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和你一起生活在一个北方小镇散文
“雪的远方”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2篇想和你一起生活在一个北方小镇散文,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想和你一起生活在一个北方小镇散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想和你一起生活在一个北方小镇散文
想和你一起生活在一个北方小镇散文
想起一首诗:“想和你一起生活在一个南方小镇。”和很多读过的诗一样,整体内容记不清了,只记得这样一句。因其有画面感,会想象到,想要和心爱的人一起,过一种宁静质朴的日子。那里是南方,有青山碧水,四季如春。那里是小镇,安静如桃花源,男耕女织,稚童嬉戏,来往经过的人们,笑容明亮。
假期,乘车去看强。已经是十月初,沿途都是秋天景象。客车飞驶,热络的中年男乘务员,很喜欢逗弄车里的小孩子,偶尔与性情古怪的司机大爷聊天。那些声音如同音乐背景,我一直在注视窗外的山林。秋天有如此浓郁而丰富的颜色,难怪北方有山被命名为“五花山”。那些秋叶有的灰褐,有的褚黄,有的深红,有的苍绿,还有的是各种颜色的斑驳混杂,分不清那到底是绿,是黄,还是褐,是灰,是红?
沿途有松林,有白杨,有榛树,有白桦……有时也经过平原,池沼。有飞鸟经过,我甚至还看到了久违的芦苇,在风中摇曳。
或许是我们的祖先本是猿猴,生活在山林之中。即使现在被禁锢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里,心里仍旧有对风景的向往。
是第一次去黑宝山。或许人与某地也是有缘分的。有时想,几个月前,这里还与我毫无关联,而现在,命运却把我带到这里,来看望一个原本陌生,现在却亲近的人。
车抵达时,先看到一条简单的商业街,用不了二十分钟,也就能从东走到西了。集中了餐饮、购物、理发、通迅……各种功能,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强领我去居民区。是个宁静的小镇,宽阔的柏油路上,很少有行人。触目所及,都是我喜欢的老树。小区的道路两侧,有高大的`杨树,树荫浓密。我是多么贪恋那树影,那风经过树叶时发出的低语,那摇动着的叶片。地面上,已经有了层层叠叠的落叶。没有看过树木在各个季节的变化,就很难说真正走过了四季。无论是春天,那种明媚的初绿,还是夏季,越来越成熟油亮的碧色,还是秋意渐浓的灿黄,和冬天蜷缩在白雪里的枯叶。有树的地方,才会让你多了许多感受,体会到它们的不同。树伫立在那里,本似沉默无声,却随着风、雨,无声的倾诉,自有它的韵味与风情。
只是因为看到这样多古老的树,我就已经喜欢上了这个小镇。能够给树空间和时间成长的地方,人心并没有那样浮躁功利。只有商业的社会,才会把植物变成单纯的点缀,而没有那种自然的生命力。
一周的时间,和强相守。他恰好值夜班,天亮回来时带着疲惫和困倦。但他还是会抽出时间来照顾我,买我爱吃的水果和蔬菜,买我喜欢的零食。会在回家的余暇,骑摩托车带我去附近转一转。每当这时,我会想起张学友的那首歌,“想和你一起吹吹风”。当摩托带着风声呼啸而来时,我才发现,原来自己是习惯安稳的人,并不会追求刺激与激情。
这里的楼区,到处停放着摩托。而他们过的,是安逸悠闲的生活。强的朋友们请我们吃饭,他们有共同的特点,简单、快乐、真实。强和他们在一起时,常常笑得像个孩子,喝起酒来也不提防,可以嬉笑怒骂,口无遮拦。彼此之间没有利益得失,没有比较是非,没有流言纷扰。
以往总是觉得,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现在,我从他们那里看到了另外一种关系,朴素的、单纯的友情。
