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山东立秋后还热吗?山东立秋的习俗介绍

山东立秋后还热吗?山东立秋的习俗介绍

2023-03-13 08:28:15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停止嘚啵嘚啵”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5篇山东立秋后还热吗?山东立秋的习俗介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山东立秋后还热吗?山东立秋的习俗介绍,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山东立秋后还热吗?山东立秋的习俗介绍

篇1:山东立秋后还热吗?山东立秋的习俗介绍

山东立秋后还热吗?

立秋意味着秋天的开始。不过,气象专家却表示,立秋之后,随着海水温度的升高,青岛的海雾天气减少。青岛不同于前一个月的闷热,可能会出现晴热的天气。

在我国范围内,很少有在“立秋”之后,就进入秋季的地区,各地的秋季开始时间也不一致,所以立秋并不等同于真正的秋天的开始。立秋一般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天气总的趋势是逐渐凉爽。但是,我国有“秋老虎”的说法,立秋后暑热天气还要存在一段时间。

一般来说,秋天来得最早的黑龙江和新疆北部地区要到8月中旬入秋,首都北京在9月初入秋,江淮一带秋天从9月中旬开始,10月初浙江丽水、江西南昌、湖南衡阳一线进入秋天,11月上中旬雷州半岛才进入秋天。

立秋不是真正秋天的到来,炎夏的余热未消,处暑节气也将在8月23日随之而来,因此防暑热依然必不可少。

专家提醒,为应对立秋后的炎热天气,要注意补充水分,多吃蔬菜;注意饮食卫生,尽量不要吃路边摊和生冷食物;不要长时间呆在空调房间,以免室内外温差过大引起“热伤风”。

西瓜、香瓜、黄瓜不能像盛夏一样毫无顾忌地大吃特吃了。经过一个夏天后,身体消耗很大。因此,寒凉类的食物,如西瓜、香瓜、黄瓜等,尽量都不要食用了。立秋后除多喝些开水、淡茶、菜汤、果汁及豆浆牛奶等之外,还可以进食些具有润肺生津、养阴清燥作用的食物,如藕、百合、板栗、红枣、银耳、山药、荸荠等。

山东立秋的习俗

立秋当天淄博有“啃秋”的习俗,说的是在立秋这天要“啃西瓜”,据说啃秋不会长秋痱子。在临沂市乡村,立秋这一天有 “咬秋”的习俗,预示着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立秋这一天,勤劳的果农们都要领着一家老小,到桃园里亲手摘下成熟的蜜桃,全家人聚在一起享用。这天摘的蜜桃很有讲究,要选择又大又红的蜜桃。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围坐在一起,先比一比谁摘的蜜桃中看又好吃。

山东莱西地区流行立秋吃“渣”,一种用豆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并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呕也不拉”的俗语。秋天是胃肠道疾病的高发期,很多地区的民俗带有治病和祈求一年健康的寓意。四川、山东是这一类民俗的典型代表。

青岛地区有“立秋开头坐一坐,来年春天挨顿饿”的俗谚,提醒人们要加紧农事活动,夺取粮棉丰收。因立秋多在农历六月下旬,所以俗语说:“秋,秋,六月二十头”如延至七月,则“七月立秋,逢菜不收”。青岛地区立秋却喜下雨,俗语说,“立秋,哪里下雨哪里收,”莱西农谚则说:“入伏下雨伏里旱,立秋下雨吃好饭。”人们还把立秋日的时分和气候联系起来,说:“朝立秋,凉飕飕;夜立秋,热到头”。

在山东,立秋还有包饺子的风俗,老百姓都称之为‘咬秋’。立秋当天,年纪稍大的人会在堂屋正中,供一只盛满五谷杂粮的碗,上面插上三炷香,祈求“立秋”过后五谷丰登。而大多数人家会在立秋时刻过后,剁肉馅包饺子,全家人围在一起“咬秋”。老人们喜欢把五谷杂粮分别弄一点包成饺子,第一个咬到哪种粮食,就预示这种粮食丰收有望。

立秋尚在末伏,天气仍然炎热,特别至中午时,俗称“秋老虎”。但莱西、即墨等地立秋忌到河里洗澡,说立秋洗澡,身上要长秋狗子(扉子一类的皮肤病)。

[山东立秋后还热吗?山东立秋的习俗介绍]

篇2:立秋是什么时候,立秋后还热吗

立秋后还热吗?立秋后还会热多久?编辑介绍说,按照以前历年来的经验,立秋后天气还会热上一段时间,不长。一般有立秋后还有18天地火的说法,过了18天,开始早晚比较凉爽儿,那时的天气才比7月份要舒适一些。

什么是立秋呢?有关立秋的知识简介。生活小常识上介绍说,每年大概8月7日或8日,以太阳到达黄经135°时为立秋。立秋一般预示着炎热的冬天立马过往,冬天立马来临。立秋后当然一时暑气难消,还有“秋老虎”的余威,但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由于全国各地天气变化不同,冬季开始时间也不一致。天气学上以每5天的日均匀气温稳定下降到22℃以下的始日作为冬季开始,这种划分方法比较符合各地实际,但与中下游立秋日期相差较大。健康养生专家指出,立秋以后,我国中部地区早稻收获,晚稻移栽,大秋作物进进重要生长发育时期。秋的意思是暑往凉来,冬天开始。古人把立秋当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一直很重视这个节气。参考:立秋咳嗽怎么办?

