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文言文复习
“猫东西”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鱼我所欲也》文言文复习,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鱼我所欲也》文言文复习,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篇1:《鱼我所欲也》文言文复习
《鱼我所欲也》文言文复习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关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贫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课文下面注释:
1、选自《孟子?告子上》。
2、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3、患:祸患,灾难。
4、辟:通“避”,躲避。
5、如使:假如,假使。
6、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可用呢?
7、勿丧:不丢掉。
8、箪: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
9、豆:古代一种木制的盛食物的器具。
10、呼尔而与之:意思是,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尔,助词。
11、蹴:用脚踢。
12、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13、万钟:这里指高位厚禄。钟,古代的一种量器。
14、辩:通“辨”,辨别。
15、何加:有什么益处。
16、奉:侍奉。
17、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与,通“欤”,语气助词。
18、乡为身死而不受: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乡,通“向”,从前。
19、已:停止,放弃。
20、本心:本性,天良。
文后练习:
说说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或用法是否相同。
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2、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3、所欲有甚于生者
万钟于我何加焉
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是亦不可以已乎
附加练习
1、从全文来看,文章开头的“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用的是什么修辞方法?作者这样写的作用何在?
2、孟子的观点让我们想起了文天祥的哪句名言?古人的看法对我们的'有什么启发?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文中说“此之谓失其本心”,你认为文中能够表明“失其本心”的原因的句子是:
4、文章表现了孟子怎么样的人生态度?
5、在作者看来,面对高官厚禄而不辩礼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6、文章阐述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的观点,读完此文后你有何见解?
答案
1、比喻。这样写通俗易懂,并由此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2、说明了人宁可死去也不失去人格和尊严这一做人原则。
补充典故:(1)志士不饮盗泉之水(2)廉者不受嗟来之食(3)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3、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失穷乏者得我。
4、“义”的重要,在“生”、“利”、“义”的抉择面前,宁愿放弃生与利而取义,把义置于“利”、“生”之上的人生态度。(舍生取义)----就是文章的观点
5、失其本心。
6、人生无论什么时候都要辨礼义,要有舍生取义的精神;要保持善良的天性,见利忘义,苟且偷生的行径是不可取的。
篇2:鱼我所欲也文言文
一词多义
1.而
呼尔而与之。修饰“与”,表修饰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表转折,却
2.于
所欲有甚于生者,比
万钟于我何加焉, 对
3.是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这种
是亦不可以已乎。这种做法
4. 得
二者不可得兼 得,得到,拥有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德”恩惠,这里是感谢的意思
故不为苟得也 取得
5.为
向为身死而不受。情愿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鱼我所欲也评课稿
2.鱼我所欲也名句理解默写
3.鱼我所欲也朗读我
4.鱼我所欲也出自哪里?
5.孟子鱼我所欲也的翻译
6.鱼我所欲也朗诵
7.《鱼我所欲也》写作特点与结构分析
8.鱼我所欲也重点词解释
9.鱼我所欲也考点
10.鱼我所欲也作者资料
篇3:《鱼我所欲也》文言文,练习题
《鱼我所欲也》文言文,练习题
一.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故患有所不辟也 (2)蹴尔而与之
(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2)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三、选择:
1.选出词义相同的一项。( )
A.今:今为宫室之美 今天下三分
B.与:呼尔而与之 所识贫乏者得我与
C.已: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历三世
D.为:乡为身死而不受 或异二者之为
2.选出词义不同的一项。( )
A.此:此之谓失其本心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B、生:得之则生 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C.是:是亦不可以已乎 由是先主遂诣亮
D.于:所欲有甚于生者 万钟于我何加焉
3. 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屋舍俨然
B.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同舍生皆被绮绣
C. 是亦不可以已乎 然胡不已乎
D. 万钟于我何加焉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四.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结合具体实例,谈谈作者是运用什么论证方法(谈一种即可)来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的`。
五.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心”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岳阳楼记》中对“心”的解释与之不同的例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请用“/”标出下面语句的朗读节奏。(2分)
如 使 人 之 所 欲 莫 甚 于 生,则 凡 可 以 得 生 者 何 不 用 也?
七.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对舍生取义精神的赞扬,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请你再举出具有这种精神的诗句两例并写出作者.
八、、就论证角度看,写饥民不接受关乎生死却是无礼施舍的“一箪食,一豆羹”,是从 ____ 面举例,写有人“不辩礼义”地贪求“万钟之奉”是从 _____ 面举例。
九、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是___ _________,文中举例论证运用的一个成语典故是_____________。
十、孟子是继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师,他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请根据自己的积累,试写出其中的两条。(不得从本文中选取)
十一.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______________
十二.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________________
十三.不辩礼仪的接受万钟是为了:____________
十四.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________
十五.文中多次使用对比这种手法,请举例说明。
十六.列举奉行“舍生取义”这一行为准则的事例,并简要概述。
十七.文主要阐述了“舍生取义”的道理。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你怎样理解这个“义”字?
