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菲-玛索个人资料
“华舆”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苏菲-玛索个人资料,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苏菲-玛索个人资料,欢迎阅读分享。
篇1:苏菲-玛索个人资料
苏菲-玛索
姓名:苏菲-玛索
英文名:sophie marceau
性别:女
生日:1966年11月17日
身高:173cm
籍贯:法国
出生地:巴黎
被法国男人誉为「永远至爱」的苏菲-玛索,有着一双清澄、忧郁的褐色的大眼睛,就是这双大眼睛让世界为之倾倒。她的美丽、她的性感,有时使人往往不能自己。作为欧洲首席性感女星,她精致的面孔又有着一抹独特的东方气质,妖娆中带着几分清纯。她的美犹如一曲悠闲的欧洲小调,总是那么魂牵梦绕。这位「法国最漂亮的女人」,兼有西方人的性感、东方人的神秘,浑身散发出一种魅力不可动摇的迷人气息,不愧为世界一流的璀灿明星。
1966年11月17日,苏菲-玛索出生于法国巴黎市郊。这个平凡小女孩的父亲是一个经常在外的卡车司机,家境并不富裕,但这培养了她坚韧不拨、独立的个性。这时的苏菲对什么是电影、电影是如何拍摄出来的一窃不通,更没想过自己日后会成为法国头号女星。
说起这位世界级影星走上银幕一事还真颇具戏剧色彩,那是在1980年, 14岁的苏菲正在勤工俭学,朋友告诉她:法国导演克劳德-比诺多(claude pinoteau)准备拍摄一部青春影片《第一次接触》(又译《初吻》,「la boum」),需要一位新面孔的女孩。苏菲带着对电影这一「新生事物」的好感,前往面试,没想被导演一眼相中,选为女主角。这部描述少女青春情怀的电影在法国一上映,即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众。苏菲淡雅的演出,令其早熟、性感的气质表现无遗,尤其是在铁栅栏前与恋人那个羞涩朦胧的初吻,压抑中带着渴望的经典眼神,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苏菲的青春魅力风靡了全法国,一举成为法国影坛一颗亮丽的新星。
1982年,在处女作获得巨大成功后,苏菲又主演了其续集《再一次接触》(又译《青春的疑惑》,「la boum 2」),此片推出后依然十分轰动,为她赢得了法国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奖和恺撒奖「最有希望新人奖」,确立了她在法国影坛玉女偶像的地位,并与高蒙(gaumont)电影公司签订了100万法郎的电影和约。
1984年,苏菲与法国影帝杰拉尔德-德帕迪约(getard depardieu)和法国影后凯瑟琳-德勒芙(catherine deneuve)合作拍摄了浪漫电影《萨卡纳要塞》(「fort saganne」),第二年,她又与德帕迪约合演了《警察的故事》(「police」)。这两次与前辈的合作,年轻的苏菲全无怯场,表现若定,大大丰富了自己的演技,为日后的发展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1985年,苏菲-玛索受波兰著名导演安德烈-祖拉夫斯基(andrzej zulawski)之邀主演《狂野的爱》(「l amour braque」)。出于对安德烈的敬重,苏菲与横加干涉的高蒙公司闹翻了。赔偿100万法郎买回了合约,这件事反映了苏菲极强的个性和独立的性格。此剧成为她演艺生涯及个人生活的重大转折点,她从此摆脱了青春玉女的局限,并在剧下与大她24岁的安德烈倾心相爱,首次合作即成为生活中的亲密伴侣。两人至今已相敬相恋了,但婚礼却遥遥无期。当时,这段异国恋情几乎遭到了全法国人的反对,但也使苏菲成为全法国最受人欢迎和尊敬的女影星,并且日益走红于世界影坛。
