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危素传》原文加翻译
“针灸培训”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明史·危素传》原文加翻译,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明史·危素传》原文加翻译,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明史·危素传》原文加翻译
原文:
危素,字太仆,金溪人,唐抚州刺史全讽之后。少通《五经》,游吴澄、范梈门。至正元年用大臣荐授经筵检讨。修宋、辽、金三史及注《尔雅》成,赐金及宫人,不受。由国子助教迁翰林编修。纂后妃等传,事逸无据,素买饧饼馈宦寺,叩之得实,乃笔诸书,卒为全史。迁太常博士、兵部员外郎、监察御史、工部侍郎,转大司农丞、礼部尚书。
时乱将亟,素每抗论得失。十八年参中书省事,请专任平章定住总西方兵,毋迎帝师误军事,用普颜不花为参政,经略江南,立兵农宣抚使司以安畿内,任贤守令以抚流窜之民。且曰:“今日之事,宜卧薪尝胆,力图中兴。”寻进御史台治书侍御史。二十年拜参知政事,俄除翰林学士承旨,出为岭北行省左丞,言事不报,弃官居房山。
素为人侃直,数有建白,敢任事。上都宫殿火,敕重建大安、睿思二阁,素谏止之。请亲祀南郊,筑北郊,以斥合祭之失。因进讲陈民间疾苦,诏为发钱粟振河南、永平民。淮南兵乱,素往廉问,假便宜发楮币,振维扬、京口饥。
居房山者四年。明师将抵燕,淮王帖木儿不花监国,起为承旨如故。素甫至而师入,乃趋所居报恩寺,入井。寺僧大梓力挽起之,曰:“国史非公莫知。公死,是死国史也。”素遂止。兵迫史库,往告镇抚吴勉辈出之,《元实录》得无失。
洪武二年授翰林侍讲学士,数访以元兴亡之故,且诏撰《皇陵碑》文,皆称旨。顷之,坐失朝,被劾罢。居一岁,复故官,兼弘文馆学士,赐小库,免朝谒。尝偕诸学士赐宴,屡遣内官劝之酒,御制诗一章,以示恩宠,命各以诗进,素诗最后成,帝独览而善之曰:“素老成,有先忧之意。”时素已七十余矣。御史王著等论素亡国之臣,不宜列侍从,诏谪居和州,守余阙庙,岁余卒。
先是,至元间,西僧嗣古妙高欲毁宋会稽诸陵。夏人杨辇真珈为江南总摄,悉掘徽宗以下诸陵,攫取金宝,裒帝后遗骨,瘗于杭之故宫,筑浮屠其上,名曰镇南,以示厌胜,又截理宗颅骨为饮器。真珈败,其资皆籍于官,颅骨亦入宣政院,以赐所谓帝师者。素在翰林时,宴见,备言始末。帝叹息良久,命北平守将购得颅骨于西僧汝纳所,谕有司厝于高坐寺西北。其明年,绍兴以永穆陵图来献,遂敕葬故陵,实自素发之云。
(选自《明史·卷二百八十五·列传第一百七十三》)
翻译:
危素,字太仆,是金溪人,唐代抚州刺史危全讽的后裔。少年时精通《五经》,游学于吴澄、范梈门下。至正元年,由于大臣推荐任用为经筵检讨。编纂宋、辽、金三史并完成《尔雅》的注释,赏赐金银以及宫女给他,他不接受。由国子助教升迁为翰林编修。编纂后妃等传,事迹亡佚无所凭据,危素买来糖饼馈赠给宦官,叩问得到实情,就记载在书中,终于编纂成完整的史书。升迁为太常博士、兵部员外郎、监察御史、工部侍郎,转任大司农丞、礼部尚书。
当时**将更加危急,危素常常直言陈述时政得失。至正十八年,参与中书省事务,建议专任平章定住总领西部之兵,不要迎接皇帝所率部队而贻误军事,建议任用普颜不花为参政,经营江南,设立兵农宣抚使司来安定畿内,任用有德才的地方官来安抚流窜的百姓。并且说:“今日之事,应当卧薪尝胆,力图中兴。”不久进用为御史台治书侍御史。至正二十年,授任参知政事,旋即授予翰林学士承旨职务,出京担任岭北行省左丞。上书言事,皇帝不答复,于是弃官居住在房山。
危素为人刚毅正直,屡有建言,敢于承担大事。上都宫殿失火,敕令重新修建大安、睿思二阁,危素进谏阻止了这件事。请皇帝亲自祭祀南郊,筑坛北郊,来驳斥南北郊合祭的'悖礼做法。趁机进言陈说民间疾苦,皇帝下诏发放钱粮赈济河南、永平的百姓。淮南发生兵乱,危素前往察问,借机发放楮币(一种纸币),赈济维扬、京口一带的饥荒。
在房山住了四年。明朝的军队将要抵达燕地,淮王帖木儿不花监国,起用他仍然(像以前那样)担任翰林学士承旨。危素刚到任,明军就攻入,他便跑回所居的报恩寺,跳入井中。寺里僧人大梓奋力拉起他,说:“国朝历史除了您没有人知道。假如您死了,这是让国朝历史丧失啊。”危素才停止。军队逼近史库,他前去禀告镇抚吴勉等人使军队退走了,《元实录》得以保全。
洪武二年,授任翰林侍讲学士,皇帝多次拿元朝兴亡的原因询问他,并且诏令他撰写《皇陵碑》文,都能符合皇帝的意旨。不久,因为失朝被弹劾罢免。闲居一年,恢复了以前的官职,兼任弘文馆学士,赐给他小车,免去朝谒。曾经偕同诸学士参加赐宴,皇帝多次派内官劝他饮酒,并作诗一首,来显示恩宠,敕令各人写诗进献,危素的诗最后写成,皇帝唯独看了他的诗称赞说:“危素年老有德,诗里有先忧后乐之意。”当时危素已经七十多岁了。御史王著等人弹劾危素是亡国之臣,不应当列为侍从,皇帝下诏贬谪他到和州,守护余阙庙,一年多后去世。
