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白露是什么意思
“limy”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秋分白露是什么意思,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秋分白露是什么意思,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白露秋分是什么意思
白露简介
每年九月上旬交节,白露是气温渐凉,夜来草木上可见到白色露水的意思。白露节气,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每年公历的9月7日前后,太阳移达黄经165度时,开始进入白露节气。此时,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阴气逐渐加重,清晨的露水随之日益加厚,凝结成一层白白的水滴,所以就称之为白露。这时,人们就会明显地感觉到炎热的夏天已过,而凉爽的秋天已经到来了。
白露的由来
白露是九月的头一个节气。露是由于温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所以,白露实际上是表征天气已经转凉。这时,人们就会明显地感觉到炎热的夏天已过,而凉爽的秋天已经到来了。因为白天的温度虽然仍达三十几度,可是夜晚之后,就下降到二十几度,两者之间的温度差达十多度。
阳气是在夏至达到顶点,物极必反,阴气也在此时兴起。到了白露,阴气逐渐加重,清晨的露水随之日益加厚,凝结成一层白白的水滴,所以就称之为白露。
俗语云:“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处暑仍热,每天须用一盆水洗澡,过了十八天,到了白露,就不要赤膊裸体了,以免着凉。还有句俗话:“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齐。”意思是说,白露前后若有露,则晚稻将有好收成。
白露气候特点
露是由于温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所以,白露实际上是表征天气已经转凉。我省盆地二十四节气的气候中,白露有着气温迅速下降、绵雨开始、日照骤减的'明显特点,深刻地反映出由夏到秋的季节转换。盆地常年白露期间的平均气温比处暑要低3℃左右,大部地区气候(5天)平均气温先后降至22℃以下。按气候学划分四季的标准,时序开始进入秋季。盆地秋雨多出现于白露至霜降前,以岷江、青衣江中下游地区最多,盆地中部相对较少。“滥了白露,天天走溜路”的农谚,虽然不能以白露这一天是否有雨水来作天气预报,但是,一般白露节前后确实常有一段连阴雨天气;而且,自此盆地降雨多具有强度小、雨日多、常连绵的特点了。
与此相应,盆地白露期间日照较处暑骤减一半左右,递减趋势一直持续到冬季。白露时节的上述气候特点,对晚稻抽穗扬花和棉桃爆桃是不利的,也影响中稻的收割和翻晒,所以农谚有“白露天气晴,谷米白如银”的说法,
充分认识白露气候特点,并且采取相应的农技措施,才能减轻或避免秋雨危害。另一方面,也要趁雨抓紧蓄水,特别是盆地东部的白露是继小满、夏至后又一个雨量较多的节气,更不要错过良好时机。
篇2:白露秋分是什么意思
我国古籍《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中说:“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之“分”为“半”之意。
秋分的意思有二:
一是,日夜时间均等,并由日长夜短逐步日短夜长。太阳在这一天到达黄经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这一天的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全球无极昼极夜现象。
二是,气候由热转凉。按我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开始的季节划分法,秋分日居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
