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湖亭望水,湖亭望水白居易,湖亭望水的意思,湖亭望水赏析

湖亭望水,湖亭望水白居易,湖亭望水的意思,湖亭望水赏析

2023-07-14 08:24:30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弄浮闪拳”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1篇湖亭望水,湖亭望水白居易,湖亭望水的意思,湖亭望水赏析,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后的湖亭望水,湖亭望水白居易,湖亭望水的意思,湖亭望水赏析,我们一起来阅读吧!

湖亭望水,湖亭望水白居易,湖亭望水的意思,湖亭望水赏析

篇1:湖亭望水

唐代 白居易

久雨南湖涨,新晴北客过。

日沉红有影,风定绿无波。

岸没闾阎少,滩平船舫多。

可怜心赏处,其奈独游何。

译文

雨下了很久,南湖的水长的满满的;雨过天晴之后我来到南湖。

太阳慢慢下山了,在湖面上投下了又红又大的影子,晚风停息绿水泛不起半点涟漪。

湖水淹没了部分堤岸,远处有疏疏落落的民舍;水漫了湖岸,有许多船舶停在那里。

在欣赏风景的时候,我如何对付因孤独而引起的悲凉?这样美好的景色也不能使我快乐,真是可惜啊!

注释

南湖:在今江西省,指鄱阳湖南部。鄱阳湖自星子县、瓮子口以南为南湖,以北为北湖。

北客:北方来的人,诗人自指。

日沉:日落。

风定:风停。

没:淹没。闾阎(lǘ yán):里巷的门,借指人家。

船舫(fǎng):泛指船。

可怜:可惜。心赏:用心领略、欣赏。

创作背景

据《白居易诗集校注》,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8),当时作者任江州司马。一日在鄱阳湖边的亭子里赏雨后湖水有感而作。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南湖的傍晚景色,表现了诗人独游的遗憾之情。

首先交待作者自己游湖的情境,久雨初晴,湖水大涨,北客南来,自然倍感新奇。中间四句即描写湖景。时值傍晚,夕阳西坠,似乎沉入湖中,但却留下了满天红色的光影,这时湖风停息了下来,澄碧的湖面一片平滑,浩阔而晶莹。放眼望去,由于久雨导致湖水大涨,淹没了原先的湖岸,所以人家稀少,而湖边沙滩,广袤而平整,聚集着许多船舫,人家少而船舫多,正见水乡特色,也是湖水大涨后的独特景况。这四句写景,在夕阳与湖水之间,红光留影,碧水映照,色彩明丽,从岸没到平滩的范围,人家虽少,而船舫却多,又充满生机活力。尤其是颔联,对仗工整,前句形容日落后的'红霞,后句形容湖上风平浪静,形象逼真,色彩明丽,描写细致,均极恰切,写景如画,可谓写景的佳句。

写景之后便自然地转入最后两句,抒写了诗人一人独游的感叹。这首诗抓住“新晴”,“水涨”的特点,描写南湖的傍晚景色,因而写得有自己的个性,不流于一般。

总之,诗人正是抓住久雨的情境,写出水涨的特点,展现出浩渺壮阔的景观。面对这无比浩阔的湖面,使人顿生空寂落寞之感,诗人又是独自一人来游,自然难免独游之叹了。

篇2:白居易 《湖亭望水》

年代:【唐】 体裁:【五律】

久雨南湖涨,新晴北客过。

日沉红有影,风定绿无波。

岸没闾阎少,滩平船舫多。

可怜心赏处,其奈独游何?

【注释】:

北客:指作者自己,因为白居易是从长安被贬到江西的,所以自称“北客”。

过:访问,造访。

日沉:夕阳西下。

影:影象。

岸没、滩平:都指河、湖涨水,没了岸,平了滩。

闾阎:平民居住的地区。古代二十五家为一“里”,称“闾”、“阎”;后指民居。

可怜:可惜。

译文:

下了很久的雨,南湖湖水涨,久雨初霁,我独游南湖。太阳刚落山,敛起耀眼的光辉,留下一轮赤红的影象;傍晚风定了,湖面一平如镜,绿水没有一点波浪兴起。河、湖涨水,没了岸,平了滩。可惜我看到的这些令人神醉的美景,没有人与我同享。

赏析:

