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筷子的传说》

《筷子的传说》

2022-08-19 08:37:00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洛芙清”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筷子的传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筷子的传说》,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并能积极分享!

《筷子的传说》

篇1:33、筷子的传说

教学目标 1、 认识生字8个,继续使用部首查字法查生字。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能根据画面内容想象,编个“伞的传说”

4、 明白生活是创造的源泉。

教学重点和难点 认识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媒体 媒体、生字卡片

课前学生准备 熟读课文,圈出生字

教学流程 一.导入  新课

1.我们平时吃饭要用哪些餐具?板书:筷子

“筷子”可以说是我们吃饭时常用的一种餐具。关于它,还有一个传说呢!同学们一定想了解吧。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2.理解“传说”的意思。(人们口头上流传下来的关于某人某事的叙述。) 二.初读课文

1.带着要求自学课文:

(1)读准生字的音,读通课文。

(2)筷子是什么时候、什么国家的人发明的?

(3)传说中“筷子”是怎么来的?

(4)课文中说到的筷子有哪些种类?

(5)全世界使用筷子的人数有多少?他们大多生活在什么地方?

2.讨论交流。

(1)检查字词。

(2)分段读课文,回答问题。<

三.学习第1、2段

1.朗读第1段,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a.用上“三千年前”“传说”“中国人”“发明”“筷子”这几个词说一句话,要求不同于课文句式。< 例:传说中国人在三千年前发明了筷子。< 传说中国人是在三千年前发明筷子的。< 传说是中国人在三千年前发明了筷子。< 传说筷子是中国人在三千年前发明的。< 筷子是中国人在三千年前发明的,这是一个传说。< 中国人在三千年前发明了筷子,这是一个传说。

b.知道了筷子是中国人在三千年前就发明了,你有什么感受?

c.有感情地朗读第1段。

2.默读第2段。边读边想这一段主要讲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讨论。< (1)这段共有几句话?哪几句话写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2)请你用上“先...接着...最后...”说说“快子”名称的由来。< 再用上“因为...所以...又因为...所以...还因为...所以...”说说“快子”名称的由来。

(3)给“顺手”找近义词。

(4)朗读第2段。< 3.感情朗读1、2两段。

教学效果反馈 教学中,在学生整体感知了课文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填空来帮助学生理解,--------(谁)发现-----------(什么)可以----------(怎么样)。于是就发明了-----------(什么)。新授课结束后,我又让学生用上面这个填空说说你还知道哪些传说?锻炼学生的说话能力,有个别学生说得较好。

篇2: 《筷子的传说》说课稿

《筷子的传说》说课稿

一.教学要求

1.知道筷子是我们的祖先在三千年前发明使用的,知道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人都喜欢用筷子吃饭,感受做一个中国人的自豪。

2.会正确地拼读注音的字,能理解“传说、比赛、搅动”等词语的意思。

3.能运用本单元学到的默读方法边读边思考,自己读懂课文,并知道第2自然段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

4.找出有顿号的句子,初步了解顿号的用法,并试着将传说复述给家长听。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筷子的由来和传说。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

难点:用自己的话说说筷子的由来。

三.教学时间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要点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第1、2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我们平时吃饭要用哪些餐具?板书:筷子

“筷子”可以说是我们吃饭时常用的一种餐具。关于它,还有一个传说呢!同学们一定想了解吧。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2.理解“传说”的意思。(人们口头上流传下来的关于某人某事的叙述。)

二.初读课文

1.带着要求自学课文:

(1)读准生字的音,读通课文。

(2)筷子是什么时候、什么国家的人发明的?

(3)传说中“筷子”是怎么来的?

(4)课文中说到的筷子有哪些种类?

(5)全世界使用筷子的人数有多少?他们大多生活在什么地方?

