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赶考的心情日记
“OOC”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第一次赶考的心情日记,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第一次赶考的心情日记,欢迎大家收藏分享。
篇1:第一次赶考散文随笔
第一次赶考散文随笔
整整40年的事情了。如今想起来,还像昨天一样历历在目。
1977年,我17岁,但是已经作了近两年的民办老师。我以民师的身份,参与、见证了恢复高考后的首次考试。那年5、6月份,公社的一次教师会议上,传达了国务院的文件精神,教育站长鼓励我们去应考,说对民师有最惠待遇的。碰上这破天荒的好事情,既有“跳龙门”的喜悦、冲动,又有不知所措的忐忑不安。同校的另外两个同事也是我这种感觉,但是他们比我基础好,长我几岁的黄老师,是当时正规高中的毕业生。跟我“嫡岁”就同班同学的方老师,好歹也在我那个学江西农校而新生的.叫“天上林业中学”的高中班毕业了,扯到了上课学文化的一点尾巴。只有我,仅在小学阶段见过、学过正规课本。
在1977年的时候,是一个书荒的年代,想找一本复习资料都没有。参加复习班吧,班上的学生一时一刻又丢不开。只有等放假的日子,奔走十里大山,又回到母校“天上林中”,去参加听课,求教老师同学们一回。虽然,离开那里快两年了,但是老师同学们一点也没有看外,格外亲和。在备考的小半年里,老师几次跑到我的小学里,为我补课。平时还让路过的同学带些课本和复习资料。对于一个英语不知何物、初中高中数学没有学过一节的我,这两门主打科目,整个是盲区,临时抱佛脚,必然无益。只有天天耳濡目染的语文、地理、历史、政治,算是学得进、补得受益。开始因为新奇而冲动的激情,在真正接触了备考时,又想打退堂鼓。母校老师和教育站负责人,却鼓励我试试看,说破天荒的第一次高考,不会那么严格的,比你知识底子薄的人,多得是。于是,我硬着头皮,白天上课,晚上熬通宵地学我能学的语文和史地,直把煤油灯的灯罩子烧破几个。山里热天的蚊子特别密集、恶毒,就把学校周围的青蒿、青艾,割来,鸶桑缠成一条条的烟把,到了晚上点燃一条,用以驱蚊。那时候似乎没有点蚊香的概念。那个年头,真的要想读书,就苦不堪言了。
正式高考的日子,也是破天荒落在冬季一个很冷的日子。考点是以全区为单位,统一集中在“金家铺高中”。我们三伙伴头天在学校里做好准备,每人一个挑子,一头米,一头柴。他们俩都是百多斤,而我矮小瘦弱,只选了八十来斤。赶考为何还要带上这么个重挑子,原来我们身上的食宿费,都有欠缺。只有顺带柴米,挑到镇上去卖了,才成。因为山外的柴米价格,要比村里高出很多。第二天天不亮,我们三伙伴,带上文具,挑着卖货,踏破浓重的霜露,爬三里“眼泪堡”、走七里“送命沟”、弯五里“象鼻嘴”,趟两里金家铺大河,好不容易赶在太阳出山的时候,来到全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金家铺镇,粜了柴米,变来生活费,准时到达考场。
当年参加高考的人,可谓“多乎哉不多矣”。积压了多年的社会知识青年,比应届考生多了几倍,我看见有些拖儿带女的爷们娘们,也走进了考场。对于高考恢复的背景和深远意义,我估计在当时是没有几个人能够了然于心的,但是我们每个人都非常渴望通过这样一种公平、公开、公正的形式,拼命蹒跚这座窄窄的独木桥,跳出农门,捧上铁饭碗,从而改变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苦命运。这么多年来,媒体年年都说“今年”是高考人数最多的一年,我就时常纳闷,最多能有1977年参考的人数多么?
