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离思抒情散文

离思抒情散文

2023-06-04 08:38:4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今天只做一件事”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离思抒情散文,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离思抒情散文,欢迎阅读!

离思抒情散文

篇1:离思抒情散文

离思抒情散文

离别属于他多年的那方天地,那个留下同事情意,留下爱人足迹的小城。此时的心境,该是如何?

虽说自古人如月般有悲欢离合阴晴圆缺,可是,即将离别之时,可曾知道留与祝福自己的人儿的那份不舍?

人生就是如此,分分合合,伤感离别,如若前程似锦,祝福祝福祝福。

祈祷祈祷,祈求天恩福造,赐予该有该得的!

若说木然如风,做不到!最想给予你所有祝福的人,唯有送上千万叮咛于祝福,愿那片天空的艳丽渲染不了你那份曾经的真诚!最大最重的'愿,平安健康幸福如意时时陪伴身旁,开启事业新天地,加油,为你祝福!

永远不忘,那小城故事。

一同走过的风雨,望将所有收拾于心的行囊,记住那份难能可贵,一辈子。

人生如戏,世事无常,离别再即,思绪万千,可曾知道,那份思忆要么追随无情的人一生,要么纠结多情的人一世,如一切淡然如过往云烟,请放下所有,如同当年未曾相识,莞尔一笑,淡淡的飘渺如烟,风吹云散,淡的什么也不曾有过。

篇2:神离思感抒情散文

神离思感抒情散文

壬辰年十月二十九日,时至初冬,高原圣地,曲地依旧暖阳融融。晨起励而奔向学。沐阳光阴,志士岂可费之于褥。知己英语为短板,择选为今日所应读之书。达不达到,责任尽到。用心为而为之,信必有必有所得。况还能无愧于心,对之父母且恩师。遂抱书至于南湖畔,看看思思读读,走走停停坐坐。觉舒心畅耳,智沛风发。时光飞逝,恍然瞬间,分秒间逝于求知中。叙于此处,以往亦有感。心无所杂,全意求知,忘物物无我之境。每感及此,精旺气立增,志气立昂扬。存于不觉中,心实便欣然。

晨中,表定于后时段,授予英语。南湖数时光已去,转而前往见师学语。论英语,心中偏偏浮沉,感慨颇多。是以穷途困扯,拖身疲心累。见师以鼓励之眼,只能尽心尽力拼学。但常常有不能达之心愿,又叹些许无能,愧于师,自信亦难生,学之更难,怎堪学好。忆中学时,英语与吾等差者甚多,而今升大学,人才比比皆是,眼扫室中无一人与吾等同,皆才超吾高,更失学之信心。

师口口唇舌不停授知,余因困惑不能随师进学,常常身神分离。身随师应而动,神却怅然独思之。见几人曾同我一线固守差等学线者。如奔流之水击溃堤坝,汹涌不绝于师前背书,吾心愧然,不能达他人之能,羡慕嫉妒恨于心念间。因吾及差生而感及天下之差生。何以世传俗意,差生日后能成其金钱大业,优生且只能为正经作业人。进而思之,差生因受及不能达学识,固不遵师之命而做。寻其他法,他法不与众人同,如入天堂之境,可由其畅游。未受思想单一锁锢,故能成其才。

差生身常有受罚之苦,寻人助则变为常,为免受罚之苦,练就巧言令色华言。小机巧利于谋小利,大机智利于谋大惠。久而久之,思便辟异路,不随常理,常能与众不同,不同则无争,无争则利聚财。其勇、其心、其力、其志皆无重也,重为其思。

同于一思路人,因受师之教,教而受师思。人人皆夸扬个性独特,然吾看来,皆大同小异一般。望钱而逐,见利而追,求名而傲,全属凡俗之列。功成名就之人,那得这番闲功。听有人说其梦,为见其人履其行,坚其行。只有望高峰惊叹,夸羡扬扬颂词。却未闻优生悔悟所思界,有困者!

