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诉衷情,诉衷情黄庭坚,诉衷情的意思,诉衷情赏析

诉衷情,诉衷情黄庭坚,诉衷情的意思,诉衷情赏析

2022-09-14 08:35:5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Farewell”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诉衷情,诉衷情黄庭坚,诉衷情的意思,诉衷情赏析,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整理后的诉衷情,诉衷情黄庭坚,诉衷情的意思,诉衷情赏析,希望能帮助大家!

诉衷情,诉衷情黄庭坚,诉衷情的意思,诉衷情赏析

篇1:诉衷情+黄庭坚

诉衷情+黄庭坚

黄庭坚这首小令《诉衷情·小桃灼灼柳鬖鬖》只有短短的四十四个字,却完美的描写出了江南春景。

诉衷情·小桃灼灼柳鬖鬖

小桃灼灼柳参参,春色满江南。雨晴风煗烟淡,天气正醺酣。

山泼黛,水挼蓝,翠相搀。歌楼酒旆,故故招人,权典青衫。

译文一

小桃长得红艳艳的,绿柳又是参参,春天的'景色溢满长江以南。新雨初晴,轻风送暖,飞烟暗淡,天气闷沉沉醉酣酣。

青山象泼了黛,流水漾开了湛蓝,到处是翠绿互相扶搀。歌舞楼台、酒馆飞旆,象是旧时相识在招引人,无钱只好典卖身上的青衫。

译文二

桃花盛开,垂柳依依,江南的春色很美。雨过天晴,春风温暖烟霭淡淡,让人陶醉。

山峦黛绿,水波湛蓝,绿水与青山相互映衬着。歌楼酒旗飘动,招人前去。姑且把青衫典当了换酒吧。

注释

[1]灼灼:形容花朵颜色鲜明亮丽。

[2]鬖鬖:音sān sān,植物枝叶下垂貌。

[3]醺酣:形容天气温暖困人。

[4]黛:青黑色的颜料,古代女子用来画眉。

[5]挼蓝:浸揉蓝草作染料,诗词中用以借指湛蓝色。

[6]酒旆:旆字读作pèi,也可写作“斾”,酒旆即是酒旗。

[7]故故:常常;屡屡。

篇2:《诉衷情》赏析

《诉衷情》赏析

《诉衷情》这首词以轻快的笔调写出了江南春天的秀丽风光,清新俊美,富有生活情趣。此词上下呼应,脉理分明,语言沉着有力,意境风神曳,情景兼备,堪称佳作。全词如下:

小桃灼灼[1]柳鬖鬖[2],春色满江南。雨晴风暖烟淡,天气正醺酣[3]。

山泼黛[4],水挼蓝[5],翠相搀。歌楼酒旆[6],故故[7]招人,权典青衫。[1]

【注释】

[1]灼灼:形容花朵颜色鲜明亮丽。

[2]鬖鬖:音sān sān,植物枝叶下垂貌。

[3]醺酣:形容天气温暖困人。

[4]黛:青黑色的颜料,古代女子用来画眉。

[5]挼蓝:浸揉蓝草作染料,诗词中用以借指湛蓝色。

[6]酒旆:旆字读作pèi,也可写作“斾”,酒旆即是酒旗。

[7]故故:常常;屡屡。

【赏析一】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是宋代文学家陆游的词作。此词描写了作者一生中最值得怀念的一段岁月,通过今昔对比,反映了一位爱国志士的坎坷经历和不幸遭遇,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不平之情。上片开头追忆作者昔日戎马疆场的意气风发,接写当年宏愿只能在梦中实现的失望;下片抒写敌人尚未消灭而英雄却已迟暮的感叹。全词格调苍凉悲壮,语言明白晓畅,用典自然,不着痕迹,不加雕饰,如叹如诉,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赏析二】

词的开头一句就把最足以作为春天表征的桃花盛开,柳条垂拂这两种典型景物描写出来。第二句“春色满江南”,用个“满”字似乎表明不必再写其他景物了,其实这是承上启下,着意于过渡。一切景物都是相互关联着的,美景还要有良辰衬托。如果碰到风雨如晦的天气,即使是盛开的桃花,扶疏的柳条,看起来也会令人黯然魂销。所以接下去转向对天气的描写:“雨晴风暖烟淡,天气正醺酣。”这里边包括四种意思:宿雨初晴,惠风和畅,烟霭澹淡,着人如酒的天气。这样的天气,使人心旷神怡,正可以游目骋怀,饱览自然风光。