既然走出了青春玉女的戏路,成年后的苏菲开始尝试各种不同类型的角色,先后拍摄了《心动的感觉》(「l etudiante」,1988年)、《雪琳娘》(「chouans」,1988年)、《我的夜晚比你的白天更美》(「mes nuits sont plus belles que vos jours」,1989年)《来自巴黎的女孩》(「pacific palisades」,1990年)、《蓝色乐章》(「la note bleue」,1991年)等片,其中:《我的夜晚比你的白天更美》和《蓝色乐章》是苏菲与男朋友安德烈的二次合作。这些影片的拍摄,苏菲的演技逐渐得到发挥,逐渐成为一个妩媚性感的女人,她对各种角色的倾心诠释,使法国人看到了一个成熟的、光芒四射的苏菲。
1993年,苏菲与文森特-佩兹(vincent perez)合作出演了亚历山大-查顿(alexandre jardin)导演的爱情浪漫片《芳芳》(「fanfan」),苏菲扮演活泼开放、崇尚个性的舞蹈演员芳芳。在剧中苏菲又一次向人们展现了所熟悉和喜爱的青春纯情的少女形象,影片把她拍得美仑美奂,清纯而性感,我行我素的爱情追求深入人心。两位法国影坛的金童玉女的真情演绎使这部影片成为当年法国票房收入最高的影片,也成为苏菲演艺生涯中的又一部令人难以忘怀的代表作,并确立了法国首席女星的地位。
1994年,苏菲主演了法国导演伯特朗-塔维尼埃(bertrand tavernier)的古装片《豪情玫瑰》(「la fille de d artagnan」),扮演法国大剑客达达尼昂的女儿艾罗丝,为拯救法王路易十四,不惜只身潜入卢浮宫,揭露一起篡位阴谋。剧中苏菲扮演的女剑客,刚毅坚定,个性塑造相当成功,精彩真实的打斗令她广受好评,也令她日后出演《勇敢的心》(「braveheart」)中的法国王妃打下了基础。
1995年,苏菲-玛索开始将演艺事业向海外发展,参加了众多的英语影片的拍摄。她的第一部英文片是梅尔-吉布森(mel gibson)自导自演的古装史诗巨片《勇敢的心》,苏菲扮演与苏格兰民族英雄威廉-华莱士(梅尔-吉布森饰)发生一段恋情的法国王妃伊莎贝拉。梅尔认为苏菲非常适合这个角色:美丽且非常有法国味。苏菲没令梅尔失望,在这部纯好莱坞式的影片中,怀着身孕的苏菲外表冷艳高贵,野性的内心却渴望着自由与爱情,举手投足无不显露出她皇族的气质。虽然戏份不多,但却以她高贵的气质征服了全世界,给影迷们留下深刻印象。此片获得了当年第68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五项大奖,苏菲-玛索也成为了最受好莱坞欢迎的法国女星之一,为她赢得了苏菲皇后(queen marceau)的称号。这一年,苏菲-玛索还执导了自己的第一部影片《l aube a l envers》。这是一部8分钟的以她在拍摄《勇敢的心》时写的电影剧本为基础的短片,没曾想此片受到戛纳电影节(cannes film festival)的充分认可。看来苏菲-玛索不仅仅拥有美丽和性感,她的演艺天份是全方位的。
,苏菲又接连主演了三部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影片。她首先在英国名导伯纳德-罗斯(bernard rose)的艺术影片《安娜-卡列尼娜》(「anna karenina」)中扮演安娜-卡列尼娜。这是一部是根据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同名小说第18次改编拍摄成的电影。故事讲述美丽富有的安娜与她的情人渥伦斯(肖恩-比恩饰,sean bean)之间男才女貌的爱情故事,苏菲再生了高贵性感、没有独立人格和经济地位的「金丝鸟」安娜,将两人的热烈而无望的爱情置于重重压力与矛盾之中,是一部相当感人的影片。接着,她又在维拉-贝蒙特(vera belmont)执导的《路易十四的情妇》(「marquise」)中扮演出生下层的艳舞女郎玛姬,靠诱人的身材、性感的舞蹈迷到了众多男人,并将当时法国知名作家莫里哀与诗人拉辛玩弄于掌股之间。无尽的欲望,又使她打起了国王路易十四的主意,力图以女性最本能的性魅力挤身上流宫廷社会。之后,苏菲在威廉-尼科尔森(william nicholson)执导的剧情片《心火》(「firelight」)中扮演一个刚毅倔强的瑞士家庭女教师伊莉莎白,为偿父债不惜卖身替英国贵族查理(斯蒂芬-迪伦饰,stephen dillane)传宗接代。7年后,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又回到了查理家,当上亲生女儿的家庭教师,内心中强烈的心火既给了女儿又给了查理,最终改变了三人的命运,走上了幸福之路。片中苏菲略带忧郁的美和倔强的个性发挥得淋漓尽致,表现出成熟女性美,这也是她表现较为出色的一部英语片。