思之宜变,行之鬼变。故才能行其大志,达其大志。思若是它思,它思只能用它思,它思只能利它思,它思不能创吾思。吾若不思变,就只能受它思。思宜独变,道亦独变,古人言“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久”。如若做到世间独思,试问成梦功就何难。

吾今日处差生之列,离神心有所思获,觉知对吾日后求学问道有用。怕忘怀于瞬间,遂记之以文,戒之后学。愿余日后,学获问之深浅、辩之黑白、用之利弊。

鄙人梦因斐然,冷暖心自知,一切无何!

篇3:离思

唐代李商隐

气尽前溪舞,心酸子夜歌。

峡云寻不得,沟水欲如何。

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

无由见颜色,还自托微波。

译文

看罢一阕前溪舞,直让人回肠断气,吟诵一曲子夜歌,心里好不酸苦烦忧。

巫山的行云到哪里去寻觅,像沟水般东西分流,也让人无可奈何。

朔雁一只只飞来,却不见传来音讯,湘江上一株株斑竹,有多少眼泪洒在上头。

可怜我总也见不到他的容颜,只有把一腔衷情,寄托给这江上的微波。

注释

前溪舞:六朝时吴地舞曲。

子夜歌:晋乐曲名。相传是晋女子子夜所作。后人更为四时行乐之词,谓之《子夜四时歌》。

峡云:三峡山高云低,传巫山神女在焉,此借指巫山神女。

朔雁传书:指苏武以雁传书之事。

湘篁(huáng)染泪:传说舜南巡,死于苍梧之野。他的两个妃子哭舜,泪滴竹上,遂生斑点,所以称湘妃竹。篁:泛指竹子。

颜色:容颜,面色。

托微波:言无路可通,故借诗以通情愫。

创作背景

此诗是李商隐在大中二年(848)夏初离桂北归留滞荆湘时所作。因为桂管观察使郑亚远贬循州,同时令狐绹内调召拜考功郎中,急需人才,李商隐故作此诗与令狐绹。

赏析

这首诗表面上如诗题所明,是写离思,主要抒写别后相思的'煎熬苦况,怨恨离人的不通音讯,写得情调悲怆。

首联即写情人离去后主人公的心酵气绝。《前溪舞》和《子夜曲》皆为悲伤的作品,是被遗弃者的哀怨之作。这里引入诗中,即是离思之苦,心里有担心被遗弃之痛。颔联仍化用典故,写难以寻觅爱人踪影、东西分离相隔如沟水东西分流而无可奈河的痛苦心理。此联运用典故和即实写景巧妙融合,不露痕迹,从字句看就是写实景,是看不出用典的,这是李商隐诗用典得心应手的表现。颈联写书信断绝。和主人公的以泪度日,化用湘妃竹的典故渲染伤心痛苦至极。结联仍作希冀之词,一片深情希望通过江水给恋人捎去自己的问候。

此诗,“为芳草以怨王孙,借美人以喻君子”,是李商隐借失恋女子寄意而为,前六句极写自己的凄苦,第七句一转,第八句仍作希冀之词,希望令狐绹能加以提拔。怨而不怒,哀而不伤,读来荡气回肠,久久不能自已。

篇4:亲离抒情散文

亲离抒情散文

我喜欢你是寂静的,仿佛你消失了一样。因文而爱的情愫,眷恋的是文字,是臆想描绘的情节,却仿佛是寄托于作者本人的情愫,这是多么低调的暗恋。很久以来依托一种文风地阅读,脑海中已然形成一个完整的形象。

亲离,蓦然生造的词语,犹若亲近的远离。契合着你的掌纹,服帖着你的温度,却始终只觉得你是一景幻象,倘若真实的存在便无法相信,亦不能再靠近你。就像平静水面上的空气与水中倒影,彼此相依存在,而空气却不能快速流动,否则风景便粉身消失于涟漪。

我喜欢你是寂静的,仿佛你消失了一样。因文而爱的情愫,眷恋的'是文字,是臆想描绘的情节,却仿佛是寄托于作者本人的情愫,这是多么低调的暗恋。很久以来依托一种文风地阅读,脑海中已然形成一个完整的形象,仿佛自己一直以来在与他恋爱,不能自拔。只是某天我可以与他对话,他的句子在屏幕上静静地等待我的回复,我却漠然不知所措——太美的梦魇被惊醒的刹那的迷失。

