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谢杜相公书》原文及翻译

《谢杜相公书》原文及翻译

2023-07-12 08:20:58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吃瓜小朋友”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谢杜相公书》原文及翻译,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谢杜相公书》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谢杜相公书》原文及翻译

篇1:《谢杜相公书》原文及翻译

回想当年,正是我在黄河边遭受灾祸的时候,离家乡有四千里之远。向南眺望,只见 迅猛的黄河、滔滔的淮水,连绵不断的江堤水堰、河川湖泊,都是天下艰险之地,我被这 些阻隔(无法顺利回乡送葬)。我孤身一人,面对着意想不到的灾难,孤单无依,徘徊路 旁(角落),没有可以依附(投靠)的亲戚和一面之交的朋友,作为生活的依托(或把他们作 为生活的依托);对上没有极高的品行可以感动官僚绅士,对下也没有财富和权势可以动 用一般的人。只剩下先父需用的医药和所有治理丧事急需的物资,不知道应该倚赖谁,而且寄存异乡的灵柩又这样沉重,我担心忧虑无法把它运回。在这个时候,惟独您殷勤关切帮忙,营救看护,亲自屈驾前来,来到黄河岸边(送别我扶柩南归)》(您的帮扶)使我在先父病重期间,能够在他身边专心地护理奉侍,而医药等费用问题也有人一同商量解决了。 直到我成为孤儿之后,没有杂事干扰我为先父尽哀,就连一些琐碎细微小事,也没有不如愿的(得以解决)服丧之礼,能最终回到南方家乡去完成。您对我体恤成全的恩德,是这样的超越常情啊!

我私下认为您辅佐天下的道义,都会受到千秋万世的讴歌颂扬,推崇称道,并不像见 识狭隘的人那样苦苦追求一个小节上的完美。您的地位到了顶点,而且年事己高,皇上也不敢用政事来劳烦您,难道我这个来自穷乡僻壤的后生,应当用危急痛苦的心情,杂乱细 小的事务,去充塞您的耳目,承蒙您的体贴吗?但是您却念及先父的旧情,尽力援助我,以至于这么大的恩情啊!您虽然不能再出山而被托付以天下的政事,但是您那爱护培育天 下人才,不忍心让一个人流离失所的道义,都是出于自然的天性,而且继续坚持推行,并不因为在职或退位而有所变化,而我惟独在这个时候有幸遇到了您!

在叙守丧期间,不敢按照世俗的浅薄人情,违背俗礼去向您表示谢意;丧服解除后(服 丧期满),又想到您对我的大恩无法形容的,几句空话不足以详尽地表达我的心意。反复考虑,直到现在,连一封信也没有呈进。只是我心中生出的`惭愧,没有一刻停止过。希望 您终究会谅解我的!您坚守胸怀天下的道义,没有一点私心杂念,那么我用来报答您的东西,也只能是胸怀天下的道义罢了。我发自内心如此真诚地许愿,但不敢说肯定能实现。

拓展阅读:

《谢杜相公书》阅读题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年哮的一项是(3分)

A.莫大之丧,得以卒致而南 卒:死亡

B.其为存全之恩,过越之义如此 存:抚恤

C.然明公存先人之故 故:旧交情

D.又惟大恩之不可名 名:说出

7.下列“所”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与凡丧之所急

B.不忍一夫失其所之道

C.夫明公存天下之义而无有所私

D.余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茕茕路隅,无攀缘之亲、一见之旧,以为之托。(3分)

(2)而巩独幸遭明公于此时也!(3分)

(3)顾其惭生于心,无须臾废也。(3分)

9.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杜衍帮助曾巩及其父亲的原因。(4分)

《谢杜相公书》阅读答案

6、A卒:终于

7、B所,名词,表示处所,地方;其余为所字结构

8、(1)孤单无依,徘徊路旁(角落),没有可以依附(投靠)的亲戚和一面之交的朋友,作 为生活的依托(或把他们作为生活的依托)。(“茕茕”“旧”,“以为”各1分)

(2)而我惟独在这个时候有幸遇到了您!(“遭”、“幸”、介宾短语后置各1分)

(3)只是我心中生出的惭愧,没有一刻停止过。(“顾”、“须臾”、“废”各1分)

