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长安使寄裴尚书,遇长安使寄裴尚书江总,遇长安使寄裴尚书的意思,遇长安使
“犬夜叉烧包”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遇长安使寄裴尚书,遇长安使寄裴尚书江总,遇长安使寄裴尚书的意思,遇长安使,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遇长安使寄裴尚书,遇长安使寄裴尚书江总,遇长安使寄裴尚书的意思,遇长安使,欢迎您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遇长安使寄裴尚书
南北朝江总
传闻合浦叶,远向洛阳飞。
北风尚嘶马,南冠独不归。
去云目徒送,离琴手自挥。
秋蓬失处所,春草屡芳菲。
太息关山月,风尘客子衣。
译文
传说合浦有一株杉树,随风远向北方洛阳飞。
胡马感北风尚知嘶鸣,南冠羁居却不能回归。
目送云彩向家乡飘去,离开琴弦手指仍自挥。
秋蓬飞荡失去原住所,光阴转芳草多次芳菲。
长声叹息旅途关山月,风尘沾满天涯客子衣。
注释
裴尚书:裴忌,字无畏。陈宣帝时历位都官尚书。
“传闻”两句:据晋刘欣期《兖州记》合浦东有一一杉树,叶落,随风入洛阳城内。
南冠:夏秋楚人之冠。后来也作为远使或囚犯的代称。
“去云”两句:用嵇康“目送归鸿,手挥五弦”句意。
创作背景
陈文帝天嘉四年(563),作者正流寓岭南,恰逢长安有使者至,便写此诗寄交在朝中任尚书的裴忌,表述了自己在异乡愁苦万端而急盼思归的心情。
赏析
起首两句是“兴”,即唤起。合浦(今属广东)指作者流寓之地,洛阳非实指,意思是合浦之杉叶尚能遥飞到洛阳,自己却流落异域,人不如叶。诗人知道岭南的杉叶飞到洛阳是不可信的,所以用“传闻”二字;然而愿望却在挑动诗人,并激发了诗人的想象力。虚幻与常识的起迭,失望与希望的对流,这种心理上的矛盾在乱世尤其表现得突出,因而这两句也有它的社会内容。
“北风”两句是对“传闻”两句的曲折承接,从南与北的地理的间隔上,又暗寓着南北朝在政治上的对立。树高千丈,叶落归根,这是诗人的迫切愿望,但国土的分裂使他无法实现这愿望,因而“南”、“北”这两个字,也成为诗人的敏感性的词眼。
前四句是诗人的独白,五、六两句才转入赠诗的对象。诗人和长安使之间应当有对话的,却以目送手挥来代替。诗人要着重表达的是离别时的情绪。这两句原是化用嵇康赠人诗的句意,但加上“徒送”的`“徒”,就加强了感伤的效果。江总原来也是以使臣身分而到岭南,这时眼睁睁地望着长安使从他身边离去,自己却仍然留滞着。一去一留,其中就有多多少少要说的话,如同小河下面的潜流。
“秋蓬”句是比自己,“春草”句是说自己在客地已经度过几个春天。但春草的年年芳菲,徒然增添了自己的惆怅。《楚辞·招隐士》有“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句,唐代王维《送别》也有“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句,用意都有共通处。