你好。你好。好像我们认识了很久。原来你也在这里。

一个人毕生的经历摆在了那里,他笔下的故事来龙去脉的由来便都有本源可以追溯,谜底便可以一层层拨开,只是不同的人选择透彻洞悉的程度,以便给自己遐想空间留白,不至于一切赤裸裸地摊开来,谜底揭开的快感过后,只剩下空荡荡的回味。太过于残忍。

契合是游离时无意碰撞的意外,美丽而纯粹的。我只当作是看过许多封信件,再次与他对话的瞬间便不再觉得迥然,像遇到数次的路人,随时可以坐下来,问候得自然恬淡,恣意闲谈。

只是还有些许遗憾,许多风景曼妙的地域未能亲自造访,只能听他的描述,看他拍的照片,有一些是为了拍下特殊效果冒险拍下的,格外珍贵。

他不再是思绪中臆想的恋人,我感到亲近,却也在远离。当他活生生地出现于现实,他便不再只属于我——蜕变之时,每个人都曾亲历过如是感受,似乎我还能依稀听到彼时什么破碎的清脆声音,却都已经远去。

而今,不是我读谁,而是分享。

篇5:离别的抒情散文

离别的抒情散文

梅艳芳病逝的消息来的很突然。那天早晨,两碗浓厚的腊巴饭摆在餐桌上散发着诱人的气息,微妙的岁末心情让我隐隐的闻到一股年味。偏偏这个时候我从电视里惊悉了这一噩耗。于是万般感慨聚拢来,使我禁不住喟叹,差一点就要跨出的门槛了,又一颗流星再次坠落在这个年份!2003,我说我称它为离别之年。

在这一年里,演艺圈可谓风云变幻,我虽不是追星族,但听闻这些不怎么让人愉悦的消息,总是不忍不伤心。从高峰、张国荣再到柯受良、梅艳芳,哪一颗星不曾照亮过人间?虽然世界上每天都在进行着生命与生命的更替,一拨来一拨走,但是从不知晓某人的存在也就罢了,就怕我们曾领略逝者生前的风华,一时之间接受不了这生命的不定式。提到这些光芒四射的明星,上班一族通常会在闲暇时间里与荧屏上这一张张熟悉的面孔不期而遇,对于他们尽管我们未必全都喜欢,时间一长竟也能在内心深处为他们留一片芳丛。就像布满了天的繁星一样,一颗一颗集在一起才是煞美的景致,于是,当有流星划破心灵夜空时,作为感情丰富的人来说又怎能不百感交集?生命的绝别无疑是最为悲壮的离别。

多年前,和我从小玩到大的铁哥们考上了外地的一所大学,记得在送行的路上我的心里就一直空落落的,想到许多没有朋友在身边的不便之处,顿然觉得难以适从,当列车载着他彻底消失在我视线里的时候,转过身的我发现自己两眼已盈满了泪,虽然没有滴下,却引得鼻子早已像泡了醋一样的酸。那时不经世事的我把这种离别看的很重,多年以后才发现人生短暂的离别只不过是用时间来锤炼和考验内心的成熟度,在这种离别里爱情、亲情、友情会突然从自然而然的流露变为赤裸裸的直白的等候,所有情感都会返古。其实对每一场曲终人散的筵席,淡淡的伤感总应屈尊于冉冉的希望,因为每一次离别都是重逢的铺垫,而每一次重逢都是情感的升华,从离别到重逢,在这个过程里,我们便在不断的储蓄着情感,随着若干聚聚散散分分合合,心底的真情堡垒便逐渐的固若金汤。而经历了如此多的离别,人便也会习惯这人生的定律,对离别看淡了,就成了自然而然的等待,不需任何点缀,就如每一天一家人各奔东西或挣了一天的辛苦钱或埋头苦读了一天又殊途同归一样的自然,我想,人淡如菊是不是指的就是这种情感的最顶峰?