在这之前,至元年间,西方僧人嗣古妙高想要火烧宋朝会稽诸皇陵。夏人杨辇真珈担任江南总摄,悉数挖掘宋徽宗以下诸皇陵,攫取其中的金银珠宝,收集皇帝皇后的遗骨,埋葬在杭州的故宫,在上面修建佛塔,取名叫镇南,以此显示压服;又截取宋理宗颅骨作为饮酒器具。真珈失败,他的资产全部被没收入官(被官府登记没收),颅骨也被收入宣政院,把它赐给所谓皇帝老师的人。危素在翰林时,在宴会上见过,因而详细叙说事情始末。皇帝叹息了很久,命令北平守将从西方僧人汝纳那里购得颅骨,告谕有关部门安放在高坐寺西北。第二年,绍兴献来永穆陵图,于是敕令安葬颅骨在旧陵墓,这事实际是从危素倡议的。
篇2:《明史·危素传》原文加翻译
原文:
陈灌,字子将,庐陵人也。元末,世将乱,环所居筑场种树①,人莫能测。后十年,盗蜂起。灌率武勇结屯林中,盗不敢入,一乡赖以全。太祖平武昌,灌诣军门谒见。与语奇之,擢②湖广行省员外郎,累迁大都督府经历。从大将军徐达北征。寻命筑城泰州,工竣,除宁国知府。时天下初定,民弃《诗》《书》久。灌建学舍,延师,选俊秀子弟受业。访问疾苦,禁豪右③兼并。创户帖以便稽民。帝取为式,颁行天下。伐石筑堤,作水门蓄泄,护濒江田,百姓咸赖。有坐盗麦舟者,论死数十人。灌覆按④曰:“舟自漂至,而愚民哄取之,非谋劫也。”坐其首一人,余悉减死。灌丰裁⑤严正,而为治宽恤类此。洪武四年召入京,病卒。
(节选自《明史列传》)
【注】①环所居筑场种树:在住处周围种了大量的树。②擢:提拔。下文中的“迁”、“除”都与此相类似,授予官职的意思。③豪右:豪强。④覆按:复审案件。⑤丰裁:风纪。
翻译:
陈灌,字子将,庐陵人。元末,世道不宁,灌在他房屋周围兴办林场,人们不理解他的这一举动。十年后,盗贼蜂起,灌率勇武之士屯驻于林中,盗不敢侵犯,他们这一乡得以安全无事。太祖攻占武昌,灌到营前拜见太祖,谈话间,太祖看出此人不凡,提拔为湖广行省员外郎,后升为大都督府经历,随大将军徐达北征。不久,奉命筑泰州城,完工后升为宁国知府。当时,明朝初建,由于长期战乱,《诗》、《书》长久废置不读,灌在宁国建立学校,聘请老师,选优秀子弟入学读书。他访问民间疾苦,禁止豪强兼并农民土地,创立“户帖”,以便查核居民。太祖将“户帖”形成制度,在全国施行。灌还组织百姓采石筑堤,做闸门,以便水流排灌,保护沿江农田,百姓因此得以正常耕种。有数十人因盗麦船罪而判死刑。灌进行复查,断定“麦船是漂流来的,百姓争着拿走了船上的麦,并没有预谋抢劫”。于是只法办了为首一人,其余免死。灌的裁决严厉而公正,处治宽厚。洪武四年(1 371),陈灌被召入京,在京病逝。
篇3:《明史黄尊素传》原文及翻译
黄尊素,字真长,余姚人,万历四十四年进士。天启二年,擢御史。疏请召还曹于汴、刘宗周等,而劾尚书赵秉忠、侍郎牛应元顽钝,秉忠、应元俱引去。又数陈边事,力诋大将马世龙,忤枢辅孙承宗意。时帝在位数年,未尝一召见大臣。尊素请复便殿召对故事,面决大政,否则,讲筵之暇,令大臣面商可否。帝不能用。四年三月朔,京师地震三,适帝体违和,人情惶惧。尊素力陈时政十失,末言:“陛下厌薄言官,人怀忌讳,当国者昧安危之机,误国者护耻败之局。不于此进贤退不肖,而疾刚方正直之士如仇雠,陛下独不为社稷计乎?”疏入,魏忠贤大怒,谋廷杖之,韩爌力救,乃夺俸一年。既而杨涟劾忠贤,被旨谯让,尊素愤,抗疏继之。略言:“陛下登极以来公卿台谏累累罢归致在位者无固志今忠贤不法状廷臣已发露无余陛下若不早断彼形见势穷复何顾忌。”忠贤得疏愈恨。八月,河南进玉玺。忠贤欲侈其事,命由大明门进,行受玺礼,百僚表贺。尊素上言:“本朝弘治时,陕西献玉玺,止令取进,给赏五金。此祖宗故事,宜从。”事获中止。尊素謇谔敢言,尤有深识远虑。杨涟将击忠贤,魏大中以告,尊素曰:“除君侧者,必有内援,杨公有之乎?一不中,吾侪无噍类矣。”尊素讽涟去,涟不从,卒及于祸。汪文言初下狱,忠贤即欲罗织诸人,为尊素所解,恨甚。其党亦以尊素多智虑,欲杀之。使者至苏州,其城外人并击逮尊素者,逮者失驾帖,不敢至。尊素闻,即囚服诣吏,自投诏狱。知狱卒将害己,叩首谢君父,赋诗一章,遂受酷刑死,时六年闰六月朔日也,年四十三。福王时,追谥忠端。
(节选自《明史黄尊素传》)
翻译:
黄尊素,字真长,浙江余姚人。万历四十四年(1616)进士。天启二年(1622),提拔为御史。(黄尊素)上疏请求召回曹于汴、刘宗周等人,而以愚蠢迟钝的原因弹劾尚书赵秉忠、侍郎牛应元,赵秉忠、牛应元都辞职离开了。又多次陈述边防事务,极力指责大将马世龙,违背了枢辅(掌军权的大臣)孙承宗的意愿。此时皇帝即位已有多年,从没有(一次)召见过大臣。黄尊素请求恢复在便殿面对面召见大臣的先例,当面决定国家大事;否则,也可利用讲解经史的空闲,让大臣们面对面商讨可不可以执行。皇帝没有采纳。
