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璟之刚直文言文翻译
“小小小小小怪兽”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宋璟之刚直文言文翻译,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宋璟之刚直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1:宋璟之刚直文言文翻译
唐玄宗说:“朕知道你请不动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宋。”王毛仲说:“正是。”玄宗笑着说:“朕明天亲自替你请客人。”第二天,玄宗对宰相说:“朕的奴才王毛仲为女儿办喜事,你们应当与各位朝廷要员一起去他家贺喜。”直到正午时分,所有的来宾还都不敢动筷子,只等宋一人,过了很久,宋才到,他先端起酒杯向西行礼拜谢君命,然后未等喝完这一杯酒,便忽然说腹中疼痛难忍而退席回家。宋为人刚直,老了更是如此。
文言文原文
王毛仲有宠于玄宗,百官附之者盈门。毛仲嫁女,帝问何须?毛仲顿首曰:“臣万事皆备,但未得客。”帝曰:“张说、源乾曜辈难道请不到吗?”对曰:“都已请到。”帝曰:“知汝所不能致者一人耳,必宋璟也!”对曰“然”。帝笑曰:“朕明日为汝召客。”明日,玄宗谓宰相:“朕奴(毛仲本系玄宗为藩王时的养马奴)毛仲有婚事,卿等宜与诸达官悉诣其第。”众客到了毛仲家,日已过午,待璟,不敢举箸,久之璟始至。先执酒向西拜谢(谢奉君命而来),饮不尽杯,立即假称腹痛而归。璟之刚直,老而弥笃。
篇2:宗道刚直文言文翻译
宗道刚直文言文翻译
【原文】
宗道为人刚直,疾恶 少容,遇事敢言,不为小谨。为谕德时,居近酒肆,尝微行就酒肆中,偶真宗亟召,使者及门,久之,宗道方自酒肆来,使者先入,约曰:“即上怪公来迟,何以为对?”宗道曰:“第以实言对。”使者曰:“然则公当得罪。”曰:“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真宗果问,使者具 以宗道言对。帝诘 之。谢曰:“有故人自乡里来,臣家贫无杯盘,故就酒家饮。”帝以为忠实可大用。
【翻译】
鲁宗道做人刚正,正直,嫉恶如仇很少容忍,遇到事情敢于直言,不拘谨。作教育太子的官时,家住得离酒店很近,有一次穿着便衣到酒店中,恰巧真宗急召(他)入宫,使者到了(鲁宗道家的)门口,过了很久,鲁宗道才从酒店回来。使者先回宫了,约定说:“如果皇上怪罪你来晚了,用什么来回答?”鲁宗道说:“(你)只管说实话。”使者说:“你这样是会有罪的。”(鲁宗道)说:“喝酒,人之常情。欺骗君王是做臣子的大罪阿!”真宗果真问了,使者详细地把鲁宗道所说的告诉了皇上。皇帝问鲁宗道,他道歉说:“有老朋友从乡里来,我家贫穷得没有杯盘,所以到酒店去喝。”皇帝认为他忠诚诚实可以重用。
文言文翻译技巧
句子翻译是文言文考查的重点,翻译时要落实到字词和句式上。文言文翻译有两种形式:一是直译,即用现代汉语对原文进行机械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一是意译,即不采取实词虚词字字都落实的办法,仅是根据文章的意思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的意思。但无论是采取直译还是意译都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认真领会原文,把词放入句中去理解,把句放入篇中去理解,不要望文生义。比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绝境”就不能望文生义地理解为现代汉语的“没有出路的境地”。因为从全文看,那里是“世外桃源”,不存在生活无着落的问题,因此,“绝境”应是“与世隔绝的地方”。
(二)翻译时要落实好关键词语。如翻译《狼》中的“其一犬坐于前”,关键是弄清“犬”在句中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像狗一样”,才能正确翻译出这个句子。关键词语落实了,句子翻译就比较顺利。
