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云海散文
“lok163”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山城云海散文,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山城云海散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山城云海散文
山城云海散文
永安是闽中山城,多山,多树,多溪流。绿色瑰丽的南国风情,常常被我们这些怱怱忙忙的上班族忽视了。其实,燕城除了有众多的著名风景点和名胜古迹外,最令我兴致盎然的要数燕城的“云海” 了。每到四五六月间,雨雾里,飘然变幻的白色云海,在经意或不经意间,都能让人感受和触摸到湿漉漉的水灵和清透。也很具特色。给本来就水墨含情的山城,凭添几份神密和倩丽风彩。
又是五月,雨线连珠敲打着旺盛生长的万物和远处黛色的群山。云雾便在这经意或不经意间悄然生成,且变化万端,时而象害羞的少女,在沟壑或树群间闪露一下身影,瞬间便又与别处飘过来的云雾联成了一气,一副磅礴饕餮之势!变化之大,变化之快,让人难以想象,将整个山垄,甚至群山遮得严严实实的泛白一遍,直挂苍穹。更有甚者,雨气重时,周边所有的大小山脉村落全被云雾连天遮隐,翻腾的云雾背后可以让人想象无限!“白云深处有人家” 的 诗句在这里是最好的写照。独自站立在自家阳台上的我,仿佛身处亦真亦幻的海市蜃景之中。
民谚有言:“有雨山戴冒,无雨山无腰”, 经我观察,永安的云雾确是如此。雨下久了,偶有停歇,那群山腰间一定是白云飘带,仙姿卓越,给原本巍峨素慕的群山带来几份飘逸鲜活的灵动。晴天的清晨更具特色,薄薄淡淡的迷雾,给所有眼睛能见到的景物都披上了或浓或淡的轻幔,让人看到的'所有景致,都是那么的朦朦胧胧隐隐约约,但又都能看到一个大至的情形——隐约含情。淡淡的轻雾从眼前阵阵飘过,伴着金黄的晨旭,很有几份人间仙境的幻感。待日光渐强,轻幔遁尽,只剩下远山腰间的白色飘带,偶尔散漫开来,将整个山腰以下的实体虚幻,那又是另一番景致了。
有雨的清晨,风景最可人,遮天蔽日十天半月的景致,这时,依然濛濛胧胧淅淅沥沥,更加清凉纯净,一尘不染,借着晨光,远近风光尽收眼底。最抢眼的正是那远山的“云帽”,山是黛色的,云帽是雪白的,一团团“戴” 在峰顶,天是灰色的,在“景天一色”间,这种纯白显得特别高贵迷人,且飘怱向上,令人向往!随着雨雾的扩散,常常同远处飘过来的白云连成一遍,令晨光晨景更加可人醉人。
其实,“朦胧”永远是生活中的最美景致。燕城这种多山带水的地方风情,造就了南国山城的特有云雾飘逸,我爱山城,更喜山城的雨,山城迷人变幻的云海美景!
篇2:黄山云海散文
黄山云海散文
当我再起行程,我就是一朵行走的云。当我来到黄山,我就和黄山云海交汇在一起了。
黎明,晨雾伴我沿着蜿蜒曲折的盘山路,悄悄走进黄山。云雾迷茫,分不清哪是山,哪是路,只有车灯闪烁着诡秘的光。从云谷寺徒步登山,便步步登在云梯上。那飘忽不定、来去无踪的白色迷团,是云?是雾?大概雾在高处是为云,云在低处则为雾吧?它清淡淡,凉丝丝,浸润我的额头,抚弄我的眉发,弄湿我的心。山道锁雾,天上飘云,从云缝中竟然看到一轮殘月。哦!是了,“攀山千条路,同仰一月高”嘛!