,苏菲与戴维-斯帕德(david spade)主演了杰夫-波拉克(jeff pollack)执导的《失与得》(「lost and found」),以及与凯文-克莱恩(kevin kline)和米歇尔-菲佛(michelle pfeiffer)主演了由迈克尔-霍夫曼(michael hoffman)执导的改编自莎士比亚名著的浪漫喜剧片《仲夏夜之梦》(「a midsummer night is dream」)。这一年,苏菲-玛索最受人瞩目的影片当是迈克尔-阿普泰德(michael apted)执导的007系列的第19集影片《末日危机》(「the world is not enough」),皮尔斯-布鲁斯南(pierce brosnan)仍在剧中扮演世界上最著名的间谍007----詹姆斯-邦德,而苏菲则扮演石油巨子唯一继承人----邦德女郎----美丽的伊蕾莎,贪婪的她周旋于邦德和恐怖分子之间,是个渴望掌握全世界的野心家,不得已邦德最后只能除掉她。苏菲让我们看到了她冷艳成熟的一面,她自己也称:「拍oo7电影真过瘾,伊蕾莎这个角色很有女人味,狂野不羁,有很大的发挥空间」。此片在全世界的上映,使苏菲-玛索的国际形象和地位日益提高。
苏菲与男朋友安德烈-祖拉夫斯基第四度合作,出演其第12部小说诗歌文学作品,也是专为苏菲度身打造的浪漫爱情片《忠贞》(「la fidelity」),扮演一位热爱摄影的女摄影师克莱丽。故事讲述的是儿童图书编辑克利夫为人正直又有涵养,与克莱丽一见钟情。但就在两人结婚的前一天,克莱丽遇到了另一年轻男摄影师内莫,克莱丽竟掉入了两人的情欲陷阱,无法自拔。但最终在情欲面前,她还是保持了婚姻的忠贞,维护了自己的尊严和道德准则。此片源自于法国女作家德-拉法耶特夫人的名著《克莱芙王妃》,安德烈将其改编为现代版的描写情感冲动、性、爱情及三角恋问题的影片。片中有不少裸露的大胆激情镜头,但安德烈处理得自然、纯美,安德烈称:「就是通过苏菲妩媚动人的演技,忠实地传达女人的爱与欲」。此片在世界各地上映后,反响强烈,成为苏菲美丽性感的又一代表作。
今年,苏菲-玛索的新片是让-保罗-萨洛梅(jean paul solame)执导的经典影片《卢浮魅影》(「belphegor, phantom of the louvre」),扮演女记者莉萨。这是一部根据法国60年代畅销小说改编的电影,讲述的是法国卢浮宫内发生的离奇事件----神秘幽灵贝尔菲格(belphegor)又复活了,使原本平静的卢浮宫内怪事不断。女记者莉萨试图揭开这个秘密,却不曾想被幽灵附身。全片充满悬念,阴森诡异,也是第一部在卢浮宫实地拍摄的影片,带给了影迷们不同凡响的视觉震撼。苏菲对此片的拍摄非常满意,上映后在法国曾引起轰动,取得很好的票房收入,成为她从影20周年的标志。在6月9日至17日举行的「国际a级电影节」----第五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此片也成为了一部热点影片。6月16日,第一次来中国的苏菲-玛索由法国驻华大使陪同在上海影城出席《卢浮魅影》的首映式,中国观众有幸近距离地领略了苏菲-玛索天然纯净的美丽。
苏菲-玛索酷爱游泳、跑步等户外运动,四射的活力和优美的体态无不得益于此。她还会烹饪、裁剪缝纫、绘画,甚至她还在法国出版了一本自己写的小说《说谎者》(「la menteuse」),讲述了一天之内一对男女分手的悲欢离合。她还热情地致力于动物保护,「我憎恨任何形式的暴力,任何人都应尊重生命」。她还是帮助患病的儿童实现梦想的彩虹福利基金会(arc-en-ciel)的资助人。
自从1985年与波兰导演安德烈-祖拉夫斯基相恋后,两人恋情一谈就是16年,至今没有举办婚礼,竞认为「不结婚是维持一段感情最好的方法」,这在影视界可能是绝无仅有的。但1995年7月24日,苏菲与安德烈的爱情结晶----儿子温森特(vincent)出生了。6岁的小家伙聪慧灵俐,既会法文,又会波兰文,在学校还会英文。苏菲对儿子可是疼爱有加,「要尽好一个母亲的职责」。她甚至自豪地说:「我从影近二十年,至今仍青春美丽的原动力来自于儿子,生活快乐的泉源也几乎都来自于他,因此给人感觉也就特别年轻。孩子是我和他爸爸之间的双重桥梁。儿子使我勇敢,使我坚强,孩子能让一切美好持续下去,让一切更加尽善尽美」。性感的苏菲-玛索竞是一个贤妻良母。
