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清明节扫墓和踏青的由来

清明节扫墓和踏青的由来

2022-10-22 08:42:4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godd”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清明节扫墓和踏青的由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清明节扫墓和踏青的由来,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清明节扫墓和踏青的由来

篇1:清明节扫墓和踏青的由来

清明节现在成了人们祭扫墓地、追远怀人的重要节日,清明节扫墓始于何时?民俗学家对此作了解释,一般观点多认为清明扫墓的习俗是承袭寒食节的传统,“唐朝以前扫墓,都在寒食节期间。将清明与寒食节相混淆,大约起自唐朝;将寒食扫墓混淆为清明扫墓,大约也只是从唐朝才开始”

清明节一个祭祀祖先的传统节日,主要项目是扫墓。清明节的起源,有传起源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被大众纷纷仿效,在这天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民间传说中寒食扫墓的源头,则有两说。一说三国时诸葛亮治蜀,深得人心,但他去世后朝廷却没有为之盖庙,于是百姓在寒食期间于田野道路上拜祭。其后朝廷自省措置不当,正式附祭诸葛亮于先祖(刘备)庙,但寒食野祭的风俗却已经形成,并演变为各人祭扫先人的坟墓;另一说则称寒食扫墓的习俗与寒食节同时形成于春秋时期,都因纪念隐士介子推而起。

还有人认为,寒食扫墓来源上古先民在春分时祭祀高禖的习俗。高禖即高母,在人们只认其母,不认其父的原始社会,高母就是祖先。祀高禖就是祀祖先。而寒食节的原本节期就在二月下半月,在时间上与古时祀高禖的时节是一致的,故唐玄宗立寒食为祀祖节。后世寒食节缩减成最后三天或两天,或者直接与清明节结合在一起,所以寒食扫墓也就成为清明扫墓了。

篇2:清明节扫墓踏青横幅标语

一、清明节扫墓横幅标语

1、传承文化、缅怀先烈、文明祭祖、爱党爱国。

2、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3、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

4、缅怀革命先烈,放飞中国梦想。

5、继承烈士遗愿,谋求民生幸福。

6、缅怀先烈,继承遗志;祷告英灵,发扬传统。

7、坚持崇高信仰,坚信社会主义。

8、缅怀革命先烈,建设美好家园。

9、缅怀先烈,学会感恩。

10、弘扬雷锋精神,缅怀革命先烈。

11、缅怀革命先烈,传承革命精神。

12、缅怀先烈伟绩,弘扬民族精神。

13、慎终追远,厚德载物。

14、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献身精神。

15、缅怀先烈志,共铸中华魂。

16、缅怀革命先烈,弘扬革命精神。

17、缅怀革命先烈,弘扬民族精神。

18、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爱国精神。

19、缅怀革命先烈,争做时代新人。

20、祭奠先烈,缅怀先辈。

二、清明节防火标语:

1、鲜花祭祖要提倡,森林防火有保障。

2、提倡文明祭扫,杜绝上坟烧纸。

3、节日上坟烧纸钱,烧毁森林多危险。

4、上坟不烧纸,植树表哀思。

5、确保森林资源安全,摒弃上坟烧纸陋习。

6、上坟不烧纸,植树祭亲人。

7、烧香烧纸祭先祖,森林防火记心间。

8、上坟烧纸放鞭炮,引发山火罪难逃。

9、扫墓烧纸不提倡,引发山火徒悲伤。

10、祭祀献花多文明,杜绝山火保森林。

11、改上坟烧纸陋习,倡植树献花新风。

12、上坟不烧纸,献花表哀思。文明搞祭祀,无火过清明。

13、上坟烧纸慎用火,别因祭祖遭横祸。

14、清明上坟莫烧纸,栽花种树祭故人。

15、清明祭先祖不忘前人泽被,慎火护山林常使后人蒙荫。

16、清明祭奠做文明人,只送鲜花纸不焚。

17、烟火污染环境,鲜花环保芬芳。

18、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祭祖只献鲜花礼,不焚香火文明人。

19、文明祭祀,防火保林!

