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汉语语法

汉语语法

2022-05-28 13:50:2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举个栗子”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汉语语法,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汉语语法,欢迎阅读!

汉语语法

篇1:汉语语法和外语语法1

汉语语法和外语语法1

现在大家都在学习外语,一般都是学习英语。汉语语法和英语语法的区别相当大,学习汉语语法的时候,千万不要用英语语法来套汉语语法。

凡是事物都有一致的地方。汉语语法和英语语法都是事物,当然也有一致性。比如说,汉语有名词、动词、形容词,人家英语也有。你会说“学生们热爱伟大的祖国”,人家就会说“pupils love great motherland”,一句话里面三种词都出现了。汉语里头有主语、谓语、宾语这些玩意儿,英语里头也有。上面那句话,“学生们”是主语,英语的主语是pupils;汉语的谓语是“热爱”,英语的谓语也是love;汉语的宾语是“祖国”,英语的宾语也是motheland;汉语的定语是“伟大”,英语的定语也是great。你看,都一样,用英语语法来分析汉语难道不可以吗?

碰到两种语言一致的地方,当然凑合。为什么不说是“可以”而说“凑合”呢?因为严格说来,是不可以的。人家的.主语、谓语等等,同汉语的主语、谓语等等都不完全一样。就拿前边提到过的he works来说吧,人家的主语he同谓语works在人称、数方面必须一致,汉语有这些名堂吗?没有。汉语的主语同英语的主语不是一码事,汉语的谓语跟英语的谓语也很不相同,所以严格说来,碰到了一致的地方,是不可以用一种语言的语法知识去分析另一种语言的语法结构的。说“凑合”,是因为大体一致,把那些不同的地方扔掉不管,用这种语言的语法去说明那种语言的语法,也只能说是凑合着用吧。

而碰到两种语言不一致的地方,那就决不能用这种语言的语法去套那种语言的语法,连凑合都不可能。大家平时在课堂里学习,英语语法讲得多,汉语语法讲得少,同学们对英语语法知识更为熟悉,对汉语语法知识反倒生疏。一用语法知识去分析问题,就很容易用英语语法知识去分析汉语的句子。比如英语里有a pioneer 's red scarf(一个少先队员的红领巾),人家的a是冠词,汉语里有冠词吗?没有,谁要是把汉语的“一个”说成是冠词,岂不让人笑掉大牙?英语里没有量词,谁要是把a cup of water(一杯水)的cup,把a piece of news(一条消息)的piece说成是量词,老外们也决不会认帐,那个a就说明它们是名词。这说明,用这种语言的语法知识去分析另一种语言的语法,是要碰钉子的。所以学习汉语语法,一定要注意同英语语法的区别。

第一,在词类方面不一样。

汉语的名词里头有方位词,如“里、内、外、上、下、前、后、左、右、中”等,其中的几个在英语里溶入了介词,如in、on、behind,有的成了形容词,如inner、outer、outside、middle。因此,见到了汉语的方位词,就不能说它们是介词或形容词。

汉语的许多动词后面能够加“着、了、过”,于是有的同学便认为“着”是现在时,“了、过”表示过去时,这就是照套的结果。汉语的“着、了、过”可不是表示“时态”的,因为用了“着、了、过”,既可以表示现在、过去的事情,也可以表示将来的事情。“他昨天吃着饭还看书呢”,如果说这“着”是“过去时”,“他明天看着电影还会想到我的”,如果说这个“着”又是“将来时”,那汉语里还有什么时态呢?“他明天吃了饭到我家来”“他后天吃过饭到我家来”,这“了、过”是“过去时”吗?显然不是。

人家的形容词也跟咱们的不一样。political study(政治学习)、American films(美国电影)、brown overcoat(棕色大衣),“政治、美国、棕色”在人家那里是形容词,咱们可不能把汉语的“政治、美国、棕色”当作形容词看待,它们在汉语里都是名词。一些同学老是把“中国人民”的“中国”,把“经济形势”的“经济”当作形容词,就是这么造成的。

汉语里的许多形容词可以做状语,如“勤奋学习”“认真工作”“严厉批评”的“勤奋、认真、严厉”都是做状语的形容词。英语的形容词绝对同状语无缘。例如hard study(勤奋学习)、work seriouly(认真工作)、criticise severely(严厉批评),人家的“hard、seriouly、severely”都是副词,咱们就不能跟着人家把“勤奋、认真、严厉”说成副词了。