9:①因为曾巩之父与杜衍有老交情;(2分)②杜衍有爱护培育天下人才的情 怀。(2分)

篇2:曾巩《谢杜相公书》原文阅读及译文

曾巩《谢杜相公书》原文阅读及译文

伏念昔者,方巩之得祸罚于河滨,去其家四千里之远。南向而望,迅河大淮,埭堰湖江,天下之险,为其阻厄。而以孤独之身,抱不测之疾,茕茕路隅,无攀缘之亲、一见之旧,以为之托。又无至行上之可以感人,利势下之可以动俗。惟先人之医药,与凡丧之所急,不知所以为赖,而旅榇②之重大,惧无以归者。明公独于此时,闵闵勤勤,营救护视,亲屈车骑,临于河上。使其方先人之病,得一意于左右,而医药之有与谋。至其既孤,无外事之夺其哀,而毫发之私,无有不如其欲;莫大之丧,得以卒致而南。其为存全之恩,过越之义如此!

窃惟明公相天下之道,吟颂推说者穷万世,非如曲士汲汲一节之善。而位之极,年之高,天子不敢烦以政,岂乡闾新学,危苦之情,丛细之事,宜以彻于视听,而蒙省察?然明公存先人之故,而所以尽于巩之德如此!盖明公虽不可起而寄天下之政,而爱育天下之人材、不忍一夫失其所之道,出于自然,推而行之,不以进退。而巩独幸遭明公于此时也!

在丧之日,不敢以世俗浅意,越礼进谢;丧除,又惟大恩之不可名,空言之不足陈,徘徊迄今,一书之未进。顾其惭生于心,无须臾废也。伏惟明公终赐亮察。夫明公存天下之义而无有所私,则巩之所以报于明公者,亦惟天下之义而已。誓心则然,未敢谓能也。

注:①曾巩之父曾易占,当年从江西来汴京途中,在河南安阳忽患重病,后病逝。期间,杜衍给了曾巩很多帮助。曾巩写此信,其父已丧多年。②旅榇(ch^n):客死者的灵柩。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年哮的一项是(3分)

A.莫大之丧,得以卒致而南卒:死亡

B.其为存全之恩,过越之义如此 存:抚恤

C.然明公存先人之故故:旧交情

D.又惟大恩之不可名名:说出

7.下列“所”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与凡丧之所急

B.不忍一夫失其所之道

C.夫明公存天下之义而无有所私

D.余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茕茕路隅,无攀缘之亲、一见之旧,以为之托。(3分)

(2)而巩独幸遭明公于此时也!(3分)

(3)顾其惭生于心,无须臾废也。(3分)

9.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杜衍帮助曾巩及其父亲的原因。(4分)

参考答案

6、A卒:终于

7、B所,名词,表示处所,地方;其余为所字结构

8、(1)孤单无依,徘徊路旁(角落),没有可以依附(投靠)的亲戚和一面之交的朋友,作 为生活的依托(或把他们作为生活的依托)。(“茕茕”“旧”,“以为”各1分)

(2)而我惟独在这个时候有幸遇到了您!(“遭”、“幸”、介宾短语后置各1分)

(3)只是我心中生出的惭愧,没有一刻停止过。(“顾”、“须臾”、“废”各1分)

9:①因为曾巩之父与杜衍有老交情;(2分)②杜衍有爱护培育天下人才的情 怀。(2分)

【参考译文】

回想当年,正是我在黄河边遭受灾祸的时候,离家乡有四千里之远。向南眺望,只见 迅猛的黄河、滔滔的淮水,连绵不断的江堤水堰、河川湖泊,都是天下艰险之地,我被这 些阻隔(无法顺利回乡送葬)。我孤身一人,面对着意想不到的灾难,孤单无依,徘徊路 旁(角落),没有可以依附(投靠)的亲戚和一面之交的朋友,作为生活的依托(或把他们作 为生活的依托);对上没有极高的品行可以感动官僚绅士,对下也没有财富和权势可以动 用一般的人。只剩下先父需用的医药和所有治理丧事急需的'物资,不知道应该倚赖谁,而且寄存异乡的灵柩又这样沉重,我担心忧虑无法把它运回。在这个时候,惟独您殷勤关切帮忙,营救看护,亲自屈驾前来,来到黄河岸边(送别我扶柩南归)》(您的帮扶)使我在先父病重期间,能够在他身边专心地护理奉侍,而医药等费用问题也有人一同商量解决了。 直到我成为孤儿之后,没有杂事干扰我为先父尽哀,就连一些琐碎细微小事,也没有不如愿的(得以解决)服丧之礼,能最终回到南方家乡去完成。您对我体恤成全的恩德,是这样的超越常情啊!