天启四年(1624)三月初一,京师三次(或“多次”)发生地震,正好皇帝身体欠佳,人心惶恐担忧不可终日。黄尊素极力陈述政策的十大过失,最后说:“陛下厌恶鄙视言官,使人人心中怀有顾忌,掌权者对国家安危的关键昏昧不清,误国者对于失败的局面多方掩饰。不在此时举荐贤才斥退不肖之人,反而像仇敌(或对待仇敌)一样厌恶刚毅正直的人,陛下难道就不为国家考虑吗?”奏疏递入,魏忠贤大怒,图谋将他处以廷杖的刑罚。韩爌大力营救,于是遭到被剥夺一年俸禄的处罚。不久杨涟弹劾魏忠贤,被下旨责备,黄尊素很愤怒,接着上疏直言。大意说:“陛下自登基以来,公卿台谏一个接一个地被罢免回家,使得在位的人没有坚定的志向。现在魏忠贤违法的情况,朝廷大臣已揭露无余。陛下如果不早做决断,(那么)当他的情形暴露,势力陷入困境(后),(他)还会有什么顾虑呢?”魏忠贤看到奏疏更加恨他。八月,河南进贡玉玺。魏忠贤想大操大办这件事(来迎合皇上),命令(让进贡的玉玺)从大明门进入京城,举行(盛大的)接受玉玺的礼仪,(并让)百官奏表祝贺。黄尊素上奏说:“本朝弘治年间,陕西进献玉玺,只是命令(陕西把玉玺)进献给朝廷,只给了五两黄金作赏钱。这是祖宗的先例,应该依此办理。”这事就这样中止了。
黄尊素正直敢言,尤其有深识远虑。杨涟将要(密谋)攻击魏忠贤,魏大中(把这个计划)告诉了黄尊素,黄尊素说:“(要)清除皇帝身边的人,必需有内援(才可成功)。杨公有这样的人吗?一旦攻击不能成功,我们这些人将会连命都没有了。”黄尊素委婉暗示杨涟离职避祸,杨涟没有听从他的建议,最终受到迫害。汪文言刚下狱时,魏忠贤就想虚构种种罪名,对无辜者加以诬陷,被黄尊素从中化解,非常忌恨(他)。魏忠贤的党羽也认为黄尊素智慧多谋,想杀死他。使者来到苏州(后),苏州城外的百姓一同攻击准备逮捕黄尊素的人,负责逮捕黄尊素的人把逮捕证遗失了,不敢到苏州城来。黄尊素听说这个情况,立即穿上囚服到官员那里,自己投身进了锦衣卫的监狱。(后来黄尊素)得知狱卒将要谋害自己,(他就)叩谢皇恩,写诗一首,随后受酷刑而死,这时是天启六年(1626)闰六月初一的(时候),年(仅)四十三岁。(后来到)南明福王时,(黄尊素被)追封谥号为忠端。
[《明史黄尊素传》原文及翻译]
篇4:《明史·王英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王英传》原文及翻译
原文:
王英,字时彦,金谿人。永乐二年进士。选庶吉士,读书文渊阁。帝察其慎密,令与王直书机密文字。与修《太祖实录》,授翰林院修撰,进侍读。
二十年扈从北征。师旋,过李陵城。帝闻城中有石碑,召英往视。既至,不识碑所。而城北门有石出土尺馀。发之,乃元时李陵台驿令谢某德政碑也。碑阴刻达鲁花赤等名氏。具以奏。帝曰:“碑有蒙古名,异日且以为己地,启争端。”命再往击碎之。沉诸河,还奏。帝喜其详审,曰:“尔是二十八人中读书者,朕且用尔。”因问以北伐事。英曰:“天威亲征,彼必远遁,愿勿穷追。”帝笑曰:“秀才谓朕黩武邪?”因曰:“军中动静,有闻即入奏。”且谕中官勿阻。立功官军有过,命勿与粮,相聚泣。以英奏,复给予。仁宗即位,累进右春坊大学士,乞省亲归。
宣宗立,还朝。是时海内宴安,天子雅意文章,每与诸学士谈论文艺,赏花赋诗,礼接优渥。尝谓英曰:“洪武中,学士有宋濂、吴沉、朱善、刘三吾,永乐初,则解缙、胡广。汝勉之,毋俾前人独专其美。”修太宗、仁宗《实录》成,迁少詹事,赐麒麟带。母丧,特与葬祭,遣中官护归。寻起复。正统元年命侍经筵,总裁《宣宗实录》,进礼部侍郎。八年命理部事。浙江民疫,遣祭南镇。时久旱,英至,大雨,民呼侍郎雨。年七十,再乞休。不许。十二年,英子按察副使裕坐事下狱。英上疏待罪。宥不问。明年进南京礼部尚书,俾就闲逸。居二年卒,年七十五。赐祭葬,谥文安。
英端凝持重,历仕四朝。在翰林四十馀年,屡为会试考官,朝廷制作多出其手,四方求铭志碑记者不绝。性直谅,好规人过,三杨皆不喜,故不得柄用。裕后累官四川按察使。(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
译文:
王英,字时彦,金谿人。永乐二年(1404),中进士,选为庶吉士,入文渊阁读书。皇上考察他认真细致谨慎,令他与王直抄写机密文字。他参与修撰《太祖实录》,被授予翰林院修撰,进升侍读。
二十年(1422),他随从皇上北征。部队回来时,经过李陵城。皇上听说城中有石碑,召王英前往查看。王英到后,不知道石碑在哪里,而城北门有块石头露出地面一尺多,王英把它挖出来,发现是元朝时李陵台驿令谢某的德政碑,碑上阴刻(阴刻为凹形状。凹陷下去的字是阴字,凸出来的字是阳字。刻图章如果是刻凹陷下去的字,这就是阴刻)有达鲁花赤等名氏。王英回来把情况详细地上奏皇上。皇上说:“碑上有蒙古名,将来会说是他们的土地,引起争端。”便命王英再去把碑击碎。王英还把它沉入河中,回来汇报。皇上很高兴他这么细心,说:“你是二十八人中读书的人,朕将任用你。”便问他北伐的事。王英说:“皇帝亲征,他们一定远逃,希望不要穷追。”皇上笑道:“你是说朕黩武吗?”便对他说道:“军中有什么动静,听到了你即入奏。”还传谕宦官不要阻拦。立有功劳的'官军有过失,皇上命令不给他们粮食,他们相聚而泣。因王英上奏后,才又给予他们。仁宗即位后,王英累升为右春坊大学士,请求省亲归家。
