 脾肿大 ?B. 左侧胸腔积液 ?C. 心包积液??D. 左叶肝肿大 ??E. 左下肺炎 ??20. 肝浊音界扩大见于:

??A. 肝癌 ??B. 肝脓肿 ??C. 急性肝坏死??D. 肝淤血 ??E. 多囊肝 ??答案:

??一、单选题

??1、A 2、C 3、C 4、C 5、A 6、D 7、E 8、A 9、B 10、C

??11、C 12、A 13、B 14、A 15、C 16、B 17、E 18、D 19、A 20、B

??二、多选题

?? 1、ABDE 2、AE 3、ABCE 4、ABCE 5、ABCD 6、ABCD 7、AB 8、ABCD ?? 9、ABCD 10、ABCDE 11、ABCE 12、ABCDE 13、ACD 14、ABC 15、ABCDE ??16、ACE 17、ABCDE 18、ABCDE 19、ABCD 20、ABDE

7、下列哪项是属于暗示性提问或逼问?( )

A.您哪儿不舒服? B.您腹痛有多久?

C.您什么时间开始起病的? D.您的大便是黑色的吗?

E.您曾经有过类似的腹痛吗?

8、下列哪项属于既往史?( )

A.诊治经过 B.传染病史 C.社会经历 D.习惯与嗜好 E.病因与诱因

B型题(问题9~12)

A.现病史 B.既往史 C.个人史 D.婚姻史 E.家族史

9、过敏史属于( ) 10、配偶健康情况( )

11、遗传病史( ) 12、疫水接触史( )

C型题(问题13~14)

A.外伤手术史 B.预防接种史

C.两者均有 D.两者均无

13、既往史( ) 14、个人史( )

X型题

15、下列哪些是特定意义的医学术语?( )

A.咳嗽、咳痰 B.鼻衄 C.澹妄

D.咯血 E.腹泻

16、下列哪些情况属于需要采用特殊问诊技巧的?( )

A.多话与唠叨者 B.愤怒与敌意者

C.传染病患者 D.妊娠妇女 E.老年人

A型题 7、D 8、B

B型题 9、B 10、D 11、E 12、C

C型题 13、C 14、D

X型题 15、B C 16、A B E

篇11:体格检查步骤和方法

一)一般检查(小项目)

1、血压(间接测量法)(6分)

(1)检查血压计(1分);

关健:先检查水银柱是否在“0”点。

(2)肘部置位正确(1分);

肘部置于心脏同一水平。

(3)血压计气袖绑扎部位正确、松紧度适宜(1分);气袖均匀紧贴皮肤缠于上臂,其下缘在肘窝以上约2~3cm,肱动脉表面。

(4)听诊器胸件放置部位正确(1分);

胸件置于肱动脉搏动处(不能塞在气袖下)。

(5)测量过程流畅,读数正确(2分);

向气袖内充气,边充气边听诊,肱动脉搏动声消失,水银柱再升高20~30mmHg后,缓慢放气,双眼观察汞柱,根据听诊和汞柱位置读出血压值。

考官可复测一次,了解考生测定血压读数是否正确。

2、眼(眼球运动、对光反射)(6分)

(1)眼球运动检查方法正确(2分);

检查者置目标物,如棉签或手指尖,于受检查者眼前30~40cm,嘱病人头部不动,眼球随目标物方向移动,一般按左、左上、左下,右、右上、右下6个方向的顺序进行。

(2)对光反射(间接、直接)检查方法正确(2分);①直接对光反射是将光源直接照射被检查者瞳孔,观察瞳孔变化(1分)。

②间接对光反射是指光线照射一眼时,另一眼瞳孔立即缩

小,移开光线,瞳孔扩大。间接对光反射检查时,应以一手挡住光线,以防光线照射到要检查之眼而形成直接对光反(1分)。

(3)眼球震颤检查方法正确(2分)。

嘱被检查者头部不动,眼球随医师手指所示方向垂直、水平运动数次,观察眼球是否出现一系列有规律的快速往返运动。

3、浅表淋巴结(6分)

(1)颈部淋巴结检查(2分)

检查时,嘱被检查者头稍低,或偏向检查侧,放松肌肉,有利触诊。医师手指紧贴检查部位,由浅及深进行滑动触诊,一般顺序:耳前、耳后、乳突区、枕骨下区、颈后三z颈前三角。

(2)腋窝淋巴结检查(1分)

检查腋窝时面对被检查者,检查者应一手将被检查者前臂稍外展,以右手触诊被检查者左侧腋窝,左手检查右侧腋窝,检查腋窝两侧由浅及深至腋窝顶部。

(3)锁骨上淋巴结检查(1分)

被检查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头部稍向前屈,检查者用左手触病人右侧,右手触病人左侧,由浅部逐渐触摸至锁骨后深部。

(4)腹股沟淋巴结检查(1分)

被检者平卧,检查者站在被检者右侧,右手四指并拢,以指腹触及腹股沟,由浅及深滑动触诊,先触摸腹股沟韧带下方水平组淋巴结,再触摸腹股沟大隐静脉处的垂直组淋巴结。左右腹股沟对比检查。

(5)触及淋巴结时能表述部位、大小、质地、数量、活动度、有无粘连、压痛、局部皮肤变化等八项)(1分)

能讲出四项的,可得1分;仅讲出2项者,得0.5分。

4、颈部(甲状腺触诊、气管触诊)(6分)

(1)甲状腺触诊手法正确(3分);

①甲状腺峡部触诊:检查者站于受检查者前面,用拇指(或站于受检者后面用示指)从胸骨上切迹向上触摸,可触到气管前软组织,判断有无增厚,此时请受检者作吞咽动作,可感到此软组织在手指下滑动,判断有无增大和肿块(1分)。

②甲状腺侧叶触诊:一手拇指施压于一叶甲状软骨,将气管推向对侧,另一手示、中指在对侧胸锁乳突肌后缘向前推挤甲状腺侧叶,拇指在胸锁乳突肌前缘触诊,受检者配合吞咽动作,重复检查,可触及被推挤的甲状腺。用同样方法检查另一叶甲状腺。注意在前位检查时,检查者拇指应交叉检查对侧,即右拇指查左侧,左拇指检查右侧。

③后面触诊:被检者取坐位,检查者站在被检查者后面,一手示、中指施压于一叶甲状软骨,将气管推向对侧,另一手拇指在对侧胸锁乳突肌后缘向前推挤甲状腺,示、中指在其前缘触诊甲状腺。再配合吞咽动作,重复检查。用同样方法检查另一侧甲状腺。

在②③检查方法中可以任选一种,*作正确者得2分,如:在检查过程中,如果没有令被检查作吞咽动作的,应扣1分。

(2)能表述甲状腺肿大程度、对称性、硬度、表面光滑或有无结节、压痛感等(1分)

(3)检查气管方法、三手指放置部位正确并能表达气管正中或偏移(2分)。

检查时让受检查者取舒适坐位或仰卧位,使颈部处于自然正中位置,检查者将示指与环指分别置于两侧胸锁关节上,然后将中指置于气管之上,观察中指是否在示指与环指中间,或以中指置于气管与两侧胸锁乳突肌之间的间隙,据两侧间隙是否等宽来判断气管有无偏移。