“热在三伏”和“秋后一伏”。健康小常识:三伏有初伏、中伏和末伏之分,它的日期是由节气的日期和干支纪日的日期相配合来决定的。就以今年为例吧,三伏天是什么时间呢?7月18日进进初伏,10天;7月28日进进中伏,10天;8月7日进进末伏,10天,至8月16日,三伏结束。

[立秋是什么时候,立秋后还热吗]

篇3:立秋后还热吗

早立秋凉飕飕,立秋过后还会热吗?

立秋时间是8月8日04:01:23,农历20六月(小)廿四。关于立秋,民间有“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牛”的说法。

此说法有两种解释:一是立秋准确时刻在早上还是晚上,早上8点之前是早立秋,如果是晚上6点之后,就是晚立秋;二是立秋在(农历)6月还是7月,“此于两月之间分立秋之早晚”。而今年立秋是8日04:01:23,农历六月廿四,不管是在立秋时刻还是农历上,均属早立秋。

今年立秋是早立秋,是不是意味着天气不会热了?那么,“早立秋”真的“凉飕飕”?凭借这句民谚真的能准确预测天气吗?

立秋后天气还会炎热,这是因为副热带高压强势,与民谚并无关联。每个节气都表明地球在绕太阳运行的轨道上的一定位置,当太阳到达黄经135度时就是立秋。因此,从天文学的角度来理解,立秋也只是一个特定的瞬间。

其实所谓的早立秋和晚立秋,与此后天气情况并无直接联系,以立秋早晚判断未来气候冷暖是不科学的,大气环流、太阳辐射、人类活动等才是影响天气的主要因素。

俗话说“秋后一伏热死人”,立秋后,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依然很高,尤其是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天气依然酷热,暑气难消。这段时间,地表热量积累达到高峰,最热的时候到了。七八月份正是副热带高压加乾高压内部下沉气流,使天气晴朗少云,有利于阳光照射,地面辐射导致增温。

立秋后,天气逐渐转为早晚较凉,但白天仍热浪袭人。气象专家表示,这是因为“立秋”之后,三伏天还没到尽头,暑气尚未消失。

立秋是不是就意味着到秋天了?专家解释说,按照气候学上对秋季的界定,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低于22℃才算进入了秋季的气候。虽然立秋是秋季的开始,但此时的气候依然炎热多雨,继续保持夏季的特点,而要想真正进入秋天,恐怕得等到9月份了。

立秋时节养生保健要知道

1、防暑。立秋之后气温不会很快下降,很可能有短时间的气温升高,人们还会经历一段高温潮热的苦夏,因此,立秋之后清热解暑要继续,防晒防中暑的工作依然不能松懈。

2、防燥。如果出现明显的咽部不适,应该注意多喝温热水,多吃些滋阴润喉之品,如百合、银耳、黑木耳、梨等,平时用嗓较多的人更要保护好嗓子,尽量减少说话。另外,秋天容易上火,建议容易上火的人少吃辛辣食物,以免刺激嗓子影响健康。

3、养阴润肺。中医认为,肺与秋季相应,而秋季干燥,气燥伤肺,肺气虚则集体对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产生呼吸道疾病,因此需要润燥、养阴、润肺。可适当食用如芝麻、蜂蜜、百合、杏仁、乳品等柔润食品,同时可多食一些酸味果蔬,可以益胃生津,有益健康。

4、防感冒。初秋是感染性疾病的高发期,孩子往往会出现发烧症状,有时还会出现脸色苍白、情绪不稳定、恶心呕吐、腹泻等其他异常表现。初秋的夜晚,很多人习惯不盖被子,太过贪凉会导致腹泻、头重等。因此,初秋之际,千万注意不要贪凉!

5、早睡早起。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气爽之时,应开始“早卧早起,与鸡具兴”。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敛之太过。

6、做运动。进入秋季,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大好时机,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慢跑、爬山、球类运动等,秋冬运动量与夏季相比可适当增大,运动时间可加长,但要注意循序渐进。

立秋后要如何养生

立秋后天气仍然酷暑难耐,故有“秋老虎”一说,所以养生既要防暑降温,还要防秋燥。那立秋后要如何养生呢?不了解立秋后要如何养生的朋友,就让小编来告诉大家立秋后要如何养生吧。

立秋后要如何养生:要养肺

立秋后,阳气转衰,阴气日上,自然界由生长开始向收藏转变,根据顺应四时的养生原则,秋冬养阴。中医认为,肺与秋季相应,而秋季干燥,气燥伤肺,肺气虚则机体对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产生疾病,因为需要润燥、养阴、润肺。从五行生旺推算,此时肝脏、心脏及脾胃处于衰弱阶段,而立秋后肺功能开始处于旺盛时期,根据阴阳调和,机体平衡的原理,要加强对这些器官的调养,使肺气不要过偏,影响机体健康。

