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数字代表的意思
“橙汁儿”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阿拉伯数字代表的意思,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阿拉伯数字代表的意思,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篇1:阿拉伯数字代表的意思
阿拉伯数字代表的意思
0- 命运多舛的悲剧者
1- 刚直不阿的正义者
2- 爱情忠实的守望者
3- 孑然一身的旅行者
4- 新新时代的叛逆者
5- 随遇而安的求生者
6- 逆向思维的睿智者
7- 志存高远的理想者
8- 锲而不舍的爱美者
9- 相得益彰的矛盾者
名人晏阳初的典故
晏阳初(1890—1990),原籍四川巴中。早年留学美国,获博士学位,著名的平民教育家,曾当选为“世界上为社会贡献最大、影响最大”的十大名人之一。他立志献身平民教育,以达富国强民之目的,被称作“世界平民教育之父”。
民国(1923年)8月23日,晏阳初等人在北平成立“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总会”。平教会根据中国平民的实际情况和中国的历史文化特点编写教材。中国的国情就是经济落后,人口众多,80%以上住在农村,他们差不多都是文盲,平民教育的重点在农村。当时定县的农民生活、农村组织、农业情形、经济状况,是中国北方农村的典型代表。因此平教会选定县为平民教育实验县。民国,晏阳初及其同仁离开北平到定县,调查和实施平民教育计划。他们划全县为三个实验区,对472村进行调查研究。“平教会”以“除文盲,做新民”为宗旨;以“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为核心;以学校式、社会式、家庭式为特征;以文艺教育攻“愚”,培养平民的知识力;以生计教育攻“贫”,培养生产力;以卫生教育攻“弱”,培养强健力;以公民教育攻“私”,培养团结力。晏阳初的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联环扣合与整体推进,采用“教育与农民生活、乡村建设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科学与农村实际相结合,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个人与集体相结合。”以达到改造乡村实际,创造新的生活,使广大人民成为有创造力、智识力和公德心的“新民”这一目的。
晏阳初的平民教育在定县十年,创造出一大发现(即发现了中国有ー个巨大的“脑矿”)、两大发明(第一发明就是开脑矿的工作——“平民教育”,第二发明就是发明了“乡村建设理论”)、三种方式、四大教育、五个结合的平民教育思想,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对定县当时的经济和教育等方面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1984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德珩为晏阳初旧居题写“晏阳初旧居”匾额。其旧居在中山东路,现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篇2:关于阿拉伯数字的脑筋急转弯
找出一个阿拉伯数字,如果:
这个数字是六位数。
偶数和奇数交互间隔,包括0(属于偶数)。
相邻的两个数字差总是大于1.
前面两个数字组成的两位数和中间两个数字组成的两位数是后面两个数字组成的两位数的倍数。
这个阿拉伯数字是多少?有多于一个答案。
后面两个数字的可能性有以下这些:03,05,07,09,14,16,18,25,27,29和30 。
最少有两个它们的倍数是少于100的(这个条件已经符合了),而且含有奇数和偶数(符合其他条件的)的有以下的这些:
03 – 27, 63, 69, 81
07 – 49, 63
09 – 27, 63, 81
18 – 36, 72, 90
这样有5个数字是从这些数里面创造出来的:692703, 816903, 496307, 816309 和 903618 。(903618也是符合奇偶数间隔搭配这个条件的,只是先奇后偶。)
篇3:最早的阿拉伯数字有几个
简介
阿拉伯数字由0,1,2,3,4,5,6,7,8,9共10个计数符号组成。采取位值法,高位在左,低位在右,从左往右书写。借助一些简单的数学符号(小数点、负号、百分号等),这个系统可以明确的表示所有的有理数。为了表示极大或极小的数字,人们在阿拉伯数字的基础上创造了科学记数法。
起源
公元5前后,随着经济、种姓制度的兴起和发展,印度次大陆西北部的旁遮普地区的数学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天文学家阿叶彼海特在简化数字方面有了新的突破:他把数字记在一个个格子里,如果第一格里有一个符号,比如是一个代表1的圆点,那么第二格里的`同样圆点就表示十,而第三格里的圆点就代表一百。这样,不仅是数字符号本身,而且是它们所在的位置次序也同样具有了重要意义。之后,印度的学者又引出了作为零的符号。可以这么说,这些符号和表示方法是阿拉伯数字的老祖先了。
篇4:寒露是什么意思,寒露代表什么
