砸锅专业户双语
“可乐鸡翅五花肉”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砸锅专业户双语,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砸锅专业户双语,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砸锅专业户双语
砸锅专业户双语
Jackass of all trades describes someone who is exceptionally bad at everything. It is very hard to work with this kind of person because they are likely to screw up everything in process but would never admit that it's their problem.
Jackass of all trades指任何事情都做不好的人。跟这一类人一起工作很难,因为他们可能会把进展中的所有事情都搞砸,而且还不肯承认是自己造成的。我们可以戏虐地称为“砸锅专业户”。
看个例子:
Stefan is a dork. Give him anything to do and he'll screw it up. Jackass of all trades.
Stefan真是蠢不可及,给他什么事儿,他都能搞砸。真是“砸锅专业户”。
【注意】
Jackass这个词在英语里多半都是用来骂别人“傻、蠢、笨”的,所以,生活中还是尽量少用吧。
这个戏虐的表达方式来源于英语俗语“Jack of all trades, master of none”,说的是,Jack这个人什么都懂一些,但哪方面都不精通,翻译过来就是“事事通,事事松”。当然了,这里的Jack并不特指某个人,而是这一类人的统称。
扩展:图书馆相关词汇
stack room 书库
shelving 排架
book reservation 典藏
circulation desk, delivery desk 出纳台
open shelves 开架式
closed shelves 闭架式
opening hours, hours of service, hours of loan service 开放时间
reader's card, admission card 借书证
call slip 索书单
call number 索书号
in circulation, out 借出
not for circulation 不外借
overdue notice 催还通知
renewal 续借
catalogue room 目录室
card catalogue cabinet 卡片目录柜
classified catalogue 分类目录
title catalogue 书名目录
author catalogue 著者目录
subject catalogue 主题目录
book case 书橱
scroll rack 卷轴架
double-sided book shelves 双面书架
roller shelf 滑动书架
book carrier, book conveyor 运书车
book lift, book elevator 图书升降机
disinfection of books 图书消毒
annual circulation 图书流通率
turnover of books 图书周转
inter-library loan 馆际互借
international loan 国际互借
reading room 阅览室
newspaper reading room 报纸阅览室
periodical reading room 期刊阅览室
newspaper file, newspaper rod 报纸夹
newspaper rack 报架
newspaper clipping 剪报
periodical record card 期刊登记卡
daily periodical card 报纸登记卡
periodica rack 杂志架
magazine binder 杂志夹
bound volume 合订本
篇2:养猪专业户先进事迹
养猪专业户先进事迹
佐腊,男,傣族,1981年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现任俄罗村委会党总支副书记、团总支书记,毕业于瑞丽党校法律专业。初进村委会,佐腊只是一个文书,辅助村委会主任干工作。后因表现突出,工作勤奋,为群众做实事,被推选为俄罗村党总支副书记。当然,村委会的津贴不足以养家,并且靠耕地也不能让家中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作为家里的男丁,他必须挑起整个家庭的重担,这让他倍感压力。于是,他不得不去寻找新的致富路子。通过观察,佐腊发现,只要愿意吃苦,养殖是个不错的致富方法。几经思考,佐腊最终决定养猪。那时正逢共青团贷免扶补工程的启动,佐腊申请到了2万元的贷款。资金虽然不多,但他从少做起,利用农村青饲料多成本低的优势再兼科学喂养和管理,每期养殖10头猪,每年出栏2批。
虽然农活干了不少,但是养猪对他来说还是一项不熟悉的事情。一名普通农民,缺少对养猪方面较为科学的经验和技术,真正做起来,其遇到的困难可想而知了。通过各种咨询请教以及参加乡农业中心开展的各项科技培训,他认为猪场里所有要素应是和谐统一的,猪舍、饲料、环境、营养、疾病控制要达到和谐统一,符合猪的生长、生理、要求。最关键的是要提高养猪人的饲养水平、文化内涵和社会地位。他希望让大家看到,养猪不再是简单的体力劳动,而是科技含量、文明程度都很高的行业。于是他对饲料喂养及疫病防治等方面进行了考察学习,然后进子猪,从10头开始养起。他敢闯敢干,吃苦耐劳,佐腊遇到困难不悲观失望,更不气馁退缩,而是积极进取,分析研究努力学习科学的养殖方法。()通过各种途径筹措资金,主动改变传统养殖习惯,靠改革创新观念。年轻好学的他经过努力,学会自己留种、配种、防病,不断扩大养殖规模。佐腊平时要忙村委会繁忙的工作,要照顾妻小还要搞好养殖,辛苦程度自不用说。可是靠着一股钻劲,凭着一股韧劲,带着一颗热心,佐腊权衡好三者之间的关系,无论是工作、家庭关系还是养殖之路都令人称赞。