立秋该吃什么

立秋后,饮食上要多食酸味食物少食辛辣食物,以助肝气,多食用平肝润肺的食物,如百合、藕、土豆、萝卜、木耳、山药、扁豆、枸杞、银耳、猪肉、鸭、鸡肉、兔肉、花生、黄鳝、鲫鱼、黄鱼、柚子、梨、苹果等。秋季是人体适宜进补的季节,但要选用“防燥不腻”的平补之品,如南瓜、莲子、桂圆、黑芝麻、红枣、核桃等。少吃葱、姜、蒜、韭、椒等辛味之品。忌多贪食瓜果,以免伤脾胃。

立秋后要如何养生:精神调养

要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即使遇到伤感的事,也应主动予以排解,以避肃杀之气,同时还应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

立秋后要如何养生:起居调养

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气爽之时,应开始“早卧早起,与鸡具兴”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敛之太过。立秋乃初秋之季,暑热未尽,虽有凉风时至,但天气变化无常,即使在同一地区也会出现“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况。因而着衣不宜太多,否则会影响机体对气候转冷的适应能力,易受凉感冒。

立秋后要如何养生:运动调养

进入秋季,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大好时机,每人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这里给大家介绍一种秋季养生功,即《道臧・玉轴经》所载“秋季吐纳健身法”,具体做法:清晨洗漱后,于室内闭目静坐,先叩齿36次,再用舌在口中搅动,待口里液满,漱练几遍,分三次咽下,并意送至丹田,捎停片刻,缓缓做腹式深呼吸。吸气时,舌舔上腭,用鼻吸气,用意送至丹田。再将气慢慢从口中呼出,呼气时要默念哂字,但不要出声。如此反复30次。秋季坚持此功,有保肺健身之功效。

[年立秋后还热吗]

篇4:立秋后还热吗

立秋的日期:

月07日 星期一 (丁酉年(鸡年)闰六月十六)

立秋后天气还会炎热,这是因为副热带高压强势,与民谚并无关联。每个节气都表明地球在绕太阳运行的轨道上的一定位置,当太阳到达黄经135度时就是立秋。因此,从天文学的角度来理解,立秋也只是一个特定的瞬间。

立秋是不是就意味着到秋天了?专家解释说,按照气候学上对秋季的界定,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低于22℃才算进入了秋季的气候。虽然立秋是秋季的开始,但此时的气候依然炎热多雨,继续保持夏季的特点,而要想真正进入秋天,恐怕得等到9月份了。

立秋时节养生保健要知道

1、防暑。立秋之后气温不会很快下降,很可能有短时间的气温升高,人们还会经历一段高温潮热的苦夏,因此,立秋之后清热解暑要继续,防晒防中暑的工作依然不能松懈。

2、防燥。如果出现明显的咽部不适,应该注意多喝温热水,多吃些滋阴润喉之品,如百合、银耳、黑木耳、梨等,平时用嗓较多的人更要保护好嗓子,尽量减少说话。另外,秋天容易上火,建议容易上火的人少吃辛辣食物,以免刺激嗓子影响健康。

3、养阴润肺。中医认为,肺与秋季相应,而秋季干燥,气燥伤肺,肺气虚则集体对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产生呼吸道疾病,因此需要润燥、养阴、润肺。可适当食用如芝麻、蜂蜜、百合、杏仁、乳品等柔润食品,同时可多食一些酸味果蔬,可以益胃生津,有益健康。

4、早睡早起。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气爽之时,应开始“早卧早起,与鸡具兴”。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敛之太过。

6、做运动。进入秋季,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大好时机,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慢跑、爬山、球类运动等,秋冬运动量与夏季相比可适当增大,运动时间可加长,但要注意循序渐进。

谨防“秋老虎”做到以下几点

注意补水。立秋过后天气渐凉,空气中的水分慢慢减少,人们会感觉到 “秋燥”

食物不能过于寒凉,比如西瓜、梨、黄瓜等要适量减少,因为进入秋季后,吃太多寒凉性的食物可能会伤及脾胃。

清热解暑要继续,立秋是由热转凉的交接节气,早晚比较凉、温差大,可午间依然闷热。

[立秋后还热吗]

篇5:立秋后还热吗

早立秋凉飕飕,立秋过后还会热吗?

立秋时间是8月8日04:01:23,农历20六月(小)廿四。关于立秋,民间有“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牛”的说法。

此说法有两种解释:一是立秋准确时刻在早上还是晚上,早上8点之前是早立秋,如果是晚上6点之后,就是晚立秋;二是立秋在(农历)6月还是7月,“此于两月之间分立秋之早晚”。而今年立秋是8日04:01:23,农历六月廿四,不管是在立秋时刻还是农历上,均属早立秋。

今年立秋是早立秋,是不是意味着天气不会热了?那么,“早立秋”真的“凉飕飕”?凭借这句民谚真的能准确预测天气吗?