对于一个“数学盲”,我当时只能选择文科试试。考科是语数外、政史地六门。一个月后,分数公榜上,我竟然硬考了182分。超了大、中专统录――中专分数线的2分。我那个方同学同事,也考了180分。他随后录取了初创的《黄冈财校》,毕业后,就分配到县委工作,早年就是科局级干部了。而我却没有录取的资格。原因是我的数学,像当年白卷英雄史铁生先生那样,考了“0”分。其实要是幸运挨上一个会数学的考生。或者把我投放在应届考生的考场里,我的数学也能抄到一些分数的,不至于吃“0”蛋。我的那个考场里,跟我一样全部是社会青年,数学那场,面对试卷,真是白茫茫的一片,连反顺都不知道。左顾右盼无人,前瞻后仰亦无人,整个考场,最后只剩下我孤独一个。监考老师其实是象征性的。
自此,我知耻了,知道做学问、做事情,凭侥幸是行不通的。后来也有民师考试转为国家教师的机会,但因为数学这个盲区,我放弃了。幸好有爱读书、爱写作的天赋和热情。教学之余,写些通讯报道,还尝试一些文学写作。1980年的时候,就开始不断发表一些杂七杂八的豆腐块样的文章。1988年,当时的县计生委要招聘能写作能搞宣传的人,我得知信息,应聘上了。人生更高、更严格的考核、追求,也从此起步了。
篇2:第一次坐飞机心情日记
第一次坐飞机心情日记
不久前,我作为单位五人行中的一人得到赴深圳市经理进修学院参观考察学习的机会,有幸第一次坐上了飞机。
这次深圳之旅之前,因为媒体时有飞机失事的报道,我从心里惧怕坐飞机,怕失事后高高的天空如何能够下来?我终于明白,怕字当头,你会寸步难行,终日蜗居家里,外面精彩的世界不能得到欣赏。
第一次来到贵阳飞机场,我的心情既紧张又兴奋。
这次去深圳我们乘坐的是CZ3667航班,从深圳回来乘坐的是CZ3668航班。从贵阳去深圳时,在贵阳侯机室里,我第一次近距离看到了飞机。过去在照片上看到的飞机,觉得是庞然大物。现在一看飞机,觉得并不见大,但怎么能容纳几百号人呢?
坐飞机要提前一个小时到机场。从出发大厅进去,看屏幕上的航班号,后面对应着办登机牌的点,一般机场分区ABCDE……,后面是数字12345……。然后过去排队,到你的时候拿出机票和身份证,告诉工作人员你是几点到哪里的飞机,给他看下身份证,办理登机牌。办好了的登机牌上有你的登机口和座位,座位一排6个,ABCDEF,中间是过道,AF靠窗,CD靠过道,BE在中间。我从贵阳到深圳,座位是43C,就在43排的过道处。从深圳回来的时候,座位是48K,就是48排的舷窗边。我有幸坐在舷窗边,得以观赏天下风景。登机的时候,去相应的安检口办理安检手续(出示身份证,并且要掏出手机钱包钥匙),东西多的话最好提前准备。进入候机区,在指定的登机口等待登机,最后,出示登机牌登机。
一个小时后,我们排队进入贵阳机场验票口,坐上摆渡车,转了一圈后,便排队从舷梯上飞机。顺着登机梯到了机舱门口,身着天蓝色服饰的端庄美丽的空姐彬彬有礼地迎候着旅客,指点给你座位,热情地帮你摆放皮箱、背包。她们教你系好安全带,瞩你关闭手机、提醒你飞机下落时不要拍照,有小小的颠簸,她们会关切地告诉你不要害怕,这是飞机遇到了气流,她们礼貌地给你发放饮料和饭菜,飞机上的显示屏耐心地一节一节地教你做保健操,以解除你坐机的疲劳,这一切,让你感到温馨而惬意。空姐那甜美的声音,轻柔的话语,潇洒而又忙碌的身影会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我刚进入飞机时,觉得飞机是细长的,两列座位,每列3个,中间过道空姐来来往往。我惊奇的是,飞机的舷窗多而小,高不过一尺,我原以为舷窗很大的,如公共汽车窗口那样大,然而,这样小的窗子,我去深圳时坐的是C座,离窗子就更远了,遗憾不能遥看窗外的景色了。但从深圳回来时,我得到机机票的奖赏,有幸坐在了舷窗边,得以欣赏窗外飞机下面的风景。
