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汤透”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欢迎阅读分享。
篇1: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洞庭①青草②,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玉鉴③琼田三万顷,着④我扁舟⑤一叶。
素月⑥分辉,银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怡然⑦心会⑧,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表⑨经年⑩,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短发萧疏⑾襟袖冷,稳泛沧溟⑿空阔。
尽挹西江⒀,细斟北斗⒁,万象为宾客。
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⒂。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注释:
1 洞庭:湖名。
2 青草:湖名,北与洞庭湖相接。
3 玉鉴:玉镜。琼田:美玉一般的田野。
4 着:安置,此指飘浮着。
5 扁舟:小船
6 素月:洁白的月亮。
7 怡然:闲适的样子。
8 会:领悟岭表:五岭以南。
9 岭表:五岭以南。
10 经年:年复一年。
⑾ 萧疏:形容头发稀少,如秋天草木。
⑿ 沧溟:茫茫的大水。
⒀ 尽挹西江:指豪饮。西江:《庄子•外物》:“我且南游吴霸占之土,激西江之水而迎子。”
⒁ 细堪北斗:饮酒。
⒂ 今夕何夕:《诗经•绸蓼》:今伤心夕,见此良人,此赞叹良辰美景。
赏析:
一轮秋月,万顷碧波,月沉碧水,波光映月,好一派空旷清幽景致!此间只觉有清气荡胸而来,飘然欲仙。
如此景致,前人道“读之冷然洒然,真非烟火食人辞语”(《于湖词序》)。不知化作清风一缕归去,再不能亡妄评于此
篇2:张孝祥——《念奴娇》
【年代】:宋
【作者】:张孝祥——《念奴娇》
【内容】:
洞庭青草,近中秋,
更无一点风色。
玉鉴琼田三万顷,
著我扁舟一叶。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
表里俱澄澈。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表经年,
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短发萧骚襟袖冷,
稳泛沧溟空阔。
尽挹西江,细斟北斗,
万象为宾客。
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作者】:
张孝祥(1132-1169) 字安国,号于湖居士,简州(今属四川)人,卜居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廷试第一。曾因触犯秦桧,下狱。孝宗时,任中书舍人,直学士院。隆兴元年,为建康(今南京市)留守,因赞助张浚北伐而被免职。后任荆南湖北路安抚使,治水有政绩。进显谟阁直学士致仕。其词早期多清丽婉约之作,南渡后转为慷慨悲凉,多抒发爱国思想,激昂奔放,风格近苏轼。与张元干的爱国词章,对后来辛派词人的创作很有影响。有《于湖集》,词集《于湖词》。
【赏析】:
人们比较熟悉辛弃疾与苏轼之间的继承和发展关系,但却较少有人注意张孝祥在苏、辛之间所起到的过渡性作用。张孝祥实际上是南宋豪放词派重要的奠基人之一。这首《念奴娇》就是广泛传诵的张孝祥的代表作。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张孝祥因受政敌谗害而被免职。他从桂林北归,途经洞庭湖,即景生情,写下这首词。这是一首寓情于景的抒情诗。它以生动的笔墨,描绘了中秋节前夕洞庭湖雄伟壮阔、晴明澄澈的绚丽画面,抒写了作者光明磊落、冰肝雪胆般纯洁高尚的情操,反映了作者对投降派的蔑视。