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佐腊已经是姐相乡的能手之一,青年致富的领头雁。他从一个村委会的年轻人,变成了领头致富人,村寨有名的热心人,多次受到了姐相乡党委、政府的表彰,对于这一点,佐腊说:“无论我的`养殖业发展到什么程度,我的宗旨都不会改变,那就是让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多一个就业出路,让更多的人劳动走上致富路”。老百姓们看到佐腊的养殖业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后,纷纷上门取经,积极效仿,发展家庭经济。对于这些村民们,佐腊总是热心帮助,无偿提供技术咨询和养殖书记。几年来,共为群众讲解技术问题近百次,到村民家中提供服务四十多次,无偿提供养殖书记二十多本,并在其他养殖户遇到资金困难时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佐腊在自己致富的同时也没有忘记给乡亲们做些实实在在事。如今,佐腊已带领村里6户农户走上了养殖之路。
身兼数业的佐腊在做没一件事是都是专心致志,并没有像其他人担心的那样一件事都做不好。不得不承认,他是一名成功者,靠自己的汗水、更靠自己的智慧证明了自己,更重要的是他带动了当地养猪业的发展,他的成功也赢得了许多村民的尊重。岩佐腊的养猪之路证明:坚定的毅力、艰苦奋斗的精神是成就事业的基础,干一行爱一行是成就事业的根本保证。生命是一种姿态,不同的追求,不同的奋斗,必将演绎出不同的人生。
篇3:养猪专业户先进事迹
廿里河林场有这样一位热血青年,他高等身材,体魄健壮,举止稳重,头脑灵活。一提到他,人们自然就会和养猪联系在一起,林场职工无不竖起大拇指,对他啧啧称赞,他就是廿里河林场经警队长、共产党员邹运铎同志,依靠科技勤劳致富的典型代表。
邹运铎从小家境贫寒,兄弟姊妹五人,初中毕业后,成为林场一名普通营林工,经多年的打拼,仍然没有改变贫困的生活窘境。春,他东挪西凑,筹集5000多元,建筑简易猪舍,购进10头仔猪,开始学着养猪,对他来说,养猪可是大姑娘上轿――头一遭,由于没有经验,那年养猪市场行情不景气,再加上买来的仔猪品种质量不好,几年下来,钱没赚着,反倒贴了本,使他并不丰厚的家底受到了重创,当时真是雪上加霜,无处诉冤,家里所有人对他都不满意,劝他别养猪,好好上班挣工资得了,可他并不灰心,从书店购买一些关于养猪技术方面的书,边学边干,有时还跑到农场学习养猪技术。慢慢摸索猪的生活习性,掌握猪的生长特点,仔猪生下来什么时间打什么针,吃什么药,如何预防,如何配制饲料配方,他都虚心向养猪专业技术人员和当地老兽医请教,并结合自己以前养猪的教训,逐步积累了丰富的养猪经验。
说干就干,开始,邹运铎承包了林场畜牧小区,厂舍面积4000平方米,占地面积40000多平方米,年可生产生猪近5000头。他硬着头皮从亲属、朋友家赊回了仔猪1500头,以家庭联合形式发展养猪业,四个月的苦心经营,第一批育肥的小猪出栏了,他看在眼里,美在心里。虽然猪养好了,但是销售是一个大问题。肉猪市场面临激烈的竞争,特别是市场供过于求,价格一度跌了再跌,照此价格,亏损严重。为此他积极外出跑市场,了解外地的行情,就将生猪运往价格高的地方出售,在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变亏为盈。初偿市场调节的甜头后,他和妻子、亲友合计,自己与外面客户长期合作,将全场养殖户生猪统一集中外销,让职工赚内外差价,既使职工增收,又确保货源,提高自身信誉度,长期发展,实现“双赢”。
由于诚实守信,如今邹运铎的业务十分繁忙,基本上负责了全场生猪的流通工作,虽然他为此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也赚不到职工养殖户的钱,但他以自己说的一句话:“自己搞活了,拉大伙一把”为宗旨,乐此不疲。通过他的努力,目前生猪出栏量以每年1000多头以上的速度递增,林场其他职工的生猪也急剧增加,养猪业逐步取代了长期以来以单一的林业为主体传统经济而成为林场的主导产业,实现了林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邹运铎尝到了养殖生猪的甜头,他本人的生活也开始由脱贫奔小康了,购买了小轿车,电脑上了网,洽谈业务的人多了。看到他有了如此收益,周围的职工群众也纷纷效仿,上门求经验,求技术的人越来越多,他从不对上门求技术的人保守,对每一个人都热心传授技术,并且上门指导,免费提供防疫等技术服务。他经常向林场其他人讲解养猪饲养情况和产品销售情况,在他的带动下更多的职工,都参与到养殖中,林场又有3户职工发展了养猪业。只要有时间邹运铎就教他们如何喂料、如何管理,在潜移默化中将技术传授给他们。由于市场的需求,他的生猪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用更加合理的科学规划,严格的内部管理,把生猪产业这块蛋糕做大,同时为林场解决富余劳动力10多人,真正成为了“龙头大户”,养猪业成为林场职工增收的一个新的经济亮点。
邹运铎从不耽误工作,紧跟党的步伐,务实创新,关心职工、热心公益事业,林场的大事小事,只要关系全局,切合实际,促进发展的他都带头支持,积极完成好,在关键时刻总是显示着共产党员的先进本色。
在社会主义新林区建设的浪潮中,邹运铎在林业产业结构调整起到了典型示范作用,为林业规模养猪的快速发展发挥了“龙头”带动作用。我们有理由相信,邹运铎必将勇立潮头,带动全场职工发家致富,用热情的双手撑起一片属于自己的一片蓝天。
篇4:专业户如何面对养猪低潮
专业户如何面对养猪低潮
猪肉既是商品,就受着价值规律的制约和影响,猪的`生产出现周期波动也在情理之中.作为中小生产者的专业户要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必须了解和把握好它的规律性,做到有的放矢.