20、烧香烧纸皆陋习,文明祭祀应牢记。

三、清明节移风易俗标语:

1、关爱我们的家园――文明缅怀、文明祭祀。

2、迷信烧纸何须用 文明祭扫慰故人

3、文明城市靠大家 文明祭扫你我他

4、用文明行为扮靓文明城市

5、文明祭祀进社区

6、家里办理红白事,请找红白理事会。

7、婚葬新风进万家,移风易俗靠大家。

8、讲科学,反迷信,讲文明,反愚昧,讲节约,反浪费。

9、关爱我们的家园---文明缅怀、文明祭祀

10、文明祭祀、扮靓家园

11、崇尚文明缅怀方式 建设“三个适宜”城市

12、倡导厚养薄葬 弘扬人文关怀、勤俭节约传统美德

13、倡导文明祭祀 树立和-谐健康、文明时尚社会新风

14、关爱社会 关爱家人 厚养薄葬 文明缅怀

15、做文明市民 创文明城市

16、逝人鲜花祭 美好你我他

17、清明时节雨纷纷 一束鲜花祭故人

18、文明祭祀平安清明

19、移风易俗文明祭祀

20、关爱我们的家园---文明缅怀、文明祭祀

[清明节扫墓踏青横幅标语]

篇3:关于清明节由来和踏青注意事项

清明节踏青的由来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中国的满族、赫哲族、壮族、鄂伦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瑶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个少数民族,也都有过清明节的习俗。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

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晋文公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在山西大部分地区是在清明节前一天过寒食节;榆社县等少数地方是在清明节前两天过寒食节;垣曲县还讲究清明节前一天为寒食节,前二天为小寒食。

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时年八节”之一,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节。清明节原是指春分后十五天,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叫做民族扫墓节。

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清明节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一到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清明节祭祖活动往往在郊外进行,人们把祭祖扫墓和郊游踏青结合起来即陶冶情操,又促进了身心的健康。于是,踏青成为清明节的习俗之一。

清明节踏青注意事项

1.提前观察天气:当发现墙缝有渗水、天气闷热异常、湿度明显加大,这种情况说明两三天内一定有大暴雨,避免外出。

2.量力而行:春游踏青以近郊为好,最多不超过两天的路程。过远春游,舟车之累,身心疲惫,既不利于健康,也减少了兴趣。另外,要补充各种营养不能乐而忘返,造成过度疲劳。如果出现心悸、乏力多汗、头晕眼花等症状,应尽早休息,切忌勉强。

3.穿戴适当:春天气候多变,乍暖还寒,要带足衣服,以防感冒。鞋子应选用轻便、无跟防滑和高弹性的运动鞋,大小要合适,以免影响血液流通,防止脚趾挤伤和脚底麻木不适。同时可准备戴防风镜和墨镜。

4.注意饮食保健:踏春时,体力消耗较大,身体内所需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物质较多,所以踏青中的饮食是保健的重点。

5.注意场所选择:踏春宜在田野、湖畔、公园、林区、山区等场所,以摄取较多的“空气维生素”负离子,起到健脑驱劳、振奋精神的作用。

6.防止昆虫叮咬:春天是各种昆虫滋生的季节,如果你不慎被昆虫叮咬,切不可搔抓,而应立即涂擦风油精或皮炎平等糖皮质制剂,被松毛虫、蜘蛛、蜜蜂、蝎子等叮伤后应冷敷处理。

7.防止意外事故:踏春时,应尽量避免走陡峻的小路,不要独自攀登山林石壁。同时,凡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要随身带好常用的急救药品。

8.预防花粉过敏:春天百花争艳,要注意预防花粉过敏。首先要找准过敏源,先到医院进行检查,查出自己的过敏源,如果没有进行过彻底的脱敏治疗,在选择的春游地点,应尽量回避有花之处。出游前可事先口服扑尔敏或安其敏等抗过敏药物,户外活动时不要近距离“拈花惹草”,不要在草地上睡觉,不要用口唇、鼻子及面部直接与花朵或树叶接触,以免过敏现象发生。