宣宗即位后,王英回朝。这时海内平安,天子雅好文章,常常与学士们谈论文艺,赏花赋诗,对他们的礼遇非常优厚。皇上曾对王英说:“洪武年间,学士有宋濂、吴沉、朱善、刘三吾,永乐初年,则有解缙、胡广。你要自勉,不要让前人独专其美。”太宗和仁宗《实录》修成后,王英被进升为少詹事,被赐给麒麟带。母亲去世时,皇上特给予祭葬,遣宦官护送归乡。不久命他回来任职。正统元年(1436),命他侍奉经筵,总裁《宣宗实录》,进升为礼部侍郎。八年命他处理礼部事务。浙江百姓染上瘟病,皇上派他到南镇祝祭。当时久旱,王英到后,下起大雨,百姓欢呼称为侍郎雨。他七十岁时,一再请求退休,皇上不许。十二年,王英的儿子按察副使王裕因犯罪入狱,王英上疏待罪,皇上宽恕不问。第二年升他为南京礼部尚书,使他能有闲逸。过了两年,他去世,终年七十五岁。赐给祭葬,谥号文安。
王英端庄稳重,历仕四朝。他在翰林院四十余年,多次担任会试考官,朝廷制度多出于其手,四方来向他求铭文碑记的不断。他个性诚信正直,也好规劝别人的过失,三杨都不喜欢他,所以他不能掌大权。王裕后来积功升官为四川按察使。
篇5:明史海瑞传原文及翻译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乡试中举。(海瑞)代理南平县教谕,御史来到县学学舍,属下的官吏都跪地拜见,唯独海瑞只作揖,不下拜,说:“(按规定)在御史台谒见御史,应当用属官的礼节,(可)这个厅堂是师长教诲生员的地方,不应该屈膝下跪。”(后海瑞)升任淳安县知县,在任上穿布衣,吃粗米,让家中老仆种菜自给。总督胡宗宪曾经告诉别人说:“昨天我听说海县令为母亲祝寿,只买了二斤肉。”胡宗宪的儿子路过淳安,怨恨驿吏,把他倒吊起来。(有人报告海瑞,)海瑞说:“从前胡公巡察所辖各地,下令经过的地方不要招待。现在看此人的行装非常奢华,一定不是胡公子。” 海瑞打开(他的)行囊,有数千两银子,收缴到国库里,派人骑快马把这件事报告给胡宗宪,胡宗宪无法加罪海瑞。
当时世宗在位时日已久,不再上朝听政,深居皇宫西苑,专心一意斋戒祀神。朝中大臣,自从杨最、杨爵因上疏劝谏而获罪后,没有谁再敢议论时政。嘉靖四十五年二月,唯独海瑞一人上疏。世宗皇帝看了奏章大怒,把它扔到地下,回头对身边的宦官说:“赶紧把他抓起来,别让他跑了。”宦官黄锦在一旁说:“此人一向有痴名。听说他上疏时,自己知道冒犯皇上难免一死,就买了一口棺材,诀别妻子儿女,在朝廷待罪,家中僮仆也都是打发走了没有留一个,这表明他并不打算逃走。”世宗皇帝沉默不语。过了一会儿,皇帝又拿出奏章来看,(就这样)一天之中看了两三次,被感动而叹息。皇上曾经说:“此人可与比干相比,只是我不是纣王罢了。”
世宗驾崩后,穆宗继位。(海瑞)历任两京左右通政。于隆庆三年夏天,以右佥都御使的身份,作应天十府的巡抚。属下官吏害怕他的威势,那些有贪污劣迹的.官吏大多自动离职。权势之家把大门漆成了红色,听说海瑞来了,赶紧把门涂黑。(海瑞)一向痛恨那些豪门大户兼并农民土地,极力打击豪强,被富家侵吞的贫民的田地,一概夺回,归还贫民。
明神宗万历初年,张居正主持国政,也不喜欢海瑞,派巡按御史去查访他。御史到山中探视,海瑞安排鸡和黍米饭(招待他),两人相对而食,海瑞的居舍凄清冷落,御史叹息离去。张居正忌惮海瑞严峻刚直,(尽管)朝里朝外都有人推荐海瑞,但张居正终于没有召用他。万历十二年冬,张居正死了以后,吏部打算任用海瑞为左通政。皇帝向来看重海瑞的名声,就授予他先前的官职。第二年正月,征召他担任南京右佥都御史,在上任的路上又改任南京吏部右侍郎,(这年)海瑞已经七十二岁了。皇帝屡次想要召用海瑞,(都遭到)当政大臣的暗中阻止,于是任命海瑞为南京右都御史。海瑞屡次上疏请求退休,(但皇帝都)以好言挽留,不准辞职。万历十五年,海瑞死在任上。
海瑞没有儿子,灵柩经过江面时,民众穿戴白衣冠夹岸相送,洒酒祭奠挥泪送别的队伍绵延百里不断。朝廷赐予太子太保的官爵,追谥“忠介”。海瑞平时做学问,以刚为主,因此自号“刚峰”,天下人称他为“刚峰先生”
篇6:明史海瑞传原文及翻译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署南平教谕。御史诣学宫,属吏咸伏谒,瑞独长揖,曰:“台谒当以属礼,此堂,师长教士地,不当屈。”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宗宪子过淳安,怒驿吏,倒悬之。瑞曰:“曩胡公按部,令所过毋供张。今其行装盛,必非胡公子。”发橐金数千,纳之库,驰告宗宪,宗宪无以罪。
时世宗享国日久,不视朝,深居西苑,专意斋醮。廷臣自杨最、杨爵得罪后,无敢言时政者。四十五年二月,瑞独上疏。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顾左右曰:“趣执之,无使得遁!”宦官黄锦在侧曰:“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帝默然。少顷复取读之,日再三,为感动太息。尝曰:“此人可方比干,第朕非纣耳。”
