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骨勒茂才简介

骨勒茂才简介

2023-02-20 07:51:5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Niykee吃萝卜”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骨勒茂才简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骨勒茂才简介,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您。

骨勒茂才简介

篇1:骨勒茂才简介

《番汉合时掌中珠》

西夏文和汉文双解通俗语汇辞书。党项人骨勒茂才编,刊于西夏仁宗乾二十一年(1190)。19在中国黑水城遗址(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出土。木刻本,蝴蝶装,共三十七页。序言有西夏文和汉文两种,内容相同。谓“不学番言,则岂和番人之众;不会汉语,则岂入汉人之数。”表明编纂目的是为了便于番(党项)、汉相互学习对方语言。书中每一词语都并列四项,中间两项分别是西夏文和汉译文,右边靠西夏文的汉字为西夏文注音,左边靠汉译文的西夏文为汉字注音。词语编排以事门分为九类:①天体上(天空),②天相中(日月星辰),③天变下(天体自然变化),④地体上(大地),⑤地相中(山川河海),⑥地用下(矿产、植物和动物),⑦人体上(君子、小人),⑧人相中(人体各部),⑨人事下(人事活动及有关事物)。最后一类约占全书一半,包括亲属称谓、佛事活动、房屋建筑、日用器皿、衣物首饰、农事耕具、政府机构、诉讼程序、弹奏乐器、食馔、马具、婚姻等。该书是研究西夏语言、文字、社会历史的重要文献,对解读西夏语起了重要作用。原书刊本现在苏联,目前流行的是罗福成1924年的手抄石印本。

篇2:杜茂简介

杜茂

杜茂(?—43年),字诸公,南阳冠军人,东汉大将,“云台二十八将”之一。     杜茂在刘秀征战河北时,投靠了刘秀,为中坚将军,常随刘秀征战。刘秀即位后,杜茂被拜为大将军,封乐乡侯。北击五校农民军于真定,并进降广平。     建武二年(26年),更封杜茂为苦陉侯。与中郎将王梁先后在魏郡、清河、东郡击败了五校农民军,降其持节大将三十余人,三郡清静,道路流通。     建武三年(27年),光武帝遣使持节拜杜茂为骠骑大将军,击沛郡,拔芒。时西防再次反叛,杜茂去迎战其首领佼强。建武五年(29年)春,杜茂率捕虏将军马武进攻西防,数月攻克,佼强投奔董宪。     建武七年(31年),光武帝诏杜茂率兵北屯田晋阳、广武,以防匈奴。建武九年(33年),杜茂与雁门太守郭凉在繁畤击卢芳部将尹由,卢芳部将贾览率匈奴骑兵万余人前来救援,杜茂与其交战,军败,率军入楼烦城。     当时卢芳据高柳,与匈奴连兵,经常入侵边境,光武帝深以为患。建武十二年(36年),光武帝遣谒者段忠将诸郡大权交给杜茂,镇守北边。杜茂于是令边疆士兵筑亭候,修烽火。双将金帛缯絮供给军士,并赐边民,使其冠盖相望。此外,杜茂还建屯田,驴车转运等,使农业得以恢复。     建武十三年(37年),光武帝增杜茂食邑,更封修侯。建武十五年(39年),坐断兵马禀缣,因使军吏杀人,被免官,削户邑,定封参蘧乡侯。建武十九年(43年),杜茂去世,子杜元嗣。

篇3:许荣茂简介

许荣茂

姓名:许荣茂

性别:男

年龄:52

出生地:福建石狮

学历:硕士

主要公司:世茂集团

公司总部:上海,香港

第一次上市:上海——600823世茂股份(8月),香港主板——0649世茂中国控股(3月)

主要行业:香港、上海、北京、福建的房地产

资产:7.8亿美元(7.2亿美元)

许荣茂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中国香港做过股票经纪人,他的第一桶金便来自于香港八十年代初的股市。回到中国国内后,他做过服装出口生意,主要销往美国;之后又投资了200万美元在他的家乡福建建造了一个度假村。后来开始把注意力转移到了高档房地产项目的投资,开始于北京,而现在主要的业务都在上海。世茂集团去年的销售收入达到5亿美元(202.5亿美元),纳税超过0.12亿美元,有1500名员工。世茂集团现在主要投资于5大项目,预计总投资达25亿美元,同时也开始往中小城市发展。许荣茂有mba学位。

市面上关于许荣茂的发迹史,流传着好几种版本。面对记者对他成长经历满怀兴趣的期待,许荣茂的回答和蔼可亲却实质内容有限。是因为谦逊的品德,抑或为保持带有神秘色彩的公众形象?

