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河南旅游解说导游词

河南旅游解说导游词

2022-06-13 08:07:4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瓜子儿奥利奥”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河南旅游解说导游词,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河南旅游解说导游词,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河南旅游解说导游词

篇1: 河南旅游解说导游词

白马寺位于河南洛阳城东10公里处,在汉魏洛阳故城雍门西1.5公里处,古称金刚崖寺,号称“中国第一古刹”,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第一所官办寺院。它建于东汉明帝永平(公元68年),距今已有近的历史,是国家AAAA景区。

据史料记载,东汉永平十年(公元67年)的某天晚上,汉明帝刘庄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位神仙,金色的身体有光环绕,轻盈飘荡从远方飞来,降落在御殿前。汉明帝非常高兴。第二天一早上朝,他把自己的梦告诉群臣,并询问是何方神圣。太史傅毅博学多才,他告诉汉明帝:听说西方天竺(印度)有位得道的神,号称佛,能够飞身于虚幻中,全身放射着光芒,君王您梦见的大概是佛吧!于是明帝派使者羽林郎中秦景、博士弟子王遵等13人去西域,访求佛道。三年后,他们同两位印度僧人迦叶摩腾和竺法兰回到洛阳,带回一批经书和佛像,并开始翻译了一部分佛经,相传《四十二章经》就是其中之一。皇帝命令在首都洛阳建造了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以安置德高望重的印度名僧,储藏他们带来的宝贵经像等物品,此寺即今天的洛阳白马寺。据说是因当时驮载经书佛像的白马而得名,而白马寺也因而成为中国佛教的“祖庭”和发源地。白马寺属于中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马寺原建筑规模极为雄伟,历代又曾多次重修,但因屡经战乱,数度兴衰,古建筑所剩无几,人民政府为保存这一著名文化古迹,曾进行过多次修葺。现有五重大殿和四个大院以及东西厢房。前为山门,山门是并排三座拱门。山门外,一对石狮和一对石马,分立左右,山门内东西两侧有摄摩腾和竺法兰二僧墓。五重大殿由南向北依次为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和毗卢殿。每座大殿都有造像,多为元、明、清时期的作品。毗卢殿在清凉台上,清凉台为摄摩腾、竺法兰翻译佛经之处。东西厢房左右对称。整个建筑宏伟肃穆,布局严整。此外,还有碑刻40多方,对研究寺院的历史有重要价值。

现存白马寺坐北朝南,是一座长方形的院落,占地约4万平方米。寺大门之外,广场南有近年新建石牌坊、放生池、石拱桥,其左右两侧为绿地。左右相对有两匹石马,大小和真马相当,形象温和驯良,这是两匹宋代的石雕马,是优秀的石刻艺术品。白马寺的山门为明代所重建,为一并排三座拱门,代表三解脱门,佛教称之为涅盘门。部分门洞券面上刻有工匠姓名,皆为东汉遗物。寺内现存五层大殿,坐落在一条笔直的中轴线上,两旁偏殿则互相对称。天王殿,正中置木雕佛龛,龛顶和四周有50多条姿态各异的贴金雕龙。龛内供置弥勒佛,即“欢喜佛”。他笑口常开,赤脚趺坐,形象生动有趣,令人忍俊不禁。殿内两侧,坐着威风凛凛的四大天王,是佛门的守护神。弥勒佛像(之后是韦驮天将,佛教的护法神,昂然伫立,显示着佛法的威严)。白马寺大门东走约300多米,有一座十三层的齐云塔,直插云霄。齐云塔始建于五代时期,原为木塔,北宋末年金兵入侵时烧毁。金朝大定年间重建此塔,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

白马寺建筑规模雄伟,现在的布局为明嘉靖时重修,仅存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四座大殿。山门东西两侧有迦叶摩腾和竺法兰二僧墓。后院毗卢阁内的断文碑,刻有白马寺的历史,是寺内重要古迹,所传唐经幢(读床)、元碑刻都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寺内原来还出土了玉石雕刻的弥勒佛像,已被盗往美国。各殿内的佛像大多是元代用干漆制成的,特别是大雄宝殿的佛像,是洛阳现存最好的塑像。据记载,三国魏时白马寺前有大石榴,京师传说:“白马甜榴,一石如牛。”寺东还有一座金代大定十五年(1175)造的齐云塔。

