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怀念屈原的作
“智多星”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端午节怀念屈原的作,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端午节怀念屈原的作,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散文怀念端午节
前些年,我们县里在川东第一村洋烈新村水域里搞过两届端午龙舟竞赛。赛场上,随着信号枪的一声令下,鼓点的敲响,十支龙舟船队像离弦的箭向终点进发,争夺第一,场面恢弘,鼓声震天,热闹非凡。从那一刻起,勾起了我对端午节的重新认识,也激发了儿时过端午节的思念。
再过一个多月又是一年一度的传统端午节了。此刻我想,那时候绿绿的飞絮将和往年一样,也会悄然隐没在浓浓的绿荫中,嫩绿的叶片开始浓重起来。最早的那些花儿也将在几场漓漓落落的小雨里散尽,接着又是下一场花事缤纷而来。一些果实,也将隐约在枝头,摇曳着芬芳的五月。记忆里那个五月的节日,此时就会姗姗而来,川东的端午节这天,一些地方举行了龙舟竞赛,包粽子,挂艾蒿,挂菖蒲等一些习俗,气氛浓烈。小时侯的记忆里,出了龙舟的热闹,艾蒿、菖蒲这些可以挂在门前驱邪,避灾。父母们美好的心愿,在我们幼小的心灵里便有了关于端午节最初的朦胧的记忆。直到自己长大了,成了父亲,又把这些习俗传教给了孩子,可是孩子们除了觉得这些好玩好奇之外,她们似乎什么也不会想,更不会懂得这样的节日对我们这些大人有什么意义。
五月里的这个传统节日,在我们川东南麓前些年比较浓厚。一直是记忆里那个传统而温暖,淳朴而幸福的节日。当早晨的第一道朝霞从对面山尖上冒出来从玻璃窗照射进屋里,亮闪闪的阳光把我从睡梦中唤醒,这天便是端午节的到来。于是,我和妹妹还有小弟在伸开胳膊时就发现,手腕和脚腕都系上了五彩线绳,这是妈妈头晚上提前悄悄准备好的,也是在我们的睡梦中悄悄系上的。五彩线绳是这个节日里幸福的标志。院子里的脸盆里,也早已盛满了煮沸后的艾蒿水,用艾蒿水洗脸,可以去邪避灾,艾蒿的淡淡微苦的清香涌进鼻孔,清爽,还有那么一丝芬芳。这是妈妈和我天不亮就到山坡上去扯回来的艾蒿,除了在门上插上一把,剩余的就将艾叶放到水里煮沸来洗脸,这是我们当地过节的习俗。端午节这天中午,爸爸或妈妈还要买回粽子,一家人吃了粽子才吉利,意味着这一年吉祥,幸福,平安。
早在七十年代初,我们川东的端午节是从初四开始过的。记得那时爸爸会在一大清早就把编织的竹器挑到街上买了,顺便从街上买点肉,买点鱼回来。一般来说,那个年代平时是吃不上这些好东西的,也只有过节这天才能够奢侈一次,叫打打牙祭。我那时七八岁,这天早早起床,等妈妈忙活好其他家务,一起拿上镰刀,和妈妈一起去田间地边或山坡上割些艾蒿、菖蒲回来,下午放学回来用妈妈烧好的艾蒿水洗澡,说用端午节这天的艾蒿、菖蒲烧水洗澡可以保整个夏天身体健康,不生皮肤病。
迄今我还依稀记得,那时在农村老家这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习俗之一。当中最重要的艾蒿和菖蒲之外,当然还有山林、路边的金银花,田里的薄荷草等,妈妈把割回来的艾蒿、菖蒲、野草、金银花、薄荷叶放在我家那口大锅里,把锅里放满了水,再在锅里放些鸡蛋和蒜头,这些都是必须得有的,这也是端午习俗之一,然后就一直把水烧开。烧开的水,是青绿色的,水烧开了,鸡蛋也煮熟了,蒜头也煮烂了。蒜头我和妹妹、弟弟不稀罕,我们稀罕的是煮鸡蛋。因为平时的鸡蛋都要省下来变卖钱补贴家庭费用开支的,只有端午节这天才能吃到煮鸡蛋。水烧开以后,捞出里面的野草,把水舀到洗澡用的木盆里,待半温半温后洗澡。