2.讨论交流。

(1)检查字词。重点:烫tang 皇huang 俩lia 嫌xian

(2)分段读课文,回答问题。

三.学习第1、2段

1.朗读第1段,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a.用上“三千年前”“传说”“中国人”“发明”“筷子”这几个词说一句话,要求不同于课文句式。

例:传说中国人在三千年前发明了筷子。

传说中国人是在三千年前发明筷子的。

传说是中国人在三千年前发明了筷子。

传说筷子是中国人在三千年前发明的。

筷子是中国人在三千年前发明的,这是一个传说。

中国人在三千年前发明了筷子,这是一个传说。

b.知道了筷子是中国人在三千年前就发明了,你有什么感受?

c.有感情地朗读第1段。

2.默读第2段。边读边想这一段主要讲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讨论。

(1)这段共有几句话?哪几句话写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2)请你用上“先...接着...最后...”说说“快子”名称的由来。

再用上“因为...所以...又因为...所以...还因为...所以...”说说“快子”名称的由来。

(3)给“顺手”找近义词。

(4)朗读第2段。

3.感情朗读1、2两段。

四.作业练习

(1)渔夫喝稀饭不快,是因为( )。

(2)一个渔夫得胜了,是因为。

(3)渔夫把两根树枝起名叫“快子”,是因为()。

第2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知道顿号的作用;熟读课文,感受做一个中国人的自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上节课的学习使我们知道了“快子”的由来,那“快子”是如何成了“筷子”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筷子的传说》。

二.学习第3段

1.读通读熟第3段。

2.说说“快子”为什么成了“筷子”,想一想跟它的`字形有什么关系。

3.填一填:筷子的种类很多,有()、()、()、()、()等。

4.课文中提到的筷子你见过吗?除了课文中讲到的筷子,你还知道有什么筷子?

5.讲解顿号的用法。(表示句中并列词或词语之间的停顿,用顿号。)

想一想课文中“象牙筷”后面为什么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6.“嫌”是什么意思?想象皇帝会怎么嫌?

三.学习第4段

1.默读第4段。

2.朗读第1句话,说说明白了什么。指导读出自豪的感情。

3.找出课文中有“顿号”的句子,读一读。

4.出示以下词语进行语言转换训练:

使用筷子的人主要东方国家我国朝鲜日本越南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

运用多种句式说话,并试着加上标点,说说为什么这样加。

5.朗读第4段。

四.回顾全文,指导复述。

1.说说学了课文,你有哪些收获。

2.请在课文中找出表示时间先后的词语,根据这些词语讲讲筷子的传说.

3.大声感情朗读全文。

五.作业练习

1.句子练习。

例:使用筷子的人大多生活在东方国家。

动物们喜欢生活在( )。

( )生活在海洋里。

( )生活在( )。

2.把筷子的传说讲给爸爸妈妈听。

篇3:筷子的传说(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 筷子的传说

一、 教学目标

1、 继续学习给生字确定部首,初步学会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学会本课生字13个,区别“鱼”与“渔”、“两”与“俩”的用法;理解新词19个。

2、 会按“谁生活在什么地方”的句式写句子;知道顿号在句子中的作用。

3、 能正确朗读课文,知道我们祖先发明筷子的时间,能复述关于筷子由来的传说,了解世界上使用筷子的人数及其生活的主要区域。

4、 了解我国的悠久历史。知道世界上有许多国家的人都喜欢用筷子吃饭,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汉字部首的确定;顿号的用法。培养民族自豪感。

2、 教学难点:用自己的话说筷子的由来。

三、教学准备

筷子、磁带、录音机、字典、生字卡片

四、教学安排

2课时

五、板书设计

△ 筷子的传说

快子:树枝

筷子:细竹

种类繁多:玉石筷

象牙筷

金筷

银筷

六、教学后记

作为一种伟大的发明,作为祖国荣誉的介绍,4、5两个在情感教育上有惊人的相似,但他们又是不同的,一个是史实,一个是传说。因此在教学中,我就通过抓住对“传说”一词的理解,让学生明白筷子发明的过程,并学会复述。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能为指定的生字确定部首,初步学会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学会本课生字,区分“鱼”与“渔”,“两”与“俩”的用法。。

2、 知道并能复述关于筷子由来的传说。

#教学过程

一、 揭题,理解“传说”,教学“筷”。

筷为什么是竹字头?由此可见--

二、初读课文

1、 自读,思考:传说中第一双筷子究竟是什么做的?是在什么时候发明的?