立秋后天气还会炎热,这是因为副热带高压强势,与民谚并无关联。每个节气都表明地球在绕太阳运行的轨道上的一定位置,当太阳到达黄经135度时就是立秋。因此,从天文学的角度来理解,立秋也只是一个特定的瞬间。

其实所谓的早立秋和晚立秋,与此后天气情况并无直接联系,以立秋早晚判断未来气候冷暖是不科学的,大气环流、太阳辐射、人类活动等才是影响天气的主要因素。

俗话说“秋后一伏热死人”,立秋后,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依然很高,尤其是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天气依然酷热,暑气难消。这段时间,地表热量积累达到高峰,最热的时候到了。七八月份正是副热带高压加乾高压内部下沉气流,使天气晴朗少云,有利于阳光照射,地面辐射导致增温。

立秋后,天气逐渐转为早晚较凉,但白天仍热浪袭人。气象专家表示,这是因为“立秋”之后,三伏天还没到尽头,暑气尚未消失。

立秋是不是就意味着到秋天了?专家解释说,按照气候学上对秋季的界定,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低于22℃才算进入了秋季的气候。虽然立秋是秋季的开始,但此时的气候依然炎热多雨,继续保持夏季的特点,而要想真正进入秋天,恐怕得等到9月份了。

立秋时节养生保健要知道

1、防暑。立秋之后气温不会很快下降,很可能有短时间的气温升高,人们还会经历一段高温潮热的苦夏,因此,立秋之后清热解暑要继续,防晒防中暑的工作依然不能松懈。

2、防燥。如果出现明显的咽部不适,应该注意多喝温热水,多吃些滋阴润喉之品,如百合、银耳、黑木耳、梨等,平时用嗓较多的人更要保护好嗓子,尽量减少说话。另外,秋天容易上火,建议容易上火的人少吃辛辣食物,以免刺激嗓子影响健康。

3、养阴润肺。中医认为,肺与秋季相应,而秋季干燥,气燥伤肺,肺气虚则集体对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产生呼吸道疾病,因此需要润燥、养阴、润肺。可适当食用如芝麻、蜂蜜、百合、杏仁、乳品等柔润食品,同时可多食一些酸味果蔬,可以益胃生津,有益健康。

4、防感冒。初秋是感染性疾病的高发期,孩子往往会出现发烧症状,有时还会出现脸色苍白、情绪不稳定、恶心呕吐、腹泻等其他异常表现。初秋的夜晚,很多人习惯不盖被子,太过贪凉会导致腹泻、头重等。因此,初秋之际,千万注意不要贪凉!

5、早睡早起。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气爽之时,应开始“早卧早起,与鸡具兴”。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敛之太过。

6、做运动。进入秋季,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大好时机,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慢跑、爬山、球类运动等,秋冬运动量与夏季相比可适当增大,运动时间可加长,但要注意循序渐进。

[立秋后还热吗]

篇6:立秋后还热吗

最近不少地区出现高温预警情况,这让很多人盼着立秋的到来,那到底是那一天立秋?2014立秋还热吗?

立秋时间的计算方法:

[Y*D+C]-L

公式解读:Y=年数后2位,D=0.2422,L=闰年数,21世纪C=7.5,20世纪=8.35。

举例说明:2088年立秋日期=[88×0.2422+7.5]-[88/4]=28-22=6,8月6日是立秋。

例外:的计算结果加1日。

立秋时间:208月7日 22:02:28,农历2014年七月十二。

年立秋时间:8月8日 04:01:23,农历 2015年六月(小)廿四

立秋时间:8月7日 09:52:58,农历 20七月(小)初五

立秋时间:8月7日 15:39:58,农历 20六月(小)十六

立秋时间:8月7日 21:30:34,农历 20六月(小)廿六

立秋时间:8月8日 03:12:57,农历 20七月(小)初八

立秋时间:8月7日 09:06:03,农历 20六月(小)十八

篇7:立秋后还还热吗?

由于纬度、海拔等差异,全国各地不可能在立秋之日都同时进入秋季。海南地处热带,立秋时节,气候一般还停留在夏季,所以防暑依然不能大意。

俗话说,“热在三伏”,海口市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王德表示,立秋正是“三伏”中“末伏”的开始,还可能遭遇“秋老虎”的袭击。

所谓“秋老虎”,就是指立秋之后短期回热天气,连日晴朗,日射强烈,炎热难耐。因此,立秋之后,气温不会很快下降,很可能有短时间的气温升高,人们还会经历一段高温潮热的苦夏,避热纳凉很重要,立秋之后防晒防中暑的工作依然不能松懈。

立秋后,天气渐凉,昼渐长夜渐短,昼夜温差逐渐增大,夜间较为凉爽,要小心着凉感冒。专家提醒,中老年人、慢性病者、抵抗力较差的朋友要特别注意,夜间凉爽,晚上盖好被子,不要长时间吹风扇,空调不要开得太低,不要整晚开空调,注意通风换气。

立秋过后,天气逐渐转凉,空气中的水分慢慢减少,人们会感觉到口、鼻、眼睛、皮肤等部位的干燥感,这就是中医上说的“秋燥”,很多与干燥有关的疾病比如鼻燥、唇干、咽痛等秋燥症也会随之出现,因此这个时节要注意补充水分。

防燥润燥,多喝水是补充水分的基本,最好养成每天按时喝水的习惯,“不要等到口渴了才喝水”。其次,蔬菜水果不能少,二者不能相互替代,饮食上要注意多吃生津养阴、滋润多汁的食品。所谓的“生津”很多朋友可能不甚了解。王德解释说,“津”是唾液的意思,生津是口腔中分泌出唾液。在中国传统养生中,唾液有“延寿浆”的美誉,对于促进消化、增强养分吸收有很大的作用。

王德表示,萝卜、莲藕、梨、蜂蜜等都是生津养阴清燥的食物,宜多吃。尽量少吃姜、蒜、辣椒等辛辣燥热食物,少吃或不吃煎炒、油炸、肥腻食物,肉类中羊肉、牛肉等较为燥热,食量要注意。

篇8:立秋后还热吗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立秋之后,就由炎热的夏天进入凉爽的秋天,立秋之后天气还热不热了呢?南北方有很大的区别,一般北方立秋之后,早晚天气会转凉,而南方的天气,即使是立秋之后,炎热的感觉一直会持续到9月10月甚至更久!

