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精神议论文
“万事如愿”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长征精神议论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长征精神议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篇1:长征精神议论文
弹指一瞬,今年已经是红军长征胜利xx周年了。9月25日,我校全体师生怀着崇敬的心情去观看了一场激情澎湃的歌舞剧——《长征颂》。抚今追昔,心潮起伏,70年前那一幕幕悲壮的场面似乎又浮现在眼前……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在雄壮的《红军不怕远征难》的歌声中,历史的画卷缓缓舒展:看,那湘江激战、那四渡赤水、那抢渡乌江、那飞夺泸定、那爬雪山、过草地、攻克腊子口;听,江水咆哮,马蹄声急,隆隆的炮声、震天的呐喊……千万红军的身影不时在我脑中呈现,悲歌慷慨,催人奋进。
红军长征二万五千里,哪里没有一曲动人的悲歌?红军跨越11个省,所到之处,哪里没有浸透着红军的热血?往事令我时时萦怀,我常自问:是什么力量把中华民族成千上万的热血青年聚集在一起,他们明知征途有艰险,却毫无畏惧,万死不辞,前仆后继地奔向一个目标?那就是长征精神: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长征已经过去70年了,但长征中那无数革命烈士,和无数动人的事件折射出来的长征精神,却给了我们工作和学习以无穷的力量,成为一代又一代人成长进步中的催化剂。如今,我们也正经历着一次“万里长征”: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再走上工作岗位。这些成长、学习的过程也需要我们勇往直前,永不放弃,坚持到底,自立自强,学习红军战士不怕苦、不怕累、无坚不摧的精神,继承并发扬长征精神,把它当成我们的精神食粮激励我们发奋图强!
我们从红军长征中收获了坚强、智慧、勇敢、自信、顽强、团结……那么,我们就要将这些品德付诸于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付诸于祖国的建设中。弘扬长征精神,立志成才报国,让我们的国家将成为世界的强国,我们的民族将成为宇宙的骄子,让我们携手前进,书写崭新的历史,奏响未来更有力的强音!
篇2:长征精神议论文
告别了炎热的夏天,迎来了硕果累累的秋天,我们迈步走进丰收的季节。当温暖的阳光洒在身上,当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我们这些朝气蓬勃的少年儿童,都感到万分的自豪,无比的幸福。然而,这美好的生活来得多么不易啊!忘不了雪山草地上,每一个脚印写着真诚,每一颗红星闪亮着希望,每一声枪响寄托着革命的信念。二万五千里长征路啊,气壮山河!
在长征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红军将领的母亲,当她看到战士吃的是清水煮的树皮、草根,外加一段牛批带时,她落泪了。她把自己要钣讨来的生芋头全部倒进了锅里。就这,竟成为将士们难得的一顿美餐。“牛皮腰带三尺长,草原荒地好干粮,熬汤煮菜别有味,端给妈妈来品尝”。老妈妈听着战士们自编自唱的《牛皮腰带歌》,挂满泪光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还有一次过草地,一位在战斗中刚刚入党的警卫员,为了抢救陷入泥沼的文件箱,献出年仅18岁的生命。当他渐渐沉下去的时候,手里紧紧攥着一块银圆,这是他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交党费。长征中,这样的事情几乎天天都有,然而队伍每天都在顽强地向前,向前……
这就是长征精神,这就是枪林弹雨,雪山草地之间打不烂、拖不垮的硬骨头精神,这就是面对敌人的屠刀与诱惑,没有丝毫畏惧的大无畏精神!