作 者:陈宏梁 作者单位:浙江省绍兴市畜牧兽医站,31 刊 名:中国畜牧杂志 ISTIC PKU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年,卷(期): 35(5) 分类号:F3 关键词:篇5:我是“少爷”专业户作文
我是“少爷”专业户作文
我有一个特殊的身份――“少爷”专业户。哈哈,你一定会很好奇吧。都21世纪了,为什么还会有少爷呢?
下面,就让我为大家答疑解惑吧!其实,少爷是我在戏里的角色。我从拍摄第一部戏到现在,绝大多数扮演的角色都是富家小少爷。一开始我也很奇怪,为什么导演总找我演少爷呢?后来,导演告诉我,因为我的形象、气质与富家少爷很吻合。就连化妆老师都说,我很适合演小皇子、小少爷。
演少爷看似舒服,让人羡慕不已。住的是别墅、出门坐的是豪华汽车,身边还跟着丫鬟、仆人照顾。但现实并没有戏里呈现的那样滋润、惬意。我就为大家揭秘一下“少爷”专业户背后的辛苦与不易吧。少爷一般都会出现在古装戏或民国戏中,即便是夏天,戏中的服装也是左三层右三层,片场又是不能装空调的,一场戏下来,衣服从里到外都被汗水浸湿了。如果是古装戏还要戴假发套,就像是大夏天头上带了一顶厚帽子,汗水留下来使粘上的假发都脱胶了。特别是拍汽车里的戏,车内温度接近五十度,戏里用的'车都是道具车,虽然可以开,但是车里没空调,有时候连车门都锁不牢,还需要我这个“少爷”自己用手拉着门。本“少爷”简直就是苦中作乐呀!
有人可能要说了,戏里的富豪之家吃的都是山珍海味,少爷总可以大饱口福吧。您有所不知啊,虽然餐桌上摆着丰盛的饭菜,我的肚子也饿得咕咕叫。但是,并不能像在家里那样想吃就吃,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作为演员,要一边吃,一边说台词,还要表演,并与其他演员交流,头脑中还不能忘记导演交代的注意事项。这一顿饭出下来真是累心呀。
演少爷真的是人前显贵、人后受罪啊!但是,演戏是我最大的兴趣爱好,我将为此而努力,乐此不疲!
篇6:农村党员养猪专业户个人事迹材料
农村党员养猪专业户个人事迹材料
行动诠释生命
事迹简介:__,__乡__村党员,曾多次被评为市优秀养殖专业户。工作中,他务实创新,坚持不懈,奋斗不息,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生活中,他乐于助人,热心公益,无私奉献,家庭中,他尊老爱幼,对妻子诚心诚意,对父母敬爱有加,对邻居和睦友爱,是新时代里精神文明建设的先进典型。
中等个子,挺直的身板,炯炯有神的眼睛,一眼望去,给人以正直真诚、精明强干的深刻印象。他就是__,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党员。在工作中,他务实创新,坚持不懈,奋斗不息,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在生活中,他乐于助人,热心公益,无私奉献。|||十多年来,__默默地寻找自己的人生目标,在坎坷不平的人生道路上,正视挫折,愈挫愈勇,凭着一种执着向上的韧劲和坚定的毅力创造了辉煌的业绩,成为了致富的领头羊,在党员中树立了――学习的楷模,赢得了群众的称赞,干部的认可,体现出一个农村党员特有的人生态度。|||1986年,__和妻子在一间半的土砖屋里举行了不被岳家人祝福的婚礼,简单的婚礼过后,__虚弱的身体遭遇了“寒流”的袭击,从此落下了不能干体力活的毛病,面对着家人和邻里失望的眼神,__没有消沉,而是勇敢的正视现实,他和妻子开始思考着发家致富的路子。
1991年,他瞄准了农村生猪养殖这片广阔的市场。背上简单的行囊,他踏上了学习养殖经验的征程,两个多月的理论学习后,他带着十几头良种猪回到了家乡,开始了他的养殖生涯,1993年,他在信用社借到了10万元,建起了颇具规模的4间猪舍,引进良种猪500多头,全面拓宽了养殖规模。仅在,出栏牲猪数量达1000头左右,当年的纯收入达16万。如今,__家已成为__乡大规模的养殖户,年出栏牲猪达1500头左右。猪价好的年份,纯收入达10多万元,像去年猪价低迷的情况下,也赚了3万多元。曾多次被评为市优秀养殖专业户。谈及起他的养殖路,可以算得上是风雨兼程,从最初的疑惑,失望到中间的观望、叹息到现在的勃勃生机,酸甜苦辣的.滋味都品尝了。