词的上片写湖上美景。开篇三句点地域与节候的特点,说明了这是一个接近仲秋节的、风平浪静的洞庭湖之夜。“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是词中壮丽的佳句,它形象地概括出洞庭湖广阔无涯、优美而又平静的特点,抒发了作者泛舟湖上所得的乐趣。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以世间万物的主人翁而自居的思想境界。“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三句既是对洞庭湖的夜景加以补充,同时又是作者爱国抗金这一高尚人格的具体写照,暗地里还反映了作者对南宋小朝廷腐朽黑暗政治的憎恶和不满。'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两句,以虚带实,含而不露,似合而实起,引出下片。
下片以”应“字领起,似承而转。作者回忆起”岭表经年“的为宦生涯,并以”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来象征自己纯正无私和洁身自好,这对谗害自己的政敌,无疑是一有力回击。在结构上,它又与上片”表里俱澄澈“的意境上呼下应。”短发萧疏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承上,进一步抒发积郁于胸的堂堂正气,暗示出尽管屡遭谗害,环境险恶,但自己依然两袖清风,稳操航向,安如泰山。不仅如此,词人还由此而产生出一段浪漫主义的幻想。”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三句是词中传神之笔,它进一步突现出作者襟怀坦荡、识见超迈与乐观豪爽的性格,颇有居高临下,对投降派不屑一顾的气势。煞尾,以”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结束全篇,更觉神余言外。
这首词画面开阔,意境优美,大气磅礴,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艺术感染力很强。其特点集中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恰当的比喻。词中用”玉鉴琼田“来形容波平浪静与水晶般透明的洞庭湖,反衬出”扁舟一叶“之中的作者人格的纯洁高尚。”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比喻词人心地纯净,俯仰无愧。二是奇特的想象。词中幕天席地、友月交风的意境固然来自现实生活,但是,如果没有充分的、大胆的想象,决不会写得如此生动感人。至于同中写到的吸江酌斗、宾客万象的境界,则纯系想象之词了。正是由于作者把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出现的事物写得惟妙惟肖,生动传神,才反映出作者强烈的爱憎与美的理想。作者正是通过想象这一心灵的眼睛去探察客观事物内部的奥秘,凭借想象这一心灵的翅膀向着理想的境界起飞。三是豪放的风格。古代描写洞庭湖的佳作层出不穷。如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杜甫的《登岳阳楼》是著名的律诗,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是著名的散文。它们都以自己的特点和丰富的内容而千古不朽。但就平静的洞庭湖之夜并把自己置身湖上舟中来抒发豪情逸兴的佳篇,却并不多见。这一点充分显示出作者艺术上的独创性。这首词句句有人,笔笔含情,”情以物动,辞以情发“,在艺术上达到了内情与外景水乳交融的妙境。词中那种豪放的风格,也由此产生。
--引自”梅影笛声"
篇3:张孝祥——《念奴娇》
【年代】:宋
【作者】:张孝祥——《念奴娇》
【内容】:
洞庭青草,近中秋,
更无一点风色。
玉鉴琼田三万顷,
著我扁舟一叶。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
表里俱澄澈。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表经年,
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短发萧骚襟袖冷,
稳泛沧溟空阔。
尽挹西江,细斟北斗,
万象为宾客。
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作者】:
张孝祥(1132-1169) 字安国,号于湖居士,简州(今属四川)人,卜居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廷试第一。曾因触犯秦桧,下狱。孝宗时,任中书舍人,直学士院。隆兴元年,为建康(今南京市)留守,因赞助张浚北伐而被免职。后任荆南湖北路安抚使,治水有政绩。进显谟阁直学士致仕。其词早期多清丽婉约之作,南渡后转为慷慨悲凉,多抒发爱国思想,激昂奔放,风格近苏轼。与张元干的爱国词章,对后来辛派词人的创作很有影响。有《于湖集》,词集《于湖词》。
【注释】:
洞庭青草:青草湖与洞庭湖相通,故并称。
玉鉴琼田:指洞庭湖洁净如玉。
岭表经年:指作者在岭南任职一年多。
孤光:指月光。
萧疏:指头发稀疏。
襟袖冷:两袖清风。
“尽挹”三句:舀尽长江的水,以北斗为酒器,邀请宇宙万物为宾客,细斟豪饮。
【赏析】:
宋孝宗乾道元年(1165),张孝祥出知静江府(今属广西),次年夏被谗,落职北归,途经洞庭湖时,因景兴感,遂作此词,作者描绘了洞庭青草的绝妙夜色,抒发了内心的悲愤不平,表现出作者的高风亮节及坦荡胸怀。
篇4:张孝祥:念奴娇
《念奴娇・过洞庭》
张孝祥
洞庭青草,
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玉鉴琼田三万顷,
着我扁舟一叶。
素月分辉,
银河共影,
表里俱澄澈。
怡然心会,
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
孤光自照,
肝胆皆冰雪。
短发萧骚襟袖冷,
稳泛沧浪空阔。
尽挹西江,
细斟北斗,
万象为宾客。
扣舷独啸,
不知今夕何夕。
赏析:
作者曾于乾道元年(1165)任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治有声绩”。次年,“被谗言落职,由桂林北归,经洞庭湖,写了这首词。开端直叙地理、季令与天气,贴紧题面,领起全篇。继写湖面广,扁舟轻,月光皎,银河明。洞庭中秋,水月天宇,着以“玉”、“琼”、“素”、“明”等字,予以染色,水、月、物、我,一派空明纯净,以故宇宙万象,无不“表里澄澈”。面对洁白无垢的境界,作者顿感天人合一,物我交融,陶然自得。晶莹世界之光照澈肺肝,激发出词人自我反思和超然奇想:回首过去,自处孤高,冰清雪白;俯察当今,老而固穷,悠游湖海;畅想人生,简直要举北斗,饮西江,役使万有,超然独往,永保高洁的自我。词由描绘中秋夜景,创造出冰清玉洁的意境,雕刻出肝胆澄澈的人格,体现超尘拔俗、洗刷污垢的情操理想,是词人坦荡高洁襟怀的艺术化。
篇5: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阅读答案 翻译 赏析
,这是南宋著名词人、书法家张孝祥所创作的一首词,是张孝祥在泛舟洞庭湖时即景抒怀之作。
原文:
念奴娇・过洞庭
张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界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念奴娇・过洞庭字词解释:
⑴洞庭:湖名,在湖南岳阳西南。
⑵风色:风势。
⑶琼:美玉。
⑷着:附着。
⑸扁舟:小船。
⑹素月:洁白的月亮。
⑺明河:天河。明河一作“银河”。
⑻表里:里里外外。此处指天上月亮和银河的光辉映入湖中,上下一片澄明。
⑼岭表:岭外,即五岭以南的两广地区,作者此前为官广西。岭表一作“岭海”。经年,经过一年。
⑽孤光:指月光。
⑾肝胆:一作“肝肺”。冰雪:比喻心地光明磊落像冰雪般纯洁。
⑿萧骚:稀疏。萧骚一作“萧疏”。襟袖冷:形容衣衫单薄。
⒀泛沧:青苍色的水。
⒁挹(yì):舀。挹一作“吸”。
⒂西江:长江连通洞庭湖,中上游在洞庭以西,故称西江。
⒃北斗:星座名。由七颗星排成像舀酒的斗的形状。
⒄万象:万物。
⒅扣:敲击。扣一作“叩”。啸:撮口作声。啸一作“笑”。
⒆不知句,赞叹夜色美好,使人沉醉,竟忘掉一切(包括时间)。
念奴娇・过洞庭翻译:
洞庭湖与青草湖相连,浩瀚无垠,在这个中秋将至的时候,没有一丝风过的痕迹。是玉的世界,还是琼的原野?三万顷明镜般的湖水,载着我一叶细小的扁舟。皎洁的明月和灿烂的银河,在这浩瀚的玉镜中映出她们的芳姿,水面上下一片明亮澄澈。体会着万物的空明,却不知如何道出,与君分享。
感怀这一轮孤光自照的明月啊,多少年徘徊于岭海之间,胸襟仍像冰雪一样透明。而此刻的我,正披着萧瑟幽冷的须发和衣袂,平静的泛舟在这广阔浩淼的苍溟之中。让我捧尽西江清澈的江水,细细的斟在北斗星做成的酒勺中,请天地万象统统来做我的宾客,我尽情的拍打着我的船舷,独自的放声高歌啊,怎能记得此时是何年!
