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春节的散文
“小布王子”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过春节的散文,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整理后的过春节的散文,希望大家喜欢!
篇1:过春节的散文
家在农村,离县城不远。进城或是出门到外乡外村,总会看到些墙。那时的墙,土墙多,能刷上白灰的墙不多,砖墙更少。墙上总是些醒目的标语或口号。字的颜色以红黑为主。字体大都是仿宋体。内容当然是体现那个年代特征的,政治和政策类为主。不知不觉间,城市里较长的墙越来越少,被铁栅栏代替。而乡村的墙却成为热点。先是以计划生育为主的基本国策宣传,夹杂些乡镇企业的广告。后来基本上被各种商业广告占领。内容五花八门,产品形形色色。字的颜色也多彩多姿,白底红字或蓝字,红底黄字或绿字,五颜六色,夺人眼球。
随着新农村建设,公路边较长的墙越来越少,越来越被商家争抢,连一些黄土夯成掉土渣的土墙也不放过,喷上底色,喷上广告语。白云如驹,日出月落,时代变迁,人生沧桑,这些户外的墙也承载着社会的变化,年代的特证,世间的潮流。肩负着宣传的功能,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那么,室内的墙除了遮风挡雨,顶梁托柱,又是怎么陪伴人们度过无数个日日夜夜的呢?
几十年前,那时,每逢过年,县城新华书店里总是人多拥挤热闹。书店里满墙都是画,还有天花板下扯着的铁丝上也挂满画,当然全是印刷品。每张画的右下角用回形针或是大头针夹着写在白纸上的编号。人们争先恐后挑选着自己喜爱的画,给营业员报上编号即可买到自己钟意的画,几块钱可买十几张,是年货中必不可少的。当然,那些画被叫成“画画子”。兴高彩烈回到家,张罗着用图钉在墙上贴画。会贴的,横竖搭配,留有间距,错落有致。不会贴的,从刚进门左边的墙,一张挨一张绕墙贴到门的右边,连窗户两侧都贴上,还在墙的上面贴一溜,直到屋顶,下面紧靠面柜桌子和炕上叠成方墩的被褥再贴一溜。“画画子”的内容,有领袖像,样板戏剧照,宣传画及少量的人物画,山水风景画更少,书法字画几乎没有。墙上抹了白灰粉壁的,贴些画尚有留白,土墙壁几乎全被画贴满,一来给屋内增亮添色,二来可遮掩那丑陋的破墙壁。会贴的,不会贴的,都帖着一纷喜悦,一份期望,一份热爱,一份信念,一份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刚贴上的几天,出门进门总要多看几眼。待年过完,农事紧张,劳累起来,也只能在饭后睡觉前望画发呆,心底感慨,无限遐想。再后来渐渐地便失去兴趣。画上的美人得不到,画上的风景去不了。过年走亲戚或朋友家串门,到哪家进门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墙上的画。
至于家具摆设,那时谁家也差不多,没几件像样的。哪家雅,哪家俗,哪家会贴哪家不会贴一目了然。当然,都是从新华书店买的,雷同的画很多,就如那时人们的穿衣打扮饮食起居基本差不多一样,无非在格调、气质、习惯、卫生、谈吐等细节上有些许区别。区别归区别,但那怕是被烟熏火燎的黑屋子黑墙,腊月二十三之前打扫一番,也要在被扫帚扫得黑白相间的墙上贴几张“画画子”。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且不分穷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再穷也不会被泯灭。实在无钱买画的,门口贴一幅鲜红的对联,也能给破墙老屋增添一份过年的气息。至于“画画子”的内容,不管是抓革命促生产,阶级斗争不能忘的宣传画,还是革命现代京剧样板戏,是领袖像,还是人物山水,在那时都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观念、思想、生活。