2、 反馈

三、再读课文,自学生字。

1、 默读,划出新词。

2、 四人小组完成填空。

筷,结构,查()部,部首在()。

烫,()结构,查()部,部首在()。

嫌,()结构,查()部,部首在()。

印,()结构,查()部,部首在()。

3、 小结

上下结构的字,部首有时在上,有时在下;左右结构的字,部首有时在右,有时在左。

四、练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

1、 回顾部首查字法步骤。

2、 在字典中查到“嫌”,看看这个字有几种意思。

3、 独立查“印”,说说你是怎样分步查到的。

4、 比赛:课作1

四、 巩固部首查字法,区分形近字。

1、 区分“鱼”与“渔”

A、第一双被称为快子的筷子是谁发明的?

B、渔夫的渔是什么意思?用部首查字法在字典中查出来。

C、以捕鱼为生的人叫--。“鱼”与“渔”意思不一样。如果我们要查鱼,该查什么部?

D、小结:大多数独体字,本身就是部首,就查这个字,如“骨”“弓”等。

2、 区分“两”与“俩”的不同用法。

A、 用部首查字法查“俩”,说说他的意思。

B、 “两”和“俩”谁的使用范围大?为什么?

C、 课文中“两个渔夫”明明指人,为什么不用“俩”?

五、 课堂作业

课作2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继续练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

2、 学习课文,了解筷子种类之多,使用之广;学习顿号的用法。

3、 复述关于筷子由来的传说,达成情感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听写词语

二、学习第1段

1、 自读,说说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

2、 知道了筷子是中国人在三千年前就发明了,你有什么想法?

三、 学习第2段。

1、 指名读,说说筷子最初为什么叫“快子”?

2、 用自己的话说说“快子”的由来。

四、 学习第3段,体会顿号的用法

1、 帮助渔夫很快喝完稀饭的快子,后来怎么被叫做筷子了?

2、 皇帝不用筷子,这说明什么?

3、 课文中提到的筷子你见 过吗?除了课文中讲到的筷子,你还知道有什么筷子?

4、 读最后一句,体会顿号的用法。

五、 学习第4段

1、 读第一句,说说这一句写什么?

2、 读第二句,进一步体会顿号的用法。

A、 他们是谁?

B、 这句话为什么要用上这么多顿号?

C、 课作5

3、 学习第三句。

A、为什么要特别点一点“西方人”?

B、这句话后面为什么要用感叹号?

C、你知道使用筷子有什么好处吗?

D、 朗读练习(!)

六、课堂练习

1、 朗读全文,边读边思考每段的意思。

2、 填空:课作3、5

3、 用“谁生活在什么地方”造句,完成课作4

4、 理解句子意思

A、 皇帝也学着用筷子吃饭。

皇帝很谦虚。

这句话说明 筷子是老百姓先会使用。

皇帝很愚蠢。

2、全世界有14亿人使用筷子。

世界上使用筷子的不多。

这句话说明 世界上使用筷子的占大多数。

筷子的流传很广。

*作业设计

一、 比一比,再组词。

快俩印洲鱼导周稀

筷两映州渔异绸希

二、造句

1、 自豪

2、 了不起

[筷子的传说(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4:筷子的传说(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筷子的传说教案

教学目标:

1、 根据课文所给的内容知道筷子是我们的祖先在三千年前发明使用的,知道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人都喜欢用筷子吃饭。

2、 通过自学会正确拼读生字词。

3、 学生学会自己查找有关资料了解与筷子相关的各种资料,培养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增加课外知识。努力做到离开课本。

教学准备:

1、 提前让学生自己预习课文,要求学会文中的生字,词,读懂课文的故事,了解大意。

2、 让学生提前通过各种途径如上网,看书,问亲朋好友等等寻找关于筷子的各种资料。资料可以很广泛如筷子的其他传说,民间有关筷子的一些风俗,以及历史上与筷子有关的趣事或筷子的作用或有哪些国家也使用筷子亦或是筷子给自然带来一系列的问题等等等。只要学生自己感兴趣的都可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2”)

1、 我们平时吃饭要用哪些餐具?让学生说一说。引出筷子。

2、 今天就来学习〈筷子的传说〉这篇课文。

(二)通读课文(8”)

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自音,自学生字。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些什么?

读后检查:a:烫 赛 搅 嫌 鲜 嫌

(1) 注意鲜这个多音字 (2) 各别字哪里应该注意,容易写错让学生自己说

(2) 开火车组词。

b:提问:课文写了些什么?