记得刚开始的时候,他和妻子经常为了寻找一种好的野猪草,跑遍整个村庄,早出晚归是家常便饭。谈及妻子当年挺着大肚子,为家事奔波劳累,这位刚强的汉子竟哽咽不语。望着眼前这样一栋漂亮的三层小洋楼,我们除了佩服还是佩服。|||他紧跟党的脚步,关心村民,热心公益事业,在关键时刻总是显示着共产党员的先进本色,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浪潮里,他勇立潮头,用他的热情撑出了一片蓝天。|||__虽然不是村里的领导干部,但是他却时刻以党员身份严格要求着自己,用他的无私奉献谱写着共产党员的高大形象。村里的大事小事,只要是关系全局,切合实际,促进发展的,他都带头支持。村道路基建设开工之时,一些村民对筹资修路表示不理解,__却二话没说,一边做群众的思想工作,一边掏出300元钱支持路基建设。路面硬化的时候,他是既出钱又出力,身体不好的他带病坚持工作,许多村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劝他休息的时候,他总是微笑着说,修路是造福后代的大好事,我不出点汗,怎么对得起我的子孙后代呢?村里搞水利设施建设的时候,他也是奔赴在建设的第一线上,帮助施工队搞测量,搞规划。村里修缮学校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捐了500元,走的时候,他很诚恳的对村干部说:“新农村建设是个大工程,村部建设这一关乎__形象的项目也迫在眉睫,要是村部建设资金有什么困难,你们尽管向我开口,我一定全力支持!”。他就是这样一个人,心里老是装着别人,碰上村里贫困户有难的时候,他总是带头慷慨解囊,二十多年来,他一共帮助了十多户村民,村里人都说他是致富不忘乡亲的好党员。|||他乐于吸取新知识,观察细心,尊老爱幼,认真学习养殖科技知识,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先进典型。|||走进__的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整排的书本,他是个爱学习的农民,对于新知识,他总是在第一时间里认真学习。“他没什么别的爱好,就是喜欢看书!他是个热心人,性子直的很呢!”这是__的妻子对他的评价,的确,__一边学习,一边总结经验,找到了一套有效的养殖方法,遇到前去询问养殖经验的人时,他总是倾情相授。儿子女儿都在上大学,他们家的风尚很好,在他家根本就找不到普通农家有的扑克牌,跑胡子。“我经常见他在家里看书,我们要教他玩简单的扑克牌,他总是摇摇头对我们说,做点有价值的事,做个充实的人!__真的很不错,村子里不打牌的人很少见的!”这是邻居对他的评价。的确十多年来,他们家从来就没有人参与过打牌活动,他和妻子就连简单的规则都不懂,在别人眼里或许他们是不会生活的人,在我们眼里他们是一群充实有价值的人。他和妻子相敬如宾,二十年来,他们两口子从来就没有红过脸,对妻子他是诚心诚意,对父母他是敬爱有加,对邻居他是和睦友爱,他家是村里有名的五好文明户。虽然没有太阳的光芒,但是__用他那高尚的精神浇灌出了娇艳的花朵,他就像春天里的一滴甘露,滋润着人民干涸的心田。|||
篇7:莫言《养猫专业户》原文欣赏
莫言《养猫专业户》原文欣赏
姑姑对我说过,他的爹不务正业,闲冬腊月别人忙着下窨子编草鞋赚钱,他的爹却抱着两只大猫东游西逛。姑姑说他出生时,解放军的炮队在村后那片盐碱地上实弹射击,荒地上竖着一股股烟,有白色的,有黑色的。炮声很响,震得窗户纸打哆嗦。
他长到七岁时,和我打架,用手抓破了我的腮,用牙咬破了我的耳朵,流血不少。被姑姑撞见,姑姑骂他:“大响,你这个野猫种,怎么还咬人呢?”
他不住地用舌尖舔着嘴唇,好像猫儿舔唇上的鼠血,眼睛眯缝着,在我姑姑的数落声中,不吱声,也不挪动。一只蓝猫从我家磨屋里叼着一匹耗子蹿出来,耗子很大,把猫头都坠低了。他眯缝着的眼突然睁开,从眼里射出一道光线,绿荧荧的。手提到胸前,身体缩起来,片刻都不到,他直飞到猫前去,把那匹大耗子截获了。蓝猫怪叫几声,像哭一样,对着他龇牙咧嘴,无奈何,悻悻地贴着墙根又溜进磨屋里去了。姑姑停止了用玉米皮包扎着我的耳朵的手,嘴不说话,僵硬地半张着。我和姑姑都定着眼看手提着大耗子的大响,他的脸上挂着谜一般的好像是愚蠢也许是残酷的笑容。
