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和智慧,才能点化教研工作的美丽
“嘟嘟兜兜”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4篇爱和智慧,才能点化教研工作的美丽,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爱和智慧,才能点化教研工作的美丽,希望大家喜欢阅读!
篇1:爱和智慧,才能点化教研工作的美丽
爱和智慧,才能点化教研工作的美丽
(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研室/黄 琼 )
我是从上海南林幼儿师范学校调到市教育委员会教研室工作的。上海就开始了第二期课程改革,可以说我到教研室的十年是和整个上海幼教课改风雨同行的。我把这十年对我教研工作的影响以及我的最大感受总结成这样两句话:一是教研需要大爱,二是教研需要大智慧。
一、教研需要大爱
教研员的爱和教师的爱有很多共同的地方,我体会到教研员的爱可以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爱孩子,构建科学的儿童观。
所有教师、教研员都需要有科学的儿童观。教研员对孩子的爱不是直接体现在和孩子的亲密接触中,而是更多地体现在对儿童的认识和理解上,体现对幼儿园课程的正确评价上。也就是说,我们要时刻反思所做的一切是否真正地为孩子谋快乐、谋幸福、谋发展了。对于科学的儿童观,我的理解是让每个儿童获得终身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也就是教研员要正确引领教师体现科学的儿童观,让每个儿童接受为终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的学前教育。
比如上海幼儿园的新课程中有个“生活活动”,那么我们是怎么评价孩子生活的质量呢?我们不是先听园长和教师的介绍或先看文本,而是看孩子身上发生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是否对孩子的终身发展有益。我到一个班级看孩子的生活习惯喜欢拉开孩子的小抽屉,看看里面的东西放得是不是整齐有序。如果只有个别孩子放整齐了,这不是教师的功劳,可能是家庭教育的影响。如果每个小抽屉都整理得非常整齐有序,那才是教师教养的结果。在孩子户外活动时,我喜欢看他们怎么放脱下来的衣服;到阅览室,我喜欢看孩子怎样放置脱下来的鞋,这些都能体现教师在生活课程中的`教育影响。有条不紊的生活习惯的培养对孩子的终身发展十分有益。再举一些文明礼貌习惯方面的例子。在操场上、园门外,我向一个孩子打招呼――“小朋友你好”,观察他能否和我自然地回应。我走到他们班级,孩子会一起喊“老师好”,但是在走廊上偶遇时他们还会自觉地使用这些礼貌用语吗?所以我们在评价生活课程以及与教师的互动中应该更多地关注细节对孩子的影响,关注早期素质培养的奠基作用。
在学习方面,我们并不是看孩子学会了多少知识,而是要看孩子是否会学习。如他会提问题吗?他会回答问题吗?他会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吗?他会大胆地用自己的“100种语言”表达表现吗?为了让孩子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走得更远,在幼儿园的三四年中,我们不能只关注孩子眼前学到的东西,不要急功近利,而要让孩子走得慢一点,充分感受成长的快乐。在上海的幼儿园教育中也存在知识化、小学化的现象,所以教研员在和教师互动中要紧紧把握主流的价值取向,也就是要把握孩子现在学习知识和将来发展之间的关系,坚持正确导向。
二是爱教师,确立民主的教研观。
教研员要思想教师的思想,体验教师的体验,并由此出发为教师提供帮助;要有服务意识、支持意识。我们是教师的合作者,也是专业引领者,更是共同成长者。在教研过程中我们应该发现教师没有发现的亮点,帮助他们梳理不够清晰的理念,解决他们还没来得及解决的问题,敏锐地捕捉他们没有发现的问题或是有价值的问题,这些都体现了对教师的支持。
