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下,花下王安石,花下的意思,花下赏析
“羊村大主教”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花下,花下王安石,花下的意思,花下赏析,下面是小编给各位读者分享的花下,花下王安石,花下的意思,花下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篇1:花下,花下王安石,花下的意思,花下赏析
花下,花下王安石,花下的意思,花下赏析 -诗词大全
花下作者:王安石 朝代:北宋 花下一壶酒,定将谁举杯。
雪英飞落近,疑是故人来。
篇2:樱桃花下
唐代李商隐
流莺舞蝶两相欺,不取花芳正结时。
他日未开今日谢,嘉辰长短是参差。
译文
飞动着的黄莺和蝴蝶常常嘲笑我,因为不能在樱桃花初放时来欣赏。
前来赏花不是未开就是已落,总之就是赶不上樱桃花开的良辰吉日。
注释
流莺:飞动的黄莺。相欺:相嘲笑。
花芳正结:指含苞初放。
他日:以前的日子。
嘉辰:美好的辰光。长短:此处有“总之”、“反正”之意。
创作背景
这首诗具体创作年代已不详。当时政治气压低沉,党局参差,朝云暮雨,翻复无定,诗人似已预感到自己前途的险恶,充满惊涛骇浪,于个人而言,李商隐自视颇高,而一生困顿失意,便常有不逢时的感叹,故经常以沉重的笔触写出潜藏内心的哀愁和隐忧,《樱桃花下》一诗即是这类作品的代表。或以为这是一首单纯的爱情诗。
赏析
赏花而花已开,诗人常有不逢时之叹,但此诗却加了一个“他日未开”;不管是未开或已谢,总会令人有些感慨。作者从“他日未开今日谢”,引申出“嘉辰长短是参差”的结论,自然能引发读者的共鸣。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类此的“参差”之事,实在很多,却也是无可奈何,只有自怨自叹而已。
清代诗人袁枚有一首七绝:“桃花零落杳难寻,人为来迟惜不禁。我道此来迟更好,想花心比见花深。”(《湖上杂诗》)天下事,如能以此种心态处理,也许可以免却许多烦恼。但并非每一个人都能达到这种境界。一个人,在人生历程中,常会遇到此种参差之事,经历得多了,心理状态或有失平衡,于是乎,李商隐一来到樱桃树下,看到并非花芳正结之时,便陡然感到流莺舞蝶都在相欺了,这种心态,倒也是常有的。
李商隐好几首樱桃诗中的樱桃,是诗人嘲讽、讥诮的对象,这首诗中的`樱桃,是诗人同情、叹惜的对象。纪昀把李商隐笔下的樱桃当成一个人,认为“集中屡咏樱桃,必有所为,亦可以意为之”。这样的理解,抹煞了这些樱桃诗在意象上的差异,混淆了其主旨。张采田不同意纪昀的意见:“纪氏能以意会,则于玉溪自不至于妄加攻击,但恐未然耳。托意遇合之作,所谓恨遭逢之迟暮也。必非艳情,与《嘲樱桃》诗不同,其座主李回贬湖时之深慨乎?”(《玉溪生年谱会笺》)
篇3:花下醉
唐代 李商隐
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
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
译文
寻得芳菲不觉被美酒陶醉,倚着花树酣眠红日已西斜。
且等到客散酒醒深夜以后,又举着红烛独自欣赏残花。
注释