后来,大响跟随着他爹闯关东去了,一去也就没了音信。我当兵前二年,一个老得有点糊涂了的关东客回了老家,我跟他坐在一起为生产队编苫,问起大响一家,关东客眊着眼说:大响的爹死了,大响被山猫吃了。问到山猫形状时,关东客满嘴葫芦,只说好像一种比猫大点比狗小点的十分凶猛的野兽,连老虎狗熊都怕它三分。
大响被山猫吃了,我也没感到难过,只是又恍然记起他脸上那谜一般的好像是残酷也许是愚蠢的笑容来。
老关东回乡一年就死了,埋在村东老墓田里,村人都说这叫叶落归根,故土难离,哪怕再穷,也难忘了,老来老去,终究要转回来。
又一年初冬,征兵开始了,来带兵的解放军都穿着大头皮鞋羊皮大衣,问问说是黑龙江来的。我马上就想起老关东客那些关于关东的神秘传说,想起了那个被山猫吃掉了的大响,那怪异而凶残的动物正用带刺的舌舔着大响的白骨,凄厉一声叫,连山林都震动了……那时农村日子不好,年轻人都想当兵,争得头破血流的。因我姑姑头二年嫁给了民兵连长邢麻子,我沾了光,没争没抢就拿到了入伍通知书。坐上闷罐子车,连白带黑地往北开了不知几多工夫,到了一座大森林的边上,触鼻子扎眼的树、雪,风呜呜地叫,夜里满树林子都是狼嗥。首长听说我在家养过猪,就把我分配去养狼狗。养狗的日子里,我经常偷食喂狗的一种红色肉灌肠,挨过批评,但也改不了,因我一见那红色灌肠,就像生精神病似的烦躁不安,非吃不可,非吃不能平息烦躁情绪……现在我还是不敢回忆那红色灌肠的形状和味道……吃着红色灌肠的时候,我的眼前交替出现着两幅幻景:大响像电一般扑到猫头上,截获耗子。脸上是愚蠢的或是残酷的笑容……山猫用带刺的舌舔着大响的白骨,舔着那笑容,像用橡皮擦纸上的字迹一样……
我就好像见过了山猫似的脑海里浮动着山猫机警而凶残的脸。
因我恶习难改,被调到炊事班,负责烧火喂猪。有一天,指导员和炊事班长到山上去谈心,抓回三只小猫崽,山猫崽子!通体花纹,黑与灰交织,黑的特别鲜艳,耳朵直竖,似比家猫尖锐,别的也就与家猫无大差别了。山猫吃掉大响的故事从此完结了。
抓回小山猫不几日,老兵复员,一宣布名单,炊事班长是第一名,我是最后一名。炊事班长已当兵五年,风传着要提拔成司务长的,他工作积极,经常给我做思想工作。我当兵两年,被复了员,是因为我偷食红色灌肠吧!复员就复员,总算吃了两年饱饭,还发了好几套里里外外从头到脚的新衣新帽,够穿半辈子啦!当了两年兵,这一辈子也算没白活。我是这么想。可炊事班长不这么想,宣布复员名单时,一念到他的名字,他当场就昏倒了。卫生员用针扎巴了半天,才把他扎醒了。醒了后,他又哭又闹。后来,他用菜刀把两只小山猫的头剁下来——他把一只小山猫按在菜板上(小山猫还以为他是开玩笑呢,咪呜咪呜地叫着,用爪子搔他的手),高举起菜刀,吼一声:“连长!你娘的!”同时,菜刀闪电般落下,猫头滚到地上,菜刀立在菜板上,猫腔子里流黑血。猫眼眨古,猫尾巴吱吱地响着直竖起来,竖一会儿,慢慢地倒了下去。第二只小山猫又被他按在菜板上,在满板的猫血上,在同胞的尸体旁,这只小山猫发疯地哭叫着。炊事班长歪着嘴,红着眼,从菜板上拔出刀来,高举起,骂一声:“指导员,你娘的!”话起刀落,猫头落地,猫血溅了他一胸膛。人们呼呼隆隆跑过来,其中有连长也有指导员。炊事班长蹲在地上,歪歪嘴,就有两颗泪涌出来,他说:“指导员……连长……留下我吧……我不愿回去……”
那只没被炊事班长斩首的小山猫被我装进一个纸盒里带回了家乡。炊事班长杀猫、哭求也无济于事,与我坐同一辆汽车,哭丧着脸到了火车站,乘一辆烧煤的火车,回他的老家去了。据说他的家乡比我的家乡还要穷。
生怕那只山猫在火车上乱叫被列车员发现罚款,副连长送我一铁筒用烧酒泡过的鱼,把猫喂醉了,让它睡觉。副连长说,它一醒你就用鱼喂它。副连长是我的老乡,他说家乡鼠害成灾,缺猫。
虽说见过山猫之后便不再相信大响被山猫吃掉的鬼话,但在街上碰上了他,心里还是猛一“格登”,互相打量着,先是死死地互相看着脸,接着是从头到脚地上下扫,然后便互相大叫一声名字。
他身体长大了很多,脸盘上却依然是几十年前那种表情,不开口说话的时候,脸上便浮现那种神秘的微笑,好像愚蠢,又好像残酷。
“‘喀巴’说你让山猫吃了呢!”我说的“喀巴”是老关东的名字。
他咧咧嘴问:“山猫?”
连田野的老鼠都跑进村里来了,它们嘴里含着豆麦,腮帮子鼓得很高,在大街上慢吞吞地跑着,公鸡想去啄它们的时候,它们就疾速地钻进墙缝里,钻进草垛里,钻到路边随处可见的鼠洞里。
“你见过山猫吗?”他问我。
我告诉他我从关东带回来一只小山猫,在姑姑家躺着,还没真正醒酒呢!