《湖亭望水》是一首五律,作于江州。 “日沉红有影,风定绿无波。”前句形容日落后的红霞,后句形容湖上风平浪静,均极恰切,写景如画。 一千多年前,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笔下的《湖亭望水》,给人留下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诗情画意。让美好不只停留在昔日,让绿色长久定格在眼前。

南湖,指鄱阳湖南部,在江西九江与波阳之间。鄱阳湖自星子县瓮子口以南为南湖,以北为北湖。诗写南湖雨后晚景,抒发了独游的感受。

首先交待作者自己游湖的'情境,久雨初晴,湖水大涨,北客南来,自然倍感新奇。中间四句即描写湖景。时值傍晚,夕阳西坠,似乎沉入湖中,但却留下了满天红色的光影,这时湖风停息了下来,澄碧的湖面一片平滑,浩阔而晶莹。放眼望去,由于久雨导致湖水大涨,淹没了原先的湖岸,所以人家稀少,而湖边沙滩,广袤而平整,聚集着许多船舫,人家少而船舫多,正见水乡特色,也是湖水大涨后的独特景况。这四句写景,在夕阳与湖水之间,红光留影,碧水映照,色彩明丽,从岸没到平滩的范围,人家虽少,而船舫却多,又充满生机活力。总之,诗人正是抓住久雨的情境,写出水涨的特点,展现出浩渺壮阔的景观。面对这无比浩阔的湖面,使人顿生空寂落寞之感,诗人又是独自一人来游,自然难免独游之叹了。

篇3:湖亭望水,湖亭望水白居易,湖亭望水的意思,湖亭望水赏析

湖亭望水,湖亭望水白居易,湖亭望水的意思,湖亭望水赏析 -白居易的诗

湖亭望水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体裁:五律   久雨南湖涨,新晴北客过。

日沉红有影,风定绿无波。

岸没闾阎少,滩平船舫多。

可怜心赏处,其奈独游何?

篇4:南康望湖亭赏析

首先 这首诗歌借景抒情 萧条 秋风 孤 这几个字 写出了作者心中的`悲凉之感 心犹在 术已虚 体现出了作者心有余而力不足 想要报国却年老力衰的迫切想要有个安定归宿的心愿 投老得归无 写作者漂泊在外的孤寂落寞之感

个人资料:

苏轼(1037年1月8日―11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自号道人,世称苏仙[1-3]    。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宋仁宗嘉v(1056―1063)年间进士。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篇5:南康望湖亭赏析

作者:苏轼

八月渡长湖,萧条万象疏。

一本云潇湘景物疏。

秋风片帆急,暮蔼?一本作雨?一山孤。

许国心犹在,康时术已?术,一作业。

?虚。

岷峨家万里,投老得归无。

拼音:无

翻译:无

篇6:湖亭晚望残水,湖亭晚望残水白居易,湖亭晚望残水的意思,湖亭晚望残水赏析

湖亭晚望残水,湖亭晚望残水白居易,湖亭晚望残水的意思,湖亭晚望残水赏析 -白居易的诗

湖亭晚望残水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湖上秋寥,湖边晚萧瑟。登亭望湖水,水缩湖底出。

清s得早霜,明灭浮残日。流注随地势,洼坳无定质。

泓澄白龙卧,宛转青蛇屈。破镜折剑头,光芒又非一。

久为山水客,见尽幽奇物。及来湖亭望,此状难谈悉。

乃知天地间,胜事殊未毕。

篇7:苏轼《南康望湖亭》

苏轼

八月渡长湖②,萧条万象疏。

秋风片帆急,暮霭一山孤。

许国心犹在,康时术已虚③。

岷峨家万里,投老得归无④?

注释:

①南康:今江西星子县。

②长湖:一作重湖,即鄱阳湖。

③康时:即匡时,因避宋太祖赵匡胤讳改。

投老:到老。

赏析:

此诗是苏轼于绍圣元年(1094)贬官岭南,途经南康登望湖亭望鄱阳湖时所作。前四句写景, 而景中寓情,萧条孤清的秋景正是诗人凄凉心境的反映。后四句诗人在一片秋色中抒发感慨,救国无术,归家无路,沉痛凄怆。

苏轼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篇8:湖亭望水久雨南湖涨翻译赏析

湖亭望水久雨南湖涨翻译赏析

《湖亭望水·久雨南湖涨》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白居易。其古诗全文如下:

久雨南湖涨,新晴北客过。

日沉红有影,风定绿无波。

岸没闾阎少,滩平船舫多。

可怜心赏处,其奈独游何。

【前言】

《湖亭望水》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写了南湖的傍晚景色,表现了诗人独游的遗憾之情。首联交待作者自己游湖的情境;中间四句即描写湖景,均极恰切,写景如画;尾联抒写了诗人一人独游的感叹。

【注释】

⑴南湖:在今江西省,指鄱阳湖南部。鄱阳湖自星子县、瓮子口以南为南湖,以北为北湖。

⑵北客:北方来的'人,诗人自指。

⑶日沉:日落。

⑷风定:风停。

⑸没:淹没。闾阎:里巷的门,借指人家。

⑹船舫:泛指船。

⑺可怜:可惜。心赏:用心领略、欣赏。

【翻译】

雨下了很久,南湖的水长的满满的;雨过天晴之后我来到南湖。太阳慢慢下山了,在湖面上投下了又红又大的影子,晚风停息绿水泛不起半点涟漪。湖水淹没了部分堤岸,远处有疏疏落落的民舍;水漫了湖岸,有许多船舶停在那里。在欣赏风景的时候,我如何对付因孤独而引起的悲凉?这样美好的景色也不能使我快乐,真是可惜啊。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南湖的傍晚景色,表现了诗人独游的遗憾之情。首先交待作者自己游湖的情境,久雨初晴,湖水大涨,北客南来,自然倍感新奇。中间四句即描写湖景。时值傍晚,夕阳西坠,似乎沉入湖中,但却留下了满天红色的光影,这时湖风停息了下来,澄碧的湖面一片平滑,浩阔而晶莹。放眼望去,由于久雨导致湖水大涨,淹没了原先的湖岸,所以人家稀少,而湖边沙滩,广袤而平整,聚集着许多船舫,人家少而船舫多,正见水乡特色,也是湖水大涨后的独特景况。这四句写景,在夕阳与湖水之间,红光留影,碧水映照,色彩明丽,从岸没到平滩的范围,人家虽少,而船舫却多,又充满生机活力。尤其是颔联,对仗工整,前句形容日落后的红霞,后句形容湖上风平浪静,形象逼真,色彩明丽,描写细致,均极恰切,写景如画,可谓写景的佳句。

写景之后便自然地转入最后两句,抒写了诗人一人独游的感叹。这首诗抓住“新晴”,“水涨”的特点,描写南湖的傍晚景色,因而写得有自己的个性,不流于一般。

总之,诗人正是抓住久雨的情境,写出水涨的特点,展现出浩渺壮阔的景观。面对这无比浩阔的湖面,使人顿生空寂落寞之感,诗人又是独自一人来游,自然难免独游之叹了。

篇9:苏轼《南康望湖亭》阅读及赏析

苏轼《南康望湖亭》阅读及赏析

八月渡长湖,萧条万象疏。

秋风片帆急,暮霭一山孤。

许国心犹在,康时术已虚。

岷峨家万里,投老得归无。

注:①时苏轼被贬惠州,途经鄱阳湖边的南康。②康时:即匡时,以避宋太祖赵匡胤名讳。

(1)本诗首联有什么作用?(3分)

(2)请赏析颔联的写景艺术。(4分)

(3)简要概括诗歌后两联所蕴含的情感。(4分)

参考答案

(1)(3分)①照应诗歌题目;②交代渡湖的季节与地点;③奠定全诗凄凉感伤的情感基调(渲染了凄凉的`气氛)。(每点1分)

(2)(4分)①动静结合。“片帆”动,“一山”静;②借景抒情。秋风劲吹,片帆急渡,暮霭弥漫,孤山静立,表现了诗人的愤懑、孤独之情。(每点2分)

(3)(4分)①报国无门的愤懑(济世无术的无奈);②漂泊异乡的孤苦;③思归不得的忧伤。(每点1分,答对3点得4分)