5、外周血管检查(6分)

(1)脉搏:测试脉率、脉律方法正确(2分);

检查者以示指、中指,环指指腹平放于被检查者手腕桡动脉处,数其每分钟搏动次数和感知其律。

(2)测毛细血管搏动征及水冲脉方法正确(2分);

①毛细血管搏动征:用手指轻压被检查者指甲末端或以玻片轻压被检查者口唇粘膜,可使局部发白,发生有规律的红、白交替改变即为毛细血管搏动征(1分)。

②水冲脉:检查方法是握紧被检查者手腕掌面,示指、中指、环指指腹触于桡动脉上,遂将其前臂高举超过头部,有水冲脉者可使检查者明显感知犹如水冲的脉搏(1分)。

(3)射枪音检查,*作正确(2分)。

枪击音:在外周较大动脉表面(常选择股动脉),轻放听诊器胸件可闻及与心跳一致短促如射抢的声音。主要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甲状腺机能亢进。

(二)胸(肺)、心、腹、神经(大项目)(任选二题共14分)

胸部

6、胸部视诊(7分)

(1)能指出胸部体表主要骨骼标志(肋脊角、剑突、胸骨角、肋间隙)、主要垂直标志线(锁骨中线、腋前线、肩胛线)及主要自然陷窝(锁骨上窝、锁骨下窝、胸骨上窝、腋窝)(3分);

能指出上述全部内容的得3分,指出8项者得2分,少于4项者得0.5分。

(2)在视诊胸廓形状等内容方面,能提到桶状胸、扁平胸、肋间隙是否饱满、乳房是否对称、脊柱形态等(2分);

能提到4~5项者满分。2项者得1分,少于于3~4项者1分。

(3)视诊呼吸运动的主要内容时,能提到呼吸频率、呼吸节律者(2分)。

能讲出呼吸频率1分,讲出呼吸节律1分。

7、胸(肺)部触诊(7分)

(1)胸部(廓)扩张度双手触诊方法,姿势正确(3分);①前胸廓扩张度的测定,检查者两手置于被检查者胸廓下面的前侧部,左右拇指分别沿两侧肋缘指向剑突,拇指尖在前正中线两侧对称部位,两手掌和伸展的手指置于前侧胸壁(2分)。

(或也可取后胸廓扩张度的测定,则将两手平置于被检查者背部,约于第10肋骨水平,拇指与中线平行,并将两侧皮肤向中线轻推。)

③嘱被检查者作深呼吸,观察比较两手感触到胸廓的活动度情况。

(2)语音震颤触诊方法正确(2分);

①检查者将左右手掌的尺侧缘轻放于被检查者两侧胸壁的对称部位,然后嘱被检查者用同等强度重复轻发“yi”长音(1分)。

②自上至下,从内到外比较两侧相应部位两手感触到语音震颤的'异同、增强或减弱(1分)。

3)能正确演示胸膜摩擦感*作方法(2分)。

*作手法同胸廓触诊,部位常于胸廓的下前侧部,当被检查者吸气和呼气时均可触及(2分)。

8、胸(肺)部叩诊(7分)

(1)间接叩诊:手指动作、方法、顺序正确(3分)

①以左中指的第一、二节作为叩诊板指,平紧贴于叩击部位表面,右手中指以右腕关节和指掌关节活动叩击左手中指第二指骨的前端或第一、第二之间的指关节(1分)。

②顺序正确:首先检查前胸,由锁骨上窝开始,自第一肋间隙从上至下逐一肋间隙进行叩诊,其次检查侧胸壁,嘱被检查者举起上臂置于头部,自腋窝开始向下叩诊至肋缘。最后叩诊背部,嘱被检查者向前稍低头,双手交叉抱肘,自上至下进行叩诊,叩诊时应左右、上下、内外对比叩音的变化(1分)。

(2)直接叩诊手指方法正确(1分);

检查者用中指掌侧或将手指并拢以其指尖对被检查者胸壁进行叩击。

(3)叩肺下界移动度(3分)。

①患者在平静呼吸时,检查者先于被检查者肩胛线叩出肺下界的位置,然后嘱被检查者作深吸气后并屏住呼吸的同时,沿该线继续向下叩诊,当由清音变为浊音时,即为肩胛线上肺下界的最低点(1分)。

②当患者恢复平静呼吸时,再嘱作深呼气并屏住呼吸,然后由上向下叩诊,直至清音变为浊音,即为肩胛线上肺下界的最高点(1分)。

③能讲述最高至最低点之间距离即为肺下界移动度的(1分)。

9.胸部(肺)听诊(7分)

(1)听诊方法、顺序正确(3分);

听诊的顺序一般由肺尖开始,自上而下分别检查前胸部、侧胸部和背部,而且要在上下、左右对称部位进行对比。

(2)能表述肺部听诊四种主要音的名称(4分)

正常呼吸音、异常呼吸音、罗音、胸膜摩擦音。

心脏

10、心脏视诊(7分)

(1)心脏视诊方法正确(3分);

①被检查者仰卧位,暴露胸,检查者在其右侧(1分)。②开始时检查者视线与被检查者胸廓同高,观察心前区有无隆起及异常搏动(1分)。

③然后,视线逐步高于胸廓,全面观察心前区(1分)。

(2)观察心前区隆起与凹陷、心尖搏动、心前区异常搏动三个主要内容,并能指出其部位(4分);

①能指出心尖搏动并能描述其部位正确(2分)。

②能提到还可观察心前区隆起与凹陷(1分)。

③能提到可观察心前区异常搏动(1分)。

--------------------------------------------------------------------------------

11、心脏触诊(7分)

1)触诊手第一文库网法正确(3分);

①检查者右手掌置于被检查者心前区开始触诊(1分)。②然后逐渐以手掌尺侧小鱼际或示指、中指、环指并拢,以其指腹进行触诊(1分)。

③触诊时手掌按压力度适当(1分)。

(2)在心尖搏动区(可用单一示指指腹)确认心尖搏动,并能表达搏动所在体表位置(2分);

(3)触诊震颤、心包摩擦感(2分);

①震颤:用手掌或手掌尺侧小鱼际肌平贴于心前区各个部位,以触知有无微细的震动感(1分)。

②心包摩擦感:用上述触诊手法在心前区胸骨左缘第4肋间触诊。或说出如何能使触诊满意的条件(前倾位、收缩期、呼吸末、摒住呼吸(1分)。)

12、心脏间接叩诊(7分)

(1)叩诊手法、姿势正确(2分);

以左手中指为叩诊板指,平置于心前区拟叩诊的部位。或被检查者取坐位时,板指与肋间垂直,当被检查者平卧时,板指与肋间平行。

(2)心脏叩诊顺序正确(2分);

①先叩左界,后右界,由下而上,由外向内。左侧在心尖搏动外2~3cm处开始叩诊,逐个肋间向上,直至第2肋间(1分)。

②右界叩诊,先叩出肝上界,然后于其上一肋间由外向内,逐一肋间向上叩诊,直至第2肋间(1分)。

(3)叩出正常心浊音界,并能在胸廓体表量出心浊音界(3分)。

叩诊手法同前,自左侧心尖搏动外2-3cm处开始叩诊,由外

向内闻及由清变浊时作出标记,并测量其与胸骨中线垂直距离,再逐一肋间向上叩诊直至第二肋间,将其标记点画连线。右侧方法同上,将心浊音界标记点画成连线。正常人心相对浊音界:

右界(cm)肋间左界(cm)

2-3Ⅱ2-3

2-3Ⅲ3.5-4.5

3-4Ⅳ5-6

Ⅴ7-9

(左锁骨中线距胸骨中线为8-10cm)

评分办法:

①方法和结果正确正确(3分)。

②方法和结果基本正确(2分)。

③方法和结果基本正确,画出心浊音界不正确(1分)。

13、心脏听诊(7分)

(1)能正确指出心脏瓣膜各听诊区(3分);

(2)听诊顺序正确(2分);

从二尖瓣区开始肺动脉区主动脉区主动脉第二听诊区三尖瓣区,逆时针方向或称倒8字。

(3)能表达心脏听诊主要内容(2分)。

心率、心律、正常心音、心音改变、心脏杂音、心包摩擦音等。

腹部

14、腹部视诊(7分)

(1)腹部的体表标志:肋弓下缘、腹上角、腹中线、腹直肌外缘,髂前上棘、腹股沟、脐)及分区(4区法、9区法)表述正确并能在腹部指示(2分);

①能讲出6个体表标志的1分,讲出3~5个得0.5分。

②能表述4区法、9区法两种划分法的得1分,只会一种分区法得0.5分。

(2)视诊方法正确(3分);

①被检查者平仰卧,充分暴露全腹,双腿屈曲,嘱被检查者放松腹肌,检查者在其右侧(1分)。

②检查者视线与被检查者腹平面同水平,自侧媲邢叻较蚬鄄欤?分)。

③再提高视线自上而下视诊全腹(1分)。)

(3)能表述视诊主要内容(2分)。

①腹部外形、膨隆、凹陷、腹壁静脉(1分),

②呼吸运动、胃肠型和蠕动波(1分)。)

15、腹部触诊(7分)

(1)浅部触诊手法、顺序正确(3分);

①检查者立于被检查者的右侧,前臂应在腹部表面同一水平,先以全手掌放于腹壁上,使患者适应片刻,并感受腹壁紧张程度,然后以轻柔动作开始触诊。(1分)。

②从左下腹开始,逆时针方向进行触诊,触诊时手指必须并拢,应避免用指尖猛戳腹壁(1分)。

③检查每个区域后,检查者的手应提起并离开腹壁,不能停留在整个腹壁上移动(1分)。

(2)在下列项目触诊中,*作方法正确(4分)。

①腹部异常包块触诊:触及异常包块时应注意:位置、大小、形态、质地、压痛、移动度(1分)。

②液波震颤:患者平卧,双腿屈曲,放松腹壁,检查者以一手掌面贴于患者一侧腹壁,另一手四指并拢稍屈曲,用指端叩击对侧腹壁或指端冲击腹壁。为防止腹壁本身的震动传至对侧,可让另一人手掌尺侧缘压于脐部腹中线上。(1分)。

③压痛及反跳痛:检查者用手触诊被检查者腹部出现压痛后,手指可于原处稍停片刻,使压痛感觉趋于稳定,然后迅速将手抬起,离开腹壁,被检查者感觉腹痛骤然加重(2分)。

16、肝脾触诊(7分)

(1)肝脏触诊(4分);

①单手触诊:检查者将右手四指并拢,掌指关节伸直,与肋缘大致平行地放在被检查者右上腹部或脐右侧,估计肝下缘的下方。随被检查者呼气时,手指压向腹深部,再次吸气时,手指向前上迎触下移的肝缘。如此反复进行中手指不能离开腹壁并逐渐向肝缘滑动,直到触及肝缘或肋缘为止(2分)。

②双手触诊:检查者右手位置同单手触诊法,而左手托住被检查者右腰部,拇指张开置于肋部,触诊时左手向上托推(2分)。

(2)脾脏触诊(3分);

①检查者左手绕过腹前方,手掌置于左腰部第7~10肋处,试将其脾从后向前托起,右手掌平放于上腹部,与肋弓大致成垂直方向,配合呼吸,以手指弯曲的力量下压腹壁,直至触及脾缘(1分)。

②当平卧位触诊不到脾脏时,嘱被检查者取右侧卧位,右下肢伸直,左下肢屈曲,此时用双手触诊法(1分)。

③临床上,常将脾肿大分为轻、中、高三度:深吸气时,脾缘不超过肋下2cm,为轻度肿大;超过2cm至脐平线以上,为中度肿大;超过脐水平线或前正中线则为高度肿大,即巨脾。能描述以上脾肿大者(1分)。

17、腹部叩诊(7分)

(1)叩诊手法、动作、力量、正确(1分);

间接叩诊、直接叩诊均可,一般常用简接叩诊。

(2)移动性浊音叩诊方法正确(2分)

让被检查者仰卧,自腹中部开始,向两侧腹部叩诊,出现浊音时,板指手不离开腹壁,令被检查者右侧卧,使板指在腹的最高点,再叩诊,呈鼓音,当叩诊向腹下侧时,叩音又为浊音,再令被检查者左侧卧,同样方法叩击,这种因体位不同而出现的浊音区变动现象称移动性浊音。

(3)膀胱叩诊方法正确(1分);

叩诊在耻骨联合上方进行,当膀胱充盈时,自脐向下叩,

当鼓音变为浊音时即为膀胱浊音界,排尿后可转为鼓音。

(4)脊肋角叩击痛检查方法正确(1分);

检查时,被检查者采取坐位或侧卧位,检查者用左手掌平放在患者脊肋角处,右手握拳用轻到中等的力量叩击左手背。

(5)肝浊音界上界叩诊方法正确(1分)。

沿右锁骨中线,由肺区向下叩至腹部。当由清音转为浊音时即为肝上界。

(6)胆囊区叩击法正确(1分)

被检者平卧,检查者立于其右侧,左手掌平放于胆囊区,紧贴皮肤,右手握空心拳,以其尺侧叩击左手背部(力量适中),观察有否疼痛感。

18、腹部听诊(7分)

(1)听诊*作方法正确并能指出主要听诊部位(3分);

①应将听诊器胸件置于腹壁上,全面地听诊各区(1分)。②顺序正确:左至右,下至上(1分)。

③能注意在上腹部、脐部、右下腹部及肝、脾区听诊(1分)。

(2)会听并能表述何谓肠鸣音正常、亢进、消失(2分);①能描述正常肠鸣音:每分钟4-5次(1分)。

②能描述肠鸣音亢进:每分钟10次以上且肠鸣音响亮、高亢(0.5分)。

③能描述肠鸣音消失标准:3-5分钟听不到肠鸣音(0.5分)。

(3)能听腹部血管杂音(动脉性和静脉性),(2分)。①动脉性杂音听诊部位正确:常在腹中部或腹部一侧(1分)。

②静脉性杂音听诊部位正确:常在脐周或上腹部(1分)。神经

19、深、浅反射(7分)