同学们,当你沉溺于网络游戏,失去自我的时候;当你留连于动画片,不思进取的时候;当你吃着美味,喝着鲜奶,为明星疯狂的时候,想一想长征吧,想一想七十多前的那些人和事。
今天,我们作为祖国的花朵,有着使我们的祖国迈入世界强国行列的远大理想,特别是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学生,更有着维护民族团结、祖国统一的强烈使命,这些都是充满艰辛的长证,这是是代赋予我们青少年的新的长征!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要接过长征精神的光辉旗帜,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今天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明天为创造祖国辉煌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学们,让我们重踏长征路,弘扬长征精神,努力拼搏,去追求金色的理想,追寻明媚的春光,追寻火红的太阳!让我们在春天里播种理想,在秋天里收获辉煌!让长征精神永远伴我们成长!
篇3:长征精神议论文
毛主席说过:“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历史上曾经有过像我们这样的长征吗?12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到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个人的两只脚,长驱2万余里,纵横12个省……”没错,这正是我们这些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引以为骄傲的。长征,一首壮丽的诗篇讲述一段震惊中外的历程,是一部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让我永远铭记在心。
还记得无数革命先烈,为了新中国的解放,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用自己的生命铸造了新中国吗?他们那种英勇抗敌,为国捐躯,坚贞不屈的精神,不正是中华民族的长征精神吗?
还记得“航天英雄”杨利伟叔叔吗?“神舟五号”成功发射后,当国家领导人授予他最高荣誉时,杨利伟叔叔面对鲜花和掌声,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感谢祖国和人民对我的培育,这个最高荣誉应该属于祖国,也属于人民,更属于千千万万个为航天事业作出贡献的人。”的确,这个最高荣誉来之不易,它需要良好的专业素质和坚实的文化基础。杨利伟叔叔这种”为了祖国不惜一切代价”的精神,不正是中华民族的长征精神吗?
还记得四年级时,我非常想参加作文竞赛,可当时我的作文就像白开水一样,平淡无味。我深知成功不是一步登天,它需要汗水的浇灌,所以,我决心苦读。于是,每天晚上当别的同学早已进入了甜甜的梦乡,而我却依然坐在书桌前,时而凝神苦读,增加自己的课外阅读量;时而凝视窗外,感受书中形形色色的事情;时而奋笔疾书,摘录好词好句……终于有一天,同学们告诉我:我的作文获奖了。我成功了,是的,我应该高兴,因为我这么多天的努力终于得到了验证了,我终于在作文竞赛中争得了一席之地。这难道不是中华民族的长征精神吗?
长征精神永驻我心!让我们乘着中华民族长征精神的小舟,扬起长征精神的风帆,进行新的“长征”!
篇4:长征精神议论文
同学们,《七律·长征》是我们童叟皆知、耳熟能详的一首诗,让我们一起来吟诵:“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1935年10月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一年来翻越的雄关漫路,他满怀的战斗豪情,写下了这首长征颂歌。