我私下认为您辅佐天下的道义,都会受到千秋万世的讴歌颂扬,推崇称道,并不像见 识狭隘的人那样苦苦追求一个小节上的完美。您的地位到了顶点,而且年事己高,皇上也不敢用政事来劳烦您,难道我这个来自穷乡僻壤的后生,应当用危急痛苦的心情,杂乱细 小的事务,去充塞您的耳目,承蒙您的体贴吗?但是您却念及先父的旧情,尽力援助我,以至于这么大的恩情啊!您虽然不能再出山而被托付以天下的政事,但是您那爱护培育天 下人才,不忍心让一个人流离失所的道义,都是出于自然的天性,而且继续坚持推行,并不因为在职或退位而有所变化,而我惟独在这个时候有幸遇到了您!

在叙守丧期间,不敢按照世俗的浅薄人情,违背俗礼去向您表示谢意;丧服解除后(服 丧期满),又想到您对我的大恩无法形容的,几句空话不足以详尽地表达我的心意。反复考虑,直到现在,连一封信也没有呈进。只是我心中生出的惭愧,没有一刻停止过。希望 您终究会谅解我的!您坚守胸怀天下的道义,没有一点私心杂念,那么我用来报答您的东西,也只能是胸怀天下的道义罢了。我发自内心如此真诚地许愿,但不敢说肯定能实现。

篇3:曾巩《谢杜相公书》阅读答案及翻译

6、A卒:终于

7、B所,名词,表示处所,地方;其余为所字结构

8、(1)孤单无依,徘徊路旁(角落),没有可以依附(投靠)的亲戚和一面之交的朋友,作 为生活的依托(或把他们作为生活的依托)。(“茕茕”“旧”,“以为”各1分)

(2)而我惟独在这个时候有幸遇到了您!(“遭”、“幸”、介宾短语后置各1分)

(3)只是我心中生出的惭愧,没有一刻停止过。(“顾”、“须臾”、“废”各1分)

9:①因为曾巩之父与杜衍有老交情;(2分)②杜衍有爱护培育天下人才的情 怀。(2分)

篇4:曾巩《谢杜相公书》阅读答案及翻译

回想当年,正是我在黄河边遭受灾祸的时候,离家乡有四千里之远。向南眺望,只见 迅猛的黄河、滔滔的淮水,连绵不断的江堤水堰、河川湖泊,都是天下艰险之地,我被这 些阻隔(无法顺利回乡送葬)。我孤身一人,面对着意想不到的灾难,孤单无依,徘徊路 旁(角落),没有可以依附(投靠)的亲戚和一面之交的朋友,作为生活的依托(或把他们作 为生活的依托);对上没有极高的品行可以感动官僚绅士,对下也没有财富和权势可以动 用一般的人。只剩下先父需用的医药和所有治理丧事急需的物资,不知道应该倚赖谁,而且寄存异乡的灵柩又这样沉重,我担心忧虑无法把它运回。在这个时候,惟独您殷勤关切帮忙,营救看护,亲自屈驾前来,来到黄河岸边(送别我扶柩南归)》(您的帮扶)使我在先父病重期间,能够在他身边专心地护理奉侍,而医药等费用问题也有人一同商量解决了。 直到我成为孤儿之后,没有杂事干扰我为先父尽哀,就连一些琐碎细微小事,也没有不如愿的(得以解决)服丧之礼,能最终回到南方家乡去完成。您对我体恤成全的恩德,是这样的超越常情啊!