立秋之后天气还热不热了?

一般有立秋后还有18天地火的说法,过了18天开始早晚凉,那天气才比7月份要舒适一些,但白天依然会有35摄氏度左右的气温,有时仍会感到闷热。真正凉爽一般要到9月上旬的白露前后,这是相对于南方的天气来说。

在北方,有“秋老虎”一说,就是说秋热,到了秋天一般是早上和晚上凉快,中午还是热的早晚的温差大,中午的日头也很毒。

“热在三伏”和“秋后一伏”

三伏有初伏、中伏和末伏之分,它的日期是由节气的日期和干支纪日的日期相配合来决定的。我国传统的推算方法规定,夏至以后的第3个庚日、第4个庚日分别为初伏(头伏)和中伏的'开始日期,立秋以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的第一天。因为每个庚日之间相隔10天,所以初伏、末伏规定的时间是10天。又因为每年夏至节气后的第3个庚日(初伏)出现的迟早不同,中伏的天数就有长有短,可能是10天,也可能是20天。

按照三伏的推算方法,“立秋”这天往往还处在中伏期间,也就是说,真正意义上的夏天并没有过完。

秋天是从秋分(9月23日前后)开始。气候统计上,因一般以1月份为最冷月,7月份为最热月,故以阳历12月、1月、2月为冬季,6月、7月、8月为夏季,9月、10月、11月便被划分为秋季,但这只较适宜于四季分明的温带地区。

立秋是什么时候

立秋(autumn begins):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8月7、8或9日。我国以立秋为秋季的开始。

每年8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35°时为立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节,立字解见春(立春)。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立秋一般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

立秋后虽然一时暑气难消,还有“秋老虎”的余威,立秋又称交秋,但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由于全国各地气候不同,秋季开始时间也不一致。气候学上以每5天的日平均气温稳定下降到22℃以下的始日作为秋季开始,这种划分方法比较符合各地实际,但与黄河中下游立秋日期相差较大。立秋以后,我国中部地区早稻收割,晚稻移栽,大秋作物进入重要生长发育时期。秋的意思是暑去凉来,秋天开始。古人把立秋当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一直很重视这个节气。

立秋日对农民朋友显得尤为重要,有农谚说:“雷打秋,冬半收”,“立秋晴一日,农夫不用力”。这是说立秋日如果听到雷声,冬季时农作物就会歉收;如果立秋日天气晴朗,必定可以风调雨顺的过日子,农事不会有旱涝之忧,可以坐等丰收。此外,还有“七月秋样样收,六月秋样样丢”,“秋前北风秋后雨;秋后北风干河底”的说法。也就是说,农历七月立秋,五谷可望丰收,如果立秋日在农历六月,则五谷不熟还必致歉收;立秋前刮起北风,立秋后必会下雨,如果立秋后刮北风,则本年冬天可能会发生干旱。

“秋后一伏热死人”,立秋前后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仍然较高,各种农作物生长旺盛,中稻开花结实,单晚圆秆,大豆结荚,玉米抽雄吐丝,棉花结铃,甘薯薯块迅速膨大,对水分要求都很迫切,此期受旱会给农作物最终收成造成难以补救的损失。所以有“立秋三场雨,秕稻变成米”、“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黄金”之说。>>>立秋节气里的关键词

双晚生长在气温由高到低的环境里,必须抓紧当前温度较高的有利时机,追肥耘田,加强管理。当前也是棉花保伏桃、抓秋桃的重要时期,“棉花立了秋,高矮一齐揪”,除对长势较差的田块补施一次速效肥外,打顶、整枝、去老叶、抹赘芽等要及时跟上,以减少烂铃、落铃,促进正常成熟吐絮。茶园秋耕要尽快进行,农谚说:“七挖金,八挖银”,秋挖可以消灭杂草,疏松土壤,提高保水蓄水能力,若再结合施肥,可使秋梢长得更好。

立秋前后,华北地区的大白菜要抓紧播种,以保证在低温来临前有足够的热量条件,争取高产优质。播种过迟,生长期缩短,菜棵生长小且包心不坚实。立秋时节也是多种作物病虫集中危害的时期,如水稻三化螟、稻纵卷叶蟆、稻飞虱、棉铃虫和玉米螟等,要加强预测预报和防治。北方的冬小麦播种也即将开始,应及早做好整地、施肥等准备工作。

篇9:立秋后还热吗

立秋以后,由于热带海洋气团退居到海上,日照市的上空逐渐受变性的西伯利亚气团控制,出现全年最宜人的秋高气爽天气。但是由于基本受单一的气团控制,早晚风向变化较大,往往是夜间吹西北风,白天吹南风。因此会造或天气逐渐转凉,早晚温差较大现象,有时早上穿长袖都觉得寒意非常浓,但是到了中午,穿短袖都感觉热。