念奴娇・过洞庭阅读答案:
试题:
(1)“妙处难与君说”中“妙处”有怎样的内涵?联系上阕,简要分析。(4分)
(2)“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一句是如何表现豪迈气概的?请简要赏析。(4分)
答案:
(1)①景象清疏淡远、湖水澄静宽广;月色皎洁,水天相印。(2分)②作者泛舟湖上,内心澄澈,物我合一。(2分)
(2)①选取“西江”“北斗”“万象”等宏大的意象,凸显豪放之气。(2分)②运用奇特的想象,使诗歌气魄宏大。词人化身为万物之神,把西江水作美酒,把北斗星作酒器,以天下万物为宾客,体现出天人合一的超然境界。(2分)(意思相近即可,其他手法如“夸张”等,言之成理即可)
念奴娇・过洞庭创作背景:
人们比较熟悉辛弃疾与苏轼之间的继承和发展关系,但却较少有人注意张孝祥在苏、辛之间所起到的过渡性作用。张孝祥实际上是南宋豪放词派重要的奠基人之一。这首《念奴娇》就是广泛传诵的.张孝祥的代表作。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年),张孝祥因受政敌谗害而被免职。他从桂林北归,途经洞庭湖,即景生情,写下这首词。
念奴娇・过洞庭赏析:
这首中秋词是作者泛舟洞庭湖时即景抒怀之作。开篇直说地点与时间,然后写湖面、小舟、月亮、银河。此时作者想起岭南一年的官宦生涯,感到自己无所作为而有所愧疚。而且想到人生苦短不免心酸,不过由于自己坚持正道,又使他稍感安慰。他要用北斗做酒勺,舀尽长江做酒浆痛饮。全词格调昂奋,一波三折。
“洞庭春草”指的是洞庭湖加上与之相连的春草湖,点出地点,题目是《过洞庭》,词一开头就紧扣题目。“近中秋”点出时间,秋天天高气爽,“月到中秋分外明”,秋月对于生活在农业社会与大自然息息相关的古代文人来说,当是别有意味。“风色”二字值得注意,风有风向、强弱,从来没有听说过风有色彩,其实张孝祥用“风色”是有所本的,李白《庐山谣》“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说的是黄云万里改变了风的色彩;张孝祥的“更无一点风色”说的是洞庭青草湖上,万里无云,水波不兴,不仅没有风,而且连风的影子都没有,这种表达方式富有新意,增添了一分诗意。“玉界琼田”形容的是秋月下浩浩汤汤、一碧万顷的湖水。“界”又作“鉴”,玉界也好,玉鉴也好,美玉般的琼田也好,都是以玉比喻湖水清澈透明之美,“万顷”则极言湖面之广,如此良辰美景,驾一叶扁舟游其中,该是多么惬意,这是一;点出了过洞庭的方式,进一层紧扣题目,这是二。
紧承“更无一点风色”,从秋月写到秋水。素月分辉是说皎洁的月亮把自己的光辉分给了湖水。水里的银河是天上银河的倒影,它们有着同辉的形象。“素月”、“明河”两个意象点出了天空的特征,“分辉”、“共影”则写出了秋水长天一色的美景,尽管只有八个字,却具体而生动的显示了诗人的才华。“表里俱澄澈”是这首词主旨所在,它包含了两层意思,一层是写秋月秋水之美,美在哪里,美在澄澈。澄是水清,澈也是水清,上上下下,里里外外,没有一丝一毫浑浊,没有一丝一毫污染,这样的清澈明亮,有如非人间的琉璃世界;另一层是说三万顷湖上扁舟上的我,也有如秋月,有如秋水,我就是一个光明磊落,坦坦荡荡,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男子汉、大丈夫。所以表里俱澄澈不仅是写景,而且也是写人,写自己品格之美。杜甫诗有“心迹喜双清”,行迹是表、心灵是里,“心迹喜双清”是杜甫的夫子自道;“表里俱澄澈”则是张孝祥的夫子自道。中国文史馆馆长袁行霈认为,“表里俱澄澈”“心迹喜双清”可以集成一副对联,而且给人提供了一个为人处世的准则,此言良是。
屈原《离骚》“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写出了屈子自己内美与外美的统一。张孝祥则进一步写外在世界与内在世界澄澈的相会与相合。则是一种天人合一的会合,这一会合的美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是人生最高、最美、最富有诗意的高峰体验,因此诗人用“怡然心会,妙处难于君说”作为上片的结语、同时巧妙的引出了下阕。上阕写景,下阕则从回顾岭表一年写起,抒发感情。
岭表指五岭之外,即今之广西一带。《宋史》本传载张孝祥于宋孝宗乾道元年(1165年)知静江府兼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次年因谗落职,由桂林北归,途径岳阳,故有《过洞庭》之作。“应”,因也,杜甫诗“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是说名难道以文章而著,官因老病而休。此处的“应”语气相当肯定。诗人由洞庭湖的澄澈,想起自己在岭表一年因被谗而免职的经历,感慨系之矣。苏轼《西江月》:“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张孝祥用了“孤光”这一典故源于此。“孤光自照”,一方面指月亮在天宇中,只能自我孤独地照耀着;另一方面想起自己的岭表一年,不被人所理解,同时诗人也无需别人理解,只能与孤月作伴,引清冷的月光相照。冰雪的特点是洁白晶莹,南朝诗人江总有“净心抱冰雪”之句,所以“肝胆皆冰雪”之句,唐王昌龄有“一片冰心在玉壶”之句,所以“肝胆皆冰雪”,实际上是说,尽管自己被免职,但自己是光明磊落、心地纯洁、肝胆照人的;另一层意思是说,我问心无愧,话语中有愤慨、有失望、有自我安慰,但主要还夹杂着自豪、感情真挚而又复杂。