在我读高中的时候,我也懂事多了,也看到在老家端午节的习俗中,院子里的伯伯、婶婶在洗完澡的孩子脖子上,手腕上,脚腕上系上了那些五颜六色好看的五彩线,一直要戴到七月七那天才剪下,扔在屋檐上,让喜鹊衔去为牛郎织女晚上的相会搭建七彩桥。说实在的,我一直都不知道这些习俗是怎么由来的,也没有听村上的老人和父母讲过。只知道那时家家都这么做。而且我一直奇怪的是那时每年的端午节,我们村上竟没有人自己包粽子,但家家却都热热闹闹的。即便是农村最忙的时候,也冲淡不了节日的气氛。我是直到上了高中才知道端午节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
时隔三十多年,那些儿时的节日习俗,也还在老家继续保持下来,而且县城、小镇里的超市还卖起了粽子。虽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天天都如过节,但端午节这个节日的气氛还在继续延生。家乡农村的中年妇女和年轻媳妇至今还一如既往地在端午节这天早上,到山林里割些艾蒿、菖蒲、金银花插在门上,干了用来烧水洗澡、洗脚。只是不知道,孩子们现在不系花花碌碌的五彩丝线了,牛郎织女没有喜鹊搭建的七彩桥,他们该怎么相会呢?今天通过百度查找,知道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亦称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
端午节的别称之多,间接说明了端午节俗起源的歧出。事实也正是这样的。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传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因此,南方和北方过端午节是不一样的,南方有吃粽子,划龙舟的.风俗,而在北方,除了吃荷包蛋,带香荷包,还要在当天的窗前或者门梁上挂上葫芦。家家户户都飘着五颜六色的葫芦,似乎没有人关注是为了纪念什么,他们只是延续着祖先留下的风俗来过这个节日的,只是为家人驱邪免灾,祈求这一年平平安安,风调雨顺罢了。
如今,到这个节日还有一个多月,行走在乡村农户,徜徉在超市或街边,均还看不到街上和超市堆着的粽子,还有那满街艾蒿、菖蒲的影子,那种温馨的习俗与喜悦在心里淡了,远了。年纪大了的母亲与我在一起,也已经不再亲自到山坡野地割艾蒿或菖蒲了。回想着去年端午节前夕,我们栏目策划了一期端午节节目,看着货架上厂家做出的粽子很漂亮,那各种的样式也是手工做不出来的,比手工的更完美更时尚。于是,我却总觉得少了那么一种亲切和质朴,包括那记忆里散发着淡淡清苦香味的艾蒿,那种香味已经变得有些枯燥和飘浮。
毕竟,有一些记忆也渐行渐远,然后淡去消失。岁月的年轮在一年年递增,而历经过那种温暖于我的,已经牵着如自己那时一样个头的女儿们,在这个古老的节日里,怀着心底的眷恋,淡然行走在季节浓郁的风里,时光静淌,而我们的温暖依然在心里。无论季节远近,芬芳的节日依然还会如期而至,叠加在岁月的长河,蜿蜒绵长,静谧无声。
我守在与这个五月相约的路上,用每天的日历缩短五月的距离,用目光里的能量温暖掌心的记忆。在一份平淡的相守里,静静感受一年一季的淡淡情思,安暖温婉。
篇2:散文怀念端午节
又是一年端午节了,算算我也已经在外面工作已有20多年了,20多年没有吃过家乡的粽子了。
眼下,尽管离端午节还有一段时间,但一些商场、生产厂家,早已打出了端午节的招牌和粽子价格大战,走在大街小巷,早已被端午节的氛围弥漫,卖粽子的小摊贩们也是随处可见了,各种馅子更是让消费者驻足问价。于是兴冲冲地跑到一个摊前,买下几个,然后乐陶陶的一路吃着,满足而去。我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对粽子也是情有独钟的人,每一个端午节,都能勾起我对粽子的无限怀念,每次看到有卖粽子的,也总会买上一两个,吃着吃着,禁不住会想起一些人,一些事来。