篇2: 河南旅游解说导游词

少林寺,位于登封县城西北13公里少室山北麓五乳峰下。若从郑州、开封、洛阳乘汽车,可直达寺院门前。少林寺创建于北魏太和二十年(4),因此寺建于少室山麓的丛林茂密之处,故名“少林”。正如《说嵩》中所说:“少林者,少室之林”。少林寺是我国佛教禅宗的发样地,所以又称《少林禅寺》和《大少林》.据文献记载,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印度高僧跋陀自西域跋涉来洛阳,他0幽栖,常到嵩山,又受孝文帝尊崇,“诏于少室山阴,筑少林寺而居之”。北魏正光至孝昌年间,另一印度僧人达摩来中国,修禅于嵩山少林寺。他广集弟子,传授禅宗,使少林寺的影响日益扩大,传说达摩曾在山中面壁九年,因此留影于石。

少林寺原有建筑较多,分布较广。现在少林寺包罗的范围除主体建筑常住院外,还有离寺西不远的塔林,寺西北阜地上的初祖庵,少溪河南岸的南园,钵盂峰下的二祖庵,寺东太室山麓的三祖庵,以及分散在寺周围的古塔、碑刻等。

常住院是少林寺的主体建筑,位于少溪河北岸,院内现存有山门、客堂、达摩亭、自衣殿、千佛殿(毗卢阁)和地藏殿等,常住院自山门至最后大殿南北长300余米,现有面积约4万平方米,分前后六所院落。

山门是少林寺最前面的建筑,创修于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额悬“少林寺”黑漆方匾,为清康熙皇帝御书。据《少林寺志》载:此匾原悬于大王殿正门上方,大王殿焚毁后,移于此处,入少林寺山门,是一条宽阔的慢斜坡形雨道,两旁有许多重要的碑刻,有武则天撰文的《大唐天后御制诗书碑》,还有日本僧人邵元所撰的息庵禅师道行之碑,碑文反映了邵元和息庵禅师之间的深厚情谊和古代中日人民的友好关系。郭沫若为此曾题诗说:“息庵碑是邵元文,求法来唐不让仁。愿作典型千万代,相师相学倍相亲”。寺内还有《唐秦王告少林寺主教碑》、《唐嵩岳少林寺碑》、《宋苏东坡观音赞》等。另外还有许多著名书法家如米芾、赵孟、董其昌、蔡京等人书写的碑刻。这些碑刻不仅是重要的史料,而且都有很高的书法价值。

碑林的尽头是“三大殿”,即天王殿、大雄宝殿和法,堂(即藏经阁),1928年这三座重要建筑都毁于军阀的兵火。除三大殿之外,被大火烧毁的殿堂还有:钟楼、鼓楼、客堂、库房、香积厨、东西禅堂、紧那罗殿、六祖堂、阎王殿和龙王殿,还烧了7棵大柏树和“五品封槐”等。据说,大火蔓延了40余天,这是历史上少林寺最惨重的一次火劫。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有关部门已决定对被毁的建筑进行修缮和整理,天王殿、紧那罗殿、六祖堂、东西禅房和僧院已重修复原。紧那罗殿的0、妙法、持法三尊4米多高的法身,魁梧地挺立在殿中。六祖堂内恢复了达摩、慧可等禅宗六代祖师朝拜观世音菩萨的一组泥塑。菩萨身后是一组巨型山水图景,表现的是达摩只履归西的故事,寺内的中心建筑――大雄宝殿重建工程于1986年6月完成,1985年7月寺内还新建了拥有14厅的捶谱堂,堂内塑造有坐掸、念经、练功、小洪拳、大洪拳、六合拳、通臂拳、罗汉拳、朝阳拳等204身拳武僧,形像逼真。特别是十三棍僧救唐王、明代小山和尚挂师平倭寇等,英姿飒爽,给少林寺大增风彩。