虽然许荣茂不愿沉浸在过去,但听者无法不把他今日的成功与人生的种种遭遇联系在一起。

自小不想出人头地的许荣茂,受到从医的父母对他的影响,选择了中医,然而这对他日后从商大有裨益。“中医讲究平和,不会为一些小事急躁。我觉得有一些人很聪明,但暴躁起来不考虑后果,这是做事业的大忌。”也因此70年代到香港寻求发展的许荣茂能平和地正视自己的生存状态:“我当时只会讲闽南话和普通话,所以从事中医没有先决条件,病人说什么我都听不清楚。”他打的第一份工是在药店里当伙计,只几天的光景,因为不能适应粤语,就又跑到工厂去了。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当上了证券经纪人。几经辛苦,有了积累后,他自己开设了一家金融公司。从1981年到1983年,两年光景他赚得人生的第一桶金。

32岁的许荣茂身价已过千万,开始在资本市场上长袖善舞:“在金融市场我比较顺利。很多人第一桶金可能要经过长期的拼搏,我运气稍好一点。不过我对经济非常感兴趣,如今还一直阅读经济方面的书籍。”据属下讲,许荣茂对数字敏感,心算过人。

他的传奇也由这里开始。

觉得还是做实业踏实的许荣茂,在80年代中期将资金投向纺织和成衣。在香港、内地开设工厂。

最重要的人生机遇是在1989年。“这一年我转做房地产。以前做服装特别累,员工多,业务量大,但利润微薄。帮美国人做加工,等于为他人做嫁衣,成衣后贴上他们的标签,没有自己的品牌。这虽然也是实业,但缺少满足感。现在我们建一幢幢雄伟壮丽的大厦,既能美化城市,改善人们的生活,又给自己带来事业成功的欣慰。”此后的10多年里,许荣茂南征北战,不管房地产形势是高峰,还是低谷,他的事业总能蒸蒸日上。许世坛将这一切归功于父亲的眼光:“他总能在别人看不到的时候看到。”当无人看好中国内地房地产时,1989年的他出巨资在家乡福建进行了一系列项目开发。然而当大江南北的中国房地产如火如荼时,他却携妻带子转到了澳大利亚搞起房地产。1994年北京房地产低落时期,他却大举进入,以至后来的高档外销公寓在北京家喻户晓:紫竹花园、亚运花园、华澳中心、御景园等等,但许荣茂这个名字却鲜为人知。年北京房地产再上高峰,上海正是低谷,他又力排众议地将投资转向上海,再一次证明他有自己独特的经营之道。