词类方面还有许多差别,这里只能举一些例子。

篇2:汉语语法特点分析

一、概要

众所周知,语法特点是语法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对语法学的研究起着根本性的作用。那么,汉语语法到底有哪些特点?语法学家们经过苦苦探索,提出过很多种见解,但始终不是很全面。下面。笔者就在以往对汉语语法特点分析的基础上,对现代汉语语法特点进行一下分析与概括。

二、过往对汉语语法特点的分析

在对汉语语法特点进行探讨时,首先要弄清楚一个问题,也就是汉语语法特点的层次问题,这是一个主要特点,不能将其与其它派生出来的比较次要的特点并列。

另一个方面,还需要注意的是,由这个主要特点能否推理出一些其它方面的次要特点。比如说有些论著把“量词十分丰富,有语气词”归类放到“汉语缺乏形态”这个总特点下,笔者认为这样的处理并不十分妥当,因为这两者并没有什么必然的关系。另外,在汉语语法的总特点方面,人们的看法也存在着偏差。

其中,部分人士将其特点归纳为“缺少形态变化”、“音节对句法结构所起的作用”这两点;而另一部分人士对其特点只列出了“缺乏形态变化”这一点;还有部分人士列出了以下四点:

(1)形态标志和形态变化这方面有所欠缺。

(2)在语境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进行省略。

(3)语序是一种重要手段。

(4)包括有量词和语气词。

而且,很多学者同样将“汉语语法在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上有很大缺乏”列为其根本特点。

当然,如果只是挑选会影响到整个局面的重点部分来讲,还是只分为以下两种情况:第一种就是在构造原则上,汉语句子与词组从基本上讲是一致的。

第二种就是一般情况下所说的句子的组成部分也就是指汉语语言的句法组成以及其词类,他们之间存在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相互对应的;而部分专家学者认为汉语语法的主要特点是:

在对语法意义的体现方面,语法形式一直存在着不拘一格的变化,但是汉语语法对于这种不拘一格的多样化变化并不是缺之不可,并且在实际上,通常比较普遍地运用类似于语序、虚词等等比较另类的语法手段来实现和表达出其语法关系以及其语法意义。

三、对汉语语法特点的更进一步的概括与分析

由上文的种种看法以及研究看来,汉语语法在特点上是多种多样的,所以应该对其进行多方位的较为全面的考察,下面,笔者就从相对比较重要的几个方面对汉语语法的特点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1)韵律。

(2)语用。

(3)语法形式与手段。

其实,与印欧语系语言相比较,汉语语法的最根本特点在于:

1. 汉语是十分重视语境的语言,因此其语法与语境的关系十分密切 。

(1)话题往往出现在前面。

在汉语的应用过程中,往往会为了拿一个比较具体的事物来作为谈话的话题,如此一来,就将许多在语义方面的不同角色提升到了主语的地位。比方说:

这件事//韩教授已经保留意见了。(当事)

一口饭//他都不吃。(受事)

她//胳膊拧得青疼。(领事)

你这个人,//连学校的门都没进过。(施事)

而当要将这种类似的句子翻译成英文时,此种格式必须做出相应的改变。

(2)经常在此类语境之下,句子会出现移位的现象,在某种情况下,也会出现省略的现象。

下面,就尝试着将以下句子放在一起对比一下:

——小王是哪位? Who is Xiao Wang?

——小王是我。I am Xiao Wang.

经过上述的比较,大家可以发现,在汉语语言中,特别是在日常的口语中,汉语在不完全句子的应用方面还是比较广的,而且经常是以零散的句子形式出现,而在英文中,就恰恰相反了,往往使用的都是完整的句子。

另一方面,移位也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比方说:

“要来点甜点吗,你?”在这个句子中,大家已经看到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谓语前置句子。

“到吃饭时间了都。”而在这个句子中,典型运用的就是将状语后置的手法。

又比如:“长长地站成了一个长城。”这个句子,明显的是将定语当成状语用了。

(3)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在一种特定的双方都知晓的语言环境当中,可能会出现种种在逻辑看似并不能说得通的句子。比方说:

她是草莓,你是椰果,我是咖啡。

你是降落伞,她是蒲公英。

2. 汉语在对韵律的'重视程度方面,是相当下功夫的。并且在对句法结构的制约方面,节律能达到非常好的效果。汉语本身就在韵律方面相当重视,而近年来,这种情况更加有增无减。有关专家曾指出,一般按照词与词的先后顺序来排列,在另一方面,韵律也会影响到词语搭配的接受方面。

