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师爱的教育故事
“热河”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关于师爱的教育故事,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关于师爱的教育故事,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关于师爱的教育故事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贱师而轻傅,则人有快;人有快则法度坏。
——荀子
古人云:“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不错,老师是我们的第二任父母,他教给我们知识,告诉我们应当怎样做人,无私的教导他的每一位学生,这都是可敬的。
当然,教师并不是人人都尊敬的,总有一些学生把老师的好心误解成了坏意,在背 后骂老师,甚至有些同学已经和老师对着干……试想:在一位同学犯了错的时候,如果老师不批评,反而表扬他的话,那会变成什么样子?这个社会是有法律的,什么叫“积少成多”?老师的批评,是为了让你以后不要再犯,这是“从小事抓起”。老师的心是善的,即便在教育你的时候狠了些,那也都是为了你好。
有些人,心存感恩,他们不仅尊敬老师,而且爱师如父。像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他在成名之后不止一次说过:“我能取得一些成就,全靠我的教师栽培。”1949年,华罗庚从国外回来,马上赶回故乡江苏金坛县,看望发现他数学才能的第一位“伯乐”——王维克老师。他在金坛作数学报告时,特地把王老师请上主席台就坐。进会场时让老师走在前面,就坐时只肯坐在老师的下首。这是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尊师的故事,作为一位名人,如果他不提,或许没有人知道他的老师是谁。但是做人不能忘本,如果没有王维克老师,可能就没有华罗庚这么灿烂的未来。老师付出了,也换来回报,一位学生对老师的尊敬和爱戴,就是对老师最大的回报。
老师像蜡烛,照亮了别人,也付出了自己的全部,这种精神是学生应该去尊敬的。一个懂得尊敬老师的人,未来必定是美好的,因为他知道老师的辛苦,就能体会这种艰辛。黑暗背后是光明,而辛苦背后将是最大的收获。“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老师是我们的第二任父母,他带给我们的爱,就像父母对我们的爱一样真、一样亲,我们对老师的尊敬和爱戴,要像对父母一样。这样,才能对得起老师的教育和父母的寄托。
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九月,是一个温馨的月份。九月的秋天,因为教师节的存在而格外不寻常,在这硕果累累的的季节,让秋风带去我们对老师最真诚的问候:“老师,您辛苦了!”
篇2:关于师爱的教育故事
尹喜拜师
尹喜是西周时的一位贤大夫,自幼喜好古籍,精通历法,善观天文,能知前古而见未来。一天,他仰观乾象,见东方有紫气相连,知有圣人当度关而西,于是请任函谷关令。在关上他叮嘱守关士卒:“数日之内将有大圣人路经此关,汝等见有形貌脱俗之人要立即禀报。”同时派人洒扫道路,夹道焚香,以迎圣人。几天后,尹喜闻报有位白发老翁道骨仙貌,驾青牛之车欲出关,立即赶来迎接,在牛车数丈前跪拜道:“关令尹喜叩见圣人!”老翁说:“吾乃一介布衣,如此非常之礼,不知有何见教?”尹喜道:“吾早得神明示象,已在此恭候多日,诚望圣人赐教。”老翁道:“汝何以知之?”尹喜道:“吾好观天文,略知变化。去冬十月,天圣星西行过昴;今月之初,和风立至,见紫气东来,知有圣人西行;紫气浩荡,长达三万里,知来者至圣至尊绝非一般之神;紫气之前有青牛星相牵,圣人必乘青牛之车来也。今观圣人神姿迥绝,望指点修行之道。尹喜感恩不尽。”老翁见其求道至诚,心慈人善,笑答道:“汝知老夫,老夫亦知汝,当得度汝也。”尹喜非常高兴,叩头问道:“敢问大圣人姓名?”老翁道:“吾姓字渺渺,非可尽说,今姓李,字伯阳,号老聃。”尹喜听说是老子,焚香叩头,恭敬地拜其为师。
老子把自己关于道德以及对宇宙、人生、社会等方面的见解,写了一部五千言的《道德经》授与尹喜。尹喜按照老子的教导虔心修行,弘扬道家学说经国济世,后来修成大道,被称为尹真人。
篇3:关于师爱的教育故事
孔子的学生们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一生桃李满天下,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他对学生言传身教,他对真理、对理想、对完美人格的追求,他的正直、善良、谦虚、有礼,他对国家的忠诚和对百姓的关心,都深深地感染着他的学生与后人。他的学生们衷心地尊敬老师,以对父亲之礼对待孔子,视师志为己志,实践和传播道义,把行义作为人生的最高价值。如颜回“安贫乐道”、修身和严格遵守礼仪,老师怎么说就怎么做;宓子贱“鸣琴而治”,以礼乐之道施政,使百姓安居乐业,德入民心;子夏整理书籍,从事教育,善化民众。
篇4:师爱教育心得体会
师爱教育心得体会