大多数人真正开始注意许荣茂是2000年8月,因恒源祥而闻名沪上的上海万象集团突然宣布正式变更第一大股东,神龙见首不见尾的许荣茂才浮出水面。

篇4:李文茂简介

大成国起义

1854年(清咸丰四年)6月至1864年(清同治三年)5月,两广天地会领导的反抗清王朝封建统治的武装起义。

鸦片战争,随著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日益尖锐,广东、广西地区越来越多的贫苦农民和手工业者、小商贩、船民、无业游民等加入天地会组织,走上。反清斗争的道路。在太平天国节节胜利的鼓舞下,从1854年6月开始,何六、陈开、李文茂等领导广州地区的天地会众相继起义。起义风暴迅速席卷广东全省,数月之内攻克府州县城数十座,队伍发展到数十万人。起义军以反清复明为政治口号,号召全国志士仁人同举义旗,推翻清朝政府。但各部起义军没有牢固的军事联盟,也未形成统一的领导核心,加上缺乏作战经验,起义不久即多被清军各个击破。仅陈开、李文茂领导的起义军,在久攻广州不克、各地起义军遭血腥镇压的情况下,毅然实行战略转移,于1855年5月下旬溯西江而上,向清朝统治力量相对薄弱的广西进军。9月27日,攻占广西浔州府城(今桂平),建立“大成国”,改元“洪德”,改浔州为秀京,并蓄发易服,颁布法规,分官设守,开炉铸钱,积极进行政权建设。此后,大成国成为广西天地会起义的中心。广西巡抚劳崇光鉴于广西兵单粮缺,只得消极防守,起义军便乘机发展。10月初,李文茂、梁培友率部攻克贵县(今贵港市),当地起义军首领黄全义、黄鼎凤和活动于横州(今横县)、永淳(今峦城)一带的李文彩率部参加大成国起义军。至1856年10月,起义军已攻克武宣、平南等地,初步开辟了以浔州为中心的根据地。同月,陈开分封诸王:李文茂为平靖王兼陆路总管,梁培友为平东王兼水路总管,区润为平西王,梁昌为定北王。陈开自称镇南王,后改称平浔王。随后李文茂率部北攻柳州,梁培友率部东攻梧州,区润、梁昌率部向西发展,进一步扩大根据地。11月,李文茂率部由象州北攻柳州,12日占领城外要隘,完成了对柳州城的包围。劳崇光急忙调兵增援。起义军一面阻援,一面加紧攻城。1857年3月15日攻占柳州。接著又连克柳城、罗城、庆远(今宜山)、融县(今融水),控制了柳州、庆远二府所属州县,打通了与贵州苗民起义军联系的通道。与此同时,梁昌、区润等率部西进,于同年2月克永淳,4月下横州,5月溯邕江往攻南宁。守军弃城逃走,起义军不战而得该城。梁培友拟肃清平南团练后再东攻梧州,不幸于4月3日中炮阵亡,所部由陈开亲自率领继续东进,6月22日完成了对梧州的包围。7月28日,于广东都城(今郁南)全歼增援梧州的清军广东水师,重创来援的5000绿营兵,使梧州守军陷于绝境。9月27日,起义军克梧州城。至此,大成国起义军又发展到数十万人,先后攻占浔州、梧州、柳州、南宁、庆远、思恩、平乐等7府及30余座州县城池,控制了大半个广西。

起义军胜利发展之际,清军也在准备大规模反攻。1857年6月,湖南巡抚骆秉章派候选知府蒋益澧等率湘军3600余人入广西,9月到达桂林。广东当局则添制战船,雇募壮勇,拟定了新的增援计划。当年10月,南宁被当地团练攻占,区润、梁昌率部退入灵山,后发生内讧,梁被团练所擒,区为部下杀害。大成国主要领导者对上述形势变化缺乏清醒的认识,不但未做好抗击清军大规模进攻的准备,反而决定陈开为东路,李文茂为西路,联合桂西北的张高友、黄亮基会攻桂林。1858年春,李文茂率部由柳州北上,进抵桂林西南重镇苏桥。陈开率部由梧州北上,进抵临桂、阳朔交界之桂鱼塘,遭湘军堵截。陈、李两部前锋相距咫尺,却未能会师。5月,梧州遭粤军猛烈进攻,陈开被迫率部回援。李文茂则因湘军集中兵力进攻而败退柳州,从此形势急转直下,起义军开始由进攻转向防御。30日,广东提督昆寿指挥粤军夺占梧州城。北线湘军则乘胜南下,于6月24日攻占柳州。数月后,李文茂病故于怀远山中。同年11月,蒋益澧部湘军主力进攻贺县的陈金刚部起义军,陈开乘柳州兵力空虚,一举收复柳州、柳城、融县等地,并收容了李文茂旧部。但陈开未及时东向支援陈金刚部,以致盟军失败,大成国起义军更加孤立。1859年秋,石达开率太平军20余万人进入广西,10月攻占庆远,给大成国带来扭转战局的契机。但陈开为争领导权,未与太平军联合行动,致被清军各个击破。1860年1月,柳州再次失守。1861年8月19日,经平南城东丹竹一战,起义军水陆精锐尽失。21日,浔州陷落。陈开撤出浔州后,在横州被俘,后于浔州就义。起义军余部由隆国公黄鼎凤率领,继续坚持反清斗争,直至1864年5月于贵县小平天寨败亡。