虽然进入秋季以后,天气是一个转凉的趋势,但是时有“秋老虎”发威,并且持续时间不短。往年日照“秋老虎”一般都会持续到10月份。当发生“秋老虎”天气时,天空状况和能见度一般都非常好,风力不大,中午前后的温度一度超过30℃,但是闷热程度远远不如同温度的夏季,这主要是与秋季湿度相对较小,同时气压升高有关。不过由于天气和能见度较好,紫外线强度较夏季明显加大,光照性皮炎、光照性眼炎的发病几率明显加大,同时由于早晚温差逐渐加大,感冒发生的几率也明显加大。

一般有立秋后还有18天地火的说法,过了18天开始早晚凉,那天气才比7月份要舒适一些。但白天依然会有35摄氏度左右的气温,有时仍会感到闷热。真正凉爽一般要到9月上旬的白露前后。这是相对于南方的天气来说。

“热在三伏”和“秋后一伏”,7月13日进入初伏,8月13日进入末伏,至8月22日,三伏结束。可见8月7日立秋还是在伏天里面,所以立秋后恐怕难以立刻享受凉爽的温度。

由于我国各地的纬度、海拔不一样,所以不太可能在立秋这一天同时进入秋季。我们要想真正感觉到秋天带来的凉意,摆脱暑热,大概还需要一个多月左右。气候学上以5日平均气温在10℃至22℃之间为春、秋的标准,在我国,除了那些纬度偏北和海拔较高的地方以外,立秋时多未入秋,仍然处于炎夏之中,即使在东北的大部分地区,这时也还看不到凉风阵阵、黄叶飘飘的秋天景色。

立秋还热吗?2014立秋后还是热的。9月初,我们才能感受到秋意的凉爽!

篇10:立秋后还热吗

立秋后还热吗

8月8日 农历 六月廿四 立秋

“立秋”到了,但并不是秋天的气候已经到来了。划分气候季节要根据“候平均温度”,即当地连续5日的平均温度在22℃以下,才算真正秋天的时节。中国地域辽阔,虽各地气候有差别,但此时大部分地区仍未进入秋天气候,况且每年大热三伏天的末伏还在立秋后第3日。尤其是中国南方此节气内还是夏暑之时,同时由于台风雨季节渐去了,气温更酷热,因而中国医学对从立秋起至秋分前这段日子称之为“长夏”。

立秋之后还在伏天之内,要等到处暑节气之后才会渐渐凉快了。

立秋时间在农历每年七月初一前后(公历8月7-9日之间)。通过日历网的我们可以看出20立秋节气是8月8日。

立秋是什么意思

我国传统上以立秋为秋季的开始,预示着暑去凉来。公历每年太阳从北回归线向南返回期间到达视黄经135°时为立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节,立字解见春(立春)。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立秋一般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立秋后虽然一时暑气难消,还有“秋老虎”的余威,立秋又称交秋,但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由于全国各地气候不同,秋季开始时间也不一致。气候学上以每5天的'日平均气温稳定下降到22℃以下的始日作为秋季开始,这种划分方法比较符合各地实际,但与黄河中下游立秋日期相差较大。立秋以后,我国中部地区早稻收割,晚稻移栽,大秋作物进入重要生长发育时期。古人把立秋当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一直很重视这个节气。

立秋吃什么

秋季的饮食原则应以防燥护阴、滋阴润肺为原则,最好远离那些辛辣、燥热的食物,适当多吃一些酸味的食物。此外,多吃滋阴润肺的食物,以防止燥邪 伤害人体的阴液。如梨、番茄、蜂蜜以及乳品等都是最好的养阴食物。

篇11:立秋后还热吗

2015年立秋后还热吗

2015年8月8日 农历 六月廿四 立秋, 一伏(头伏)7月13(庚寅日) ------- 7月22

二伏(中伏)7月23(庚子日) ------- 8月11

三伏(末伏)8月12日(庚申日) ------ 8月21日; 今年的'立秋是在二伏,所以说天气还是比较闷热难当的。

“立秋”到了,但并不是秋天的气候已经到来了。划分气候季节要根据“候平均温度”,即当地连续5日的平均温度在22℃以下,才算真正秋天的时节。中国地域辽阔,虽各地气候有差别,但此时大部分地区仍未进入秋天气候,况且每年大热三伏天的末伏还在立秋后第3日。尤其是中国南方此节气内还是夏暑之时,同时由于台风雨季节渐去了,气温更酷热,因而中国医学对从立秋起至秋分前这段日子称之为“长夏”。立秋之后还在伏天之内,要等到处暑节气之后才会渐渐凉快了。

篇12:立秋后还那么热吗 立秋以后还要热多久

转眼间立秋就要到了,很多人都很欢喜立秋的到来,因为立秋来意味着夏天就要过去了,秋天来了,不用像夏天那样顶着大太阳外出了。但是立秋来了天气就不会热了吗?立秋后的天气有哪些特点?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立秋节气的相关内容吧!