流霞,是神话传说中一种仙酒。《论衡·道虚》上说,项曼卿好道学仙,离家三年而返,自言:“欲饮食,仙人辄饮我以流霞。每饮一杯,数日不饥。”
沉眠:醉酒之后的深睡。
日已斜(xiá):指夕阳西下。
更持红烛赏残花:更:再。仿白居易《惜牡丹花》中“夜惜衰红把火看”。
创作背景
会昌二年冬(842)至会昌五年冬这三年期间。李商隐因母丧而去官闲居永乐。在闲居期间,李商隐的生活十分地寂寞颓废,整日栽花植树,游山玩水,终日与酒为伴。在此期间他创作了大量的咏诵花木景观的诗歌。本篇为其中较为出色的一首。
赏析
这是一首抒发对花的陶醉流连的小诗。诗歌先以寻花开篇。接着沉醉花中,最后写酒醒赏花。通篇都围绕着花来展开。表现出诗人对花的强烈喜爱。可谓爱花之至。
起首两句先写了寻芳而醉的过程,流露出一种酣醇满足之意。“寻芳不觉醉流霞,依树沉眠日已斜”。在这个美好的春日,诗人一路追寻着繁花的踪影,在不知不觉之间已经喝得大醉。便在夕阳西下之时,依着花树沉沉地睡去。诗人因为爱花,所以怀着浓厚的兴趣,殷切的心情,特地独自去“寻芳”;既“寻”而果然喜遇;既遇遂深深为花之美艳所吸引,流连称颂,不能自已;流连称颂之馀,竟不知不觉地“醉”了。“不觉”二字寓意深广,使花之美、酒之醇以及人之陶醉都包含其中了。而不自知其所以然的情态,笔意极为超妙。“流霞”,将似锦的繁花比作漫天的流霞之意。这里用“醉流霞”,含意双关,既明指为甘美的酒所醉,又暗喻为艳丽的花所醉。从“流霞”这个词语中,可以想象出花的绚烂、美艳,想象出花的芳香和形态,加强了“醉”字的具体可感性。诗人借这含意双关的“醉流霞”表达出生理的醉与心理的醉之间相互作用和奇妙融合。次句“倚树沉眠日已斜”进一步写“醉”字。因迷花醉酒而不觉倚树(倚树亦即倚花,花就长在树上,灿若流霞),由倚树而不觉沉眠,由沉眠而不觉日已西斜。叙次井然有序,而又处处紧扣“醉”字。醉眠于花树之下,整个身心都为花的`馥郁所包围、所熏染,连梦也带着花的醉人芳香。所以这“沉眠”不妨说正是对花的沉醉。这一句似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迷花倚石忽已暝”句化出,进一步写出了身心俱醉的迷花境界。
下两句写酒醒后夜半赏花,更显出对花之爱。同时也将美好而满足的气氛转至了凄凉与孤寂。“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客已散,酒已醒,夜已深。与前半夜寻芳时热闹欢欣的情景截然相反,孤独之感重又袭来。在这种环境气氛中,一般人是不会想到欣赏花的;即使想到,也会因露冷风寒、花事阑珊而感到意兴索然。但诗人对花的喜爱却丝毫未减,想要趁着这夜深人静无人打扰之时,再秉着红烛独自欣赏残花,对花之痴迷已显露无遗。同时诗句中的“红烛”与“残花”又进一步地构成了对比,更显花之残。诗人想到日间盛开的花朵,到了明朝也许就将落英缤纷、残红遍地,一种对美好事物的深刻留连之情便油然而生,促使他抓住这最后的时机领略行将消逝的美,于是,便有了“更持红烛赏残花”这一幕。在夜色朦胧中,在红烛的照映下,这行将凋谢的残花在生命的最后瞬间仿佛呈现出一种奇异的光华,美丽得像一个五彩缤纷而又隐约朦胧的梦境。夜深酒醒后的“赏”,正是“醉”的更进一步的表现,同时也表现诗人对美好事物即将逝去的不舍,怜惜之情油然而生。结句的意境与诗人早年失意科场时之作《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中的“留得枯荷听雨声”相似,枯荷与残花,都是为普通人所忽视的,可是诗人将之与雨滴、红烛相配合。可谓化腐朽为神奇。使之散发出一种凄美之感,深受读者的喜爱。苏轼《海棠》中的“只恐夜深花睡去。敞烧高烛照红妆”即从此句化出。只是略去了李商隐诗中的一些凄凉之感。