然而更多的还是低头看路。脚下就是名闻遐尔的黄山石。这里有六万多个石阶供人们丈量黄山,千百年来它们默默地铺筑在陡峭的山崖上,让人们踩着它们的肩膀,一步一台阶地登上黄山巅峰。
阳光拨开迷雾,人们又看到黄山石的另一副面容。只见远近高低,危崖突兀,奇峰林立,座座石峰挻直脊梁,昂首向天,象一个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而那环绕山峰的潆潆云雾又给它刚强的性格增添了丝丝柔情。
黄山七十二峰峰峰出奇,黄山石更奇。那横看似仙桃侧看似风帆的飞来石,那匐伏在地跃跃欲起的鳌鱼石,还有“仙人指路”、“观音送子”、“天狗望月”、“金鸡叫天门”、“玉免守灵芝”、“孔雀戏莲花”……,灵巧怪异的黄山石峰在云朵的`衬托下显得何等富有情趣。站在始信峰回望东海(黄山景区分东海、南海、西海、北海、天海五个景点)千峰竞秀,万壑峥嵘,云诡波谲,气象万千。近处的白云平铺着,象微波不兴的海面,荡漾着又细又缓的波纹。遥望远山,大部份山峰都没在云底下,只有不多的山峰露出暗绿的顶,象出没在海上的小岛。起风了,云在天上疾驰,如万马奔腾。在峰峦间冲突,象駭浪拍岸。看云巻云舒,是什么灵气在左右着我?它从胸中涌出,连同那口中的呼气、头上的蒸气,绞织相随,隐然成湿润冲动,欲振臂欢呼,呵成诗行,付与黄山云神。
黄山有奇松。苍劲挺拔的黄山松,破石而生,抱石而立,千姿百态,气度不凡。巨松高数丈,枝干虬劲。微松不盈尺,秀雅别致。孔雀松、竖琴松、黑虎松,或侧身于峭壁,或盖冠于岩首,如苍龙探海,猛虎卧岗。还有那望客松、迎客松、送客松,伸屈有度,俯仰自如,礼迎宾朋,其情殷殷。松涛起伏,引来白云驻足,云飞松起舞,松倚云更翠。
黄山有秀水。看!山麓石隙下的朱砂丹泉淙淙不涸,真是“热可点茗”、“香闻百里”。桃花溪涧流纵横,翡翠池水清晶莹,百丈泉泉高百丈,人字瀑瀑如人字。还有那九龙瀑飞瀑流泉,洒珠溅玉,常年喷涌不绝,真乃“奔溅无虚日,泉飞第一奇”。水与云雾有着不解之缘,黄山二湖、三瀑、十六泉、二十四溪,终年有云雾缭绕缠绵,所谓“泉瀑皆成雾,山水必有云”。在这云水之间洗身练魄,怡情怡性,所有的臆念都被雾化、融化、净化为纯净水了。
游程已过半,我这才发现,我每到一处都如同置身于云海之中,都有云雾缠绕着我,可谓到了“云的渊薮,雾的家乡”。那云雾就象一位热心的导游,为我开道,伴我同行,不断向我解说着什么。哦!原来黄山这石、这峰、这松、这水,都是与云雾密不可分的,云雾和我也是密不可分的。人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水则情溢于水,而这黄山云海之于我来说,真可谓情深谊长难分难舍了。十上黄山的刘海栗说:“黄山是我师,我是黄山友”。我才来一次就这样动情,我真想和这黄山的峰松云水相伴在一起,度过一个漫长的季节。
终于爬上1860米的光明顶。和峨嵋山的金顶、泰山的玉皇顶相比,黄山的光明顶更显得威严、大气。此时长空碧透,没有一丝云彩。午后正阳照耀着气象台白色圆形的穹顶,就象太空紫光辉映的琼楼玉宇。我张开双臂,欲拥抱太空。我狭小的胸腔已容纳不下的万丈豪情,如山野雨后升腾的氤氲,化作纯洁的白云,在天空中漂浮。
过轩辕台,传中华始祖黄帝曾到此炼丹祭祀,得道成仙,乘龙飞去。那散落的龙须,亦成了岩缝中生长的龙须草,黄山也因此得名。遥望轩辕峰、黄帝炼丹峰,果有紫气东绕,祥云升腾。登百步云梯,越莲花峰,俯瞰西海。只见沟深壑险,林木葱茏。抬眼望西天,红日西下,彩霞滿天,万道霞光给朵朵彩云镶上金边,座座山峰也流光溢彩、披金戴银。我的心醉了,此时任何语言和文字都无法形容黄山云海的瑰丽与神奇。
乘索道下山,流云从我眼前飞过,我如梦如幻,恍然凝固在那一个时刻,羽化、升天,然后腾云驾雾,飞疾而下。
哦!黄山的辉煌也许无须过多的咏叹,黄山云海赋于我们的,难道仅仅是观赏之余的惊羡么?