秋分在每年公历的9月22日,23日或24日,为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80度。秋分的含义《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八月中……解见春分”。“分”示昼夜平分之意,同春分一样,此日阳光直射地球赤道,昼夜相等。此后,阳光直射位置更向南移,北半球渐趋昼短夜长,气温降低,在全国具有普遍意义。秋分,“分”即为“半”。秋分时,全球昼夜等长。秋分之后,北半球各地昼渐短夜渐长,南半球各地昼渐长夜渐短。”秋分的特点秋分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比较特殊的。秋分的气候秋分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凉爽的秋季,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产生一次次的降水,气温也一次次地下降。正如人们常所说的那样,已经到了“一场秋雨一场寒”的时候,但秋分之后的日降水量不会很大。此时,南、北方的田间耕作各有不同。在我国的华北地区有农谚说:“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谚语中明确规定了该地区播种冬小麦的时间;而“秋分天气白云来,处处好歌好稻栽”则反映出江南地区播种水稻的时间。此外,劳动人民对秋分节气的禁忌也总结成谚语,如“秋分只怕雷电闪,多来米价贵如何”。
篇3:秋分白露是什么意思
白露的含义
白露是什么意思呢?白露是指天气转凉温度降低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体上凝结而形成的水珠,例如草木早晨会披上露水。白露节气是凉爽季节的开始,白露也是全年中昼夜温差最大的一个节气,俗语说,“白露夜寒白天热”、“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
白露,斗指癸。太阳黄经为165度。白露节气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空气中的水蒸气夜晚常在草木等物体上凝成白色的露珠,由此得名“白露”。白露节气表示低层大气中水汽凝结现象,也反映出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气温度下降的程度。农谚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过了白露节,夜寒日里热。”这说明白露时白天与夜间的温差很大。
露是由于气温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白露节人们就会明显地感觉到炎热的夏天已过,而凉爽的秋天已经到来,明显地反映出由夏到秋的季节转换。
白露物候
白露是九月的头一个节气。露是由于温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所以,白露实际上是表征天气已经转凉。这时,人们就会明显地感觉到炎热的夏天已过,而凉爽的秋天已经到来了。因为白天的温度虽然仍达三十几度,可是夜晚之后,就下降到二十几度,两者之间的温度差达十多度。 阳气是在夏至达到顶点,物极必反,阴气也在此时兴起。到了白露,阴气逐渐加重,清晨的露水随之日益加厚,凝结成一层白白的水滴,所以就称之为白露。俗语云:“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处暑仍热,每天须用一盆水洗澡,过了十八天,到了白露,就不要赤膊裸体了,以免着凉。还有句俗话:“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齐。”意思是说,白露前后若有露,则晚稻将有好收成。
篇4:白露秋分夜
俗话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过了白露,人们才会有真正入秋的感觉。关于白露的民谚中有许多是提醒人们注意添衣防止感冒的,比如“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这就是说,到了“白露”,就不要赤膊裸体了,以免着凉。南京民俗专家介绍说,旧时南京人有喝白露茶的习俗。从白露节气开始至10月中旬是茶树生长佳期,由于天气渐凉,夜间水汽在茶树上凝结成露,此时采摘的“白露茶”甘醇清香。
秋分,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时间一般为每年的9月23日或24日。
秋分之“分”为“半”之意,我国古籍《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中说:“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的意思有二:
一是太阳在这一天到达黄经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这一天一天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全球无极昼极夜现象。秋分之后,北极附近极夜范围渐大,南极附近极昼范围渐大。