他高兴极了,立即要我带他去看山猫。
我却执意要先看他的家。
他的家是生产队过去的记工房,被他买了。房有四间,土墙,木格子窗,房上有三行瓦,两行瓦蓝色,一行瓦红色。两只大猫卧在他的炕上,三只小猫在炕上游戏。土墙上钉着几十张老鼠皮。他枕头边上摆着一本书,土黄色的纸张,黑线装订,封面上用毛笔写着几个笨出的黑字:旭鼠催猫。我好奇地翻开书,书上无字,却画着一些奇奇怪怪的`花纹。也许别的页上有字,我不知道,我只看了一眼那些花纹,他就把书夺走了。他厉声呵斥我:“你不要看!”
我的脸皮稍稍红了一下,自我感觉如此,讪讪地问:“什么破书?还怕人看。”
他似乎有些不好意思,摩挲着那本书道:“这是俺爹的书。”
“是你爹写的?”
“不是,是俺爹从吴道士那里得的。”
“是守塔的吴道士?”
“我也不知道。”
那座塔我知道,砖缝里生满了枯草,几十年都这样。道士住塔前的小屋里,穿一袭黑袍,常常光着头,把袍襟掖在腰里,在塔前奋力地锄地。
“你可别中了邪魔!”我说。
他咧咧嘴,脸上挂着那愚蠢与残酷的微笑。他把书放在箱子里,锁上一把青铜的大锁,嘴里咕哝着什么,五只猫都蹲起来,弓着腰,圆睁眼看着他的嘴。
我的背部有点凉森森的,耳朵里似乎听到极其遥远的山林呼啸声,正欲开口说些什么,就听到啪嗒一声响,见一匹雪白的红眼大鼠从梁上跌下来,跌在群猫面前,呆头呆脑,身体并不哆嗦。白鼠的脸上似乎也挂着那愚蠢又残酷的笑容。
大响捉着鼠,端详了半天,说:“放你条生路吧!”嘴里随即嘟哝了几句,猫们放平了腰,懒洋洋地叫了几声,老猫卧下睡觉,小猫咬尾嬉闹。那红眼白毛鼠顿时有了生气和灵气,从大响手里嗖地跳下,沿着墙,哧溜溜爬回到梁头上去,陈年灰土纷给落下,呛得我鼻孔发痒。
我当时有很大的惊异从心头涌起,看着大响脸上那谜一般的微笑,更觉得他神秘莫测。一时间,连那些猫,连那土墙上贴着的破旧的布满灰尘的年画,都仿佛通神通鬼,都睁了居高临下、超人智慧的眼睛,在暗中看着我冷笑。
“你搞的什么鬼?”我问大响。
大响赶走那微笑认真地对我说:“伙计,人家都在搞专业户挣大钱,咱俩也搞个专业户吧!养猫。”
养猫专业户!养猫专业户!这有趣而神秘怪气十足又十分正常富有吸引力的事业。
“听说你从关东带回来一只小山猫?”他又一次问。
晚上我就把小山猫送给了大响,他兴奋得一个劲搓手。
我到姑姑家去喝酒。
姑父三盅酒进肚,脸就红了,电灯影里,一张脸上闪烁着千万点光明。他把我的酒盅倒满,又倒满了自己的盅,把酒壶放在“仙人炉”上燎着,清清桑子,说:“大侄子,一眨巴眼,你回来就一个月了,整天东溜西溜,不干正事,我和你姑姑看在眼里,也不愿说你。你也不小了,天天在这里吃饭,我和你姑即便不说什么,只怕左邻右舍也要笑话你!现在不是前二年啦,那时候村里养闲人,游游逛逛也不少拿工分;现如今村里不养闲人,不劳动不得食。我和你姑不知道你心里怎么想的,是分几亩地种还是出去找个事挣钱?”
我的心有点凄凉,喝了酒,说:“姑父,姑姑,我一个大小伙子,自然不能在你家白吃干饭!虽说是要紧的亲戚,毕竟不是自己的家,就是在爹娘家里,白吃饭不干活也不行。吃了你们多少饭,我付给你们钱。”
姑姑说:“你姑父不是要撵你,也不是心痛那几顿饭。”
我说:“明白了。”
姑父却说:“明白就好,就怕糊涂。你打的什么谱?”
我说:“这些日子我跟大响商量好了,我们俩合伙养猫。”
纸糊的天棚上,老鼠嚓嚓地跑动着。
姑父问:“养猫干什么?”
我说:“村里老鼠横行,我和大响成立一个养猫专业户,卖小猫,出租大猫……”
我正想向姑父讲述我和大响设想的大计划时,姑父冷笑起来。
姑姑也说:“哎哟我的天!你怎么跟那么个神经病搞到一堆去胡闹?大响是给他爹那个浪荡梆子随职,你可是正经人家子女。”
姑父讽刺道:“有千种万种专业户,还没听说有养猫专业户!你们俩还不如合伙造机器人!”
姑姑说:“我和你姑父替你想好了,让你一头扎到庄稼地里怕是不行,当过兵的人都这样。喇叭里这几天一个劲儿地叫,县建筑公司招工,壮工一天七块钱,除去吃喝,也剩三五块,你去干个三年两载,赚个三千两千的,讨个媳妇,就算成家立了业,我也就对得起你的爹娘啦!”