【注释】

⑴长湖:指彭蠡湖,即今江西鄱阳湖,其形南北狭长。

⑵“萧条”句:意谓所见自然界各种景物都呈现出萧条零落的样子。

⑶一山孤:指鄱阳湖中的大孤山。

⑷许国:以身许国,为国效力。

⑸康时:即匡时,救正时弊。因避宋太祖赵匡胤名讳,以康代匡。术已虚:政术见解不被采纳,成为虚有、空有。

⑹岷峨:岷山与峨眉山,都在四川境内。

简析

《南康望湖亭》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作之一。南康,指南康军,在今江西省。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苏轼在赴英州的途中经过安徽当涂,接到了谪贬惠州的诰命,便让次子苏迨到宜兴长子苏迈处暂居,自己和侍妾朝云,三子苏过奔赴惠州。八月经过南康时,苏轼作此诗。

此诗是苏轼于绍圣元年(1094)贬官岭南,途经南康登望湖亭望鄱阳湖时所作。前四句写景, 而景中寓情,萧条孤清的秋景正是诗人凄凉心境的反映。后四句诗人在一片秋色中抒发感慨,救国无术,归家无路,沉痛凄怆。

篇10:南康望湖亭古诗阅读答案

八月渡长湖,萧条万象疏。

秋风片帆急,暮霭一山孤。

许国心犹在,康时②术已虚。

岷峨家万里,投老得归无。

注:①时苏轼被贬惠州,途经鄱阳湖边的南康。②康时:即匡时,以避宋太祖赵匡胤名讳。

(1)本诗首联有什么作用?(3分)

(2)请赏析颔联的写景艺术。(4分)

(3)简要概括诗歌后两联所蕴含的情感。(4分)

答案:

(1)(3分)①照应诗歌题目;②交代渡湖的季节与地点;③奠定全诗凄凉感伤的情感基调(渲染了凄凉的气氛)。(每点1分)

(2)(4分)①动静结合。“片帆”动,“一山”静;②借景抒情。秋风劲吹,片帆急渡,暮霭弥漫,孤山静立,表现了诗人的愤懑、孤独之情。(每点2分)

(3)(4分)①报国无门的愤懑(济世无术的无奈);②漂泊异乡的孤苦;③思归不得的忧伤。(每点1分,答对3点得4分)

阅读理解技巧顺口溜

一般可以概括为下列六个步骤:

看标题信息,揣摩记叙类型;

抓记叙要素,了解大致内容;

理行文线索,分清段落层次;

辨叙述方式,领会布局特点;

挖中心思想,理解作品意义;

析表现手法,以供习作借鉴。

美文短句摘抄

1.红尘是一个喧闹又萧索的大戏台,我们装扮着不同的角色,演绎着离合悲欢、生老病死。到最后,连自己亦分不清,哪段是真,哪段又是假。演了一辈子,唱了一辈子,过了一辈子,那些携手并肩的人,随着光阴,且行且远。--白落梅《相逢如初见回首是一生》

2.写字是件辛苦的是,尤其是耗费心力,投注情感的文字,期间的过程,经受的疲累,无处与人言说。写字亦是件幸福的事,独坐小窗,一盏清茶,伴着墨香,慢慢入境,到后来,内心洁净,竟是山河更替,亦无惊忧。--白落梅《相逢如初见回首是一生》

3.武士就应该对死追问不已,高举着死而活,就像存在主义。武士刀法,讲究简洁、明快的动力美。武士赴死,于死的瞬间与美相遇,便舍弃人生,跟着美去。因此武士道是一种死的美学,就像落花之美。--李冬君《落花一瞬》

4.千年的爱与千寻真切又模糊,月色清浓下,多少人将泪洒入长江,满载一江春愁,无语东流。也许,这世间有些遇见原本就是为了分离,可就是那样短暂的相聚,会让你相信,这一个就是永远,然后总有人会用一辈子的时间去缅怀与想念--那隔花的初见。--曾雅娴《花语为诗泪成词》

5.由我们生来不带乐观性的人看来,“将来”总未免太渺茫了,“现在”不过一刹那,好像一个没有存在的东西似的,所以只有“过去”是这不断时间之流中站得住的岩石。我们只好紧紧抱着它,才免得受漂流无依的苦痛,“过去”是个美术化的东西,因为它同我们隔远看不见了,它另外有一种缥缈不实之美。好像一块风景近看瞧不出好来,到远处一望,就成个美不胜收的好景了。--梁遇春《寄给一个失恋人的信》

篇11:白居易《河亭晴望》赏析

白居易《河亭晴望》赏析

河亭晴望

(唐)白居易

风转云头敛,烟销水面开。

晴虹桥影出,秋雁橹声来。

郡静官初罢,乡遥信未回。

明朝是重九,谁劝菊花杯?