体会这些总要一些时间的,一些本会让我们落泪的事总会因另外一些更悲情的事而变得平淡无奇,因而才能更深入的领悟人生。人生暂时的离别总是无法和生命的绝别同日而语的,在这一年的三月份,我最感情深厚的爷爷悄然离世,这是我懂事以来第一次经历身边人的逝别,这让我在此后的日子里总感觉缺少了些什么,体会着苏轼丧妻后的心情——“无处话凄凉”,这也正是我称为离别之年的最主要的原因,正如某部韩剧(《冬日恋歌》)里的台词——“周围的一切都没有变,只不过是少了一个人,这种感受其他人是很难体会的!”。谁都清楚生命的结局,但几乎没人能做到面对这样的离别而无动于衷,这就是有血有肉的人,那么当提到某人撒手人寰会有人禁不住黯然神伤便也不足为奇,更无论至亲的人了。相形之下,离乡也罢,失恋也罢,与永失一份情相比又何足挂齿。

没有谁可以决定谁的生命,但谁都能决定自己的心情,我曾用情不自禁、不由自主来阐述自己的.那些不良情绪,但静下心回想一下从我生命中路过且一去不返的人,便不由得问自己,面对缠绕心头挥之不去的愁苦,我是不是真的要永远把它们放在心上?面对由一些是是非非织就的层层雾霭后面的真相,弄清它们对自己是不是真的那么重要?有时候,人是需要用糊涂去清醒自己的,糊涂的是事情的本来面目,清醒的是对人生真谛的领悟,领悟那句经典“人生难得糊涂”。其实人的生命都只不过是一颗稍纵即逝的流星,流星划过的痕迹便是短短的人生之路,无缘做恒星,我们又为何不痛痛快快的做一回流星呢?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到,上天原本就没有留给我们多少开心的时间,为什么还要用那些不开心的事去浪费它呢?想想爷爷以及每一位逝者,想想1岁到22岁的跨度在心中短过22天的奇怪感受,我还有多少时间去开心?只要心中的世界向往美好,现实总有一天会为之所动,我相信,处在现实中的每一个人其实在内心深处都是向往美好的,用我心中的美好去唤醒你心中的美好,再用我们心底的热忱融化大家心中的冰冷,美好的现实不正是由一颗颗向往美好的心共同缔造的吗?

不管怎样,逝者已然升天,生者除了悼念更应抹干眼睑的泪扼住命运的喉咙扬起爱的风帆翩然驶向那日落的地方,要知道,人生最美的风景莫过于临终时不枉此生的欣然一笑,正如那日落时的红霞满天。

朋友寒假归乡了,归途中,发来短信,想找时间聚一下,我当然痛快的应允,见面时,大家竟然平静的出奇,没有激动没有拥抱,短短的寒暄,却蕴含着旧时的默契,如果泪眼是表达真挚情感的最有效的工具,那么我们没有太多表示的相聚则已经成了自然天成的本能,重逢总是必然的,再远的距离亦无法阻隔——当然,再长的路也抵不过生者与逝者的距离——爷爷,新年快乐!!!!!

篇6:离别的抒情散文

雨已渐渐停息,北京城慢慢恢复了往日的喧嚣。

夕阳西下,一抹彩霞红遍了整个天空,穿过树隙染红了路边的幽幽小草。扬帆而航的小舟和着夕阳的节奏正慢慢地逼近湖边。

回想起他们在一起的时光,仅一天,经历了相遇、相识,也许他们并不相知。但彼此心中十之一分已有你我,他们分享彼此的故事,其中的悲伤和欢笑早已紧印对方脑海中。依依不舍的将要离开这座不属于他的城市,心中不免泛起些伤感。

是到与她说声再见之时了。“亲爱的,可能我并不能这样称呼,那就怪我自作多情吧。我走了,也许将永不相见,但我会想你迷人的身姿,如花的容颜和你那花香的气息。我会永远珍惜在这的每分每秒的。在这一刻,我向上天祈求,任日日夜夜,无怨无悔。希望我们还会再见。”