另外,发现、梳理、提升教师未概括的经验,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帮助,也许是教研员和教师沟通过程中可以有所作为的方面。例如,我们在评优过程中发现幼儿园有很多有意义的活动,但一旦转化成文字,就没有实践展示时那么精彩,由此我们意识到教师的教案表述存在问题。一个中班教师组织了活动“礼物”。第一个环节,教师让孩子猜礼物是什么;第二个环节教师事先把礼物放在活动室不同的角落,并把放礼物的位置画在图片上,让孩子根据图片两人一组去寻找;第三个环节孩子找到礼物后打开信封,发现里面是一些画有抽象图案的卡片,教师就让孩子想象这些图案是什么;第四个环节,孩子把图案拼在一起,发现是一辆大汽车。在活动过程中,孩子们不断地猜测、推理、分析,这个活动非常符合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但这位教师的教案根本反映不出这个活动的特质,她是这样表述的:一,引发兴趣;二,根据线索寻找;三,推测并验证。
后来,我和教师进行了互动,对教案的表述作了以下调整:
一猜教师带来什么礼物――激发好奇心,刺激想象力;
二猜礼物在哪里――培养溯察能力和按线索推理、寻找的能力;
三猜每人找到的礼物像什么――锻炼多角度联想能力;
四猜拼合在一起的大礼物是什么――进一步刺激想象和表达。
这样就能让人明白这个活动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做。那么究竟如何写教案呢?我认为一要像,要突出这个活动的特质;二要清,过程结构要清楚,关键提问要有准备,语言清晰明了;三要亮,亮出特点,亮出价值。
三是爱事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尽管我们教研员没钱、没权、没证(荣誉证),是为别人做嫁衣的,为别人服务的,但我们也要快乐教研,在工作中体现自身的价值。如果因为我们的努力,教师能在互动过程中不断成长,幼儿园的教育质量能不断提高,给孩子带来可喜的变化,我想这就是我们快乐的源泉。
比如,去年我们敏锐地发现幼儿园歌声少了,钢琴上积灰尘了,孩子都只会唱《老鼠爱大米》《嘻唰唰》等流行歌曲。问教师怎么不搞音乐了,教师说搞不清主题背景、音乐元素等问题,所以干脆不弹琴、不唱歌了。我们便开展了专题研讨“新课改下的音乐活动”,不断地梳理一些观念,澄清一些关于音乐技能与终身发展的关系问题。具体的来说,就是研讨在活动中怎样创设音乐活动的环境,如何处理音乐活动中探索与表达的关系、个别学习与共同建构的关系,等等,让教师在教研中思考并进行思维碰撞。这样做的直接效果是幼儿园的歌声多起来了,音乐区角也搞起来了,教师都在有意识地研究、思考音乐教育的问题了。我们教研的价值就是研究、服务、指导、管理。教研员就是要以研为本,靠研究说话,靠研究服务实践。教研员的角色定位就是为教师服务,为幼儿园的发展服务,在服务过程中和教师平等对话,共同关心孩子的成长,在指导过程中体现教研员的价值。怎样让指导更真一点、更细一点、更实一点,值得我们去不断研究。
下一页
篇2:爱与智慧打造出幼儿教师的美丽随笔短文
爱与智慧打造出幼儿教师的美丽随笔短文
又到了每周的这个时候,按照以往周一班主任例会与周二副班主任例会的最后一个议程就是“三分钟的随笔交流”。而每次,我们幼儿园的老师都会早早地准备好等一下交流的材料并把它们认真地打印下来。今天也不例外。
当主任和园长分别传达好文件精神和布置好本周工作后,令人期待的“三分钟”就开始了。每次当别的老师交流时,我都会留心看那位在做交流的那位老师的表情,而每次我都会发现她们的表情都很丰富,在交流一个个教学案例的时候都个个神采飞扬,仿佛又回到了当时的那个场景,回到了孩子们中间。
常常听到周围的朋友这样对我说:“做幼儿教师是最开心的,整天和孩子们在一起。”是啊,当幼儿教师的确很开心,尤其是当我们把那一颗颗真心化作爱在与孩子们的接触中,更会感受到当幼儿教师的幸福。这种幸福感是外行人所不能体会到的。所以,每周的`那个“三分钟”我们幼儿园的老师们常常都滔滔不绝,正是因为我们爱孩子,细心地观察着每一个教育中的小事,放大每一个幼儿身上的闪光点,才会觉得每一个孩子其实都可以是一个鲜活的教育案例,而每一个孩子又有他们各自的可爱之处。
说幼儿教师容易,其实不易;说幼儿教师辛苦,其实自有甘甜,当我们真正地把爱与智慧凝结在一起的时候,幼儿教育才会闪现不一样的光彩!而也正是这个时候,我们的幼儿教师也会散发出别样的美丽与魅力!