3. 汉语语言是分析型语言,在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方面有所欠缺。

这在以下方面有所具体表现:

(1)词形变化与形态的标志不太丰富,而且确实严格性。一般来说,印欧语系语言都具有相对丰富的词形变化,但汉语语法中这些比较欠缺。

(2)词类与句法成分之间不存在相互的对应关系。

(3)在汉语语法中,主要运用的语法手段是语序和虚词。

(4)其中词组、句子、合成词的结构组成方式基本上是一致的。

四、总结

综上所述,作为语法学中的重要问题,汉语的语法特点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在研究其特点时,就不能用规则来生搬硬套,而应充分考虑到其自身的特点,并依据其特点来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语法学体系。

参考文献:

[1]戴浩一 概念结构与非自主性语法:汉语语法概念系统初探 [J] 当代语言学 (01):106-107

[2]胡明扬 现代汉语语法的开创性著作——《新著国语文法》的再认识和再评价[J] 语言科学 2002(01):107-108

[3]夏亚梅,苏森,等 面向本体实例生成的有限汉语语法学习系统[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05):67-68

篇3:汉语语法基础知识口诀

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主要成分主谓宾,附加成分定状补,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主语是一个  句子中所要表达,描述的人或物,是句子叙述的主体。可由名词、代词、数词、名词化的形容词、不定式、动名词和主语从句等来承担。

谓语是用来说明主语做了什么动作或处在什么状态。谓语可以由动词来担任,一般放在主语的后面。

宾语是动作的对象或承受者,常位于及物动词或介词后面。宾语可由名词、代词、数词、名词化的.形容词、不定式、动名词、宾语从句等来担任。

定语:用于描述名词,代词,短语或从句的性质,特征范围等情况的词叫做定语, 定语可以由名词,形容词和起名词和形容词作用的词,短语担任。如果定语是单个词,定语放在被修饰词的前面,如果是词组,定语放在被修饰词的后面。

状语:说明事物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目的,结果方式, 条件或伴随情况,程度等情况的词叫状语。状语可以由副词, 短语以及从句来担任。

补语是述补结构中补充说明述语的结果、程度、趋向、可能、状态、数量等的成分。

补语与述语之间是补充与被补充、说明与被说明的关系,是补充说明动词或形容词性中心语的,可以回答“怎么样”、“多少次”、“何处”、“何时”、“什么结果”等问题。补语都放在中心语后头,除了趋向动词、数量词、介宾结构和一部分形容词可以直接作补语外。补语多用形容词、数量词、趋向动词、介宾结构来担任,各种关系的词组也常作补语。

口诀:

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

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状语有时位主前,逗号分开心有数。

一、 词类歌诀

名词:

人和事物各有名,万千名目可辨清。表示名称即名词,具体抽象有不同。

时间空间和地点,方向位置有专称。主宾定谓都可作,名词具有多功能。

动词:

世间万物皆运动,于是动词相应生。行为动作和发展,存在消失与变更。

心理活动及判断,一概可作谓语用。能愿趋向两动词,配合谓语意更明。

形容词:

人有特征物有形,修饰动名靠形容。事态动作有性状,描摹性状用形容。

形容词语极丰富,准确修饰需深功。形容词语功能多,主要充当状谓定。

数词:

数词即为表数目,确数概数和序数。确数包括整分倍,不定数目是概数。

整数前加老第初,排列顺序是序数。分数倍数表增加,减少只能用分数。

量词:

表示单位量词全,单位各异按习惯。事物行动作统计,物量动量分两款。

量词数词相结合,数量短语功能全。动量短语居动后,物量短语在名前。

代词:

代词代替人事物,按照作用分三族。人称代词我你他,咱们自己和大家。

疑问代词谁什么,进地性状数如何。提示代词这和那,每名某另别其它。

副词:

副词修饰动与形,范围程度与时间。肯否估计与情态,语气频率用法全。

稍微没有全都偏,简直仅仅只永远,已经曾经就竟然,将要立刻刚偶然,

渐渐终于决忽然,难道连续又再三,也许必须很非常,最太十分更马上,

越极总挺常常再,屡次一定也不还。时名副名看加在,名前可加副不来。

前很后名都不行,单独回答更不能。

介词:

自从以当为按照,由于对于为了到;和跟把比在关于,除了同对向往朝;

用在名词代词前,修饰动形要记牢。

助词:

结构助词的地得,时态助词着了过,语气助词啊吧呢,他词后边附加义。

连词:

和同与跟关中间,或者以及带关联。介词连词难分辨,换位不变才是连。

二、句子成分歌诀

基本成分主谓宾,附加成分定状补。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六者关系细分辨,心中有数析正误。什么谁称主,做是怎样才充谓;

宾语动支配,回答谓语什么谁。前置状语目(的)时(间)地(点),

意义不变能复位。补语在后说前谓,定语才和后宾配。介宾短语状或补,

不能充当宾主谓。的定地状与得补,语言标志定是非。

三、句子语病修改歌诀

检查语病要细心,先看主干主谓宾,残缺搭配是病因;

再看枝叶定状补,能否搭配语中心。下面语病常常见,

熟悉现象心有底。是否恰当用词语,语序是否属合理,

前后有矛盾,更有不统一,替概念,有歧义,

句式杂糅使人迷,结构又胶节,语言重复又多余,

多层否定成后语。修改语病法牢记,添、删、调、换百病医

篇4:汉语语法记忆口诀

主谓宾、定状补, 主干枝叶分清楚, 主要成分主谓宾, 附加成分定状补, 定语必居主宾前, 谓前为状谓后补。

主语是一个句子中所要表达,描述的人或物,是句子叙述的主体。可由名词、代词、数词、名词化的形容词、不定式、动名词和主语从句等来承担。

谓语是用来说明主语做了什么动作或处在什么状态。谓语可以由动词来担 任,一般放在主语的后面。

宾语是动作的对象或承受者,常位于及物动词或介词后面。宾语可由名词、代词、数词、名词化的形容词、不定式、动名词、宾语从句等来担任。

定语:用于描述名词,代词,短语或从句的性质,特征范围等情况的词叫做定语, 定语可以由名词,形容词和起名词和形容词作用的词,短语担任。如果定语是单个词,定语放在被修饰词的前面,如果是词组,定语放在被修饰词的后面。

状语:说明事物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目的,结果方式, 条件或伴随情况,程度等情况的词叫状语。状语可以由副词, 短语以及从句来担任。

补语是述补结构中补充说明述语的'结果、程度、趋向、可能、状态、数量等的成分。 补语与述语之间是补充与被补充、说明与被说明的关系,是补充说明动词或形容词性中心语的,可以回答“怎么样”、“多少次”、“何处”、“何时”、“什么结果”等问题。补语都放在中心语后头,除了趋向动词、数量词、介宾结构和一部分形容词可以直接作补语外。补语多用形容词、数量词、趋向动词、介宾结构来担任,各种关系的词组也常作补语。

句子成分划分

一、句子的组成部分。

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六种 完整的句子结构是:

(定)主//[状]谓<补>+(定)宾

例如:(我们)学生||[一定][要]学<好>(专业)课程 定语用在主语前面,是修饰限制主语或宾语的中心语的 如:“(冬天里)的春天”

补语用在谓语的后面,是补充说明谓语中心语的 如:“辨认<仔细>”

1、主语

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指明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经常有名词、代词和名词性短语充当充当。例如: (1)中国人民志气高。

(2)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是亿万人民群众的切身事业。

2、谓语

谓语是陈述主语的,说明主语的,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经常由动词、形容词充当。例如:

(1)满天乌云顿时消散了。 (2)树叶黄了。

(3)小王今年十六岁。

(4)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5)明天星期日。 (6)什么书他都看。

3、宾语

宾语在动语后面,表示动作、行为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谁”或“什么”一类问题。经常由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充当例如: (1)什么叫信息?