拖着沉重的脚步,转身踏上离别的路。往日思絮悄悄在脑中浮现。一次次的告诉自己别伤心了,因为她不属于我。一次次的抑制自己的情感。但还是难以承受离别的痛苦。冥冥之中,泪已滑落。迎着瑟瑟秋风,置身于夕阳与霓虹灯交映下“红的海洋”,独自走了。

泪水模糊了双眼,隐隐约约的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眼前。静静的等着,好像等待着一个人的到来。她慢慢合上眼,泪水滑落。这伤心的眼泪注定要是从心里流走。无奈的眼泪呀!他睁开了双眼,一个清晰的她站立在面前。就是她,一个让他很是思念,放心不下的`她。这意外的相见使他激动不已。慢慢的接近了她,想说句话,却终究没说。只是很自然地紧握其他那纤细的双手。看着她已湿润的眼眶,他已没有勇气再开口了。只能让眼泪流淌在心里。就那样默默的看着她,用心交互。

这个秋风起伏的黄昏,叶落缤纷,就如鲜花一样漫天悠悠飘落。

两个人,在街上。静静地站着,感受彼此爱意,互相温暖对方。此时的幸福勾起往日的种种。瞧那倾城倾国的容颜,此时的瞬间早已成为永远,永远。

远处传来的钟声打断了他们。做个最后的拥抱分离。“请珍重珍重,再见。”

一个走着,一个站着。两人不约而同的紧握起手上双方的信物。渐渐远离的距离,眼泪再次滴落。

一次牵手,一次拥抱,证明相爱有多深。

但愿这次离别只是暂时。

篇7:离别的抒情散文

你纤弱的双手紧紧地挽住我的臂弯,满头乌黑的秀发被瑟瑟的北风肆意的卷起又落下。我们就这样走向车站,走向天各一方。我的心在滴血,但是我不敢在你的面前表露丝毫的忧伤,生怕一个不经意的举动,都会抖落你眼中流连的泪珠。

首都的火车站气势挥宏,我们却都无心浏览壮观的风景,昨天相聚时阳光明媚,今日的离别却是漫天阴霾。候车室里人声鼎沸,我们相偎在一起,试图谈起一些有趣的话题,可是任凭如何努力,说出的话总是那么抑郁。你一直都在抓紧我的手臂,似乎一松手,我就会如黄鹤般远远飞去。

我说:不要悲伤,我们还会重聚!

你悠悠叹息:真的还会吗?

我无言以对。心理矛盾极了。说实在的,我多想让时光就此停息,再一次感受你温馨的相拥。可是,我又希望火车快一点进站,这样我就可以马上躲开你难以割舍的目光,我要尽快找一个你看不见的角落,让压抑的泪水做一次痛快的宣泄。我不想让你看见我难过的样子,因为那样只会令你更加忧伤。

时间在一分一秒流逝,火车的气笛终于在撕裂的感觉里响起。你的泪水已经滑落,我再也不敢面对你的眼神,只能故作潇洒地说:不要难过,我走了!其实我知道你已经痛彻骨髓,仅凭我轻描淡写的一句劝慰又如何能够平息你心底的酸楚?可是我还能做什么呢?相聚得越久分别就越难。我不想回头,可是你一路奔跑过来,在检票口与我最后一次相拥!这是一次永恒的相拥!也许今生我们再也没有这样的相拥了,我们紧紧地抱在一起,多希望世界就此突然崩溃,这样就没有人能够把我们分开!可是现实毕竟是现实!你的泪水打湿了我的肩头,渗入我的心底,变成了一块沉重的巨石!