整首诗围绕着花进行,特别是最后一句更显出对花的痴迷。不仅爱盛开之花。甚至也能从凋落之花中看到美,甚为难得。
篇4:花下醉原文及赏析
花下醉原文及赏析
原文
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
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
翻译
寻得芳菲不觉被美酒陶醉,倚着花树酣眠红日已西斜。
且等到客散酒醒深夜以后,又举着红烛独自欣赏残花。
注释
⑴流霞,是神话传说中一种仙酒。《论衡·道虚》上说,项曼卿好道学仙,离家三年而返,自言:“欲饮食,仙人辄饮我以流霞。每饮一杯,数日不饥。”
⑵沉眠:醉酒之后的深睡。
⑶日已斜(xiá):指夕阳西下。
⑷更持红烛赏残花:更:再。仿白居易《惜牡丹花》中“夜惜衰红把火看”。
赏析
这是一首抒发对花的陶醉流连的小诗。诗歌先以寻花开篇。接着沉醉花中,最后写酒醒赏花。通篇都围绕着花来展开。表现出诗人对花的强烈喜爱。可谓爱花之至。
起首两句先写了寻芳而醉的过程,流露出一种酣醇满足之意。“寻芳不觉醉流霞,依树沉眠日已斜”。在这个美好的春日,诗人一路追寻着繁花的踪影,在不知不觉之间已经喝得大醉。便在夕阳西下之时,依着花树沉沉地睡去。诗人因为爱花,所以怀着浓厚的兴趣,殷切的心情,特地独自去“寻芳”;既“寻”而果然喜遇;既遇遂深深为花之美艳所吸引,流连称颂,不能自已;流连称颂之馀,竟不知不觉地“醉”了。“不觉”二字寓意深广,使花之美、酒之醇以及人之陶醉都包含其中了。而不自知其所以然的情态,笔意极为超妙。“流霞”,将似锦的繁花比作漫天的流霞之意。这里用“醉流霞”,含意双关,既明指为甘美的.酒所醉,又暗喻为艳丽的花所醉。从“流霞”这个词语中,可以想象出花的绚烂、美艳,想象出花的芳香和形态,加强了“醉”字的具体可感性。诗人借这含意双关的“醉流霞”表达出生理的醉与心理的醉之间相互作用和奇妙融合。次句“倚树沉眠日已斜”进一步写“醉”字。因迷花醉酒而不觉倚树(倚树亦即倚花,花就长在树上,灿若流霞),由倚树而不觉沉眠,由沉眠而不觉日已西斜。叙次井然有序,而又处处紧扣“醉”字。醉眠于花树之下,整个身心都为花的馥郁所包围、所熏染,连梦也带着花的醉人芳香。所以这“沉眠”不妨说正是对花的沉醉。这一句似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迷花倚石忽已暝”句化出,进一步写出了身心俱醉的迷花境界。
下两句写酒醒后夜半赏花,更显出对花之爱。同时也将美好而满足的气氛转至了凄凉与孤寂。“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客已散,酒已醒,夜已深。与前半夜寻芳时热闹欢欣的情景截然相反,孤独之感重又袭来。在这种环境气氛中,一般人是不会想到欣赏花的;即使想到,也会因露冷风寒、花事阑珊而感到意兴索然。但诗人对花的喜爱却丝毫未减,想要趁着这夜深人静无人打扰之时,再秉着红烛独自欣赏残花,对花之痴迷已显露无遗。同时诗句中的“红烛”与“残花”又进一步地构成了对比,更显花之残。