人说,黄山归来不看山。
我说,黄山归来不看云。
篇3:山城游记散文
山城游记散文
山城顾名思义就是依山而建的城市或城镇,而我所在的这座小县城四面环山,可算是名副其实了。人常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尽管脚下的山城没有太多的矿产资源或者珍奇之物,但是也有它不同于别处的独特魅力。它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美丽的自然景观,以及憨厚朴实的风土人情,都值得生活在这个地方的人们感到自豪和骄傲,也足以令天南海北的客人感到亲切和温暖。
这里有历史上著名的“三贤”——春秋时期的燕伋,赴鲁从师孔丘,归里设教,育化桑梓;西汉丞相司直郭钦,执法不避权贵,闻名于世;唐将段秀实,奋击叛贼,以死报国,朝野上下赞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燕伋,他是孔子的七十二贤弟子之一,二十多岁前往鲁国拜孔子为师,学成之后返回故乡创办私塾,在山城开启了教育的先河,传扬孔孟之道近二十年。由于相距千里,燕伋日益思念自己的老师,于是每日清晨用衣襟装一捧黄土到开阔地带垫在脚下遥望鲁国,日久年深形成了高约十几米的土台,后人尊称“望鲁台”,因其距今已两千四百多年,亦称为“中华尊师第一台”。它地处山城的西北角,背靠大山,目浴大河,可以称得上是一块风水宝地,如今修缮一新的望鲁台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文化旅游胜地。从东边进入山城,顺着横贯东西的一条省道,不足十分钟车程就会来到燕伋望鲁台的牌楼前,路北的正前方立着一块功德碑,铭记着一些历史的印记,大理石的路面上深深地刻着“念师、尊师……”等等用来表现燕伋高尚品质的文字。再往北行走十几步就是高高挺立的大理石牌楼,两边静卧着巨大的石狮镇守门户,威武之气浩然冲天,使人由此开始便产生了几分敬畏的情愫。走过牌楼向西转弯二十多米就能够看见开阔平坦的燕伋望鲁台广场,广场两侧则竖立着一排排迎风招展的彩旗,最引人注目的是旗座上镌刻着孔子七十二贤弟子的名讳、生辰等资料,从微小之处彰显着浓厚的历史文化韵味。广场正北方矗立着一尊高大的汉白玉燕伋雕像,古朴的服饰,长长的胡须,双眼炯炯有神,双手持一卷竹简,一股沁人心脾的书香气息从春秋一下子传到了今朝,让人心底不由得升起一腔“行千里路,破万卷书”的豪气。
雕像身后由下至上延伸着三层近百级的台阶大道,拾级而上到第一层平台之后往东行进,路过一排老屋便会看见最古老的燕伋望鲁台入口。沿着一条两米左右宽的石阶缓缓地爬坡,台阶的顶层正对着“燕伋塾坛”遗址,简朴的门楼上是双层的雕梁画栋,透过门缝仿佛可以听见从院子里飘出来的朗朗读书声,那抑扬顿挫的音调如天籁一般令人陶醉。推开两扇木门,映入眼帘的是一排陈旧但却整洁的窑洞,它们分别为思师亭、尊师祠、启文坛、燕伋望鲁石刻图、民俗宫等人文景观,内部陈设或记录着燕伋求学、育人、尊师的物品和故事,院子西边的竹林旁边立着一块六棱碑,上书“木铎千秋”,其蕴意相当深远。一边用心汲取着浓郁的儒家思想精华,一边出门转向东边走过一段陡坡台阶远远地就可以看见宏大的古建筑,踏进红色的铜钉大门迎面又是一尊较之前小一些的燕伋塑像,唯一不同的是他手中的竹简是展开的,虽然个头小但气势没有一丁点减弱,一个用来祭奠的石鼎装满了香灰。大院正北方,二十四根粗壮的红色柱子支撑起最宏大的“燕伋祠”,抬腿轻轻地步入大殿,一缕不知从何而来的清风犹如醍醐灌顶,使人瞬间变得神清气爽,心境也豁然开朗。大殿前方是一尊泰然而坐的燕伋铜像,此像更加栩栩如生,面含微笑,慈眉善目,右手持一卷书简,左手则轻轻放在三卷书简之上,身后从右往左摘录着数行《论语》,好像他一刻都不能离开书籍似的,那勤奋好学,严以致学的风范更是力穿古今。迈出“燕伋祠”的大门,在它的正背面便是最神秘也最让人叹为观止的“望鲁台”,“中华尊师第一台”几个中国繁体书法苍劲浑厚,金字塔式的土台四周绿草盈盈,疾步登上台顶放眼望去,山城的一草一木尽收眼底,使人们更加对燕伋这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筑台望鲁的尊师精神佩服得五体投地……