记忆中,最好吃的粽子莫过于奶奶包的粽子,那时我也就6-7岁的年龄,也许是隔辈亲的缘故,从小我们兄弟十几个都形影不离的跟随在奶奶身边,母亲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因此,我们基本上都是奶奶带大的。奶奶是个勤劳的乡里人,心灵手巧,会变着花样给我们做许多形状不同,风味各异的小吃,即使再普通的食物,一经奶奶的手,就好像施了魔法般,会变得好看又好吃。在奶奶做的所有美味中,印象最深的就是要数那一颗颗美丽诱人的粽子了。每年端午节还没到来之前的十多天,奶奶就早早的着手准备了,包粽子是要粽叶的,于是每年端午前,奶奶总是会带领我们到西山上大峪沟、孙彦沟去剪粽叶,粽叶剪好后,奶奶会把它放在清水里浸泡一段时间,说是这样包出来的粽子会更加的香甜可口呢。另外,捆粽子用的线绳,包粽子用的原料糯米和红枣也是要浸泡的。
一切都准备好后,我们就搬个小板凳坐下来,静静地看奶奶包粽子。只见奶奶熟练地捡几片粽叶铺在手掌上,又抓一把糯米放在上面,再在白白的糯米里塞上一两颗红枣,把粽叶旋转540度,使之成为一个圆锥形,然后将水泡好的糯米倒进去,用筷子层层捣实,再用半片粽叶作盖压紧,折成四方形,用粽绳捆紧,粽子就成了。包好的粽子放到锅里煮上40多分钟,粽香就会飘满整个院子。看见奶奶包得那么快那么好,我们也想试试,可我们的手实在太小了,不管怎么包还是会有个地方露出白白的糯米来。当然,等待粽子出锅是个漫长的等待过程,我们总是等不及,一遍一遍地跑到灶屋里去看,看见锅里冒出热气了,又一遍一遍地问奶奶:“奶奶,还不行了?奶奶,行了吧?”粽子终于快煮好了,那粽叶的清香和糯米红枣的甜香随着一股股白白的热气飘满了整个灶屋,引得我们的口水也流了出来。等粽子蒸熟出锅冷却一会,剥开粘稠的粽子叶咬下香糯的一大口,嘴唇周围粘上米粒,黏黏的枣泥似糖似蜜,把枣核像含糖一样含在嘴里舍不得吐出。
现在想来,那时的日子尽管简单但很是快乐无比。后来,奶奶还没把她的绝技完全传授给我们就“突然”的离开了我们,我们再也吃不到奶奶包的那香甜可口的粽子了。如今,超市里,酒店的餐桌上,粽子已经成为一种常食,近年来更有一些地方别出心裁搞出什么百斤甚至千斤重的大粽子。尽管粽子的馅子花样翻新,配料繁多,但都吃不出奶奶做的粽子的味道来。
又是一年端午来,相思梦中寄情怀。每每看到粽子时,我总会不自觉的想起奶奶来,想起奶奶为我们包粽子的件件往事不能释怀。
总觉的人生在世有无数个明天,昨天的种种遗憾,到时候会一一补偿,可是有些事错过就是一辈子,有些人离开了就再也会回不来。
儿时的粽子香味已飘远,残留的点滴,模糊了我的记忆,闭上眼,儿时的一切,回忆在裂痕的梦里。
篇3:怀念我的老师屈原屈子散文
怀念我的老师屈原屈子散文
很怀念屈子,不太喜欢屈子的作品,可是往往能在不经意间被一种无言的静默的深情打动。真是很神奇的境界,明明没有太多的吐露,却可以看到那样的厚爱,也那样的无奈。
那天,楚江茫茫,屈子站在汨罗江畔,汩汩的江水慢慢流过。夕阳下,屈子慢慢向江中心走去,微笑着,淡定地,前进,一直坚信,屈子前面看到的是他一生追求的香草美人,那里,是他全部的希冀和眷恋。安静地看着这样的画面,内心感觉到的是屈子那深深地爱。爱得那么勇敢,那么深沉,最后全部化成汨罗江畔那个从容坚定的背影。他深爱着他的祖国,他的.人民,爱到没有办法看到它受苦受难,爱到没有办法离开它,爱到难以看着他它变成满目疮痍,爱到在那之前,他不惜生命沉到他的怀抱中,与它永远在一起。