我又见了大响,把准备去建筑公司挣钱不能与他养猫的事告诉他,他很冷淡地说:“随你的便。”
以后我就很难见到大响的面了。建筑公司放假时我回家去探望过大响,那两扇破门紧锁着,门板上用粉笔写着一行大字:养猫捕鼠专业户。旁有小字注着:捉一只鼠,仅收酬金人民币一元整。铁将军把着门,这老兄不在。但我还是吼了几声:“大响!大响!”院子里一片回声,好像在两山之间呼唤一样。我把眼贴到门扇上往里望,院里空荡荡的,低洼处存着夜雨的积水,那匹我曾见过的白耗子在院里跑,墙上钉着一片耗子皮。
大响的邻居孙家老太太迎着我走过来,一头白发下有两点磷火般的目光闪烁。她拄着一只花椒木拐杖,干干的小腿上裂着一层白皮。她问:“您是请大响拿耗子的吧?他不在。”
“孙大奶奶,我想找大响耍耍,我是老赵家的儿子,您不认识我?”
老太太一只手拄定拐棍,一只手罩在眉骨上方,打量着我,说:“都愿意姓赵,都说是老赵家的儿子,‘赵’上有蜂蜜!有香油?”
我立刻明白,这老太太也老糊涂了。
她以与年龄不相适合的敏捷转回头来,对我说:“大响是个好孩子,他发了财,买蜂蜜给我吃,你买毒药给我吃,想好事,我不吃!前几年,你们药耗子,把猫全毒死了,休想啦,休想啦……”
回家与姑姑说大响的事,姑姑说:“这个疯子!不是个疯子也是个魔怪!”
姑父插言道:“你可别这么说!大响不是个简单人物,听说他在墨河南边一溜四十八村发了大财!”
有关大响的传说如雷贯耳是一九八五年,那时我时来运转,被招到县委大院干部食堂烧开水,婚也结了,媳妇的肚子也鼓了起来,满心里盼她生个儿子,可她不争气,到底生了个女儿。
女儿出生后,我告了一个月假,回家侍候老婆坐月子。这些日子里,大响来过一次,坐在院子里也不进屋。他比从前有些瘦,但双目炯炯,言语中更有一些玄妙的味道,但细揣摩,又好像是正常的。他说:“老兄,贺喜,喜从天降!浩浩乎乎乾坤朗朗!没有工夫煮鸡汤,吃耗子在南方,多跑路身体健康,不可能万寿无疆!送你二百元,给嫂子和侄女添件衣裳。”他把一个红纸包拍在我手里,一转身就走了。我没及谦让,就见他那黑黑的身影已溶到远处的月影里。一声柳哨,令人肠断。我不知这柳哨是不是大响吹的。又隔了几天,因寻一味中药,我骑车跑到邻县的马村,那里有一家大中药铺,三个县都有名。骑到距马村不远的一个小庄子,见村里男女老幼都跌跌撞撞地往村中跑,下车问一声,说是有一师傅在村中摆开法场,要把全村的耗子拘到池塘里淹死。心里一扑愣,立即想到这是大响,便推了车,随着人群往前拥。将近池塘时,早望见红男绿女,围成了一个大大的圆圈。垂柳树下,站着一瘦高个子男人,披一件黑斗篷,蓬松着头发,恰如一股袅袅的青烟。我把草帽拉低,遮住眉头,支起自行车,挤进人圈里,把头影在一高大汉子背后,生怕被大响瞧见。
起先我想这人也未必就是大响,他的眼神时而涣散,时而凝结,涣散时如两池星光闪烁,凝结时则如两坨青水冷气,仿佛直透观者肺腑;我才觉得他必定是大响。因为他不管目光涣散还是凝结,那种我极端熟悉的谜一般的愚蠢或残酷的微笑始终挂在脸上。他的身后,蹲着八只猫。
好像是村里的村长一类的人物——一个花白胡子的老汉走到大响面前,哑着嗓子说:“你可要尽力,拘出一匹耗子,给你一块钱,晌午还管你一顿好烟好菜;拘不出耗子嘛……这里离派出所并不远,前天还抓走了一个跳大神的婆子呢!”
大响也不说什么,只是更加强烈了那令人难以忘却的笑容。花白胡子退到人堆里。大响从猫后提起一面铜锣,用力紧敲三响,锣声惨厉,铜音嗡嗡,不知别人,我的心紧缩起来,更直着腰看大响。他赤着脚,那黑袍上画着怪纹,数百根老鼠的尾巴缀在袍上,袍袖摆动,鼠尾嚓嚓啦啦细响。他提着铜锣,紧急地敲动,边敲锣身体边转动起来。黑袍张开,像巨大的蝙蝠翅膀。群猫也随着他跳动起来,它们时而杂乱地跳,时而有秩序地跳,但无论杂乱无章还是秩序井然,那只我从关东带回来的山猫无疑始终充当着猫群的领袖。两年不见,它长大了许多,只是从它的格外尖锐的耳上,从它那些缠绕周身的格外鲜艳夺目的黑色条纹上,我才能认出它。它的身体比那七匹猫要大,正应了老关东客“比猫大点,比狗小点”的话。我总觉得群猫脸上,尤其是山猫脸上的表情与大响脸上那微笑有着密切联系,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共同的、互通的,同属于一个尚未被人类完全认识的因而也就是神秘的精神现象的艨胧范畴。
猫们的跳跃舞蹈协调一致时,就好像八颗围绕着大响旋转的行星。阳光灿烂,照耀着光亮的猫皮,垂柳吻着生满青萍的池塘,蜻蜓无声地滑翔。猫的身体都拉得很长很细,八猫首尾连接,宛若一条油滑的绸缎。
大响与群猫旋转舞蹈,约有抽两袋旱烟的工夫,众人正看得眼花缭乱时,锣声停了,人与猫俱定住不动,好像戏台子上演员的亮相。天气燥热,大响脸上挂着一层油光光的汗。大家都不错眼珠地盯着他,他嘴里振振有词,语音含糊,听不清什么意思,两条洁白的泡沫挂在他的嘴角上。定住的猫在他的“咒语”中活动开来,猫嘴里发出疹人的叫声,猫腿高抬慢落,徘徊行走,八匹猫好像八个足登厚底朝靴在舞台上走过场的奸臣。
群众渐渐有些烦恼,毒辣的太阳晒着一片青蓝的头皮,烦恼是烦恼,但也没人敢吱声。我私下里却为大响担忧起来,全村的耗子难道真会傻不棱登地前来跳塘?