除了深厚的历史文化之外,山城还有碧波荡漾的国家级湿地公园——千湖、休闲胜地——莲花山狩猎场等优美的自然风光,虽然比不上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但也是山水依依、鸟语花香的清新秀丽之地。
这些自然景致中最受都市人喜欢的莫过于千湖国家湿地公园了,它的水域面积达八千五百多亩,既是一个植物园,也是一个动物园,更是一座大型的'天然氧吧。千湖公园由西往东全程七千多米,可以驾车也可以选择步行,如果有足够的时间步行应该是上佳之选,这样一来就可以仔细欣赏沿途的美景、呼吸干净的空气。步入公园的门户区迎接人们的是两行金黄色的旗子,可以让人感受到古时皇家的贵气,在它的尽头往北行至湖边就会踏上隐藏于茂密杨树林里的木栈道,弯弯曲曲的木质走廊别具一格,恍如穿越了时光。木栈道上不对称地布置着几座长亭,设有长长的椅子,悬挂着珍禽、鱼类等等的介绍,供游人休息和了解千湖。每到盛夏时节,杨树厚厚的叶子遮天蔽日,凉风习习的长亭便成了人们休闲纳凉的好去处,偶尔也有羞涩的情侣相依而坐,诉说着甜蜜的情话,畅想着幸福的未来。而到了中秋时节,树叶相继变色,大片大片的金黄气势壮观之极,在一阵阵秋风里木栈道上时不时会飘落几枚枯黄,令游人能零距离地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之处,并从萧瑟的秋景中悟出几许处世的道理。
走出木栈道不远就是观鸟台,在这里可以观赏湿地公园里的大天鹅、白鹭、绿翅鸭、豆雁等一百多种珍禽,当然不能一次就可以看到所有的鸟类,到底能够目睹多少芳颜,那就要看运气如何了。由此再往湿地公园深处行走,有秦风民俗园、亲水湾景区、纸坊湾风景区等等建设风格不同、娱乐项目众多的景区……最不能遗忘的是漫漫黄沙、层层碧水,这是自然中的自然,没有半点人为的雕琢,如若遇到天高云淡、阳光明媚的日子,脚踩着绵软的沙粒,用手触摸着平静的湖水,吸一口潮湿的空气,那心旷神怡的感觉便油然而生;如果遭遇雨丝纷飞、风浪拍岸的天气,撑一把雨伞观赏烟云密布的湖面上“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盛景,倾听滚滚浪花此起彼伏弹奏“十面埋伏”的佳音,都是人生的一大乐事。等待游玩结束之后,一定要去公园内的农家乐品尝一下风味独特的饭菜,要是大酒店具有大家闺秀的瑰丽和大气,那么农家乐就独有小家碧玉的柔美和精致。热情好客的农家乐主人从来不按饭菜算账,只按人头收费,每人二十到三十元之间,苜蓿芽、荠菜、豆芽、凉皮、凉粉等各种各样的野菜和小吃,还有味道鲜美的千湖鱼,汇聚在一起散发着让人垂涎的浓浓香味,食之难忘,流连忘返,着实与“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做岭南人”有异曲同工之妙……
山城的魅力几天几夜也说不尽,唯有到此一游,唯有来此一尝,方能领会这美景、美食的悠悠神韵,方能体会这一方水土醉人的风土人情。
篇4:山城过年散文
山城过年散文
为了更好地照看宝贝,我和爱人没有回老家过年,与去年一样,还留在山城。
在山城过年,让我体味了别样的年味。
二月,初春似酒,东风骀荡。
大年初一吃过饺子,儿子和儿媳去靖州走亲戚。我和爱人在家无聊,决定带小孙子去迎丰公园,享受悠闲时光。我骑电动车头前走,爱人推着宝贝后边跟,约好在赏红梅的地方见。
虽然是大年初一,迎丰公园内依然游人如织,异常热闹。公园呈马蹄形,青山环绕,中间平坦。山上多松柏翠竹,杂树丛生,生机勃勃。
站在山脚下仰望,山高不过五六十米,可对我一个有腿疾的人来说,还是望而生畏的。再看着山上游人的身影,又激发了我爬上去的勇气。我想,不能上到山顶,哪怕到半山腰也好,疼点可以忍,不能辜负了春光。
拾级而上,不时遇到下山的游人拎着干柴而过。路上隔几米会有一个固定的凳子,为了节约用腿,只好走一段,坐下来歇一歇,不大会功夫,就来到了半山腰。
山上树林里,许多人在一心一意地捡干柴棒,有人还折树上的干树枝。捡好的干柴捆成两捆,小木棍当担子,就如樵夫挑柴的微缩版。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甚至一家人全出动。大家都在为柴忙,兴致高涨,乐此不疲。
这一现象引起了我的注意,作为北方人,哪里见过这阵势,我实在猜不出来大家为何这么做,好奇心驱使我走向附近的一对母女。她们身边放着一小担柴,那是她们的收获。
“过年好!请问捡这些柴干什么用的?”