强的母亲带我去买衣服。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关注我的各种细节,甚至会注意到,我的发型与服装是否匹配。领我去美发厅,试图改变。在那里一等就是许久,等着美发师给我压卷。她有一种真心的付出精神,我也从未被除了父母之外的哪个长辈如此爱护过,尽力做到平淡,不流露出心里的受宠若惊。
我有些理解了强为什么吸引我。或许就是因为,他来自于这样宁静的小镇,他有这样热情周到的亲人,有真诚相交的朋友。在这样的氛围下,才会有这样的他,貌似普通,却有真意。人至中年,又处于情感动荡不安的年代,有真心、想要按照古老方式,并肩偕手,一生一世一双人的男子,已经凤毛麟角。
想和你一起生活在这样一个北方小镇。或许会有一种波澜不惊的平淡相守,每一天,或许就如同现在的瞬间,相扶相持,相伴终老。当然,那只是我的想象。将来强要到我的城市,开拓另一番天地,另一种人生。或许有一天,当我们垂垂老矣,会回到这样一个小镇,一起走在林荫路下,听树叶轻舞,听雨滴洒落,那熟悉的声音。或许我也像此刻,对他微笑,不知不觉中就已恍然,不知道时间如何飞逝,转眼已经白头。
篇2:我们生活在一个艺术正在消亡的时代的散文
我们生活在一个艺术正在消亡的时代的散文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但我们能为这个时代做的,远比我们想象中多。
图片源于网络
这一天,当我再重复去读那些诞生在19世纪中叶的读物时,我不得不意识到,属于时代的读物、画册、音乐――甚至能标志时代的一切艺术都正在消亡。
我们生活的时代,各种综艺节目比肩而立,它们来自韩国、美国或者中国原创。
它们裹挟着时代潮流,似乎人们不知道昨天综艺节目演了什么,就无法与人交流。它们所引导的潮流美和服装美,成为这个时代年轻人所效仿的。
于是,所有人穿着与日本人、韩国人一样的服饰走在街上。所有国家的年轻人越来越融合,听一样的音乐,甚至有一样的审美,但却逐渐丢失了属于自己国家的外在精神及内在精神。
有人说,不,你没看到吗,中国虽然读物越来越少了,但是我们有电影啊。在所有艺术产业都呈现衰弱态势的时候,中国的电影行业仍旧以饱满的情绪、高亢的市场占有率而持续前进着。
电影的确每个月都有上新,每年都有爆款。可人们不难发现,充斥在中国影坛的爆款,近几年在往内容和深度方面转化,这似乎暗暗隐藏着观影群体的变化。
但在中国市场上,外国电影还是在受到好评的电影大军中占据半壁江山,甚至更多。
美国的电影总充斥着超现实主义,它们总在刷新世界的可能性。
印度的电影在打破国内女性歧视、争取女权和摆除民族歧视上做着重大的贡献。韩国电影屡次为国内的.法律完善做出努力。
虽然中国的电影市场也在迎来内容时代的到来,但毕竟还在路上。同时,也的确再没有一部《霸王别姬》了。
无疑,此时的中国,是90后的主战场。作为九零后中的一员,我深刻地感受到,中国已经进入一个深度转型期,而在这个时期,很难有属于一个时代甚至一个国家的艺术。
生活越安逸,创造艺术的可能性就越低。古老的艺术仍在殿堂之上,但却用昂贵的价格为人们走入它划上一条明晰的分割线。
你看,我们难以找到属于鲁迅、胡适、萧红等文人墨客为政治努力的黄金时代;也再难以找到属于崔健等摇滚人的80年代;又或者,中国艺术连偶像时代都已经过去了。
大多数人很难从艺术中感受到引领和陶冶,少数人正在艰难地为真正的艺术努力着。
而更多充斥在我们时代中的偶像、天团甚至综艺巨星,除了乏善可陈地带给我们肤浅的笑容之外,很少能给我们带来流淌在内心的深刻印象,更别提正确地引导时代。
人们对于艺术的尊重正在可怕地演变为对于金钱和物质的尊重。
年轻人很少再为书本动容,他们玩着抖音、快手,用各种明媚而招摇的所谓艺术,获得了无数人的围观。但艺术的真正价值,却在这种围观中逐渐消亡着。