下片前三句“山泼黛,水挼蓝,翠相搀”连贯而下,以浓重的色彩,绘出了江南山水的`春容。“泼”字,“挼”字用得很有魄力,非崇尚纤巧者所能办。

色彩浓丽的山和水,正承上阕“雨晴风暖烟淡”句而来,只有新雨之后,和风之中,天宇澄澈,万木争荣,才能为山水增辉。“泼黛”、“挼蓝”二句不仅画出了山色、水色,也反映了万物春天里的勃勃生机。写到这里为止,已经构成了一幅完整的色彩明丽的江南春景画面。“良辰美景”都有了,但似乎还缺少点什么,抬头望处,看到了“歌楼酒旆”。楼外的酒旗迎风飘动,足以惹人神飞。“故故招人”,生动地写出了词人的心理状态。“故故”这里是故意、特意之义,酒旗当然谈不上故意招人,只是因为词人想喝酒,才产生这种感觉。这一句是移情手法的巧妙运用。酒兴发作了,而阮囊已空,回去吧,却又败兴,所以只好“权典青衫”。这一句是化用杜甫“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曲江》二首之二)诗意,集中体现了词人的性格、情趣。

篇3:诉衷情,诉衷情黄庭坚,诉衷情的意思,诉衷情赏析

诉衷情,诉衷情黄庭坚,诉衷情的意思,诉衷情赏析 -诗词大全

诉衷情

作者:黄庭坚  朝代:宋  体裁:词   小桃灼灼柳LL。春色满江南。雨晴风暖烟淡,天气正醺酣。山泼黛,水道丁4湎嗖蟆8杪ゾ旗罚故故招人,权典青衫。

篇4:诉衷情,诉衷情黄庭坚,诉衷情的意思,诉衷情赏析

诉衷情,诉衷情黄庭坚,诉衷情的意思,诉衷情赏析 -诗词大全

诉衷情

作者:黄庭坚  朝代:宋  体裁:词   珠帘绣幕卷轻霜。呵手试梅妆。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思往事,惜流光。恨难忘。未歌先敛,欲笑还颦,最断人肠。

篇5:诉衷情,诉衷情黄庭坚,诉衷情的意思,诉衷情赏析

诉衷情,诉衷情黄庭坚,诉衷情的意思,诉衷情赏析 -诗词大全

诉衷情

作者:黄庭坚  朝代:宋  体裁:词   一波才动万波随。蓑笠一钩丝。锦鳞正在深处,千尺也须垂。吞又吐,信还疑。上钩迟。水寒江静,满目青山,载月明归。

篇6:诉衷情,诉衷情黄庭坚,诉衷情的意思,诉衷情赏析

诉衷情,诉衷情黄庭坚,诉衷情的意思,诉衷情赏析 -诗词大全

诉衷情

作者:黄庭坚  朝代:宋  体裁:词   旋揎玉指著红靴。宛宛斗弯讹。天然自有殊态,供愁黛、不须多。分远岫,压横波。妙难过。自枕处,独倚阑时,不奈颦何。

篇7:诉衷情,诉衷情 ,诉衷情的意思,诉衷情赏析

诉衷情,诉衷情 ,诉衷情的意思,诉衷情赏析 -诗词大全

诉衷情

作者:   朝代:宋  体裁:词   烧残绛蜡泪成痕。街鼓报黄昏。碧云又阻来信,廊上月侵门。愁永夜,拂香P。待谁温。梦兰憔悴,掷果凄凉,两处销魂。

篇8:陆游《诉衷情》赏析

陆游四十八岁,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从夔州前往当时西北前线重镇南郑(今陕西汉中)军中任职,度过了八个多月的戎马生活。 开篇两句,怀着自豪的心情回忆从戎南郑的生活。起处用“当年”二字领起,化实为虚,点出所叙系指往事。“觅封侯”,谓寻找杀敌立功以取封侯的机会。“匹马”既是纪实,也刻划出作者从军时的勃勃英姿。“戍梁州”,具体指出驻守的地方。南郑属古梁州,故曰。那是乾道八年(1172)的春天,陆游接到王炎的邀请书后,便匹马单身离开夔州,风尘仆仆地奔赴前线,去任“四川宣抚使司干办公事兼检法官”。当时他十分兴奋,希望能在万里边防线上找到杀敌报国的机会。来到南郑之后,他身披铁甲,跨上战马,腰悬利剑,手挽长枪,冒着酷暑严寒,踏着崎岖坎坷的山路,奔驰于岐渭蜀陇之间,调查地形,了解敌情,积极为北伐进行准备。他曾向王炎陈进取之策,对收复失地、统一祖国充满了胜利的信心。诗人回忆这段生活,是为了与后文对照,揭示英雄末路的悲哀。