“捡柴,就是寓意捡财啊!”
一语点醒梦中人,原来有美好的寓意在其中。大年初一登高捡柴,就是图个平安财气,讨个好彩头。
大年初一“登高捡柴”的习俗,在湖南、贵州、四川、广西等不少地方都盛行,由来已久。爬山登高,取步步登高之意;捡拾干柴,取抱财归家之意。
下山与爱人会合。但见两山之间,一片粉红色的花海灿若云霞,仿佛人间仙境。馨香缕缕袭来,沁人心扉。
正出神间,花海里传来女声悠扬的歌唱:“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有我美丽的故乡,桃树倒映在明净的水面,桃林环抱着秀丽的村庄。……”是一位女游客在放声歌唱,歌声如一泓清泉,缓缓流进人的心田。
才入得花海,歌声又飘入耳际:“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向阳开……”这是一首我熟悉的《红梅赞》,颂扬了那些为了革命不怕牺牲、坚贞不屈的`英雄形象。唱者动情,听者动容。
待我走近才看清楚,原来是几个五十来岁的女游客在赏梅、拍照,兴之所至,率性而歌,用歌声表达此时的心境。
红梅花与桃花极其相像,单从花瓣看上,并无异样。红梅乃“岁寒三友”之一,开于早春,而桃花开放时间要晚一些。梅花开放时无叶,而桃花开放时伴随叶片同生;再者,梅花的枝干较粗糙,而桃花的枝干则光滑。
赶赴一场花事,却让我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红梅枝头,花开嫣然,像施了粉黛的少女,散发着自然之美。簇簇红梅,游蜂时舞,春意正闹。徜徉在花海之中,人纯粹得纤尘不染。
梅,向来为文人雅士所题诵、泼墨,元朝画家、诗人王冕就是代表性的一个。隐居会稽九里山期间,王冕种梅千株,筑庐三间,题为“梅花屋”,自号梅花屋主。诗人一生爱梅、种梅、咏梅,又擅画梅,所画梅花花密枝繁,生意盎然,对后世影响较大。他的存世画作有《南枝春早图》《墨梅图》《三君子图》等。王冕的诗句:“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赞美了梅花凌寒飘香、铁骨冰心的高洁品质,蕴含着人格寓意和精神力量。
梅,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春染人间,岁月流香。
初一赏梅,别有一番韵味在心头。
......
我国各地过年风俗尽管有所不同,但年味都包涵着亲人团聚、祈福求财、欢乐吉祥。如今,年味渗入了更多的文化元素和人文情怀。
篇5:爱在山城散文
爱在山城散文
备受新闻媒体关注的福建三明市三元区富兴堡残疾女子易红,近日又给笔者打来电话,说自己和女儿易良权(学名赵蔼琪)今年在三明过了一个最快乐、最难忘、最感动的春节。她要感谢的人很多,想借助本报表达她的谢意。
易红原本是一位健全人,那时她带着女儿从四川到三明做小生意,过着风里来雨里去的生活。后来通过热心人的介绍,与三元区一肢体残疾的赵氏男子结了婚,婚后不久,易红不幸中风成了一名残疾人。本来组合的家庭是互补性的,没想到现在两个人都成了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家庭瓦解了,易红的生活陷入了窘境。
离异后的易红一时租不到房子住,她所在的富文社区了解情况后,帮她联系到一套民房暂时居住。去年底,在民政政部门和居委会的`帮助下,易红申请了廉租房,并幸运的拿到了房票,过不了多久,她就可以搬到三元区绿景花园50多平方的新家去住了。