(三)文言中省略句较多,翻译时应注意补充。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译为“第一次击鼓,士气振作;第二次(击鼓),士气就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泄尽了。”这里的'“再”“三”后应补译上“鼓”(击鼓)。
(四)一般用直译,如直译不便表达意思时,则用意译。如“明察秋毫”,直译为“能看清楚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这样翻译无法表意,应意译为“能看清楚很细小的问题”。
(五)有些词可以略去不译。在文言文中,有的助词只起表达语气的作用,有时可以不译;有的助词只是表示停顿,也无需译;有的字在句中没有意义,只是为凑足音节,可略去不译;有的字只是起某种连接作用,也可不译。如“夫战,勇气也”,此处的“夫”是发语词,翻译时应删去;又如“久之,目似瞑”,此处的“之”是音节助词,用在表示时间的词之后凑足音节,无需译。
(六)凡属地名、人名、官名、年号、帝号以及古今意义相同的词,都可照抄不译。如“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出师表》),“侍中”“侍郎”是官名,“郭攸之”“费祎”“董允”是人名,“等”古今意义相同,因此,都可照抄不译。
(七)文言文中有些句子的语序和现代汉语不同,翻译时应调整语序,使之与现代汉语的表达顺序相同。如介宾短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主谓倒装句、定语后置句等。如“屠惧,投以骨”(《狼》),应译为“屠户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啃)”。
另外,还应注意的是,译文要保持原文的语气,是陈述的应译成陈述语气,是感叹的应译成感叹语气,是疑问的应译成疑问语气。
篇3:宋濂传节选文言文翻译
宋濂传节选文言文翻译
宋濂传-明史
宋濂尝1与客饮,帝2密3使人侦视。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4何物?濂具5以实对。笑曰:“诚6然,卿不朕7欺。”间问群臣臧否8,濂惟9举其善者。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主事茹太素10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11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12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13召廷臣诘责,因14呼濂字曰:“微15景濂,几误罪言者。“《明史-宋濂传》)
译文
宋濂曾经与客人饮酒,皇帝暗中(秘密)派人去侦探察看。第二天,皇帝问宋濂昨天饮酒没有?座中的来客是谁?吃了什么东西?宋濂全部拿事实回答。皇帝笑着说:“确实如此,你没欺骗我。”皇帝秘密地召见(宋濂)询问起大臣们的好坏,宋濂只举岀那些好的大臣说说。皇帝问他原因,宋濂回答道:“我只和好的大臣交朋友,所以我了解他们;那些不好的,(我不和他们交往,所以)不了解他们。”这时主事茹太素上奏章万余字。皇帝大怒,询问朝中的`臣子。有人指着茹太素的奏章说:“这里不敬,这里的批评不合法制。”(皇帝)问宋濂,回答说:“他只是对陛下尽忠罢了,陛下正广开言路,没有可以重责的罪行。”不久皇帝看过茹太素的奏章,发现有值得采纳的内容。就把朝臣都招来斥责,于是口呼宋濂的字说:“(如果)没有景濂,(我)就会错误地怪罪进谏的人。”
篇4:《宋清传》文言文翻译
《宋清传》文言文翻译
原文
宋清,长安西部药市人也,居善药。有自山泽来,必归宋清氏,清优主之。长安医工得清药辅其方,辄易雠①,咸誉清。疾病疪疡者,亦毕乐就清求药,冀速已。清皆乐然响应,虽不持钱者,皆与善药,积券如山,未尝诣取直。或不识遥与券,清不为辞。岁终,度不能报,辄焚券,终不复言。市人以其异,皆笑之曰:“清,蚩②妄人也。”或曰:“清其有道者欤?”清闻之曰:“清逐利以活妻子耳,非有道也。然谓我蚩妄者也亦谬。”
清居药四十年,所焚券者百数十人,或至大官,或连数州,受俸博,其馈遗清者,相属于户。虽不能立报,而以赊死者千百,不害清之为富也。清之取利远,远故大,岂若小市人哉?一不得直,则怫然怒,再则骂而仇耳。彼之为利,不亦翦翦③乎?吾见蚩之有在也。清诚以是得大利,又不为妄,执其道不废,卒以富。求者益众,其应益广。或斥弃沉废,亲与交,视之落然者,清不以怠遇其人,必与善药如故。一旦复柄用,益厚报清。其远取利皆类此。