“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这是从岭表经年回复到当下,“襟袖”则是以部分代全体,月夜清冷,衣服单薄,凉意顿生,更重要的是官场人情冷暖,不免有萧条冷落之感。尽管如此,自己是拿得起放得下的人,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如今我正泛舟于横无际涯的洞庭湖上,不就是证明凡此种种,体现了诗人的鲜明个性。
“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这是全词的高潮所在,也是诗人感情的高潮所在。《景德传灯录》卷八记马祖语曰:“侍女一口挹尽西江水”,此处界禅宗话语,表明自己的心胸开阔。北斗星是由七颗星组成的星座,像舀酒的长把勺,《诗经・小雅・大东》:“维北有斗,不可挹酒浆”,而屈原《九歌・东君》则反其意而用之,“援北斗兮酌桂浆”。诗人作主人,请万象(天地万物)作客人,舀尽西去长江的水,用北斗七星作酒器,低斟浅酌的招待天地万物,这是何等气势,一个被谗免官的人,如此自
篇6:念奴娇・过洞庭,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的意思,念奴娇・过洞
念奴娇・过洞庭,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的意思,念奴娇・过洞庭赏析 -诗词大全
念奴娇・过洞庭作者:张孝祥 朝代:南宋 体裁:词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界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银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怡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注释】 ①洞庭青草:湖名。二湖相连,在湖南岳阳市西南,总称为洞庭湖。
②岭海:一作岭表。即岭南,两广之地。北有五岭,南有南海,故称岭海。
③经年:年复一年,几年。
④孤光:指月亮。
⑤萧骚:萧条稀少貌。
⑥尽挹:舀尽。
⑦北斗:北斗七星,排列形似长勺。
⑧扣舷:拍打船边。【译文】洞庭青草,临近中秋。三万顷的湖面宽广,就像美玉田野营造成洁白的玉的世界。上面只有我坐一条小舟,如一片树叶。明月的光辉散在湖面,一片银光,银河的影象在碧波中柔软地轻漾。水面与天色,那么幽静,整个天水都清莹澄澈。我心中悠然难言出那种美妙细微的感受。想起在岭南这几年,皎洁的.月光照见了我,只有月光可以见证我的忠肝义胆,高洁品质。如今我年岁已老,风满襟,有寒冷的感觉,但我毫不在意,我心坚定稳坐着小船,泛舟在这沧浪旷海之间。我要以西江的江水当作美酒,用北斗当勺为自己干杯,请世间一切来做宾客。我要尽兴狂饮,扣船引吭高歌。欢乐得忘记了今夕是何年!【赏析】此词别本题作“过洞庭”,此词为月夜泛舟洞庭,写景抒情之作。上片描写广阔清静,上下澄明的湖光水色,表现作者光明磊落,胸无点尘的高尚人格。下片抒发豪爽坦荡的志士胸怀,表现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慨。“肝胆皆冰雪”可谓是一切志士仁人的共同品性,是人类最可宝贵的品格。结尾几句以吸江酌斗、宾客万象的奇思妙想和伟大气魄,表现他淋漓的兴致和凌云的气度。表现出对宇宙奥秘,人生哲理的深深领悟,达到一种超越时空的极高的精神境界。有人说本词相当于苏轼的《前赤壁赋》,可谓真知灼见。在政治上遭受挫折之后,尚能泰然自若,游于物外的处世态度,表现出对宇宙奥秘,人生哲理的深深领悟,达到一种超越时空的极高的精神境界。王]运极力推崇此词说:“飘飘有凌云之气,觉东坡《水调》犹有尘心”(《湘绮楼词选》)。全词将清奇壮美的景色,与词人的主体人格相一致,达到一种宠辱皆忘,物我浑然不分的境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篇7:张孝祥《念奴娇》注释及译文
张孝祥《念奴娇》注释及译文
《念奴娇》张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界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鬓萧疏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尽吸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叩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注释
洞庭青草:湖名。二湖相连,在湖南岳阳市西南,总称为洞庭湖。
岭海:一作岭表。即岭南,两广之地。北有五岭,南有南海,故称岭海。
经年:年复一年,几年。
孤光:指月亮。
萧骚:萧条稀少貌。
尽挹:舀尽。
北斗:北斗七星,排列形似长勺。
扣舷:拍打船边。
译文1:
洞庭青草,临近中秋。三万顷的湖面宽广,就像美玉田野营造成洁白的玉的世界。上面只有我坐一条小舟,如一飘树叶。明月的光辉散在湖面,一片银光,银河的影象在碧波中柔软地轻漾。水面与天色,那么幽静,整个天水都清莹澄澈。我心中悠然难言出那种美妙细微的感受。
想起在岭南这几年,皎洁的月光照见了我,只有月光可以见证我的忠肝义胆,高洁品质。如今我年岁已老,秋风满襟,有寒冷的感觉,但我毫不在意,我心坚定稳坐着小船,泛舟在这沧浪旷海之间。我要以西江的江水当作美酒,用北斗当勺为自己干杯,请世间一切来做宾客。我要尽兴狂饮,拍打着船边引吭高歌。欢乐得忘记了今夕是何年!