深反射:

(1)跟腱(踝反射)(1.5分)

被检查者仰卧,髋及膝关节稍屈曲,下肢取外旋外展位。检查者左手将被检者足部背屈成直角,以叩诊锤叩击跟腱,反应为腓肠肌收缩,足向跖面屈曲。

(2)肱二头肌反射(1.5分)

被检查者前臂屈曲90度,检查者以左拇指置于被检者肘部肱二头肌腱上,然后右手持叩诊锤叩左拇指指甲,可使肱二头肌收缩,引出屈肘动作。

(3)膝反射(2分)

坐位检查时,被检者小腿完全松弛下垂(仰卧位检查时,被检查者仰卧,检查者以左手托起其膝关节使之屈曲约120度),右手持叩诊锤叩膝盖髌骨下方股四头肌腱,可引出小腿伸展。

浅反射:

腹壁反射(2分)

被检查者仰卧,下肢稍屈曲,使腹壁松弛,然而用钝头竹签分别沿肋缘下,脐平及腹股沟上的平行方向,由外向内轻划腹壁皮肤。正常反应是局部腹肌收缩。

20、脑膜剌激征(7分)

(1)颈强直测试*作正确(3分);

被检查者仰卧,颈部放松,检查者左手托被检查者枕部,右手置于前胸上部,以左手力量托起枕部作屈颈动作检查。

(2)Kernig征测试*作正确(2分);

被检查者仰卧,检查者抬起被检查者一侧下肢,使髋关节屈成直角后,当膝关节也在近乎直角状态时,检查者左手按住其膝关节,右手将被检查者小腿抬高至伸膝,正常人膝关节可伸达135度以上,若伸膝受阻,屈肌痉挛或疼痛为阳性。

(3)Brudzinski征测试*作正确(2分)。

被检查者仰卧,双下肢伸直,检查者在右侧,右手按于被

检查者胸前,左手托起其枕部,作头部前屈动作时,观察双膝关节是否会有屈曲状。

--------------------------------------------------------------------------------

21、锥体束病理反射(7分)

(1)Babinski征(2分)

用竹签沿患者足底外侧缘,由后向前至小趾跟部并转向内侧,阳性反应为足母趾背伸,余趾呈扇形展开。

(2)Oppenheim征(2分)

检查者用拇指及示指沿被检者胫骨前缘用力由上向下滑压,阳性表现同Babinski征。

(3)Gordon征(2分)

检查时用手以一定力量捏压被检者腓肠肌中部,阳性表现同Babinski征。

(4)ChaddocK征(1分)

用锐器竹签在被检查者外踝下方足背外缘,由后向前划至趾跖关节处,阳性表现同Babinski征。

~二、基本*作技能测试项目19项:

(一)小项目(每项8分)

1、手术区消毒(举例:胃手术在医学模拟人上*作)(8分)

(1)消毒区域(范围)选择正确(2分);

上至胸乳头连线,下至腹股沟、耻骨联合,两侧至腋前线之间范围。

(2)持消毒器械方法正确(2分);

右手持卵圆钳夹住消毒纱球,浸蘸消毒液。

(3)消毒方法正确(4分)。

自手术区中心切口线两侧依次向外消毒。

2、清洁伤口换药(在医学模拟人上以脾切除术后为例进行*作)(8分)

(1)取、开换药包正确(2分);

(2)伤口处理正确(1分);

(3)复盖消毒纱布及胶布粘贴方向正确,长度适中(2分);

(4)整个换药过程*作流畅正确(2分)。

3、戴无菌手套(8分)

(1)开包正确(1分);

防止包内侧清洁面的污染。

(2)取手套正确(2分);

从手套包内取出手套,捏住手套反折处。

(3)第一只手套戴法正确(2分);

右手对准手套五指插入戴好,并将右手四个手指插入另一手套反折处。

(4)第二只手套戴法正确(2分);

左手顺势戴好手套,两手分别把反折部翻至手术衣袖口上。

(5)戴好手套后双手位置姿势正确(1分)。

双手、前臂置手胸前向上,不能接触胸腹部,防止污染。

4、穿、脱隔离衣(8分)

(1)取衣正确(指挂在架上的隔离衣)(1分);

手持衣领取下隔离衣,清洁面朝穿衣者。

(2)开衣、穿衣正确(1分);

将衣领的两端向外折,对齐肩缝,露出袖笼。右手持衣领、左手伸入袖内上抖,右手将衣领向上拉,使左手露出。依法穿好右袖,两手上举将衣袖尽量上举。

(3)结领扣、腰带顺序及方法正确(1分);

两手持衣领中央,顺边缘向后扣好领扣;双手分别两侧腰下约5cm处捏住隔离衣拉向前,用左手按住,右手抓住右后身衣正面边缘,同法,左手抓住左后身衣正面边缘,两边缘对齐,向后拉直并向一侧按压折叠,系好腰带。

(4)脱衣*作正确(1分);

解开腰带活结,再解袖口,在肘部将部分袖子塞入工作服袖下,尽量暴露双手前臂;双手消毒后,解开衣领,一手伸入另一袖口内,拉下衣袖包住手,用遮盖着的一手握住另一衣袖的外面将袖拉下过手。

(5)叠折衣服及挂衣正确(指下次还将使用)(1分)。两手于袖内将解开的腰带尽量后甩,然后双手退出,手持衣领,将清洁面反叠向外,整理后,挂放在规定地方。

5、穿、脱手术衣(8分)

(1)取衣正确(2分);

手提衣领两端,抖开全衣。

(2)抖开双手穿入正确(2分);

抖开衣后双手同时伸入袖筒。

(3)结腰带正确(1分);

提出腰带双手交叉向对侧后,让他人系结。

(4)如接台手术时脱衣与脱手套顺序与方法正确(3分)。应先脱衣,再脱手套。

6、吸氧术(面罩吸氧法,在医学模拟人上*作)(8分)

(1)先检查吸氧器具(1分);

(2)面罩安装是否与患者面部吻合(2分);

(3)开启氧气阀及流量表,调整流量*作正确(1分);

(4)氧气流量调节适当(1分);

(5)术毕,氧气阀及流量表关闭*作正确(1分);

(6)整个*作流畅、正确(2分)。

7、电动吸引器吸痰术(在医学模拟人上*作)(8分)

(1)装置吸痰器*作正确(2分);

接上电源,打开开关,检查吸引器性能是否良好,吸引管道是否畅通。

(2)模拟人体位正确(2分);

半卧或平卧,头转向一侧,昏迷者可用开口器或压舌板帮助启开口腔。

(3)吸痰过程*作正确(4分);

①吸痰管从鼻孔插入(或由口颊部插入)至咽部,当吸气时顺势插入气管,插入一定深度时放开导管折叠处进行吸痰,动作轻柔(2分);

②一次吸痰持续时间<15秒,插入时捏紧吸管,向上提拉吸痰时放松吸管,并将吸管左右旋转,如此反复直到吸净,*作流畅(2分)。

8、插胃管(在医学模拟人上*作)(8分)

(1)能叙述使用胃管指征(2分);