帝崩,穆宗立,历两京左右通政。三年夏,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十府。属吏惮其威,墨者多自免去。有势家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素疾大户兼并,力摧豪强,贫民田入于富室者,率夺还之。
万历初,张居正当国,亦不乐瑞,令巡按御史廉察之。御史至山中视,瑞设鸡黍相对食,居舍萧然,御史叹息去。居正惮瑞峭直,中外交荐,卒不召。十二年冬,居正已卒,吏部拟用左通政。帝雅重瑞名,畀以前职。明年正月,召为南京右佥都御史,道改南京吏部右侍郎,瑞年已七十二矣。帝屡欲召用瑞,执政阴沮之,乃以为南京右都御史。瑞亦屡疏乞休,慰留不允。十五年,卒官。
瑞无子。丧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夹岸,酹而哭者百里不绝。赠太子太保,谥忠介。瑞生平为学,以刚为主,因自号刚峰,天下称刚峰先生。(节选自《明史·海瑞传》)
篇7:《明史戚继光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戚继光传》原文及翻译
原文:
戚继光,字元敬,世登州卫指挥佥事。父景通,历官都指挥,署大宁都司,入为神机坐营,有操行。继光幼倜傥负奇气。家贫,好读书,通经史大义。嘉靖中嗣职,用荐擢署都指挥佥事,备倭山东。改佥逝江都司,充参将,分部宁、绍、台三郡。三十六年,倭犯乐清、瑞安、临海,继光援不及,以道阻不罪。寻会俞大猷兵,围汪直余党于岑港。久不克,坐免官,戴罪办贼。已而倭遁,他倭复焚掠台州。给事中罗嘉宾等劾继光无功且通番。方按问,旋以平汪直功复官,改守台、金、严三郡。继光至浙时,见卫所军不习战,而金华、义乌俗称剽悍,请召募三千人,教以击刺法,长短兵迭用,由是继光一军特精。又以南方多薮泽,不利驰逐,乃因地形制阵法,审步伐便利,一切战舰、火器、兵械,精求而更置之。“戚家军”名闻天下。四十年,倭大掠桃渚、圻头。继光急趋宁海,扼桃渚,败之龙山,追至雁门岭。贼遁去,乘虚袭台州。继光手歼其魁,蹙余贼瓜陵江尽死。而圻头倭复趋台州,继光邀击之仙居,道无脱者,先后九战皆捷,俘馘一千有奇,焚溺死者无算。总兵官卢镗、参将牛天锡又破贼宁波、温州。浙东平,继光进秩三等。闽、广贼流入江西。总督胡宗宪檄继光援。击破之上坊巢,贼奔建宁。继光还逝江。明年,倭大举犯福建。自温州来者,合福宁、连江诸倭攻陷寿宁、政和、宁德。自广东南澳来者,合福清、长乐诸倭攻陷玄钟所,延及龙岩、松溪、大田、古田、莆田。是时宁德已屡陷。距城十里有横屿,四面皆水路险隘,贼结大营其中。官军不敢击,相守逾年。其新至者营牛田,而酋长营兴化,东南互为声援。闽中连告急,京宪复檄继光剿之。先击横屿贼。人持草一束,填壕进,大破其巢,斩首二千六百。乘胜至福清,捣败牛田贼,覆其巢,余贼走兴化。急追之,夜四鼓抵贼栅。连克六十营,斩首千数百级。平明入城,兴化人始知,牛酒劳不绝。继光乃旋师。(节选自《明史戚继光传》)
译文:
戚继光,字元敬,家中历代担任登州卫指挥佥事。父名景通,曾任都指挥使,代理大宁都指挥使司事,召入京师任神机营坐营,品行很好。戚继光少年时便很洒脱,气度不凡。家穷,喜爱读书,通晓经史的要旨。嘉靖中承袭世职,由于推荐被提拔为代理都指挥佥事,在山东防御倭寇。改佥浙江都司衔,担任参将,分管宁、绍、台三郡。嘉靖三十六年,倭寇侵犯乐清、瑞安、临海,戚继光未能及时援救,由于是道路阻塞所致,所以不加罪。不久,与俞大猷的军队会合,在岑港包围了汪直的余党。但很久都不能将其攻克,因此被撤官,(被责令)戴罪惩办敌人。不久这些倭寇逃跑,其它倭寇又到台州焚烧抢掠。给事中罗嘉宾等上奏(朝廷)弹劾戚继光无功,而且勾通外国。正在调查审问此事,不久就凭借平定汪直的功劳恢复了原职,改守台金、严三郡。戚继光到浙江时,见防区的军队不习惯战斗,而金华、义乌民俗素有剽悍之称,于是请准招募三千人,教他们攻击、刺杀的方法,长短兵器轮番使用,从此戚继光这支部队特别精锐。又因为南方沼泽地很多,不利于骑马追逐,便按照地形制成阵法,考虑步行作战的方便,所有战舰、火药武器、兵械,都精心研制然后加以更换。“戚家军”驰名天下。嘉靖四十年,倭寇大肆抢掠桃渚、圻头。戚继光急忙赶到宁海,据守桃渚,在龙山把他们打败,追到雁门岭。倭寇逃脱后,趁机袭击台州。戚继光亲手消灭了他们的魁首,把其余的贼全部追到瓜陵江溺死。而圻头的倭寇又再跑向台州,戚继光在仙居拦击,在路上的倭寇没有能逃脱的.。戚继光先后九次作战都大获全胜,俘虏、斩首的有一千多人,烧死溺死的无数。总兵官卢镗、参将牛天锡又在宁波、温州打败了敌人。浙东被平定,戚继光提升了三级俸禄。福建、广东的匪徒流入了江西。总督胡宗宪行文使戚继光援助。捣毁了在上坊的贼窝,贼跑到建宁。戚继光回到浙江。第二年,倭寇大举进犯福建。从温州来的,会合了福宁、连江各股倭寇攻陷了寿宁、政和、宁德。从广东南澳来的,会合了福清、长乐各股倭寇攻陷了玄钟所,蔓延至龙岩、松溪、大田、古田、莆田。这时宁德已经屡次失陷。离城十里有个名叫横屿的地方,四面都是狭窄险要的水路,贼寇的大本营就设在里面。官军不敢攻打它,双方对峙了一年多。那些新到的倭寇驻扎在牛田,而酋长则驻扎在兴化,东南两面互相支援。福建接连告急,胡宗宪再次行文责令戚继光剿灭他们。戚继光首先进攻横屿的匪徒。兵士每人拿一束草,填平壕沟前进,捣毁了贼巢,斩首二千六百。乘胜攻至福清,打败了牛田的倭寇,捣毁了贼巢,其余的贼跑到兴化。戚继光急忙追赶,晚上四更时分抵达贼寇营寨。接连攻克了六十个营寨,斩首一千多。天亮(军队)进城。兴化人才知道(喜讯),送牛送酒前来慰劳的人络绎不绝。(战事结束)戚继光便把军队撤回(原来的驻地)。