二是按我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开始的季节划分法,秋分日居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
我国古代将秋分分为三候:“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
气象专家介绍说,按农历来讲,“立秋”是秋季的开始,到“霜降”为秋季终止,“秋分”正好是从立秋到霜降90天的一半。从秋分这一天起,气候主要呈现三大特点:阳光直射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昼短夜长的现象将越来越明显,白天逐渐变短,黑夜变长(直至冬至日达到黑夜最长,白天最短);昼夜温差逐渐加大,幅度将高于10℃以上;气温逐日下降,一天比一天冷,逐渐步入深秋季节。南半球的情况则正好相反。
秋分时节,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先后进入了秋季,日平均气温都降到了22℃以下。北方冷气团开始具有一定的势力,大部分地区雨季刚刚结束,凉风习习,碧空万里,风和日丽,秋高气爽,丹桂飘香,蟹肥菊黄,秋分是美好宜人的时节。也是农业生产上重要的节气,秋分后太阳直射的位置移至南半球,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越来越少,而地面散失的热量却较多,气温降低的速度明显加快。农谚说:“一场秋雨一场寒”,“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八月雁门开,雁儿脚下带霜来”,东北地区降温早的年分,秋分见霜已不足为奇。
秋季降温快的特点,使得秋收、秋耕、秋种的“三秋”大忙显得格外紧张。秋分棉花吐絮,烟叶也由绿变黄,正是收获的大好时机。华北地区已开始播种冬麦,长江流域及南部广大地区正忙着晚稻的收割,抢晴耕翻土地,准备油菜播种。秋分时节的干旱少雨或连绵阴雨是影响“三秋”正常进行的主要不利因素,特别是连阴雨会使即将到手的作物倒伏、霉烂或发芽,造成严重损失。“三秋”大忙,贵在“早”字。及时抢收秋收作物可免受早霜冻和连阴雨的危害,适时早播冬作物可争取充分利用冬前的热量资源,培育壮苗安全越冬,为来年奠定下丰产的基础。“秋分不露头,割了喂老牛”,南方的双季晚稻正抽穗扬花,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早来低温阴雨形成的“秋分寒”天气,是双晚开花结实的主要威胁,必须认真做好预报和防御工作。
篇5:白露是什么意思
白露是什么意思
俗语说:“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处暑仍热,每天须用一盆水洗澡,过了十八天,到了白露节,就不要赤膊裸体了,以免着凉。还有句俗话:“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齐。”意思是说,白露节前后若有露,则晚稻将有好收成。
每年9月8日前后,当太阳移达黄经165度时,开始进入白露节气,白露是9月头一个节气,也是农历24节气中的第15个节气,此时农作物即将成熟,“秋老虎”也将逝去,天气转凉。《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
白露时节,晴朗的白昼温度虽然仍旧可以达到30多摄氏度,但夜晚会降到20多摄氏度,其温差达10多摄氏度。这是全年昼夜温差最大的一个节气。白露以后,夏季风逐渐为冬季风所代替,多吹偏北风,冷空气南下逐渐频繁,加上太阳直射点南移,北半球日照时间变短,日照强度减弱,地面散热快,气温下降速度逐渐加快。此时,人们会明显地感觉到炎热的夏天已经过去,凉爽的秋天来了。
九月的天气已逐步变得寒冷,秋季来临,在经过一个夏天的酷热之后,人们的身体会因为长时间的高温而导致冷热不均,同时,白露节气多干燥,人很容易会被病毒感染,易患嗓子疼痛,头晕脚轻,咳嗽等症状。
“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白露过后,早晚温差加大更为明显,若不及时添加衣被,极易患上感冒。而支气管炎、哮喘、胃肠疾病、消化性溃疡等慢性病患者,此时也易诱发或加重病情。要注意防寒保暖,积极参加体育锻炼,预防感冒。在调节饮食上,应选择清淡、富含营养、少或无刺激性的食物,避免生冷饮食,保证适量的新鲜蔬菜,保持大便的.通畅,同时少吃黄鱼、带鱼、虾、蟹和肥肉,并戒烟戒酒,减少发病的机会。