物事人非,星转斗移,墙也变的越来越白,越光滑越漂亮,屋顶有了铁丝打格糊上花纸的顶棚,炕上有了花纸或花布墙围裙,地上有了能称为家具的木制家具。墙上的画照贴,不过有了镶嵌玻璃加边框的条画。内容除了还有领袖像,电影明星、花草树木、字画墨迹,百花齐放。再后来,就是现在的墙,虽然越来越高端大气上档次,但墙上的画却越来越少了。沙发对面的墙被电视墙代替了,满室最多几幅镶框的字画,好似家家俱雅,户户不俗。
墙担当起体现荣华富贵、攀雅附风的重任,人荣墙荣,人贵墙贵。雅与俗,文化底蕴深浅,.品位高下,俱在墙上体现。至于字,几十年前我们上学是写毛笔字的。小学从三年级开始,一直写到五年级。大小楷都写,每周写两次。大楷本上的大格写大楷,方格边上的虚线上写小楷。一笔一画,或描仿,或自写。大楷本发下来,大家争相看老师画的红圈,谁的红圈多说明谁的字写的好。得意一会,高兴一会,接着再写。那时村里有个小学或是初中生就了不得,算是有文化的人,高中生更是凤毛麟角。村里有个红白干事,过年贴个对联,提起毛笔就能写。那时户外墙上的标语口号都是用刷子写上去的。现在的大学生几乎家家都有,不要说毛笔字,连钢笔字都写不好,甚至不会写,一切都在电脑上敲打。写毛笔字得掏钱到书法培训班学习。别看好多家里墙上挂着字画,且是原创真迹,极少印刷品,但那是上一辈人才会领略、欣赏、品味的',与现在的年轻人关系不大。年轻人己把墙的功能开发利用到极点。
但乡村的老宅或是新屋,对门正中的上墙上,依然贴着人们心中敬爱的领袖画像。墙虽然在变,但墙也在见证着那代人心中的信念不变。
篇2:过春节的散文
在那物质极度匮乏的短缺时代,孩儿们对于过年有无限的期待。过年,意味着有好吃的,有新衣服穿。
那时候,我家也算是一个大家庭,大大小小有七口人。到了过年,发下的各种票据也还不少,能买上一点过年必备的材料。在我的记忆里,有几样东西是我家过年必不可少的,也是本地人喜欢准备的。这里的本地人很少有在端午裹粽子,大多是在腊月里裹粽子,而且是裹那种四角的长粽子。我家一般每年腊月十几就开始准备了,前期工作要准备好。
首先要买到上好的箬叶,好的箬叶要宽大,颜色新鲜。把箬叶放在夏天用的大木盆里浸泡一周,让箬叶变软,这样不至于在包裹时脆裂,一般要换上几回水。由于每年我家包裹的粽子量都比较大,所以洗粽叶的任务一般都是我们这些小孩子去干,我是首当其冲,几百张粽叶一张张的洗干净,非常累人,但想到能吃上粽子,再不情愿,也得干啊。清洗好的粽叶再用温水浸泡,这样包起来顺手。
一般我们家主要包裹的是豆沙粽和肉粽,偶尔也包点其他的,如板栗的、红枣的。豆沙粽包起来最费神了。家父向来比较讲究,做豆沙就很繁琐,先要煮红豆,一定要煮的很烂,那时候可没什么高压锅,要想把红豆煮烂,要花费不少时间。煮好红豆后,就需要用白纱布洗豆沙了。先把豆沙洗出来,再放在布袋子里挤干水分,这样豆沙就洗出来了。不过,这还没完,后续的步骤才是关键,这可是技术活了,一般都是家父自己操刀。炒豆沙,火候要把握好,边炒边加入白糖,炒至恰到好处时就可以起锅了。这样的豆沙还不能用来包裹粽子,还要做成豆沙芯子,必须在豆沙芯子中放入一细条肥猪肉。原来并不知道为啥要这样做,到吃的时候才知道,这样的豆沙粽口感更佳。
每年包豆沙粽的时候,做豆沙芯子到后来便是我的专利了,至今记忆犹新!包好的豆沙粽一定要轻拿轻放,不然的话,包裹在外边的糯米就可能进入豆沙芯内,这样煮起来,可能就夹生米,那就完全失败了。我家的豆沙粽,品尝过的人,都给予很高的评价,其一是豆沙芯子味道好,其二是豆沙芯子很大,糯米很少,包裹在外边点缀着,那才是真真的豆沙粽。说句实话,像我家这样包裹的豆沙粽子,在本地还没有吃过第二家,绝对是私家独有!
