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对于新时代的端午节的遐想

对于新时代的端午节的遐想

2023-03-28 08:26:45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眼袋快要比眼大”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对于新时代的端午节的遐想,这次小编在这里给大家整理后的对于新时代的端午节的遐想,供大家阅读参考。

对于新时代的端午节的遐想

篇1:对于新时代的端午节的遐想

提到端午节,你的脑海里会浮现出什么?屈原、粽子、龙舟、五彩绳、挂艾叶,还是3天小长假。

还记得去年端午节临近的时候,网上热议,粽子到底应该是甜的,还是咸的,有人就戏说这是新的“南北之争”。今年,又有人谈起这个话题时,大家都一笑而过了,各自怀念着油滴滴的肉粽,怀念着糯糯的白粽。

谈论起以前的端午节,人们总是有说不完的回忆。回忆里总是有一个和蔼可亲的长辈,坐在灶台旁,娴熟地包着粽子。一大家子人,有的忙着添火,有的洗着苇叶或者粽叶,孩子们围着大人转,其乐融融。

如今,端午只是端午,而不是节了,它的节日气氛在淡化,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端午节不过是三天小长假,是快节奏的现代生活里的奢侈品。人们鲜有时间去享受端午节带来的乐趣,只能是在超市的速冻柜里,买几个粽子回家热着吃。也少有人会打开电视,和家人一起看赛龙舟了。

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方式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从大家庭的小聚居,到单身公寓,再到背井离乡。许多关于端午节的画面只能在脑海中回想,却难以再从头体验。于是,很多人叹息,这是中国城市化的悲哀,是工业发展的悲哀,呼吁传统节日的回归。

其实何必挣扎,不论用多么复古的方式回归传统节日,必然是回不去当年的感觉的。时代在变,端午节也在变,这谈不上是进步还是退步,只不过是人们在逐渐适应现在社会时,所必然会带来的结果。

当然,还是有些地方继续保留着端午节的传统习俗的。如果一定要过一个完整的、传统意义上的端午节,跋山涉水到一些老村落,或许可以体验得到。

跟不上时代步伐的东西,注定会被淘汰。旧事物只有不断创新,注入新鲜血液,才能够继续存在。端午节厚重的历史底蕴给它增添了不少光彩,但是它也亟待着创新的形式,来适应这样一个新的社会。守旧是尊重传统,而创新更是在发展传统。若不然,等待端午节的,也就是在历史书里的存档了。

篇2:端午节遐想作文

今天又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人们都很快乐,到处都有人为过节在购买糯米、红枣及各色的豆子,脸上洋溢着节日的微笑。但我知道今天是他———我国伟大的诗人屈原投江的日子,端午节是纪念楚国直臣屈原的,是他投江的日子,人们应该表示悲痛才对呀。这使我想起了一句话:“逝者良自苦,今人反为欢。”也许,事情已经很久远了,这种悲伤早已消失,留下来的只是纪念。

我最崇拜屈原了。

屈原,名平,字原,又自称名正则,字灵均。出自楚国贵族,初辅佐怀王,做过佐徒,三闾大夫,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革新政治,东联齐国,西抗强秦。因此,遭到贵族子兰,大臣勒尚和郑袖谗害去职。

楚怀王死后,顷襄王继位,屈原又遭到令尹子兰和上官大夫勒尚的陷害,被放逐到湖南沅、湘流域,但他始终热爱祖国。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了楚国的郢都。楚国的危亡和百姓的痛苦,屈原痛不欲生。他既无力挽救楚国的生死存亡,又深感自己政治理想的破灭,大约就在这一年的五月初五,他投汩江身亡。当地老百姓闻讯,曾纷纷划船去救并把粽子投入江中,免得鱼鳖去吃屈原的尸体。这就是五月初五吃粽子赛龙舟的来历。

屈原一生的政治生涯是悲痛的,但他却留下了许多优秀的诗篇,如《离骚》、《九歌》、《天问》、《九章》等。以他的代表作《离*》为例:这首诗共373句,2490字,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抒情诗。《离*》辞藻华美,想像丰富,文采绚烂,气魄雄伟,也是一篇照耀千古的浪漫主义杰作。

屈原在我国文学享有崇高的声誉,对后世的影响也很大。李白在《江上》中说:“屈平词赋悬日月”。这代表后人对他的作品的景仰。

今年的端午节对于每一个中国人都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我们切身体会到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意义。今天,我们赞美屈原的爱国主义,弘扬屈原精神,但我们不会忧虑,因为我们相信明天的中国将会更加强大、更加繁荣富强!