长征是人类坚定无畏的精神丰碑,它矗立在赤水之畔、草地之上、雪山之顶,毅立在我们中华民族精神之巅,更嵌入了共和国子民血脉之峰。
怎能忘记:忍饥埃饿,累死也绝不拖累陈庚将军的小红军;夜行草地,长眠泥潭也要救护小战士的老红军;衣着单薄,冻死也要把温暖给予他人的军需处长;身体虚弱,饿死前还在用鱼钩给病重战士钓鱼吃的老班长;生命垂危,合眼时仍想着把党证、七根火柴交给党组织的无名战士;踏着云空铁索,穿过枪林弹雨飞夺沪定桥的突击队员……他们“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坚定毅志;他们“为雪国耻洒热血”的牺牲精神;他们“守得云开见日出”的乐观主义精神,他们“身肩民族存亡贵”的爱国主义情怀,像干柴之烈焰温暖寒空,似明月之清辉洒满荷塘,如红日之光芒照亮寰宇。正所谓“壮士悲歌垂千古,新桥落成万世欢。”
可如今有人说长征之路已无处寻觅,也有人说长征故事已成为历史,还有人说长征精神已经过时。岁月易老,精神永存。君不见:莘莘学子求知学习的长征路上,有笃学慎思,有拼搏进取;志士仁人改革开放的长征路上,有潜心钻研,有锐意创新。地球上和平发展的长征路上,有奔走呼告,有欢声笑语。
“神舟十一号”飞船女航天员王亚平,就是新长征路上的排头兵。10月,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将要发射,送它升空的火箭,还是“长征二号”。“长征”,代表着火箭飞过的长长的足迹,也代表着中国航天事业艰苦而又光荣的历程。对王亚平说,光鲜背后三年多超强度的训练,就是一次“长征”。
她第一次坐上超重耐力训练设备,机器转动起来,她觉得眼前的整个世界天旋地转,脸好像被无数只手狠狠拉扯着;因为作用力的原因,眼泪从她的眼角横飞出来。她硬是咬牙按规定完成各种技术动作,短短30秒,简直就像三个小时一样煎熬。这样的训练,她不知经历了多少回。可她从未按过安全暂停按钮。王亚平说“因为我们心中都记得那句面对国旗立下的誓言:英勇无畏,无私奉献,不怕牺牲,甘愿为载人航天事业奋斗终生。”
长征精神是历史的,也是现实的。我们九零后、零零后的青少年都是各具风采的,新时代长征路上的小红军。13岁神童范书恺,以601的高分考上清华大学;15岁的跳水健将任茜,里约奥运会女子十米台包揽金银;17岁的高三女生刘伊玮,平均3。94秒破魔方世界纪录……有人说这些都是神童冠军,离我们太遥远。那就说我们,秋季运动会赛场上,我们不言放弃的英姿,被定格;中考高考考场上,我们从容答卷的身影,被放大;小区休闲广场上,我们助人不言谢的笑声,随风远扬……这就是新长征路上最平凡的我们,这就是我们的德行、信念、坚守和责任!
同学们,孜孜不倦地向学、乐观豁达地处事、勇敢无畏地直面人生,这就是在告慰烈士英灵,这就是在诠释爱国爱家的意义,这就是在向世人宣告:我们就是新时代长征路上的小红军!留得精神在,豪情存,再行长征谁畏难!
篇5:长征精神议论文
二万五千里长征,一次改变中国人命运的征程,已在人们的评说中过去了大半个世纪。
长征中的红军战士们风餐露宿,吃的是野菜、草根;走过泥泞的草地,爬过寒冷的雪山,躲避了敌人的追杀;穿着草鞋一步步艰难地过大半个中国,走向了光明和胜利,才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艰险的长征岁月虽已过去,但我却忘不了马背上的小红军,他为不拖累别人,在又饥又渴的时候,拒绝了首长陈庚的帮助而活活饿死;忘不了过草地老班长为了照顾生病掉队的小战士,把钓来的鱼熬汤给他们吃。自己吃鱼剌和草根,最后也被饥饿夺去了生命;忘不了大渡河上十八勇士,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勇夺沪定桥的壮举;忘不了过雪山军需长把棉衣都发给战友们,而自己却被活活冻死的悲壮场面……这一切的一切,不都告诉我们:长征精神就是一种吃苦耐劳、不怕牺牲、舍己为人、艰苦奋斗的精神吗?