包肉粽子相对就简单些了,先把五花肉买了,切成两寸长左右,用酱油、盐、味精浸泡一个晚上。包的时候,把糯米也用酱油、盐、味精浸泡,将五花肉放置在中间,由于五花肉切的比较长,所以吃的时候,只要咬上一口,便可品尝到肉香味!而且由于糯米是经过酱油浸泡过的,所以肉粽颜色酱红,煞是好看。
粽子包好后,当天必须完成煮熟的任务。这又是我们孩子们的事了。当时我们住在大院子里,有几家有那种大的老虎灶,我们便向别人家借用,一锅也就只能煮几十上百个,每锅要烧上一两个小时,要煮上几百个,也要往往要煮上好多锅。老虎灶比较大,需要好多的柴火,平时家里的小锅灶很多大的柴蔸无法烧,这时候正好派上用场。现在想想,还真是可惜,也许,当时我们烧掉的就有很多是不错的根雕作品啦。
包粽子的这一天,就像过年似的,往往要煮到很晚。粽子可以敞开来吃,每煮好一锅,就可以吃一个。煮好的粽子,不是就完事了,还要等待凉下来,对裹粽子的棕榈丝进行修剪,用棕榈丝两个一对的穿好,挂在院子里的竹竿上,看到排列整齐整整两大竹竿的煮好的粽子,很有成就感!
篇3:忆起儿时过春节散文
忆起儿时过春节散文
小时候,最盼的自然是过年了,每年开始飘雪花的时候便兴奋起来,雪花的到来意味着年终岁尾已经不远了,便向母亲一遍遍的问还有多少天过年,母亲总是说:“快了,快了。”在望眼欲穿的期盼中春节依然迟迟不到,感觉时间故意放慢了脚步似的,恨不得拿根绳子将年一下拉到眼前,沉不住气了便又缠着母亲问个究竟,母亲有些烦了:“你这孩子,盼年盼疯了?什么时候听到街上有小孩放鞭炮,年就不远了,唉——”母亲总是忧郁的长叹一声,接着跟上一句:“穷人过年就是过关哟”,似自言自语又像说给我听。
我的童年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度过的,父母都是土里刨食的人民公社社员,家里穷得有时连买盐的钱都没有,一年到头吃到油腥的时日屈指可数,一家老少面黄肌瘦,只有过年的时候才可以改善一下,这个被母亲视为“过关”的节日成了我和姐妹们感觉最幸福的时候。
尽管家里穷,日子过得很苦,我的几个姐妹们很给父母长面子,别人给些好吃的东西,她们会攥紧自己的手,头摇得如货郎鼓,父母曾引以为豪,而我却少不更事嘴太馋,有一年的春节惹得母亲流了泪,记得那是年三十的下午,我趴在邻居老奶奶家的门槛上看人家吃饭,老奶奶佝偻着身子,端着一盘刚出锅的水饺故意朝我炫耀着:“不给你吃,馋你——馋你——”说着将盘放在孙子面前,比我小一岁的玩伴狼吞虎咽的咀嚼着,一阵扑鼻的肉香带着难以抗拒的诱惑让我馋筵欲滴。
我目不转睛的过着眼福,感觉老奶奶脸色有异,一双老眼直盯着我这边看,禁不住异想天开,莫非老奶奶要给我饺子吃?忽听身后传来压抑而又浑浊的喘息声,猛一回头,啊?!母亲站在我的身后。
母亲伸手拉起我就走,我倔强的不愿离去,老奶奶有些尴尬,说道:“这孩子真有出息,怎么让也不要……”,母亲只淡淡的回了一句:“俺也包饺子了,也是肉馅的,这孩子玩起来不知回家吃饭了。”真的?我一阵惊喜,再也不用吃那粗面萝卜馅饺子了。
“扑通——”我被重重的摔在地上,就在我的惊诧中,瘦瘦的小脸又挨了两巴掌,母亲脸色难看极了,好像大庭广众之下被人辱骂了一顿,我胆怯的望着母亲,不知做错了什么,母亲眼圈红了,一阵哽咽,过了片刻,望着我脸上的巴掌印又心疼的将我紧紧搂在怀里:“好孩子,记住,咱人穷志不能穷,你这样人家会看不起咱们的。”
那个春节是我们家过的最苦涩的一个年了,父母心情郁闷,长吁短叹,姐妹们有些压抑,失去了活泼好动的天性,不再如一群麻雀般唧唧喳喳了……母亲朴实的话语给我幼小的心灵打上了深深的烙印,也就从那个春节起,我好像一下长大了,许多懵懵懂懂的道理逐渐明朗了起来。