篇3:河南云台山导游词解说

云台山泉源丰富、植被茂盛,原始次生林覆盖了整个山峦,各种 树木和奇花异草种类达四百多种。中药材蕴藏丰富,除人参、灵芝外,还有闻名国内外的四大怀药(地黄、菊花、山药、牛膝),以及茱萸、连翘、天麻、当归等二百多种。

云台山区各种地方特产与秀美的山水同享盛名。中药材蕴藏丰富,除人参、灵芝外,还有闻名国内外的四大怀药,以及茱萸、连翘、天麻、当归等二百多种。

修武黑山羊个大肉多,体质健壮,肉鲜香细腻,且无膻味,其营养价值高,有益气补肾,祛寒暖胃功能,是老年人和久病体弱者的滋补佳品。

焦作柿饼焦作柿饼是用柿刀将柿皮去掉,晒干,装在大缸中用泥将口封严,柿子就闷成一身白霜的柿饼。

武陟油茶秦朝称甘缪膏汤,汉称膏汤积壳茶,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特产,土贡食品。武陟油茶成名于两千多年前的秦朝末年。

海蟾宫松花蛋一般也叫变蛋或者是皮蛋,是修武县的特产。

闹汤驴肉是云台山的又一大特产,因其味道香浓可口而深得游客赞誉。

四大怀药是地黄、山药、牛膝、菊花的总称,盛产于黄河北岸的温县、武陟、博爱、孟州、沁阳等县(市)。

篇4:河南云台山导游词解说

潭瀑峡地处云台山北部略偏西,是主要河流子房河的一个源头。沟长米,南北走向。沟东面,峭壁耸翠,基岩裸体。沟西面,竞秀峰参差俏丽,峰群一字排列,峰峰直立,争奇斗异。在曲曲弯弯的沟槽内,潆洄着一条会唱歌、会跳舞的溪水。这条能歌善舞的溪水叫小龙溪。它的溪床,由一层层高低不一、色彩有别、宽窄不同、曲折有致、形态各异的自然山石台阶所组成。它三步一泉、五步一瀑、十步一潭,呈现出千变万化的飞瀑、走泉、彩潭和山石景观,故得雅号:“潭瀑川”。

百家岩是中国山水园林文化从宫廷走向民间的发祥地,自古山水秀丽,汉献帝刘协曾在此避暑纳凉,魏晋时期,史称“竹林七贤”的 刘伶、向秀、山涛等七位名士曾隐居百家岩竹林二十余年,并先后结识孙登、王烈等隐士,留下了“孙登啸台”、“王烈泉”、“刘伶醒酒台”等遗迹。唐代十才子之一的著名诗人钱起在此怀念孙登的诗中写道:“崖石乱流处,竹深斜照归。主人卧巨石,自涤清晕。春雷近作解,空谷半芳菲”。

峰林峡以山水交融的翡翠湖为主体,融山的隽秀、水的神韵为一体,被誉为“人间天上一湖水,万千景象在其中”,更有“云台天池”的美誉。 境内十里平湖宛若一条在峡谷中飘拂的玉带,湖区岛屿星罗棋布,湖周峰峦起伏,湖面波光涟漪。

青龙峡作为云台山的主要景点之一,有“云台山第一大峡谷”的美誉。这里瀑飞泉悬,潭幽溪清,山水含情,草木解意,自然的灵性和生命的灵动在这里演绎得活灵活现,狂然的心跳和怦然的心动在这里挥洒得淋漓尽致,堪称生态旅游、休闲避暑的好去处。青龙峡气候独特、山清水秀、环境优美,是一处天然“氧吧”,是原始生态旅游的绝佳去处。是集峰、崖、岭、巅、台、沟、涧、川、瀑、洞等地貌于一体的自然山水型景区。主峰青龙峰海拔高达1323米,站在岭巅,大有“举目四观天下小”之感慨;波澜壮阔的望龙瀑’神奇独特的倒流泉、妙不可言的七彩潭、堪称一绝的“石上春秋”、独具特色的溶洞景观、再加上天然原始的植物群落、构成了一幅幅极富创意的山水画卷。