诗人想到日间盛开的花朵,到了明朝也许就将落英缤纷、残红遍地,一种对美好事物的深刻留连之情便油然而生,促使他抓住这最后的时机领略行将消逝的美,于是,便有了“更持红烛赏残花”这一幕。在夜色朦胧中,在红烛的照映下,这行将凋谢的残花在生命的最后瞬间仿佛呈现出一种奇异的光华,美丽得像一个五彩缤纷而又隐约朦胧的梦境。夜深酒醒后的“赏”,正是“醉”的更进一步的表现,同时也表现诗人对美好事物即将逝去的不舍,怜惜之情油然而生。结句的意境与诗人早年失意科场时之作《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中的“留得枯荷听雨声”相似,枯荷与残花,都是为普通人所忽视的,可是诗人将之与雨滴、红烛相配合。可谓化腐朽为神奇。使之散发出一种凄美之感,深受读者的喜爱。苏轼《海棠》中的“只恐夜深花睡去。敞烧高烛照红妆”即从此句化出。只是略去了李商隐诗中的一些凄凉之感。
整首诗围绕着花进行,特别是最后一句更显出对花的痴迷。不仅爱盛开之花。甚至也能从凋落之花中看到美,甚为难得。
篇5:丁香花下读后感
丁香花下读后感
我有些不敢相信,那样凄美的一个故事,竟然寄寓在这小巧的淡紫色花朵上。她们一个个仰起头,眯起眼睛享受阳光,那散下的斑驳的影,竟似一抹淡淡的微笑,送给你的安逸。
这哪里是歌中的忧郁的花儿啊。我呆呆地看了好半天,才敢小心翼翼地轻轻抚摸她们的手臂和温润的脸。我一碰,她们就轻轻颤动,似乎是害羞,又似乎是逗趣。
这时,我才发现,丁香有三瓣的,也有四瓣的。突然想起了在书上看到的一个美丽的传说:幸福女神为了让人们得到幸福,便让丁香仙子们幻化成五瓣丁香,谁能得到五瓣丁香,丁香仙子就会在她的身边飞舞,带给她幸福。于是抱着好奇的心情,想要寻找五瓣丁香。可是,找了好半天,也没有找到。那一朵朵四瓣或三瓣的小花,似乎在笑着说,呵呵,找不到了吧,可不要放弃啊。我更不服气了,非要找出一朵五瓣丁香来。这时,我突然看到了一朵六瓣丁香,啊,如果五瓣丁香代表幸福,那她代表什么呢?她也许是一个愿望仙子,还也许是奇迹仙子,我笑了,闭上眼睛偷偷地许愿,不,是祈祷:愿所有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永远幸福。还有,快让我找到五瓣丁香吧。也许是六瓣丁香的帮忙,我和好友很快就在同一个地方各自找到了一朵五瓣丁香。在我发愣的时候,好友已把她摘了下来,放在我的手心里。眼中一时竟盈满泪水,难道是得到幸福的感动吗?我捧着她,怕弄疼了她,还怕弄坏了这来之不易的幸福。望着手中的淡紫色幸福,是那样的娇弱,那样的淡雅,那样的单纯,就像不染尘世的孩子,我真的觉得有一种幸福感正从手上蔓延至全身。可是,为什么我的心中牵动着淡淡的伤痛呢?
阳光闪烁,在云飘过的印痕里,我竟觉得那朵淡紫色在微笑,她的灵魂飘升起来,在我的身边,轻舞,飞扬,守侯我一辈子,永远的幸福。在那笑中,我怎会分明看到了忧郁的眼神,看到了她不曾有过的忧伤。
我把她夹在了书里,只有这样,她才会永远美丽,永远保留她带给我的幸福的微笑和安适,永远能让看到她的人幸福。这也许可以弥补,在摘下她的那一瞬间,我的小小的自私吧。
每次翻动那本书,都似乎看见她曾在山野的小路边的阳光下,摇曳着微笑,闻见她曾陶醉过我的浓浓的香气,听见她清脆干净的笑声。还有,心底,那始终不敢触及的,惋惜,歉意。
篇6:樱花下散文
