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趣的对子
“小狗joey”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古代有趣的对子,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古代有趣的对子,欢迎您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经典对子精选
对子对联1
秀色青山争入户,祥光瑞日正临门。
梅竹平安春意满,椿萱并茂寿源长。
万户春风陶礼乐,百年事业绍箕裘。
天将化日舒清景,室有春风聚太和。
门庭春暖生光彩,事业时荣乐太平。
爆竹频传迎百福,桃符重写纳千祥。
四野讴歌逢盛世,万民载德庆新年。
一转阳和新宇宙,重逢春色旧乾坤。
岭上梅花迎岁早,堤边杨柳得春先。
对子对联2
四时佳气亲仁里,五色祥云积善家。
千祥云集家声远,百福年增世业长。
一道祥光腾吉宇,四时佳气蔼重门。
化日光天瞻气宇,和风甘雨养心田。
满园桃李逢春发,入室芝兰竟日香。
秋菊春桃随气运,粗茶淡饭养天真。
袍笏呼来先拜石;管弦麾去独听松。(翁方纲)
随时静录古今事;尽日放怀天地间。(集兰亭序字)
随所遇时将静悟;老于文者不陈言。(集兰亭序字)
随群流观及盛事;欣乐岁述古初言。(集兰亭序字)
桑梓不叨门第阴;华夷曾问起居安。(沈葆桢)
留得铭词篆山石;相于仙侣集江亭。(何绍基)
绿水映霞红胜锦;远山凝黛淡如烟。
绿杨堤外晚风细;红杏枝头晓露浓。
绿染东风看柳絮;红沾春雨问桃花。
对子对联3
绿野有添皆画韵;红灯无处不书声。
能论佛法先无我;解说儒书尚有人。
能受苦方为志士;肯吃亏不是痴人。(梁同书)
能穿星斗挂胸次;却掬山泉流笔端。
黄昏花影二分月;细雨春林一半烟。(集怀仁圣教序字)
梅花万树鼻世界;茅屋三间心太平。
梅含白雪诗无字;柳绽青丝画有声。
梅横画阁有寒艳;雪照书窗生夜明。
掩卷古今都在眼;拥衾寒暖不关情。
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
对子对联4
雪点梅花轻作画;风摇竹叶漫吟诗。
雪舞长空开瑞景;寒凝大地蕴春华。
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
虚竹幽兰生静气;和风朗月喻天怀。(集兰亭序字)
虚怀视水人咸悟;和气为春天与游。(集兰亭序字)
常爱此中多胜事;更于何处学忘机。(集唐诗句)
眼明小阁浮烟翠;身在荷香水影中。
眼界高时无物碍;心源开处有波涛。
眼前沧海难为水;身到蓬莱即是仙。
野树穿花月在涧;清风拂座竹环门。
对子对联5
野烟千叠石在水;渔唱一声人过桥。
遇事虚怀观一是;与人和气察群言。(集兰亭序字)
崇山有阁千秋画;流水无弦万古琴。
崇兰清咏怀贤契;修竹欣现长茂林。(集兰亭序字)
崇竹幽兰生静趣;和风朗日喻天杯。
遇事虚怀观一是;待人和气听群言。
梨云满地不见月;松涛半山疑为风。
清风有意难留我;明月无心自照人。(王夫之)
清风明月不论价;红树青山合有诗。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
篇2:经典对子
经典对子
对子,是一种中国所特有的文化。同中国的语言、文字、修辞、思维以及社会观念有密切关系。对子映射了中国语言文字的特征。
上联:薛家新制巧。
下联:蔡氏旧名高。
此联为纸张店。
上联:以纯为体以静为用。