篇5:安徽旅游解说导游词

黄山雄踞于中国安徽省南部,是蜚声中外的旅游胜地,黄山与黄河、长江、长城齐名,成为中华民族的又一象征。1990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令世人神往。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而闻名于世。她是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中唯一的山岳风景区,作为中国山之代表,黄山集中国名山之大成,自古就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说法。黄山还兼有“天然动物园和天下植物园”之称。黄山正以它雄奇的容貌迎接着四海宾客。

黄山的风景区面积约154平方公里,其中有莲花峰、光明峰等大小72个山顶、天都峰三大主峰都在海拔1800米以上。其二湖、三瀑、十六泉、二十四溪相映争辉。黄山松针叶短粗,顶平如削,形态奇特。著名的松树有迎客松、卧龙松、黑虎松、麒麟松、-松等。

黄山的奇峰怪石是大自然雕刻家留下的杰作,有的似人,有的似物,似禽,似兽,惟妙惟肖。最著名的怪石有“猴子观海”,还有“梦笔生花”、“仙人下棋”、“犀牛望月”、“金鸡叫天门”、“孔雀戏莲花”云海,.....凡此等等。黄山四季景色各异,日出、晚霞、华彩、佛光和雾淞等时令景观各得其趣,真可谓人间仙境。

黄山的风景区面积约154平方公里,其中有莲花峰、光明峰等大小72个山顶、天都峰三大主峰都在海拔1800米以上。其二湖、三瀑、十六泉、二十四溪相映争辉。黄山松针叶短粗,顶平如削,形态奇特。著名的松树有迎客松、卧龙松、黑虎松、麒麟松、-松等。

黄山的奇峰怪石是大自然雕刻家留下的杰作,有的似人,有的似物,似禽,似兽,惟妙惟肖。最著名的怪石有“猴子观海”,还有“梦笔生花”、“仙人下棋”、“犀牛望月”、“金鸡叫天门”、“孔雀戏莲花”云海,.....凡此等等。黄山四季景色各异,日出、晚霞、华彩、佛光和雾淞等时令景观各得其趣,真可谓人间仙境。

篇6:安徽旅游解说导游词

宏村,古取宏广发达之意,称为弘村,位于安徽省黄山西南麓,距黟县县城11公里,是古黟桃花源里一座奇特的牛形古村落。地理坐标:东经117°38′,北纬30°11′,村落面积19.11公顷,宏村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公元1131——1162年),距今约有920_年的历史。宏村最早称为“弘村”,据《汪氏族谱》记载,当时因“扩而成太乙象,故而美曰弘村”,清乾隆年间更为宏村。

宏村为依山傍水的牛形古水系建筑村落,围绕水系而建的100多幢水榭民居,保存完好,古朴典雅,各具特色。月沼形如“牛胃”、南湖酷似“牛肚”,水清澈甘甜,九曲十八弯的水圳如“牛肠”穿庭入院。 人们在水圳濯洗菜蔬、衣裳是宏村特有的生活风景线。

宏村的古水系牛形村落堪称“中华一绝”,开《仿生学》之先河。有“民间故宫”佳誉的清代民居“承志堂”是宏村古村落代表性建筑,巧夺天工的“百子闹元宵”、“唐肃宗宴官”等木雕群及漏窗石雕《四喜图》奇美绝伦。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曾赞叹道:“黟县宏村建筑文物是国家的瑰宝”。

宏村有“中国画里的乡村”的美名。古宅老墙、湖光山色相映成趣,美不胜收,受到中外游客、影视、美术、摄影艺术家们的高度赞扬。

在西递、宏村,马头高墙、石雕漏窗、门罩门额是常景;民宅厅堂内悬挂字画、楹联,摆设镜钟瓶是家家的习俗。西递还有着“抛彩球,选佳婿”的民俗。

篇7:安徽旅游解说导游词

九华山在皖南青阳县境内,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登上九华山后,对其赞叹不已,认为天下名山均不能与九华山争长。李白曾三上九华山。九华山的特点是山奇峰秀,佛寺众多。

早在东晋年间(420_年),山上就开始建寺庙,以后历代都增建、扩建,形成“三里一小庙,五里一大庙”,庙宇遍布全山,据说兴盛时期多达300余座,僧众四五千人。现在保存完整的寺庙尚有五六十座。