篇3:关于端午节遐想作文

又是一年的端午节到了,天空中笼罩着阴云,风轻轻地吹,柳丝低垂,雨滴在簌簌地飘落。“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在这个传统的节日里,尽享端午美食的同时,总让人不免被那些历史的、传统的故事所震撼,每到这个时候,我的心灵都受到洗礼和启迪,思绪也在随着这个节日的氛围起伏跌宕,穿越着时空,演变着世事的沧桑……

“叮咚”的响声,是窗外的雨声,还是两千年前的战鼓声?声音中,我仿佛看到了两千年前烟尘弥漫的战场,战车滚滚,马嘶人喊,旌旗之下马翻人仰,壮士血流成河,到处哀鸿遍野。曾是一个炎黄的子孙,流淌着一个血脉的黄河,霸主的欲望,贵族的权益,诸侯的割据,演绎着弱肉强食,普天之下不容二主的永恒的主题。在一片争城夺池,杀伐不断的呐喊声中,一位楚国的青年,为国之忧、为君之忧、为民之忧,立志报国为民,担起了护国护民的重任,他就是屈原。怎奈君王昏庸,小人奸佞,竟被驱逐流放。

历史没有成就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却成就了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随着楚国的局势越来越坏,每个坏消息的传来,都令屈原坐立不安,忧国忧民之心在心中燃烧,忧愤中屈原以无比压抑的激情书写了一部伟大诗篇《离骚》。不仅开辟了广阔的'文学领域,奠定了《楚辞》的基础,同时也成为了我国诗赋永远的典范。每当咏吟“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的伟大诗句之时,诗人那种追求真理,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无不给人以激励。特别是那句广为传诵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诗句,不知励志了多少代、多少仁人志士。

吟咏着苏轼的“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精魂飘何在,父老空哽咽。至今仓江上,投饭救饥渴。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的诗句,我仿佛看到了汨罗江畔,诗人带着满腔报国无门的志愿,奋力向江中一跳的壮举,为他的人生画完了一个完美的符号。也看到了百姓对他的爱戴,怕他入鱼腹,投粽子相救的场面。更同时也仿佛看到了人们相信屈原没有死,为了纪念他,每年的五月初五都要插艾蒿,喝雄黄酒,预防奸邪的侵害,以及“舣彩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奇绝。难画处,激起浪花,飞着湖间雪。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的赛龙舟场面,意寓划着龙船,到处寻找诗人的意思。

端午节吃粽子,插艾蒿,赛龙舟,现在已经成为了传统的端午文化,并且这些传统的文化底蕴有了更新的含义,欧阳修的“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的诗句,完全描绘的是一副喜庆佳节,包粽子各处相送,表达着对亲朋好友长寿的祝福的场面。

北方人过端午节,习俗相对少了一些,特别是小的时候过端午节,并不知道端午节的来历。那时每到过节,妈妈都会在手腕上、脚腕上给我们系上五彩丝线,在我们的胸前挂上用棕麻和五彩线扎成的小扫帚,当时并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大人们对此还很神秘,不许我们随便摘下,直到长大了,才知道五彩线是为了辟邪,小扫帚是用来打扫卫生的,意为端午节也是个打扫卫生的节日。其实,那时对我们最感兴趣的还是吃粽子,一般在过节前妈妈就把粽子包好了,还手把手地教我们包粽子,让我们从中感受到自己动手的乐趣。过节这天,妈妈要给我们每个人蒸一小碗鸡蛋糕,在我的记忆中,那时妈妈蒸的鸡蛋糕是我这一生中吃过的最好的鸡蛋糕了,不论如今哪个饭店蒸出的最具特色的鸡蛋糕,都无法跟我小时吃的妈妈蒸的鸡蛋糕相比。那时吃鸡蛋可能就是取代雄黄酒,用蛋黄驱邪吧?因为我从来没看过雄黄酒是什么样的。好多习俗的含义,都是后来慢慢明白的。

有幸的是,我看到了如今这些民族的、传统的优秀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了。今年的节日前,我借工作之机走访了一些学校,高兴地看到了学校利用端午节这个传统节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举办了各具特色的活动,让我感受最深的是组织小学生亲自动手包粽子,然后把这些粽子送到孤寡老人的家中,让孩子们从中受到了深刻的教育,跟我们那个年代比,这个时代的孩子们是多么幸福啊,这些民族传统和优秀文化早早地就在他们的心里扎下了根。有这些优秀的教育,我们的民族精神,民族文化一定会是世界上最优秀的。

端午节遐想作文 (四)

端午节到了,奶奶的门前挂了一串艾叶,浓郁的艾香弥漫开来,房前屋后都可以闻到香味。

关于端午挂艾叶,还有一个小故事呢!