吾观今之交乎人者,炎而附,寒而弃,鲜有能类清之为者。世之言,徒曰“市道交”。呜呼!清,市人也,今之交有能望报如清之远者乎?幸而庶几,则天下之穷困废辱得不死亡者众矣。柳先生曰:“清居市不为市之道,然而居朝廷、居官府、居庠塾乡党以士大夫自名者,反争为之不已,悲夫!然则清非独异于市人也。”
注释
①雠:出售
②蚩(chī):傻,无知
③翦翦:小气的样子。
④疪疡:疮
译文
宋清,他是长安西边药场的人,储存有好的药材。有从深山大泽采药来的人,一定会把药材送到宋清这里来,宋清总是好好地招待他们。长安的医生得到宋清的药材来辅助配合药方,往往卖得很好,大家都称赞宋清。那些生了病、长了疮的人们,也都乐于向宋清求药,希望病好得快些,宋清总是高高兴兴地答应他们的要求。即使是有些没带钱的人来,宋清也都给他好的药材。债券、欠条堆积得像山一样地高,宋清不曾跑去向他们收帐。或者有些他不认识的人,打从远方来,拿债券赊欠,宋清并不拒绝对方。到了年终的时候,宋清估计(大概对方)不能还债了,往往就把债券、欠条给烧掉,不再提及这些事情。药场上的人因为宋清的'奇特(举止),都笑他说:“宋清,真是个大白痴啊!”也有人说:“宋清大概是个讲道义的人吧!”宋清听了后说:“我宋清只是个赚赚钱来养活妻小的人罢了,并不是个讲道义的人;然而说我是个大白痴的人也错了。”
宋清聚集药材四十年,所烧掉的债券,百人中有十人有的人做了大官,有的人接连管理几个州,他们的俸禄丰厚,要送礼物给宋清的人一户接着一户。宋清虽然不能立刻得到他们的回报,并且赊死账的有千百人,但是并不妨碍他成为富有的人。宋清获取利益的眼光长远,所以能成就广大的利益,哪像那些小商人呢?一旦要不到债,就勃然变色,第二次就相互谩骂而成为仇人。那些人赚钱,不是很小气吗?依我看来,真正的白痴,大有人在啊!宋清实在是凭借这样获得大利,又不胡作非为,坚持这种作风不停止,最后凭借这个成为富人。来向他求药的人愈来愈多,他应人之求也就愈来愈广。有些被斥责抛弃、沉沦颓废的人,亲戚朋友冷漠地对待他们,宋清不会因为这样就怠慢地对待对方,也一定像平常那样给他好的药材。这些人一旦再度掌权用事,就会更加地优厚报答宋清。宋清赚钱取利看得长远,大都像这个样子。
我观察现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大都依附得势的人、抛弃贫寒的人,很少有人能像宋清这样子做了。世俗之言,只是说“用做买卖的方法来交往”。唉!宋清是个商人,现今人与人交往,有人能像宋清那样希望得到长远的回报的吗?假使能有,那么天下穷困潦倒。废黜受辱的人得免于死亡的就多了。柳先生说:“宋清身在集市却不做市侩的行为,然而那些身居朝廷、官府,待在乡里、学校,以士大夫自我标榜的人,反而争先恐后地做着市侩的行为,真是悲哀啊。
篇5:宋濂忠实文言文翻译
宋濂忠实文言文翻译
原文
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连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群臣臧否,濂唯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注释
1.帝:明太祖朱元璋。
2.濂:即宋濂,字景海,明初文学家。
3.馔:饭菜。
4.见召问:秘密地召见(宋濂)询问,
5.臧否:好坏,善恶。
6.对:回答。
7.为:是。
8.惟:仅、只。
译文
宋濂曾经与客人饮酒,皇帝暗中(秘密)派人去侦探察看。第二天,皇帝问宋濂昨天饮酒没有?座中的来客是谁?饭菜是什么东西?宋濂全部拿事实回答。皇帝笑着说:“确实如此,你没欺骗我。”皇帝秘密地召见(宋濂)询问起大臣们的好坏,宋濂只举岀那些好的大臣说说。皇帝问他原因,宋濂回答道:“好的大臣和我交朋友,所以我了解他们;那些不好的,(我不和他们交往,所以)不能了解他们。”主事茹太素上奏章一万多字。皇帝大怒,询问朝中的臣子。有人指着茹太素的`奏章说:“这里不敬,这里的批评不合法制。”(皇帝)问宋濂,回答说:“他只是对陛下尽忠罢了,陛下正广开言路,怎么能够重责(他)呢?”不久皇帝看茹太素的奏章,有值得采纳的内容。把朝臣都招来斥责,于是口呼宋濂的字说:“(如果)没有景濂,(我)几乎错误地怪罪进谏的人。”