下联:如玉之坚如砥之平。
此联为纸张店。
上联:玉露磨来浓雾起。
下联:银笺染处淡云生。
此联为纸张店。
上联:质分蕉叶和烟断。
下联:洁比梅花带雪磨。
此联为纸张和墨店。
上联:六文开玉篆。
下联:八体耀银书。
此联为碑帖店。
上联:有迹可寻模传墨本。
下联:无体不备意在笔先。
此联为碑帖店。
上联:鹅黄鸭绿鸡冠紫。
下联:鹭白鸦青鹤顶红。
此联为颜料店联。
丝绵麻店:
上联:还君白璧无瑕,华滚初回新气象。
下联:洗汝红尘万斛,威仪重整汉衣冠。
【抗战时】长沙北正街某洗染店悬此春联。此联非常贴切,全联都未离洗染店主题。但又把新春、抗战等意暗寓其中,非长于此道者,何能撰此妙联。
上联:白疑叠雪。
下联:朱若含春。
上联:轻裘被服。
下联:罗绮生香。
上联:淡深随意著。
下联:深浅入时新。
上联:驭来非朽索。
下联:挽去有新缰。
上联:冷暖随人意。
下联:缠绵动客心。
上联:夙裕经纶志。
下联:争看锦绣才。
上联:纬经新组织。
下联:文采自风【蟹】流。
上联:此中皆锦绣。
下联:以外少文章。
上联:布衣衣大雅。
下联:舒服服高才。
上联:绿文赤字皆可咏。
下联:淡妆浓抹总相宜。
上联:不待才媛吟柳絮。
下联:何愁孝子着芦花。
上联:洗洗染染,胜似西施浣纱。
下联:缝缝织织,赛过晴雯补裘。
上联:三尺冰弦弹夜月。
下联:一天飞絮舞春风。
此联为长沙市皇仓街一弹棉花小店联。
上联:凤落梧桐梧落凤。
原对:珠联璧合璧联珠。
吾联:舟随浪潮浪随舟。
上联:曲溪曲曲龙戏水。
下联:陇埔陇陇凤簪花。
此联为【清】林松对翁员外联。
上联:松叶竹叶叶叶翠。
下联:秋声雁声声声寒。
上联:龙怒卷风风卷浪。
原对:月光射水水射天。
吾联:山色倒海海倒天。
上联:风声水声虫声鸟声梵呗声,总合三百六十天击钟声,无声不寂。
下联:月色山色草色树色云霞色,更兼四万八千六峰峦色,有色皆空。
此联为浙江天台山中方广寺联。
上联:花花叶叶,翠翠红红,惟司香尉着意扶持,不教雨雨风风,清清冷冷。
下联:蝶蝶鹣鹣,生生世世,愿有情人都成眷属,长此朝朝暮暮,喜喜欢欢。
此联为【清】刘树屏题的愚园花神阁联。
上联:狗牙蒜上狗压蒜。
下联:鸡冠花下鸡观花。
上联:佳山佳水佳风佳月,千秋佳境。
下联:痴声痴色痴梦痴情,几辈痴情。
此联为【明】太祖赐金陵秦淮河联。
上联:普天同庆,庆的自然,庆庆庆,当庆庆,当庆当庆当当庆。
下联:举国若狂,狂到极点,狂狂狂,懂狂狂,懂狂懂狂懂狂懂。
此联为1928年四川庆祝‘双十节’,刘师亮以四川民间哀乐声‘当庆、懂狂’来表示对当局的不满。又有说是19袁世凯称帝,其亲信四川总督陈宦令川民举办庆典,当时川人所作的。
上联:佛脚清泉飘,飘飘飘,飘下两条玉带。
下联:源头活水冒,冒冒冒,冒出一串珍珠。
上联:扒扒扒,扒扒扒,扒扒扒,扒到龙门三级浪。
下联:唱唱唱,唱唱唱,唱唱唱,唱出仙姬七姐歌。
上联: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团长长长是官。
吾联:黛玉宝玉红玉金玉香玉玉玉非石。
此联为嫣然因梦所出。下联的分别指林黛玉、贾宝玉:《红楼梦》里的人物;梁红玉:【宋】韩世忠的妻子,擂鼓战金山的巾帼英雄;金玉奴:【明】话本《金玉奴棒打薄情郎》的主角。常香玉:【近代】著名豫剧家。
上联:高高下下树;叮叮咚咚泉。
下联: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
此为杭州九曲十八涧路亭联。
上联: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