篇8:《宋史危稹传》原文及翻译
危稹,字逢吉,抚州临川人,淳熙十四年举进士。时洪迈得稹文,为之赏激。调南康军教授。转运使杨万里按部,骤见叹奖,偕游庐山,相与酬倡。调广东帐司,未上,服父丧,免,调临安府教授。倪思荐之,且语人曰:“吾得此一士,可以报国矣。”丁母忧,免,干办京西安抚司公事。入为武学谕,改太学录。
明年,迁武学博士,又迁诸王宫教授。稹谓以教名官,而实未尝教,请改创宗子学,立课试法如两学,从之。嘉定九年,新学成,改充博士,其教养之规,稹所论建。迁秘书郎、著作佐郎,兼吴益王府教授。升著作郎兼屯田郎官。
稹始进对,请叙复军功之赏以立大信,抆拭功臣之罪以厉忠节,置局以立武事,遣使以省边防,厚赏以精间谍。次论和、战、守利害,而请颛意于守。
柴中行去国,稹赋诗送之,迕宰相,出知潮州。寻以通金华徐侨书论罢,提举千秋鸿禧观。久之,知漳州。漳俗视不葬亲为常,往往栖寄僧刹,稹命营高燥地为义冢三,约期责之葬,其无主名、若有主名而力弗给者,官为葬之,凡二千三百有奇,刻石以识。郡有临漳台据溪山最胜处作龙江书院其上既成横经自讲人用歆动邑令有贿闻者劾去之籍其财以还民。郡有经、总制无名钱岁五千缗,厉民为甚,前守赵汝谠奏蠲五之二,稹疏于朝,悉罢之。会常平使有言,稹不欲辩,即自请以归。久之,提举崇禧观,与乡里耆艾七人为真率会。卒,年七十四。
稹性至孝,父疾,愿损己算益亲年,疾寻愈。真德秀登从班,举稹自代,没,又为铭其墓。所著有《巽斋集》,诸经有讲义、集解,诸魏、晋、唐诗文皆有编,辑先贤奏议曰《玉府》、曰《药山》。
(选自《宋史危稹传》)
翻译:
危稹,字逢吉,抚州临川人。淳熙十四年中举为进士。当时洪迈得到危稹的文章,为之赞赏激动不已。调至南康军担任教授。转运使杨万里到南康军巡视,与他相见聚会,对他夸奖、叹服不已,同他一起游览庐山,互相酬唱应对。调至广南东路担任账司,没有到任,因为父亲去世免去职务,调至临安府担任教授。倪思推荐他,又对别人说:“我得到这样的一个儒学之士,可以报效国家了。”危稹因服母丧而免职,不久,干办京西安抚司公事。入朝为武学谕,改任太学录。
第二年,迁升为武学博士,又迁升为诸王宫教授。危稹虽是以教职为官名,实际上并没有教授,请求改设创立宗子学,设置课试法如太学和武学两学一样,朝廷听从了他的建议。嘉定九年,新学建成,危稹改职充任博士,这个学校的教育、修养等有关规定,都是危稹通过奏议论对要求建立起来的。迁升秘书郎兼任屯田郎官。
危稹初始进对朝廷,请求恢复按军功大小予以赏赐,表明朝廷说话算数,弄清楚功臣的罪责以表彰忠节,设置武局以提倡习练武事,遣派使者以省察边防,给予厚赏使间谍精干。其次,讨论讲和、攻战、坚守的利益与害处,为此请求专心一意坚守。
柴中行离开,危稹赋诗送他,违背了宰相的意愿,被贬出朝廷,担任潮州知州。不久,因与金华徐侨通信的文字而被议论,罢黜职务,提举千秋鸿禧观。很久以后,担任漳州知州。漳州的习俗以不葬亲属为常事,往往停留寄存僧庙古刹,危稹令人在高台、干燥之地开挖、填封三个义冢,规定期限,安葬死者,其中没有属主的无名死者,或有属主而亲属没有财力安葬者,官府代为安葬,一共有二千三百多,并刻石为碑,以便识别。漳州境内有临漳台,位处溪山最优美的名胜之地,在这上面修建龙江书院。建成之后,据经典自己讲习,人们为之心动、羡慕。城邑县里有令,如有人被告发受贿,就弹劾罢免他,(然后)没收他的财产用来还给民众。漳州每年有经制钱、总制钱及其他无名钱五千缗,为此勒索民众特别厉害,前任漳州知州赵汝谠奏请减免五分之二,危稹又向朝廷上疏,全部罢免。恰巧遇常平使有不同意见,危稹不想同他争辩,于是自己请求离职回家。很久以后,提举崇禧观,与乡里七十岁的几个老人为真率会。死时,七十四岁。
危稹生性特别孝顺,父亲生病,希望减损自己的寿命来增益父亲的生年,病情不久就痊愈了。真德秀荣登从班,推举危稹以代替自己。危稹死后,又为他撰写墓志铭。他写的著作有《巽斋集》,对于各种经书有讲义、集解,编辑了各种有关魏、晋、唐各朝时期的诗词、文章,辑录了先前各朝圣贤的奏议称《玉府》《药山》。
[《宋史危稹传》原文及翻译]
篇9:《明史》原文及翻译
《明史》原文及翻译
薛祥,字彦祥,无为人。从俞通海来归。俞通海父廷玉徙巢,元末,盗起汝、瓶,廷玉父子与赵普胜、廖永安等结寨巢湖,有水军千艘,数为庐州左君何所窘,遣通海问道归太祖,太祖方驻师和阳,谋渡江,无舟样,通海至,大喜曰“天赞我也!”亲往抚其军。渡江,祥为水寨管军镇抚。数从征有功。