每年10月8日或9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95°时为寒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的意思是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寒露时节,南岭及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已进入秋季,东北和西北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7个节气,寒露的到来也以为着全国都将进入深秋天气。而寒露的意思是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寒露时节,南岭及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已进入秋季,东北和西北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首都北京大部分年份这时已可见初霜,除全年飞雪的青藏高原外,东北和新疆北部地区一般已开始降雪。
指将欲凝结的寒凉露气。《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五之气,惨令已行,寒露下,霜乃早降。”
②二十四节气之一。《通纬・孝经援神契》:“秋分后十五日,斗指辛,为寒露。言露冷寒而将欲凝结也。”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天气凉爽。
所以现在大家都知道寒露是什么节气了吧,寒露的意思也就就以为着我国将进入深秋了,气温也将逐步走低,大家可要注意保暖,别感冒了。
寒露节气养生
起居调整
秋季凉热交替,气温逐渐下降,不要经常赤膊露身以防凉气侵入体内。“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这是一条很好养身之道,而“一场秋雨一场凉”,提醒我们要随着天气转凉逐渐增添衣服。但添衣不要太多、太快,俗话说“春捂秋冻”,秋天适度经受些寒冷有利于提高皮肤和鼻粘膜耐寒力,对安度冬季有益。秋天早晚凉意甚浓要多穿些衣服。另外,秋季腹泻多发季节应特别注意腹部保暖。
秋季宜早睡早起,保证睡眠充足,注意劳逸结合。初秋白天气温高电扇不宜久吹;深秋寒气袭人,既要防止受寒感冒,又要经常打开门窗,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条件许可情况下,居室及其周围可种植一些绿叶花卉让环境充满生机又可净化空气促进身体健康。
饮食调养
“寒露”时节起,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从中医角度上说,这节气在南方气候最大的特点是“燥”邪当令,而燥邪最容易伤肺伤胃。此时期人们的汗液蒸发较快,因而常出现皮肤干燥,皱纹增多,口干咽燥,干咳少痰,甚至会毛发脱落和大便秘结等。所以养生的重点是养阴防燥、润肺益胃。
饮食上应少吃辛辣刺激、香燥、熏烤等类食品,宜多吃些芝麻、核桃、银耳、萝卜、番茄、莲藕、牛奶、百合、沙参等有滋阴润燥、益胃生津作用的食品。水果有梨、柿、香蕉等;蔬菜有胡萝卜、冬瓜、藕、银耳等及豆类、菌类、海带、紫菜等。早餐应吃温食,最好喝热药粥,因为粳米、糯米均有极好的健脾胃、补中气的作用,像甘蔗粥、玉竹粥、沙参粥、生地粥、黄精粥等。中老年人和慢性患者应多吃些红枣、莲子、山药、鸭、鱼、肉等食品。同时室内要保持一定的湿度,注意补充水分,多吃雪梨、香蕉、哈密瓜、苹果、水柿、提子等水果。此外还应重视涂擦护肤霜等以保护皮肤,防止干裂。
寒露节气养生注意事项是这节气里最容易诱发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的疾病。此时的气候实际上是夏秋暑热与秋凉干燥的交替,最容易患上季节交换的感冒发热,这些季节性的常见病都要充分防范,加以警惕。
[寒露是什么意思,寒露代表什么]
篇5:处暑是什么意思代表什么
处暑是什么意思
处暑的意思是:暑天到此处就结束了。“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处暑既不同于小暑、大暑、也不同于小寒、大寒节气,它是代表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的节气。
处暑,“处”是躲避之意,二十四节气之一。处暑节气在每年八月二十三日左右。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50°。意思是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了,这时冷空气南下次数增多,气温下降逐渐明显。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
古代将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此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
处暑的到来,意味着我国许多地区将陆续开始了夏季向秋季的转换。忍受了多日酷暑煎熬的人们,期盼着秋天的到来。许多地区,特别是南方地区,秋天总是让人感到姗姗来迟,还会经常有遭受“秋老虎”困扰。
处暑有哪些民间传统习俗
1、祭祖、迎秋
处暑节气前后的民俗大多都与祭祖及迎秋有关。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赞中元的民俗活动称“作七月半”或者是“中元节”。旧时,民间从七月初一开始,就有开鬼门的仪式,一直月底关鬼门才结束,在这期间都会举行普渡布施活动。据说普度活动由开鬼门开始,然后竖篙,放河灯招致孤魂;而主体则在搭建普度坛,架设孤棚,穿插抢孤等行事,最后以关鬼门结束。