9.热水洗脚:踏春时脚部肌肉不停地进行收缩运动,易引起局部肌肉酸痛。热水洗脚可使毛细血管扩张,促进足部血液循环,还可使皮脂腺的分泌和毛孔散热作用恢复正常。

10.时刻注意防晒:春季万里无云的天气,紫外线较强,春光中的紫外线没有我们想像中那么温柔,它会潜入人体直接暴露的肌肤,面部皮肤被太阳晒得绯红发热,千万别用冷水洗面,应该让皮肤休息一会儿再用温水洗。另外,春季皮肤容易脱水,嘴唇和手足容易干裂开口,面部易起皱纹,甚至出现头晕眼花。要及时涂抹防晒用品,但不要化妆,因旅行中很容易出汗,很容易引发毛囊炎或化妆品感染。

清明节的传说

传说,清明节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为了纪念介子推,把介子推的祭日命名为寒食节。清明节那天早上,叔叔打电话叫我们去扫墓。

今年的清明节并没有下雨,早上去扫墓,阳光照在身上暖烘烘的,让人们的心情也不由得喜悦。我们到山顶上扫墓,从山顶往下看,一条白色的带子绵延向崇山中,周围开满了金灿灿的油菜花,其间还有绿色的田野,美丽的鱼塘,还有一座小庙。河流围着花海流淌,花开在河边,不禁让人赞叹。多美的大自然啊!

山林中,小草上了露珠,犹如一颗颗晶莹透亮的珍珠,路边的小野花一簇簇,一丛丛地盛开着,点缀着山林。岩石边雨后冒出的春笋正茁壮成长。枝头嫩嫩的芽儿为树木穿上了一身绿装。这山林中的一切,好似一幅美丽的春景图。

扫完墓后,我们往山下走。一阵风吹过,竹子“沙沙”地奏起了交响曲,鸟儿欢快地歌唱起来,鞭炮声就像是间奏,山林中的一切仿佛都在歌唱。路边的小野花,小草,还有我们,就是这场音乐会的听众。我们全都沉浸在这美妙的音乐中。

看着这美丽的景色,让我不禁想起了地下的先辈们。正是他们的奋斗,才有我们的今天;正是他们的不懈努力,才使我们的生活如此美好;正是他们的献身,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的一切都是先辈们用鲜血换来的。虽然,他们已沉睡于地下,但我们却永远不会忘记他们,忘记他们为了后代的幸福,努力奋斗,奉献青春。

篇4:清明节踏青的由来

清明节踏青的由来

清明时逢阳春三月,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俗。据宋朝史籍记载:清明前后十日,城中士女艳妆饰,金翠琛缡,接踵联肩,翩翩游赏,画船箫鼓,终日不绝。人们带着食物,来到郊野,投向大自然。宋代踏青之课件下载 风盛行,著名画家张择端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就极其生动地描绘了宋代清明时节京都人民踏青远足的热闹情景。

踏青娱乐,是清明节出城郊游的一种风习。清明节期,春暖花开,最适于郊游,这是踏青习俗形成的客观原因,清明又是去郊外扫墓的日子,因此形成扫墓兼踏青的节俗。明人刘洞、于奕正《帝京景物略》中说:清明来到,是日签柳,游高梁桥,日踏青。多四方客未归者,祭扫日感念出游。明代的清明踏青,有些就是扫墓之后接着游春的。

宋代的时候,围绕扫墓、踏青而形成大型的娱乐活动。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汴京清明之娱乐时说:四野如市,往往就芳树之下,或园囿之间,罗列杯盘,互相劝酬。都城之歌儿舞女,遍满园亭,抵暮而归。各携枣锢、炊饼、黄胖、掉刀,名花异果,山亭戏具,鸭卵鸡刍,谓之门外土仪。宋吴自牧《梦梁录》记载临安清明节俗时说:课件下载 宴于郊者,则就名园芳圃,奇花异木之处;宴于湖者,则彩舟画肪,款款撑驾,随处行乐。此日又有龙舟可观,都人不论贫富,倾城而出,笙歌鼎沸,鼓吹喧天,虽东京金明池未必如此之佳。 宋人张择端所画《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宋汴京汴河两岸的景物以及清明人们游乐的情景。画面人物多达五百五千,牲畜五十多头,船二十多艘,车轿二十多乘,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各行各业集于游市,充分反映了清明日踏青娱乐的情景。