5.12四川大地震后,三明人除了给灾区捐款捐物外,也没忘关心三明居住的四川人。一些单位和个人经常给易红送衣送物,问寒问暖。春节期间,三明市政府、残联、三明稽征处,社区的工作人员到她家慰问,并送去了慰问金和慰问品。三明市疾控中心的肖国勇还给她女儿易良权100元的红包和几套衣服。三明市十二中初一三班的刘老师和黄老师,得知赵蔼琪的情况后,利用休息天,叫赵蔼琪到老师家免费补课……
拿到低保和廉租房的易红,一直非常感谢政府和社会热心人士,她虽然行动不便,但也不想一直待在家里依靠政府和她人帮助,只要身体稍好一点,易红就到街上摆摊,试着去卖一些小饰品来补贴家用。一时找不到摊位,城关崇荣路的君安药店的老板同情她,叫易红把东西摆在她药店的外面的阶梯上卖,三元城管一中队和二中队的工作人员,也同情易红,叫她在潘氏面包店门口卖。每天易红拖着沉重的箱子来回坐车,司机们也认识了她,富兴堡五路一姓代的司机只要看到易红,就将车子停下来,帮忙易红搬东西。有一次下晚班,代师傅推着自行车准备回家,在路上看到易红,他又特意送了她一程。代师傅留下了自己的手机号和车号,叫易红需要帮忙时尽管找他。在代师傅的代动下,五路公交车的其他好几位师傅也纷纷向易红伸出了援助之手,那些与易红一起摆摊的小商贩们,也经常对易红力所能及的帮助……生活在山城的易红,感受着来自大家的关爱,她倍感温暖和幸福!
篇6:山城花信散文
山城花信散文
刚入三月,山城花事一波接着一波,花事纷繁,挑逗人的眼睛。
于我而言,赏花不必远足。从腊月的蜡梅,正月的红梅、山茶花,及至眼下的海棠、桃花、紫荆花,在小区还有就近的市委、政府都可以观赏到。市委、政府有大面积的花圃,能满足我寻春的愿望。
政府花圃的玉兰花盛开了,状若莲花,高洁芬芳,清新可人,充满禅意,唤起心底的敬畏和热爱。明·睦石《玉兰》诗中赞美玉兰:“已向丹霞生浅晕,故将清露作芳尘。”
轻轻走过玉兰,再穿过一条静谧的小径,迎面棚架上悬挂着一串串紫色的花朵,犹如一道道紫色的瀑布,壮丽迷人,浓香溢远。前来休闲赏花的市民,有人叫它“槐花”,还有人叫它“葛花”,其实它就叫“紫藤花”。
记得家乡的小河边也开着紫藤花。儿时,我与玩伴常抓住坚硬的藤蔓攀援上去,荡秋千、捉迷藏,尽情玩耍。摘的'紫藤花,母亲拌上鸡蛋一起炒了,抑或蒸食,沥上芝麻油,清香味美,绿色天然。今天想起来仍口舌生津。紫藤花,温馨了童年时光。
花圃幽深处,一片蓝色的鸢尾花映入我的眼帘,就像一只只翩翩起舞的蓝色蝴蝶,生机和谐,自然律动。鸢尾花怎么提前开放了呢?我有些惊奇。转念一想,它们的身影出现在大江南北,没什么大惊小怪的,地域差异使然。在我家乡豫东大平原,鸢尾花此时还在春风里沉睡,一直要等到五月份才会醒来。彼时,它才会大放异彩,让人眼前一亮。
据说鸢尾花形如鸢尾而得名,鸢是鹰科的一种鸟,《诗·大雅·旱麓》曰,“鸢飞戾天,鱼跃于渊。”
鸢尾花三枚花瓣,三瓣萼片。鸢尾的“花瓣”一半向上翘起,一半向下翻卷,花形优美,有着如绢的质感。梵高曾画过一幅《鸢尾花》,画面上的鸢尾花,蓝紫色花瓣丰硕,长叶如剑,花蕊星点。鸢尾花能入梵高的法眼,可见它的魅力所在。
报春少不了樱花。玉兰开放的时候,樱花也不甘落后,异军突起,惊艳山城。樱花在山城随处可见,市委大门前一排高大的樱花树,更是一树繁花生暖香。远远地望去,你会以为树冠落了雪。这些樱花树大花盛,香气直透心扉,令人叹为观止。
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樱花、玉兰虽好,总会有谢幕之时。紧跟着海棠花和紫荆花粉墨登场。
宗璞说,“有上场,有退场,人,也是一样。”