(2)门口围着一群看热闹的。

(3)马克思认为知识是进行斗争和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服务的手段。

4、定语

定语是名语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名词表示人或事物性质、状态、数量、所属等。经常由名词、形容词、动词、代词充当。一般定语与中心词之间有“的”字连接。例如: (1)那(沉甸甸)的稻谷,象一垄垄(全黄)的珍珠。 (2)(三杯)美酒敬亲人。

(3)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 (4)(中国)的历史有(自己)的特点。

5、状语

状语是动语或形容词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示动作的状态、方式、时间、处所或程度等。经常由副词、形容词、动词、表示处所和时间的名词和方位词充当。一般状语与中心词之间有“地”字连接。例如: (1)他[已经]走了。 (2)咱们[北京]见。

(3)歌声[把王老师]带入深沉的回忆。

(4)科学[终于以伟大的不可抑制的力量]战胜了神权。

副词、形容词经常作状语,表时间、处所的名词经常作状语,一般名词不作状语。动词中除助动词外,一般动词很少作状语,介词短语常作状语。一般状语紧连在中心高速的前边,但表时间、处所、目的的名词或介词短语作状语时,可以放在主语的前边,如,[在杭州]我们游览了西湖胜景。

6.补语

补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连带成分,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动作、行为的情况、结果、程度、趋向、时间、处所、数量、性状等。经常由副词、形容词、动词、表示处所和时间的名词和方位词充当。一般补语与中心词之间有“得”字连接。。例如: (1)广大人民干得〈热火朝天〉。

(2)他写的字比原来不是好〈一点〉,而是好得〈多〉。 (3)他生〈于19〉。 (4)他坐〈在桌子旁〉。

(5)颜色是那么浓,浓得〈好像要流下来似的〉。

7.独立成分

在句子中不与其他成分(主、谓、宾、定、状、补)产生结构关系,但意义上又是全句所必需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一种成分,用来表示称谓呼叫,对事物原推测、估计、注释、补充、感叹、摹拟语气等。 例如:

(1)事情明摆着,你看,我们能不管吗?

(2)十分明显,不大大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四个现代化就是一句空话。 (3)啊,多么使人心醉的绚丽灿烂的秋色! (4)砰,砰,一阵枪声传来......

充当独立成分的,有的是一个词,有的是短语,它在句子的位置比较灵活,有的在句首,有的在句中。

二、句子成分划分口诀:

(1)句子成分要划对, (2)纵观全局找主谓。 (3)主前定状谓后补,(4)谓前只有状地位。(5)“的”定“地”状“得”后补,(6)宾语只受谓支配。

篇5:汉语语法记忆口诀

一、汉语拼音

aoe,iu ü,标调多按此顺序;

如果iu 紧相连,标到后者头上去。 拼写规则讲得细,任何声母不独立; zhchshrzcs ,自成音节后加i 。

iouueiuen, 别犹豫,单用头变w 或y ; 如果前面有声母,去掉oe 合规矩。 i 母打头搞独立,iining 前加大y ; 其他所有复韵母,都把小i 变大y 。 u 母单打莫迟疑,前加大w 就可以; u 母为首独为户,要把小u 变大的。 凡带ü母要注意,独立去点前加y ; nl 相拼不去点,去点只指jqx 。

二、词类辨别

有些词类难区分,典型特点要记清: 动形加不名不行,动能加甭形加很; 连词前后能调换,介词前后调不成; 叹词总是单独用,语气助词词后跟。

三、词组辨别

基本词组四类型,嵌字不同可辨清: 联合能嵌和而并,主谓能嵌较很更, 嵌的地得是偏正,嵌着了过是动宾。 的字介词和方位,三种结构自分明。

四、划分单句

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 定语常在主宾前,谓前是状谓后补。 定的状地得后补,形式标志要记住; 遇到格式有变化,仔细分清莫含糊。

五、修改病句

修改病句有诀窍,方法步骤要记牢: 基本成分先找找,主谓宾语是否少; 成分不缺看搭配,主谓动宾可搭好; 搭配恰当看句子,重复之处不能要; 次序不当须重排,用词不妥应换掉; 再看逻辑乱不乱,自相矛盾不可靠;感情色彩别弄反,事情次序别颠倒; 对症下药仔细改,切勿信手胡乱搞。

篇6:汉语语法研究的必由之路

汉语语法研究的必由之路

语法分析和研究的目的主要有三个: 1.对种种语法现象作出尽可能合理的.解释,其中包括通过一定的分析手段来证实、分化、解释语言里的种种歧义现象.

作 者:陆俭明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中文系 刊 名:语言文字应用  PKU CSSCI英文刊名:APPLIED LINGUISTICS 年,卷(期):2005 “”(3) 分类号:H1 关键词: 

【汉语语法】相关文章:

1.英文语法

2.语文语法

3.语法知识

4.虚拟语气语法

5.汉语拼音字母

6.汉语教学计划

7.汉语成语

8.汉语副词

9.日语语法学习心得

10.英语数词语法

下载word文档
《汉语语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