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琅琊山风景的文章:圆梦琅琊山
“月永雷欧”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描写琅琊山风景的文章:圆梦琅琊山,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描写琅琊山风景的文章:圆梦琅琊山,欢迎阅读与收藏。
篇1:描写琅琊山风景的文章:圆梦琅琊山
对琅琊山的倾慕,缘于初中课本中那篇脍炙人口的《醉翁亭记》,“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优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优美的文字让我产生了对琅琊山的神往。后来,做了老师,和学生一次次重温了这篇美文,想一睹琅琊美姿的愿望愈加强烈了。今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的愿望得以实现。
怀着对琅琊山的向往,对醉翁亭的仰慕,迎着醉人的花香,我们来到了琅琊山脚下。抬头望去,映入眼帘的尽是青树苍翠,秀丽多姿,琅琊山便掩映其中了,素有“天然药圃”的琅琊山果然名不虚传!
来到山门前,山门为一牌坊,八柱双檐,十分壮观。牌坊上方的匾额上“琅耶山”三个大字,赫然醒目,它是宋代文豪苏轼的手笔,笔法苍劲有力。不是“琅琊山”吗?怎么是“琅耶山”呢?大家迷惑不解。导游解释说,古代“琊”和“耶”通用,“耶”是“琊”的通假字。经导游这么一说,还真是长了见识。
琅琊山为江淮之间的低山丘陵地带,最高山峰为小丰山,海拔三百多米,其它山峰高度在海拔二三百米左右。上山的路较为平坦,有台阶的地方极少,这里生长着琅琊榆、醉翁榆、青檀、榉树等珍稀树种。它们高低俯仰,姿态各异,那些绿藤也相互缠绕,参差披拂,这所有山路便都掩映在绿树翠叶之中了。琅琊山不像黄山,山路陡峭,到处是光秃秃石头,路边很少有树,游琅琊便是在绿叶之中穿行。
没见醉翁亭,已闻潺潺流水声了,一条泉水自上而下,清澈见底,未靠近,早已有一股凉气袭来。泉边巨石上“千年醉翁亭”几个红色大字,特别醒目,这是前国家领导人李瑞环的手迹。这就是酿泉吗?在导游的指引下,我们来到了一个以青石砌成方池前,泉水从池中石隙溢出,然后汇入山溪。水池三尺见方,池深二尺左右,泉水清冽。泉边的墙壁上,镶嵌有“让泉”楷书大字石碑一块,落款是清康熙四十年王赐魁。“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不是“酿泉”吗?怎么变成“让酿”了?一问才知道,此本就是“让泉”初中课本中我们一直背诵的千古名篇居然被后人以讹传讹搞错了。“让泉”就“让泉”吧,虽然少了“泻于两峰之间”的气势,但千年不竭的清流,足以满足了我的好奇心。
泉上有石砌小桥,桥的尽头便是醉翁亭了,穿过一道院门,转过两道石门,便来到了醉亭下,终于见到了那个在心中不知默念了多少遍的亭子。醉翁亭为四大名亭之首,始建于北宋庆历六年,距今已近千年,虽然经历岁月沧桑,仍能见当初的风貌。亭的上方是宋人苏轼题写的匾额,上书“醉翁亭”。两边的亭柱上的“饮既不多,缘何能醉; 年犹未迈,奚自称翁”楹联是后人的对醉翁的发问。亭子右边的石头上有两处篆刻,一曰:“醉翁亭”,二曰:“二贤堂”。
穿过亭子,看到三间劈山而筑的瓦房,隐在绿树之中,肃穆典雅,便是二贤堂了,堂内敬奉着两尊塑像,经导游解释,知道他们是欧阳修和王禹偁,二贤就是指他们两个了。从二贤堂出来,我们依次游览了宝宋斋、冯公祠、意在亭、影香亭、古梅亭。在影香亭与古梅亭之间是一株据说为欧阳修亲手栽种的古梅。古人为赏梅在古梅北建有一亭,称古梅亭,说是在亭子的不同位置能够看到古梅的各种姿态,尤其是到了冬季,雪映梅花,疏影寒淡,梅花凌寒而放的品格尽显。游览完醉翁亭,从醒园出来,迎面便有一亭屹立在琅琊古道旁,这就是洗心亭。虽从醒园出来,仍陶醉于醉翁亭的如画美景之中,一时难以醒来,先到洗心亭清醒清醒吧。
片刻的休整,精神倍增,于是沿琅琊古道前往琅琊古寺,一路上,古道两旁古树参天,泉水潺潺,翠绿成荫,伴着花香鸟鸣,我们缓步而上。徒步约一公里,来到琅琊古寺门前,琅琊寺建在绿树浓荫之中,潺潺泉水绕寺而过,亭楼轩阁错落有致,正如宋人诗云:“踏石披云一径通,翠微环合见禅宫。峰峦密郁泉声上,楼殿参差树色中。”拾级而上,穿正门进入寺内,寺内主殿为大雄宝殿,宏伟宽敞,高大巍峨,雕饰精致,古朴典雅,宝殿正中供奉着如来佛祖,如来佛后面是观音菩萨,两边是十八罗汉,一边各九人。或喜或忧,或怒或笑,神态各异,生动有趣。
大殿南面有一园林名祗园,自成一独立院落。园内苍松翠竹,古树名花,景色清幽。院中一棵香樟树居说有几百年了,一棵雪公高耸入云,已有83年的树龄了。院后峭壁高耸,壁上满是摩崖题刻,大多出自名家手笔,字体俊秀遒劲,引大家伫足欣赏。出祗园来我们来到琅琊寺东北侧的无梁殿,出于好奇,走进殿内细细观看,整个殿宇全用砖石砌成,竟无一根木梁,让人叹为观止,其名“无梁殿”也缘于此。殿旁有石径上山,可至雪鸿洞,还未靠近洞口就觉一股寒气洞内袭来,由于同伴催促没有进去,遗憾离去。
由于行程匆忙,琅琊山的美景还有许多没能领略,但仅所到之处,所观之景,已觉没有有任何遗憾了,实不枉此行了。
琅琊之行,我的圆梦之行!