作为革命的后代,我们也应试着学会克服困难,坚强的生活。可想到自己平日的所作所为,与那些长征中的勇士们相比,我真的感到羞愧。我在一直想着,如果我没有了往日那活蹦乱跳的脚,我该怎么办?我没有小红军战士的坚强,他在快要饿晕了的情况下,还要和首长陈庚赛跑,硬是不骑上他的马。我应该学习他这种顽强、乐观,坚持到底的精神。
此时,我感到了一种巨大的力量,一种因历史而迸发出来令人佩服的力量。我感谢那些长征中的先辈们,感谢他们为我们留下了可贵的精神财富……坚持到底,永恒的长征精神。
篇6:长征精神议论文
“长征”的本义,从字面上就可以明白,即“长远的征途”,但这仅仅不是这么简单的,它的身后还有许多真实的事迹,一种无法形容的事迹。长征,如一条25000里的河流,在河水中融入了千百万条革命先烈的灵魂;长征,又如一座永无终点的雪山,在那里长出了千百万朵红色的牡丹;长征,像似一轮血红的悬挂高空的红日,在和平的土地上永远展放着光芒。
听听,看看“翻雪山、过草地、飞渡泸定桥、湘江血战突重围、奇袭腊子口-----这是说不断,讲不完,学不尽的品质,这是什么力量尽闯过了这么多的重重险阴呢?什么!”红军“这是一支不可消灭的军队,他们各个黑溜溜的,各个强壮无比,像是老财主家的长工,的确,他们各个家庭贫困,生活贫穷,正是这些艰苦的条件,使他各个走上了这条解放的`道路,从而他们不可战胜。有这样一句谚语,“乌江天险吓死人”,可红军不怕,他们被蒋介石逼迫的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就英勇的走向了无险地带——乌江,过河没船是难事,在这样一难,难的条件下,上面又有蒋介石旅出去的奸细在迷惑藏族人民的情况下,条件更危险,坚难了,于是红军决定此事天藏族人民无关,不许动藏族人民一根汗毛,邪不能胜正,藏族人民彻底了解了红军,知道了自己上了国民党的诡计,于是来了个里迎外合彻底粉碎了这一骗局,红军顺利过了江,可是在这一战那些冤死的红色战士的鬼魂永远静默在了那乌江天险中。
无奈,无奈,人生也许就是无奈的变奏和组合,但只要有长征精神的存在,我们就得竭力发扬它,让人类永远记住它,学习它。但是现在的人们还有几个有意识到长征精神存在的呢?几乎很少。所以我们要时时刻刻发扬长征精神,学习内在的品质,它就像一本充满知识的书本一样,只要吸取了它全盘的精义,才能知道知识。
今天是长征胜利70周年,由于社会的日新月异,“长征”这个词语,也在发展变化,人们赋予它更多新的内涵,它已不仅仅是一词了,它变成了一种精神,长征精神,它是被人们高度赞扬,全面发扬的具有双重时效的精神,我相信不久的未来,长征精神还会被人发扬,还是在展放光芒。
篇7:长征精神议论文
陪伴,是春日里那一阵花香,沁人心脾;是夏日里那一抹骄阳,炙热难忘;是秋日里那一片果园,收获满满;是冬日里那一杯热茶,温暖惬意。
窗外,秋雨绵绵,焜黄华叶随风而舞,阵阵凉风扑面而来,我坐在窗边的书桌上,思绪也随着秋风飘向了我手中的那本《地球的红飘带》。
初识《地球的红飘带》这本书,是源于我的班主任胡老师的推荐。当我拿着它,看着厚如砖头,既没有漫画书浮夸的插图,又没有故事书强烈的趣味诱惑时,我望而却步了。在老师的提示和妈妈的引导下,我开始了和它的第一次亲密接触。谁知一发而不可收,里面一个个鲜活的事件让我热血沸腾,感慨万千;那硝烟弥漫的战场,那暗藏凶险的草地,那被大雪覆盖的险峻的雪山,历历在目。作家魏巍生动的描述让我感受到了红军那种无所畏惧的英勇,坚强不屈的精神。
这本书主要描写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全部过程。在漫漫的长征路上,不仅有枪林弹雨、还有急流险滩、饥饿寒冷,疾病伤痛、缺医少药更是让人难以想象;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爬雪山,在大西北的极寒天气下,饥饿劳累,衣着单薄的红军战士在面对绵绵的雪山时,没有退缩。不断有干部战士摔下山崖,长眠于雪山之下,后继者却毫不退缩继续向前。那雪山上飘动的红旗,久久地留在我的心中。我不禁感叹,换成是我们还能够坚持吗?