立秋以后还会热吗

其实还是会热半个月左右,但是温度是一直下降的。

立秋后大局部地域仍以晴、阴相间的天气为主,降雨天气不分明,气温仍可到达31-33℃,日均匀气温仍属偏高形态,天气仍然“闷热”。一般有立秋后还有18天地火的说法,过了18天,开始早晚比较凉爽儿,那时的天气才比7月份要舒适一些。

一般立秋以后,会重新出现暑热的现象,这时候秋老虎就会出现了。秋老虎是指立秋过后短期回热天气,通常发生在8月底到9月初,持续半月左右,主要原因是南退的副热带高压重新回头,在江淮和华南地区最容易发生,时间有先后之别。

民间有“立秋3日凉风至”的说法,但立秋后大局部地域仍以晴、阴相间的天气爲主,降雨天气不分明,气温仍可到达31-33℃,日均匀气温仍属偏高形态,天气仍然“闷热”。

立秋以后还要热多久

一般来说立秋之后最少还要热半个多月的时间。但是只是白天闷热,晚上温度还是很低的。

依照以前历年来的经历,立秋后天气还会热上一段工夫,不长。一般有立秋后还有18天地火的说法,过了18天,开始早晚比较凉爽儿,那时的天气才比7月份要舒适一些。

立秋后的秋老虎一般发作在8、9月之交,继续的时间大约为14-25天,所以不论是哪一年,普通来说立秋之后根本还会热一个月左右。

在立秋后的秋老虎这段时期,天气还是很热,和夏天差不多,大家外出还是要留意防暑、防晒、多饮水,尽量增加在阳光最激烈时停止户外活动,以及多吃西瓜、莲子、绿豆等解渴消暑的食物。

秋老虎在我国民间指立秋以后天气短期回热。现象一般发生在八九月之交,持续日数约7-15天。这种天气出现的原因是南退后的副热带高压又再度控制江淮及附近地区,形成连日晴朗、日射强烈,重新出现暑热天气,人们感到炎热难受,故称秋老虎。在这段期间,大家外出还是要注意防暑、防晒、多饮水,尽量减少在阳光最强烈时进行户外活动,易吃西瓜、莲子、绿豆等解渴消暑的食物。

立秋后的天气特点

立秋后是早晚会变得凉快一点。民间有“立秋3日凉风至”的说法,但立秋后大部分地区仍以晴、阴相间的天气为主,降雨天气不明显,气温仍可达到31-33℃,日平均气温仍属偏高状态,天气依然“闷热”。但是,由于早晚和午间的温差变大,一早一晚人们的体感温度将比前几日偏低一些。

立秋后天气还会热上一段时间,不长。一般有立秋后还有18天地火的说法,过了18天,开始早晚比较凉快儿,那时的天气才比7月份要舒适一些。但白天依然会有35摄氏度左右的气温,有时仍会感到闷热。真正凉爽一般要到9月上旬的白露前后。这是相对于南方的天气来说。其实每年立秋都会热几天,但气温日较差增大,昼暖夜凉,这个气温环境对农作物体内干物质的制造和积累十分有利,其他农作物也大都如此,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天不热,庄稼怎么成熟呢”!其实立秋并不是说天气会很凉爽。

立秋后的气候特点:

1、早晚温差大

气温的早晚温差逐渐明显,往往是白天很热,而夜晚却比较凉爽。当然,由于全国各地气候不同,秋季真正开始时间也不一致。

2、天气逐渐转凉

变凉是气候趋势,根据立秋三候的描述,或许处在气候偏冷周期时,就有这种情况。立秋节气预示着炎热的夏季即将过去,秋天就要来临。当立秋到来时,我国很多地方仍然处在炎热的夏季之中。立秋后虽然一时暑气难消,还有“秋老虎”的余威,但天气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

篇13:立秋为什么还这么热 立秋后要多久才能凉快

为什么立秋了还这么热

立秋仅仅指的是太阳的赤经达到135°而已。大致在每年的8月7日或者8日。

而且在立法上来说立秋之后还有一伏,特别是对于长江中下游的地区,八月中旬的高温天气的数量比起八月上旬基本没有变化。要告别高温天气不到处暑是不太可能的。

北方在立秋之后出现高温的概率就很小了,比如北京,根据历年的天气资料,立秋之后出现高温的概率大约是4年出现1天。

立秋后,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依然很高,尤其是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天气依然酷热,暑气难消。这段时间,地表热量积累达到高峰,最热的时候到了。七八月份正是副热带高压加乾高压内部下沉气流,使天气晴朗少云,有利于阳光照射,地面辐射导致增温。

立秋后多久才能凉快

民间有“立秋3日凉风至”的说法,但立秋后大部分地区仍以晴、阴相间的天气为主,降雨天气不明显,气温仍可达到31-33℃,日平均气温仍属偏高状态,天气依然“闷热”。但是,由于早晚和午间的温差变大,一早一晚人们的体感温度将比前几日偏低一些。

立秋后会出现秋老虎天气。秋老虎是我国民间指立秋以后短期回热天气。一般发生在8、9月之交,持续日数约7-15天。形成秋老虎的原因是控制我国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秋季逐步南移,但又向北抬,在该高压控制下晴朗少云,日射强烈,气温回升。这种回热天气欧洲称之为“老妇夏”天气,北美人称之为“印第安夏”天气。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秋老虎”的表现略有所不同,如华南的秋老虎要比长江流域的来得迟,一般推迟2-4个节令。另外,每年秋老虎控制的时间有长有短,半个月至二个月不等;有时秋老虎来了去,去了又回头。“秋老虎”天气,虽然气温较高,但总的来说空气干燥,阳光充足,早晚不是很热,不至于热得喘不过气来。