末两句以关山逗客子,以月光逗风尘:明月本是普照大地的,但对诗人来说,能够让光照到的也唯有衣衫上的风尘而已。
全诗前八句用比喻,对仗也很工整,却不雕琢,这一方面固然表现出作者的才力,一方面也因作者是南朝后期的人,诗的格律正在逐渐趋向成孰稳定。
篇2:遇长安使寄裴尚书阅读答案
(隋) 江总
传闻合浦叶,远向洛阳飞。
北风尚嘶马,南冠②独不归。
去云③目徒送,离琴手自挥。
秋蓬失处所,春草屡芳菲。
太息关山月,风尘客子衣。
注 ①此诗写于陈初。江总(519~594)著名南朝陈大臣、文学家。侯景之乱后,避难会稽,流寓岭南,至陈文帝天嘉四年(563)才被征召回建康,任中书侍郎。②南冠:楚国囚徒(出《左传》)。③去云:喻使臣。
1.赏析“北风尚嘶马,南冠独不归”的主要艺术手法。(5分)
2.请结合全诗简析诗人的思想感情。(6分)
参考答案
1. 北风嘶马袭用《古诗》“胡马依北风”之意,马多产于北方,一遇北风就发出嘶鸣,以表示依恋,“南冠”本指楚国囚徒,这里指自己羁留在外。这两句说,马尚且怀恋故土,而作为人的我却独独不能回去。(2分)这两句引用典故、对比(衬托)陈述自己的思归之情,显得很哀切。(3分)
2. 前四句诗人借合浦有一株杉树,叶落随风飘到洛阳的传闻表达自己想回到首都健康的愿望,次句诗人引用古诗、典故,以无情物衬托有情人,使思归之情变得无奈凄苦。(2分)后四句说自己像蓬草一样流离失所,年年芳菲的`春草让诗人不堪忍受淹留的心情,绘形绘色,词苦声悲,直写了目前处境的可怜。(2分)作者反复陈思归之情,就是要引动裴尚书哀怜之心。(2分)
篇3:遇长安使寄裴尚书,遇长安使寄裴尚书江总,遇长安使寄裴尚书的意思,遇长安使
遇长安使寄裴尚书,遇长安使寄裴尚书江总,遇长安使寄裴尚书的意思,遇长安使寄裴尚书赏析 -诗词大全
遇长安使寄裴尚书作者:江总 朝代:隋 传闻合浦叶,
远向洛阳飞。
北风尚嘶马,
南冠独不归。
去云目徒送,
离琴手自挥。
秋蓬失处所,
春草屡芳菲。
太息关山月,
风尘客子衣。
篇4:长安遇冯著,长安遇冯著韦应物,长安遇冯著的意思,长安遇冯著赏析
长安遇冯著,长安遇冯著韦应物,长安遇冯著的意思,长安遇冯著赏析 -诗词大全
长安遇冯著作者:韦应物 朝代:唐 体裁:五言古诗 客从东方来,衣上灞陵雨。
问客何为来,采山因买斧。
冥冥花正开,rr燕新乳。
昨别今已春,鬓丝生几缕。 【注释】 ①灞陵:即灞上,因汉文帝葬在这里,改名灞陵。
②客:指中唐诗人冯著。
③采山:指冯著有归隐山林之意。
④冥冥:悄悄。
⑤rr:飞翔的样子。
⑥燕新乳:初生的小燕。
⑦昨别:去年分别。
⑧鬓丝:两鬓白发如丝。【译文】客人从东方过来,衣服上还带着灞陵的雨。问客人为什么来,客人说为了上山砍伐树木来买斧头。悄悄地百花正在盛开,飞翔的'燕子正在哺乳小燕。去年一别如今又是春天,两鬓的头发不知又生出多少。【赏析】诗人与朋友别后重逢,对朋友的遭遇深表同情,同时予以慰勉。全诗叙事中抒情写景,以问答方式渲染气氛。既情意深长,又生动活泼,清新明快,回味无穷。它的感人,首先在于诗人心胸坦荡,思想开朗,对生活充满信心,对前途有展望,对朋友充满热情。因此他能对一位不期而遇的失意朋友充分理解,深表同情,体贴入微而又积极勉励。