(三)复述课文(因为这篇课文要求预习的非常充分,所以希望学生可以把课文的故事说给大家听)(10”)

全班一齐朗读课文,然后用一直两分钟的时间将课文里的故事说给同桌听

请2~3位学生把故事说给大家听。

(四)交流资料(15)

请学生上台把自己找到的有关筷子的故事以及各种内容说给同伴们听。四组比赛,上台最多的组课后每人奖励一朵小红花。(这部分是整堂课的重点)

为了避免学生所找资料较少,教师自己准备相关资料接下的时间主要由教师介绍与筷子有关的各种资料。

作业:课后同学们把筷子的传说说给同学,家人以及朋友听。(也可以是自己事先找的资料)

(五)总结

这堂课我们了解了有关筷子的各种知识。同学们知道餐具除了筷子外还有很多很多,比如:勺子,刀叉等等,希望同学们在课余期间也来找找这些餐具的来历和它们的作用。

[筷子的传说(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5:筷子

(说明文)

红门小学二年级 陆陈灏

传说很早很早以前,两位渔夫比赛喝热粥,当两碗热腾腾的粥端上来时,一位

渔夫飞快地喝了起来,另一位渔夫折断树枝,他一边搅拌一边吃。结果胜利了。筷子

经常用两根组成,上端粗,下端细。人们就地取树,有铜筷,有银筷。筷子使用后,

要用清水洗干净,或者放到干净处,防止虫咬,发霉。筷子祝你走出国家的门,走向

世界,成为中国人民友谊的象征。

篇6:筷子

这个春节,由于疫情严重,因此我们天天都待在家里。学校为了丰富我们的假期生活,同时学习科学知识,给同学们布置了一项“科学实验”的作业。原本以为实验只有科学家可以接触,没想到我居然也可以做实验。我完成了三个小实验:浮在水面上的鸡蛋、筷子的神力、纸杯电话,其中最难的是筷子的神力。

我兴高采烈地准备好实验材料:一根筷子、一个杯子、还有一碗米。筷子能把米提起来吗?有这么神奇吗?我迫不及待地想试一试。在妈妈的指导下,我首先把碗里的米倒入杯子里,再用力地把米按下去、弄平整。然后把准备好的筷子用力地插到米粒中间,再用力地按一按,压一压,然后试着提筷子,反复了好几次都没有成功。“什么情况呢?究竟是哪里不对呢?”我有些着急了,刚刚还眉开眼笑,现在成了愁眉苦脸。还要不要继续做下去呢?正在我犹豫不决时,妈妈给了我鼓励:“不怕的,失败是成功之母。按照实验步骤好好再检查一遍,想想问题出在哪里?”我听了妈妈的话,突然豁然开朗,我照着妈妈的话去做,把碗里的米按压得更紧了,筷子插得更快了。我又试了两次,终于我把筷子提起来了!把装有米的杯子一起提起来了!实验终于成功啦!

为什么一根筷子就可以提起来装着米的杯子呢?我通过查阅资料才明白,由于杯子中米粒的挤压,使杯子里的空气被排除来,杯子里面的压力小于杯子外面的压力,使筷子和米粒之间紧紧地贴合在一起,所以筷子就能把装有米的杯子提起来了。原来每一个科学实验的背后都有科学原理。这就是我今天的收获。

小实验不仅有趣还涨知识,以后我要多做这类的小实验。

篇7:筷子

“五一”我们全家参加北戴河、祖山3日游。让我大为兴奋的是,旅游团里有5-6个和我一样大的男孩儿。我们可以一起在海边的沙滩上尽情地踢球了!怀着这份兴奋、这份期待,我们出发了。