点评:大成国起义,占领大半个广西,坚持反清斗争达之久,是历次天地会起义中规模最大、给清王朝打击最沉重的一次。但由于没有真正形成坚强统一的领导核心,缺乏有组织的战略协同,加之军事上只顾进攻,不重防御,只注意扩大根据地和队伍,忽视根据地的巩固与部队素质的提高,终被清军各个击破,使起义归于失败。

篇5:胡茂元简介

胡茂元

姓名:胡茂元

性别:男

职务:上汽集团总裁

国别:中国

身为中国最“出色”汽车集团的总裁,胡茂元可以用更多的资本来实现上汽的国际化构想。斥资5970万美元收购通用大宇10%的股份只是第一步。在这种国际合作中积累了经验的上汽集团或许还会有第二步、第三步。上汽国际化进程的最大本钱是有通用和大众这两个重量级的合作伙伴。而在今年,胡茂元又将与这两个伙伴的关系推进了一步:与德国大众续签合同、与通用一起在五菱建立微型车基地。同时提出到,要实现出口创汇10亿美元,年产汽车100万辆的宏伟目标。在国内,上汽也加快了兼并重组的步伐,收购山东大宇的谈判正在进行中。

篇6:李茂荣简介

一杯浓浓的香茶

作者:李茂荣

南行的客机穿云破雾,轻快地掠过华南大地,位于珠江出海口的澳门特别行政区,清晰地映入了我们的眼帘。隔着弦窗望去,澳门、氹仔、路环岛犹如几块硕大的绿宝石,镶嵌在南海万顷碧波之上。连接岛间的澳氹、友谊大桥,仿佛从碧空飘落的彩带,妖娆多姿;屹立在路环翠峰之巅的汉白玉妈祖雕像,在阳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的圣洁、安详。

久违了,澳门!两年多分别,您出落得更加娇美亮丽了!

再次故地重游,是应澳门茶文化界,澳门文化广场盛情邀请和精心安排,内地与濠江两地茶人共同举办的茶文化交流。

中华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上世纪80年代初,随着祖国大陆春回大地,万象更新,中华茶文化——这朵中华文化百花苑中的奇葩,刚刚含苞待放,便吸引了海内外茶人和众多的文化使者。他们就像一群不知疲倦的蜜蜂和彩蝶,远涉千山万水,来到茶的故乡,来到东方文明的发祥地,尽情地吮吸中华茶文化的丰富营养。习茶,品茶,成了他们共读中华文明的必修课程。——来自濠江之畔的澳门茶人就是他们中间最活跃的一支。

近年来,澳门茶人相继成立了以弘扬中华茶文化为神圣使命的“澳门中华茶道会”、“澳门茶艺协会”和澳门“茶之友”联谊会。云南西双版纳原始茶林和六大茶山,有他们洒下的辛勤汗水;“茶圣”陆羽第二故乡浙江湖州,有他们缅怀先贤留下的虔诚足迹;福建武夷山玉女峰下的清溪旁,有他们喜品“大红袍”珍茗抖落的欢快笑声;新世纪中华茶具组合艺术大奖赛中,有他们独具匠心设计的“澳门之夜”一举捧杯的激情场面。

尤其令人感动的是:澳门著名老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年逾八旬的澳门“茶之友”联谊会创始会长林志宏先生旅欧期间,觅得一套精美的茶具,不远万里带回澳门,继而专程飞赴杭州,敬献给中国茶叶博物馆。如今,这套精美茶具已成为这座茶文化殿堂的珍藏。