游九华山,首先到九华街,这里海拔600多米,是九华山的中心,寺庙也主要集中在这里,因此有“莲花佛国”之称。这里实际上是一个山上的村镇,除了庙宇外,还有商店、学校、旅店、农舍,游人可以在这里住宿,并以此为起点,游览山上的名胜。

九华街上的化城寺,是九华山历史最悠久的晋代古寺,也是九华山的主寺,寺的建筑依山势布局,反映了高超的建筑设计艺术。寺内有一口高一丈有余,重约20_斤的古钟,铸造精美,声音洪亮,用槌撞击,凝重清扬的钟声,在山谷回荡,往往使人有超凡脱俗之感。“化城晚钟”遂成为“九华十景”之一。

从九华街往东走不远,有一建在悬崖上的殿堂,就是著名的“百岁宫”。其匾额上书有“钦赐百岁宫,护国万年寺”十个金字。据说,在明朝万历年间,有个叫无暇的和尚,26岁来到九华山,在一个人迹罕至的山洞里苦修了120_年。死后3年,人们才在洞中发现他的肉身。山上和尚认为他是**转世,遂将尸体装金供奉。明崇祯皇帝知道后封他为“应身菩萨”。于是供奉他的小庙香火日旺,寺庙扩展,成为九华山四大丛林之一。游人可以在寺里的肉身殿看到这具头戴僧帽,身披红色袈裟,端坐莲台之上的无暇和尚的装金肉身。

九华胜景在天台。天台峰是九华山的主峰,海拔1300多米。有“不登天台,等于没来”的说法。从九华街上天台,约15华里山路,沿路经过很多风景点。当你气喘吁吁,到达天台正顶,眼前的景色,将使你胸襟开阔,疲劳顿消。四周群山匍伏,远望九华街,只有巴掌那么大了。极目远眺,天地浑然一体,长江如练隐隐可见。清冽的山风送来阵阵松涛、竹喧,令人陶醉。周围的岩石,奇形怪状,多呈黝黑色。有一巨石上刻“非人间”三字。此时此刻,真使人有身临蓬莱仙境之感。在天台上看日出,据说其瑰丽景色不亚于在泰山日观峰看日出。因此“天台晓日”被列为“九华十景”之一。

九华山是令人神往的莲花佛国。它以灿烂的佛教文化和奇丽的自然景观为特色,是游览、观赏和开展科学文化活动的山岳型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改革开放以来,古老的佛山沐浴盛世朝阳,新姿焕发,活力再现,现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九华山坐落在池州市东南境,她是池州旅游业的品牌,是池州人民的骄傲,是安徽”两山一湖”风景区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为使名山披锦绣,更快地跻身于国际旅游先进行列,九华山风景区管委会指导、组织有关部门编写了这本九华山导游词。九华山佛教文化研究会的同志,尤其是几位老同志退而不休,辛勤笔耕,在很短时间就完成了编撰任务。这种精神是很可贵的,我向他们表示诚挚的敬意。这本书信息量大,内容丰富,形式活泼,图文并茂,以模拟导游撰文,准确、鲜明、生动,融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炉,颇适合导游人员学习和使用,也可供广大游客阅读和欣赏。我相信,这本书的问世将会把你带进九华山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美妙神奇的境界。我在池州工作多年,深深热爱九华山。我衷心祝贺此书的出版,并乐之为序。

“九华天下神”,这是当代诗人严阵今年7月重游九华山时留下的感慨,悠久的佛教历史,秀丽的自然风光,神秘的肉身现象,奇特的地域文化,使千秋名山异彩纷呈,独具魅力。

导游词与名山胜景,犹如画龙的点睛之笔,面对九华山这样一座千古名山,一篇好的导游词可以帮助你倾听它历史的回音,追寻它文化的源流,聆听它美妙的传说;可以引领你寻访名士的踪迹,体味佛门的幽深,感受肉身的传奇、、、、、、。总之,,好的 导游词就像窗口和桥梁,通过它,可以增强你的游兴,引导你走进九华山去观光、探胜。