“关河”两句一转,回笔描写现实。杀敌报国的理想破灭了,而今只有在梦中才能重返前线。可是梦醒之后,一切都消失了,那雄伟险峻的关山江河又在什么地方呢?只有当年从军时穿过的那件“旧貂裘”,积满灰尘,还挂在墙上,作为“匹马戍梁州”的纪念。陆游对这件“旧貂裘”十分珍视,因为他曾穿着它在前线冲锋陷阵:“貂裘半脱马如龙,举鞭指麾气吐虹。”(《醉歌》)还穿着它在荒滩上亲手剌死过一只猛虎:“百骑河滩猎盛秋,至今血溅短貂裘”。(《醉歌》)所以当他离开南郑后,一直把它藏在身边保存着。“旧貂裘”是此篇中唯一展现在作者眼前的物象,虽然词中只用一句轻轻带过,但却是理解此词的关键。原来诗人是睹物伤情,因见貂裘而引起对往事的回忆和感慨。也可以说,“旧貂裘”是这首词灵感的触媒。

换头三句,紧承上片结拍,写梦醒后的悲凉心情。“胡未灭”,谓入侵中原的`金人尚未被消灭,半壁河山还在敌寇的铁蹄蹂躏之下;“鬓先秋”,慨叹自己发如秋霜,年迈体衰,不能重返前线;“泪空流”,是说壮志成空,忧国忧民的眼泪等于白流。这里连用“未”、“先”、“空”三个虚词,表达作者对现实的幻灭感,一唱一叹,感人至深。 “未”表达了作者逆胡(金入侵者)没有消灭,功业没有建成,感到无比遗恨之情;“先”表达了作者岁月不多,两鬓已苍,雄心虽在,壮志难酬的沉痛之情;“空”表达了作者对朝廷的不满和愤慨,内心的失望和痛苦之情。

最后三句,通过自身的遭遇反映现实和理想的矛盾,抒发对南宋统治集团误国误民政策的无比愤慨。谁会料到,像他这样一生志在恢复中原,时刻准备奔赴疆场,为国献身的人,却落得如此下场!此时被罢官回乡,只得披上渔蓑,去作江边的无名隐士,终老于镜湖之滨了。这种“心在天山,身老沧洲”的矛盾,不仅体现在陆游身上,南宋许多爱国志士同样也有切身的体验。因此陆游所抒发的悲愤之情,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梁启超《读陆放翁集》(之二)说:“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名。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意不平。”这首词虽然没有从正面揭露和谴责南宋投降派,仅就个人的身世经历和遭遇而言,但通过诗人饱含热泪的诉说,不难看到投降派迫害爱国志士的罪行,从而激起读者对他们的愤恨。

此篇语言明白晓畅,用典自然,不着痕迹,感情自胸臆流出,不加雕饰,如叹如诉,沉郁苍凉,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是陆游爱国词作的名篇之一。

篇9:陆游《诉衷情》赏析

积贫积弱,日见窘迫的南宋是一个需要英雄的时代,但这又是一个英雄“过剩”的时代。陆游的一生以抗金复国为己任,无奈请缨无路,屡遭贬黜,晚年退居山阴,有志难申。“壮士凄凉闲处老,名花零落雨中看。”历史的秋意,时代的风雨,英雄的本色,艰难的现实,共同酿成了这一首悲壮沉郁的《诉衷情》。