①胃、口腔、喉手术前准备(0.5分)。

②中毒洗胃、胃液检查(0.5分)。

③插胃管营养疗法(0.5分)。

④胃扩张、幽门梗塞者(0.5分)。

(2)放置胃管时模拟人体位正确(2分);

模拟人半卧位或平卧位。

(3)放置胃管时*作流畅、正确(4分);

①清洁鼻孔、润滑导管,由一侧鼻孔缓缓插入,胃管达咽喉部时,嘱病人作吞咽动作逐步插入(2分)。

②当胃管插入45~55cm时,应检查胃管是否插入胃内,检查方法如下:试抽胃液或向胃管内注入空气届时用听诊器于胃部听诊(1分);或将胃管末端置于盛水碗内,观察有无气泡逸出。(1分)。

(二)大项目(每项12分)

10、胸膜腔穿刺术(在医学模拟人上*作)(12分)

(1)患者体位正确(2分);

模拟人取坐位面向椅背,两前臂置于椅背上,前额伏于前臂上。不能起床者可取半坐卧位,患侧前臂上举双手抱于枕部。

(2)穿刺点选择正确(2分);

穿刺点选在胸部叩诊实音最明显部位,一般常取肩胛线或腋后线第7~8肋间;有时也选腋中线第6~7肋间或由超声波定位确定。

(3)消毒、铺巾、局麻、无菌*作正确(2分);

常规消毒皮肤,消毒直经约15cm,戴无菌手套,覆盖消毒洞巾。用2%利多卡因在下一肋骨上缘的穿刺点自皮至胸膜壁层进行局部浸润麻醉。

(4)穿刺*作正确(5分);

①考生以左手示指与中指固定穿刺部位的皮肤,右手将穿刺针的三通活栓转到与胸腔关闭处,再将穿刺针在麻醉处缓缓刺入,当针锋抵抗感突然消失时,转动三通活栓使其与胸腔相通,进行抽液,首次抽液不超过600ml以后每次不超过1000ml(2分)。

②助手用止血钳协助固定穿刺针,以防刺入过深损伤肺组织。注射器抽满后,转动三通活栓使其与外界相通,排出液体(1分)。

③如用较粗的长穿刺针代替胸腔穿刺针时,应先将针座后连续的胶皮管用血管钳夹住,穿刺进入胸膜腔后再接上注射器,松开钳子,抽液(1分)。

④抽液结束时,穿刺口消毒,局部用消毒纱布覆盖、固定(1分)。

(5)术后处理及正确(1分)。

术后严密观察,当可能发生胸部压迫、气胸,或昏厥等症状须立即诊治。

11、腹腔穿刺术(在医学模拟人上*作)(12分)

(1)术前嘱排尿、模拟人体位正确(1分);

术前须排尿以防穿刺损伤膀胱;让模拟人坐在靠背椅上,衰弱者可取其他适当体位如半卧位、平卧位或侧卧位。

(2)穿刺点选择正确(2分);

选择适宜的穿刺点:(任选1个,位置正确可得2分)

①左下腹脐与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点,此处不易损伤腹壁动脉;

②脐与耻骨联合连线中点上方1.0cm、偏左或偏右1.5cm处,此处无重要器官且易愈合;

③侧卧位,在脐水平线与腋前线或腋中线之延长线相交处,此处常用于诊断性穿刺;

④少量积液,尤其有包裹性分隔时,须在B超引导下定位穿刺。

(3)消毒、局麻*作正确(3分);

常规消毒、戴无菌手套,铺消毒洞巾,自皮肤至壁层腹膜以2%利多卡因作局部麻醉。

①*作流畅正确(3分)。

②*作流畅基本正确(2分)。

③*作错误(0分)。

(4)穿刺*作正确(6分)。

①考生左手固定穿刺部皮肤,右手持针经麻醉处刺入皮肤后,以45度斜剌入腹肌,再垂直剌入腹腔(2分)。

②也可直接用20ml或50ml注射器及适当针头进行诊断性穿刺。大量放液时,可选用8号或9号针头,并于针座接一橡皮管,助手用消毒血管钳固定针头,并夹持胶管,以输液夹子调整速度。将腹水引入容器中记量并送检。肝硬化腹水病人一次放液不超过3000ml(2分)。

③穿刺结束后,消毒针孔部位,并按住针孔3分钟,以防止渗漏,加蝶形胶布固定,纱布覆盖。大量放液者需加用腹带加压包扎(2分)。

12、腰椎穿刺术(在医学模拟人上*作)(12分)

(1)患者体位、姿势正确(2分);

模拟人侧卧于硬板床上,背部与床面垂直,头向前胸屈

曲,两手抱膝紧贴腹部,使躯干呈弓形;或由助手在考生对面一手挽住模拟人头部,另手挽双下肢月国窝处并用力抱紧,使脊柱尽量后凸以增宽椎间隙,便于进针。

(2)穿刺*作正确(10分);

①穿刺点选择正确(2分):以髂后上棘连线与后正中线的交会处为穿刺点,此处,相当于第3~4腰椎棘突间隙,有时也可在上一或下一腰椎间隙进行

②常规消毒皮肤正确(2分):戴无菌手套、盖洞巾,用2%利多卡因自皮肤到椎间韧带作局部麻醉。

③穿剌正确(3分):术者用左手固定穿刺点皮肤,右手持穿刺针以垂直背部的方向缓慢刺入,针尖稍斜向头部,成人进针深度约4~6cm,儿童约2~4cm。当针头穿过韧带与硬脑膜时,有阻力突然消失落空感。此时可将针芯慢慢抽出,即可见脑脊液流出。

④测压与抽放液(2分):放液前先接上测压管测量压力。正常侧卧位脑脊液压力为70-180毫米水柱或40-50滴/分。撤去测压管,收集脑脊液2~5ml送检。如需作培养时,应用无菌*作法留标本。

⑤术后处理(2分):术后将针芯插入后一起拔出穿刺针,覆盖消毒纱布,用胶布固定。去枕平仰卧4-6小时。

13、骨髓穿刺术(在医学模拟人上*作,选点:髂后上棘或髂前上棘)(12分)

(1)患者体位(与选择穿刺部位有关可任选一个穿剌点)正确(2分);

①髂后上棘剌穿点:模拟人俯卧位,骶椎两侧,臀部上方突出的部位。

②髂前上棘穿剌点:模拟人仰卧位,髂前上棘后1-2cm,取骨面较平点。

(2)无菌*作,消毒、铺洞巾、局麻*作正确(4分);

常规皮肤消毒(直径约15cm)术者戴无菌手套,铺洞巾,2%利多卡因局麻至骨膜。

①正确流畅(4分)。

②*作基本正确(3分)。

③*作不正确(1分)。

④全错(0分)。

(3)穿刺*作正确(6分)

①将骨髓穿刺针固定器固定在适当的长度上(髂骨穿刺约

1.5cm),用左手的拇指和示指固定穿刺部位,以右手持针向骨面垂直刺入,当针尖接触骨质时,则将穿刺针围绕针体长轴左右旋转,缓缓钻刺骨质,当感到阻力消失且穿刺针已固定在骨内时,表示已进入骨髓腔。若穿刺针未固定,则应再钻入少许达到能固定为止(2分)。