做好一切准备,飞机起飞了,先是缓缓地离开停机坪,如公共汽车一样,先是很颠簸,能感觉到飞机在动,继而缓缓地滑向跑道,你会感到速度越来越快,随着加速、再加速,耳朵里听到的是巨大的嗡嗡声。飞机终于冲出跑道,腾空而起,飞上了高空,感觉笔直爬上天去,不几分钟就钻入云端,不一会儿,等飞机到达固定的高度后,飞机匀速飞行,飞机的飞行就感觉不到动了。即使坐在舷窗边,由于太高,地面的参照物移动缓慢,也感觉不到飞机的轻微运动,其实飞机正以几百公里每小时的速度在飞行。就像在地球上一样,坐地日行八万里,但我们没有感觉到地球在动。地球是一架最大的飞机。
一个半小时后,飞机到达了深圳的上空,飞机才又颠簸起来,我感觉到耳朵有些疼,但从深圳回来时就没有疼了。我感觉到了飞机着陆。飞机跑得很快,逐渐慢了下来,停了下来。深圳下着雨,气温33℃,感觉和爽爽的贵阳相比,就像居住在一个蒸笼里一样。
因为有伴,我没有害怕,因为飞机上热情周到的服务和看到的美景带来的愉悦,我也没有感到任何不适,即使是飞机起飞和降落过程中发出的巨大的嗡嗡声,只是让我感到新鲜而好奇。
在飞机上,我隔窗眺望,远处蓝蓝的,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天吗?我说不清,只是觉得很美很美。我又往下看,那景色更是美啊,映入眼帘的是一望无际的蓝,一簇簇,一团团,一堆堆,千姿百态的云朵在飞机下漂浮着,有时会有一大片厚厚的白云聚集在一起,就像是大海里簇拥着的雪山。我这才知道,原来飞机是在云层的上面飞行,我们远离了地面,远离了云层,正置身于另一个美妙的空间。俯瞰大地,隐约可见弯弯的河流,片片的梯田,碧绿的森林和山峰,各式各样的屋顶。天,蓝蓝的,云,白白的,我深深地陶醉在这天上人间、如梦如幻的美好景色中。
篇3:第一次参加笔会心情日记
第一次参加笔会心情日记
笔会地点是在石台秋浦渔村。当我踏上晃晃悠悠吱嘎作响凌驾于秋浦河之上的浮桥时,真疑心自己身处梦境。
石台我曾经去过两次,一次在酷暑,一次在严冬,不同季节展示给我不同的美,给予我不同的美的感受,我虽然也身处山区,但对于同样是山区的石台,却怀有一种不可名状的热爱。我之所以想方设法争取参加这次笔会,一是我深深地知道,这是我一个不可多得的学习的机会;二是因为我对于石台的这份不可名状的爱,我想借此机会再度一亲芳泽。
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人的一生,有无以计数的第一次。第一次,在一个人的记忆里,总是难忘的。笔会作为一个词语,它的书面意思我懂。但我没有想到我能有体验它的机会。所以那天,我得到确定的消息能够参加这个笔会并得知与会者有我所敬仰的一些老师时,我的`激动真是难以言表,以至于夜不能寐,生恐节外生枝。
笔会在秋浦渔村一个不大的会议室里进行,大家围坐在椭圆形的长桌周围,各抒己见,以散淡随便的聊天的形式———没有我想象的高高在上的主席台,不免失掉庄严的气势,却有了平等的意味,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气氛也由此变得亲切融洽。檀长乐老师开宗明义简短精彩的开场白赢来全场热烈掌声,之后把时间交给张本建老师。张老师我是第一次见,果如传说中的为人谦和,气质高雅。张老师就报纸、作者与投稿侃侃而谈,听来,有醍醐灌顶之慨。
醍醐灌顶,于我而言,真是恰如其分,一点也不夸张。而余同友老师一番创作体会,更让我心有戚戚焉。我看过余老师不少的小说,在能搜罗到的范围之内。看过之后,总会拍案惊奇,这些事就真真切切发生在我的身边呀,怎么被他写了去,我怎么就不会写?!