市委大院一角,紫荆花盛开了,紫红一片,繁花满树。紫荆花修长的枝条上,密集地挤满了簇簇花儿,一簇数朵,别有风韵,格外迷人,有“满条红”的美称,是故园亲情的代表植物。
我在花下盘桓许久,美丽的紫荆花让人沉迷。路过的一位老太太见了,眯着眼说了一句,“男士也爱花啊?!”说完,慢悠悠走了。或许在老太太心目中,春天的色彩只属于女人吧。花儿妩媚了春天,也妩媚了女人。
篮球场右侧,几十株垂丝海棠正在怒放,柔蔓迎风,垂英袅袅,气势壮观,用“花团锦簇”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往日,竟然没有发现海棠的存在,倒是旁边花圃里的茶花,每每吸引着我的目光,这应该是茶花花期长的缘故吧。
一拨赏海棠花的女士,还没进来就兴奋地喊着“桃花,桃花”,急切举起相机拍照。看来,她们张冠李戴了。一些花长得十分相似,不认真观察是很难分辨的。之前的许多年间,虽说与海棠多次谋面,我也叫不出她的芳名。昨天,一个在杂项方面颇有研究的文友告诉我,那些是“垂丝海棠”。“垂丝海棠”,好听,富有诗意。
小区楼下也有几株海棠,她们身姿娇小,比起市委那边的,只能称作“小家碧玉”了。海棠刚打花苞时,我就开始注意她的一举一动,玫瑰色的花苞,恋在枝条,迟迟不肯开放,大约仍在酝酿花事,羞羞答答的模样,如养在深闺的少女。海棠性格温柔,不像樱花热烈。樱花常常一夜之间,一树粉白,芬芳满天涯。
海棠最终是耐不住寂寞的,不愿意错过明媚的春光。先一朵两朵徐徐开,继尔竞相绽放,积蓄了一季的力量破春而出。那些垂下的粉红色花朵,又似喝了酒的少妇,一笑醉颜酡,娇弱无力,撩拨人心,其姿色、媚态,更胜桃、李,俗眼莫相轻。
唐高宗当年用“海棠春睡”来形容杨贵妃的醉颜。大文豪苏东坡的《海棠》诗句:“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装。”照的就是海棠。
张爱玲女士曾提过人生三件憾事:“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梦没完。”足见海棠在作家心中的位置。当然,海棠无香亦是缺憾,世事本来就没有圆满。
篇7:五指山云海优美散文
五指山云海优美散文
今年九月第一个周日,终于得有一机会,随《潮起天涯》摄制组到五指山上空航拍。
飞机就在五指山区附近的一个机场起飞,刚一升空,一阵薄云迎面而来,柔纱般轻轻地,如江南丝丝的梅雨,能感觉到湿润到脸颊。飞机爬高了,云层逐渐往下而去,脚底下豁然出现一个蔚为壮观的美妙世界:那一片一片的云块,静静地连在一起,象鱼米之乡的莲池;那一条一条的云丝,整齐地并排着,象山区农舍升起的袅袅炊烟;那一簇簇的云团,印在苍绿的大地上,象一簇草原放牧的羊群……还没来得及欣赏完脚下的云,摄制组一人忽然欢呼:“那就是五指山!”顺着指向,分明可见窗外五个山头破云而出直冲蓝天。一阵激情直涌向胸口,我按耐不住兴奋靠到机舱右边。眼前的`白云铺了一个平面,五个山头象海中陡然伸出的岛屿,伟岸挺拔。飞机继续向前,山近了,那白云儿静静地绕着山转,浓的构成一段飘带,仿佛仙女五手轻挽绸缎的舞姿;薄的恰似一幅面纱,犹如闺中淑女羞遮粉面。山又近了,分明可见苍翠的树林中穿绕着缕缕薄云,树枝儿上珍珠般满挂着水珠,晶莹剔透。飞机转到山的南面,那“无名指”从地面突兀而上,在山顶形成一指尖笋,白云如一川瀑布从上直泻而下,能听到急流的轰鸣声。云儿从山上直伸到脚下,望着山的移动,仿佛云在托着人走。站在云头,不免有几许遐想:那传说中的如来佛祖是否就在这个位置,一手反掌便有了这尊山?那困了猴王五百年的山洞是否就在云中?
