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人食芝文言文翻译
“DF2046”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粤人食芝文言文翻译,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粤人食芝文言文翻译,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1:粤人食芝文言文翻译
粤人食芝文言文翻译
原文
粤人有采山而得菌,其大盈箱,其叶九层,其色如金,其光四照。以归,谓其妻子曰:“此所谓神芝者也,食之者仙。吾闻仙必有分,天不妄与也。人求弗能得而吾得之,吾其仙矣!”乃沐浴,斋三日而烹食之,入咽而死。
其子视之,曰:“吾闻得仙者必蜕其骸,人为骸所累,故不得仙。今吾父蜕其骸矣,非死也。”乃食其余,又死。于是同室之人皆食之而死。
郁离子曰:“今之求生而得死者,皆是之类乎!”
注释
(1)芝:灵芝,传说吃了可以成仙。
(2)采山:在山中打柴或采药。
(3)菌:蘑菇之类。有的有毒。
(4)盈箱:可以装满一箱。这是夸张。
(5)九成:九层。
(6)仙:成仙。
(7)分(fèn):应得的命运。
(8)妄:胡乱。
(9)其:表示推测的助词,可要。
(10)齐:同“斋”,斋戒,行大礼前的洁身清心行为。沐浴也是为洁身。
(11)入咽:吞下去。
(12)蜕:虫类脱皮。
(13)骸:形骸,躯体。
(13)累:牵累。
(14)同室之人:全家人。
(15)归:回家。
(16)弗:不。
(17)闻:听说。
译文
有个粤地的人在山中采药,得到(一个)有毒的蘑菇,它大得可以装满一个箱子,它的叶子有九层,它的`颜色像金子一样,它的光芒向四面照射着。(他)把(蘑菇)拿回家,对他的妻子和孩子说:“这就是传说的神奇灵芝,吃了它的人就能成仙。我听说成仙必然有注定的缘分,(这样的缘分)老天是不会随便乱给的。别人祈求(成仙的机缘)求不到,而我却得到了它,我能成仙了啊。”于是(他)就沐浴净身,斋戒了三天然后烹饪蘑菇并吃了(它),刚吞下去就死了。
他的儿子看见他,说:“我听说能成仙的人必定要解脱掉他的躯体肉身,人被躯体肉身所牵累,所以才不能成仙。现在我的父亲是解脱掉了他的躯体肉身了,不是死去了。”(他的儿子)就吃下了他剩下(的蘑菇),又死了。于是一家人都吃了蘑菇死了。
郁离子说:“如今求生而得到死的下场的人,都和这类似吧!”
揭示道理
这则寓言讽刺那种本来愚昧却自以为聪明且至死不悟的人。
这故事告诉人们:宗教迷信造成的悲剧,只会发生在那些偏听偏信、意志薄弱和利令智昏、完全失去分辨真伪能力的人身上。
篇2:粤人食芝的文言文以及答案
粤人食芝的文言文以及答案
粤人有采山而得菌②,其大盈箱③,其叶九成④,其色如金,其光四照。以归,谓其妻子曰:“此所谓神芝者也,食之者仙。吾闻仙必有分⑤,天不妄⑥与也。人求弗能得而吾得之,吾其仙矣!”乃沐浴,齐⑦三日而烹食之,入咽而死。
其子视之,曰:“吾闻得仙者必蜕其骸⑧,人为骸所累⑨,故不得仙。今吾父蜕其骸矣,非死也。”乃食其余,又死。于是同室之人⑩皆食之而死。
[补充注释]
①本文选自《郁离子》。作者刘基,字伯温,元末明初青田人。粤,广东省的别称。芝,灵芝。传说吃了可以成仙。
② 采山:在山中打柴或采药。菌,蘑菇之类。有的有毒。
③盈箱:可以装满一箱。这是夸张的说法。
④九成,九层。
⑤分(fèn):应得的命运。
⑥ 妄:胡乱。
⑦齐:同“斋”,斋戒,行大礼前的洁身清心行为。沐浴也是为洁身。
⑧蜕(tuì)其骸(hái):改变他的形体。蜕,虫类脱皮。骸,形骸,躯体。
⑨累:牵挂。
⑩同室之人:全家人。
[阅读点拨]
粤人食芝,缘于无知与鲁莽;“前仆后继”,则是纯粹的愚昧。
我们可以原谅最初的无知,我们甚至赞赏“尝试”的勇气——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第一个吃“西红柿”的人,第一个吃“蜘蛛”的人……但我们更需要的是思考、判断与取舍。否则,我们将在鲁莽与轻率中葬送我们自己的一切。
[设疑点要]
一、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谓其妻子曰。
②吾其仙矣!