据说,唐朝末年,战火纷飞,民不聊生。有一个叫黄巢的农民,他想_朝廷。一次,他准备去攻城。前一天他去查看地形,突然看见熙熙攘攘的逃难的人群中有一位妇女格外引人注目,她怀里抱着五六岁的孩子,手上牵着个两、三岁左右的小男孩。

黄巢过去问道:“为什么你要把大的抱在怀里,小的却牵着呢?”妇女说:“因为大孩子是我哥哥的孩子,小的是我的孩子,大孩子更重要,如果小的能和我们一起逃亡,就好了。如果不能,就只能听天由命了。”黄巢说:“你在家门口挂上艾叶,保你们一家老小平安无事。”

回去以后,好心的妇女让全城人民都知道了这件事。第二天,黄巢就来攻城。他看见每家每户都挂上了艾叶,结果他信守诺言,决定放弃攻城。这样,全城的老百姓便安然无恙。

其实,艾叶的用处可多了,它可以驱蚊避邪,还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呢!

端午节遐想作文 (五)

“粽叶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五月端午,我家的厨房也飘满了粽叶的芳香。

突然,一片两头尖尖,翠绿芬芳的粽叶变成了一艘绿色的龙舟,飘到我的面前。我又惊喜又兴奋,不知不觉踏上了龙舟。龙舟飞快地向前划去,转眼间就来到了一个我从来没见过的地方。

啊!这里的景色真美啊!只见平静宽阔的江面上没有船只往来,一群群水鸟从天边掠过。一轮鲜红透亮的朝阳正缓缓从江边升起,把这里照射得像仙境一样,我不禁看呆了。

这时,我发现在寂静的江边,站着一个人。只见他穿着青色长袍,头上梳着高高的发髻,微风吹过,他的长袍和长长的胡须随风飘扬。突然,他的脸上露出坚毅激愤的神情,纵身向江水中跳去。

我的龙舟像被谁推了一把,“嗖”地向前飞去,正好稳稳当当地接住了那个人。我惊魂未定,吁了一口长气,又急切又关心地问:“请问先生,您为什么要跳到又冰又冷的江水里呀?”

紧接着我恍然大悟:“难道您就是鼎鼎大名的屈原先生?这里就是有名的汨罗江?”

只见那人缓缓地点点头,表情十分沉重,似乎并不在意我是谁,而是深深地叹了口气:“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我是不愿与那些自私的王公贵族同流合污啊!”

我轻轻地点点头,静静地倾听着屈原的倾诉:“我出生于楚国贵族,寅年寅月寅日生,是真正符合于‘人’的生辰。父亲看到我生辰不凡,给我起名叫做‘原’,字叫做‘平’。‘平’是公正的意思,象征天,‘原’是地形宽阔的意思,象征地。父亲希望我能做立足天地、报效国家的人。可谁知我遭到陷害,被驱逐流放。我哀叹我那多灾多难的国家和人民啊……”

我灵机一动,想到了课本里学到的那句话:“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先生,您执着的精神已经流传了两千多年,给子孙后代留下了很多鼓励和启示。所以您不应该放弃,要继续执著地求索才对啊!”

屈原听了这些话,似乎若有所思,眼睛里闪烁出一丝光芒。他放声诵唱:“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龙舟渐渐靠岸,屈原大踏步迈上岸边,飘然远去。我的粽叶龙舟也载着我欣然返航…

端午节遐想作文

篇4:端午节遐想演讲稿推荐

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端午节遐想”。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很多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屈原是春秋战国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搞秦,遭到贵族强烈反对,屈原去职,被赶出成都,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河》、《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屈原眼看着自己的国家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绝笔作《怀沙》后,抱石投汩罗江身死,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汩罗江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边来回打涝他的真身,有些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等食物丢进江中,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原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效仿。后来因怕饭团被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树叶包饭,外缠彩丝,逐渐发展成我们今天的粽子。自此,每年的五月五日便定为端午节。

端午节,门插艾叶、香满堂;吃粽喝白酒,龙舟下水喜洋洋;这些都已成为端午节最热闹的活动。

端午节既是一种传统,也是一种文化,更是我们的魂,虽然并没有因为别国的强大而抛弃自己的故土,也未因为自己人生的不如意而投奔别国,他的忠是一种广义的爱,一种大爱,一种永恒的爱,不计报酬与代价。

同学们,美丽的校园需要我们的爱,祖国需要我们的爱,让我们携手并肩,努力学习,抓住课堂上的每一分、每一秒紧跟着老师的脚步,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用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回报老师,回报母校,成为祖国明天的希望!