洪武元年转滑河南,夜半抵蔡河。贼骤至,祥不为动,好语谕散之。帝阁大喜。以方用兵,供亿艰,投京钱都滑运使,分司淮安。泼河筑堤,自扬达济数百里,丢役均平,民无怨言。有劳者立奏,授以官。元都下,官民南迁,道经淮安,祥多方存恤。山阳、海州民乱,骑马都尉黄琛捕治,诠①误甚众。祥会鞠②,元验者悉原之。治淮八年,民相劝为善。及考满还京,皆焚香,祝其再来,或肖像祀之。
八年投工部尚书。时造凤阳宫殿。帝坐殿中,若有人持兵斗殿脊者。太师李善长奏诸工匠用厌镇法,帝将尽杀之。祥为分别交替不在工者,并铁石匠皆不预,活者千数。营谨身殿,有司列中匠为上匠,帝怒其罔,命齐市。祥在侧,争曰“奏对不实竞杀人,恐非法。”得旨用腐刑。祥复徐奏曰“腐,废人矣,莫若杖而使工。”帝可之。明年改天下行省为承宣布政司。以北平重池,特授祥,三年治行称第一。
为胡惟庸所恶,坐营建扰民,滴知嘉兴府。惟庸诛,复召为工部尚书。帝曰“详臣害汝,何不言?”对曰“臣不知也。”明年,坐累杖死,天下哀之。子四人,询琼州,遂为琼山人。
(节选自《明史》列传二一、二六)
〔注]①i圭:guii,连累。②鞠:ju,审问。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大喜曰“天赞我也!” 赞:帮助
B.授京最都糟是使,分司淮安司:掌管
C.民相劝为善善:好的
D.坐营建扰良,滴知嘉兴府坐:因……获罪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以方用兵,供亿艰夫夷可近,则游者众
B.苛怒其罔,命弃市以乱易整,不武,吾莘还也
C.帝可之且罪侯单于初立,恐汉袭芋
D.为胡位庸所恶身死人手,丰天下笑者,何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干正确的一项是T分)
A.薛祥原先可能参加水军,后来跟俞通海归顺明太祖朱元璋,渡江后担任水军小头目。太祖对他在一次糟运中好语退贼十分满意。
B.薛祥治理淮河两岸的人民共八年,政绩突出,抚恤慰问迁徙民众,他死后人民有的画肖像祭祀他
C.营造凤阳宫殿时,皇帝因有人打斗将要全部杀死工匠,薛样区分出轮流不在上工的工匠,救活下来上千人,可见其做官为民着想。
D.胡惟庸曾经陷害薛祥,皇帝问为什么不上书说一说,薛祥回答他说不知道这事可见薛样为人较为豁达。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渔河筑堤,自扬达济数百里,儒役均平,民无怨言。(5分)
(2)腐,废人矣,莫若杖而使工。(5分)
参考答案
1.C项。“善”形容词用作名词,“好事”。
2.D项,都是介词“被”。A项:连词,“因为”/连词,同“而”;B项:代词,“他们”/表商量或希望的语气,“还是”;C项:代词,“这件事”/代词,代“匈奴”。
3.B项。与原文不符,不是治理淮河两岸,是“淮安”,在现在的江苏省。“死后”原文中也没有这一信息。
4.(1)疏浚河道构筑堤岸,从扬州直达济南几百里,民众分担劳役均衡平等,百姓没有怨恨的话语。
(2)腐刑,是使人成废人的刑罚,不如改用杖刑还使他们能够劳动。
参考译文
薛祥,字彦祥,是无为州人。跟随俞通海来归顺明朝。俞通海父亲俞廷玉迁徙到巢湖,元朝末年,盗贼起于汝、颍,俞廷玉父子和赵普胜、廖永安等人在巢湖聚结成水军营垒,有水军船只上千艘,多次让庐州府左君弼感到困窘,派遣俞通海从小路归顺明太祖朱元璋,明太祖正驻轧军队在和阳,谋求渡江,没有船只,十分喜悦说:“上天帮助我啊!”亲自去慰问来归的水军。渡过长江后,薛祥做了水军军营的管军镇抚,多次跟随明太祖征战,有功劳。
洪武元年水道转运粮食至河南,半夜抵达蔡河,贼人突然到了,薛祥没有被贼人惊吓到,好语良言劝解使贼人散去,皇帝听说这件事后十分高兴。因为当时正调动军队,军队按需要而供给(补给)艰难,就授予薛祥京畿都漕运使官职,分工负责淮安。疏浚河道构筑堤岸,从扬州直达济南几百里,民众分担劳役均衡平等,百姓没有怨恨的.话语。有功劳的人立刻上报,授给他官职。元朝都城被攻下,官员百姓向南迁徙,途中经过淮安地带,薛祥多方面加以慰问救济。山阳、海州百姓乱,驸马都尉黄琛逋捕惩治,牵涉连累很多人。薛祥会同审问,没有证据的全部使他们还原(无罪释放)。治理淮安八年,人民相互劝勉做善事。等到期满考核官员回京城,当地人民都焚香,祝愿他再次来到此地为官,或者画肖像纪念他。
洪武八年任工部尚书。当时营造凤阳宫殿。皇帝坐在殿中间,好象有人拿着兵器在宫殿中间高起的地方打斗。太师李善长上奏说是诸位工匠使用(厌镇法)迷信的方法镇服或驱避可能出现的灾祸,皇帝将要全部杀死工匠。薛祥区分出另外轮流不在上工的工匠,并指出铁匠石匠都没有参预,救活下来的人上千数。营建谨身殿,有司开列出中匠作为上匠,对那样的欺骗皇帝发怒,命处于弃市的死刑。薛祥在旁侧争辩说:“(有司)上报对不准确,遍杀工匠,恐怕不符合法规。”到得皇帝旨意改用腐刑。薛祥又徐雍容大方地上奏说:“腐刑,是使人成废人的刑罚,不如改用杖刑还使他们能够劳动。”皇帝同意了这件事。第二年改全国的行省制度为承宣布政司。把地位、性质重要的地方北平,特意授官于薛祥,三年为政的成绩堪称全国第一。