我私下认为您辅佐天下的道义,都会受到千秋万世的讴歌颂扬,推崇称道,并不像见 识狭隘的人那样苦苦追求一个小节上的完美。您的地位到了顶点,而且年事己高,皇上也不敢用政事来劳烦您,难道我这个来自穷乡僻壤的'后生,应当用危急痛苦的心情,杂乱细 小的事务,去充塞您的耳目,承蒙您的体贴吗?但是您却念及先父的旧情,尽力援助我,以至于这么大的恩情啊!您虽然不能再出山而被托付以天下的政事,但是您那爱护培育天 下人才,不忍心让一个人流离失所的道义,都是出于自然的天性,而且继续坚持推行,并不因为在职或退位而有所变化,而我惟独在这个时候有幸遇到了您!

在叙守丧期间,不敢按照世俗的浅薄人情,违背俗礼去向您表示谢意;丧服解除后(服 丧期满),又想到您对我的大恩无法形容的,几句空话不足以详尽地表达我的心意。反复考虑,直到现在,连一封信也没有呈进。只是我心中生出的惭愧,没有一刻停止过。希望 您终究会谅解我的!您坚守胸怀天下的道义,没有一点私心杂念,那么我用来报答您的东西,也只能是胸怀天下的道义罢了。我发自内心如此真诚地许愿,但不敢说肯定能实现。

篇5:曾巩《谢杜相公书》阅读答案

曾巩

伏念昔者,方巩之得祸罚于河滨,去其家四千里之远。南向而望,迅河大淮,埭堰湖江,天下之险,为其阻厄。而以孤独之身,抱不测之疾,茕茕路隅,无攀缘之亲、一见之旧,以为之托。又无至行上之可以感人,利势下之可以动俗。惟先人之医药,与凡丧之所急,不知所以为赖,而旅榇②之重大,惧无以归者。明公独于此时,闵闵勤勤,营救护视,亲屈车骑,临于河上。使其方先人之病,得一意于左右,而医药之有与谋。至其既孤,无外事之夺其哀,而毫发之私,无有不如其欲;莫大之丧,得以卒致而南。其为存全之恩,过越之义如此!

窃惟明公相天下之道,吟颂推说者穷万世,非如曲士汲汲一节之善。而位之极,年之高,天子不敢烦以政,岂乡闾新学,危苦之情,丛细之事,宜以彻于视听,而蒙省察?然明公存先人之故,而所以尽于巩之德如此!盖明公虽不可起而寄天下之政,而爱育天下之人材、不忍一夫失其所之道,出于自然,推而行之,不以进退。而巩独幸遭明公于此时也!

在丧之日,不敢以世俗浅意,越礼进谢;丧除,又惟大恩之不可名,空言之不足陈,徘徊迄今,一书之未进。顾其惭生于心,无须臾废也。伏惟明公终赐亮察。夫明公存天下之义而无有所私,则巩之所以报于明公者,亦惟天下之义而已。誓心则然,未敢谓能也。

注:①曾巩之父曾易占,当年从江西来汴京途中,在河南安阳忽患重病,后病逝。期间, 杜衍给了曾巩很多帮助。曾巩写此信,其父已丧多年。②旅榇(ch^n):客死者的灵柩。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年哮的一项是(3分)

A.莫大之丧,得以卒致而南 卒:死亡

B.其为存全之恩,过越之义如此 存:抚恤

C.然明公存先人之故 故:旧交情

D.又惟大恩之不可名 名:说出

7.下列“所”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与凡丧之所急

B.不忍一夫失其所之道

C.夫明公存天下之义而无有所私

D.余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茕茕路隅,无攀缘之亲、一见之旧,以为之托。(3分)

(2)而巩独幸遭明公于此时也!(3分)

(3)顾其惭生于心,无须臾废也。(3分)

9.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杜衍帮助曾巩及其父亲的原因。(4分)

篇6:曾巩《谢杜相公书》阅读答案

6、A卒:终于

7、B所,名词,表示处所,地方;其余为所字结构

8、(1)孤单无依,徘徊路旁(角落),没有可以依附(投靠)的亲戚和一面之交的朋友,作 为生活的依托(或把他们作为生活的依托)。(“茕茕”“旧”,“以为”各1分)

(2)而我惟独在这个时候有幸遇到了您!(“遭”、“幸”、介宾短语后置各1分)