日子尽管苦,但春节的到来依然能带来欢乐,父母脸上也挂着笑容,尽管笑得有些勉强,尽管强挤出来的笑只是为了图个吉利,但这已经足够了,我和姐妹们也不再陪伴父母发愁了。临近年关,生产队发给了社员们过年的钱,这几十元钱可谓雪中送炭,父母去集市买些年货,肉是舍不得多割,也就几斤的样子,且半肥半瘦,母亲拿出做针线活那样的耐心,将瘦肉一点点的切下来给我们打牙祭,肥的自然炼了油,被冷落了不知多久的小储油罐,终于扮演了自己的角色,鸡是不用买的,自家就有,只是一些母鸡,公鸡几乎是不养的,这趾高气扬的家伙只吃粮食不下蛋,着实让人讨厌,正下蛋的鸡自然是杀不得的,杀哪只鸡过年是母亲难以抉择的事情,几只从下蛋岗位上退下来的老母鸡早已拿到集市卖了,母亲挑来选去,始终下不了决心,那可是家里的“小银行”呀,实在没办法了,母亲想了个自欺欺人的办法,眼闭得紧紧的,将手伸进鸡笼子,抓住哪只算哪只,早已等候多时的父亲脸色有些沉重,将刀往鸡脖处割去,那倒了霉的鸡痛苦的扑腾几下,腿一伸,死了,母亲的眼泪早也挂满了两腮。青菜是必须买的,“肉不够,菜来凑,”一直是我们家过年的秘诀,韭菜呀,芹菜呀,萝卜呀,还有蒜苗、菠菜,白菜更是要买的,而且数量也最多,这东西特别喜油,炖上一大锅,将肥肉块混于其中,炖得稀烂,盛上一碗,满碗的油花,吃一口,贼香。几十元钱还有个重要的去处,姐妹们人人要做件新衣服,穿在身上花枝招展的,脸上喜滋滋的,心里美美的。
男孩子不爱打扮,我从没有要过新衣服,父母给做了就穿,不做也无妨,只是鞭炮是不可缺少的,我曾多次随父亲赶年集,集市很大,人也很多,远远的听到集市一个角落鞭炮齐鸣,人声鼎沸,自是卖鞭炮的处所了,挤到近前可不急着买,先看看热闹再说,卖鞭炮的都在暗暗较劲,这个刚刚放完一挂鞭炮,那个又挑起了高高的鞭炮杆子,有的摊主似乎要拼命了,头顶鞭炮声声,火光闪闪,人却在下面声嘶力竭的喊叫:“牛逼不是吹的,泰山不是垒的,老少爷们都听见了吗?俺的最响,不响不要钱,快来买啊——”,人群呼啦围拢上去,刚要递上票子,身后忽然一声怪叫,身子还未转过来,震耳欲聋的鞭炮声急不可耐的响起,摊主嗓子早已喊哑了,哑了自有哑了的招,嘴巴闭着歇一会,手臂狂舞着,犹如关公耍大刀,腿脚蹦跳着,好似踩着热鏊子,于是,人群再次躁动起来,好像潮头一般涌来……父亲买鞭炮极富经验,只是紧紧攥住我的手,站在一旁看热闹,从不加入哄抢的行列,看得久了也便看腻了,撇下拥挤的摊位,径直奔向暂时有些冷落的摊主而去,讲好价钱,待得摊主从篓子里取出鞭炮,父亲便说:“我还没有听听响声怎样,你放一挂听听才买。”于是,摊主便从另一个篓子里取出鞭炮,父亲就说:“好了,不用试了,就要这个了。”我很纳闷,父亲朝我笑笑,暗暗指点迷津:“卖鞭炮的都有‘点头’,这种鞭炮外形与其它的一致,只是火药加的多,响声特别大……”。鞭炮种类很多,大都有自己很形象的'名字,什么轰天雷了,二踢脚了,什么窜天猴,麻杆子、卡信子,有一种鞭炮特别有意思,叫地老鼠,极受喜欢恶作剧的孩子青睐,手拿一个点燃后,迅疾扔在地上,那地老鼠真的像只老鼠,在人群中火急火燎的钻来逃去,人群立即一阵骚动,有一次,我点燃的地老鼠钻到了一位大姐的脚下,吓得她一声尖叫,很是气恼,父亲见状急忙上前赔礼道歉,那大姐见父亲言语诚恳也就作罢了,我因此挨了父亲的训斥,此后再也未给我买过地老鼠。