白露时节,由于气候渐干燥,很多人会感到早晨起床时嗓子发干,皮肤紧绷,即使饮用一大杯水也难以解渴。这种现象就是人们常说的“秋燥”。 有效防治“秋燥”,除了要重视精神调养、保持居室通风外,还可重点在饮食上下工夫。此时应多喝水,尤其是蜂蜜水、淡茶、果汁、豆浆、牛奶等,以补充水分,保持肺脏与呼吸道的正常湿润度;要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要注意不吃或少吃辛辣烧烤食品,如辣椒、花椒、桂皮、生姜、葱及酒等。特别是生姜,食后容易上火,加重“秋燥”对人体的危害。起居作息相应调整,尽量早睡早起;保持室内通风;戒烟戒酒
篇6:关于白露是什么意思
“白露”从字面上非常好理解,说的是白露节气到来,自然界中就会出现白色的露水了,这露水也是因为炎热暑气开始慢慢消退,而地里的寒气开始上升,空气冷暖不均,雾气出现凝结形成金银剔透的白色小露珠,农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野外早晨起来能看到远处的山上雾气腾腾,近处的水塘水面上也是雾气腾腾,草丛中也挂满了露珠。
白露有三个很明显的特征,即是农民常说的白露有三侯“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这三个特征就是白露节气最好的诠释。我们先来说说“凉风至”,这里说的凉风至,是与炎热三伏天季节的时候,天空中吹过来的风都是热风,给人的感觉是热气腾腾,是那种“上蒸下煮”的热气。而白露节气来临之后,因为昼夜温差大,晚上和早上气温比较低,这样吹过来的风是凉风而不是热风,这样人们吹着凉风很舒服。
“白露降”,白露降就是说的早晨我们就可以看到野外露水降临,有种白露为霜的寒气了。“寒蝉鸣”说的是秋蝉,与夏蝉不一样,夏蝉是越热越叫得狠,而秋蝉是因为天气凉才鸣叫的,并且这种鸣叫不会与夏蝉一样频繁。
白露节气古人也有自己的解释,如《月令七十二侯集解》对“白露”的解释是“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秋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这里很好说明白露节气到来,寒气开始盛了。
篇7:关于白露是什么意思
白露是一个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重要节令,基本结束了暑天的闷热,是秋季由闷热转向凉爽的转折点。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进入白露节气后,夏季风逐步被冬季风所代替,冷空气分批南下,往往带来一定范围的降温幅度。
白露后,天高云淡、气爽风凉,昼夜温差较大,夜间会感到一丝丝的凉意,明显地感觉到凉爽的秋天到来。“白露”代表着暑热的结束,万物随寒气增长,逐渐萧落、成熟,而在季节转化过程中,丰收的秋季带给了人们与健康有关的食物以及民俗。
白露节气吃什么海鲜
1、鳗鱼
白露节气起,老苏州会吃些鳗鱼(鳗鲡),这时鳗鱼最为肥美,是品尝的最佳时节,因此苏州有“白露鳗鲡霜降蟹”之说。在瓯江口外的洞头岛,照例要吃鲜鳗鱼熬白萝卜,鳗鱼营养丰富,而白萝卜有“消谷和中,去邪热气”的作用,二者同煮,相得益彰。
2、螃蟹
俗话说“秋风起,蟹脚痒。”进入九月,现在正是螃蟹蟹肉丰腴、脂肥膏美的时节。蟹味美,营养丰富,含有大量蛋白质及钙、锌,还含有较多的铁、维生素等。螃蟹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是人们喜食佳品。
3、海参
民间说“秋吃海参正当时”,不仅因为海参在秋季盛产,还因为它的食补作用。从现代营养学角度来讲,海参富含50多种营养成分,秋吃海参可补充夏日丢失的营养,提高人体免疫力。
4、对虾
中国对虾每年有两次较大的捕捞汛期,一次是四五月间在黄海、东海的春汛,另外一次是九十月间在黄海、渤海的秋汛。不过,从产量和口感上比较,秋天对虾产量高一些,口感也更好。中国对虾不仅味道鲜美,还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佳品。
5、鲍鱼
秋季鲍鱼、海参是很好的进补食材。鲍鱼,本身正是美食也是良药,既美味又滋补。真正的鲍鱼具有平肝、养阴、固肾之效。夜尿频、气虚哮喘者、四肢无力、精神难集中者,都适宜多吃鲍鱼。
6、海胆
每到秋季,生活在东澳岛海底的海胆开始成熟饱满,海胆黄变得金黄肥美,肉质幼嫩细滑,鲜甜无比。海胆中有大量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营养价值丰富且口感好,非常顺应秋季进补“储藏”的主题。尤其男子在立秋过后,进补海胆可以达到固精补肾的作用。
7、鳕鱼
鳕鱼肉味甘美、营养丰富,肉中蛋白质比三文鱼、鲳鱼、鲥鱼、带鱼都高,而肉中所含脂肪和鲨鱼一样只有0.5%,要比三文鱼低17倍,比带鱼低7倍;鳕鱼的肝脏含油量高,除了富含普通鱼油所有的DHA、DPA外,还含有人体所必需的维生素A、D、E和其他多种维生素。而这些营养成分的比例,正是人体每日所需要量的最佳比例。