(3)只是我心中生出的惭愧,没有一刻停止过。(“顾”、“须臾”、“废”各1分)

参考答案:①因为曾巩之父与杜衍有老交情;(2分)②杜衍有爱护培育天下人才的情 怀。(2分)

《谢杜相公书》参考译文

回想当年,正是我在黄河边遭受灾祸的时候,离家乡有四千里之远。向南眺望,只见 迅猛的黄河、滔滔的淮水,连绵不断的江堤水堰、河川湖泊,都是天下艰险之地,我被这 些阻隔(无法顺利回乡送葬)。我孤身一人,面对着意想不到的灾难,孤单无依,徘徊路 旁(角落),没有可以依附(投靠)的亲戚和一面之交的朋友,作为生活的依托(或把他们作 为生活的依托);对上没有极高的品行可以感动官僚绅士,对下也没有财富和权势可以动 用一般的人。只剩下先父需用的医药和所有治理丧事急需的物资,不知道应该倚赖谁,而且寄存异乡的灵柩又这样沉重,我担心忧虑无法把它运回。在这个时候,惟独您殷勤关切 帮忙,营救看护,亲自屈驾前来,来到黄河岸边(送别我扶柩南归)》(您的帮扶)使我在 先父病重期间,能够在他身边专心地护理奉侍,而医药等费用问题也有人一同商量解决了。 直到我成为孤儿之后,没有杂事干扰我为先父尽哀,就连一些琐碎细微小事,也没有不如 愿的(得以解决)服丧之礼,能最终回到南方家乡去完成。您对我体恤成全的恩德,是这样的超越常情啊!

我私下认为您辅佐天下的道义,都会受到千秋万世的讴歌颂扬,推崇称道,并不像见 识狭隘的人那样苦苦追求一个小节上的完美。您的地位到了顶点,而且年事己高,皇上也 不敢用政事来劳烦您,难道我这个来自穷乡僻壤的后生,应当用危急痛苦的心情,杂乱细 小的事务,去充塞您的'耳目,承蒙您的体贴吗?但是您却念及先父的旧情,尽力援助我, 以至于这么大的恩情啊!您虽然不能再出山而被托付以天下的政事,但是您那爱护培育天 下人才,不忍心让一个人流离失所的道义,都是出于自然的天性,而且继续坚持推行,并 不因为在职或退位而有所变化,而我惟独在这个时候有幸遇到了您!

在叙守丧期间,不敢按照世俗的浅薄人情,违背俗礼去向您表示谢意;丧服解除后(服 丧期满),又想到您对我的大恩无法形容的,几句空话不足以详尽地表达我的心意。反复 考虑,直到现在,连一封信也没有呈进。只是我心中生出的惭愧,没有一刻停止过。希望 您终究会谅解我的!您坚守胸怀天下的道义,没有一点私心杂念,那么我用来报答您的东 西,也只能是胸怀天下的道义罢了。我发自内心如此真诚地许愿,但不敢说肯定能实现。

篇7:书谢御史原文及翻译

书谢御史原文及翻译

原文

谢御史者,吾楚湘乡谢芗泉先生也。当乾隆末,宰相和珅用事,权焰张。有宠奴常乘珅车以出,人避之,莫敢诘。先生为御史,巡城遇之,怒,命卒曵下奴,笞之。奴曰:“敢笞我!我乘我主车,汝敢笞我!”先生益大怒,痛笞奴,遂焚烧其车。曰:“此车岂复堪宰相坐耶!”九衢中,人聚观,欢呼曰:“此真好御史矣!”和珅恨之,假他事削其籍以归。

先生文章名一时,喜山水,乃遍游江浙,所至,人士争奉筇屐迎。饮酒赋诗,名益高,天下之人,皆传称“烧车御史”。和珅诛,复官部郎以卒。

及道光癸巳之岁,河南裕州知州谢兴峣,以卓异荐入都。裕州,御史之子,由翰林改官也。引见时,唱陈名贯毕,皇上问曰:“汝湖南人,作京语何也?”兴峣对言:“臣父谢振定,历官翰林御史,臣生长京师。”上悟曰:“尔乃烧和珅车谢御史之子耶?”因褒奖兴峣家世,勉以职事。明日,上语阁臣:“朕少时闻谢御史烧车事,心壮之。昨见其子来,甚喜。”未几,命擢兴峣叙州府知府。方裕州入见时吾乡人士在京师者盛传天语以为谢氏父子之至荣也又幸芗泉先生之生于其乡而以相夸耀也。敏树得知其本末如此云。