2002年10月20日,澳门文化广场门口花团锦簇,人头攒动,为期六天的“茶文化交流活动周”在此隆重揭幕。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会、立法会,民政总署官员放下繁忙公务,亲临剪彩;社会贤达和文化艺术部门敬送花篮;远在香港、广州和韩国的茶文化界负责人、专家、学者也赶赴文化广场祝贺。展览大厅四壁陈列的有来自“茶圣”陆羽第二故乡——浙江湖州茶文化艺术家寇丹先生、澳门“茶之友”著名书法家蔡传兴先生和本人的茶文化书画、篆刻作品。新颖的创作主题,奇妙的艺术构思和高雅的艺术手法,引起了与会嘉宾、茶友的强烈兴趣。展厅内外茶香袅袅,笑语声声,宾主许多都是第一次见面,却都像故友重逢,话题只有一个:“茶”。谈茶、品茶、颂茶——天下茶人是一家,此时此刻得到充分的体现。

“茶文化周”期间,《澳门日报》、《华侨报》差不多天天发布交流活动信息,翻开报纸,仿佛可以闻到阵阵扑面而来的茶香。

活动周的另一个主题是“茶文化知识讲座”,由寇丹先生、我本人、澳门“茶之友”会长林志宏先生分别主讲“陆羽与茶”、“中国茶文化史寻踪”、“澳门茶文化的今天与明天”。讲座尚未开场,大厅里已座无虚席,澳门文化广场陈雨润总经理感慨地说:“本地居民喜好个性休闲,不久前,这里举办了一个讲座,场内只有六位听众。茶文化讲座场场爆满,真的没有想到,澳门人对茶的感情太深了!”

活动周里,内地高级茶艺师袁勤迹小姐和澳门“茶之友”茶艺师刘心灵小姐、林正芝女士联袂表演的中华禅宗茶艺,菊花茶艺令全场观众叹为观止,袁小姐最后献上的古筝弹奏《渔舟唱晚》,余音绕梁,再一次把热烈的气氛推向高潮。

交流闲暇,在濠江茶友的陪同下,踏迹路环岛黑沙滩,品茗氹仔春雨坊,小憩荔枝湾大榕树下,那悠悠的琴声,淡淡的茶香,会情不自禁地把思绪拉回到烟雨江南。如果不是隐隐传来的海涛和略带咸味的海风,我真怀疑此时此刻就置身于西子湖畔“柳浪闻莺”的茶座里。

期间,适逢林志宏先生心爱的小女——美国爱乐乐团作曲家、指挥家林品晶小姐主持的第十六届澳门国际音乐节首演,坐在米黄色的圣母玫瑰堂音乐大厅里,我们手捧香茗,凝神倾听高雅的旋律,欣赏林小姐精湛娴熟的指挥艺术,实在是人生难得的精神享受。

说起澳门茶人,林志宏先生可谓劳苦功高,近二十多年来,林老足迹踏遍祖国内地茶乡,积极参与内地与港、澳、台地区茶事,赴欧、美、大洋洲传播中华茶文化,也是本次交流活动的发起者、组织者。被澳门茶界尊奉“澳门茶艺之父”,应属情理之中。然而,林老先生连称“不敢当”——他以为澳门当代茶艺开拓者,当推唐志坚先生,这位在澳门政界身兼要职的社会活动家,澳门劳工子弟学校(模范中学)校长,祖籍潮州,对岭南工夫茶有着独到的研究和贡献。果然,当我们到学校回拜时,唐校长谈到工夫茶艺和紫砂茶具,如数家珍,令我辈钦敬不已。

林志宏先生对紫砂茶具同样情有独钟,交流活动周里,我们下榻处是林老位于妈祖阁庙附近一套休闲公寓,三室一厅,四壁精致的博物架上,陈列着数百件形态各异的紫砂茶具。林老将此居命名为“聚紫轩”。其实,这里仅是他收藏的一部分,林老常居所海滨金辉大厦寓楼内,还收藏着几百件紫砂精品,林老为收藏这批紫玉金砂倾注了大量心血,也因此与江苏宜兴的紫砂工艺大师结下了深深的情谊。但林老对紫砂艺术的收藏心态平和,并不刻意追求。一次,紫砂大师蒋蓉女士要将一件得意之作敬赠林老,林老偏偏不受,他说:“蒋大师的厚意,我心领了,但礼太重了,不敢当。我收藏的宗旨是随缘随心,乐在求知,决不苟求而从中获利,八十老翁,子女都长大成人了,没有什么奢求,闲来喝杯茶,玩玩壶,心满意足矣!”一代茶人恬淡高风,溢于言表。