花开的声音,谁曾聆听过?可以告诉我那是不是很美妙?花开花落,风轻轻的追随着它的感觉吹动了那些话。
粉粉的花瓣,淡淡的香,没有规则的形状。忽然,一阵微风吹来,花落了。一片,两片,像飞舞的蝴蝶,我伸出手,一片花瓣安静的躺在我的手心,似乎在感受着我手中的那伤温暖。我松开手,它就这样在空中摇曳这飘落。
安静的,一个人在樱花下面,天真的以为,她会为我再盛开一次,让我聆听那种美妙的声音。可是错了,错的那样幼稚。夕阳的余辉下,她变了颜色,躺在底上的她们也变了。变地那么妖艳。刺痛了我的眼。我慢慢的做下去。等待,带这小小的希望,安静的数这花瓣。
月已悄悄挂在夜幕,发出凄幽的光,去用温柔的“目光”劝我放弃等待,我笑了笑,摇了摇头,曾经迷失的自己,找到追求的目标,难道又要下去^一次次的期待,一次次的祈祷,一次次的流泪。后悔曾经那样挥霍时间,可是这一次话没有再开,我没有失望,不再感到难过。我明白了错过不会冲来,我抖落数好的花瓣,选择笑着离开,带着另一个梦去追随。
月光下,我对她挥挥告别,淡淡的香,冷冷的光,轻轻的风。
篇7:樱花下散文
午后,习惯性的坐在电脑前,打开音乐,一曲曲优美而伤感的歌曲,在房间里回荡。寂寞在蔓延,让我的心泛起阵阵的痛楚。情不自禁想起你我之间的点点滴滴。如果爱上你是一个错,我,不后悔我所犯的这个错。
每个人都渴望有一份纯真的爱,与相爱的人天长地久,长相思守。可现实总会出其不意给我们一击,让我们的人生不尽人意,留一段忧伤给我们。在对的时间遇上对的人,是一生幸福;在对的时间遇上错的人,是一段心伤;在错的时间遇上错的人,是一场心碎。
在忧伤的歌曲不断的唱着,显得此时的.我更加孤寂。你曾经不止一次的问我,遇上你我后不后悔。我也一次次坚定地回答你,我不后悔,即使无果,也会有美好的回忆。我们如梦如幻的昨天,直到你的离去,才让我从梦中醒来。对于梦中的一切,我们曾经的感情,到底是我错了,还是你错了。还是我们都没有错。错的只是时间而已,感情本来就没有对错,不是吗?可是有关你的一切,始终都在我的记忆力,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失去半分。就像一根针,不小心碰到了,就会扎得好痛。这原本不该属于我的思念,此时却在我一个人的心里,生根发芽。
如果以后不经意的相遇,在擦肩而过的瞬间,我的回眸凝视,你还会记起我吗?我还会失落,还会无法释怀吗?也许我们都会说,在错的时间遇上错的人,本身就是一个错误。
打定主意再不想你了,可惜没法做到。
这些思念越是压抑越是泛滥,每天想你千万遍都那么的清晰明了。
我问自己这样对你朝思暮想能有什么用。事实告诉我,于事无补,除了让自己更痛苦之外。什么没有用!
偶尔我会遐想,当我想你的时候,你是不是也一样在想我。其实这些傻事让我一个做就行了,为什么还要拉上你。但是,如果你真的也能想我那么一点点,我会很开心。虽然我没有想你的资格,你也没有想我的权利。
偶尔你的一句问候,就仅仅的一句而已,但我已深感安慰。
似乎早已命中注定,你我就是一条永不相交的平行线。我们之间是永远明天交点,及时有了交点以后也会渐行渐远,直到不在相近!
现在的我似乎明白了: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明明无法抵挡这种思念却还得故意装做丝毫没有把你放在心里,而是面对爱你的人,用冷漠的心,掘了一条无法跨越的沟渠。
也许,我只是陪你疯了一场短暂而幸福的过客!