篇6:宋史宋琪传文言文翻译
宋史宋琪传文言文翻译
原文:
宋琪,字俶宝,幽州蓟人。少好学,晋祖割燕地以奉契丹,契丹岁开贡部,琪举进士中第,署寿安王侍读,时天福六年也。幽帅赵延寿辟琪为从事,会契丹内侵,随延寿至京师。延寿子赞领河中节度,署琪为记室。赞镇庐州,表为观察判官。部有冤狱,琪辨之,免死者三人,特加朝散大夫。太宗为府尹,初甚加礼遇,琪与宰相赵普、枢密使李崇矩善,出入门下,遂恶之,乃白太祖出琪知龙州,移阆州。太宗即位,召赴阙。八年春正月,擢拜右谏议大夫、同判三司。三月,改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是秋,上将以工部尚书李昉参预国政,以琪先入,乃迁琪为刑部尚书。十月,自员外郎岁中四迁至尚书为相。九年九月,上幸景龙门外观水硙,因谓侍臣曰:“此水出于山源,清冷甘美,凡近河水味皆甘,岂非余润之所及乎?”琪等对曰:“实由地脉潜通而然,亦犹人之善恶以染习而成也。”端拱初,上亲耕籍田,以旧相进位吏部尚书。二年,将讨幽蓟,诏群臣各言边事。琪疏上,琪本燕人,以故究知蕃部兵马山川形势。上称之。俄又上奏疏奏颇采用之淳化五年蕃将李继迁寇灵武贼帅李顺攻劫州县琪又上书言边事奏入上密写其奏令边将择利而行。
至道元年春,大宴于含光殿,上问琪年,对曰:“七十有九。”上因慰抚久之。二年春,拜右仆射,特令月给实奉一百千,又以其衰老,诏许五日一朝。琪素有文学,颇谐捷。二年九月被病,令其子贻序秉笔,授辞作《多幸老民叙》,又口占遗表数百字而卒。赠司空,谥惠安。在使府前后三十年,周知人情。在相位日,百执事有所求请,多面折之,以是取怨于人。
(节选自《宋史列卷二十三》)
译文:
宋琪字叔宝,幽州蓟人。年少时好学,晋祖割让燕地送给契丹,契丹每年开贡部,宋琪进士考试及第,被任命为寿安王侍读,幽州统帅赵延寿征召宋琪为从事,适逢契丹入侵内地,跟随赵延寿来到京城。赵延寿儿子赵赞担任河中节度使,任用宋琪为记室。赵赞镇守庐州,上表奏请任命宋琪为观察判官。属下有冤案,宋琪辨明,免于处死的有三人。特别加官朝散大夫。太宗担任府尹时,一开始对宋琪以礼相待,宋琪跟宰相赵普、枢密使李崇矩关系友好,在他们的门下走动,太宗因此很是厌恶他,于是禀告太祖把宋琪外放为龙州知府,又调任阆州。太宗即位,召赴朝廷。(太平兴国)八年春正月,提拔任右谏议大夫、同判三司。三月,改为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当年秋,皇上将要任用工部尚书李昉参预国政,因宋琪先入,就调任宋琪为刑部尚书。十月,从员外郎一年中连续四次提升到尚书担任宰相。九年九月,皇上到景龙门外观看水磨,对侍臣们说:“这条河自山中流出,清凉甘美,凡靠近河边之处水味都是甜的,难道不是浸润所致吗?”宋琪等回答说:“确实因地脉暗通而导致如此,也就像人的善恶是因为熏染熟习而形成的`啊。”端拱初年,皇上亲耕籍田,宋琪凭借旧任宰相的身份提升官位为吏部尚书。端拱二年,即将讨伐幽蓟,诏令大臣各自就边疆事务发表意见。宋琪上疏。宋琪本是燕人,因此深知蕃部兵马山川形势。随即又上奏。奏章进上,大多采用。淳化五年,李继迁侵犯灵武,贼帅李顺抢劫州县,宋琪又上书谈论边境事务。奏章献入,皇上密写这份奏章,让李继隆选择有利的施行。
至道元年春,在含光殿大宴群臣,皇上问宋琪年龄,回答说:“七十九岁。”皇上因而抚慰很久。二年春,授右仆射,特别下令每月供给实俸一百千,又因为他衰老,下诏准许每五天上朝一次。宋琪一向博学能文,非常诙谐,才思敏捷。二年九月患病,让儿子宋贻序执笔,口授作《多幸老民叙》,又口述遗表数百字然后去世。赠官司空,谥号惠安。在节度府前后三十年,了解世态人情,尤其通晓做官之道。任宰相时,百官有所请求,他经常当面拒绝,因此被人们怨恨。
篇7:宋贾买璞文言文翻译
宋贾买璞文言文翻译
原文:
宋之富贾有监止子者,与人争买百金之璞玉,因佯失而毁之,负其百金,而理其毁瑕,得千溢焉。(选自《韩非子·说林下》)
译文:
宋国有一个叫监止子的富商,与别人争着购买一块价值一百金的璞玉,所以假装失手掉在地上将玉摔坏了,赔了卖家一百金,而后将摔的.伤痕修补好,(到别处卖),得到了千镒的利润(多了好多倍)。
注释:
宋贾:宋国的商人
璞:玉石。
佯:假装
负:赔
得:得到
溢:同“镒”,古时二十两为一镒。
寓意
①奸利小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可以不择一切手段。