我怎么就不会写!当然这只是我一时的感叹。并不是人人都具备生花妙笔的。在文字面前,只要我一天不厌倦,我知道我将处于永远的谦卑状态。然而对于文字,我又怎么可能会厌倦呢。这是我一生的宿命。
写作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生存状态。还是长乐老师说得好:在“作家”的称号已经沦落成骂人的代名词的当今,还有这么一些人在坚守着,而且,他们依靠写作绝对不能养家活口,绝大多数注定不会成名成家,但是他们依然痴心不改,为什么呢?什么也不为,只是为了生活充实,精神有所寄托。
让生活充实,让精神有所寄托,让灵魂有所皈依。
夜宿秋浦渔村古朴别致的别墅里,窗外月光如水,室内温暖如春,脚下秋浦河水泠泠作响。躺在松软舒适的席梦思床上,久久不能入睡。真舍不得合眼啊,只愿把这一天无限延长。凌晨,迷迷糊糊做了个梦,梦见自己斜倚在皮筏上顺水漂流,丽日晴空下的秋浦河泛着柔柔清波,岸边芒花如雪,山中层林尽染,农舍升起袅袅炊烟,那座连接两岸的浮桥,在半天空悠悠地荡啊,荡啊……
篇4:第一次挣钱的心情日记
第一次挣钱的心情日记
我的父亲、母亲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爷爷、奶奶也是以种田为生的人,临终什么也没留下,除了几笔债。父亲、母亲仅靠种十几亩地的收入来维持我们读书上学,还要砌房子,可想而知我的家境有多么贫穷。
我算不上是优秀的学生,直到19岁才考上师范。接到了入学通知书,我并没有想象中的欣喜:6900元的集资费到哪儿去筹呢?看着父亲因过度劳累而过早出现的白发和母亲那黑瘦的脸,我强忍着眼泪说:“爸妈,你们不要着急,这个书我不念了。”父亲母亲朝我看了看什么也没说,只是重重叹了一口气。可是有一天他们高兴地对我说有钱让我念书了。
我走进了师范的大门,从第一天起,我就发誓,绝不多用、乱用一分钱,别人逛街,看电影,我躲在宿舍里看书;每顿午饭都是米饭加菜汤,至于鱼、肉是从来不买的。可就这样精打细算,身边的钱还是越来越少,想到这学期的钱又要不够用了,又不好意思向家里要,心里烦着呢!正当我为钱苦恼的时候,班主任为我带来了一份工作:为一家药铺传散“三株口服液”的宣传报纸,一天二十元钱,我开始了人生中第一次挣钱。
那一天,我身上斜披着一根红绸带,绸带前后都用黄颜色写着“三株口服液”,人往大街一站,很显眼,很快就吸引了行人的目光,每个人都盯着我看,有的人还指指戳戳地议论,好像我成了一个“怪物”,弄得我满脸通红。可是为了挣钱,我忍耐着,什么也不想,慢慢地就习惯了,谁让我们家穷呢?