③其叶九成。
④乃沐浴。
⑤乃食其余。
⑥食之者仙。
⑦入咽而死。
二、翻译下列句子
①今吾父蜕其骸矣,非死也。
②吾闻仙必有分,天不妄与也。
三、作者借这则故事讽刺了现实生活中的什么人?
[参考答案]
一、①妻子与孩子;②表示推测的语气,将要;③它的;④于是,就;⑤剩下的菌;⑥变成神仙;⑦吞咽下去。
二、①如今我的父亲已脱去他的躯壳成仙了,并不是死了啊。②我听说成仙的人必有福分,上天是不胡乱给予人的啊。
三、愚昧无知、自作聪明、至死不悟的人。
[参考译文]
粤地有个人采山货得到一株菌,它的个儿大得能装满箱子,叶子分九层,颜色金黄,光彩四射。他采回家对自己的老婆孩子说:“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神奇灵芝草啊,吃了它的人能变成神仙。我听说成仙的人必有福分,上天是不胡乱给予人的啊,有的人想寻求却不能得到,而我却得到了它,我岂不是就要成仙了么!”于是沐浴斋戒三日把菌煮吃了,谁知刚咽下去一口就死了。他的儿子见到这样的情景说:“我听说得了仙道的人必须脱胎换骨,凡人被躯壳所连累,所以不能成仙,如今我父亲已脱去他的躯壳成仙了,并不是死了啊。”于是他也吃了那些剩下的菌,结果又死了。于是一家人都吃了它而死去。
篇3:《司马芝传》文言文翻译
《司马芝传》文言文翻译
原文
司马芝字子华,河内温人也。少为书生,避乱荆州,于鲁阳山遇贼,同行者皆弃老弱走,芝独坐守老母。贼至,以刃临芝,芝叩头曰:“母老,唯在诸君!”贼曰:“此孝子也,杀之不义。”遂得免害,以鹿车推载母。居南方十余年,躬耕守节。
太祖平荆州,以芝为菅长。时创,多不奉法。郡主簿刘节,旧族豪侠,宾客千余家,出为盗贼,入乱吏治。顷之天下草,芝差节客王同等为兵,掾史据白:“节家前后未尝给徭,若至时藏匿,必为留负。”芝不听,与节书曰:“君为大宗,加股肱郡,而宾客每不与役,既众庶怨望,或流声上闻。今调同等为兵,幸时发遣。”兵已集郡,而节藏同等,因令督邮以军兴诡责县,县掾史穷困,乞代同行。芝乃驰檄济南,具陈节罪。太守郝光素敬信芝,即以节代同行,青州号芝“以郡主簿为兵”。迁广平令。征虏将军刘勋,贵宠骄豪,又芝故郡将,宾客子弟在界数犯法。勋与芝书,不著姓名,而多所属托,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后勋以不轨诛,交关者皆获罪,而芝以见称。
黄初中,入为河南尹,抑强扶弱,私请不行。会内官欲以事托芝,不敢发言,因芝妻伯父董昭。昭犹惮芝,不为通。
芝性亮直,不矜廉隅。与宾客谈论,有不可意,便面折其短,退无异言。卒于官,家无余财,自魏迄今为河南尹者莫及芝。
参考译文