②拔出针芯,放于无菌盘内;接上干燥的10ml或20ml注射器,用适当力量抽吸(若针头确在骨髓腔内,抽吸时病人感到一种轻微酸痛),随即有少量红色骨髓液进入注射器中。骨髓吸取量以0.1~0.2ml为宜(1分)。

③将抽取的骨髓液滴于载玻片上,速作涂片数张备送作形态学及细胞化学染色检查(1分)。

④如未能抽出骨髓液,则可能是针腔或皮下组织块塞阻或干抽,此时应重新插上针芯,稍加旋转或再钻入少许或退出少许,拔出针芯,如见针芯带有血迹时,再行抽吸(1分)。

⑤抽吸完毕,将针芯重新插入;局部消毒,左手取无菌纱布置于针孔处,右手将穿剌针连同针芯一起拔出,随即将纱布盖于皮肤针孔处,并按压1~2分钟,再用胶布将纱布加压固定(1分)。

14、开放性伤口的止血包扎(在医学模拟人上*作,胫骨开放性骨折)(12分)

(1)准备工作(2分);

消毒钳、持针器、镊子、缝合线、剪刀、引流条或橡皮

膜,外用生理盐水、消毒纱布、棉垫、绷带、胶布、夹板等。

(2)清洗去污,伤口处理(5分);

除去伤口周围污垢油脏物,用外用生理盐水清洗创口周围皮肤,消毒伤口麻醉,切除失去活力的组织,必要时可扩大伤口,再用双氧水反复清洗、止血,缝合伤口,无菌纱布或棉垫复盖伤口,胶布固定。

(3)夹板固定,*作正确(5分)

夹板长度超过膝关节,上端固定至大腿,下端固定至踝关节及足底。膝关节、踝关节处垫以敷料再以绷带捆扎。

15、脊柱损伤的搬运(利用医学模拟人上*作)(12分)

(1)能叙述脊柱损伤搬运原则(2分);

保持模拟人脊柱伸直位严禁弯屈。

(2)就地取材(2分);

木板床或硬质平板担架。

(3)搬运*作方法正确(8分);

①用木板或门板搬运(2分)。

②搬运时必须保持脊柱伸直位不能屈曲或扭转,三人或四人施以平托法使模拟人平稳移到木板上(6分)。(禁用搂抱或一人抬头、一人抬足的搬运方法,若发现此种情况不能得分!)

16、人工呼吸(口对口呼吸,在医学模拟人上*作)(12分)

(1)模拟人体位、头部位置、开放呼吸道,保持气管畅通等*作正确(3分);

模拟人置于硬板床上或地上,头向后仰,将下颌推向前上方,用拇指压下唇使口张开,清除呕吐物,保持呼吸道畅通。

(2)口对口呼吸*作正确(6分);

①一手以拇指及示指捏住患者鼻孔,使其闭塞(2分)。②然后口对口密切接触(2分)。

③向模拟人口内吹气,以见胸起伏为度(2分)。

(3)吹气频率、力度掌握正确(3分);

结合胸外心脏按压(80-100次/分),按压与吹气之比为15:3。单人*作时胸按压5次,吹气1次。

17、胸外心脏按压(在医学模拟人上*作)(12分)

(1)是否注意患者背部需垫板(或硬质床)(1分);

(2)施术者手掌在患者胸前着力点选择正确(2分);

考生两手掌重叠,一手掌置于患者胸骨中、下1/3交界处的正中线上,另一手掌置于其手背上,手指不触及胸壁。

(3)按压动作正确(4分);

双臂绷直,双肩中点垂直于按压部位,利用考生上身重量有节奏地垂直下压。

(4)按压频率与力度(按压深度)正确(2分);

速率80-100次/分,下压深度3-5cm。

(5)是否注意保持患者气管通畅(2分)。

应让模拟人头向后仰,将下颌推向前上方,使患者呼吸道畅通,如有呕吐物应注意清除。

(6)以下5个指标中能描述胸外心脏按压2个有效指标的可得(1分)

①颈动脉搏动;

②原扩大瞳孔再度缩小;

③出现自主呼吸;

④神志逐渐恢复,睫毛反射与对光反射出现;

⑤面色、口唇、指甲及皮肤等色泽再度转红。

18、简易呼吸器的使用(在医学模拟人上示意*作)(12分)

(1)能连接呼吸器各部件(3分);

(2)注意并能保证呼吸道通畅*作正确(3分);

(3)如已气管插管,接上呼吸器*作正确(3分);

(4)挤压气囊(气球)频率、力度正确(3分)。

19、气管插管术(在医学模拟人上*作)(12分)

⑴模拟人体位、头、颈项部位置正确(3分);

仰卧、抽去枕并将枕垫于项部,使头尽量后仰让口、咽、喉三轴线接近重叠。

⑵置入喉镜*作正确(6分)

考生左手持喉镜,自口右侧角置入,将舌体挡向左侧,再将镜移至正中,见到悬雍垂。沿舌背孤度将镜再稍向前置入咽部,见到会厌,挑起会厌,显露声门,右手以握笔状持导管从右侧弧形斜插口中,将导管前端对准声门后轻柔地插入气管内。

⑶检查插管是否在气管(3分);

东西!

篇12:精选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熟悉应用PHOTOSHOP 在图形处理中的操作,

二、实验内容

按照样张的样子把两张素材文件合并为一个图像文件。 保存文件为.psd (不得合并图层)

三、实验环境

实验应用系统及软件:WINDOWNS XP和PHOTOSHOP

四、实验步骤

1、从桌面上启动PHOTOSHOP

2、应用菜单栏中的“文件”菜单“打开”命令分别打开两个图形文件“城市风.JPG”和“云天.jpg”

3、应用“图象”—>“旋转画布”—>“水平反转画布”对文件“云天.jpg”进行转换。

4、使用方框工具选中中间图片,使用CTRL+j新建图层.

5、选择新建图层,并选择“魔术棒工具”大致选出“城市风光.jpg”文件中的建筑轮廓,并配合使用SHIFT、ALT键完成精细的选择。

6、使用“选择”菜单中的“反选”命令选中建筑图片拖动到云天图片中。

7、使用CTRL+T对图片进行自由变换使其符合云天图片大小。

8、保存文件名为xin.psd

五、实验结果

在实验中着重应用了PHOTOSHOP中的图片反转、图层的建立、图片中的扣图、图片的自由变换,基本达到了实验目标。

六、总结

实验过程中,开始我不知道如何去除图片中的背景、经过请教摸索终于掌握了其应用方法。个人方面我觉得初次接触PHOTOSHOP很有收获。

篇13:实验报告格式

学 生 实 验 报 告 书

实验课程名称 开 课 学 院 指导教师姓名 学 生 姓 名 学生专业班级

200

-- 200 学年 第 学期

实验教学管理基本规范

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实验报告是反映实验教学水平与质量的重要依据。为加强实验过程管理,改革实验成绩考核方法,改善实验教学效果,提高学生质量,特制定实验教学管理基本规范。