在传散报纸时,我也有一种说不出的酸楚。当有人接过报纸我就感到比较高兴,而有的人不想要报纸,为了完成任务,我有时硬塞给他们一张,他们会毫不客气地一拿往地面一甩,头也不回地走掉,这时我真是想哭。更有人,由于我散报纸影响了他们骑车的速度,就算我连声说对不起,他们也还是毫不客气地恶狠狠地骂“你眼睛瞎了!”“车子碰死你!”又引来行人一阵异样的目光:有关切的`、有责怪的、有戏谑的、有嘲弄的......而我只能尴尬地站在那里。
一天下来,我跑遍了大街,从我手里散出的报纸有了上万份,可我已累得腰酸背痛,想想一天所受的委屈,我来到一个没人的地方,痛痛快快地大哭了一场。第二天,我又干了一天,一共挣了四十元钱。
这是我进师范第二年发生的事情。现今我工作近三年了,每当我领取工资时,总会想起那一次挣钱的情形,第一次挣钱让我刻骨铭心!
篇5:院士杯赶考记的日记
院士杯赶考记的日记
一大早,平时慵懒的我便爬起了床。因为今天我要参加南师附中江宁校区的“院士杯”考试。匆匆吃完早饭,我和老爸便下了楼,今天天公不作美,淅淅沥沥下起了小雨,唉,真是让人愁思满怀。
一路上行人不多,三三两两的车辆在疾驰。一路无话,其实我一直在心里祈祷,希望能考出好成绩。说实话,这学期的'节奏有点快,我不想辜负大人的殷切期望,更不想辜负了自己。我想考上心仪的中学。
快到同仁医院的时候,路上汽车陡然多了起来,两股行车道,汽车居然排成了四排,然后一点一点往前挪,我心急如焚,希望不要迟到。汽车跌跌撞撞的往前走了二十分钟,老爸果断的在一个岔道拐了弯,然后将车往马路边一停,拉着我就往前跑,疾走了大约六七百米,终于赶到了学校的大门口,我长舒了一口气。
校园比我们东山小学大很多,环境很优美。可我无心欣赏这些,和那些赶考的学生和家长一起匆匆往考场跑。在考试铃响前十分钟,我坐上了我的考座。
历时2小时,懵懵懂懂的考完生涩难懂的奥数题,我的心情也豁然开朗起来,不管好与坏,这已成为过去,明天又将是一个美好的开始,难道不是吗?
篇6:第一次日记
第一次日记
8月11日 星期一 天气晴
自从我们家又新添了5只小猫之后,我就要考虑一下小猫的名字是什么,盖得是什么,玩的.又是什么。
就说名字吧,我在纸上几十个好听的字,这是我平生第一次这么严肃对待起名字这件事。为了让小猫将来有福气,投靠个好人家,我一定要给小猫仔细考虑考虑,最终我给小猫决定:老大叫小皮,老二叫香灵,老三叫大福,老四叫灵灵,老五叫灵虎。
盖的当然是小被子啦!至于被子一定是没有的,不过我可以自己做。说动手就动手,我跑到家里拿了一块长60厘米,宽20厘米的布,这块布是黑白相间的,我把这块布对折了一下,就变成了长30厘米,宽20厘米了。在用针把三条边都缝了起来,接着把它给翻过来,往里面塞了两把棉花,最后把剩下的一条边给缝上,一个小被子就做好了。
玩的一定是球,我突然想起以前我有一个衣服现在都小的不能穿了,上面还有两个球球,于是我找出来,把球球给剪了下来。
虽然用了一上午的时间才把这些事情个做完,可是我一点儿也不累。
篇7:心情日记
下午的阳光是那么的明媚,温暖地照耀着我,儿我也怀着美好的心情,边享受着阳光边往家里走。
走到家门口,我刚要拉门,忽然想到父母不在家,就习惯性地往衣服口袋里一掏--咦,我的钥匙呢?我一惊,连忙把衣兜里的东西全拿了出来,粗略地找了一下,没有!我的头上渗出了汗。我的钥匙是不是在书包侧兜里,妈妈习惯帮我把钥匙放在那儿。我连忙把书包解下来,匆忙地找了一遍,依然没有!我慌了,心想:完了!钥匙丢了可了不得,万一被人家捡着了,到我家行窃,怎么办?我不敢再往下想了。脑子里只有一个字:找!我又把衣兜里的东西彻彻底底地搜查了一遍,没有收获!在这阴凉的楼道里,穿着夏日服装的我竟然感到异常的热,明显感到后背的衣服已经被汗浸湿了,我心灰意冷了。但就在这时我突然想起,有时因为早晨赶时间,就随手把钥匙扔进放书本的位置。
希望之火再度燃起,我迅速把书包里的东西一股脑儿全都倒在了地上,也顾不上这地面脏不脏了,我逐一“检阅”着每个书本。就在这时,我看到了一把“钥匙”--我可敬的钥匙啊,我终于找到你了。但当我把它拿出来的时候,才发现是把“山寨钥匙”。这是我在科学课上用纸折的!哎,真实的!一场空欢喜!我的心情再入低谷,而且比上次还低。我甚至觉得这把纸钥匙简直是在故意捣乱!