然而,长期以来,九华山的导游词花样繁多,层出不穷,有时关于同一个景点的介绍出现几种不同的“版本”,弄得游人、香客一头雾水,不知所云。更有甚者,对九华山的历史掌故信手拈来,随意“发挥”,以讹传误,以致于影响了九华山的形象。为正本清源,两年前,在我上九华山工作之初,省旅游局高蔚青局长嘱我组织编写一本规范化的导游词。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九华山佛教文化研究会的几位同志,特别是退休的老同志不辞辛劳,笔耕不笔耕不辍,终于使《九华山导游词》得以问世。在此,我谨向各位作者表示深深的谢意。

《九华山导游词》约14万字,旁征博引,史料翔实,既阐幽发微,又浅显易懂,同时模拟导游,琅琅上口,引人入胜,融知识性、趣味性和实用性于一体,是一篇创新之作。相信此书的出版,可以正本清源,去芜存菁,将会推动九华山导游讲解的统一和规范,为九华山加强对外宣传,提升影响力发挥作用。

九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是一篇导游词所能概括的,有待于世人共同发掘整理。组织编写导游词,是我们在景区文化建设上的一次尝试,难免有疏漏之处,欢迎大家指教。

篇8:安徽旅游解说导游词

九华山位于安徽省长江南岸池州市,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规划面积120平方公里,保护面积174平方公里。

九华山原名九子山,因唐代大诗人李白见此山“高数千丈,上有九峰如莲花”,赋诗更名为九华山。唐开元年间,新罗国(今韩国境内)国王近亲金乔觉卓锡九华,潜心修持75年, 99岁圆寂,佛门认证他是地藏菩萨化身,九华山由此被辟为地藏道场,明、清鼎盛时期,寺院多达360余座,僧尼四、五千人。“胜境层层别,高僧院院逢”,香火之盛甲于天下。现存古寺庙99座,佛像1万余尊,文物20_余件,僧尼700余人。

九华山山势雄伟,群峰竞秀,植被繁茂,瀑飞泉涌;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佛教气氛融为一体,素有“东南第一山”之称,自古就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

据考证,两亿年前,九华山所在地区是一片汪洋大海,后在一次名为印支运动的地壳运动中,古扬子海干涸,九华山巨变为陆地。此后经过几次造山运动,九华山花岗岩体从地壳之中隆起于地表。由于花岗岩的垂直节理特别发育, 加上长期的雨水冲刷和长短不一的水平节理的切割等外力作用,形成了奇峰峻岭、重峦叠障、悬崖峭壁、怪石峥嵘的花岗岩山地地貌。十王峰为九华山第一高峰,海拔1342米。周围群峰争峙,千姿百态。 天台峰、天柱峰、独秀峰、花台峰、云外峰,如台如柱,耸入云霄;莲花峰、翠屏峰、翠微峰、滴翠峰、翠盖峰,有芙蓉出水之姿。其他如五老、七贤、九子、列仙、少微、狮子、伏虎、蜡烛、香炉、笔架诸峰,或拟人、或象兽、或状物,无不呈奇献秀。“观音慈航”、“仙人击鼓”、“大鹏听经”、“金龟朝北斗”、“犀牛望月”、“雄鸡叫天门”以及“飞来石”、“棋盘石”等嶙峋巧石,莫不神工鬼削,妙趣横生。山间清泉潺流,银瀑飞泻,日出、云海、佛光、雾淞、雪霰、幽潭蔚为奇观。自然分布维管植物1400余种,珍稀名贵者有香果、银杏、青檀、金钱柳、红豆树、珍珠黄洋木、铁杉、天女花、马褂木等;千亩“闵园竹海”,郁郁葱葱;上百种名花异草,争奇斗艳;数百种飞禽走兽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神彩奇异的九华宛如一幅幅清丽多姿的山水画卷。

【河南旅游解说导游词】相关文章:

1.湖北旅游解说导游词

2.河南旅游景区导游词

3.蓬莱阁导游词大赛解说

4.关于香港导游词解说

5.导游词新增河南

6.河南嵩山少林寺导游词

7.旅游导游词

8.河南郑州旅游欢迎词

9.河南新乡导游词英语

10.河南龙门石窟导游词介绍

下载word文档
《河南旅游解说导游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