敏树又记在都时,有郎官当推御史者,语次,因举芗泉先生之事。郎官谓曰:“芗泉负学问文章,又彼时清议尚重,故去官而名益高,身且便。今我等人材既弗如,而时所重者,独官禄耳,御史言事,轻则友人笑,重则恐触罪,一朝跌足,谁肯相顾盼耶?且家口数十,安所赖耶?”余无以进之。嗟呼!昔之士风人情,犹之今也。以裕州今日家世之荣,孰不欣羡而愿其有是?孰知当芗泉先生罢官时,同朝行辈中,必有相侮笑者,讥毁者,畏罪累而不敢附和者。其家人居室,必不如在官之乐者。且使先生官不罢,其进取抑未可量,一遭斥逐,终以不振,独气节重江湖间耳。然则先生之烧车之时,亦可谓计虑之不详尽者耶?

译文

谢御史就是我们湖南湘乡的谢芗泉先生。在乾隆末年,宰相和珅掌权,权势很大。有一个得宠的奴仆常常乘坐和珅的车马出门,人们都躲着他,没有人敢质问他。谢芗泉先生担任御史,巡查京城时遇到了他,非常生气,命令士兵将这个奴仆从车上拖了下来,鞭打他。这个奴仆说道:“敢鞭打我!我乘坐我主子的车,你敢鞭打我!”谢先生更加愤怒,将这个奴仆痛打一顿,最后将他坐的车烧掉。谢先生说:“这辆车怎么还能够让宰相乘坐呢!”大街上,人们围聚在一起观看,欢呼道:“这真是好御史啊!”和珅很恨他,借别的事情免去他的官职让他回到家乡。

谢先生的文章在当时很闻名,他喜欢山水,于是遍游江浙一带,他所到的地方,人们争着送上竹杖和登山鞋迎接。谢先生喝酒作诗,名气愈来愈大,全天下的人都传扬称道“烧车御史”的名号。和珅被诛杀后,他恢复郎官职务一直到去世。

到了道光十三年,河南裕州知州谢兴峣因为政绩优异被举荐来到京城。这个裕洲知州,就是谢御史的儿子,是由翰林改任现职。谢兴峣被引见给皇帝的时候,高声报告姓名籍贯完毕之后,皇上问道:“你是湖南人,却说京城话,为什么呢?”谢兴峣回答说:“我的父亲谢振定,担任过翰林、御史,我在京城出生长大。”皇上明白过来,问道:“你就是烧掉和珅车子的谢御史的儿子吗?”于是赞扬谢兴峣的家世,勉励他勤于职事。第二天,皇上对内阁大臣说:“我年青时听说谢御史烧车的事情,心里认为那是很豪壮的事。昨天看到他的儿子到来,非常高兴。”没多久,命令提拔谢兴峣为叙州府知府。当谢兴峣入京面见皇上时,我们家乡在京城的人,盛传皇上的话,把它看作是谢家父子最大的荣耀,又因谢芗泉先生生在自己的家乡而感到荣幸,而且拿来向别人夸耀。我知道的情况就是这样。

我又记起在京城的时候,有一个正被推举为御史的郎官,在和他交谈中间,我顺便提起谢芗泉先生的事迹。这位郎官说:“芗泉先生很有学问,文章又好,再加上那时候清议还被很盛行,所以他被免官后名声愈来愈大,自己也活得很舒适。现在我们这种人才能方面已经比不上他了,而现时人们所看重的,只有官位俸禄罢了,一个御史议论政事,说轻了朋友会笑话,说重了又害怕获罪,如果有一天栽了跟斗,谁愿意看你一眼呢?况且家中几十号人口,又依靠谁呢?”我无话可说。唉!过去那些官场风气,依然传到了现在啊。凭着谢裕州今天家世的荣耀,谁不高兴羡慕而且希望他有这样的结局?”谁又知道当芗泉先生被罢官的时候,同朝为官地位相同的人中间,一定有侮辱嘲笑他的人,有讽刺诋毁他的人,有畏惧受到连累而不敢帮他说话的人。他家里人在家中,一定比不上他做官时快乐,况且假如谢先生官职不被罢免,他升职的前景或许不可估量,但一朝遭到罢免,到最后都因此而不能重振局面,只是气节被普天下看重罢了。既然这样,那么谢先生在烧车的时候,也可以说是考虑得不仔细全面吗?