我已经急得大汗淋漓了,可急又有什么用呢?着急就能换来钥匙吗?越这么想,我就越着急,可越着急我就越这么想,我发现人的思维真挺搞笑的:你越想回忆什么,越是回不到什么。我简直要崩溃了!钥匙--你在哪儿啊!?
这时候,妈妈回来了,我急忙把这事告诉她,没想到妈妈说:“你什么记性啊?早上你不是吧钥匙借给我了吗?”
“什么?!我倒!”
篇8:心情日记
原生态山水,徒步踏访古镇游之。
--题记
享有“一平,二固,三夹关”这美誉之称的便是成都的平乐古镇了,它演绎着中华民族雄厚而璀璨的历史。
这里,是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站在这里,似乎还能听到清脆的驼铃声;这里,是幽深的李家大院,站在这里,仿佛还能看到李家的兴衰盛亡;这里,是诸葛亮七擒孟获的地方,站在这里,似乎还能看到大军西征时留下的猎旗……
今日,我和母亲一起,来到这古镇。
这里一片绿意,青石铺成的小路幽静,深远……我们沿着青石路逛,街道两旁是一家家的店铺,卖的都是些古朴雅致的工艺品,最有名的自然是瓷胎竹编了,它不仅让人赏心悦目,质量也是一流的。我仔细地挑选了一些玲珑的装饰品,我也不迷信,也不为别的,只求过几日爸爸生日时送给他,为他图个平安。
一直往前走,一棵很大的榕树映入眼帘,说不准它有多少岁的高龄,只是上面挂满了飘扬的红色丝带,上面写着每个人的心愿。我犹豫了一下,买了条丝带,写下长久以来的心愿,挂在榕树枝上。
紧接着,我们继续往前走,就来到了池滩边。河的两岸,满是茶座,连椅子也编得很精美。我和母亲各点了一杯茶, 那一壶用静水煮沸的新茶,在茶客的唇齿间回绕,淡如清风。我向河望去,大朋友们牵着小朋友们的手,在池子里戏水嬉戏,好不快活人也。
来了平乐古镇,哪能不去观赏这“九古”: 古街、古寺、古桥、古树、古堰、古坊、古道、古风、古歌……沿途,一边走,一边欣赏风景,一边听着愕然不懂的方言,一边哼着小调……好久,没有这么悠闲过了。
夏天,是不是要来点惊悚的?话不多说,来平乐玩个漂流怎么样?从清凉的水流中一越而过,抓住扶手,顺流而下,稍带冰感的水溅到我身上,呵!这酸爽……不言而喻!
夏日炎炎,古镇茵茵,可真是一个避暑的好地方所在!
【第一次赶考的心情日记】相关文章:
2.第一次存款日记
3.第一次拔牙日记
4.第一次钓鱼日记
5.第一次演出日记
7.伤感心情日记
8.舍不得心情日记
9.手推车心情日记
10.七年级心情日记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