中午十分车队到达了北戴河,入住在一家环境优美的4星级酒店。我们几个男孩儿在酒店的大堂里很快结为盟友。午餐时,我们又凑到了一张餐桌上,肆无忌惮地吃着、聊着、闹着,开心极了。就在我们闹得正尽兴的时候,导游又给我们这桌带来了两个长得一摸一样的双胞胎兄弟。这哥俩落座后的一个动作,让我们大家都停止了说笑。只见他俩从各自的包里掏出消毒纸巾和一双带有卡通青蛙造型的筷子。先抽出一张消毒纸巾擦手,再抽出一张擦筷子。动作是那么熟练、自然。有人在我的耳边小声说:“洁痞,肯定有洁痞,骄气包。”两个小兄弟似乎猜到了我们的想法,其中一个就自言自语地说:“这桌上的一次性筷子非常卫生方便。但是,谁能知道,它要消耗我国多少森林资源呢!一颗生长了的大树,仅能制作3000至4000双筷子。保护环境人人有则吗,我们全家早就不用它了。”兄弟俩相互笑了一下,津津有味地吃饭了。

下午的沙滩足球,踢得特别没劲儿,打不起精神。脑海里总浮现着那双青蛙造型的绿色筷子和小哥俩的一番话。心情也像汹涌的大海一样不能平静:“作为一名北京的少先队员,我们足以自豪地炫耀了。因为,我们生活、学习在鸟巢、水立方的身边,我们亲眼见证了它们的诞生。然而,炫耀过后再扪心自问:我们又能为奥运做点什么呢?绿色奥运!这绿色不就是靠我们每个人用身边的小事蕴染出来的吗?”

这周五的晚上,我们全家要和爸爸外地来的几个朋友一起吃饭。临出门的时候,我偷偷地拿了三双筷子,用食品袋儿包好,装在兜里。一路上我忐忑不安:“爸爸妈妈会允许我把它们拿上餐桌吗?他们不会以为我很丢人吧?管他呢,豁出去了。”

到了餐厅,我从容地把爸爸妈妈和我面前的一次性筷子拿走,摆上了我带来的筷子。爸爸妈妈的神情先是一愣,随后一丝笑容浮现出来。爸爸逗趣地问我:“儿子,这是什麽意思?”我揪着的心放松了。一本正经地回答:“这是为了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呀!我们的绿色奥运不就是从一点一滴做起吗?”“好样的!”旁边的叔叔大声称赞道:“不愧是首都的孩子,就是有思想!服务员!给我们这桌都换普通筷子,不用这一次性筷子了!让我们也为绿色奥运做点贡献吧!哈哈……”

餐厅里一片欢笑。笑声映红了每个人的脸颊。

篇8:筷子

说到吃饭,就一定会提到筷子,一双小巧玲珑的筷子在手,盘中美味便能信手拈来,毫不费力。

筷子一家俩兄弟,这两个兄弟长得可几乎一模一样――笔挺的身子,或为长条,或为圆柱,像是两条直落落的头大脚小的“线”。

它们虽然长得不算美,但特别重情义,总是不离不弃。你看,它们一听到要吃饭了,就立刻直竖起来,轻踮脚尖,一前一后向着餐盘,疾驰而去。一下一下不厌其烦地“脚脚相触”,又将修长的身子对着口,将“战利品”一次次地送进去。

看它们配合的那么好,我都忍不住要拍手叫绝。但是,如果有一天,筷子兄弟“走散了”,那结果就不大好了――美味的豆子近在眼前,一支筷子直直地刺去,大概豆子们会在盘子里“携手共舞”“华尔兹”;诱人的“二十四桥明月夜”(一种豆腐、火腿制作的菜)近在咫尺,一支筷子形单影只地飞奔而去,设想结果,豆腐一定是“伤亡惨重”,只剩一堆稀糊糊了。

这时,如果这根筷子的兄弟前来助阵,结果一定会大相径庭。

筷子是这样,人也是一样。每个人有优点和缺点,有力所能及的事,也有力不从心、无能为力的时候,就需要有朋友来帮忙。这样两个人相互配合,相互协作,结果说一定会好得多。

筷子原本是两根小木棒,两根小木棒相互支持,相互信任,给人们带来了便利,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作用,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如果我们人人都像筷子一样合作,一定会创造更大的奇迹!

【《筷子的传说》】相关文章:

1.筷子爱情

2.大班游戏:筷子游戏

3.摆筷子作文

4.有关筷子的谜语

5.一次性筷子的危害

6.筷子情小学生作文

7.筷子翻书作文350字

8.筷子?碗?勺子作文

9.一次性筷子的建议书

10.国人用筷子礼仪

下载word文档
《《筷子的传说》.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