屈子,是那么勇敢,一直那么勇敢追求,即使救国无望也要和自己的祖国永远在一起。他与为国捐躯直至赴死的文天祥一样是英雄,永远的英雄。他的一生都带着年少的气味,狷介之至,毫无顾忌,想前进就前进,总是那么勇敢,但又总是那么从容淡定,这样的生命,那么潇洒勇敢,却又那么静美
想起年少时读过的那些勇敢的生命,无羁风流的柳永,无尽潇洒的王维,还有嵇康的那帮竹贤,那帮轻狂隐者……隐隐地,有点疼痛
曾经,想要出发,想要去很远很远的土地,看看不同的风景,听听不一样的故事。。因为心中有着他们的指引,不甘心人生的沉寂,期待生命的绚烂和声音。。。
如今,又是端午,而那些年少时的想法,已经那么遥远。。
想起离开二中的那个夜晚,海湾大桥的灯很亮,苏和我慢慢走着,我看着远处的霓虹灯在深沉的黑夜里安静地亮着,苏看着我的眼睛说:“玉环,十八岁的年轻包裹着八十岁的沉重,那么忧伤,那么疲倦,那么心疼。”今日端午,和苏谈及屈原,谈及年少的梦,猛然发现,我的年少已不在了。。也许早就不在了,在那个夜晚之前就不在了,苏总是敏感细腻的。。
魂归来兮,魂归来兮。。我想,我回不去了,即使再怎么呼唤,我也回不到那个年少的自己了。。我把年少的那份淡然的勇敢丢失了。。
隐隐中,看到,冬天的夜晚,白雪围绕着蓝黑色的水塘,一朵血红的梅花悄然落下,瞬间砸出一声巨响,是那样冰冽的美,之后是一圈一圈的涟漪,美丽精致,但那样的一朵花是再也回不去了,最终,那朵血红的梅花,慢慢沉入暗冷的水底,没有声音,连最初水面一圈一圈的涟漪也消失了。看着那朵花静静躺在水底直至腐烂,回不去了,再也不回去了。。苏,那天晚上为什么不拉我一把。。。我们可以让那朵花小心点,不掉落到那冰冷的水里吗?
沈说,那些曾经的狂热和所谓的好气质的自傲都会被现实洗刷殆尽。听完,突然点失落,有点害怕。。
如今,有温暖的阳关静静照着水糖透明干净的水,我和年少的玉环,都在水塘边,却是一个在此岸,一个在彼岸,那朵梅花也不在了,早已不在,那小小的水塘,竟像无边无际的大海,我跨不过去了。。苏,我跨不过去了,跨不过去了。
前阵子,雨一直在下,我从没被雨淋湿过,总是一直小心地走着,拒绝被淋湿,但今天,我被自己的雨淋湿了,积累了那么就的雨水,为什么在今天下,为什么今天没下雨,为什么在被淋湿的时候没下雨。。
我们隔得那么近,却又那么遥不可及,为什么彼岸没有可以渡的小舟,我连等待的机会都没。也许,这样的问题,曾经可以眼也不眨的就回答,如今,只有后退一步,细细掂量,而后,悄悄离开。。真的没法过去,我也不能过去了。。
也许,明天我就会发现,彼岸有一叶扁舟。我可以穿着做好的,边上绣着一圈紫色荷花的白色连衣裙,独上兰舟。也许会一直是漫长的等待。但无论如何,屈子,我会永远怀念你的,不仅仅是年少时的内心指引,不仅仅是年少时梦的符号。
篇4:怀念端午节的作文
有关怀念端午节的作文
怀念儿时的端午节
端午节头一天,见一同学拿一束艾叶,说明天过端午节,刚在路边买的。我开玩笑说告诉我,我上山为你采去。
但只是说说而已,既没有买艾叶,也没有做粽子,实际上根本就不会做,并不内疚。因为我对儿子说,明天过端午节,他在电脑前打着游戏,漫不经心地说过呗,有什么不一样的。不仅仅是儿子,就是我自己,似乎早已不把端午节当回事了。
记得小时候,端午节是乡村很隆重的节日。我们不知端午节和屈原有关的那些传说,只知端午节是个快乐的可以吃鸡蛋的节日。
往往离端午节还有好几天,就想象着穿新衣、戴鲜花、吃鸡蛋的情景,高兴地睡不着觉。头天就在为端午节做准备了,去山上采艾叶、折桃枝,插在门框上,是辟邪的,预示着一年的好光景。去邻人家要篙木、月季花,放在盆子里,用水泡着。端午节早晨,母亲早早醒了,做粽子,煮鸡蛋。天还没亮,母亲就把我们从睡梦中叫醒,于是眼还未睁开,就吃了母亲递过来的鸡蛋。母亲说,趁着太阳出来前吃鸡蛋,一年都不生病,不胃疼。尽管知道太阳不会霎时就跳出来,但还是急急地吃鸡蛋,很有点庄重神秘的`感觉,生怕吃晚了,肚子疼。