篇3:我爱这美丽又充满智慧的校园四年级作文
我爱这美丽又充满智慧的校园四年级作文
我有一个既漂亮又整洁的校园,而且它同样也充满了智慧。我们的学校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每天在这个学习的圣地出出入入,让我们倍感充实和幸福。
一进校园,映入我们眼前的就是三栋教学楼,让同学们的内心充满对学习知识的渴望,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自在地遨游。第一栋是老师的办公楼及宿舍;第二栋是同学们学习的地方,到上课时,同学们认真学习的样子仿佛就在眼前:老师在讲台上孜孜不倦的讲课,同学们听得格外认真,生怕错过了老师讲的每一个重点;早读时,教室里郎朗的读书声清晰又悦耳的回荡在整个校园;第三栋是我们学校的实验楼,包括体育器材室、校务处医务室等等。
再往前走,就能看到一个操场,蓝天白云,微风拂面。绿绿的`草地,塑胶跑道上展现着同学们一个个飞奔的身影。操场上,同学们有的跳绳、有的踢球、还有的在玩游戏。他们各自分一个区域,布置得井井有条,互不干扰。操场周围的墙上布满了爬山虎,一阵风吹过,像一个个穿着绿裙子的公主在尽情地表演着节目。再往前走,是篮球场,老师,同学们都可以在闲暇的时间里一起组队一个篮球比赛,其乐融融,让整个校园充满了昂扬向上的积极氛围。
校园充满了活力,这里有合唱比赛、美术、音乐、体育、书法等各种各样有趣的课程,校园又是我们的第二个家,在这个大家庭里,我们学会了团结互助、学会了感恩、学会了爱国。
我爱我这美丽又充满智慧的校园。
篇4:春风化雨桃李芬芳--读陶妙如《让爱智慧》一书有感 (三年级班主任工作随笔)
“人们说要让教育充满爱,我说这还不够,要让爱充满智慧”,这是陶妙如老师的《让爱智慧》的封面语,它将教育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让爱智慧》蕴藏着人类心灵教育的秘诀,它也是送给我们辅育孩子心灵健康成长的完美礼物。
教育需要智慧。何谓智慧?如果说教育的智慧之源来自于可教的信念,那么,教师智慧的表现则主要靠自身的品格和才学去影响学生。鲁迅先生因为藤野先生公正无私的精神和崇高宽广的胸怀而对先生非常敬仰,鲁迅每每念及总有说不尽的感激。陶老师的工作也是如此,她的著作告诫我们:只有让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持久不息的学习热情,教育者的指挥之源才能被表现的淋漓尽致,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结合起来,这样的教师才是完美无缺的。教育的智慧实际上是教师的智慧,教师的智慧又表现为一种人生的境界。作为教师,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持续精进才能领悟到教育智慧的真谛,才能达到灵魂工程师高远而旷达的人生境界。
身为老师,我们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快或悲惨。我们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能是启发灵感的媒介。因此,做一个智慧型教师尤其重要。
一、用智慧去读懂每一位孩子。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在他小的时候,曾将一把石子递给杂货铺老板“买糖”,杂货铺的老板迟疑了片刻后收下石子,然后把糖“卖”给了他。苏霍姆林斯基说:“这个老人的善良和对儿童的理解影响了我的终生。”
这个杂货铺老板不是教育家,但他拥有教育者的智慧与情怀,他没有以成人的逻辑去分析孩子的行为,而是以一颗宽容的心维护了一个幼小生命的尊严。教育是一门个性化很强的艺术,所以也找不到一种通用的方法适用于所有的孩子。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都是一本独特的非常耐读的而又不易读懂的书,需要教师勤读、细读,用智慧与理性去读。