答案:
一.略 二.略 三.1.A 2.D 3.C
四.中心论点:舍生取义(答“舍生而取义者也”或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要违背“义”亦可。) 本文主要运用了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来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如将生比做鱼,将义比做熊掌,当二者不能兼得时,应舍生取义;又如作者举“一箪食,一豆羹”的例子,告诉我们要不食嗟来之食,要不丧失人的“本心”,要舍生取义。
五.本性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六、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七[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2],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
八. 正 反 九. 舍生取义 嗟来之食
十、如: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十一.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或为宫室之美而受之;为妻妾之奉受之;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十二.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十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十四.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十五.鱼和熊掌对举;生与死对举;向与今天比较等.
十六.南宋末年文天祥组织力量坚决抵抗外侵,失败被捕后,面对元朝威逼利诱,竟毫不动摇,视死如归,最终被杀,这种高尚的民族气节和为正义而献身的精神永远值得后人学习。
十七.能见义勇为、为正义事业而献身、做与国与民与人有益的事等。社会上的哥们义气是与小团体个人私利相关的江湖义气与本文的“义”不同。
篇4:鱼我所欲也文言文阅读
鱼我所欲也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17~20题。(12分)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 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①谓人曰:予子冠履②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③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注释】①今:若,如果。②予子冠履:给你帽子和鞋。③一言:指一句关系到正义与不正义的话。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或短语。(2分,任选4个作答)
⑴故患有所不辟也( ) ⑵故不为苟得也( )
⑶贤者能勿丧耳( ) ⑷予子冠履( )
⑸必不为,何故( )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5分)
⑴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⑵万事莫贵于义也。
19.两文都很推崇义,请选出下列最符合义的品质的一组。(3分)---- 【 】
①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②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③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④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⑤香港义工阿福在青海玉树地震灾区为抢救六名被困师生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④⑤ D.①②⑤
20.两文都运用了比喻论证来阐明观点,请择用两文中的原句回答下面问题:(2分)
【甲】文用 论证了舍生取义的观点;
【乙】文用 论证了万事莫贵于义的观点。
参考答案:
17.(1)躲避。(2)苟且取得。(3)不丧失罢了。(4)给你。(5)为什么。(2分。答对两个给1分。)
18.(1)过去宁可死也不肯接受,今天(有人)为了所认识的贫困的人感激自己却去去做接受它。(2) 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可贵的。(5分。第一句3分。第二句2分,意对即可)
19.C. (3分。)
20.【甲】文舍鱼而取熊掌;【乙】文冠履不若手足之贵。 (2分。)
【译文】墨子说:一切事物没有比 正义更可贵的。如果向某人说:给你鞋帽,然后斩断你的手足,你干不干?这人一定不干,为什么?就因为鞋帽不如手足可贵。又说:给你天下,然后把你杀死,你干不干?一定不干,为什么?就因天下不如生命可贵。(可是)为了争论一句话而互相厮杀,这就是把大义看得比生命更为可贵啊!所以说,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可贵的。
篇5:文言文阅读: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官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而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小题1:解释句中划线词的含义。(5分)
①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
②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
③万钟于我何加焉!( )
④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⑤此之谓失其本心。(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②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小题3:从全文看,本文先后运用了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证明了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这一观点。生活中有许多人将这个观点奉为行为的准则,请你根据对这个观点的认识,列举一个奉行这种行为准则的事例,加以简要阐述(要求:举例典型,叙议结合)。
小题4:作为继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师,孟子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请根据自己的积累,试写出其中的两条(不得从本文中选取)。
参考答案:
小题1:(1)祸患,灾难;(2)这样、这种 (3)有什么益处 (4)通“德” 感激(5)天性,天良。
小题1:(1)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能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有什么不可以用的呢?
(2)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小题1:示例:南宋末年,文天祥组织力量坚决抵抗外来入侵,失败被俘后,面对元朝的威逼利诱毫不动摇,视死如归,最终被杀,他这种高尚的民族气节和为正义献身的精神是永远值得后人学习的
小题1:示例:a.生于忧患,死于安乐。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小题1: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
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
小题1:所举事例必须具有典型性,概括性,针对性,这是补充论据的三个特点。本题还要求叙议结合,这样的事例才具更有说服力。
小题1:积累合理,表述正确即可。
篇6: 文言文《鱼我所欲也》读后感
孟子曾说过这样一段话:“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就如孟子所说的,生存,是你想要的;道义,也是你想要的。两者都不可同时获得,那么你会选择哪一样呢?
孟子是这样回答的:舍生而取义者也。
是呀,作为一个拥有美德的好公民,应该要放弃生存的机会来占有道义!这就是“生与义”之间的价值比较啊。与其苟且偷生,倒不如宁可失去宝贵的生命,而做出拥有正义的事。于其过自己的孤独生活,倒不如与更多的人一起过着充满“爱”的生活!