篇8:华山观云海散文
华山观云海散文
秋日雨过观云海,华山最优。优中选秀,南峰最佳。雨中滞留山凹镇岳宫。雨过天晴,匆匆穿越松林群落时,滴雨珠的松枝已开始挂雾。白云如带,绕林缠木,行走在被积年落下的松针厚实铺就的林间,如踏踩弹性十足的松软地毯而起舞。清风荡云,松涛吼唱,身子被雾托起飘向绝顶。
?融入南峰云海,腾云驾雾,风拂衣抖,有种飞一样的感觉。眼前陡壁峭崖踪影全无,高耸的山峰如飘渺的仙岛。华山已无险可防可守,任凭滚滚云海,汹涌澎湃的肆虐。云依着雾,雾挂着云,依偎缠绵,飞升莫测,风生变幻。一会儿如狮虎,如鹰鹞,一会儿似神兵,似仙女,蒸腾极富想象力。华山峰峦似悬岛明灭,若隐若现。
群山朦胧,松桧朦胧,天地朦胧,人更朦胧。那稍纵即逝的朦胧美,散发出浓郁的极具杀伤力的诱惑,令人回味无穷,给人心灵震撼。内心自然会随云雾而翻卷折腾,涌动升华,物我两忘,羽化仙去。山完全可以作舟,荡浆缓驶去天庭巡弋。飘飘然中,我自成了伟大的舵手。云到景成,有一种云来山更佳,雾去山如画的美韵。在云里雾里来去,产生了华山最佳时,应该在观云海听松涛中的感叹。
云雾在谈情说爱,结晶的雨露散飞扬洒。毛毛雨沾在脸颊,湿凉润滑,也把眼眸洗得透亮有神。观妖艳的'奇观,那仿佛不是自然的生成,更像电脑合成制作出来的精灵神气。
何时云雾渐渐褪去,使我的山舟已搁浅?是不知从哪条山谷隙缝中挤出来的荒腔走板秦腔,追寻山的呼唤。忽明忽暗的山岚被酣畅淋漓地清洗一番,归真返朴,还原青黛本色。云消雾散,幻景随云雾去了,只有山没有去。岿然不动安如山,不安的是我游移的思神和驿动的心情。
清风徐来,激情满怀的追梦时刻会不会延续已不很重要,人生不过区区几十年,长没有多长,短也不算短,人要自知,更要自宠。生命是宝贵的,谁又不想让自己的生命之花绽放的鲜艳呢?珍惜每每大自然的恩赐,也是善待自己,才会使平凡普通的人生历程充满流金价值。
(曾用笔名:曲江浪子和浪里笑山荡溪)
篇9:云海
目录基本解释引证解释基本解释
词目:云海 拼音:yún hǎi 云海 yúnhǎi [sea of clouds] 俯视时看到的.如海涛起伏的云,泛指海天高远;苍茫空阔之境
引证解释1.指广阔无垠的云。 唐・张说《相州前池别许郑二判官景先神力》诗:“无因留绝翰,云海意差池。” 宋・张孝祥《水调歌头・为时传之寿》词:“云海漾空阔,风露凛高寒。” 鲁迅《伪自由书・对于战争的祈祷》:“四点钟的时候, 中山路复归于沉寂,风和叶儿沙沙的响,月亮躲在青灰色的云海里。” 2.指高远空阔的境界。 唐・沈缙凇洞瘅西却书寄家人》诗:“何堪万里外,云海已溟茫。” 宋・苏轼《和陶拟古》之八:“欲为中州信,浩荡绝云海。”元・刘因《清平乐》词:“微茫云海蓬莱。千年一度春来。争信门前桃李,年年花落花开。” 3.广阔无垠的大海。 唐・陈子昂《感遇》诗之二二:“云海方荡;孤鳞安得宁。” 宋・刘天游《氐州第一》词:“云海沧洲,甚又寄、南来客雁。” 元・马祖常《出都》诗:“云海鸿髌,归c杳霭中。”
篇10:云海
山东省济南市 长清实验小学 二年级十一班 王奕众
云海、云海第二个大海
云是浪花 天空是蓝色的.海面
大雁是云海的游客
浪花伸出热情的手接待他
山是礁石,小鸟是鱼儿
云海、云海,第二个大海
写于2004年5月10日
指导教师:韩芹
【山城云海散文】相关文章:
2.云海观潮散文随笔
3.小学生作文山城
4.日本云海的作文
5.黄山云海的作文
7.诗歌:水映山城
8.山城的轻轨作文
10.描写黄山云海的话语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