薛祥被胡惟庸嫉恨,因为营建扰民的原因获罪,贬谪任嘉兴府知府。胡惟庸被诛杀,又召回京城任工部尚书。皇帝说:“谗害人的佞臣陷害你,你为什么不说?”薛祥回答说:“我不知道。”第二年,因牵累获罪杖刑而死,天下哀伤他。有四个儿子,都贬谪琼州,于是成为琼山人。
篇10:《明史毛吉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毛吉传》原文及翻译
原文:
毛吉,字宗吉,余姚人。景泰五年进士。除刑部广东司主事。司辖锦衣卫。卫卒伺百官阴事,以片纸入奏即获罪,公卿大夫莫不惴恐。公行请属,狎侮官司,即以罪下刑部者,亦莫敢捶挞。吉独执法不挠,有犯必重惩之。其长门达怙宠肆虐,百官道遇率避马,吉独举鞭拱手过,达怒甚。吉以疾失朝,下锦衣狱。达大喜,简健卒,用巨梃搒之。肉溃见骨,不死。
天顺五年擢广东佥事,分巡惠、潮二府。痛抑豪右,民大悦。及期当代,相率吁留之。
程乡贼杨辉者,故剧贼罗刘宁党也。已抚复叛,与其党曾玉、谢莹分据宝龙、石坑诸洞,攻陷江西安远,剽闽广间。已,欲攻程乡。吉先其未至,募壮士合官军得七百人。抵贼巢。先破石坑,斩玉;次击莹,馘之。复生擒辉。诸洞悉破,凡俘斩千四百人。捷闻,宪宗进吉副使,玺书嘉劳。移巡高、雷、廉三府。时民遭贼躏,数百里无人烟,诸将悉闭城自守,或以贼告,反被挞。有自贼中逸归者,辄诬以通贼,扑杀之。吉不胜愤,以平贼为已任。按部雷州。海康知县王骐,云南太和人也,日以义激其民,贼至辄奋击。吉壮其勇节,奖励之。适报贼掠乡聚,吉与骐各率所部击败之。荐骐,迁雷州通判。未闻命,战死。赠同知,荫其子为国子生。
成化元年二月,新会告急。吉率指挥阎华、掌县事同知陶鲁,合军万人,至大磴破贼,乘胜追至云岫山,去贼营十余里。时已乙夜,召诸将分三哨,黎明进兵。会阴晦,众失期。及进战,贼弃营走上山。吉命潘百户者据其营,众竞取财物。贼驰下,杀百户。华亦马踬,为贼所杀。诸军遂溃。吉勒马大呼止军。吏劝吉避,吉曰:“众多杀伤,我独生可乎?”言未已,贼持枪趋吉。吉且骂且战,手剑一人,断其臂。力绌,遂被害。是日,雷雨大作,山谷皆震动。又八日,始得尸,貌如生。事闻,赠按察使,录其子科入国子监。
(选自《明史·毛吉传》,有删改)
译文:
毛吉,字宗吉,余姚人。景泰五年中进士。被授予刑部广东司主事。该司管辖锦衣卫。锦衣卫卒窥伺百官的隐秘之事,有片纸之字上奏,官员即获罪,公卿大夫无不惊恐不安。他们公开请托,轻侮官员,就是因罪下到刑部的,也没有人敢鞭打他们。毛吉却执法不挠,有罪的必定重惩他们。锦衣卫长官门达仗着皇上的宠爱,肆行残虐,百官路上碰到他都避马躲开,唯独毛吉举鞭拱手而过,门达很愤怒。毛吉因病没能上朝,被投进锦衣卫监狱。门达大喜,挑选出健壮的.士卒,用大木棍打他。毛吉肉烂见骨,没有死。
天顺五年,毛吉升为广东金事,分巡惠州、潮州府。他痛惩豪门大族,百姓非常高兴。到期后他应该被替代,百姓纷纷挽留他。
程乡贼人杨辉,是过去大盗罗刘宁的党羽。本已受招抚,后又反叛,与党羽曾玉、谢莹分别占据宝龙、石坑等洞,攻陷江西安远,在福建、广东之间抢掠。后来又想攻打程乡。毛吉在他们没到之前,招募壮士,加上士兵有七百人。抵达贼人巢穴。先攻破石坑,斩杀曾玉;再攻击谢莹,杀了他。又生擒杨辉。各洞都被攻破,共俘虏和斩杀一千四百人。捷报传到朝廷,宪宗升毛吉为副使,颁给玺书嘉奖慰劳。毛吉被调去巡抚高州、雷州、廉州三府。当时百姓遭贼人蹂躏,数百里没有人烟,各将领都闭城自守,有人报告贼情,反被将领所打。有的人从贼人那里逃回,常被诬陷为色勾通贼人,将他杀害。毛吉不胜愤怒,以平贼为已任。他巡行雷州。有海康知县王骐,是云南太和人,每天以大义激奋他的百姓。贼人来了便奋起抗击。毛吉觉得他们的勇气节操雄壮,奖励他们。正好有报告说贼人来抢掠乡村,毛吉与王骐各自率领所部击败了他们。毛吉推荐王骐,升为雷州通判。王骐还没接到任命,即已战死。赠同知,庇荫他的儿子为国子监生。
成化元年二月,新会告急。毛吉率指挥阎华、掌县事同知陶鲁,合军一万人,到大磴击破贼人,乘胜追到云岫山,离贼营只有十余里。当时已经是半夜,毛吉召来诸将,将人马分为三哨,黎明时进兵。正好是阴天,众人错过出发时间。到进战时,贼人已弃营逃上山。毛吉命令潘百户占领他们的营寨,众人竞相取财物。贼人从山上驰下,杀死百户。閻华的马也被绊倒,被贼人所杀,各军于是溃败。毛吉勒马大呼止住部队。官吏劝毛吉躲避,毛吉说:“众人多被杀伤,我能独自求生吗?”话没说完,贼人持枪奔向毛吉。毛吉边骂边战,剑砍一人,断了他一条手臂。毛吉力量不足,终于被害。这一天,雷雨大作,山谷都震动。过了八天,才找到他的尸体,其貌如生。事情传到朝廷。赠予他按察使,录取他的儿子毛科入国子监。
【《明史·危素传》原文加翻译】相关文章:
7.琵琶行翻译加原文
8.中山狼传原文翻译
9.杜甫传原文翻译
10.蒲松龄博采原文加翻译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