这本书上的每一个故事都让我感动。我们是生活在新世纪的孩子,夏天吹空调,冬天有暖气,吃穿住行都非几十年前可以相比,可还时常抱怨作业多,抱怨饭菜不好吃、遇到困难就想退缩……,想想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是怎么来的?是那些千千万万的英勇的战士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周总理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们要学习红军长征那种敢于战斗,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刻苦学习,少年强则国强!
以前的我,是个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就想逃避的人,做作业也是喜欢先挑简单的做,难题就不愿意思考,吃饭也挑食。读完这本书后,在遇到自己想要退缩和放弃的事情时,长征精神犹如阴云密布的天空中那顽强的一束白光,击碎所有的阴霾。
成长的道路就是我们的一次长征,虽充满荆棘,但只要把长征精神刻在心里,她必将伴我奋勇向前!
篇8:长征精神议论文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今年的10月22日,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日。这段日子里,报纸上、手机里、电视中……,无不在称颂着“长征精神”,就连我那不识字的外婆都认认真真地看起了电视剧《长征》,还被感动得掉下了眼泪。我们都被不怕苦、不怕死的长征精神鼓舞着,但其实,有这种“长征精神”的不只是革命先烈们,还有我们身边千千万万的普通人。
我读过一则报道《“长征精神”再现,四十岁工人白水泡饭过日子》。报道中说,一个四十多岁的建筑工人,一天要干十几个小时的重活、累活,但是他的晚餐只是简简单单的一碗白水泡饭。当记者问他生活得苦不苦时,他却指着正在修建的大楼,憨厚地笑了,说:“大楼修起来了,城市漂亮了,中国强大了,就算再苦再累,俺看着也开心,真希望这样的‘苦’能再多一点!”多么朴实无华的话语啊!但却道出了长征精神的全部真谛!
还有一次,我被“埃博拉勇士”深深震撼。在酷热难当的非洲,“埃博拉”病毒肆虐,吞噬了许多无辜的生命。来自中国的医生们,组建了医疗救援队,义无反顾地奔赴非洲,用自己高明的医术,给非洲的苦难人民带来了希望。就在这样一种极端危险的环境下,他们奋不顾身、前赴后继地与“埃博拉”这个可怕的魔鬼抗争,拿自己宝贵的青春换回了千千万万“埃博拉”患者的生命……
今天,当我们俯首审视自己的时候,我突然发现,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这不也是一次漫长的两万五千里长征吗?学习从来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也需要我们翻越一座座的雪山,走过一片片的草地,甚至还会遇到各种险滩沼泽。当我在学习中遇到难题,苦思冥想都没有答案时,难道我就放弃了吗?当我一再努力都没能取得满意的考试成绩时,难道我就妥协了吗?当我在长跑中两腿发软、筋疲力尽时,难道我就停歇了吗?……不!想当年,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了那么多的艰难险阻,却从不叫苦叫累,毅然前行,我们学习中的这点苦、这点累又算得了什么呢?!长征虽然已经过去80年了,但是长征精神将永远指引着我刻苦学习、奋勇前进!
篇9:长征精神议论文
一个 13岁的小红军小兰在随部队一起前进的时候,好不容易得到的一袋干粮,却在过一座桥时为照顾一位伤员不慎掉入河中被水冲走了。她为了大家能安心地吃下干粮,坚持隐瞒着大家。为了装成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她拔了许多野菜塞入挎包,塞得鼓鼓的。不久她的身体就不行了,在护士长发现她吃野菜从而揭开挎包中“干粮”的秘密后,大家才知道事情的真相,于是大家每人分了一点干粮给她,让她体会到了家的温暖……故事虽小,内涵不小。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却能够反映红军战士们的优秀品质——不怕苦、坚强、无私、热心……小兰,她只是一个13岁的小女孩,却有男孩一样坚强的意志;却知道体谅他人。在她没有粮食之际,她大可伸出双手向战友们要一些,她没有这么做,她选择沉默,不告诉任何人,自己忍受饥饿的折磨,此刻,她脑海里想的只有战友的利益,而完全不顾自己的困难;面对伤势严重的战友们,她大可以丢下他们,但她没这么做,她细心照料一个伤员,没有怨言,没有后悔。
在一次过草地的途中,一位刚刚入党的警卫员,为了抢救陷入泥沼的文件箱,献出了年仅18岁的生命。当他渐渐沉入泥潭的时候,手里还紧紧攥着一块银元,因为这是他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的党费。长征中,这样的事情几乎天天都有,然而队伍每天都在顽强地向前,向前……
这就是长征精神,这就是在枪林弹雨,雪山草地之间打不烂,拖不垮的硬骨头精神,这就是面对敌人的屠刀与诱惑,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的大无畏精神!