立秋养身常识

防暑

立秋之后气温不会很快下降,很可能有短时间的气温升高,人们还会经历一段高温潮热的苦夏,因此,立秋之后清热解暑要继续,防晒防中暑的工作依然不能松懈。

防燥

如果出现明显的咽部不适,应该注意多喝温热水,多吃些滋阴润喉之品,如百合、银耳、黑木耳、梨等,平时用嗓较多的人更要保护好嗓子,尽量减少说话。另外,秋天容易上火,建议容易上火的人少吃辛辣食物,以免刺激嗓子影响健康。

养阴润肺

中医认为,肺与秋季相应,而秋季干燥,气燥伤肺,肺气虚则集体对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产生呼吸道疾病,因此需要润燥、养阴、润肺。可适当食用如芝麻、蜂蜜、百合、杏仁、乳品等柔润食品,同时可多食一些酸味果蔬,可以益胃生津,有益健康。

防感冒

初秋是感染性疾病的高发期,孩子往往会出现发烧症状,有时还会出现脸色苍白、情绪不稳定、恶心呕吐、腹泻等其他异常表现。初秋的夜晚,很多人习惯不盖被子,太过贪凉会导致腹泻、头重等。因此,初秋之际,千万注意不要贪凉!

早睡早起

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气爽之时,应开始“早卧早起,与鸡具兴”。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敛之太过。

做运动

进入秋季,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大好时机,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慢跑、爬山、球类运动等,秋冬运动量与夏季相比可适当增大,运动时间可加长,但要注意循序渐进。

篇14:立秋后的知了还能吃吗 立秋还有知了猴吗

立秋后的知了还能吃吗

不能。这个时候,蝉基本上都己经长出翅膀,壳也变硬,也没啥肉了。口感就差了,说完全不能吃了到不至于。

立秋后的知了已经过了产卵期.而且它产卵过后体内有一种结壳物质.如果你吃知了的话.那个东西也会一并进入的.老一辈人都告诫我们立秋后的知了蝗虫都别吃的。

知了的上市时间

每年的6月中下旬(夏至前后)开始到8月初(立秋前后)这段时间是金蝉盛产的时期,这时皖北苏北鲁南豫东晚上有拿着手电灯逮金蝉的习俗。每到晚上大人带着小孩到树林里或者果园里拿着手电灯去逮金蝉,走在路上就会看到不是灯火通明的村庄就是树林里果园里稀稀的灯光。逮到的金蝉一部分拿回家吃,一部分当天晚上就卖给收购的人。

油炸知了的做法

材料

活的知了猴(蝉若虫)150克,橄榄油100克,精盐,味精,孜然,辣椒粉(不能吃辣的可以不放)。

做法

1、知了猴倒入菜盆中,用水洗去泥沙,再取出干净的知了猴,撒上一些细盐腌渍半天(也可以取活的知了猴,下沸水锅烫死,捞出,用水泡洗干净。再用盐水泡上几个小时或放在盐水锅里煮一段时间。)

2、锅里加入橄榄油,不要太多,油锅烧至四成热后下锅炸,炸至酥脆,直到蝉衣变成金黄色时就差不多了,控油捞出装盘待用。

3、然后撒入细盐和味精、孜然、辣椒粉即成。

小诀窍

1、知了猴的油炸后香酥可口,别有风味。也可以用竹签将知了猴穿成串,控干水分,最后放在烤炉上烤熟。烤熟的知了猴吃起来又香又脆,绝对是难得的美食。

2、一定要将知了猴洗净,去掉身上的泥污。主要是头部坑凹较多,可用水龙头冲之,必须用盐水将知了猴浸泡些时辰,杀菌嘛,主要是味道会更鲜美。

篇15:山东政法学院导师介绍 王立武

山东政法学院导师介绍 王立武

姓名:王立武

出生年月:1966年8月

学历学位:博士研究生

职称:教授

学术荣誉:山东省十二五重点学科学科带头人

社会兼职:中国国际私法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法学会经济法研究会理事

个人简介:2003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获得硕士学位;2009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法学院,获得法学博士学位。

研究方向或领域:主要从事国际法学(包括国际私法、国际法和国际经济法)和知识产权法学的'教学和研究。

科研成果:先后主持和参与了教育部、山东省社会科学和山东省软科学项目的研究,在学术期刊上发表了十多篇论文,出版专著两部。

法律实务工作:参与了山东省人大常委会的立法咨询,多次在中国国际经济法年会、中国国际法年会、中国国际私法年会专题发言,兼职律师。

【山东立秋后还热吗?山东立秋的习俗介绍】相关文章:

1.山东灵岩寺导游词介绍

2.山东青州导游词介绍

3.立秋后天气还热多久 秋天养生按摩方法

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介绍与赏析

下载word文档
《山东立秋后还热吗?山东立秋的习俗介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山东立秋后还热吗?山东立秋的习俗介绍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