②有些事情,表面上看起来是失败了,其实败中有胜。
篇8:文言文翻译之倒装句
文言文翻译之倒装句
一、主谓倒装(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
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
例如:
①甚矣,汝之不惠!(汝之不惠甚矣!)
②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公子能急人之困在安)
③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百姓之谓我爱宜乎)
④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乌纱之横,皂隶之俗甚矣!)
二、定语后置
1、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中间加之字,再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词+之+定语+者的格式。例如:
①于是集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而诏之。(精技击之少年)
②五谷者,种之美者也。(五谷是庄稼中的好种)
③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千里马)
④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铿然有声之石)
2、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中间加之字,组成中心词+之+定语的格式,表示定语后置。
例如: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蚓无利之爪牙,强之筋骨)
②云霞雕色,有喻画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云霞绘出色彩,已超过巧妙的画师;草木装饰鲜花,不依靠神奇的绣工)
④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居高之庙堂,处远之江湖)
3、定语放在中心词后,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词+定语+者的格式。例如:
①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②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他(陈胜)一些曾经一道给人作雇工耕田的老朋友听到了这个消息]
③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知其事之太子及宾客)
⑤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求可使报秦之人)
⑤村中少年好事者(好事之少年)
4、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中间加而字,再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词+而+定语+者的格式。例如:
①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这四种人(鳏、寡、孤、独),是社会上无依无靠的穷苦人]
②缙绅而能不易其者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与?(能不易其志之缙绅)
5、数量词定语后置,组成中心词+数量词的格式。
①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②尝贻余核舟一
三、介词结构后置