司马芝,字子华,河内郡温县人。年轻时是一个读书人,到荆州去躲避战乱,在鲁阳山里遇到强盗。同行的人们都丢下年老体弱的人逃走了,只有司马芝一个人坐在那里守护老母亲。强盗来来到后,用刀逼着司马芝。司马芝叩头说道:“我的母亲年纪很大了,她的养老送终问题就拜托诸位了。”强盗们说:“这是个孝子啊!杀他是不义的。”司马芝于是能免于被杀,用小车把母亲推走了。司马芝在南方住了十几年,亲自耕种,恪守礼义节操。 魏武帝曹操平定了荆州,任命司马芝作菅县人。当时天下政权刚刚建立,各地大多不遵守法律。郡主簿刘节是旧日的大家族子弟,为人豪爽侠义,拥有一千多位宾客,外出就做盗贼,回到官署里则扰乱吏治。不久,司马芝派遣刘节的门客王同等人去当兵。掾史据实禀告说:“刘节家里从来就没有派人服过徭役,如果他们到时把人藏起来,您一定要为滞留误期而负责的。”司马芝不答应,给刘节写了封信说:“您是这里的`大家族,又是郡里的左右手,而您的宾客经常不服劳役,黎民百姓早就心怀怨恨和不满,有些流言已经被上级听到。现在征发王同等人去当兵,希望您能按时派遣他出发。”士兵们已经在郡里集结了,但刘节把王同等人藏了起来,还乘机让郡督邮以征兵为借口去讹诈责问县里。县里的掾史没有办法,请求让自己代替王同去当兵。司马芝就派人骑快马把一封信送到郡城济南,信上说细列举了刘节的罪状。太守郝光历来敬重信任司马芝,当即下令让刘节代替王同去当兵,青州人称司马芝“能让郡主簿去当兵”。后来司马芝升作广平县令。征虏将军刘勋,地位尊贵,受宠骄横。他又是司马芝原来所在郡里的将军。刘勋宾客和子弟们在司马芝的管界内多次犯法。刘勋给司马芝写信,不署上姓名,却在信中多次嘱托司马芝帮忙。司马芝没有给他回信,一概按照法律处理。以后刘勋由于行为不轨被诛杀,与刘勋交往并有关联的人全都获罪,而司马芝却因为不徇私而被人们称道。 黄初年间,司马芝被调入京城任河南尹。他抑制豪强,扶持贫弱,私下请托也行不通了。正遇宫中太监想托司马芝办事,又不敢开口讲,就通司马芝妻子的伯父董昭传话。董昭也害怕司马芝,没有替他传话。 司马芝性情公平正直,不以廉洁方正自矜。他和宾客们谈话时,有不同意的,就当面指出他们的错误,回来后也不会说什么不同的话。司马芝在任职期间死去,家里没有一点多余的财产。自从魏国建立以来到现在,历任河南尹中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他。
篇4:不食盗食文言文翻译
不食盗食文言文翻译
东方有人焉曰爰(yuán)旌(jīng)目。将有适②也,而饿于道。狐父之盗曰丘,见而下③壶餐以哺④之。爰旌目三哺之而后能视,曰:“子为何者也?”曰:“我狐父之人丘也。”爰旌目曰:“嘻!汝非盗邪?胡为而食我!吾义⑤不食子之食也!“两手据⑥地而欧(通呕)之,不出,喀喀然,遂伏而死。狐父之人则盗,而食非盗也。以人之盗因谓食为盗而不敢食,是失名实者也。
注释
1士:学生。 2适:到……去。 3下:摘下。 4哺:喂食。 5义:仁义。 6据:撑着,趴。
翻译
东方有一个人,名字叫爰旌目,准备到远地去,但在半路上已经饿得奄奄一息。狐父地方有个叫丘的强盗,见他饿倒在地上,便拿来一些汤水喂给他吃。
爰旌目吃了三口以后,眼睛能看得见东西了,一看到丘,就问:“你是干什么的呢?”
丘回答说:“我是孤你人,名字叫丘。”
爰旌目说:“呀,你不就是那个强盗吗?为什么还喂我饭食呢?我是一个讲仁义的.人,不吃你们强盗送来的饭!”