作者:韩永华
公众号:太和教研
篇2:描写琅琊山的诗词
描写琅琊山的诗词
【第一首】
石门有雪无行迹,松壑凝烟满众香。
馀食施庭寒鸟下,破衣挂树老僧亡。
——《同越琅琊山》 唐 韦应物
【第二首】
《怀琅琊琛、标二释子》
白云埋大壑,阴崖滴夜泉。
应居西石窒,月照山苍然”琛
—— 唐 韦应物
【第三首】
飞光洗积雪,南山露崔嵬。
长淮水未绿,深坞花已开。
远闻山中泉,隐若冰谷摧。
初谁爱苍翠,排空结楼台。
——宋朝 梅尧臣 《游琅琊山》:
【第四首】
寻常画屏多画山,何意此山还作屏。
峭排直上几千尺,下有石路莓苔青。
——宋朝 梅尧臣
【第五首】四十未为老,醉翁偶题篇。
醉中遗万物,岂复记吾年!
但爱亭下水,来从乱石间,
声如自空落,泻向雨檐前。
流入岩下溪,幽泉助涓涓。
响不乱人语,其清非管弦。
岂不美丝竹,丝竹不胜繁。
所以屡携酒,远步就潺湲。
野鸟窥我醉,溪云留我眠。
山花徒能笑,不解与我言。
唯有岩风来,吹我还醒然。
篇3: 描写琅琊山景色的作文
人生就像沙漏一样,发生过的事就像沙子从沙漏漏下来,不久将会被遗忘。但是,有一件事却令我终生难忘。
以前我爬过无数次琅琊山,那一天,跟以往爬琅琊山相同,空气特别清新。但那天可是一支大部队:有从合肥远道而来的哥哥和妹妹;还有从全椒偏僻乡下来的哥哥和姐姐。我们聚集在一起,向琅琊山进发!
雨后的琅琊山格外秀丽,地面被雨水冲刷得一干二净,道路两旁的树木郁郁葱葱,树叶被雨水洗得一尘不染,青翠欲滴。琅琊榆苍劲古老,而高大笔直的水杉显得更加挺拔。一路上潺潺的流水声伴随着小鸟的歌声不绝于耳,娓娓动听。这里优美的环境、清新的空气令人陶醉,凉爽的微风吹拂着我的脸庞,令我精神振奋,力量倍增。
我们一行七人开始登南天门比赛,我作为东道主,又是“司令”,可不能落伍哦!我们个个争先恐后,你追我赶,生怕落在后面,中途也不休息,一鼓作气登上了约800多级台阶,到达了南天门。
我极目远眺,远处山峦连绵起伏;再往低处一看,所有的山头都在我的脚下,真是一览众山小啊!
“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是啊,如果我们不付出辛勤的汗水和努力,怎能看到这山顶上美不胜收的风景呢?