作为英雄的后代,我们也应该试着学会珍惜,学会坚强!
同学们,当你沉溺于网络游戏,失去自我的时候;当你吃着肯德基,喝着可口可乐却不肯对因贫困而失学的同龄人伸出援手的时候……想一想长征吧,想一想七十年前的那些人和事。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应该有自己的远大理想,应该发扬长征精神。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同学们,让我们重踏长征路,重温长征精神,接过长征的光辉旗帜,锐意进取,自强不息,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吧!
篇10:长征精神议论文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一进我们校园就能墙上写着这一首雄壮、豪迈、大气磅礴的革命交响曲——《长征》!我们的学校叫做:长征路小学。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这就是长征精神,也是在我们同学中体现的精神。
在我们班,就有一位具有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同学。他就是我们组的冀永燊同学。由于他的姓:“冀”。和“鸡”同音,所以我们大家给他起了个外号:“小鸡”。我们原以为他会生气,可没想到他不但没生气还说:“小鸡就小鸡呗,小鸡不但可爱长大了还可以食用,虽然有可能带有禽流感,但我这只‘小鸡’身上可没有禽流感呢!”他说完这话我们都笑了。
还有翟盈盈同学,我们做数学计算题,她错了一半多而且做得很慢,她不像一些同学把做题的纸一撕扔掉,反而过来问我她这些题错在哪里,让我给她讲解这些题,接着她自己回到位置上改错,然后拿给我看,我告诉她,全部都改对了。第二次做题的时候,她只错了两道题,和上次一样,让我讲解然后自己改错。这样反复了几次后她做题的速度不仅提高了,而且每次都是全对。连老师都夸她做题做得又快又好。这就是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表现。
鄢梦帆同学也是具有长征精神的同学。她在我们班学习成绩不是很好,但是每次有集体活动的时候,她总会乐于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比如魔方比赛,当她拼时,她便会很快地拼好,取得好成绩。当别人拼时,她就使劲地喊:“加油、加油!”再比如每次学校开运动会时,她就一定会做好:写着“六二、六二,独一无二。”、“六二班,加油。六二班,必胜”……的木牌子,然后买许多啦啦棒,为班级呐喊、助威。她不就是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的代表吗?