苏菲-玛索,的确是一位人见人爱的天才演员,她妩媚、美丽,有个性,她所演绎的每一个角色中都使人能强烈地感受到她醉人的魅力和刻骨明心的震撼力。的演艺生涯,使她从一个单纯的青春少女成长为一位一流的实力派国际巨星,她是理性成熟与感性美的融合体,率真的性格,使她浑身仰溢着青春的气息,炉火纯青的演技和真挚的悟性才是她成功的关键。她天天制造着自己的神话,前途坦荡,正如她自己所说:「我更渴望前进和变化,对我来说,明天更重要。」
《卢浮魅影》
20《忠贞》
19《安娜-卡列尼娜》
1995年《勇敢的心》
篇2:玛吉-史密斯 个人资料
玛吉-史密斯
姓名:玛吉-史密斯
英文名:maggie smith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34年12月28日
出生地:英国埃塞克斯郡伊尔福特
主要小说诗歌文学作品:
《奥赛罗》、《春风不化雨》、《加州套房》、《修女也疯狂》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戈斯福德庄园》
玛吉-史密斯是英国表演事业中的瑰宝,具有同时驾驭舞台与影视事业的深厚功力。她戏路宽广,演技精湛,尤以演喜剧和正剧角色著称。她不仅在英国和百老汇的舞台上取得了无数的成功,而且在银幕上的表演也是出类拔萃,在各种不同类型的影片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她近50年的演艺生涯多次被奥斯卡奖提名,成为唯一一位1次获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1次获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的英国女演员。
1934年12月28日,玛吉-史密斯出生于英国埃塞克斯郡的伊尔福特(ilford)。其父是牛津大学的病理学教授,她自小就酷爱表演,在牛津幼儿园里接受了启蒙表演训练,后在牛津戏剧学校接受专业演技训练。1952年初上舞台,在牛津大学剧团演出的《第十二夜》(“twelfth night”)中饰演维奥拉(viola),这是她第一次作为职业演员在舞台上亮相。四年以后,她来到了百老汇,在伦纳德-西尔曼(leonard sillman)的讽刺喜剧《1956年的新面孔》(“new faces of 1956”)中饰演角色。同年,她在银幕上首次短暂露面,出演影片《屋里的孩子》(“child in the house”),而她本人常常将1958年的《温柔乡》(“nowhere to go”)称之为她的处女作。
这期间,史密斯往返于大西洋两岸,演出了许多著名舞台剧。1959年,史密斯回到了伦敦,加入了伦敦“老惑”剧院(old vic)。1962年,因为在伦敦最著名西区(west end)戏院的《秘密耳》(“the private ear”)和《公共眼》(“the public eye”)中的出色表现赢得了她一系列演艺荣誉中的第一个奖项:伦敦标准晚报奖(london evening standard award)。史密斯作为演技派的演员,戏路宽广,能把握各种风格剧种,1990年因在百老汇舞台剧《lettice and lovage》中的表演而获得托尼奖,这也是对她舞台生涯的一种肯定。
1965年,史密斯与劳伦斯-奥利弗(laurence olivier)一起把莎士比亚名剧《奥赛罗》搬上了银幕,她饰演美丽的德蒙娜(desdemona),使她首次获得了1966年第38届奥斯卡奖最佳女配角的提名。四年后,在英国导演罗纳德-尼姆(ronald neame)执导的剧情片《春风不化雨》(“the prime of miss jean brodie”)中饰演一名思想开放、充满理想主义的老处女教师琼-布罗迪(jean brodie),真实演绎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关系,将女教师的个性塑造得极其细腻感人,当之无愧地获得了1970年第23届英国电影学院最佳女演员奖和第42届奥斯卡影后的王冠,为她打开了国际知名度。并于1972年,以《跟我的姑妈去旅行》(“travels with my aunt”)一片,再次被提名1973年第45届奥斯卡奖最佳女主角。