名句解析:

晴虹桥影出,秋雁橹声来。

①晴虹句:雨过天晴,彩虹出现,像一座桥,影象倒映在水中。 ②秋雁句:长空秋雁,哑哑飞来,像船儿的摇橹声。

这两句是说,河水如镜,彩虹倒影,长空雁叫,晴空如洗,宛然一幅色彩鲜明、景色优美的江南秋景彩色画卷。

赏析:

这首五律,题目是《河亭晴望》,题目后还有“九月八日”的四字题记,作于苏州,标明了是重阳节前一天写的。这样的题目说明了,重阳节的前一天,他登上了河边的亭子,去眺望秋天晴空下的渭河景色,然后,用诗句把眼下的美景记了下来。

开头四句,就是诗人对美景的描写。“风转云头敛”写的是天空:秋天,风向转为西风了,西风吹散了积聚的云头,天空的层云收敛了,展现出了个天高云淡、秋高气爽的天空。“烟销水面开”写的是河面:河面的雾霭,在炙热的太阳的`映照下,水汽慢慢销熔(销,指受热力所致而熔化),渭河水面显得开阔了。“晴虹桥影出”写的则是河面出现了彩虹与桥梁相辉映的美景:彩虹,是由于刚才的水汽在太阳的映照下出现的;太阳下,水汽没了,河面景色越来越清晰,远处刚才被雾霭笼罩的桥梁出现了,于是出现了彩虹与桥梁相辉映的美丽景象。“秋雁橹声来”,则是一幅天空与水面合璧的美景:天空,雁行在飞;水面,船只在摇橹前行。雁行,在地处中原的长安,是在秋天才出现的:北方早知冷暖的大雁,正列成雁行,经过中原,向南方飞去,他们一边飞行,一边发出“依依呀呀”的叫声;这叫声,与木船上摇橹时橹桨摩擦支架的“咿呀咿呀”相呼应,构成了一幅水天和谐结合的、有声有色有动感的生动画面。——由天高云淡、烟销水碧、虹桥辉映、雁橹和声四幅组画组成的晴天秋色,确实是美不胜收的。

后面四句,写的则是他观景后的心情。从欣赏景色的角度看,诗人看见的无疑是“乐景”;诗人到此作“河亭晴望”,当然是想给自己一个好心情。从第五句“郡静官初罢”看,他当时是“官初罢”,——刚刚被贬了官。据《白居易年谱》,他那年44岁,在京师因得罪权贵而被贬官,这里说的“官初罢”,应是将要到南方当江州司马、但还没启程的时候。看来他是想借“河亭晴望”来排解心中因贬官而引起的烦闷,所以才来到河边的。但是,从这后面四句看,他心中的烦闷并没有得到排解。

这时候,他贬官的事情已成定局,**已以他的失败而平息了,官场那像市镇一样的吵吵嚷嚷已经平息下来了(“郡静”)。但他的心却平静不了,大好秋景引起了他的乡愁:他家乡的亲人也许是给他来信了吧,但也许是由于路途遥远,书信还没有来到身边(“乡遥信未回”);再者,今天是九月初八,“明朝”就是“重九”了,家人相聚一起喝菊花酒的时候,不知道又会是哪位亲人,在为大家劝酒呢(“谁劝菊花杯”)?——这么一来,他的烦闷又怎么能够化解呢?

【湖亭望水,湖亭望水白居易,湖亭望水的意思,湖亭望水赏析】相关文章:

1.白居易 《湖亭望水》

2.望湘亭,望湘亭郑谷,望湘亭的意思,望湘亭赏析

3.游花亭湖初中作文

4.湖亭与行简宿,湖亭与行简宿白居易,湖亭与行简宿的意思,湖亭与行简宿赏析

5.我最喜欢龙水湖

6.望湖楼晚景翻译及赏析

7.望湖楼晚景阅读答案

8.《湖口望庐山瀑布水》翻译

9.游亲水湖公园作文

10.湖口望庐山瀑布水,湖口望庐山瀑布水张九龄,湖口望庐山瀑布水的意思,湖口望

下载word文档
《湖亭望水,湖亭望水白居易,湖亭望水的意思,湖亭望水赏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