作这首词时,词人已年近七十,身处故地,未忘国忧,烈士暮年,雄心不已,这种高亢的政治热情,永不衰竭的爱国精神形成了词作风骨凛然的崇高美。但壮志不得实现,雄心无人理解,虽然“男儿到死心如铁”,无奈“报国欲死无战场”,这种深沉的压抑感又形成了词作中百折千回的悲剧情调。词作说尽忠愤,回肠荡气。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开头两句,词人再现了往日壮志凌云,奔赴抗敌前线的勃勃英姿。“当年”,指乾道八年(1172),在那时陆游来到南郑(今陕西汉中),投身到四川宣抚使王炎幕下。在前线,他曾亲自参加过对金兵的遭遇战。“觅封候”用班超投笔从戎、立功异域“以取封候”的典故,写自己报效祖国,收拾旧河山的壮志。“自许封侯在万里”(《夜游宫》),一个“觅”字显出词人当年的自许、自负、自信的雄心和坚定执着的追求精神。“万里”与“匹马”形成空间形象上的强烈对比,匹马征万里,“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谢池春》),呈现出一派卓荦不凡之气。“悲歌击筑,凭高酹酒”(《秋波媚》),“呼鹰古垒,截虎平川”(《汉宫春》),那豪雄飞纵、激动人心的军旅生活至今历历在目,时时入梦,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强烈的愿望受到太多的压抑,积郁的情感只有在梦里才能得到宣泄。“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在南郑前线仅半年,陆游就被调离,从此关塞河防,只能时时在梦中达成愿望,而梦醒不知身何处,只有旧时貂裘戎装,而且已是尘封色暗。一个“暗”字将岁月的流逝,人事的消磨,化作灰尘堆积之暗淡画面,心情饱含惆怅。

上片开头以“当年”二字楔入往日豪放军旅生活的回忆,声调高亢,“梦断”一转,形成一个强烈的情感落差,慷慨化为悲凉,至下片则进一步抒写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跌入更深沉的浩叹,悲凉化为沉郁。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这三句步步紧逼,声调短促,说尽平生不得志。放眼西北,神州陆沉,残虏未扫;回首人生,流年暗度,两鬓已苍;沉思往事,雄心虽在,壮志难酬。“未”、“先”、“空”三字在承接比照中,流露出沉痛的感情,越转越深:人生自古谁不老?但逆胡尚未灭,功业尚未成,岁月已无多,这才迫切感到人“先”老之酸楚。“一事无成霜鬓侵”,一股悲凉渗透心头,人生老大矣!然而,即使天假数年,双鬓再青,又岂能实现“攘除奸凶,兴复汉室”的事业?“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云外华山千仞,依旧无人问”。所以说,这忧国之泪只是“空”流,一个“空”字既写了内心的失望和痛苦,也写了对君臣尽醉的偏安东南一隅的小朝廷的不满和愤慨。“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最后三句总结一生,反省现实。“天山”代指抗敌前线,“沧洲”指闲居之地,“此生谁料”即“谁料此生”。词人没料到,自己的一生会不断地处在“心”与“身”的矛盾冲突中,他的心神驰于疆场,他的身却僵卧孤村,他看到了“铁马冰河”,但这只是在梦中,他的心灵高高扬起,飞到“天山”,他的身体却沉重地坠落在“沧洲”。“谁料”二字写出了往日的天真与此时的失望,“早岁那知世事艰”,“而今识尽愁滋味”,理想与现实是如此格格不入,无怪乎词人要声声浩叹。“心在天山,身老沧洲”两句作结,先扬后抑,形成一个大转折,词人犹如一心要搏击长空的苍鹰,却被折断羽翮,落到地上,在痛苦中呻吟。

陆游这首词,确实饱含着人生的秋意,但由于词人“身老沧洲”的感叹中包含了更多的历史内容,他的阑干老泪中融汇了对祖国炽热的感情,所以,词的情调体现出幽咽而又不失开阔深沉的特色,比一般仅仅抒写个人苦闷的作品显得更有力量,更为动人。

篇10:经典文言文《诉衷情》赏析

经典文言文《诉衷情》赏析

诉衷情

陆 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陆游四十八岁,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从夔州前往当时西北前线重镇南郑军中任职,度过了八个多月的戎马生活。那是诗人一生中最值得怀念的一段岁月。他晚年被弹劾罢官后,退隐山阴故居,还常常在风雪之夜,孤灯之下,回首往事,梦游梁州,写下了一系列爱国诗词。这是其中的一篇。

此阕苍凉悲壮,通过今昔对比,抒发壮志未酬,岁月虚度,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愤不平之情。上片叙事,下片抒情,生动地反映了一位爱国志士的坎坷经历和不幸遭遇。