篇8:樱花下散文
我们唯有默默地对看,然后淡淡错过——题记
身旁的樱花乘着风,打着旋,飘落着
刺眼的金色阳光从树上筛落而下
眼皮上的温度陡然增加
太阳在天边灿烂着
空中弥漫着盛夏独有的甜腻气息
我们逆着光
对看着这年华
看着渐行渐远的时光
我们很有默契地都保持了神秘感
不知道彼此的名字
只记清了对方的轮廓
只带走了一份无声的盛夏记忆
我们也总是保持着默契
谁也不曾开口问过谁什么
总是有机会的
我们这样单纯想着
于是流年就这般慢慢逝去
我们都像那樱花
花期一到
无论如何
我们都必须随风一起
回到属于我们的位置
篇9: 花下迷路美文
花下迷路美文
独自在灯下撰写论文,夜过四更,好不容易可以睡下,却被微信上同学发来的信息打扰。临近毕业,怕学校里有急事,手机24小时开机,夜夜几乎都在紧张与不安中度过。
即刻打开看了一眼信息,原来只是有人发了个晚安的表情。瞬间松了口气。
我是什么时候变得这么敏感了,像夏天里一株易被晒伤的植物?日子忙忙碌碌,如同厚实的墙,越砌越高。不停地查阅图书,收集材料,撰写章节,又不断地推翻原先的结论,修改段落,好几次,整个人都累得趴在图书馆的木桌上睡着了。
有时很想一口气就拉下此刻生活的闸门,去一个没人认识自己的地方,趿着拖鞋在自由空旷的夏天原野上奔跑,重温阔别已久的曼妙时光。
以前每次升学考试结束,我都会给自己安排一场漫长的旅行。比如到海边的渔村去,看潮涨,吹海风。
风一阵阵吹来,我留长的刘海儿飘起来了,我宽松的短袖被撑起来了。我像是云,又像是帆,即便有引力在拉扯我的脚踝,但我仍觉得和风邂逅的那一刻,自己没有拘束,无比自由。如果一生都能如此飘散,好像也没有什么不好。
儿时也到过海边,和伙伴们一起在祖父的带领下玩闹嬉戏。祖父一生郁郁不得志,看海成了他常做的事。当我们踏着浪花越跑越远时,祖父立马将我们喝住,说:大海表面平静,底下实则暗涌遍布,非常危险,快回来快回来。
那时少不更事,不明白其中亦有深意,如今想来,知道了人世与海皆是如此。只有潜入深海的人才知海底漆黑,动荡不安。
当我们无法获知隐藏在其中的危险时,会感到一种深深的恐惧。海给了我们敬畏它的缘由。
但如果自己看不到海,又想感受海的空旷与自由,应该怎么做?我的回答是:给自己一张床。夜里,打开窗,关上灯,想象黑暗的`潮水已升至床板下,载着你前往月光下的海。
风吹动着树,是涛声;远处忽隐忽现的霓虹,是星辰。海始终都在你身旁,伴你入眠。每当疲惫的身体与柔软的床融为一体,我便即刻入睡,这是我在一天中感觉最幸福的时刻。
我们现在的生活似乎总被一个看不到的庞然大物追赶着,计划满满又常常到头一场空,耗空青春,滞留下无法排解的疲倦。
读了大学后,我到过很多城市,住过很多朋友提供的房间,只是进行简单的打扫,清理器物,内心便和房间一样舒适。我从来都是一个不想有多余负累的人,买错的书籍、已不再合体的衣物、即将过期的食物,都毫不犹豫地从生活中移除。我也常与患有抑郁、失眠症状的友人聊天,以平静淡然的语气诉说衷肠,反复提到简单生活的字眼。面对他们,我千百次告诫自己不能施以同情和怜悯的目光,在浮躁而压抑的时代,谁都一样,不堪一击。现实肉身,尽是千疮百孔,人生长路也遍布深渊暗河。
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烦恼、意外、离别、死亡,都像不速之客,光临我们生命中的不同阶段,若是背负太多执念与愁苦,人生是过不好的。世事虚妄,造次颠沛,人在其中,应不悔、不争、不猜。倒空内心的残羹冷炙,轻装上阵,不问前程与来路,人生便会好过很多。