我们是教师,但同时也都是些普通的人,我们对学生有多少理解,他们会给我们更多的理解。我将我的心坦诚的展现在我的学生面前,诠释着我对生命的感悟,阐述着我对情感的理解。我真心的爱着我的学生们,我告诉他们我面临的难题,告诉他们我对难题的态度,告诉他们我的欢喜与哀愁,学生眼中的我是真实的、立体的。一个教导者首先应该是一位示范者,同时又必须是一位榜样者, 我将自己像一颗种子一样地埋在孩子们心中, 投入生命,投入情感,投入我全部的真挚的爱。因此,一颗小小的种子就结出许多子粒来。以生活见证生命,以生命影响生命,教育就是这样一个交融的过程。
二、用智慧去看待学生的差异。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所有刚入学的儿童都完成同一种体力劳动,如去提水,一个孩子提5桶水就精疲力竭了,而另一个孩子能提20多桶,如果你强迫一个身体虚弱的孩子一定要提20多桶,那么,就会损害他的力气,明天想干都干不成了,说不定还会躺到医院里。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要用智慧去对待差异。因材施教,让爱心倾注每个学生,使学生获得最大的发展。
班级五六十名学生,因家庭环境等多种因素至使学生有着很大的个体差异,作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必须正视学生个体的差异,通过科学恰当的方式方法,因势利导,扬长避短,因材施教,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为他们尽可能地创造发展空间,使他们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记得去年在我刚接的班里,有一位性情孤傲,个性张扬的女生,她学习优异,但和班里的同学关系搞得相当紧张。动不动就打架,上课随便说话,做小动作,家长只能长吁短叹。我想,以诚心与人便没有攻不破的堡垒,更何况是一个未成年的孩子呢?相信自己会用真诚赢得她的信赖,于是时不时就找她谈心。几次与她促膝长谈,总是以她不屑一顾、我行我素而告失败。面对这样一名学生,我没有声色俱厉地批评他,而是默默地观察,终于发现她的冷漠是缺乏对生活的感动,这并非是身边缺少感动的人和事,只是常常视而不见。为了让她感受到班级的温暖,我曾给学生布置了一份作业:每人用一周时间去发现身边同学的优点或发生在同学间感人的事,然后我开了一次“可爱的同学”的主题班会,让同学在班会上交流发现,在第一位同学羞涩的讲述后,发言的同学此起彼伏,一个个可爱动人的形象被描画了出来,再看她也在用那热情洋溢的语言讲述着感动自己的人和事,我知道集体的温暖以将她的冷漠融化了。此后,我常常是“不经意”地发现她画画好,组织能力强,就选了她当了小组长。一个月,两个月过去了,我发现她变了,变得安静了,学会了与他人和睦相处,朋友也越来越多了。看着她课上课下生动活跃的身影,听着她爽朗清脆的笑声,怎能不为一个生命的健康成长而感动呢?
三、用爱充满教育。
记得有这样一句话“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爱自己的孩子是人之天性,但是能像爱自己的孩子那样去爱别人的孩子,这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而我们作为教师,就必须是这样的一个“神”,让每一个孩子在我们浓浓的爱中快乐地成长,我们也将会在放飞孩子们的过程中收获多多。
在孩子们面前,我们应蹲下来,以平等的姿态进行交流,去真正理解学生,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容忍学生的缺点。没有好坏学生之分,一个孩子的转变和成长是需要过程的,期待学生成功需要有耐心、有信心、有恒心,要善于等待,要善于寻找和挖掘孩子们的闪光点。只有真正爱孩子,才能理解孩子的淘气、好动、好玩,才能真正体会为什么冰心说:“淘气的男孩是好的,淘气的女孩是巧的。”
爱是教育的根本,智慧的爱是教育的关键。让爱智慧,让我们的孩子体验智慧的力量和创造的欢乐,我们的教育才会春风化雨,桃李芬芳。
[春风化雨桃李芬芳--读陶妙如《让爱智慧》一书有感 (三年级班主任工作随笔)]
【爱和智慧,才能点化教研工作的美丽】相关文章:
1.美丽的智慧作文
5.爱的智慧教育随笔
10.教研工作下学期计划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