虽然拥有了这些荣誉,史密斯还是乐意接拍1976年的《死亡谋杀案》(“murder by death”)中多拉-查尔斯顿(dora charleston)侦探和1978年我国影迷所熟悉喜爱的经典悬疑片《尼罗河上的惨案》(“death on the nile”)中护士鲍尔斯小姐(miss bowers)这些轻量级的普通角色。1978年,美国哥伦比亚公司邀请史密斯参加了喜剧片《加州套房》(“california suite”)的拍摄,饰演一个急盼金像奖揭晓的明星黛安娜-巴里(diana barrie),不料她还果真凭此角色的出色表现,荣获了1979年的第36届金球奖最佳女主角奖和第51届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
1986年,史密斯主演了曾荣获奥斯卡奖8项提名的爱情喜剧片《看得见风景的房间》(“a room with a view”),在剧中饰演表姐夏洛特-巴特利特(charlotte bartlett)。史密斯将成规守旧的表姐刻画的淋漓尽致,一举荣获了第40届英国电影学院最佳女演员和第44届金球奖最佳女配角奖,并获第59届奥斯卡奖最佳女配角提名,来到了她演艺生涯的一个新高度。
这以后,史密斯还参加了大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steven spielberg)的动作惊险片《霍克船长》(“hook”,1991)、埃米尔-安东利奥(emile ardolino)的喜剧片《修女也疯狂》(“sister act”,1992)、阿格涅什卡-霍兰(agnieszka holland)的家庭娱乐片《秘密花园》(“the secret garden”,1993)和休-威尔逊(hugh wilson)的喜剧片《原配夫人俱乐部》(“the first wives club”,)等影片的拍摄,尤其是1992年,与著名黑人影星胡比-戈德伯格(whoopi goldberg)联袂主演的《修女也疯狂》(“sister act”),令当时影评家叫好不已。影片推出不到一个月,票房就突破了亿元大关,进一步奠定了史密斯在国际影坛的地位。
在九十年代,史密斯还在《理查德三世》(“richard iii”,1995)、《华盛顿广场》(“washington square”,)等片中出演了一些严肃角色。19,与英国著名女演员朱迪-登奇(judi dench)参加了意大利导演佛朗哥-泽菲雷里(franco zeffirelli)的战争喜剧片《与墨索里尼喝茶》(“tea with mussolini”)的拍摄,在剧中饰演的赫斯特-兰登(hester random)女士,获得第53届英国电影学院最佳女配角奖。
20,史密斯在克里斯-哥伦布(chris columbus)执导的魔幻票房大片《哈利-波特与魔法石》(“harry potter and the sorcerer is stone”)中,饰演对学生极为严格、传授变形术的魔法学校副校长麦戈纳格尔(mcgonagall)教授,再次博得好评。同年,史密斯还参加了罗伯特-奥尔特曼(robert altman)执导的喜剧剧情片《戈斯福德庄园》(“gosford park”),饰演女主角的姨妈康斯坦斯伯爵夫人(constance)。此番,史密斯对性格乖僻伯爵夫人的出色演绎,再次令人眼前一亮,使她第6次获奥斯卡奖提名,这颗英国影坛常青树愈发显得活力四射。
,史密斯的新片是考利-库利(callie khouri)编导的喜剧片《丫丫姐妹会的神圣秘密》(“divine secrets of the ya-ya sisterhood”),在片中饰演卡罗。这是一部被誉为“动人到近乎神圣地步”的影片,参加影片拍摄的还有当红影星桑德拉-布洛克(sandra bullock)和阿什丽-贾德(ashley judd)。今年,史密斯还将在《哈利-波特》的第二集《哈利-波特与密室》(“harry potter and the chamber of secrets”)中继续饰演麦教授。