愿你迷路在花香弥漫的树下,有梦为马,随处可栖,不慌不忙地去寻找生命的出口。
篇10:紫藤花下作文
在奶奶家的小院一角栽着一棵四季都美丽的紫藤。紫藤顺着架子往上爬,绿叶中开着朵朵紫色的小花,像一只只“紫蝴蝶”,微风轻拂,“紫蝴蝶”在绿叶中扇动着翅膀。
阳春三月,数番微雨。紫藤吮吸着甘露,从枝叶间抽出了尖嫩的细芽,好像一个个刚出生的婴儿。几天后,紫藤花便一朵朵、一串串赶集似的聚拢起来,花儿紫中透白,白中泛紫,它们开得那么热烈,把春天渲染得一片生机。而花儿,散发着幽香,沁人心脾,令人心旷神怡。
炎炎盛夏,芳菲正浓。这时紫藤的枝叶长得郁郁葱葱,苍翠欲滴,宛然一道绿色屏障。瞧!那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深的、浅的、明的、暗的,恐怕只有画家才能描绘出如此丰富的色彩来。雨后的绿叶,绿的发亮,绿的醉人,绿叶上那晶莹的露珠,仿佛少女衣角上的银饰。枝头上几只小麻雀也一声一声地唱着悦耳动听的夏之韵。紫藤架下,落英缤纷,醉人的花香悠悠地飘着。
秋风送爽,果实累累。紫藤结出了许多扁豆似的可爱娃娃――果荚,他们一个个毛茸茸的,绿中透黄。微风吹来,果荚就调皮地荡起秋千来,好不快活。
寒冬腊月,百草凋零。落光了叶子的紫藤,又显出另一番神韵。稀疏的劲枝,手拉着手,肩并着肩,紧紧地盘旋缭绕在一起,抗风霜、斗严寒。尤其是多霜的天气,紫藤就更见景致了,一根根银条,纵横交错,既像洁白的珊瑚,又像晶莹的玉雕。
紫藤美的秘密,无非是它背后惊人的努力。
篇11:诗歌花开花下
诗歌花开花下
小引
什么样的人也会变脸
就像我的心中也有下雨天
发现,屏幕的那边
有一张张太阳的脸
偶尔幻想表情的江山
嘴角扬起的转角
忘记了时间在转
阴冷的昨天
一米阳光的点点
悄悄染红了整个冬天
落幕的花也败得甘愿
一、绿萝篇
你来了着一身婆娑的绿
颔首低眉倚栏而立
遥念着春的勃勃生机
你说你会倾心相付不畏青少黄多
你倔强的铺路祈祷
用曾经的心跳
绿了千百家的骄傲
从此心海里也多了一道绿的涟漪
二、昙花篇
夜色深迷蒙棱
一笺花语一眼人心
清风中呢喃素月下低诉
凝香思梦梦成真
几里红毯十指相牵
友情路上不忘初心
一朵时光墨染
续一场流水红颜
三、莲花篇
你的心上开满莲
沉凝了风花雪月的恬静优雅
静默在日月星辰
教会我们璀璨时的淡然
不骄不躁不高傲
教会我们跌倒时的'向前
不怨不叹不倦谩
山水草木各有各的装点
是金子总有发光的特点
四、总结篇
春夏秋冬携满庭芳华的暖
轻灵山水相依的逶迤
生命的韵味与豁达
在阳光里转辗入画
眼眸里存缓玲珑珠帘
隔着前世的薄纱烟雨
不计时光里的长短
在某一个花开的艳阳天
或邂逅在下雨的鹊桥边
于千里相惜隐隐相会
篇12:花下醉,花下醉李商隐,花下醉的意思,花下醉赏析
花下醉,花下醉李商隐,花下醉的意思,花下醉赏析 -诗词大全
花下醉作者:李商隐 朝代:唐 体裁:七言绝句 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
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 【赏析】义山诗往往风情万种,唯美是求。冯《注》曰:“最有韵,亦复最无聊。”纪昀曰:“情致有余,格律未足。”冯位《秋窗随笔》称此诗“有雅人深致。”林昌彝《射鹰楼诗话》云:“此方是爱花极致,能从寂寞中识之也。天下爱才慕色者果能如是耶?”张《笺》云:“含思宛转,措语沉著,晚唐七绝,少有媲者,真集中佳唱也。”刘、余《集解》:“‘醉流霞’双关,既醉于酒,亦醉于艳若流霞之花。……而‘持红烛赏残花’,更将爱花、惜花之心理推至高潮。情致之曲折,风格之浑成,均义山所独有。”