我踏上了火车。把头深埋在厚厚的棉衣里,泪水再也无法控制。我能感觉到身边的人都很诧异,可是此时此刻我无法顾忌!车厢里反反复复地播放着阿杜的《离别》,似乎为我的心境作序:

深情吻住了你的嘴/却无能阻止你的流泪

这一刻我的心和你一起碎

大雨下疯了的长夜/沉睡的人们毫无知觉

突然恨透这个世界/因为要离别

就走破这双鞋/我陪你走一夜

直到心不再滴血/而你流尽泪水

天空不停地闪着雷/照不亮我心中黑黑黑黑黑的一切

我挂着满脸泪痕在似睡非睡中计算着时间。你的路途比我近,算起来你差不多快要到家了。突然手机传来短信的鸣叫,打开一看,果然是你到家后的平安信息,为什么我们总是有那么多的默契?为什么我们真心相爱却总要饱受痛苦的折磨?为什么?太多的为什么?我不敢再想,我怕我会再一次流泪。

我现在唯一能够做的就是为你祝福,我会永远在内心深处为你保留一方净土,并且希望能够在每夜的梦中与你在那一方净土中相聚。

篇8:离别的抒情散文

江淹曾作《别赋》,其中一句“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读起让人感伤。古人尚且伤别离,今人也想长相厮守,离别总归是无奈。月台上一对恋人“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拥抱吻别,带着万千的不舍。每次看到此情此景,我总会在心里默默流泪。虽然现代化的交通工具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但是生存的不易又让我们常常别离。所幸的是,不再是古人的那种“君问归期未有期”,想见只需搭车,天涯如同咫尺。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秋天离别看落叶满地堆积,更有种秋风秋雨备凄凉的感觉。情侣别离最是痛,昨日温情缱绻,今日天各一方,想此能不潸然泪下。与父母离别是牵肠割肚,有诗为证“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手足别离亦惆怅,“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份失落只有别离的人能懂。我是个多愁善感的女人,每次看到别人的离别总跟着垂泪。生活中总有不得已的分离,不管是短暂还是永远,我们都应该接受这种现状,相信相逢会有期。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看到别离就黯然神伤,落花坠地他怕落入淖泥,把花瓣撒入水中;黛玉更是把落花收入锦囊,手持花锄刨一“花冢”。落花与花枝的别离被赋予了美好的期待,一曲《葬花吟》被人代代吟颂。“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花的暂时别离是来年的更艳更红。

人是感性的,总期待“花好月圆”,别离总会伤心落泪。别离有时是为了更好的重逢,别离的痛会生成喜悦的花,看月缺会圆、花谢会开……

篇9:元稹《离思》

元稹《离思五首》

《离思五首》

唐 元稹

其一

自爱残妆晓镜中,环钗漫篸绿丝丛。

须臾日射胭脂颊,一朵红苏旋欲融。

其二

山泉散漫绕街流,万树桃花映小楼。

闲读道书慵未起,水晶帘下看梳头。

其三

红罗著压逐时新,吉了花纱嫩麴尘。

第一莫嫌材地弱,些些纰缦最宜人。

其四

曾经沧海难为水⑻,除却巫山不是云⑼。

取次花丛懒回顾⑽,半缘修道半缘君⑾。

其五

寻常百种花齐发,偏摘梨花与白人。

今日江头两三树,可怜和叶度残春。

第一首诗是元稹回忆与妻子刚刚结婚时的样子,元稹与韦从很恩爱,韦从对着镜子明媚动人样子让元稹很心动;第二首诗先是描写景色,然后写道元稹在楼上翻着书,眼睛却不自觉的望向在梳妆镜钱梳头的韦从。第三首诗则是元稹对韦从的暗喻,韦从是一位典雅淡然的女子,十分贤惠,他用纱来形容亡妻,将其他美艳的女子比红罗,但是在元稹心里纱才是最好的。第四首是元稹对亡妻深深的眷恋,在他眼里除了韦从再也没有能让自己动心的女子,借沧海的水和巫山的云来比作两人之间的感情。第五首诗则是抒发自己对韦从的怀念之情,元稹触景伤情,韦从在世的时候,元稹曾摘了洁白的梨花送给妻子,因为妻子很纯洁,就像梨花在枝头静静的绽放,不争不闹不爱慕虚荣。现在梨花还在,妻子却永远的和自己分别了。