顾不得再睡了,就起床,用篙木、月季花浸泡的水洗脸,清香、洁净,说是这样百毒不侵,蚊子不敢近身。还要在头上别着月季花、篙木,满头的五彩缤纷,趴在水缸边上,在水里留影,俊得不得了。然后是吃米粽子,甜丝丝的。然后是分鸡蛋了。平日很少吃到鸡蛋,早早地盼端午节,也是为了吃鸡蛋。母亲一般分给我们每个姊妹6个鸡蛋,2个鸭蛋,2个鹅蛋。我尤其喜欢鸭蛋鹅蛋,鸭蛋是咸的,蛋黄流油,香极了。鹅蛋大,蛋清玲珑剔透,吃起来软软的,都不舍得吞下。现在吃鸡蛋、鸭蛋、鹅蛋怎么也没有小时候的感觉了。
我们分到这些宝贝后,都会各自找个隐秘的地方藏起来,留着慢慢食用,哪能像猪八戒一样吞了人参果还不知滋味。我们也时常吓唬对方,说知道鸡蛋的藏身之处,吓得各自都用小眼睛趁对方不注意时扫描一下自己宝贝的方位,生怕被发现了,宝贝不翼而飞。这招用的最好的是我哥,他毕竟大我们几岁,诈我们的技术高明。他常常突然说:我知道了,我知道了。作势向某个地方奔去,吓得我们赶快扑向我们的鸡蛋。他一次次地诈我们,我们一次次地上当,一次次地绞尽脑汁地换地方。其实他并不打算抢我们的宝贝,他就是觉得好玩,老是吓唬我们,我妈说他了,他还是不听。天天说我知道了我知道了。后来我也学会了说我知道了我知道了,他稳如泰山,笑眯眯地不当回事,使得我没了兴致。我说你也假装怕一次,他说这都是我用的招,我才不上当了,还有就是我的鸡蛋、鸭蛋、鹅蛋都吃了。你们快吃,不然就粘了,坏了,不好吃了。真让他说中了。
每每第二天上学时,同学间一定会谈论吃鸡蛋的事,相互问分了几个鸡蛋鸭蛋鹅蛋,一般都是10个,成了约定俗成的数字了。有的家庭标新立异,让孩子用手抓两次,能抓几个是几个,同学说自己的手太小了,有如来的手那样大就好了。那时候我们不知别的故事,但对孙悟空大闹天宫的事却熟烂于心。我说你的手若有如来的大,全村的鸡蛋也不够你抓的。大家笑。
那个时候我们只知自己吃鸡蛋,很少问母亲吃过没有。那个时候真让人怀念,虽然物质生活贫乏,但这些节日给了我们多少的欢乐呀。
今年的端午节,我吃了一个鸡蛋,先生和儿子拒吃,说天天吃,不稀罕。买来的粽子,他们说不好吃,不如吃米饭。晚上,我们包了水饺,这是我们全家一直喜欢吃的饭,也算是延续了过端午节吃水饺的传统了。
篇5:端午节的怀念诗歌
序:
农历五月五日,是我国民间传统的端午节。在这天,人们插艾(因艾叶可入药,可营血、驱寒、消炎,叶茎可用来驱蚊蝇和防治虫害)、食棕(因龙生于海,故抛粽子于江,以祭无所不能的神灵――龙)、举行龙舟竞渡的活动。古诗云:“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可谓形象以极!但食棕之风俗,以纪念屈原之说为普遍。故端午节便与“团结、爱国、求索、奋进”的屈原精神紧紧地了起来,成为新时代欢度端午佳节的崭新内容。
遥想楚国当年
恰逢内忧外患
怎样增强国力
确保国泰民安
屈大夫励精图治
常常是通宵达旦
连横抗秦
心系国难民艰
但信而见疑
忠而被谤
义遭诬陷
一片丹心昭日月
却害了忠良
乐了权奸
于是屈原呵
你携长风问苍天
甘愿以死表白忠心
用血写下清白诗篇
你怀石沉沙
袖带清风
你回归自然
完美了自己的尊严
一梦便是千年
千年里――
有过短暂的宁静
更有过地覆天翻
只因你这纵身一跳的壮举
烟雨江南
才诞生了一个棕香飘飞的节日
并历经千百余年
而容颜不老
芳名久传
此后,每逢这一天
人们为保护你
不辞百苦
含泪驾船
把一个个香味甘美的米粽投入江中
让饱腹的鱼虾
悄悄躲远
当国家蒙羞
楚王合上双眼
一个民族忠魂
悠然走入万千百姓之间
呜呼!没了忠臣
朝代便要替更
没了屈原
便坍塌了楚国江山
呵,端午节
一个永远的节日
一份绝好的怀念……
[端午节的怀念诗歌]
篇6:端午节怀念屈原组诗
每到端午
吃着父母亲手包的粽子就会想起你
不知道我们现在吃的粽子是否还是你那当年的味道
或许面对现在不安全的食品
你已经不再喜欢
。。
划起龙舟
荡漾的汨罗江风景是否依旧