林老先生和“茶之友”是一批有着强烈时代责任感的有识之士,茶文化交流期间,他们通过媒体呼吁:澳门是一座国际旅游名城,有许多博物馆供人参观。专业类的就有海事博物馆、艺术博物馆、葡萄酒博物馆、赛车博物馆等等,博彩业更是世人皆知。可是,有多少人知道,澳门又是中国茶叶出口最早转运地。澳门位于珠江出海口,茶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应不失时机建立一座茶博物馆,利用旅游名城优势,大力弘扬中华茶文化。

林志宏先生和“茶之友”的呼吁,在澳门茶艺协会得到引证,当我们拜访协会永远会长曾志挥先生,这位做了近半个世纪茶叶贸易的老茶人,书橱顶上一字型陈列了十多艘欧式风帆海船,曾会长说:“四百多年前,中国的茶叶就是通过这些海船扬帆起航,远销欧美大陆的。”

作为茶博物馆,茶具自然是其中重要馆藏部分。林老先生说:“茶具是历史,是文化,是艺术,要大力收集,充分反映澳门地区特色。”林老表示:一旦博物馆落成,馆藏需要,自己大半辈子收藏的千余件紫砂壶和古茶具,可以毫无保留地献出来,也算是物归其所吧!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澳门茶人的呼声,得到特别行政区民政总署的高度重视。随即做出决定,在澳门建一座茶博物馆,馆址选在独具东方古典园林情趣的卢廉若公园内。已于去年九月开标,目前正在紧张的施工中,预计年底前后即可建成开馆迎客。

纵观全球,茶博物馆寥若晨星,杭州有座中国茶叶博物馆,台湾省台北县和福建省漳浦县各有一座地方茶博物馆,日本静冈县金谷町有座“茶之乡博物馆”。仅此而已,寸土寸金的澳门居然出此大手笔,怎不令海内外茶人刮目相看!

去年金秋时节,第三届广州国际茶文化节在珠江之滨的国际会展中心如期拉开序幕,澳门茶界和笔者所在的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同仁都在被邀请之列。会前,林志宏先生和我相约,届时在会展中心广场聚首,谁知那天笔者公务缠身,竟不能践约,心中感到无限内疚与失落。两天后,在去粤北英德茶区的路上,忽接澳门茶友郑树茂先生电话泣告:林老先生因赴茶文化节期间,旅途社交劳累,回澳门后,顿感不适,抢救无效,猝然仙逝。我当时呆住了,抱憾的泪水忍不住夺眶而出。——事后,澳门“茶之友”告知:为林老送行的告别仪式,隆重而简朴,悼念大厅整齐安放着澳门各界和茶友们敬送的花圈,茶友们为林老送行的是林老生前爱喝的一杯杯香茗,氤氲中茶香弥漫了整个大厅,人们仿佛无形之中接受了一次茶的洗礼。

与澳门茶人接触多了,对他们的了解更深了一层,如果说澳门茶艺协会掌门人曾志挥先生苦心经营茶叶贸易,意在振兴澳门经济;以罗庆江先生为旗手的澳门中华茶道会,其原动力是为弘扬中华茶文化添砖加瓦;那么,以林志宏先生为代表的“茶之友”同道们,一言一行,则实实在在为提高澳门民众对“茶为国饮”的认识,进而全面提升中华茶文化在澳门和五大洲旅游观光者心目中的崇高地位而勤勤恳恳地工作。他们来自澳门社会各界,身份、地位不高,不妨碍他们对茶文化的一往情深。他们犹如一片片茶叶,在澳门这只硕大的茶杯中冲泡,以自身特有的色、香、味、形和丰富的营养,使这个世界多姿多彩,给世人以美好的享受与隽永悠长的回味。

再过几个月,一座有着南国情调的澳门茶博物馆将以崭新的英姿亮相于风景如画的卢廉若公园,澳门茶人萦绕心头的夙愿将成为现实。

澳门,我为您深深的祝福。

澳门,永远充满着时代的活力。

澳门,就是一杯浓浓的香茶。

写于2004年5月

篇7:甘茂华简介

龙船调的故乡

作者:甘茂华[土家族]

“妹娃儿要过河,哪个来推我嘛?”