下联: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此为杭州清代行宫花园古亭柱联。
上联:绿绿红红处处莺莺燕燕。
下联:花花草草年年暮暮朝朝。
此为杭州西湖天下景联。
上联: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
下联: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
此为上海豫园万花楼联。
上联:看山,山已峻。
下联:望水,水乃清。
上联:即色即空,即心即佛。
下联:亦诗亦酒,亦儒亦仙。
陈霖题甘肃兰州白云观。
上联:信耶梦耶,传非真耶。
下联:秦欤汉欤,将近代欤。
浙江宁波都神殿戏台。
上联:尝因酒醉鞭名马。
下联:唯恐情多误美人。
此联为古龙所撰。
上联:常未饮酒而醉。
下联:以不读书为通。
此联为古龙所作。常未饮酒而醉者:观花可醉;望月可醉;见美人可醉。通达事理则以不读书为通。
上联:桃花褪艳,血痕岂化胭脂。
下联:豆蔻香销,手泽尚含兰麝。
此联出自【明】李香君《与候公子》。
上联:风定花犹落。
上联:蝉噪林愈静。
下联:鸟鸣山更幽。
此联为王籍所作。《梦溪笔谈》中说:古人诗有‘风定花犹落’一句,素来认为无人能对,王安石用‘鸟鸣山更幽’来对。但原对却是上句静中有动,下句动中有静,比此句更工。
上联:无可奈何花落去。
下联:似曾相识燕归来。
此联为【宋】晏殊和王琪所对。上联晏殊一直数年无法对出,后与王琪谈起。王琪应声道:“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非常赏识,并把此联收入他的词中。
上联:沧海日、赤城霞、峨嵋雪、巫峡云、洞庭月、彭蠡烟、潇湘雨、武夷峰、庐山瀑布,合宇宙奇观,绘吾斋壁。
下联:少陵诗、摩诘画、左传文、司马史、薛涛笺、右军帖、南华经、相如赋、屈子离骚,收古今绝艺,置我山窗。
上联:缘何邀月问天,想是平生知己少。
下联:只可把酒看花,懒开醉眼看人忙。
上联:人心无算处。
下联:国手有输时。
此联为金庸先生其祖父与客人奕棋处所挂。
上联:欲除烦恼须无我。
下联:历尽艰难好作人。
此联为【清】俞樾所作。
上联:偏多热血偏多骨。
下联:不悔情真不侮痴。
上联:山光扑面经宵雨。
下联:江水回头欲晚潮。
此联为郑板桥一次与罗聘在镇江焦山游玩,罗聘吟完上联,苦无下联,郑板桥乃为其续对。
上联:岭边树色含风冷。
下联:石上泉声带雨秋。
此联为【唐】骆宾王续对宋之问句。宋之问一次入山游玩,吟了上句,一直苦无下句,尤自推敲至一个古寺,一个老僧续对了下句。宋之问大惊,经过深叹才知道他是起兵反抗武则天失败而躲进山的初唐四杰之骆宾王。
上联:沽酒欲来风已醉。
下联:卖花人去路还香。
此联为一学士答对乾隆。
上联:但得夕阳无限好。
下联:何必惆怅近黄昏。
此联为朱自清所作。
上联:旧书细谈犹多味。
下联:佳客能来不费招。
此联为【清】黄钺所作。
上联:松间明月长如此。
下联:耳外浮云何足论。
此联为【清】吉鸿昌所作。
上联:两三竿竹皆秋色。
下联:千万叠山有雨容。
此联为【近代】林纾所作。
上联:弹指声中千偈了。
下联:拈花笑处一言无。
上联:风云三尺剑。
下联:花鸟一床书。
此联为【明】左光斗所作。
上联:老拳博古道。
下联:儿口嚼新书。
此联为【清】金圣叹所作。
上联:穹达尽为身外事。
下联:升沉不改故人情。
此联为【近代】萨镇冰老先生赠冰心父联。
篇3:经典对子
经典对子集锦