春节最热闹的自然是初一了,男女老少要到本家族磕头,每家都摆着供桌,供着先祖牌位,我们这些孩童磕头不像大人那样讲究,小小身子刚刚跪下去,磕头如鸡啄碎米,大爷大娘直夸好孩子,手早已伸向了衣兜,塞给几角钱言称压岁,小嘴上犟着,心里却盼着大爷大娘能多给些,大半天的功夫,该去的人家都去了,不需去的人家也去了,衣兜鼓鼓的,装满了平时极少吃到的糖块,大人磕头可不许像小孩那样,要四平八稳中规中矩,先给先祖牌位磕下去,或一个,或三个,必是单数才可,接下来享受如此大礼的便是健在的长辈了,磕头数目要成双数,这是活人与死人的区别,头还未磕下去,主人早已笑容可掬,急忙俯身搀起来,让座、递烟、沏茶、寒暄……春节是大人们交流感情的最好节日,平时有个言差语错或闹了什么矛盾,大家在心里憋着一股气,时日久了,感情的伤口更加难以愈合,过年了,忽然想起人家曾经对自己的好处,心里热乎乎的,在人家门口徘徊一番,心里一狠:摆什么臭架子?给先祖磕头天经地义,进去。于是,久违了的双手紧紧地握在一起不肯分开,几句话,隔阂没了感情厚了,春节一下拉近了人们的距离,温暖了人们的心房,让人有了一颗可贵的宽容之心。
……
忆起儿时过春节,酸甜苦辣百般滋味涌上心头,大脑在思绪的空间驰骋,女儿忽然来了电话,告知天太冷,怕冻着我那小外孙,年前就不来了,挂了电话,心潮起伏,小外孙尚在襁褓之中,爷爷奶奶已给他准备好了数目可观的压岁钱,他们这代孩子不仅有舒适的襁褓包裹着,更有一个幸福的大襁褓包裹着,我的童年与外孙时差几十年,幸福指数天壤之别,不禁感慨沧海桑田,时代变了,人们再也不会视过年为过关了,若干年后,倘若外孙也要写篇回忆童年的文章,相信将是一篇被幸福包裹着的文字。
篇4: 一个人过的春节短篇散文
一个人过的春节短篇散文
这病后十几年的春节,几乎都是一个人过的,习惯了,也就没什么好惊讶;今年,是这样。
这些年的年夜饭都在姐夫家度过,然后,赶回自己家看“春晚”;今年,也是这样。
节目里每每的欢笑、歌声,就是我当晚孤身一人的“派对”;今晚,是这样。
迎接新一年的钟声敲响后,我会去煮几个超市买来的`饺子;今晚,也是这样。
一个人过的春节-----年年这样,今晚也这样。
每个春节,家人他们都要出行,我因身体缘故,都会推诿、回避.因为,我不想给大家欢乐中夹杂着沉重,成了美好节日“冲喜”的沮丧。反而,我还是按部就班过着自己的每一天,每天的不断在吃药、锻炼,是日复一日的课程,到了大小黄金周,还是样样照做,为病体生命的延年,不敢分毫的熄鼓退堂。
其实,只要心中把这一切想明白了,再没有什么不寻常,所有的想不明白,都是把再普通不过的事情 ,看成“荒唐”;其实,只要心中有求生的愿望了,再不会有什么妄想,所有的妄想,都是不现实的奢望,伤害的是自己的忠良。
只有自己能接受的事情,就没有应该和不应该;只有自己能这样度日,就没有权利评说任何一个对方。这是因为,日子是自己过的,与世人毫不相干,这是因为,生命是自己享有,与他人不论短长。
一个人过的春节,往后,可能年年会这样,很安静,很放松,很思想;一个人过的春节,往后,不会有什么不一样,习惯了,逆来顺受,习以为常。
篇5:过错了的春节散文
过错了的春节散文
我度过的70多个岁月里,值得回忆的东西很多很多,但最值得回忆的还是那个过错了的春节。
那是1963年的春节,也是我在北大荒过的第一个春节。那时我在勤得利农场渔业分场三队当渔工,冬天在离队部八岔村40多里的东大泡子打冬网。临过春节时,队里要安排一个人守网房子看网具,其余的人回队里过春节,过了正月初十再回来上班。可在这几十里不见人烟的山林里守网房子,已成家的同志想春节团圆不愿留下,没成家的小青年也怕一个人留下太孤单,也不肯留下。当时我还没结婚,心想,守网房子不干话还天天发工资,回队里过年虽然热闹,却要扣工资,跑腿子过年哪儿都一样。我便提议说,若留两个人守网房子我愿意留下,若留一个人我胆儿小,不敢。