注释

[1]谢御史:谢振定,字一之,号芗泉,湖南湘乡人,乾隆年间进士,嘉庆初官御史。著有《知耻堂集》。御史:清代行使纠察的官吏。

[2]楚:湖南古属楚国。芗(xiāng):1.古书上指用以调味的紫苏之类的'香草。2.同“香”。

[3]和珅:清满洲正红旗人,姓钮祜禄,字致斋。乾隆时由侍卫迁户部侍郎兼军机大臣,执政二十余年,累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封一等公。乾隆晚年对他极为倚重。任职期间结党营私招权纳贿,嘉庆继位后抄没家产,责令自杀。清代大学士实际行使宰相之权,故文中称他为“宰相”。

[4]九衢(qú):四通八达的道路

[5]筇:竹杖

[6]通衢大道:四通八达的道路。

[7]削籍:除去官籍名姓,即革职。

筇(qióng):竹杖。屐(jī):登山用鞋的一种。筇和屐都是游历山水的用具。部郎:郎中,旧时政府各部尚书、侍郎、丞以下的高级部员。

[8]癸巳:1833年(道光十三年)。

[9]裕州:州名。治所在今河南省方城县。

[10]唱陈名贯:高声报告姓名、籍贯。

[11]叙州府:治所在今四川省宜宾市,辖四川省大凉山及雷波县以东,富县以南,隆昌、兴文等县以西。

[12]当推御史者:正推举为御史的人。语次:说话中间。次:中间。

[13]行辈:辈分,这里指地位相同的人。

简析

这篇文章通过生动的描写,表现了谢振定不畏权贵,敢于执法的高尚品格。后来他虽遭和珅报复,免官还乡,但他的烧车事迹却久传不衰,从中可以看出人心向背。后面以一位“郎官当推御史者”的腐败言行相对照,对只重官位,只重身家之利的庸俗之辈,进行了抨击,十分有力。文中记道光皇帝与谢兴峣的对话也颇具情趣。

篇8:曾巩《谢杜相公书》阅读题及答案

谢杜相公书①

曾巩

伏念昔者,方巩之得祸罚于河滨,去其家四千里之远。南向而望,迅河大淮,埭堰湖江,天下之险,为其阻厄。而以孤独之身,抱不测之疾,茕茕路隅,无攀缘之亲、一见之旧,以为之托。又无至行上之可以感人,利势下之可以动俗。惟先人之医药,与凡丧之所急,不知所以为赖,而旅榇②之重大,惧无以归者。明公独于此时,闵闵勤勤,营救护视,亲屈车骑,临于河上。使其方先人之病,得一意于左右,而医药之有与谋。至其既孤,无外事之夺其哀,而毫发之私,无有不如其欲;莫大之丧,得以卒致而南。其为存全之恩,过越之义如此!

窃惟明公相天下之道,吟颂推说者穷万世,非如曲士汲汲一节之善。而位之极,年之高,天子不敢烦以政,岂乡闾新学,危苦之情,丛细之事,宜以彻于视听,而蒙省察?然明公存先人之故,而所以尽于巩之德如此!盖明公虽不可起而寄天下之政,而爱育天下之人材、不忍一夫失其所之道,出于自然,推而行之,不以进退。而巩独幸遭明公于此时也!