对子,是一种中国所特有的`文化,同中国的语言、文字、修辞、思维以及社会观念有密切关系。
经典对子
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曾国藩)
养病只求心气爽;著书都为稻粱谋。
恬然清行同南部;积有文才是左思。(集争坐位帖字)
染指何妨因涤砚;折腰不惜为浇花。
室人名花樽人酒;门无俗客案无尘。
室有芝兰气味别;胸无城府天地宽。
室因抱水随其曲;竹为观山不放长。(集兰亭序字)
室临春水幽怀朗;坐对贤人躁气无。(集兰亭序字)
室临春水秋还朗;坐对贤人躁气无。(集兰亭)
除却诗书何所癖;独于山水不能廉。(鄂文瑞)
架上有书随我读;壶中无酒任它空。
屋堪容膝何妨小;事可修身莫等闲。
昼泥琴声夜泥书;醉闻花气睡闻莺。
眉宇之间见风雅;笑谈与世殊臼科。(梁同书集黄庭坚句)
盈手水光寒不湿;入帘在气梦难忘。
蚤涤瓦壶沽卯酒;晚磨眉墨写辛词。
幽圃落花多掩径;短篱疏菊不遮山。
珠林墨妙三唐字;金匮文高二汉风。(集怀仁圣教序字)
栽竹尽成双凤尾;种松皆作老龙鳞。
莫对青山谈世事;休将文字占时名。
莫忧世事兼身事;却道新花胜旧花。(集韩愈句)
莫放春秋佳日过;最难风雨故人来。(孙星衍)
莫思身外无益事;须读人间有用书。
荷气竹风宜永日;花光楼影倒晴天。
荷香半亩承朝露;柳色一堤向晚霜。
莺啼暖树莺啼序;鹊报新春鹊踏枝。
菰蒲放鸭空滩雨;杨柳骑牛隔浦烟。
桂子飘香花弄影;莲池浸玉月涵秋。
校书长爱阶前月;品画微闻座右香。(集争坐位帖字)
桃影横窗知月上;花香入室觉春来。
顾视清高气深稳;文章彪炳光陆离。(集唐诗句)
较量人世无穷乐;罗列生平未见书。
笔下留有余地步;胸中养无限天机。
笔老诗新疑有物;水清石瘦亦能奇。(集苏轼句)
笔健乍临新获帖;手生重理旧弹琴。(林则徐)
修己可知有乐地;作文自合舍陈言。(集兰亭序字)
修身岂为名传世;作事惟思利及人。(集争坐位帖字)
修和群品先咸苦;管领春风日亦长。(集兰亭序字)
胸中已无少年事;门外犹多长者车。(梁同书集黄庭坚句)
胸中新滋三都赋;笔底烟霞五岳云。
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歙张。
鸳戏清流花烂漫;鱼游碧水燕逍遥。
高人自与山有素;老可能为竹写真。
高山流水诗千首;明峡清风酒一船。
座揽清辉万川月;胸含和气四时春。(集怀仁圣教序字)
旁罗米家书画船;博搜赵氏金石录。(毕沅)
凌霄羽毛原无力;坠地金石自有声。
烟霞尽入新诗卷;山水遥开古画图。
酒杯在手六国印;花雾上身一品衣。
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流水白云常自在;金风玉露一相逢。(集词句)
流水永无风浪作;春情时以管弦和。(集兰亭序字)
流水情文曲有致;至人怀抱和无同。(集兰亭序字)
流水断桥芳草路;澹云微雨养花天。
涧雪压多松偃蹇;岩泉滴久石玲珑。
浣溪石上窥明月;向日楼中吹落梅。(集李白句)
家无山住因藏画;天与人闲只种花。
家有藏书日可读;学慎始习功在初。
家酝满瓶书满架;山花如绣草如茵。(集唐诗句)
案头贝叶原无字;座上昙花别有春。
读书已过五千卷;此墨足支三十年。(袁枚)
读书写字种花草;听雨观云品酒茶。
读书当观其气象;交游求益于身心。
读书临帖我所乐;抱瓮灌花心自闲。
读画校碑无俗情;吉金乐石有真好。
课子课孙先课己;成仙成佛且成人。
课茶声细炉中雨;种墨香生纸上烟。
袍笏呼来先拜石;管弦麾去独听松。(翁方纲)
随时静录古今事;尽日放怀天地间。(集兰亭序字)