忽然,猫叫停止,八匹猫在大响身前一字儿排开,山猫排在最前头,俱面北,弓着腰,尾巴旗杆般竖起,胡须爹煞,嘴巴里呼呼地喷着气,猫眼发绿,细细瞳仁直竖着,仿如一条条金线。我的汗马上变得又冷又腻,眼前幻影重重,耳朵里钟鼓齐鸣,恍惚中见群马奔驰在塞外的冰冷荒漠上,枯黄的羊儿在衰草中逃窜……赶忙晃头定神,眼前依然只有八匹发威的猫。大响从腰里掏出一支柳笛,嘟嘟地吹起来,笛声连续不断,十足的凄楚呜咽之声。斜目一看,周围的观众都紧缩着头颈,脸上挂着清白的冷汗珠。不知过了几多时光,人背后响起一片嘈杂声,笛声忽而高亢如秋雁嘹唳,群猫也大发恶声。有人回头,喊一声“来了”,人群便豁然分开,裂开一条通衢大道,数千匹老鼠吱吱叫着,大小混杂,五色斑驳。蜂拥而来。众人都不敢呼吸,身体紧缩,个个矮下一截。大响闭着眼,只管吹那柳笛,群猫毛发戗立,威风大作,逼视着鼠群。鼠们毫不惊惧的样子,一个个呆头呆脑,争先恐后地跳到池塘里去,池塘里青萍翻乱,落水的老鼠奋力游动着,把青萍覆盖的水面上犁出一条条痕迹。后来都沉下去,挣扎着,露出红红的鼻尖呼吸,又后来,连鼻尖也不见了。
柳笛声止,群猫伸着懒腰徘徊,大响直立在烈日下,低着头,好像一棵枯萎的树。
湾水平静,众人活过来,但无有敢言语者。村里管事的花白胡子蹒跚到大响面前,叫了一句“先生”,大响睁开眼,嫣然一笑,几乎笑破我的心。
我骑着自行车疾速逃走,浑身空前无力,寻了一块花生地,便扔下车子,不及上锁,一头栽倒,沉沉睡去。醒来时红日已平西,近处的田畴和远处的山影都如被血涂抹过,稼禾的清苦味道直扑鼻孔,我推车回家,回想上午的事,犹如一场大梦。
回到县里后,我见人就说大响的奇能,起初无人相信,后来见我说得有证有据,也就半信半疑起来。
初冬时,邻县的领导向我们县里领导问起大响的事,县委莫书记很机智地做了回答。
莫书记到伙房里找我,了解大响的情况,我把我知道的有关大响的一切都说了。
大响成了名人,市里有关部门也派人前来调查。这样张张扬扬地过去了半年。
麦收的时候,县粮食局一号库老鼠成灾,准备请大响来逮鼠。消息很快传开,市电视台派了记者来,带着录像器材,省报也派了记者来,带着照相机和笔,据说有几位很大的领导也要来观看。
那天上午,一号粮库的防火池里贮满清水,池旁排开一溜桌子,桌子上铺了白布,白布上摆着香烟茶水。县里领导陪着几个很有气派的人坐在那儿抽烟喝茶。
半上午时,一辆黑色的轿车开进院子,大响从车里钻出来。他穿着一双皮鞋,一件藏青的西服挂在身上,显得十分别扭。我寻找着他脸上那谜一般的微笑。
从轿车里把八匹猫弄出来就费去了约十分钟,猫们显得十分烦躁,尤以山猫为甚。
总算开场了,记者把强光灯打在大响的脸上,那微笑像火中的薄纸一样颤抖着。强光灯打在猫脸上,猫惊恐地叫起来。
表演彻底失败。我听到一片骂声。
水池旁一个戴眼镜的人站起来,冷冷地说:“彻头彻尾的骗局!”然后拂袖而去。
莫书记急忙追上去,脸上一片汗珠。
我的脸上更是一片汗珠。
【砸锅专业户双语】相关文章:
1.双语教学计划
2.双语名人名言
4.双语学习计划
5.英语考试双语美文
6.中英双语名人名言
7.双语英文名人名言
8.双语作文:自学
9.辞职信中英双语
10.朋友双语译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