1、本规范适用于理工科类专业实验课程,文、经、管、计算机类实验课程可根据具体情况参

照执行或暂不执行。

2、每门实验课程一般会包括许多实验项目,除非常简单的验证演示性实验项目可以不写实验

报告外,其他实验项目均应按本格式完成实验报告。

3、实验报告应由实验预习、实验过程、结果分析三大部分组成。每部分均在实验成绩中占一

定比例。各部分成绩的观测点、考核目标、所占比例可参考附表执行。各专业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考核内容和评分标准。

4、学生必须在完成实验预习内容的前提下进行实验。教师要在实验过程中抽查学生预习情况,

在学生离开实验室前,检查学生实验操作和记录情况,并在实验报告第二部分教师签字栏签名,以确保实验记录的真实性。

5、教师应及时评阅学生的实验报告并给出各实验项目成绩,完整保存实验报告。在完成所有

实验项目后,教师应按学生姓名将批改好的各实验项目实验报告装订成册,构成该实验课程总报告,按班级交课程承担单位(实验中心或实验室)保管存档。 6、实验课程成绩按其类型采取百分制或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级评定。

实验课程名称:__通信原理_____________

更多相关热门文章推荐阅读:

篇14:实验报告格式

实验名称

要用最简练的语言反映实验的内容。如验证某程序、定律、算法,可写成“验证---”;分析---。

学生姓名、学号、及合作者

实验日期和地点(年、月、日)

实验目的

目的要明确,在理论上验证定理、公式、算法,并使实验者获得深刻和系统的理解,在实践上,掌握使用实验设备的技能技巧和程序的调试方法。一般需说明是验证型实验还是设计型实验,是创新型实验还是综合型实验。

实验原理

在此阐述实验相关的主要原理。

实验内容

这是实验报告极其重要的内容。要抓住重点,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考虑。这部分要写明依据何种原理、定律算法、或操作方法进行实验。详细理论计算过程。

篇15:实验报告格式

只写主要操作步骤,不要照抄实习指导,要简明扼要。还应该画出实验流程图(实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再配以相应的文字说明,这样既可以节省许多文字说明,又能使实验报告简明扼要,清楚明白。

实验结果

实验现象的描述,实验数据的处理等。原始资料应附在本次实验主要操作者的实验报告上,同组的合作者要复制原始资料。

对于实验结果的表述,一般有三种方法:

1. 文字叙述: 根据实验目的将原始资料系统化、条理化,用准确的专业术语客观地描述实验现象和结果,要有时间顺序以及各项指标在时间上的关系。

2. 图表: 用表格或坐标图的方式使实验结果突出、清晰,便于相互比较,尤其适合于分组较多,且各组观察指标一致的实验,使组间异同一目了然。每一图表应有表目和计量单位,应说明一定的中心问题。

3. 曲线图

应用记录仪器描记出的曲线图,这些指标的变化趋势形象生动、直观明了。

在实验报告中,可任选其中一种或几种方法并用,以获得最佳效果。

讨论

根据相关的理论知识对所得到的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如果所得到的实验结果和预期的结果一致,那么它可以验证什么理论?实验结果有什么意义?说明了什么问题?这些是实验报告应该讨论的。但是,不能用已知的理论或生活经验硬套在实验结果上;更不能由于所得到的实验结果与预期的'结果或理论不符而随意取舍甚至修改实验结果,这时应该分析其异常的可能原因。如果本次实验失败了,应找出失败的原因及以后实验应注意的事项。不要简单地复述课本上的理论而缺乏自己主动思考的内容。

另外,也可以写一些本次实验的心得以及提出一些问题或建议等。

结论

结论不是具体实验结果的再次罗列,也不是对今后研究的展望,而是针对这一实验所能验证的概念、原则或理论的简明总结,是从实验结果中归纳出的一般性、概括性的判断,要简练、准确、严谨、客观。

篇16:实验报告格式

实验报告格式

一、实验报告知识述要

实验报告是以实验本身为研究对象,或者以实验作为主要研究手段而得出科研成果后所写出的科研文书。实验报告具有一般科研文书的科学性、实践性、规范性等特点。

(一)实验报告的概念和用途

实验报告是实验者在某项科研活动或专业学习中,用简洁准确的语言完整真实地记录、描述某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书面材料,是对实验工作的总结和概括,是整个实验工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实验成果的重要表现形式。

在科研活动中,实验是形成、发展和检验科学理论或假设的重要方法,而实验报告是实验环节的理吐升华,是实验工作的重要环节。实验报告具有情报交流和资料保存的作用,有利于不断积累研究资料,总结研究成果,提高实验者的观察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在专业学习中,实验报告是学生对实验过程中的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原始数据、测试结果等汇总的文字记录,是学生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总结的一种方式,也是特定专业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和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报告的写作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端正学生的科研态度、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是科学研究工作中撰写科研成果报告或科学论文的模拟训练,有益于学生今后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

(二)实验报告的特点

1.科学性

实验报告的科学性是指报告的材料真实、准确。内容正确、客观,论证严密、充分,经得起重复和实践的检验,结论具有普遍性、客观性。没有严格的科学性,实验报告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2.实践性

实验报告的实践性是指实验报告来自于科学实验活动,是必须认真撰写的实验记录和总结,是特定专业实验实践课程的基本环节和要求,具有鲜明的针对胜、可操作性、可重复性。

3.规范性

实验报告的规范性主要是指形式和规格上必须按照统一编排的标准来表达,这是科研活动自身的科学要求和信息时代发展的现实需要。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实验报告高效统一的记录、整理、检索、评价以及传播、交流等。

二、写作格式及要求

(一)写作格式

实验报告在实际运用中并没有固定不变的格式,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标题

实验报告的标题即实验名称,是实验内容的高度概括,标题有单一式和复合式两种。前者如《验证欧姆定律》《“大学生德育教育途径与方法”课题研究实验报告》等,后者如《探索符合新课程理念的作文教学新思路D“以学为主”作文教学改革实验报告》《大豆化学品质检验D蛋白质测定》等。

教学中运用的自然科学方面的实验报告往往以“实验报告”或“xx课程实验报告”等作标题,而将“实验名称”作为内容中的一项。

2.署名和日期

教学中运用的实验报告往往要注明实验者的姓名、学号、实验组号及组内编号、合作者、日期、地点、实验条件等信息。

实际工作中使用的实验报告往往要写明研究者的工作单位,或写明某某课题实验者或负责人、组长、撰稿人,并注明所在学校,其他人员可写在报告的结尾处,以示对实验报告负责,并便于读者与之联系。

3.前言

前言一般分条列项说明实验的研究对象、实验的意义和作用、实验目的、实验准备等,语言应高度凝练概括。

前言在某些实验报告中也可称为“导言”,简明扼要地说明实验课题的来源、背景,实验进展情况,实验对象和规模等,表明解决该课题的实际意义。有时以 “问题的提出”的形式介绍研究的目的`、选题的依据、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国内外在这一领域研究的现状、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研究趋势,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以及研究框架等。