8、带鱼
带鱼是美容养颜的好食材,虽然带鱼含有高于一般鱼类的脂肪量,但是这种脂肪含量是不饱和脂肪酸,不会导致发胖,同时会起到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带鱼当中的营养物质特别适宜皮肤干燥的人食用,食用带鱼可以环节皮肤的干燥程度,有助于皮肤水分的吸收,还我们年轻水润的肌肤,是美容的好帮手。
9、箬(ruò)鳎鱼
也叫玉秃、舌鳎等。箬鳎夏汛为5~7月,秋汛为10~12月,以农历八月的箬鳎鱼数量最多,味道好,价格也便宜,食之鲜肥而不腻。民间传说,箬鳎鱼为毛鲿鱼与七星鱼撮合婚姻大事,由于草率从事,结果吃了毛鲿鱼一巴掌,把箬鳎鱼嘴巴打歪了,双眼也被打到了一边,于是箬鳎鱼就成了今天这副样子。
10、龙虾
虽然全年都可捕捞,但美国的大多数捕捞都集中于每年的7月至10月。它的肉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特点,同时也具有维生素A、C、D及钙、钠、钾、镁、磷、铁、硫、铜等丰富的微量元素,尤其富含不饱和脂肪酸。
篇8:白露是什么意思
白露节气
2016白露时间:9月7日 12:51 - 209月22日 22:21
2016白露是几月几日 :2016年9月7日 星期三
2016白露阴历:农历 2016年八月初七
白露节气由来
白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当太阳到达黄经一百六十五度时交白露节气。白露是秋天的第三个节气,表示孟秋时节的结束和仲秋时节的开始。露是由于温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所以,白露实际上是表征天气已经转凉。这时,人们就会明显地感觉到炎热的夏天已过,而凉爽的秋天已经到来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八月节……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 天气渐转凉,会在清晨时分发现地面和叶子上有许多露珠,这是因夜晚水汽凝结在上面。
白露节气气候
植物开始有露水进入白露节气后,夏季风逐步被冬季风所代替,冷空气转守为攻,暖空气逐渐退避三舍。冷空气分批南下,往往带来一定范围的降温幅度。人们爱用“白露秋风夜,一夜凉一夜”的谚语来形容气温下降速度加快的情形。
此时,中国北方地区降水明显减少,秋高气爽,比较干燥。长江中下游地区在此时期,第一场秋雨往往可以缓解前期的缺水情况,但是,形成的暴雨或低温连阴雨对秋季作物生长不利。西南地区东部、华南和华西地区也往往出现连阴雨天气。东南沿海,特别是华南沿海还可能会有热带天气系统(台风)造成的大暴雨。
2016白露是几月几日几点呢?由于白露时间不固定,很多朋友对2016白露是几月几日几点并不了解。对此,下面,小编为大家解答。
2016白露是几月几日几点
答:2016白露是2016年9月7日12:51:02,农历2016年八月(大)初七。
2016白露时间计算公式
[Y*D+C]-L
解读:Y=年数后2位,D=0.2422,C=闰年数,21世纪C=7.646,20世纪=8.44。
举例说明:白露日期=[13×0.2422+7.646]-[13/4]=10.7946-3.25=7.5,9月7日是白露。
例外:1927年的计算结果加1日。
有关白露的谚语
八月八,秋热霜晚能见花(絮)。
待要棉花产量增,步步管理莫放松。
前紧、中松、后不管,棉花一定大减产。
前紧、中狠、后加强,棉花增产有保障。
棉花一天收不净,管理一天不能停。
后期修好棉,还能增成产。
棉花不到家,杈耳天天掐。
棉花到了家,杈耳继续掐。
上午修棉花,下午拾棉花。
白露的花,有一搭无一搭。
白露的花,温低霜早就白搭。
秋后棉花锄三遍,絮厚绒白粒饱满。
松耪要轻,减少撞碰。
大背小背耪一锄,划破地皮有好处。
白露秋分头,棉花才好收。
中秋前后是白露,棉花开始大批收。
[2016白露是什么意思]
篇9:白露是什么意思呢
白露是指天气转凉温度降低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体上凝结而形成的水珠,例如草木早晨会披上露水。白露节气是凉爽季节的开始,白露也是全年中昼夜温差最大的一个节气,俗语说,“白露夜寒白天热”、“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
白露,斗指癸。太阳黄经为165度。白露节气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空气中的水蒸气夜晚常在草木等物体上凝成白色的露珠,由此得名“白露”。白露节气表示低层大气中水汽凝结现象,也反映出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气温度下降的程度。农谚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过了白露节,夜寒日里热。”这说明白露时白天与夜间的温差很大。