爱,是人们身上普遍存在着的一种心理需要,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爱能和师爱相比拟。人们都说母爱伟大,可是母爱在某种意义上却是一种生物的、本能的、自然的骨肉之情,而师爱则是一种社会的、高级的、政治的感情。师爱是教师热爱人民、热爱教育事业、热爱祖国未来的具体表现,是教师师德的核心内容,是教师承载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志,师爱是教师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为此,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研究师爱,进一步加深对“师爱”的理性认识,使师爱在教育教学中作用,由自发性变为自觉性,由体验上升为科学,这是摆在天下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我的论题是“浅议师爱在教育中的作用”。
一、 师爱可以使学生自觉地接受教师的教诲
我们常常发现这样一个问题:一个新上任的班主任,总要首先把后进生叫到办公室苦口婆心地训话,劝其改邪归正,这样做的结果十个有九个要失败。学生不是沉默不语,就是顶幢教师。这是因为在师生之间还没有建立起爱的感情联系,后进生对教师还存有戒心。师生之间在心里筑起了一道防线。在这种情况下,一般的说教,是无济于事的。甚至会导致关系更加恶化。俗话说:“通情达理”,“亲其师、信其通。”只有师生间的心相通了,彼此就象架起了一个信任的桥梁,这时,道理的传递就会坐上爱的车畅通无阻的行驶。一些班主任都有这样的体会,当学生感到你是真正爱他,为他操碎了心时,他就会把对父母都不肯讲的内心秘密向你吐露。此时,教师使言辞尖锐,他也会感到暖呼呼的也会向积极方面转化。
二、师爱可以提高学生认识活动的功效
一个人的思维活动与其情绪是水乳交融的,任何认识活动都伴随着一定的情感,是在情感的影响下进行的。而师爱常常以一种心境的形式,加强着思维的强度和效率。谁都知道,当教师在课堂上满怀激情地讲授时,会使学生望而生厌。如果学生的情绪就会蒙上一层阴影,甚至有的学生拒不听讲。相反,当学生喜欢某位教师时,也会对这位教师所单任的学科发生极大的兴趣,并愿意克服一切困难把这门课程学好。这说明,学生的'情绪对自己的生理过程影响极大。好的情绪可以使体内新陈代谢加快,使整个神经系统的兴奋水平提高,因而自然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师爱可以使学生更加自尊自强
教师的信任和热爱,将鼓起学生的智力,情感和个性的顺利发展的风帆。因为教师是孩子们成长的第二任父母,初中学生对教师有种特殊的依恋感。当教师无意中搓伤了学生的自尊心时,学生内心会感到无比的痛苦和恼怒,很可能自暴自弃,甚至险入绝望或走向堕落。这是学生难以忍受的。其学生们对教师的态度十分敏感,教师那期望的目光,那信任的点头、那关注的微笑,都会如阳光那样透入众生的心灵,都会使学生感到莫大的快乐,会更加自尊更加自爱,更加自信自强。
四、师爱可以使学生的感情进一步升华
师爱为学生的感情的升华打下必要的基础。假如某个学生憎恨某位教师,如果任其发展,就很容易发展到憎恶所有教师,甚至对社会的公正丧失信心,对整个人类充满仇恨,这乃是反社会立场的萌芽。一中学教师,因为与学生感情不够好,错误的批评了他,结果学生心里憎恨拿刀砍去老师的左手大拇指.这是铁的教训.相反一个受学生爱戴尊重的教师,会使学生相应的关心人,同情人,尊重人的美好感情。更会理解老师的错误,不会产生这样的恶果.五、师爱可以使 学生产生模仿教师的意向
爱可以产生模仿的意向,因为人们总是趋向于模仿爱他和他所爱的人,而绝不会模仿他所讨厌的人。尤其初中学生,由于他们仿模仿比成人强烈,他们常常把自己所爱的教师当成效仿的对象。在教师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见到“班如其师”的有趣现象。初中学生常常以自己所热爱的教师对待事物立身处世态度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就连教师的举止,谈吐、字体,性格也有意识地加以模仿,甚至整个班风都带有教师的影子。可见师爱具有多大的感召力,具有多大的示范作用。
六、 师爱可以使学生的心灵更加美好
一位初一的教师,送给每人两本书、以次表示他希望学生们热爱知识的愿望。这股爱的热流经过学生们的情感过滤,又加倍的答谢给教师。当学生们得知是节衣所积攒的钱给大家买的书时,他们感到激动。从此,这个班的学生阅读课外书籍蔚然成风。这说明师爱会促使学生心灵中美好的胚芽由潜伏状态,会促使学生的美好心灵大放异彩。
七、师爱可以不断净化教师的思想境界
当教师主动接近学生,向学生持久地倾注自己的心血时,那么爱的河流,就不仅仅朝着一个方向流动了,它会反作用于教师,会产生回流,会带来爱的反馈信息。也就是说,学生从教师那里得到了爱的满足之后,会更加尊重和信任教师,而教师在这种情况下也就更加关心和爱护自己的学生了。教师在这种“用爱唤起爱”的情感交流的过程中,品尝到人生真正的乐趣,而真正获得了这种乐趣的教师情绪是乐观的,心境是愉快的,工作是幸福的。学生学习心境也会是愉快的,学习是幸福的.就会更加努力的学习.