面对现在污染众多的江河
你是否还有勇气
投入自然的怀抱
。。
如今快速浏览的时代
是否还有人喜欢你的书籍
如果没人阅读
你是否还会奋笔疾书
。。
他或许对我说
吃粽子只是对我思念的一种形式
我不在乎吃的是什么
只在乎你能吃的好
。。
他也许还会对我说
我不在乎投身的是什么河流
我只在乎你能记得我为什么那样去做
是否会引起你的共鸣
。。
他可能会对我说
阅读什么书籍是你的爱好或习惯
但从中获得知识却是你的收获
收获对你来说都受益匪浅
我就知足了
篇7:端午节怀念屈原组诗
屈原
你是否知道
在你走向汨罗江的时候
你的母亲焦急的向你的方向跑来
满含着泪花
一边一边在山野呼唤你的乳名
。。
你是否知道
在你投入汹涌的河流失去知觉的时候
你的妻子带着孩子
闻讯赶来也欲投入河流
被众人拦下
一天一天在梦里召唤你的灵魂
。。
你是否知道
你的国家在你的纵身一跃
将阴暗的天空拨开了一道光
一圈一圈的光在不断的扩大
。。
你是否知道
你留下的一页页诗歌
百姓也能字字吟唱
将你的精神讲述给了下一代
一代一代的传承
。。
你是否知道
千年间
有亿万多人口将你的名字牢记
一年又一年记忆上千年
。。
你是否知道
你一定不知道又有一个我
不断的在特定的日子里念叨你
吟唱你的《离骚》、《九歌》
。。
你或许托梦给我
你所说的我真不知道
我只知道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篇8:端午节怀念屈原的作文
屈原,一个可与日月争光的人,一个为国为民的英雄,也是一部悲壮的史诗。
乱世
天地不仁。当春秋战国天下大乱之时,才人辈出,百家争鸣。而屈原,就在这么一个战争纷纷的年代出生。是上天设计好的命运?还是他自己注定得承受这痛苦:空有一身的理想,却不能得到施展;一身正直,却被小人陷害;一颗爱国之心,却最终只能看着国家灭亡……然而他在不断奋斗,奋斗,他坚信自己一定能够帮助国家兴旺起来……
诗
一句离骚,让天下人知道了帝王权贵的丑陋;一句天问,唤醒了天下人沉睡的良知;一曲九歌,传唱了世间一切可传唱之事。他的诗词,没有李白的洒脱,没有李清照的婉约,没有辛弃疾的豪放,但正是他那脱俗的诗词,让人领略到了语言的精妙。“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土争先。”我仿佛感受到身穿战甲手拿武器的战士,抖落厚重的征尘,把战友的头颅搁置颈项的惨烈。这是屈原在悲歌,在祈祷。
爱国英雄
他,怀着报国的理想,带着满腹经纶来到政治舞台。这是英雄展示自己的舞台。他励精图治,大整朝纲,然而,正是他的正直,也给他带来了灾祸:蒙受小人祸害,被2次流放,亲友相继被迫害……但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才造就了这么一位举世无双的英雄。
然而,他也是人,即使他有卓越的贡献,脱俗的才华,还是摆脱不了世俗的结局:他走到汨罗河边,望着那滔滔的`江水,“举世浑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苍凉的声音刺破了黑夜,弥散在风雨中。万声寂静,星光早已隐藏起来。夜,更加幽寂;风,更加放肆;雨,更加张狂。屈原抱着一块石头,纵然跳到水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声音,在大地上空,久久盘旋。
这难道就是英雄的结局。
日月轮回,斗转星移。
每年端午,屈原,你又可曾看见,中华儿女,从你身上继承的精神和对你深深的追念呢?
【端午节怀念屈原的作】相关文章:
1.苏轼赤壁赋原作
4.屈老师教案
9.再吊屈子赋文言文
10.端午说屈子杂文随笔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