这是王洁实和谢莉斯唱遍全国的龙船调,也是作家马识途描写过的那条清江。

它源头在利川,是鄂西山区的门户,依然缠缠绵绵的唱着龙船调。

唱得男人想女人,女人想男人。

唱得山里的日子上了龙船。

曾经有过一段时日,我爱龙船调爱得发疯,那是在远离故乡的北方,甚至睡觉也半张着嘴巴。妻说我走火入魔,我说我思乡念友,真的,想得好苦好苦。

想利川的山药,烤了吃,煮了吃,炒了吃,都好吃。撕了皮白白绵绵冒热气,满口的香。

想利川的麻辣火锅,炖狗肉,炖腊肉,一片红油,进口容易出口难,舌尖上辣得出一排排水泡。吃久了,鼻子也上火裂口子。

想利川的川戏,咿咿呀呀,领唱帮腔,帝王将相,才子佳人,配着闷闷的鼓,沙沙的锣,搅得心里直为古人担忧。

想利川的墨玉石雕,刻龙塑凤,活灵活现。还有嵌花楠木箱子,装料子衣服从来不长虫。

尤其想那棵磨刀溪的古杉。它穿过冰川期,终于遗留山地。那树靠了清江的润泽,不怕山风刮刀子,凭着坚韧的个性,于山的峡谷娓娓而歌,山外的感情,被这古杉紧紧牵来,探索植物学的奇迹,寻寻又觅觅。竟有黄头发蓝眼睛高鼻子的美国专家学者,远涉大洋,来到这龙船调的故乡,于古杉旁扛起了光闪闪的录像机,连呼天下第一杉。这自然已成定论,只是让人深深地感受着那块厚土、那些岁月,悄悄地猜想这古朴的水松树藏着一个历史典故。

这里既是清江的发源地,其水便养山也养水,因此盛产稻谷,米粒如银,被父老乡亲称之为“银利川”。其中支罗米、花台米,曾是古代土司向皇帝进贡之物。清江流域便极为自然地成为巴人文化的摇篮,土家风情,极其绚丽多彩。逢年过节,婚丧嫁娶,川戏,灯戏忙得不亦乐乎。正月十五过元宵,狮子灯、采莲船常常是深夜不散。乡村里还有茶馆、酒楼,也还有扬琴、竹琴和三棒鼓艺人即兴表演。劳作于山坡田间的土家人,边薅秧边唱歌,边砍柴边盘歌,更有机灵者于路边扯一匹青草,呜呜啦啦吹出弯弯拐拐调子,听者无不动情于朴素的旋律里。难怪,龙船调被选入世界二十九首优秀民歌之列。龙船调的故乡便成为一种诱惑一种魅力。

不仅文化人喜欢这里,而且生意人也喜欢这里。利川毛坝人头山的生漆,享有世界声誉。人云:“坝漆清如油,照见美人头。据说古时候就出口日本,而日商只要是毛坝商标,一律免检。清水洞的茶叶也好喝得很,泡在水里,一根根竖得像针,汤色碧绿,最是养神。我小时候曾跟着父亲去清水洞,开过一次茶叶现场会。那满山翠嫩翠嫩的茶园,把我的白衬衣竟照成了绿衬衣,连人都显得秀气多了。

龙船调的故乡,确实是鄂西山区一个很美很美的地方。不信,你就顺着清江去腾龙洞看看。沿途,山如翡翠,水似绸带,一片田畴,一只渡船,炊烟袅袅,唢呐声声,人在画中,画在眼前。特别是巨大的溶洞如卧龙之口,把蜿蜒而来的清江吸进腹内。俗话说卧龙吞江,堪称世界之最。这话不是平白无故说的,而是古建筑学家、华中工学院张良皋教授论证的。他说:利川落水洞应夺得世界名次。