首句“寻芳不觉醉流霞”,写出从“寻”到“醉”的过程。因为爱花,所以怀着浓厚的兴味,殷切的心情,特地独自去“寻芳”;既“寻”而果然喜遇;既遇遂深深为花之美艳所吸引,流连称赏,不能自已;流连称赏之馀,竟不知不觉地“醉”了。这是双重的醉。流霞,是神话传说中一种仙酒。《论衡》上说,项曼卿好道学仙,离家三年而返,自言:“欲饮食,仙人辄饮我以流霞。每饮一杯,数日不饥。”这里用“醉流霞”,含意双关,既明指为甘美的酒所醉,又暗喻为艳丽的花所醉。从“流霞”这个词语中,可以想象出花的绚烂、光艳,想象出花的芳香和情态,加强了“醉”字的具体可感性。究竟是因为寻芳之前喝了酒此时感到了醉意,还是在寻芳的过程中因为心情陶然而对酒赏花?究竟是因迷于花而增添了酒的醉意,还是因醉后的微醺而更感到花的醉人魅力?很难说得清楚。可能诗人正是要借这含意双关的“醉流霞”写出生理的醉与心理的醉的相互作用和奇纱融合。“不觉”二字,正传神地描绘出目眩神迷、身心俱醉而不自知其所以然的情态,笔意极为超妙。
次句“倚树沉眠日已斜”进一步写“醉”字。因迷花醉酒而不觉倚树(倚树亦即倚花,花就长在树上,灿若流霞);由倚树而不觉沉眠;由沉眠而不觉日已西斜。叙次井然,而又处处紧扣“醉”字。醉眠于花树之下,整个身心都为花的馥郁所包围、所浸染,连梦也带着花的醉人芳香。所以这“沉眠”不妨说正是对花的沉醉。这一句似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迷花倚石忽已暝”句化出,深一层写出了身心俱醉的迷花境界。
醉眠花下而不觉日斜,似已达到迷花极致而难以为继。三、四两句忽又柳暗花明,转出新境──“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在倚树沉眠中,时间不知不觉由日斜到了深夜,客人已经散去,酒也已经醒了,四周是一片夜的朦胧与沉寂。在这种环境气氛中,一般的人是不会想到赏花的;即使想到,也会因露冷风寒、花事阑珊而感到意兴索然。但对一个爱花迷花的诗人来说,这样一种环境气氛,反倒更激起赏花的意趣。酒阑客散,正可静中细赏;酒醒神清,与醉眼朦胧中赏花自别有一番风味;深夜之后,才能看到人所未见的情态。特别是当他想到日间盛开的花朵,到了明朝也许就将落英缤纷、残红遍地,一种对美好事物的深刻留连之情便油然而生,促使他抓住这最后的时机领略行将消逝的美,于是,便有了“更持红烛赏残花”这一幕。在夜色朦胧中,在红烛的照映下,这行将凋谢的'残花在生命的最后瞬间仿佛呈现出一种奇异的光华,美丽得象一个五彩缤纷而又隐约朦胧的梦境。诗人也就在持烛赏残花的过程中得到了新的也是最后的陶醉。夜深酒醒后的“赏”,正是“醉”的更深一层的表现,正如姚培谦所说,“方是爱花极致”(《李义山诗笺注》)。清人马位说:“李义山诗‘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有雅人深致;苏子瞻‘只恐夜深花睡去,高烧银烛照红妆’,有富贵气象。二子爱花兴复不浅”(《秋窗随笔》)。“雅人深致”与“富贵气象”之评,今天我们也许有所保留,而归结。地到“爱花兴复不浅”,则是完全确切的。(刘学锴)
【花下,花下王安石,花下的意思,花下赏析】相关文章: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