1970年,玛吉-史密斯曾被英皇室授予最高级巴思爵士,1990年她又被英皇室授予高级英帝国女勋爵士。并于1994年入选世界电影名人纪念馆。她的前夫是1974年过世的著名演员罗伯特-斯蒂芬斯爵士(sir robert stephens),1975年至她与第二位丈夫剧作家贝弗利-克罗斯(beverly cross)生活在一起。她的二个儿子克里斯-拉金(chris larkin)和托比-斯蒂芬斯(toby stephens)目前也都成为了演员。
获奖记录:
20因《戈斯福德庄园》获第74届奥斯卡奖最佳女配角提名
年因《与墨索里尼喝茶》获第53届英国电影学院最佳女配角奖
1989年因《朱迪思-赫恩的孤独感》获第42届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女演员
1987年因《看得见风景的房间》获第59届奥斯卡奖最佳女配角提名
1987年因《看得见风景的房间》获第44届金球奖最佳女配角奖
1987年因《看得见风景的房间》获第40届英国电影学院最佳女演员奖
1985年因《个人作用》获第38届英国电影学院最佳女演员奖
1979年因《加州套房》获第51届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
1979年因《加州套房》第36届金球奖最佳女主角(歌舞/喜剧类)
1973年因《跟我的姑妈去旅行》获第45届奥斯卡奖最佳女主角提名
1970年因《春风不化雨》获第42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
1970年因《春风不化雨》获第23届英国电影学院最佳女演员奖
1966年因《奥赛罗》获第38届奥斯卡奖最佳女配角提名
主要影视小说诗歌文学作品:
年《哈利-波特与密室》(“harry potter and the chamber of secrets”)
2002年《丫丫姐妹会的神圣秘密》(“divine secrets of the ya-ya sisterhood”)
年《戈斯福德庄园》(“gosford park”)
2001年《哈利-波特与魔法石》(“harry potter and the sorcerer is stone”)
年《最后的九月》(“the last september”)
1999年《大卫-科波菲尔》(“david copperfield”)
1999年《与墨索里尼喝茶》(“tea with mussolini”)
1997年《谢幕》(“curtain call”)
1997年《华盛顿广场》(“washington square”)
19《原配夫人俱乐部》(“the first wives club”)
1995年《理查德三世》(“richard iii”)
1993年《修女也疯狂2》(“sister act 2: back in the habit”)
1993年《秘密花园》(“the secret garden”)
1992年《修女也疯狂》(“sister act”)
1991年《霍克船长》(“hook”)
1987年《朱迪思-赫恩的孤独感》(“the lonely passion of judith hearne”)
1986年《西尼夫人》(“mrs. silly”)
1986年《看得见风景的房间》(“a room with a view”)
1985年《纯洁的爱》(“lily in love”)
1985年《个人作用》(“a private function”)
1982年《迟到总比不到好》(“better late than never”)
1982年《传教士》(“the missionary”)
1982年《艳阳下的谋杀案》(“evil under the sun”)
1981年《四巨头》(“clash of the titans”)
1981年《四重奏》(“quartet”)
1978年《加州套房》(“california suite”)
1978年《尼罗河上的惨案》(“death on the nile”)
1976年《死亡谋杀案》(“murder by death”)
1972年《跟我的姑妈去旅行》(“travels with my aunt”)