清明踏青,最早的源头应是古之游春习俗。《论语・先进》中记载了孔子与其弟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谈论志向的一段对话。当孔子问到曾皙的志向时,曾皙回答: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曾皙的话,说明上古之民早就有季春三月野浴、踏青的愿望和习俗。后来的清明踏青,应该说是发源于上古而又继承古上已节祓禊遗风的结果。提到踏青,人们自然会想到唐崔护清明日游城南庄之事。崔护清明游春到城南,因口渴而得村女之杯水。第二年清明,崔护又来城南庄,可那女子却因思念崔护而死,于是崔护写了《游城南》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只今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堪当趣事。

清明节正是大地春动的时节,故此节虽起始于祭祀先人,但在长期的发展巾也复合有游乐的内容。《东京梦华录》载,清明日,都市人出郊,田如市,人们游玩于田野园圃之问,至暮而归。这种郊游活动,后来便被称为踏青,含有一冬蜷缩,春动出外,舒展身手,振奋精神的:卷思。同时古代又在清明节汇聚了插柳植树的活动。至于清明戴柳免虿(折)毒的说法,则反映了这一节日也包含有驱灾内容的印记。作为综合性质的节日,还增加了竞技游艺的内容。现在人们往往视清明节为外出旅游的最佳季节。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祭祀先人的节日,故俗称鬼节。相传汉元帝为追念前将军萧望之,故有使祭其冢之举。直至隋唐,清明祭奠才形成俗例并见之官方文书,《旧唐书》载,开元二十年(公元732年)敕云:寒食卜墓,礼无经文,近代相沿,寝以成俗,士庶之家,宜许上墓,编人五礼,永为常式。《东京梦华录》说:清明日,官员士庶俱出郊祭坟。

[清明节踏青的由来]

篇5:清明节扫墓的由来

1、下午之前去上坟。

因为那个时候还属于六阳时,阳气比较足,不容易在分地被一些阴性的东西骚扰到

2、不要随意吃肉、大蒜等味道大的食物。

这些东西比较腥气,传统上都归为荤菜。一般祭祖的时候为了表达对祖先的敬重,都应该解食一日

3、衣着不要太过鲜艳。

一些女孩子穿着大红、大紫的衣服去上坟,或者穿着太暴露。有一种可能是惹怒自己的祖先,还有一种就是撩起别人祖宗对你的兴趣。曾经遇到过一名女孩子,因为某年清明时候穿着大红的风衣去拜山,最后出现很多不适症状的情况。

4、在坟地不要随意乱走、乱跨。

尤其是一些男同胞,表面上胆子比谁都大,也丝毫不讲究尊敬与否,在别人的坟头上跨来跨去。有一些人因为这种乱跨,导致那一年好几个月都触霉头,生意惨淡。

5、绝对不要在青壮年的坟前逗留、叹息。

他们的早夭固然很可惜,但是他们由于死得太早,或多或少都带着怨气。而青年的死亡中,相当一部分直接或间接和感情有瓜葛,你如果在他们的坟前逗留、叹息,他们对你产生的感情、怨恨乃至羡慕嫉妒恨,甚至半夜来敲你的门,都是你自己惹的。切忌不要随意叹息,有话留在心里比说出来更好。

6、吐痰、大小便,不可大意。

一些人吐痰吐习惯了,一不小心就吐到了别人的坟前。和言者无心,听者有意这个道理一样,或许你只是一个习惯,但对方或许会觉得你这是在挑衅,尾随你而行,那就大为不妙。

大小便则不用说,虽然很多农田、山林就是个天然厕所,但是没有轮到你上,不该你拉的时候你就是得憋着。我们很多所谓被鬼上身的现象的入口,就是我们的阴窍。

清明节气候特征

俗语有言:“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该节气前后雨水增多,万物由阴转阳,吐故纳新,呈现一派春和景明之象。除东北与西北地区外,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日平均气温已升到12℃以上,大江南北直至长城内外,到处是一片繁忙的春耕景象。此时东亚大气环流已实现从冬到春的转变。西风带槽脊移动频繁,低层高低气压交替出现。江淮地区冷暖变化幅度较大,雷雨等不稳定降水逐渐增多。大家出行要携带雨具,而且昼夜温差大,在外时要随时携带一件外套,防寒保暖。