篇5:遇边使,遇边使卢殷,遇边使的意思,遇边使赏析
遇边使,遇边使卢殷,遇边使的意思,遇边使赏析 -诗词大全
遇边使作者:卢殷 朝代:唐 体裁:五绝 累年无的信,每夜梦边城。袖掩千行泪,书封一尺情。
篇6:春遇南使,春遇南使岑参,春遇南使的意思,春遇南使赏析
春遇南使,春遇南使岑参,春遇南使的意思,春遇南使赏析 -诗词大全
春遇南使作者:岑参 朝代:唐 端居春心醉,襟背思树萱。
美人在南州,为尔歌北门。
北风吹烟物,戴胜鸣中园。
枯杨长新条,芳草滋旧根。
网丝结宝琴,尘埃被空樽。
适遇江海信,聊与南客论。
篇7:奉和袭美吴中书事寄汉南裴尚书,奉和袭美吴中书事寄汉南裴尚书陆龟蒙,奉和袭
奉和袭美吴中书事寄汉南裴尚书,奉和袭美吴中书事寄汉南裴尚书陆龟蒙,奉和袭美吴中书事寄汉南裴尚书的意思,奉和袭美吴中书事寄汉南裴尚书赏析 -诗词大全
奉和袭美吴中书事寄汉南裴尚书作者:陆龟蒙 朝代:唐 体裁:七律 风清地古带前朝,遗事纷纷未寂寥。三泖凉波鱼动,
五茸春草雉媒娇。云藏野寺分金刹,月在江楼倚玉箫。
不用怀归忘此景,吴王看即奉弓招。
篇8:吴中书事寄汉南裴尚书,吴中书事寄汉南裴尚书皮日休,吴中书事寄汉南裴尚书的
吴中书事寄汉南裴尚书,吴中书事寄汉南裴尚书皮日休,吴中书事寄汉南裴尚书的意思,吴中书事寄汉南裴尚书赏析 -诗词大全
吴中书事寄汉南裴尚书作者:皮日休 朝代:唐 体裁:七律 万家无事锁兰桡,乡味腥多厌紫。水似棋文交度郭,
柳如行障俨遮桥。青梅蒂重初迎雨,白鸟群高欲避潮。
唯望旧知怜此意,得为伧鬼也逍遥。
篇9:和裴延龄尚书寄题果州谢舍人仙居,和裴延龄尚书寄题果州谢舍人仙居卢纶,和裴
和裴延龄尚书寄题果州谢舍人仙居,和裴延龄尚书寄题果州谢舍人仙居卢纶,和裴延龄尚书寄题果州谢舍人仙居的意思,和裴延龄尚书寄题果州谢舍人仙居赏析 -诗词大全
和裴延龄尚书寄题果州谢舍人仙居作者:卢纶 朝代:唐 体裁:七律 飘然去谒八仙翁,自地从天香满空。紫盖迥标双鹤上,
语音犹在五云中。青溪不接渔樵路,丹井唯传草木风。
歌此因思捧金液,露盘长庆汉皇宫。
篇10:和金吾裴将军使往河北宣慰…兼寄赵侍郎赵卿,和金吾裴将军使往河北宣慰…兼寄
和金吾裴将军使往河北宣慰…兼寄赵侍郎赵卿,和金吾裴将军使往河北宣慰…兼寄赵侍郎赵卿卢纶,和金吾裴将军使往河北宣慰…兼寄赵侍郎赵卿的意思,和金吾裴将军使往河北宣慰…兼寄赵侍郎赵卿赏析 -诗词大全
和金吾裴将军使往河北宣慰…兼寄赵侍郎赵卿作者:卢纶 朝代:唐 飞轩不驻轮,感激汉儒臣。气慑千夫勇,恩传万里春。
古原收野燎,寒笛怨空邻。书此达良友,五陵风雨频。
【遇长安使寄裴尚书,遇长安使寄裴尚书江总,遇长安使寄裴尚书的意思,遇长安使】相关文章:
4.寄长安郑员外,寄长安郑员外刘兼,寄长安郑员外的意思,寄长安郑员外赏析
5.春晚寄钟尚书,春晚寄钟尚书罗隐,春晚寄钟尚书的意思,春晚寄钟尚书赏析
6.冬暮寄裴郎中,冬暮寄裴郎中罗隐,冬暮寄裴郎中的意思,冬暮寄裴郎中赏析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