二万五千里的长征早已结束,但是长征精神将永远代代相传!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少年,我们更应该学习长征的精神,发扬长征精神。
篇11:长征精神议论文
以前,我对“长征”的精神似懂非懂,伴随着成长的历程我逐渐懂得了长征的含义。
那年冬天看望外婆后回家时,由于正在下着大雪,我们只能步行。看到雪给大地穿上了棉袄,到处都是银装素裹,开始我们很兴奋。可走了一会儿,就气喘如牛了。这时,父亲给我们讲起了红军长征的故事:“在红军爬雪山时,是不能倒下的,倒下后,再能站起来的人就很少了。他们渴了,就吃雪团,饿了,就啃树皮。脚上穿着草鞋,身上穿着单薄的布衣,手里拿着一根粗糙的木棍,迎着刺骨的寒风,用冻僵的脚去一步步爬雪山。途中,不断有人因饥寒交迫而倒下、死了,后面的人就把他埋在雪里,寄托对战友的哀思。因为他们知道,雪可以埋葬死者的身躯,却不可以埋葬他们的意志!”我津津有味的听着,就这样,我们完成了15公里的路程。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参观了延安革命纪念馆。看着玻璃柜内的布衣、草鞋,它们虽然破烂不堪,却能给人一种神圣的感觉;看着挂在墙上那迂回曲折的行军路线,我不禁潸然泪下,从心底里涌现出对革命前辈们的敬佩之情;看着红军在征途中作的歌词,我振撼了。浮现在眼前的是一个个红军战士与敌人浴血奋战的场景,听到的是号角声与嘶喊声。让我心底里感受到那些为了人民利益而战的勇士们的伟大与崇高。
在一次语文课上,我们学习了《金色的鱼钩》,讲述一名老班长为了让年轻战士多汲取一点维持生命的营养而“谎称”他吃饱了。一直坚持用一根针弯成的鱼钩钓鱼给战士们吃,自己的汤汁里只有几根鱼骨头和草根,饿昏后宁肯牺牲自己的生命也不肯吃那一点少的可怜的鱼肉。
通过这一个又一个事例,我开始明白了“长征”精神,并开始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身边那些同样拥有“长征”精神的人。我看见了一个身穿橙色服装的身影,这不是勤劳的环卫工人吗?这清洁的马路,不正是他们日日奔走的“征程”吗?为了人们享有清洁优美的环境,他们日夜操劳着。回到学校,看见老师正在忙着批改作业,他们不也是在“长征”路上吗?为了祖国的花朵,呕心沥血的劳累着。我们的成长、成才是老师们长征路上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也发现生活中处处有长征,处处有征程,莘莘学子,也不是在“长征”路上不倦的前进吗?
至此,我明白长征精神,是乐观向上的,是不畏劳苦的,是勤劳奉献的。所以请为了自己的理想,祖国的未来,开始新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吧!
篇12:议论文论据:弘扬长征精神
议论文论据:弘扬长征精神
长征: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适用话题:弘扬长征精神、中国革命、不屈不挠、毫不退缩、勇往直前
8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将士完成了震惊世界的长征,开辟了中国革命继往开来的光明道路,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前进的重要基础。今天,我们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就是要缅怀革命先烈的不朽功勋,继承光荣的`革命传统,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一部史无前例、雄伟壮丽的史诗。80年前的长征,条件极端恶劣,红军们吃树皮、嚼草根,缺吃少穿,还面临敌人的围追堵截,但他们凭着为人民谋幸福的崇高理想,最终克服了艰难最终实现大转移,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它的丰功伟绩惊天地、泣鬼神,其留下的长征精神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崇高理想、坚定信念、不屈不挠、艰苦奋斗成为长征精神之魂。
要想走好人生的长征路,就要弘扬这种长征之魂。人生犹如长征,历程中要经历各种风雨和挫折,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持久的毅力、坚定的信念,既不能急功近利,寻找“捷径”,也不能在理想信念上摇摆不定,朝秦暮楚,以至于最后一事无成。同时,人生征途上有各种“拦路虎”阻挠着人生目标的实现,我们需要这种在逆境中不屈不挠,毫不退缩、勇往直前的精神。这种精神足以让人一路披荆斩棘、克难攻坚,最终获得“三军过后尽开颜”的喜悦。
素材点拨:80年前,中国红军不得已走上了长征路,但也正是长征开辟了中国革命的光辉未来,为中华民族留下了崇高理想、坚定信念、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长征精神。今天,我们也会不得已再走“长征路”,如果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披荆斩棘、克难攻坚,我们也会开辟出人生的新境界。
【长征精神议论文】相关文章:
1.弘扬长征精神
2.长征精神心得体会
7.弘扬伟大长征精神
9.长征精神作文评语
10.致敬长征精神初一作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