4.正文

(I)实验原理。简要说明进行实验的理论依据,包括实验涉及的重要概念,实验依据的主要定律、公理、公式、相应的电路图或光路图等。

(2)实验设备。写明所用仪器设备的原理、名称、型号和主要规格,用具、耗材的名称,实验装置等。

(3)实验方法。阐明实验研究所使用的研究方法,让别人了解研究结果是在什么条件和情况下,通过什么方法,根据什么事实得来的,以评价实验研究的科学性和结果的真实性、可靠性。同时,也便于他人用同样的方法进行重复实验。

(4)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根据具体实验写出主要的操作步骤或操作流程图或操作工作表,展现实验的过程及意义,并正确、全面、详尽地说明实验的注意事项。

(5)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是实验活动价值的反映和体现,要求如实地记录实验的所有结果,包括实验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和各项数据,并通过代入公式计算等方式进行必要的处理。实验结果必须真实、准确、可靠。

(6)分析和讨论。写明影响实验的各种因素,实验中观察到的各种现象的分析和解释,实验结果与预测或已知推论的结果的比较,实验中发现的规律性的东西等。这一部分是实验由感比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反映,表达的是实验者的见解。

5.结论

根据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和测得的数据,作出结论。

6.备注和说明

说明实验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实验后的心得体会等。有些类型的实验报告以“附录”标明实验研究过程中收集积累的重要的原始资料和实验研究中所采用的工具、手段、设备等。

7.参考文献

报告的末尾应注明实验报告中所直接提到的或引用的资料的来源。参考文献的排列可参阅学术论文的参考文献,期刊应包括作者、论文题目、页数、期刊刊名和期号等,著作应包括作者姓名、书名、出版社名、出版时间及页数等。

上述几个项目在实验报告的实际运用中并非缺一不可,应根据学科特点、专业性质、实验类型等实际需要来确定和组织实验报告的结构形式和内容。

(二)写作要求

1.认真观察,如实记录

实验者要认真仔细地观察实验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现象,分析各种现象发生的原因,并实事求是地记录和描述各种现象和测得的数据,不可夸大、缩小或杜撰,也不能照搬教材或抄袭他人的实验结果,切忌弄虚作假。

2.说明准确,层次清晰

写作时要准确地介绍实验的目的、设备、原理、方法、步骤、结论等,结合实验结果展开分析、推导结论、升华认识,数据确凿可靠,说明恰如其分,分析条理清晰、脉络分明,图表准确合理,书写工整规范,养成良好的行文习质,这也是对科学思维和科学意识的训练。

3.格式规范,表述科学

实验报告的各项内容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作用,写作时应严格按照统一的形式和规格进行撰写,不得随意增减项目。实验报告一般应多用精练的短句,文字表述要简洁明白、恰当准确,避免模棱两可和易产生歧义的表述,尽量采用专业术语,不用自造的不规范的简化字或代号。

篇17:实验报告格式

实验报告格式

实验名称

要用最简练的语言反映实验的内容。如验证某程序、定律、算法,可写成“验证×××”;分析×××。

学生姓名、学号、及合作者

实验日期和地点(年、月、日)

实验目的

目的要明确,在理论上验证定理、公式、算法,并使实验者获得深刻和系统的理解,在实践上,掌握使用实验设备的技能技巧和程序的调试方法。一般需说明是验证型实验还是设计型实验,是创新型实验还是综合型实验。

实验原理

在此阐述实验相关的主要原理。

实验内容

这是实验报告极其重要的内容。要抓住重点,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考虑。这部分要写明依据何种原理、定律算法、或操作方法进行实验。详细理论计算过程。

实验步骤

只写主要操作步骤,不要照抄实习指导,要简明扼要。还应该画出实验流程图(实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再配以相应的文字说明,这样既可以节省许多文字说明,又能使实验报告简明扼要,清楚明白。

实验结果

实验现象的描述,实验数据的处理等。原始资料应附在本次实验主要操作者的实验报告上,同组的合作者要复制原始资料。

对于实验结果的表述,一般有三种方法:

1. 文字叙述: 根据实验目的将原始资料系统化、条理化,用准确的专业术语客观地描述实验现象和结果,要有时间顺序以及各项指标在时间上的关系。

2. 图表: 用表格或坐标图的方式使实验结果突出、清晰,便于相互比较,尤其适合于分组较多,且各组观察指标一致的实验,使组间异同一目了然。每一图表应有表目和计量单位,应说明一定的中心问题。

3. 曲线图

应用记录仪器描记出的曲线图,这些指标的变化趋势形象生动、直观明了。

在实验报告中,可任选其中一种或几种方法并用,以获得最佳效果。

讨论

根据相关的理论知识对所得到的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如果所得到的实验结果和预期的结果一致,那么它可以验证什么理论?实验结果有什么意义?说明了什么问题?这些是实验报告应该讨论的。但是,不能用已知的理论或生活经验硬套在实验结果上;更不能由于所得到的实验结果与预期的结果或理论不符而随意取舍甚至修改实验结果,这时应该分析其异常的可能原因。如果本次实验失败了,应找出失败的原因及以后实验应注意的事项。不要简单地复述课本上的理论而缺乏自己主动思考的内容。

另外,也可以写一些本次实验的心得以及提出一些问题或建议等。

结论

结论不是具体实验结果的再次罗列,也不是对今后研究的展望,而是针对这一实验所能验证的概念、原则或理论的简明总结,是从实验结果中归纳出的一般性、概括性的判断,要简练、准确、严谨、客观。

实验报告撰写要求

1. 实验报告和实验预习报告使用同一份实验报告纸,是在预习报告的基础上继续补充相关内容就可以完成的,不作重复劳动,因此需要首先把预习报告做的规范、全面。

2. 根据实验要求,在实验时间内到实验室进行实验时,一边测量,一边记录实验数据。但是为了使报告准确、美观,此时应该把实验测量数据先记录在草稿纸上。等到整理报告时再抄写到实验报告纸上,以避免错填了数据,造成修改,把报告写得很乱。

3. 在实验中,如果发生实验测量数据与事先的计算数值不符,甚至相差过大,此时应该找出原因,是原来的计算错误,还是测量中有问题,不能不了了之,这样只能算是未完成本次实验。

4. 实验报告不是简单的实验数据记录纸,应该有实验情况分析,要把通过实验所测量的数据与计算值加以比较,如果误差很小(一般5%以下)就可以认为是基本吻合的。如果误差较大就应该有误差分析,找出原因。

5. 在实验报告上应该有每一项的实验结论,要通过具体实验内容和具体实验数据分析作出结论(不能笼统的说验证了某某定理)。

6. 设计性、综合性实验要画出所设计的电路图,标出所选出和确定的电路参数。要有验算过程和必要的设计说明。

7. 必要时需要绘制曲线,曲线应该刻度、单位标注齐全,曲线比例合适、美观,并针对曲线作出相应的说明和分析。

8. 在报告的最后要完成指导书上要求解答的思考题。

9. 实验报告在上交时应该在上面有实验指导教师在实验中给出的预习成绩和操作成绩,并有指导老师的签名,否则报告无效。

【体格检查实验报告范文】相关文章:

1.实验报告

2.胸肺体格检查操作流程

3.实验报告范文

4.科学实验报告

5.有机化学实验报告

6.实验报告格式

7.精馏实验报告

8.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9.实验报告总结

10.语法分析实验报告

下载word文档
《体格检查实验报告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