我去的那天,山雨细细缕缕,亮亮的如透明的薄帕子,雨中溶洞水声潺潺,恰似一幅水墨画。租得三两把手电筒,我们一伙人便踩着小小心心的脚步,钻进洞里了。洞厅空间之大,如足球场一般。洞台爬满青青古藤,内有四季长流的阴河,蝙蝠飞来扑去,溶岩千奇百怪,说不尽的神秘景观。在洞里吹一声口哨,哨音像带响的箭,悠长而尖利,一声接一声,直往洞深处飞去,哪怕过了很久很久,余音也仍然清晰。

出城往西,三十九公里处有都亭山,相传巴国将军巴蔓子葬身于此。据《华阳国志》记载:“巴蔓子,周之季世,巴国乱,蔓子为将军,请师于楚,许以三城。乱平,楚使请城。蔓子曰:籍楚之灵,克绥祸乱,诚许是三城,将吾头往,城不可得也。乃自刎,以头授楚。楚王念其忠烈,以上卿之礼,葬其头于荆山之阳,巴国葬其身于都亭山。”这位土家先民的杰出人物,其爱国行为和献身精神,至今为人们所景仰。我曾臆想清江赛龙舟,也许不光是纪念屈原,还多少包含纪念巴蔓子的意思吧?

平常的日子,清江上木船或短途运输,或摆渡行人,很悠淡。在丰水月份,可放排至长江岸边的宜都县城。木排首尾相接,凌波踢浪,气势好大好大。领头的船老大长长地吆喝一声龙船调,前面放排人应声而合,震荡于峡谷,一句接一句地追着巴人的生命。于是龙船调也就与清江一样地流传一样地积淀。毕竟山外的世界太大太大,便有放排的汉子抛弃了曾经相亲相爱的妹娃儿,走遍南国贪恋南风,遗忘了回乡之路。我不知道这是进步还是倒退。只是忘不了,野百合惨白惨白地开,杜鹃花殷红殷红地啼,龙船调一如山川,年年月月在山里沉沉回旋!

为此,我的朋友、一位青年诗人曾经怀着长长的相思去寻找飘逝的龙船调。从他的组诗中,我听到土家妹子在呼唤:哥哥啊,你为何不开口?哥哥啊,你为何不抬头?你说鸽子花打苞的时候就回来,你说哭嫁歌涨潮的时候就回来,那有多久?唱龙船调,你就该知道是我挥动的手,在把你挽留。鸽子花总是要悠悠地开放。妹妹你总是要凄凄地等候。山外的丁香花为哥哥盛开,你不知道,只知道你的开放就为这山沟沟。“妹妹要过河,哪个来推我?”哥哥呵,为何没有人开口?是的,此时无声。

龙船调终于把千万条山道唱成千万条纤绳,紧紧勒在土家人肩膀上,拉着鄂西这条龙船而上下求索,而入江,而下海。我的土家族父老乡亲们,历史淌汗的脊背朝着苍天!

我在雨中看遍了龙船调故乡,似乎思绪也是湿湿的。这雨已经是下了好几天了。从滕龙洞出来,几阵凉风刮起来,感觉清醒而且惬意。山川被雨水润透,大自然静寥无语。唯风拂得一片水杉树林沙沙簌簌地响。看看四周,已是暮色苍然了。在清江河的水面上,有一条下船飘飘悠悠,于是龙船调也飘飘悠悠传了过去:

“妹娃儿要过河,哪个来推我嘛?”

连风似乎也愈和顺了,伴着一种节奏。这歌比酒还使人陶醉,不回答是不行的。作为土著的爱和忧,也深深地感染着我的心。那船是隐约的遥远,又隐约的向我靠拢。在一片沉静里,我猛地嘶喊着:“我就来推你嘛!”

我的呼喊火炭般燃烧。或许借着风。

我的心在伴随龙船调奔流。

【骨勒茂才简介】相关文章:

1.者勒蔑简介

2.刘树茂简历(刘树茂人物资料简介)

3.代才简历(代才人物资料及简介)

4.康茂才字寿卿蕲人原文和译文解析

5.游茂陵作文

6.朱国茂 体会

7.茂陵导游词介绍

8.汉茂油桃散文

9.尧茂书颁奖词

10.左才燕简历(左才燕人物资料及简介)

下载word文档
《骨勒茂才简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