小队长实在没有办法了,只好同意留两个人。我便立刻对“伙头军”丁兆祥说,小丁,你回队里也没情人等你,干脆留下和我一起看网房子得了。
小丁是山东日照县的支边青年,比我小两岁,也没成家,有他留下我便免了“炊事”之苦。小丁听我一说,立刻表示同意,就这样,我们两个小山东棒子成为“留守大军”了。
一天,拉鱼的汽车来了,随车来的张会计说,大伙儿快收拾收拾,随拉鱼的'汽车回家过年啦!说着,从驾驶楼里拎下一块猪肉四棵白菜还有两瓶白酒,对小队长说,这是给看网房子的。当知道是我和小丁留下,张会计对我说,猪肉款从你俩的工资里扣,菜和酒是队里免费送给你们的。记住了,再过5天就过年了,别忘了除夕夜的年饺子。
大伙儿一阵忙活,行李很快装上了车。到鱼堆处装车时,我和小丁随车而去,在七、八千斤的鱼堆里挑出半麻袋大个鲫鱼,准备假期食用。当装完车大伙坐在车顶上挥手向我们告别时,我心里突然产生了一种酸溜溜地感觉,后悔不该留下。
接下来的几天,我成天以书为伴。小丁虽然是小学毕业生,可他不喜欢读书,我借给他的《林海雪原》,几天也没看几页。可他却喜欢在林海雪原里溜达,每天吃完早饭,我在屋里看书,他便腰里别把小斧子,钻进林子里,想抓只貉子做顶貉皮帽子。可天天都是一身臭汗两手空空地回来。我劝他,别做美梦了,还是躺在铺上看看书享受享受吧。可他不听,照样早出晚归地溜达。真是老天不负有心人。有一天,掌灯时他还没回来,我饥饿难当,只好拿个凉馒头切成片,在炉子上烤着吃。正在寻思小丁不会出事吧?只听外面“噗嗵”一声,紧接着是小丁高兴地一喊:大曲!快出来看看!我出门一看,好家伙!他还真抓到一只黑毛梢的乌苏里貉!
掰着手指头算到撒点5天后,我对小丁说,今天过年了,不要出去了,咱俩包饺子准备过年吧。小丁说,你咋算的,今天是腊月二十九,明天才是三十日,是明天过年。我说不对吧?他们不是已经走了5天了吗?小丁说,你没听张会计说“再过5天过年”,再过5天,就是走那天不算数再过5天,这点事儿都不理解,还中学生呐!
后来证实,小丁的推断完全是错误的,但那时网房子里,不但没有收音机,连个日历牌都没有,小丁一说,我也搞糊涂了,只好随他而去。
过年那天,吃完早饭小丁没有出去,而是洗白菜剁猪肉,准备包猪肉白菜馅饺子。又用水“缓”了7、8条冻鲫鱼,准备杀生鱼、炖鱼架。
夜晚降临,饺子煮好了,肉炒白菜,杀生鱼、炖鱼架也做好了,小丁拿过酒来,每人面前倒上了一碗。我俩虽然都不胜酒力,但这顿年夜饭总得意思意思。说实在的,那顿年夜饭,少了点喜庆的气氛,“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我满脑袋里已是亲人的面容、以往节日里的氛围,面临深山老林二人独对的节日场面,心里早已是七分的凄凉了!
我俩吃着喝着,不觉都说起了小时过年的一些事情,你说一件,我说一件。说着说着,我俩都是满眼是泪,继而竟抽抽搭搭地哭了起来……
那顿年夜饭,磨磨蹭蹭不知吃到几点几分,后来小丁说,咱们到外边给山东的爹妈和老祖宗磕个头吧!我说好,应该磕头。我们都有些醉了,脚步踉跄地走到门外,面对老家的方向,跪在雪地上,泪流满面,顿首三拜。
正月初十那天,我和小丁正在伐木劈柴,一辆汽车拉着渔友们回来了。我奇怪地向:怎么假期提前了?不是明天回来吗?渔友们回答:什么提前了,今天不正好是正月十一日吗?
我把脑袋一拍,恍然大悟地说,哎呀!我俩把大年初一当三十日过了!