王中军在做自己的私人美术馆时说,希望他的美术馆能是小众人的艺术殿堂。那里有国内唯一的梵高,有毕加索,甚至有年轻一代的新兴艺术家。但他们的画,在时代主流中,却越来越少被关注、被尊重。
人们依然弹着钢琴、吉他,甚至一切乐器,但再难有类似于《献给爱丽丝》、《蓝色多瑙河》这样的世界名曲。也没有属于时代的音乐鬼才。
是的,时代没有诗歌,没有文学,但还有舞蹈。但中国的古典舞蹈,已经彻底被西洋舞蹈或者韩流舞蹈所冲垮,民族艺术正在消亡。
这一代青年人,甚至很少关心政治、军事,大家更关心如何赚钱与享乐――这个时代可以赚钱的方法太多了,即便是对社会没有任何思考的年轻人,依然能在混迹一天的工作中得到能够解决温饱的钱。
甚至有些年轻人,是不会为工作作出任何努力的,但他们似乎有种先天的优势,开着跑车轰鸣在城市的街道上。
于是,灯红酒绿、午夜梦回,多少年轻人的内心,只剩下属于时代的空虚和冷漠。
这是极其悲惨的时代境遇,但它却盘踞在每个人心中,甚至于我自己。
多少年轻人,下班回家后,刷上几把游戏,看上几集电视剧,就决定结束一天。他们很少思考,自己所生活的时代是怎样的,他们能做的事有哪些,他们甚至心安理得的过着这样的生活。
当然,在很多个瞬间中,我是这样的年轻人中的一员。我们抱怨时代,却从未从根本上审视自己。
我们忘记了我们的艺术先驱们,他们为了写下引领时代、唤醒人知的文字东躲西藏甚至被暗杀的艰辛境遇。我们也忘记了所有艺术工作者正在为艺术或古迹申遗,走在一条重重受阻的艰难大道上。
我们的时代作家,往往在文学道路上渐行渐远,多少人脱离文字生活着。他们拿着许多钱,住在高档的别墅中,却再难为当代年轻人作出任何贡献。
现代油画被锁在漂亮的裱装框内,充当着没有人会多看一眼的摆设。带着鲜活和深刻思想的书籍,被整齐陈列在书架上、家中、图书馆里,但很少有人真正因为喜欢而阅读,大部分人都带着功利心阅读着,甚至让他们成为彰显自己文化修养的高档摆饰。
我所能看到的中国艺术,仅剩1894-1960的辉煌,剩下的艺术,都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转型。
人们对于咖啡厅和简餐的渴望,弥漫在整个社会追求高雅的人们心中,但却很少人了解,西方最早出现的咖啡厅,就是用来读报纸的神圣殿堂。
时代往往带着令人难以洞悉的敏锐观察力审视着人们,就像深渊一样。当人们凝望深渊时,深渊也在凝望我们。
而我们,明知道那是深渊,却不肯为不踏入它而尽一丝一毫的力量。
没错,艺术是一种个体现象,但也是整个时代甚至历史造就的结果,它是阶段性的,所以它应当为我们身处的时代作出相应的贡献。
中国的上流社会那么庞大,但真正崇尚和弘扬艺术的人那么少。电影发行商把电影做得越来越廉价,还把这些廉价电影放到雅俗共赏的影院中上映。无论票房是否惨淡,这种现象的出现本身就暴露着问题。
中国的中产阶级那么多,让孩子从小学习艺术进行精神修养的家庭也不在少数。但真正允许孩子从事艺术的家庭仍旧不多。
我们很难在这个时代里渴望真正艺术的成功,取而代之的是商业的消费和民众的推崇,似乎所有主流的东西才是艺术。而真正的娱乐圈,又被乌烟瘴气的性与利益绑架着。
时代留给年轻人的财富真的越来越少了,而我们也急切地想知道我们作为时代中最重要的一代,能为我们身处的时代做些什么。
即便生活裹足不前,但依然有人为了这停滞的文艺事业努力着。不论是写出这篇文字的我,还是正在读这篇文章的你。
我们都应共同思考,当我们面对这个艺术正在消亡的时代时,能否为这广大的、焕发着母性魅力的,且越来越有国际影响力的祖国做点什么?
【想和你一起生活在一个北方小镇散文】相关文章:
7.生活在树上作文
8.生活在成长作文
10.和你一起过周末作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