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位于之后便是补语。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文言文中常见的是用以、于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1、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例如: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两个于蓝在翻译时,都要放在动词前做状语。
②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请奉命于孙将军求救)
③公与之乘,战于长勺(于长勺战)
2、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今译时,一般都作状语。例如:
①具告以事。(以事具告)
②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裹以帷幕(以帷幕裹)
③形似酒樽,饰以篆文山龟兽之形(以篆文山龟兽之形饰)
④覆之以掌(以掌覆之)
四、宾语前置
包含动词宾语前置,介词宾语前置
(一)动词宾语前置
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于动词之前,否定词之后。(所谓否定句,是指表示否定的句子,即凡句中带有否定副词不、弗、未、非、否、毋或表示否定的'动词无或代词莫的句子叫否定句)例如:
①古之人不余欺(古之人不欺余)
②残贼公行,莫之或止(莫或止之)
③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未有之也)
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古汉语中,使用频率大的疑问代词是何字,其它还有谁、孰、安(什么、什么地方)、胡(什么)、奚(什么、哪里)、曷(什么)等。例如:
①(刘)预州今欲何往(今欲往何)
②王曰:谁可使者?(可使者谁)
③权知其意,执素手曰:卿欲何言?(卿欲言何)
3、用之或是或之为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加重语气(此种情况古汉语并不多见)
例如:
①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有何功)
②唯利是图(图利)
③唯命是听(从命)
④唯你是问(问你)
⑤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二)介词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常见的介词有于、以、为、与、从、自、向等,他们往往与后面的名词或名词短语结合,组成介词结构,这些在介词后的名词或名词短语叫做介词宾语,介词宾语一般放在介词后。文言文中有以下几种情况介词宾语放在介词前。
1、疑问代词作宾语,一般放在介词前。例如:
①王问:何以知之?(以何知之)
②微斯人,吾谁与归?(吾与谁归)
2、介词宾语不是疑问代词,但是为了强调它,也放在介词的前面,这种情况最常见是介词以的宾语前置。例如:
①余是以记之(余以是记之)
②一言以蔽之(以一言蔽之)
③夜以继日
3、介词宾语是方位词,也放在介词前。例如:
①项王东向坐,亚父南向坐(向东;向南)
篇9:荆人袭宋文言文翻译注释
原文内容:
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今世之主法先王之法也,有似于此。
篇10:文言文《宋太祖怒责宋白》原文翻译
太祖时,宋白知举,多受金银,取舍不公。恐榜出,群议沸腾,乃先具姓名以白上,欲托上旨以自重。上怒曰:“吾委汝知举,取舍汝当自决,何为白我?我安能知其可否?若榜出,别致人言,当斫汝头以谢众!”白大惧,而悉改其榜,使协公议而出之。
翻译:
宋太祖时,宋白主持科举考试,收受他人的贿赂,在评选时偏袒他人。他怕红榜贴出后,别人会有争议,于是先列出中举人的名单报告给皇上,想假脱是皇上的旨意来为自己开脱。皇上愤怒地对他说:“我让你去主持科举考试,中举的名单应当是你自己决定,为什么要向我报告?我怎么知道这些人适不适合呢?如果红榜贴出后遭到别人的非议,我将你斩首向天下人谢罪!”宋白极其恐慌,更改红榜,让它符合人心之后再公布.
注释:
悉:都 知举:主持考试 取舍:录取或落选 具:陈述 白:下对上告诉 决:决定 致:招致 谢:谢罪 出:公布 斫:砍 群议沸腾:(引起)众怒 决:决定
1,欲托上旨以自重
2,白大惧,而悉改其榜,使协公议而出之。答案:1,想要借皇上的'旨意为自己开脱。2,宋白很害怕,就将榜单上的名字都改掉,使它符合大家的意愿,然后将榜单贴了出来。 下列句子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两句是( A,C ) A.乃先具其姓名以白上B.大人以先生修德守约C.当斫汝头以谢众D.岂可以示天下
篇11:宋定伯捉鬼文言文翻译
魏晋:干宝
南阳宋定伯,年少时,夜行逢鬼。问之,鬼言:“我是鬼。”鬼问:“汝复谁?”定伯诳之,言:“我亦鬼。”鬼问:“欲至何所?”答曰:“欲至宛市。”鬼言:“我亦欲至宛市。”遂行。
数里,鬼言:“步行太亟,可共递相担,何如?”定伯曰:“大善。”鬼便先担定伯数里。鬼言:“卿太重,将非鬼也?”定伯言:“我新鬼,故身重耳。”定伯因复担鬼,鬼略无重。如是再三。定伯复言:“我新鬼,不知有何所畏忌?”鬼答言:“惟不喜人唾。”于是共行。道遇水,定伯令鬼先渡,听之,了然无声音。定伯自渡,漕漼作声。鬼复言:“何以作声?”定伯曰:“新死,不习渡水故耳,勿怪吾也。”
行欲至宛市,定伯便担鬼著肩上,急持之。鬼大呼,声咋咋然,索下,不复听之。径至宛市中下著地,化为一羊,便卖之恐其变化,唾之。得钱千五百,乃去。于时石崇言:“定伯卖鬼,得钱千五百文。”
译文
南阳地方的宋定伯年轻的.时候,(有一天)夜里走路遇见了鬼,问道:“谁?”鬼说:“(我)是鬼。”鬼问道:“你又是谁?”宋定伯欺骗他说:“我也是鬼。”鬼问道:“(你)要到什么地方去?”宋定伯回答说:“要到宛市。”鬼说:“我也要到宛市。”
(他们)一同走了几里路。 鬼说:“步行太劳累,可以轮流相互背负。”宋定伯说:“很好。”鬼就先背宋定伯走了几里路。鬼说:“你太重了,恐怕不是鬼吧?”宋定伯说:“我刚死,所以身体(比较)重。”轮到宋定伯背鬼,(这个)鬼几乎没有重量。他们像这样轮着背了好几次。宋定伯又说:“我是新鬼,不知道鬼害怕什么?”鬼回答说:“只是不喜欢人的唾沫。”于是一起走。在路上遇到了河水,宋定伯让鬼先渡过去,听着它一点声音也没有。宋定伯自己渡过去,水哗啦啦地发出声响。鬼又说:“为什么有声音?”宋定伯说:“我刚刚死不久,是不熟悉渡水的缘故罢了,不要见怪。”
一路上,快到宛市,宋定伯便把鬼背在肩上,紧紧地抓住它。鬼大声惊叫,恳求放他下来,宋定伯不再听他的话。(宋定伯)把鬼一直背到宛市中,才将鬼放下在地上,鬼变成了一只羊,宋定伯就卖了它。宋定伯担心它再有变化,就朝鬼身上吐唾沫。卖掉得到一千五百文钱,于是离开了宛县的集市。当时石崇说(过这样的话):“宋定伯卖鬼,得到了一千五百文钱。”
注释南阳:古郡名,今河南省南阳市。
诳(kuáng):欺骗。
复:又。
习:熟悉。
故:所以。
宛市:宛,即南阳;市,市场。
亟(jí):疲劳。
递相担:轮流相互背负。
卿(qīng):您,敬称。
略无重:几乎没有重量。
了无:一点也没有。
漕漼:涉水的声音。
着:放置。
急持:紧紧地抓住。
咋咋(zé):像声词。
索下:要求下来。
至:到
迟:慢。
畏忌:害怕。
负:背。
值:遇到。
作:发出。
唯:只。
故:原因,缘故。
唾之:用唾液吐他。唾:用唾液吐……、向……身上吐唾液,意动用法。
篇12:宋贾买璞的文言文翻译
宋贾买璞的文言文翻译
宋贾买璞的文言文翻译
原文:
宋之富贾有监止子者,与人争买百金之璞玉,因佯失而毁之,负其百金,而理其毁瑕,得千溢焉。(选自《韩非子·说林下》)
译文:
宋国有一个叫监止子的'富商,与别人争着购买一块价值一百金的璞玉,所以假装失手掉在地上将玉摔坏了,赔了卖家一百金,而后将摔的伤痕修补好,(到别处卖),得到了千镒的利润(多了好多倍)。
注释:
宋贾:宋国的商人
璞:玉石。
佯:假装
负:赔
得:得到
溢:同“镒”,古时二十两为一镒。
寓意
①奸利小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可以不择一切手段。
②有些事情,表面上看起来是失败了,其实败中有胜。
【宋璟之刚直文言文翻译】相关文章:
4.文言文 翻译
5.文言文翻译
7.《宋之韵》解说词
8.活版文言文翻译
9.语文文言文翻译
10.《三峡》文言文翻译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