[端午节遐想演讲稿推荐]

篇5:端午节的遐想作文

又是一年的端午节到了,天空中笼罩着阴云,风轻轻地吹,柳丝低垂,雨滴在簌簌地飘落。“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在这个传统的节日里,尽享端午美食的同时,总让人不免被那些历史的、传统的故事所震撼,每到这个时候,我的心灵都受到洗礼和启迪,思绪也在随着这个节日的氛围起伏跌宕,穿越着时空,演变着世事的沧桑……

“叮咚”的响声,是窗外的雨声,还是两千年前的战鼓声?声音中,我仿佛看到了两千年前烟尘弥漫的战场,战车滚滚,马嘶人喊,旌旗之下马翻人仰,壮士血流成河,到处哀鸿遍野。曾是一个炎黄的子孙,流淌着一个血脉的黄河,霸主的欲望,贵族的权益,诸侯的割据,演绎着弱肉强食,普天之下不容二主的永恒的主题。在一片争城夺池,杀伐不断的呐喊声中,一位楚国的青年,为国之忧、为君之忧、为民之忧,立志报国为民,担起了护国护民的重任,他就是屈原。怎奈君王昏庸,小人奸佞,竟被驱逐流放。

历史没有成就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却成就了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随着楚国的局势越来越坏,每个坏消息的传来,都令屈原坐立不安,忧国忧民之心在心中燃烧,忧愤中屈原以无比压抑的激情书写了一部伟大诗篇《离骚》。不仅开辟了广阔的文学领域,奠定了《楚辞》的基础,同时也成为了我国诗赋永远的典范。每当咏吟“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的伟大诗句之时,诗人那种追求真理,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无不给人以激励。特别是那句广为传诵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诗句,不知励志了多少代、多少仁人志士。

吟咏着苏轼的“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精魂飘何在,父老空哽咽。至今仓江上,投饭救饥渴。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的诗句,我仿佛看到了汨罗江畔,诗人带着满腔报国无门的志愿,奋力向江中一跳的壮举,为他的人生画完了一个完美的符号。也看到了百姓对他的爱戴,怕他入鱼腹,投粽子相救的场面。更同时也仿佛看到了人们相信屈原没有死,为了纪念他,每年的五月初五都要插艾蒿,喝雄黄酒,预防奸邪的侵害,以及“舣彩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奇绝。难画处,激起浪花,飞着湖间雪。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的赛龙舟场面,意寓划着龙船,到处寻找诗人的意思。

端午节吃粽子,插艾蒿,赛龙舟,现在已经成为了传统的端午文化,并且这些传统的文化底蕴有了更新的含义,欧阳修的“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的诗句,完全描绘的是一副喜庆佳节,包粽子各处相送,表达着对亲朋好友长寿的祝福的场面。

北方人过端午节,习俗相对少了一些,特别是小的时候过端午节,并不知道端午节的来历。那时每到过节,妈妈都会在手腕上、脚腕上给我们系上五彩丝线,在我们的胸前挂上用棕麻和五彩线扎成的小扫帚,当时并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大人们对此还很神秘,不许我们随便摘下,直到长大了,才知道五彩线是为了辟邪,小扫帚是用来打扫卫生的,意为端午节也是个打扫卫生的节日。其实,那时对我们最感兴趣的还是吃粽子,一般在过节前妈妈就把粽子包好了,还手把手地教我们包粽子,让我们从中感受到自己动手的乐趣。过节这天,妈妈要给我们每个人蒸一小碗鸡蛋糕,在我的记忆中,那时妈妈蒸的鸡蛋糕是我这一生中吃过的最好的鸡蛋糕了,不论如今哪个饭店蒸出的最具特色的鸡蛋糕,都无法跟我小时吃的妈妈蒸的鸡蛋糕相比。那时吃鸡蛋可能就是取代雄黄酒,用蛋黄驱邪吧?因为我从来没看过雄黄酒是什么样的。好多习俗的含义,都是后来慢慢明白的。

有幸的是,我看到了如今这些民族的、传统的优秀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了。今年的节日前,我借工作之机走访了一些学校,高兴地看到了学校利用端午节这个传统节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举办了各具特色的活动,让我感受最深的是组织小学生亲自动手包粽子,然后把这些粽子送到孤寡老人的家中,让孩子们从中受到了深刻的教育,跟我们那个年代比,这个时代的孩子们是多么幸福啊,这些民族传统和优秀文化早早地就在他们的心里扎下了根。有这些优秀的教育,我们的民族精神,民族文化一定会是世界上最优秀的。