说罢,他便两手趴在地上用力呕吐,呕吐不出来,喉咙里格格作声地趴在地上死去了。
说明:
这则寓言是说,爰旌目坚持廉洁方正的原则,是可敬的。但他未免过于迂执。它是讽刺那些所谓讲仁义的人何等愚蠢可笑。不识时务,结果只能饿死在路上。
出处
《吕氏春秋·介立》
此书共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十二卷,一百十六篇,二十余万字。在公元前239写成,当时正是秦国统一六国前夜。内容网罗百家,以儒,道思想为主。短小精悍,组织严密,善用故事说理,生动有趣。
篇5:文言文《北人食菱》全文及翻译
文言文《北人食菱》全文及翻译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非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有个出生在北方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有人对他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那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护住自己的.无知),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是想要清热解毒。”问的人说:“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
菱角生长在水中,(他)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为了装作有学问,硬要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
注释
1.北人:北方人。
2.识:知道。
3.菱:俗称菱角,形状像牛头,紫红色,水生植物,果实可以煮着吃。性喜温暖和充足阳光,盛产于我国 中部和南部。果实有硬壳。
4.仕于:(仕途)在……做官。于, 在。
5.席:酒席。
6.啖:吃。
7.并壳:连同皮壳。
8.或:有人。
9.曰:说。
10.食:食用,在这里可以指吃。
11.去:去除,去掉。
12.护:掩饰。
13.短:缺点,短处,不足之处。
14.并:一起。
15.欲:想要。
16.以:用来。
17.答:回答。
18.何:哪里。
19.而:表示转折,此指却
20.坐:因为,由于。
21.强(qiǎng):本文中指“勉强”。
篇6:终身食鱼文言文翻译
终身食鱼文言文翻译
【终身食鱼】
昔者,有馈鱼于郑相者,郑相不受。或谓郑相曰:“子嗜鱼,何故不受?”对曰:“吾以嗜鱼,故不受鱼,受鱼失禄,无以食鱼,不受得禄,终身食鱼。”
注释
1.馈:赠送。 2.或:有人。 3.以:因为。 4.禄:封建时代官吏的薪水。
5.对:相对 6.故:所以 7禄:官职
人物评价
这里的宰相是一个有大智慧,眼光长远的人。
【译文】
从前有人赠送鱼给郑国的宰相,郑国的宰相不接受。有人问郑国的宰相,说:“你平时爱好吃鱼,什么原因不接受赠送的鱼呢?”郑国的'宰相回答说: “因为接受别人送来的鱼会使自己失去官职,没有俸禄也就无鱼可吃,不接受,则可清廉,保官职,可一辈子有鱼吃。”
终身食鱼阅读习题
[注]郑相:郑国的宰相。 昔者,有馈鱼于郑相者,郑相不受。或谓郑相曰:“子嗜鱼,何故不受?”对曰:“吾以嗜鱼,故不受鱼,受鱼失禄,无以食鱼,不受得禄,终身食鱼。”
1.解释加粗的字。
(1)馈:________(2)嗜:________(3)故:________
2.郑国的宰相为什么不接受别人送来的鱼?(用自己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难度:中档来源:贵州省期中题
答案
1.(1)馈赠或以食物送人(2)喜欢或特殊的爱好(3)所以
2.接受别人的馈赠(可能就得替别人办事,就可能有违公允),就可能丢掉自己的俸禄,再无钱买鱼;相反,则终身可以吃鱼。(意对即可)
篇7:北人食菱文言文及翻译
北人食菱文言文及翻译
雪涛小说:《雪涛小说》为江盈科著。江盈科为明代文学家,小品文造诣极深。以下是“北人食菱文言文翻译”,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北人食菱
明代:江盈科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非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有个出生在北方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有人对他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那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护住自己的无知),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是想要清热解毒。”问的人说:“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