1969年《噢,多么可爱的战争》(“oh! what a lovely war”)
1969年《春风不化雨》(“the prime of miss jean brodie”)
1968年《百万窃案》(“hot millions”)
1967年《试情记》(“the honey pot”)
1965年《奥塞罗》(“othello”)
1965年《碧血自由魂》(“young cassidy”)
1964年《太太的苦闷》(“the pumpkin eater”)
1963年《大人物》(“the v.i.p.s”)
1962年《地狱》(“go to blazes”)
1958年《温柔乡》(“nowhere to go”)
1956年《屋里的孩子》(“child in the house”)
篇3:埃玛·芭佛个人资料
埃玛·芭佛
姓名:埃玛·芭佛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70年
籍贯:澳大利亚
出生地:南澳大利亚,adelaide。
身高:(cm)173(ft/in)5’8“
三围:(cm)86/61/86(in)34-24-34
头发颜色:金黄色
眼睛颜色:蓝色
职业:模特
代理公司:women(纽约)、storm(伦敦)。
爱好:骑马
广告:
曾为benetton, dkny, gap, giorgio armani, jacqui.e, joop!, kenzo, lee jeans, russell & bromley, saba, woolmark等品牌做过广告宣传。
担纲杂志封面:
1997: the mag australia-7月刊。 : elle australia-6月刊, oyster australia-1月刊,12月刊。 1999: pavement new zealand-4月刊,5月刊。
篇4:梦中的索玛散文
梦中的索玛散文
很多的时候,我们的爱情就生长在索玛花盛开的地方。当呓语梦一般沉寂的时候,我就看见巧笑巧行的彝家女子,用她轻盈的身姿,滑过春天最初的走向。
风的泪痕,一直挂在我的脸上,在我沉醉的梦境里,告诉我,谁会和我一样孤独?我的心灵,我的梦,依然吐放着索玛花的光焰,就像宁静的山涧漫过平缓的水流,让我一直沉静在粉红色的回忆里,孤单成蝶。
最初的红豆,流动在远方。我的心事,一直在索玛花的光亮中隐现,在婆娑的山水中,如花飞扬。这样想过之后,我的梦和醒着没有什么区别,就像这如歌的语言,在爱情的某些细节上,传唱并飞过尘世的雾岚。
粉嫩的花瓣,一直在向我传送季节轮回的因果。我知道,一些命定的事物,就像这朵朵的花儿,在我到来之前就注定这般香甜,就注定在清风中鼓荡红遍山野的光彩。我的目光一直在远方,当风吹过之后,我就在簇拥的人流中,注定要将偏爱的眼睛留下,注定沐浴在索玛花的香韵里,在这个恩惠的季节,这是何等的美好!
所有的索玛花,在我梦中向阳的山坡,幸福地盛开,就像初吻的潮红,总能撩起我日夜的思慕。我不知道,在彝家的万盏灯火里,是否还站着我一直牵挂的女子?所有飘雨的日子,我所能理解的爱情,就是索玛花开出的花朵,那幽香一缕,让我走进迎面而来的春色。
一些衣襟临风而舞,一些心情在花瓣上次第盛开。我在脊背的箩筐里,采来满筐的索玛花,我的心灵充满爱和孤独,我很激动,也很感激,我学会了持久的坚守,我坐在索玛花盛开的花朵里,一生唯美地沉溺于心灵深处的诉说。我的恋情,停留在宿命的`不惑中,我感应着,在大凉山的某一角落,一定会有另一个人,如我这般静静地坐着——
我执着的要通过这张纸,写下梦中的索玛花。我不能停止我的情思,正如我不能抛弃我的爱情。如果我将头抬起,我就会看见青春丽人的秀发和衣摆,暗藏着我刻骨的恋情,我的脚印深陷其中,我听见自己的絮语,在人世诸多的寂寞里,原本就是一场含泪的雨。
梦中的索玛花,她只在远方。对于远方来说,我只是一位行者,我的路旁,没有经典的植物,没有玫瑰缤纷的色彩,只有这索玛花,以淡红或者浅红的容颜开在我的梦中,让我剔除尘世的一切浮躁和喧嚣,在恬淡宁静的深沉中,我看见爱情走过窗前的姿势和整个过程。
篇5:瓦勒瑞·玛扎个人资料
瓦勒瑞·玛扎
眼睛:蓝色/绿色
头发:褐色(有些发白)
身高:(cm)178(ft/in)5’10”
三围:(cm)88/60/89(in)34?-23?-35
衣服尺码:(欧码)38(美码)8.
鞋码(欧码)41(美码)9.