篇6:过春节
春节是人人都盼望的节日,春节也是合家团聚,共叙美好生活的日子。我天天都盼望春节的到来,终于在无数次焦急等待中把春节给盼来了。
大年三十的傍晚,周围已是一片火红的世界,家家户户都挂起了灯笼,放起了鞭炮,鞭炮声时近时远。我们家也按捺不住,在路边放了起来。
到了晚上,小镇更是热闹非凡。伴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天空中时不时地绽放出了一朵朵美丽的烟花。这种红色的烟花像红透了的苹果在高空开心地笑,又像喝醉酒的老爷爷,脸上涨溢出光与彩;那种彩色的烟花,像一只只翩翩起舞的蝴蝶在天空中舞蹈,又像一朵朵鲜艳的花朵在空中华丽的绽放;那种繁花点点的烟花,像天上无数颗星星在顽皮地眨着眼,又像是早晨的露珠一样晶莹剔透,在预示着来年那美好的时光……
看到如此美丽的烟花,我立刻让爸爸拿出烟花出来放。爸爸点上火,过了一会,“砰”的一声,一个烟火飞上了,立刻绽放在天空中。我们家的烟花是蓝色,绽放时就像一朵朵傲放于美丽夜色中的勿忘我,它们在高空中短暂地停留,然后又点点洒向人间,就像那天空中无数的小雨点在欢声笑语。比起别人家美丽的烟花,我觉得烟花更美丽,更漂亮,一点儿也不比别人家的逊色。因为在这绚烂的烟火中,融映着我和爸爸的微笑、期待,一幅其乐融融的父子图,加上这绝美的烟花,不能不说是除夕夜的神来之笔。
之后,爸爸又放起了鞭炮,鞭炮“噼里啪啦”地响着,预示着喜庆和欢乐,预示着新一年的到来。我的心里也如这鞭炮,充满了激动与快乐。
新的一年就在这片欢乐气氛中缓缓降临……
四年级:谢安婷
上一篇:新学期开学演讲稿
下一篇:我的完美寒假计划 相关推荐 一个留守儿童的心声作文 我的家乡——汕头作文600字 童年趣事——洗衣机洗菜记作文600字 我的梦想——歌手作文300字 崇廉好家风作文800字 美丽的帽儿山作文600字 哥哥对我的爱作文600字 读书会后作文400字 廉洁在我心中作文500字_廉洁作文500字 我家的小狗 xx,我想对你说 停电的启示作文500字 篇7:《过春节》
一大早醒来,我就开始翻箱倒柜,为的是找本命年穿的红衣服、红裤子。虽是大年三十,老爸老妈也早早地起来了,他们拖地的拖地,擦桌的擦桌,外公外婆爷爷奶奶也都来了,外婆穿了一身红,正在挑我写的对联,贴到门上,其他人则在看电视,年味儿已晕开了。
我以最快的速度起了床,也融入了这庆祝的活动中,带着妹妹到楼下放炮。
炮都是老妈批发来的,有很多很多,我们在下面放,大人在楼上看,就这样,我们等到了夜晚。
大年三十的夜晚当然是吃年夜饭啦,十口人围成一桌,欢声笑语,吃菜饮酒,一边观看春节晚会,终于,我们盼来了虎年。
正月初一,我们去福建厦门游玩四日,在那里,我也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儿。
首先是千万福建的动车上,地面已经被拖得发亮,垃圾袋是红的,上面印了“新年快乐,旅途愉快”这八个字,这是处处都有新年的存在。
其次,是在宾馆里和大街上,宾馆大门的柱子上贴上了对联,大厅里也摆了好几个老虎雕塑。每一间房间里都有一只红色的小老虎作为赠品。就连电梯上也挂上了“新年快乐”四字。
大街上,随处可以看见一台老虎的雕塑,前面簇拥着好几朵红花,体现出十足的年味儿。
初四回家,初五便出去走亲访友,老妈老爸提着打包礼品向老人长辈问候、祝福,当然,我拿了不少压岁钱,要是在福州,拿了压岁钱是要向长辈磕头的。
快乐地时光总是过得快,正月十五过后,新年就过去了,可快乐和美好留在了我的心底。
篇8:过春节
那天早上,我和爸爸、妈妈到大伯伯家过春节。
晚上,大妈妈烧了一盘又一盘香喷喷的菜。大伯伯端了上来,一会儿,桌子上摆满鱼、红烧肉、鸡肉、鸭肉……大家开开心心地吃起了年夜饭。
晚饭后,大伯伯把一个很大很大的花炮放在大明堂中间,等小姑一家来准备开放。我迫不及待地催打电话,急得小姑和姐姐连蹦带跑地赶来。“姐姐到了!姐姐到了!”我飞快地跑去告诉大伯伯。大哥哥点燃了导火线,我们离它五十米处静观其变,只听“轰”的一声,一发火溜溜的花炮升上了天空,炸开了五颜六色的大花朵。接着一发又一发花炮飞上了天空,有的像流星、有的像满天星、有的像菊花、还有的像牡丹花。大家开心及了,叫啊,喊啊,个个满面笑容。一发,二发,三发……八十八发花炮,哇!简直不可想象。围观的人发出一阵阵惊叹声。
过春节真开心,真热闹啊!