2、吃龙眼配稀饭
老福州的生活习俗是,在处暑的时候要吃龙眼配稀饭,因为夏天的时候天气比较热,人耗了很多的热量,吃龙眼能补充热量。龙眼偏温性,有益心脾,补气血,有滋补养气的作用一辈的吃法就是剥一碗龙眼,混着稀饭一起吃。
除此之外,老福州在处暑吃的另一种食物就是白丸子。白丸子其实就是糯米丸,做法很单,将糯米粉搓成一小粒一小粒,煮汤,加点糖,味道清甜,既可补充碳水化合物,又可以天的口腻。
3、煎药茶
此习俗自唐代以来已盛行。每当处暑期间,家家户户有煎凉茶的习惯,先去药店配制药然后在家煎茶备饮,意谓入秋要吃点“苦”,在清热、去火、消食、除肺热等方面颇有好处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市区街头专门有卖酸梅汤的茶摊,故有“处暑酸梅汤,火气全退光谚语。制作酸梅汤很简单,在夜间用开水冲泡晒干的梅子,再加冰糖。煮好放凉后,装进木盖的冰桶中,使其温度降低。喝起来酸中带甜,甜中微咸,口感甚佳。
4、拜土地爷
处暑节气正值农作物收成时刻,农家纷纷举行各种仪式来拜谢土地爷。有的杀牲口到土祭拜,有的把旗幡插到田中央表示感恩,还有的这一天从田里干活回家不洗脚,恐把到手的洗掉。
七月十五,民间还盛行祭祀土地和庄稼。将供品撒进田地。烧纸以后,再用剪成碎条的纸,缠绕在农作物的穗子上。传说可以避免冰雹袭击,获得大秋丰收。一些地方同时还要到庙进行祭祀。定襄县民俗将麻、谷悬挂门首。
篇6:处暑是什么意思,处暑代表什么
处暑代表什么:表示炎热暑期即将过去
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处暑既不同于小暑、大暑、也不同于小寒、大寒节气,它是代表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的节气。
我国将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此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
处暑以后,除华南和西南地区外,我国大部分地区雨季即将结束,降水逐渐减少,水稻成熟收割。尤其是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必须抓紧蓄水、保墒;以防秋种期间出现干旱而延误冬作物的播种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处暑》
处暑,七月中。
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
鹰乃祭鸟,鹰,义禽也。秋令属金,五行为义,金气肃杀,鹰感其气始捕击诸鸟,然必先祭之,犹人饮食祭先代为之者也。不击有胎之禽,故谓之义。
天地始肃秋者,阴之始,故曰天地始肃。
禾乃登。禾者。谷连藁秸之总名。又,稻秫苽粱之属皆禾也。成热曰登。
处暑节气的天气特点
气温下降
处暑节气,单单用气温开始走低来描述是不够的。气温走低仅是其中的一个现象。产生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首先应是太阳的直射点继续南移,太阳辐射减弱;二是副热带高压跨越式地向南撤退,蒙古冷高压开始跃跃欲试,出拳出脚,小露锋芒。
秋高气爽
开始影响我国的冷高压,在它的控制下,形成的下沉的、干燥的冷空气,先是宣告了中国东北、华北、西北雨季的结束,率先开始了一年之中最美好的天气--秋高气爽。处暑期间,真正进入秋季的只是东北和西北地区。但每当冷空气影响我国时,若空气干燥,往往带来刮风天气,若大气中有暖湿气流输送,往往形成一场像样的秋雨。每每风雨过后,特别是下雨过后,人们会感到较明显的降温。故有:“一场秋雨(风)一场寒”之说。北方南部的江淮地区,还有可能出现较大的降水过程。气温下降明显,昼夜温差加大,雨后艳阳当空,人们往往对夏秋之交的冷热变化不很适应,一不小心就容易引发呼吸道、肠胃炎、感冒等疾病。
秋老虎
夏季称雄的副热带高压,虽说大步南撤,但绝不肯轻易让出主导权、轻易退到西太平洋的海上。在它控制的南方地区,刚刚感受一丝秋凉的人们,往往在处暑尾声,再次感受高温天气,这就是名副其实的“秋老虎”。对于刚刚走出三伏,并且遭遇严重伏旱的地区,如果继续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往往容易形成夏秋连旱,使秋季防火期大大提前,需要警惕。需要说的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往往在秋老虎天气结束后,才会迎来秋高气爽的小阳春,不过要到10月以后了。在此期间,全国各地的暴雨总趋势是减弱的。
雷暴活动
华南、西南、华西。
雷暴活动不及炎夏那般活跃,但华南、西南和华西地区雷暴活动仍较多。在华南,由于低纬度的暖湿气流还比较活跃,因而产生的雷暴比其它地方多;而西南和华西地区,由于处在副热带高压边缘,加之山地的作用,雷暴的活动也比较多。进入9月,我国大部开始进入少雨期,而华西地区秋雨偏多。它是我国西部地区秋季的一种特殊的天气现象。华西秋雨的范围,除渭水和汉水流域外,还包括四川、贵州大部、云南东部、湖南西部、湖北西部一带发生的秋雨。因秋雨早的年份8月下旬就可以出现。最早出现日期有时可从8月下旬开始,最晚在11月下旬结束。但主要降雨时段是出现在9、10两个月。“华西秋雨”的主要特点是雨日多,而另一个特点是以绵绵细雨为主,所以雨日虽多,但雨量却不很大,一般要比夏季少,强度也弱。
【阿拉伯数字代表的意思】相关文章:
5.代表发言稿
6.教师代表发言
8.教师代表发言稿
9.居民代表发言稿
10.党员代表发言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