译文2:
中秋前后的洞庭湖微澜不兴,三万顷的湖面象一方硕大的琼田玉镜,托着我的一叶扁舟。明月的光辉洒在湖面上,一片银光,清莹澄澈,那种难以用语言表达的美妙感受在我心中悠然而生。
想起在岭南的这么多年,只有皎洁的月光可以见证我的忠肝义胆。如今我虽然年岁已老,风满襟,有寒冷的感觉,但我毫不在意,仍然稳坐小船,泛舟在这沧浪旷海之间。我要把这西江的水酿成美酒,斟满那天上的北斗做成的酒杯,邀请世间万物一起尽情豪饮。我扣船引吭高歌,欢乐得忘记了世间的一切!
鉴赏
张孝祥(公元1132~1170年),字安国,号于湖居士。他自幼聪明好学,博闻强记,文章过人,书法、诗、词均好。二十二岁时,张孝祥由地方长官推荐,参加在临安举行的进士廷试,与陆游和当朝宰相秦桧的孙子秦埙同场。这次考试完全被秦桧左右,陆游因为在文章中大谈“收复中原,还我河山”而被淘汰,廷试结果秦埙第一,张孝祥第二。但在殿试时,宋高宗御览后,认为张孝祥的文章“议论雅正,词翰爽美”,而张孝祥的一手好书法更是深得皇上赞赏。最后,高宗将张孝祥定为了第一。
张孝祥状元及第后,立即上书要求给岳飞平反。、对张孝祥怀恨在心的'秦桧更加气恼,处处刁难。直到秦桧死后,张孝祥才正式入仕,他刚正不阿,力主抗金,曾先后提出了加强军备,抵御金人,改革政治,培养、选拔人才等种种主张,表现出他的政治才能,也因此饱受主和派打击。
公元1164年,宋孝宗重用张浚,命其出兵北伐。张浚举荐张孝祥为建康(今南京市)留守,这是张孝祥一生中担任的最重要的官职。但不久,张浚北伐失败,张孝祥亦被弹劾落职,后又重新出任地方官。
公元1166年,张孝祥再次遭陷害被罢官,从广西桂林北归,途经洞庭湖。当时,正临近中秋,张孝祥月夜泛舟洞庭,洞庭湖清奇壮美的景色让他忘却了一切烦恼,全身心地融入到了这无瑕的世界中。
宠辱皆忘的境界,让张孝祥领略到人生的无限美妙,挥毫写下了《念奴娇(过洞庭)》这首充满着浪漫主义色彩的豪放词。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篇8:《张孝祥念奴娇》原文和赏析
《张孝祥念奴娇》原文和赏析
洞庭青草,
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玉鉴琼田三万顷,
着我扁舟一叶。
素月分辉,
银河共影,
表里俱澄澈。
怡然心会,
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
孤光自照,
肝胆皆冰雪。
短发萧骚襟袖冷,
稳泛沧浪空阔。
尽挹西江,
细斟北斗,
万象为宾客。
扣舷独啸,
不知今夕何夕。
赏析:
季令与天气,贴紧题面,领起全篇。继写湖面广,扁舟轻,月光皎,银河明。洞庭中秋,水月天宇,着以“玉”
【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相关文章:
2.念奴娇古诗词
3.黄庭坚的念奴娇
6.辛弃疾念奴娇赏析
7.壶中天/念奴娇,壶中天/念奴娇张枢,壶中天/念奴娇的意思,壶中天/念奴娇
10.《念奴娇》的宋词赏析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