篇4: 描写琅琊山景色的作文
春光明媚,鸟语花香。到处散发着春天的气息,整个城市都被春天的花儿装饰得更加美丽。特别是著名的琅琊山更是为我们美丽的城市锦上添花。
远远望去,整个琅琊山姹紫嫣红,山坡上到处开满了鲜花,红的似脂,白的似雪,蓝的如水……琅琊山仿佛笼罩在一片花海之中。
走进琅琊山,顿时一股清凉的气息扑面而来。路旁的山坡上树木葱茏、绿树成荫,一朵朵鲜艳的花儿围绕在树木四周,有红的、紫的、黄的……它们不仅颜色艳丽繁多,而它们淡淡的幽香好似一根绳子将牢牢拴住,让你久久不忍离去。我顿时被它给迷住了,直到同学们拍了我一下,我才惊醒。
顺着石头路,我们又来到了琅琊山中最著名的一绝――”醉翁亭“。矗立在高山中的醉翁亭显得格外壮观,远远望去仿佛一条即将腾飞的巨龙。走近醉翁亭,我们仿佛被醉翁亭的构造深深折服了!瞧,那雕刻的壁画精美无比,栩栩如生,好像真的一般。难怪醉翁亭深受人们的喜爱。据介绍,醉翁亭不仅风格独特,而且布局紧凑别致,亭台小巧玲珑,总面积不到一千平方米,却有多处互不雷同的建筑景致。特别是醉翁亭里的“九曲沟”还要这么一段来历――古时候,欧阳修经常在这里作诗。有一次,他把酒杯放入沟中,漂到哪个人面前,哪个人就要作一句诗。看到这,我觉得醉翁亭是当之无愧的“全国四大明亭之一”,更是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亭”!
琅琊山的亭子历史悠久,仿佛让我们回到了历史中,但琅琊山的南天门更别有一番情趣。
参观了醉翁亭,我们又来到了著名的南天门,南天门雄伟而又壮观,那样子一看就是饱经风霜。南天门上的会峰阁更是风景优美。站在会峰阁上远眺长江如带、钟山如罗,瞰群峰汇聚,似潮奔涌。南天门还有这么一个传说――碧霞宫是人们为了纪念碧霞姑娘,使琅琊山变得风景优美而建造的。
我爱滁州,更爱风景如画的琅琊山!
篇5: 描写琅琊山景色的作文
我的家乡在安徽省滁州市,这里不仅物产丰饶,而且风景秀丽,有星罗棋布的公园,有形态各异的亭阁,还有我最爱的琅琊山。
琅琊山是树的天堂。有的树直插云霄,如水杉树;有的树高大挺拔,如琅琊榆;有的树郁郁郁葱葱,如松树……在这些树中,我最喜爱千年古梅树。这棵树由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亲手所植,将近10的树龄了。古梅树正对古梅亭,它虽然饱经风霜,却依然郁郁苍苍。“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每当春天来临,它悄悄绽开粉红的花朵,暗香浮动。冬天百花凋零,万木萧条,古梅却依然傲雪挺立,让人忘却她已有千年之龄。欣赏着古老却生机勃勃的梅树,游人无不啧啧赞叹。
琅琊山上不仅有千姿百态的树木,还有潺潺不息的泉水。有的泉水清澈见底,有的泉水哗哗作响,有的泉水水平如镜。我最喜爱“让泉”。“让泉”位于醉翁亭下,一尺见方,终年不息。它清澈见底,甘甜可口。每天清晨,许多滁城人背着水壶上山,只为能打一壶“让泉”的水来喝。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优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我爱我家乡的琅琊山!
篇6: 描写琅琊山景色的作文
今天,我和妈妈去琅琊山玩。
刚进大门,“琅琊山”三个金碧辉煌的'大字就映入我的眼帘。一路上,参天大树为我们挡太阳,鸟儿为我们唱歌,花儿为我们跳舞。我们顺着大路向前,就来到了醉翁亭。
极目远望,一座古朴典雅的亭子坐立在山水之中,那就是醉翁亭。亭子的表面泛着一丝陈旧,六只角乌黑乌黑的,中间的琉璃瓦片闪闪发亮,红色的柱子支撑着亭子,让人忍不住想摸,一摸外部的金色底座更是耀眼夺目。相传,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曾在这里写下了家喻户晓的文章《醉翁亭记》,使得此亭闻名天下。看过醉翁亭,不远处就是欧阳修纪念馆。进入馆内,一尊又高又大的雕像就出现在我的眼前。只见雕像的底座上写着几个金边大字: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欧阳修。我情不自禁地抬起头来,仔细打量这尊雕像:他身穿长袍,腰系玉带,头戴灰色的帽子,坐在石椅上仰望天空,他微闭着双眼,仿佛在思考着。
参观过了欧阳修纪念馆,我们一口气爬上了南天门。到了南天门,只见远处的树木茂密,台阶被绿树挡了起来,若隐若现的。南天门上有一栋阁楼,叫做南天阁,这也是琅琊山的最高点。我们进入南天阁,只见楼梯两旁画着壁画,瞧,那幅画的内容不正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吗?来到南天阁的顶楼往下看,可真高啊!下面有山有水,水连着水,水环着山……
夕阳西下,不知不觉已到了回家的时间了,今天,我不仅增长了见识,还看到了美景,可真是有意义的一天啊!
【描写琅琊山风景的文章:圆梦琅琊山】相关文章:
1.琅琊山导游词
2.爬琅琊山作文
3.琅琊山游记作文
4.春天的琅琊山随笔
6.描写风景作文
7.描写风景比喻句
8.圆梦作文
9.圆梦主持词
10.描写一处风景作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