国籍:阿根廷
生日:1972年2月17日
出生地:阿根廷,santafe,rosario。
代理公司:纽约-elite,巴黎-elite,米兰-riccardogay。
爱好:滑雪、足球、游泳、网球。
广告(春夏):
曾为atelier versace, caro cuore, codice, escada sport, escada sport fragrance, guess, l’or¨|al, nemo, ragazza, san pellegrino soft drink, spiegel, victoria’s secret, villavicencio mineral water等品牌做过广告宣传。
担纲杂志封面:
: elle australia-1月刊, elle italia-10月刊, glamour canada-5月刊, glamour us-5月刊, grazia italia-2月刊, harper’s bazaar italia-4月刊, marie claire us-1月刊, sports illustrated us-1月刊。 : cosmopolitan australia-5月刊, elle espana-7月刊, glamour us-1月刊, grazia italia-11月刊, marie claire australia-11月刊, marie claire espana-4月刊, maxima argentina-4月刊, shape us-10月刊。 : cleo australia-1月刊, elle argentina-12月刊, glamour argentina-4月刊, glamour us-3月刊,10月刊,12月刊,共29张照片, france-7月刊, telva espana-9月刊, woman espana-3月刊 1999: new woman uk-4月刊。
篇6:索尼亚考琳个人资料
索尼亚考琳
姓名:索尼亚考琳sonia couling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74年6月18日(星期二)
星座:双子座
血型:a型
身高:170厘米
体重:47公斤
三围:b82cm:w61cm:h89cm
呢称:pim
职业:模特、演员、mtv公司亚洲区节目主持人
生肖:虎
语言:泰语、英语
贯籍:英-泰混血儿
出生地:泰国-曼谷
国籍:泰国
宗教信仰:基督教
现生活状况:单身
现居住地:泰国
“索尼亚·考琳·李”是一位英泰混血儿,出生在泰国曼谷。先是在英格兰就读寄宿中学,之后到新加坡念大学。当索尼亚成为mtv的节目主持人时,她同时也已涉足了影视圈。而且在这一年她还自己开设了一家巴西风格的餐馆。
篇7:乔治·索尔帝个人资料
乔治·索尔帝
姓名:乔治·索尔帝
性别:男
籍贯:匈牙利布达佩斯人
生日:1912年10月21日
索尔帝1912年10月21日生于匈牙利布达佩斯.
1935年他在萨尔茨堡音乐节曾协助瓦尔特的指挥演出工作,1937年也曾协助托斯卡尼尼指挥演出莫扎特《魔笛》和威尔第《安魂曲》的工作,并得到托斯卡尼尼的称赞.
1938年3月11日在布达佩斯国家歌剧院首次指挥演出莫扎特《费加罗的婚礼》,这是他初露才华之作,也是他音乐一生的转折点,经过了8年的指挥学徒生活,从此开始了他光辉的指挥生涯.
1958年在维也纳,索尔蒂展开了他事业上最光辉的一页,他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灌录了瓦格纳巨作《尼伯龙根的指环》.
1969年,57岁的索尔蒂想当交响乐指挥的愿望终于如愿以偿了,就任芝加哥交响乐团(cso)音乐总监兼指挥,这是他一生事业中鼎盛时期.他还兼任巴黎管弦乐团指挥(1972-1975) 、伦敦爱乐乐团指挥(1979-1984).
1991年索尔蒂选择《奥赛罗》(威尔蒂曲)作为告别cso音乐总监的音乐会演出,这是他指挥现场演出实况录音的第一部歌剧,还是他指挥cso录制的第100张唱片,也是cso创建100周年,很有历史意义.
decca资料显示,索尔蒂是有史以来获得最多格林美奖的指挥家,自1962年以来共得32个奖项,加上其他唱片公司的7个奖项总共有39个奖项,这在现代指挥家中是无与伦比的.
指挥演出莫扎特《魔笛》、《费加罗的婚礼》和威尔第《安魂曲》
【苏菲-玛索个人资料】相关文章:
1.苏菲经典语录集
2.爱玛英文读后感
4.玛氏实训总结
8.读《勤奋的玛利》
9.苏菲的故事读后感
10.苏菲的日记读后感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