八、 师爱对学生的终生都将发生影响
一位真正曾给自己热爱的班主任写信说“每当我列队巡防,守卫在祖国的边疆时,我常常想念母校,想念儿时的老师。是您亲爱的老师给了我一切。今天,我能成为保卫国家的一员,要感谢亲爱的母校,感谢您——亲爱的老师。很明显,教师在孩子们心灵深处播下爱的种子,会在若干年后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会伴随一个人的终生。在某种意义上师爱比母爱更深更美丽.
总之,没有师爱就没有教育。各种教育因素都要通过师爱这个具有活力的:“酶”来“催化”。爱是促进教育优化的重要条件。所以,爱学生应成为每位教师的天职,应该成为每位教师的性格,应该成为教师本身教育才能的血和肉。
篇5:班主任的教育反思故事:师爱的艺术
爱是教育的灵魂,爱是塑造美好心灵的力量。作为班主任,仅仅德才兼备、刚柔并济还不足够,还要有一颗博爱的心,去爱每一个学生。只有注入了爱的教育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才能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今年是我第一次接触一年级。我们班有一个家庭情况“特殊”的小朋友,她有一个新妈妈。小朋友面对新妈妈时会显得比较任性。特别表现在早晨迟到这一点上,每天早晨穿衣服都要一件件试,直到满意才肯出门。第一次迟到时,我尽可能地耐心劝阻,对她讲道理。可是小朋友似乎不能听懂我的话,眼睛直直地看前方,问她迟到的原因和以后的想法,一点反应也没有。几次三番下来,我的耐心也渐渐告罄。于是,我便改“利诱”为“威逼”,表情严肃地批评了她,希望她能觉得羞愧而改正过来。哪知,她却像是被我吓到了,隔天早晨又迟到后,她竟站在校门口,怎么也不肯进校门了。听到这个消息,我赶忙来到校门口,叫她赶紧进班级,可是她却一动都不动。我想:这次说什么也不能让她在这么任性了,一定要“悬崖勒马”,让她养成遵守校纪校规准时到校的好习惯!于是我下课见到她,就更频繁地提醒她。结果却发现她“守门”的次数更多了。我心中越发焦急起来。
正在我纠结该如何教育这个孩子的时候,我有幸研读了《陶行知教育著作》一书。通过这本书,我了解到:“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毕生追求的教育真谛,“热爱每一个学生”是陶行知先生的人生格言。读了这本书,我深切地感受到,教育需要爱心,儿童渴望得到爱。只有尊重学生,才能教育学生。没有尊重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
于是,我潜下心来,认真反思我一直以来的教育方式,我发现问题可能出现在这些地方:其一,原来我在教育这个小朋友时,总是站在我的角度,过于重视老师的需要,没有真正让她明白她自己守时的需要。其二,发现她“屡教不改”后,我对她总是以批评的方式来教育,没有考虑到孩子本身的个性特点。这个孩子个性比较强硬,直接的批评教育让她很难接受,最后导致她和我在心灵上越来越远。其三,我没有及时去了解孩子行为表现出的内心的感受。她守在校门口不肯进来的行为,正是在说明她对我这一教育方式的不认同,相同方式的教育再多,都是起不了作用的。
作者|胡宇怡
公众号|玉峰文苑
【关于师爱的教育故事】相关文章:
1.师爱教育心得体会
3.沐浴师爱
5.爱的教育小故事
6.爱的教育故事有感
7.师爱无言演讲稿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