篇9:过春节
说起春节,不管是上至90岁老人,还是下至牙牙学语祖国小花朵。对每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不可缺少。因为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见证新的一年的开始!
依稀记得,每年的大年三十,天刚蒙蒙亮,顾不上寒冷刺骨,一家人就要起来了。整理好家里的粮食,装进背篓,踩着泥巴路,步行去离家里好几公里的小集市变卖为纸币,再买一小点做年夜饭的食材,顶着精疲力尽的身体回到家。等做好饭,手指已经被冻的通红,像一个个还没成熟的胡萝卜,夹菜也夹不稳。吃完饭,手还没暖和,就又要伸进冷冰冰的水里去洗碗了。过年最开心的事莫过于,吃完年夜饭一家人看着那个时不时卡带的黑白电视机,每当那时候会觉得很幸福很温暖。
现在的春节呀,特别的方便快捷,也比从前热闹了,因为不用步行,因为稀沥沥的羊肠小路摇身一变,成了宽阔的柏油路。家里的空调格外的温暖,热水器里的热水,也特别的暖手。宽大的客厅里那台彩色的人工智能电视机非常的流畅,丰富多彩,餐厅里自动旋转的餐桌,感应极其灵敏。商场里的国外进口的玩具,和零食,应有尽有,各式各样,摆放的整整齐齐,地板锃亮锃亮的。超市里,生鲜蔬菜,海鲜野味,品种繁多,小卖部的烟花爆竹,各有特色。
是什么让我们的生活变化的如此之快?是国家和人民的进步,源头来自于哪里呢?自然是我们青少年的不断学习,敢于创新,勇于摸索,才有了我们如此强大的国家和科技。所以,我们现在拥有如此高的生活质量,和优质教育,更不能停止向前,应该是努力的学习,大胆的尝试,发挥自身的作用,对国家,和人民尽一份力量。只有我们更努力更向上,才有更舒适更美好的春节等着我们!
篇10:过春节
盼呀盼,终于盼到了春节,鞭炮声在空中回响,大家穿上新衣服,回家过新年。
这天,我们开着车子回到了乡下。回到家后,奶奶把菜摆在桌子上,笑眯眯地等着我们去吃饭。吃完饭后,我立刻和妈妈贴春联,我把两张都贴好了,然后就去帮妈妈们搬椅子招待客人。
客人来了,他给了我压岁钱,我顿时非常高兴,忙说:“谢谢!”这时,我不禁偷笑出来,因为可以远离妈妈的唠叨,还可以远离堆积如山的作业,还可以收到压岁钱,想到这儿,就觉得春节真是个好日子。我们还帮奶奶到田地里摘青菜,心里甜滋滋的。而我的伙伴们也和我一起互赠礼物,还把一切心里的不愉快都说了出来,觉得轻松了很多,大家还把这个学期有趣的事都拿出来分享,其乐融融啊!
到了晚上,我们的亲人都来了,奶奶、妈妈、爸爸把自己拿手的菜都做出来,餐桌上堆满了各种美味菜肴。吃完饭,和朋友们来了“烟花表演”的比赛,五光十色的烟花飞到天空中,就像艺术家给黑夜画上了美丽的色彩。七点过后,客人们陆续走了,我们接着就去看联欢晚会,一切精彩的表演都让我拍手叫好。
真希望明天也过得精彩!
【过春节的散文】相关文章:
1.去年过春节
2.过春节日记
3.春节作文:过春节
4.过春节作文
10.过春节的资料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