我们的人生就是这样。往往有许多人都会因自己的金钱、名利以及权威的诱惑下而失去了正义的心灵。也会有不少人因自己天生的羞恶而陷入了自身与不义的事情中。当然,也会有一种心有正义的人:他们会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并且舍己为人!
生活中,以上的两种人都随处可见。假如有个人在马路上找东西,没有留意到汽车的渐渐逼近。那么上前给那人伸出双手并且为了他人而不惜一切所表现出的就是一种舍身取义的行为;相反,理都不理会的走自己的路,那么那个人便可以用“躬行不义一词来形容!
是啊!义比生更可贵,而不义则比死更可恶。因此,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都要把“义”放在第一位,并且应该在必要时“舍身取义”,向社会,像全世界做出贡献!因为,“义”与“生”之间的比较中,“义”将会是最后的,也会是永恒的第一!
篇7:《鱼我所欲也》节选文言文阅读
《孟子》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下列加粗词在文中的含义。
(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__________
(2)蹴尔而与之。蹴:__________
(3)乡为身死而不受。乡:__________
(4)是亦不可以已乎?已:__________
2.下列各组加粗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呼尔而与之潭西南而望
B.是亦不可以已乎颓然乎其间者
C.得之则生 吾妻之美我者
D.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不足为外人道也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之谓失其本心。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文章论证了一个什么观点?节选部分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2)用脚踢(3)乡通“向”;从前(4)停止、放弃
2.A
3.(1)(对于)丰厚的'俸禄如果不分辨(是否符合)礼仪就接受它,(那么)丰厚的俸禄对于我来说又有什么好处呢?
(2)这就是所说的丧失了人的天良(或人所固有的羞耻之心)。(意对即可)
4.观点:人在“生”与“义”不能兼顾时,应该舍生取义。
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
篇8:文言文《鱼我所欲也》说课稿
文言文《鱼我所欲也》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简析
《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这篇课文是九年级下学期第五单元的第三篇讲读课文,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在反复诵读中把握文章的思想观点,了解它们各自的论述方式和语言风格。学习本课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议论文的有关知识,本单元前面安排了二篇讲读课文墨子的《公输》和《〈孟子〉二章》,学生通过学习对先秦的散文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本课之后是一篇自读课文《〈庄子〉故事两则》,所以这篇课文是由讲读向自读的过渡孟子主张人性善,本文从这种理论出发,开篇用鱼与熊掌的比喻引出生与义不可得兼时应当舍生而取义的道理,接着从正反两个方面对论点进行正反对比论证,最后进一步指出人人都有向善之心;第二段结合当时的社会现实从正反两个方面举例论证保持本心的重要性,赋予了舍生取义以广泛的现实内涵,使这个道理更令人信服,再次论证了舍生取义这一论点。孟子的这一观点成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成为后世许多仁人志士的行为准则。更是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人格标准,本文行文流畅,论证严密,引譬设喻,排比铺陈,气势恢宏,体现了《孟子》散文的艺术特点。
(二)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与技能:
⑴ 积累基本文言文词汇。
⑵ 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
⑶ 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艺术。
2、过程与方法:
在诵读中探究作者怎样提出论点展开论证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正确抉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教学重点
在诵读中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艺术。理解作者的观点,学习作者的论证方法。
(四)教学难点
理解孟子所提倡的舍生取义的现实内涵。
二、教学方法设计
对本课的教学主要采取诵读法和讨论法。
本文是一篇经典的传统课文,又是一篇规范的议论文。相对于初中阶段的其他古文,它在文字上有些难度,初中生学习起来可能兴趣不大,但教师对学生的自学能力要有充分的自信,允许他们提问,提倡进行探究性学习让学生体会收获的快乐,成功的喜悦。《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可持续学习的能力,因此我的教法的主导思想是把主动权还给学生,每个环节都尽可能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教学这篇课文应以诵读法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文意,在读中感悟课文精美的语言,运用讨论法深入探究文章的论证过程,领悟文章丰富的内涵。我在教学中只是一个组织者──把握学习整体走向的,一个引导者──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教会学生学习。
三、学法指导
九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了一定的文言文的学习能力,熟悉了议论文的学习流程。我在教学中指导学生通过听读,资料助读、跳读、研读、品读等方式来理解课文,积累基本的文言文词汇丰银行。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探究“义”的提出,“义”的论述方式和“义”的现实内涵。
四、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重要的讲读课文,内容丰富,需要掌握的东西比较多,可运用多媒体课件,扩大教学容量。我在教学上安排两课时。
【《鱼我所欲也》文言文复习】相关文章:
3.《鱼我所欲也》
5.鱼我所欲也教案
8.鱼我所欲也译文
9.鱼我所欲也翻译
10.《鱼我所欲也》课件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