开篇两句,怀着自豪的心情回忆从戎南郑的生活。起处用“当年”二字领起,化实为虚,点出所叙系指往事。“觅封侯”,谓寻找杀敌立功以取封侯的机会。“匹马”既是纪实,也刻划出作者从军时的勃勃英姿。“戍梁州”,具体指出驻守的地方。南郑属古梁州,故曰。那是乾道八年(1172)的春天,陆游接到王炎的邀请书后,便匹马单身离开夔州,风尘仆仆地奔赴前线,去任“四川宣抚使司干办公事兼检法官”。当时他十分兴奋,希望能在万里边防线上找到杀敌报国的.机会。来到南郑之后,他身披铁甲,跨上战马,腰悬利剑,手挽长枪,冒着酷暑严寒,踏着崎岖坎坷的山路,奔驰于岐渭蜀陇之间,调查地形,了解敌情,积极为北伐进行准备。他曾向王炎陈进取之策,对收复失地、统一祖国充满了胜利的信心。诗人回忆这段生活,是为了与后文对照,揭示英雄末路的悲哀。

“关河”两句一转,回笔描写现实。杀敌报国的理想破灭了,如今只有在梦中才能重返前线。可是梦醒之后,一切都消失了,那雄伟险峻的关山江河又在什么地方呢?只有当年从军时穿过的那件“旧貂裘”,积满灰尘,还挂在墙上,作为“匹马戍梁州”的纪念。陆游对这件“旧貂裘”十分珍视,因为他曾穿着它在前线冲锋陷阵:“貂裘半脱马如龙,举鞭指麾气吐虹。”(《醉歌》)还穿着它在荒滩上亲手剌死过一只猛虎:“百骑河滩猎盛秋,至今血溅短貂裘”。(《醉歌》)所以当他离开南郑后,一直把它藏在身边,保存至今。“旧貂裘”是本篇中唯一展现在作者眼前的物象,虽然词中只用一句轻轻带过,但却是理解此词的关键。原来诗人是睹物伤情,因见貂裘而引起对往事的回忆和感慨。也可以说,“旧貂裘”是这首词灵感的触媒。

换头三句,紧承上片结拍,写梦醒后的悲凉心情。“胡未灭”,谓入侵中原的金人尚未被消灭,半壁河山还在敌寇的铁蹄蹂躏之下;“鬓先秋”,慨叹自己发如秋霜,年迈体衰,不能重返前线;“泪空流”,是说壮志成空,忧国忧民的眼泪等于白流。这里连用“未”、“先”、“空”三个虚词,表达作者对现实的幻灭感,一唱一叹,感人至深。

最后三句,通过自身的遭遇反映现实和理想的矛盾,抒发对南宋统治集团误国误民政策的无比愤慨。谁会料到,象我这样一生志在恢复中原,时刻准备奔赴疆场,为国献身的人,却落得如此下场!如今被罢官回乡,只得披上渔蓑,去作江边的无名隐士,终老于镜湖之滨了。这种“心在天山,身老沧洲”的矛盾,不仅体现在陆游身上,南宋许多爱国志士同样也有切身的体验。因此陆游所抒发的悲愤之情,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梁启超《读陆放翁集》(之二)说:“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名。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意不平。”这首词虽然没有从正面揭露和谴责南宋投降派,仅就个人的身世经历和遭遇而言,但通过诗人饱含热泪的诉说,不难看到投降派迫害爱国志士的罪行,从而激起读者对他们的愤恨。

本篇语言明白晓畅,用典自然,不着痕迹,感情自胸臆流出,不加雕饰,如叹如诉,沉郁苍凉,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是陆游爱国词作的名篇之一

【诉衷情,诉衷情黄庭坚,诉衷情的意思,诉衷情赏析】相关文章:

1.诉衷情,诉衷情无名氏,诉衷情的意思,诉衷情赏析

2.晏殊《诉衷情》赏析

3.诉衷情,诉衷情黄机,诉衷情的意思,诉衷情赏析

4.诉衷情古诗阅读答案

5.诉衷情陆游阅读答案

6.《诉衷情·夜来沉醉卸妆迟》原文赏析

7.短信诉衷情,想你的声音短信知道

8.诉衷情一名桃花水,诉衷情一名桃花水毛文锡,诉衷情一名桃花水的意思,诉衷情

9.欧阳修古诗《诉衷情·清晨帘幕卷轻霜》

10.《诉衷情·夜寒茅店不成眠》鉴赏

下载word文档
《诉衷情,诉衷情黄庭坚,诉衷情的意思,诉衷情赏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