全诗五首,表述了对妻子的爱慕以及对亡妻的思念,虽然后来元稹又娶了一位妻子,但是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我觉得也是无可厚非的,至少当时的元稹是真真实实的寄述了思念之情,后人多说元稹心行不一,那也最多是前人的风流韵事而已。

拓展阅读:元稹和白居易

(1)

关于元稹和白居易,苏东坡一句“元轻白俗”,被后人引为定论。实际上,苏轼还有一句“论道当严,取人当恕”。他自己也学了白的平易和元的多情。

我首先是被这二人的友谊所吸引。古中国的男性们特别容易结成至死不渝的友谊,也特别看重知己。远的像伯牙子期、管仲鲍叔牙,近的像李白杜甫、元稹白居易、柳宗元刘禹锡。至诚至性的知己之情令人感慰,在上面列举的几对当中,大多的友谊都让人生出飘逸旷古之情,惟独元白的友谊让我觉出几分尘世的混杂与感慨。

白居易比元稹大7岁,在元稹53岁去世之后又活了15年,在古代算是高寿的了。在他们的交往当中,元稹仿佛是一面镜子,白居易从其中看到了自己年少的志向,年壮的奋发有为,以及年老的'壮志难酬。对于友人的坎坷际遇,他是了然于心。所以为之墓志铭:“予尝悲公始以直躬律人,勤而行之,……逢时与不逢时同,得位于不得位同,富贵与浮云同。何者?时行而道未行,身遇而心不遇也。”

早年的元稹,和古代的有志之士一样追求兼济天下。

“修身不言命,谋道不择时。达则济亿兆,穷亦济毫厘。

济人无大小,誓不空济私。” 《酬别致用》

白居易的志向则不局限于自我实现,而是更为系统的宏图大业。他明确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文学创作的工具论由此肇始。他33岁这一年,换了3个皇帝,宦官掌权,刘禹锡柳宗元牵连被贬。之前,他已经与元稹同登科第,同授秘书省校书郎;宪宗新即位,有图治心。于是,他又与元稹闭户累月,揣摩时事,成《策林》七十五篇,应“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二人又同及第。

元稹频繁升迁贬黜,在各个任上都态度激进,终于与宦官产生龌龊,被殴打致伤,但宪宗依然袒护宦官。此时,他亦初衷不改,有诗为证:

此意久已定,谁能求苟荣。所以官甚小,不畏权势倾。倾心岂不易,巧诈神之刑。万物有本性,况复人性灵。金埋无土色,玉坠无瓦声。剑折有寸利,镜破有片明。我可俘为囚,我可刃为兵。我心终不死,金石贯以诚。 《思归乐》

36岁,元稹复出为通州司马;同年,白居易贬为江州司马。于此任上,白居易著作颇丰。有著名的阐明其系统诗歌理论的《与元九书》,有流传不息的《琵琶行》,而他与元稹的“通江唱和”更奠定了二人的知己佳话。如白居易的《东南行一百韵》,元稹的《酬乐天东南行一百韵》。也许,他乡的寂寞惟有这洋洋洒洒的百行诗章才能排遣吧!

元稹可谓多情人,听闻友人被贬:

“残灯无焰影憧憧,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读来不仅凄凉,简直可怖。

元稹去世后,白居易的《祭微之文》说:“死生契阔者三十载,歌诗唱和者九百章”。

(2)

白居易是笃定要成为大家的,他的一篇《长恨歌》,一篇《琵琶行》,足以流芳百世。可也许是他的诗句太流畅,读来太轻易地被感动了,我总觉得他与杜甫的区别仍然朗朗分明。

同样是唐代的诗史,杜甫是身经爆动,身陷事中,其下笔也沉重,其情感也悲壮。如安史之乱中,杜甫落入叛军之手,被押解至陷落的长安,因此写《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而白居易组诗《新乐府》五十首,《秦中吟》十首,结篇构制,均出于有意筹划,历史、时事、治乱、边疆,均大发议论,真情实感太少,泛言重复太多。即使是《卖炭翁》这样的名篇也与真实苦难的距离判若鸿沟。