篇6:关于端午节遐想的作文

“粽叶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五月端午,我家的厨房也飘满了粽叶的芳香。

突然,一片两头尖尖,翠绿芬芳的粽叶变成了一艘绿色的龙舟,飘到我的面前。我又惊喜又兴奋,不知不觉踏上了龙舟。龙舟飞快地向前划去,转眼间就来到了一个我从来没见过的地方。

啊!这里的景色真美啊!只见平静宽阔的江面上没有船只往来,一群群水鸟从天边掠过。一轮鲜红透亮的朝阳正缓缓从江边升起,把这里照射得像仙境一样,我不禁看呆了。

这时,我发现在寂静的江边,站着一个人。只见他穿着青色长袍,头上梳着高高的发髻,微风吹过,他的长袍和长长的胡须随风飘扬。突然,他的脸上露出坚毅激愤的神情,纵身向江水中跳去。

我的龙舟像被谁推了一把,“嗖”地向前飞去,正好稳稳当当地接住了那个人。我惊魂未定,吁了一口长气,又急切又关心地问:“请问先生,您为什么要跳到又冰又冷的江水里呀?”

紧接着我恍然大悟:“难道您就是鼎鼎大名的屈原先生?这里就是有名的汨罗江?”

只见那人缓缓地点点头,表情十分沉重,似乎并不在意我是谁,而是深深地叹了口气:“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我是不愿与那些自私的王公贵族同流合污啊!”

我轻轻地点点头,静静地倾听着屈原的倾诉:“我出生于楚国贵族,寅年寅月寅日生,是真正符合于‘人’的生辰。父亲看到我生辰不凡,给我起名叫做‘原’,字叫做‘平’。‘平’是公正的意思,象征天,‘原’是地形宽阔的意思,象征地。父亲希望我能做立足天地、报效国家的人。可谁知我遭到陷害,被驱逐流放。我哀叹我那多灾多难的国家和人民啊……”

我灵机一动,想到了课本里学到的那句话:“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先生,您执着的精神已经流传了两千多年,给子孙后代留下了很多鼓励和启示。所以您不应该放弃,要继续执著地求索才对啊!”

屈原听了这些话,似乎若有所思,眼睛里闪烁出一丝光芒。他放声诵唱:“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龙舟渐渐靠岸,屈原大踏步迈上岸边,飘然远去。我的粽叶龙舟也载着我欣然返航……

关于端午节遐想的作文 (三)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忽然想起小时候,对于端午的了解可能也就是热乎乎的粽子了。而现在的我,已经深知端午的来历了。这是人们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所创立的节日。

我们纪念屈原,是因为崇尚他崇高的人格和为国为民的那份忧思。就是因为他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我虽然对屈原了解不深,只知道他是被人诬陷,报国无门才怀着苦闷抑郁的心情含恨投江的。但是我仍旧能体会到当年,屈原站在波涛滚滚的江水前,心里是多么挣扎。而这个爱国的诗人是因为统治者的昏庸才沦落到这种地步的。

粽子的清香已沁人心脾,好好享受那一份祥和惬意吧!我在想,假若屈原大夫能够穿越两千年的时空,来到处处繁荣安定的神州大地,他定然不会怀才不遇,定然不会屡遭排挤屡遭陷害,他也断不会以如此壮烈的方式饮恨楚江吧!

对比屈原,再加上我们的思考。我们一定能明白自己现在是多么幸福,可是我们中有多少人去珍惜了?就从现在的社会现象来说吧,有些人放着好好的健康不要,非得学人家装酷去抽烟;有些人放着明亮宽敞的教室不用,非得以逃学为时尚,在街上闲逛,不学无术;而我们可以只用一些精力来读书,就可以有一个不错的成绩,长大后可以实现自己的抱负了。我们难道还不应该珍惜自己的学习机会吗?

在这端午的晚上,我通过屈原,通过端午想到了点什么,也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人能够好好想想我说的话,业界这篇作文来勉励一下自己,更好的确定一下自己的价值,继续努力吧!

【对于新时代的端午节的遐想】相关文章:

1.端午节遐想演讲稿推荐

2.端午节遐想的作文800字

3.关于端午节遐想的作文

4.对于人生

5.对于近义词

6.假期遐想

7.遐想造句

8.遐想近义词

9.对于药品管理法实施细则

10.对于的同义词

下载word文档
《对于新时代的端午节的遐想.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