篇6:清明节扫墓踏青作文800字

这次清明来得浩浩荡荡,黄色暴雨作了前奏。

昨天,我踏入了革命史料陈列馆,目睹了许许多多日本与国民党的罪行,感受到了共产党人那伟大的爱国情怀与那倔强的视死如归的精神!在这里,如睹昨日英烈的身影;在这里,如闻昨日激烈的枪声。

在这里面,放着三座雕像,第一座雕像是杨匏安先生的,他出生于破落茶商家庭,早年丧父,靠母亲做手工维持生活。长大后,接触了马克思主义影响,积极入党,参加革命斗争,曾一度代理青年团广东区委书记的工作。

第二座雕像是苏兆征先生的。他一生中一个以许多贡献也获得不少荣誉,1929年12月25日,在上海积劳成疾,因病逝世。第三座雕像是林伟民先生的。它如同邓稼先一样,拥有强烈的工作责任感,身卧医院,仍在工作,因病情恶化,同9月1日病逝于广州。

当然,也还有其他雕像,如:革命烈士前仆后继的情景,烈士们举枪射击等。

从这些雕像中,我看到他们的眼中都有一种共同的感情,那就是他们那伟大的爱国情怀,还有那宁死不屈的倔强。那微微上扬的嘴唇,好似他们真的看到了新中国成立是人们欢喜的笑容,好像他们真的看到了现在人们丰衣足食的生活,他们眉宇间怀有一种镇定,一种自信,那就是他们对革命事业的信心!

我将花朵,轻轻地搁在革命烈士的墓碑前,轻轻鞠了三下躬,我怕吵到了这些英雄。你们的一生太坎坷,好好休息吧,希望你们在梦的深处,找到幸福,好好休息吧,我们一定会替你们,保卫祖国。

带着美好的祝福与心愿,我们步入了清明节的另一个习俗——踏青。

一路颠簸之后,我们来到了竹海。先映入眼帘的,是幽静美丽的栈道。给心放个假,眯着眼,任凭被树叶切碎的阳光洒在脸上,身上,心上……脚踏江波,旁边与下面,便是浩浩荡荡的江水。阳光不经意的挥洒,点缀得这江水波光粼粼,得天独厚的美景引人入胜。随后我们进入了一片竹林中,被阳光渲染的土地格外美丽,混合着泥土味道的风。我细细观察着每一只飞过的奇特小虫,寻找着娇嫩的蘑菇,享受着每一寸阳光的照耀,也许这就是踏青吧。放下负重的担子,以全新的自我来感受春天的气息。

清明,转瞬即逝,期待下一次清明吧!

篇7:清明节踏青的意义及由来

1、改善血液循环

清明时节,气温转暖,郊野春游,做些轻微活动,可以增强下肢肌肉和筋腱的活力,灵活百骇,使气血运转,冠状动脉血循环得到改善,是强心最佳法。

2、按摩人体脏器

清明时节,芳草萋萋,心恋崎岖,信步闲游,全身都会受到震荡,这种震荡可以防止血管壁出现沉淀物,加速里面渣滓的散退;有节奏的步行,低频、适度的颤动,对内脏器官更能起到按摩的作用。

3、调整人体代谢

清明时节,春和景明,大地绿遍,空气新鲜,阳光充足,大气中的“长寿素”——阴离子较多,是调整人体代谢的天然“药物”,更是治疗精神紧张的理想“解毒剂”。

【清明节扫墓和踏青的由来】相关文章:

1.清明节踏青扫墓范文三百字

2.清明节习俗和由来

3.清明节的由来和传说

4.清明节踏青作

5.清明节踏青作文

6.清明节扫墓作文

7.清明节扫墓作文_清明节作文

8.清明节扫墓策划书

9.清明节扫墓收获

10.清明节扫墓感言

下载word文档
《清明节扫墓和踏青的由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