如果再看他模仿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其间差距显豁。

“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 《新制布裘》

“争得布裘长万丈,与君都盖洛阳城。” 《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

从诗名即可看出,白居易是出于吃饱穿暖者的同情。而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是一个贫病交加的老人仍怀有济世之心。

元稹去世之后,白居易终于看透世情的不可为:

“往日来日皆瞥然,胡为自苦于其间。乐天乐天,可不大哀。而今而后,汝宜饥而食,渴而饮;昼而兴,夜而寝;无浪喜,无妄忧;病则卧,死则休。此中是汝家,此中是汝乡,汝何舍此而去,自取其遑遑。遑遑兮欲安往哉,乐天乐天归去来。”《自诲》

这个曾经想要致君尧舜的人在终于选择独善其身后,甚至连陶渊明的清高都不剩下,一心想的是衣食自安,“乐天乐天归去来”。

57岁的白居易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从此不复出。在剩下的18年中,他闲居度岁,诗酒唱和,自称“作诗四百三十二首。除丧朋哭子十数篇外,……苦词无一字,忧叹无一声。”(《序洛诗》)自编《白氏文集》六十五卷。

有诗见证他的舒适闲逸:

“茅屋四五间,一马二仆夫。俸钱万六千,月给亦有馀。

既无衣食牵,亦少人事拘。遂使少年心,日日常晏如。”

《常乐里闲居偶题十六韵》

“俸钱四五万,月可奉晨昏。廪禄二百石,岁可盈仓囷。

喧喧车马来,贺客满我门。不以我为贪,知我家内贫。

置酒延贺客,客容亦欢欣。笑云今日后,不复忧空樽。

答云如君言,愿君少逡巡。我有平生志,醉后为君陈。

人生百岁期,七十有几人。”

《初除户曹喜而言志》

其实,当白居易不是故意显露自己的“知足远辱”之时,他的一些闲适诗确实写得清新流畅。如《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3)

元稹其人除了热衷仕途的一面,还有风流多情的一面。事实上,他留给后人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他的无限深情。

我们最熟悉的是这一首: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离思五首》其四

元稹是《西厢记》里张生的原型,而且他自己就写有《莺莺传》。不仅如此,他还把发生在自己身上的这段风流韵事告诉了他的许多朋友,据此,白行简(白居易的弟弟)写了小说《李娃传》,李绅写了长篇叙事诗《莺莺歌》。不知道故事女主角若知道会作何想。反正这事件发生在元稹20岁,初仕蒲州期间,驻军骚乱,元稹保护了“莺莺”一家,并与其相爱。但不久即返长安,准备科试。

事实上,这次考进士,元稹并未被录取。又过两年,与白居易同登科第,同授秘书省校书郎。此时他25岁,被名重当世的太子宾客韦夏卿选为爱婿。

婚后的元稹旧情难忘,写了很多忆及往昔的恋情诗:

半欲天明半未明,醉闻花气睡闻莺。

狌儿撼起钟声动,二十年来晓寺情。

《春晓》

花笼微月竹笼烟,百尺丝绳拂地悬。

忆得双文人静后,潜叫桃叶送秋千。

《杂忆诗五首》之二

寒轻夜浅绕回廊,不辨花丛暗辨香。

忆得双文笼月下,小楼前后捉迷藏。 《杂忆诗五首》之三

30岁元稹出使剑南东川,曾与薛涛唱和,(白居易也多次与此女诗酒唱和)。此年七月,其妻苇丛卒于长安。此时的元妻该还很年轻吧,元稹为之作《遣悲怀三首》,以此成为悼亡诗的经典。前惟潘岳,后惟苏轼可比肩。

《遣悲怀三首》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昔日戏言身后事,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辞。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离思抒情散文】相关文章:

1.离思古诗

2.离别的滋味抒情散文

3.桥头离殇抒情散文

4.元稹离思拼音

5.中秋离思作文

6.月下离思作文

7.明月之思抒情散文

8.离思元稹带赏析

9.岁月绵长,不诉离殇抒情散文

10.抒情散文-再见时不说离殇

下载word文档
《离思抒情散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