在丧之日,不敢以世俗浅意,越礼进谢;丧除,又惟大恩之不可名,空言之不足陈,徘徊迄今,一书之未进。顾其惭生于心,无须臾废也。伏惟明公终赐亮察。夫明公存天下之义而无有所私,则巩之所以报于明公者,亦惟天下之义而已。誓心则然,未敢谓能也。

注:①曾巩之父曾易占,当年从江西来汴京途中,在河南安阳忽患重病,后病逝。期间, 杜衍给了曾巩很多帮助。曾巩写此信,其父已丧多年。②旅榇(ch^n):客死者的灵柩。

篇9:曾巩《谢杜相公书》阅读题及答案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年哮的一项是(3分)

A.莫大之丧,得以卒致而南 卒:死亡

B.其为存全之恩,过越之义如此 存:抚恤

C.然明公存先人之故 故:旧交情

D.又惟大恩之不可名 名:说出

7.下列“所”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与凡丧之所急

B.不忍一夫失其所之道

C.夫明公存天下之义而无有所私

D.余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茕茕路隅,无攀缘之亲、一见之旧,以为之托。(3分)

(2)而巩独幸遭明公于此时也!(3分)

(3)顾其惭生于心,无须臾废也。(3分)

9.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杜衍帮助曾巩及其父亲的原因。(4分)

篇10:曾巩《谢杜相公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谢杜相公书》的作者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曾巩,该文属于文言文。主要内容是曾巩之父曾易占,从江西来汴京途中,在河南安阳忽患重病。杜衍前往探视,多方营救;易占死后,又帮助料理后事,使曾巩摆脱了孤立无援的困境。

谢杜相公书①

曾巩

伏念昔者,方巩之得祸罚于河滨,去其家四千里之远。南向而望,迅河大淮,埭堰湖江,天下之险,为其阻厄。而以孤独之身,抱不测之疾,茕茕路隅,无攀缘之亲、一见之旧,以为之托。又无至行上之可以感人,利势下之可以动俗。惟先人之医药,与凡丧之所急,不知所以为赖,而旅榇②之重大,惧无以归者。明公独于此时,闵闵勤勤,营救护视,亲屈车骑,临于河上。使其方先人之病,得一意于左右,而医药之有与谋。至其既孤,无外事之夺其哀,而毫发之私,无有不如其欲;莫大之丧,得以卒致而南。其为存全之恩,过越之义如此!

窃惟明公相天下之道,吟颂推说者穷万世,非如曲士汲汲一节之善。而位之极,年之高,天子不敢烦以政,岂乡闾新学,危苦之情,丛细之事,宜以彻于视听,而蒙省察?然明公存先人之故,而所以尽于巩之德如此!盖明公虽不可起而寄天下之政,而爱育天下之人材、不忍一夫失其所之道,出于自然,推而行之,不以进退。而巩独幸遭明公于此时也!

在丧之日,不敢以世俗浅意,越礼进谢;丧除,又惟大恩之不可名,空言之不足陈,徘徊迄今,一书之未进。顾其惭生于心,无须臾废也。伏惟明公终赐亮察。夫明公存天下之义而无有所私,则巩之所以报于明公者,亦惟天下之义而已。誓心则然,未敢谓能也。

注:①曾巩之父曾易占,当年从江西来汴京途中,在河南安阳忽患重病,后病逝。期间, 杜衍给了曾巩很多帮助。曾巩写此信,其父已丧多年。②旅榇(ch^n):客死者的灵柩。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年哮的一项是(3分)

A.莫大之丧,得以卒致而南 卒:死亡

B.其为存全之恩,过越之义如此 存:抚恤

C.然明公存先人之故 故:旧交情

D.又惟大恩之不可名 名:说出

7.下列“所”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与凡丧之所急

B.不忍一夫失其所之道

C.夫明公存天下之义而无有所私

D.余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茕茕路隅,无攀缘之亲、一见之旧,以为之托。(3分)

(2)而巩独幸遭明公于此时也!(3分)

(3)顾其惭生于心,无须臾废也。(3分)

9.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杜衍帮助曾巩及其父亲的原因。(4分)

【《谢杜相公书》原文及翻译】相关文章:

1.与妻书原文及翻译

2.答谢中书书原文及翻译

3.《新唐书·杜让能传》原文及翻译

4.《与友人书》节选原文及翻译

5.与吴质书原文及翻译

6.《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及翻译赏析

7.王安石《上人书》原文翻译

8.《陈书萧引传》原文及翻译

9.与朱元思书原文及翻译

10.观书有感?其二原文翻译及赏析

下载word文档
《《谢杜相公书》原文及翻译.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