菱角生长在水中,(他)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为了装作有学问,硬要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
注释
1.北人:北方人。
2.识:知道。
3.菱:俗称菱角,形状像牛头,紫红色,水生植物,果实可以煮着吃。性喜温暖和充足阳光,盛产于我国 中部和南部。果实有硬壳。
4.仕于:(仕途)在……做官。于, 在。
5.席:酒席。
6.啖:吃。
7.并壳:连同皮壳。
8.或:有人。
9曰:说。
10.食:食用,在这里可以指吃。
11.去:去除,去掉。
12.护:掩饰。
13.短:缺点,短处,不足之处。
14.并:一起。
15.欲:想要。
16.以:用来。
17.答:回答。
18.何:哪里。
19.而:表示转折,此指却
20.坐:因为,由于。
21.强(qiǎng):本文中指“勉强”。
篇8:猫儿索食文言文翻译
猫儿索食文言文翻译
原文
猫生儿,稍大⑴。猫儿问母:“当何所食⑵?”母曰:“人自教女⑶。”猫儿夜至⑷他家,隐瓮器⑸间。有人见已⑹,而⑺相约曰:“酥乳⑻肉等,须覆盖;鸡雏⑼高举⑽,莫⑾之食。”猫儿审⑿听,即知:鸡酥乳与肉,皆是我食⒀也。
作者简介
王晫,初名棐,字丹麓,号木庵,自号松溪子,浙江钱塘人。生于明末,约生活于清顺治、康熙时。顺治四年秀才。旋弃举业,市隐读书,广交宾客。工于诗文。所著有《遂生集》十二卷、《霞举堂集》三十五卷、《墙东草堂词》及杂著多种。
注释
1、稍大:渐渐地长大。稍:渐渐地。
2、食:吃。
3、女:通“汝”,你。
4、至:到。
5、瓮器:陶制的各种盛器;瓮,一种口小腹大的盛器。
6、已:后。
7、而:就。
8、酥乳:泛指各种油腻的乳制品。
9、鸡雏:幼小的鸡。
10、举:抬
11、莫:不要。
12、审:仔细。
13、食:食物
14、已:后
15、隐:躲
翻译
母猫生了只小猫,小猫渐渐长大了。(有一天)小猫问母猫:“(我)该吃什么呢?”母猫回答说:“人类自然会教你的'”。晚上,小猫到一家人家,躲藏在瓮罐后面。人看见了它后,对(另一个人)约定说:“烧好的乳酪、肉都要放在器皿内盖好;嫩鸡(都要)高高挂起来,不要(被猫偷)吃。”小猫仔细地听,它立刻懂了:(原来)鸡、乳酪和肉都是自己该吃的食物。
主旨
猫:遇到问题,要善于自己去解决,尤其是在听取别人建议时,不要盲目的相信,还要有自己的生活经验。
人:说话做事还应小心谨慎,小心隔墙有耳。
篇9:北人食菱的文言文翻译
关于北人食菱的文言文翻译
雪涛小说:《雪涛小说》为江盈科著。江盈科为明代文学家,小品文造诣极深。以下是“北人食菱文言文翻译”,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关于北人食菱的文言文翻译
北人食菱
明代:江盈科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非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有个出生在北方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有人对他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那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护住自己的无知),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是想要清热解毒。”问的人说:“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
菱角生长在水中,(他)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为了装作有学问,硬要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
注释
1.北人:北方人。
2.识:知道。
3.菱:俗称菱角,形状像牛头,紫红色,水生植物,果实可以煮着吃。性喜温暖和充足阳光,盛产于我国 中部和南部。果实有硬壳。
4.仕于:(仕途)在……做官。于, 在。
5.席:酒席。
6.啖:吃。
7.并壳:连同皮壳。
8.或:有人。
9曰:说。
10.食:食用,在这里可以指吃。
11.去:去除,去掉。
12.护:掩饰。
13.短:缺点,短处,不足之处。
14.并:一起。
15.欲:想要。
16.以:用来。
17.答:回答。
18.何:哪里。
19.而:表示转折,此指却
20.坐:因为,由于。
21.强(qiǎng):本文中指“勉强”。
【粤人食芝文言文翻译】相关文章:
2.人虎说文言文翻译
5.文言文 翻译
6.文言文翻译
7.活版文言文翻译
8.语文文言文翻译
10.威武不能屈文言文翻译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