露是由于气温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白露节人们就会明显地感觉到炎热的夏天已过,而凉爽的秋天已经到来,明显地反映出由夏到秋的季节转换。
白露是九月的头一个节气。露是由于温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所以,白露实际上是表征天气已经转凉。这时,人们就会明显地感觉到炎热的夏天已过,而凉爽的秋天已经到来了。因为白天的温度虽然仍达三十几度,可是夜晚之后,就下降到二十几度,两者之间的温度差达十多度。 阳气是在夏至达到顶点,物极必反,阴气也在此时兴起。
到了白露,阴气逐渐加重,清晨的露水随之日益加厚,凝结成一层白白的水滴,所以就称之为白露。俗语云:“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处暑仍热,每天须用一盆水洗澡,过了十八天,到了白露,就不要赤膊裸体了,以免着凉。还有句俗话:“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齐。”意思是说,白露前后若有露,则晚稻将有好收成。
<<<返回目录
白露养生食物
清茶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到了白露节气,秋意渐浓。旧时南京人十分重视节气的“来”和“去”,逐渐形成了具有南京地方特色的节气习俗。
说到白露,爱喝茶的老南京都十分青睐“白露茶”,此时的茶树经过夏季的酷热,白露前后正是它生长的极好时期。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样鲜嫩,不经泡,也不像夏茶那样干涩味苦,而是有一种独特甘醇清香味,尤受老茶客喜爱。再者,家中存放的春茶已基本“消耗”得差不多了,此时白露茶正接上,所以到了白露前后,有的茶客就托人买点白露茶。
米酒
资兴兴宁、三都、蓼江一带历来有酿酒习俗。每年白露节一到,家家酿酒,待客接人必喝“土酒”。其酒温中含热,略带甜味,称“白露米酒”。白露米酒中的精品是“程酒”,是因取程江水酿制而得名。程酒,古为贡酒,盛名入远。《水经注》记载:“郴县有渌水,出县东侯公山西北,流而南屈注于耒,渭之程水溪,郡置酒馆酝于山下,名曰‘程酒’,献同也。”、渌酒均系传世美酒。
<<<返回目录
白露好去处
纳木错是中国第二大的咸水湖,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型湖泊,位于拉萨以北当雄县和那曲地区班戈县之间。“纳木错”为藏语,是“天湖”之意,也是藏传佛教的著名圣地。每个到过纳木错的人,整个灵魂都仿佛被纯净的湖水所洗涤。
【看点】:其实纳木错在夏秋交接的雨季中都能去,只是此时初秋,站在纳木错湖边,这世界上最高最美的神湖更让人震撼,仿佛置身于一个蓝色的世界。大家都在描述着:淡蓝、浅蓝、灰蓝、宝蓝、深蓝以及深邃如墨一样的蓝黑,这由浅而深的蓝色,蓝得清澈,蓝得丰润,蓝得迷人,似乎包容了世界上一切的蓝色。另外,湖的四面建有4座寺庙。而从不同方位凸入水域的五个半岛中,扎西半岛尤为知名。半岛上怪石嶙峋,峰林遍布,地貌奇异多彩,巧夺天工,还分布着许多幽静的岩洞。
到纳木错旅游,必须赶在每年6-9月的雨季。10月或11月,纳木错就会因大雪封山而无法进入。
秋日青海湖,蓝天、白云、草场、沙山、鲜花相映成画,尽显雪域神湖的迷人秋色。
<<<返回目录
白露养生粥
1、糯米阿胶粥
原料:阿胶30克,糯米50~60克,红糖适量。
做法:先用糯米煮粥,待粥将熟时,放入捣碎的阿胶,边煮边搅匀,后放入红糖,稍煮二三沸即可。每日早、晚温热服食,三天为一疗程。间断服用,连续服食会有胸闷气满不舒之感。
功效:养血止血,可治阴血亏虚所致的头晕眼花、面色无华、心慌心悸、失眠健忘、月经后期、经少色淡、经闭不行、漏下不止、胎动不安、胎漏下血、久咳咯血、吐血衄血、大便出血及肺结核咯血、支气管扩张出血等。
2、山芋粥
原料:山芋100克、粳米150克。
做法:山芋与粳米同煮为粥。
功效:常食可防高血压、动脉硬化、过度肥胖等症。
3、百合杏仁粥
原料:鲜百合、杏仁各50克、粳米100克。
做法:鲜百合、杏仁与粳米同煮为粥,加白糖适量温服。
功效:润肺止咳,清心安神,用于病后虚热,干咳劳咳。
<<<返回目录
【秋分白露是什么意思】相关文章:
1.秋分是什么意思啊
5.白露文案
6.白露诗词
7.白露句子
8.秋分文案
9.秋分祝福语
10.秋分诗词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