随所遇时将静悟;老于文者不陈言。(集兰亭序字)
随群流观及盛事;欣乐岁述古初言。(集兰亭序字)
桑梓不叨门第阴;华夷曾问起居安。(沈葆桢)
留得铭词篆山石;相于仙侣集江亭。(何绍基)
绿水映霞红胜锦;远山凝黛淡如烟。
绿杨堤外晚风细;红杏枝头晓露浓。
绿染东风看柳絮;红沾春雨问桃花。
绿野有添皆画韵;红灯无处不书声。
能论佛法先无我;解说儒书尚有人。
能受苦方为志士;肯吃亏不是痴人。(梁同书)
能穿星斗挂胸次;却掬山泉流笔端。
黄昏花影二分月;细雨春林一半烟。(集怀仁圣教序字)
梅花万树鼻世界;茅屋三间心太平。
梅含白雪诗无字;柳绽青丝画有声。
梅横画阁有寒艳;雪照书窗生夜明。
掩卷古今都在眼;拥衾寒暖不关情。
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
雪点梅花轻作画;风摇竹叶漫吟诗。
雪舞长空开瑞景;寒凝大地蕴春华。
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
虚竹幽兰生静气;和风朗月喻天怀。(集兰亭序字)
虚怀视水人咸悟;和气为春天与游。(集兰亭序字)
常爱此中多胜事;更于何处学忘机。(集唐诗句)
眼明小阁浮烟翠;身在荷香水影中。
眼界高时无物碍;心源开处有波涛。
眼前沧海难为水;身到蓬莱即是仙。
野树穿花月在涧;清风拂座竹环门。
野烟千叠石在水;渔唱一声人过桥。
遇事虚怀观一是;与人和气察群言。(集兰亭序字)
崇山有阁千秋画;流水无弦万古琴。
崇兰清咏怀贤契;修竹欣现长茂林。(集兰亭序字)
崇竹幽兰生静趣;和风朗日喻天杯。
遇事虚怀观一是;待人和气听群言。
梨云满地不见月;松涛半山疑为风。
清风有意难留我;明月无心自照人。(王夫之)
清风明月不论价;红树青山合有诗。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
清风明月谁供养;红树青山我主持。
清而不矫心无滓;俭以为节家之肥。(集东方朔像赞字)
清华词作云霞彩;典重文成金石声。(集怀仁圣教序字)
清时盛治人同仰;名世高文众所师。(集争坐位帖字)
清言每不及世事;静坐可以修长生。(集兰亭序字)
清诗不敢私囊箧;明月傥肯留庭隅。
清秋高举鸿毛弱;穹宇云扬凤羽张。
清流笛韵微添醉;翠阁花香勤着书。
清潭三尺竹如意;宴坐一枝松养和。(梁同书)
渔艇到门青涨满;书堂归路晚山晴。
淡如秋水闲中味;和似春风静后功。
深山大泽龙蛇远;古木苍藤日月昏。
深林闲数新添竹;残烛贪看未见书。(集宋诗句)
寄字远从千里外;论交深在十年前。
敏则有功公则说;淡而不厌简而文。(集四书句)
得山水乐寄怀抱;于古今文观异同。(集兰亭序字)
得好友来如对月;有奇书读胜看花。
得趣在形骸以外;娱怀于天地之初。(集兰亭序字)
欲论古来兴废事;须平自己是非心。
欲作兰台快哉赋;最爱灵隐飞来孤。
欲知世味须尝胆;不识人情只看花
欲放红桃含宿露;才黄绿柳带朝烟。
欲除烦恼须无我;历尽艰难好作人。(俞樾)
彩毫闲试金壶墨;青案时看玉字书。(邓石如)
脱俗书成一家法;写生卷有四时春。(集多宝塔碑字)
阐旧邦以辅新命;极高明而道中庸。
道艺工于写华柳;秀灵时或载渊鱼。(集石鼓文字)
遂心唯有看山好;涉世深知寡过难。(林纾)
情文俯仰怀迁固;述作风流契老彭。(集兰亭序字)
情词超迈高常侍;书法清圆赵集贤。(集玄秘塔字)
情寄古怀同竹静;品殊群类契兰修。(集兰亭序字)
情挚能交知己友,心清好读等身书。
清风无私雅自爱;修竹有节长呼君。
篇4:古代有趣对联
上联:两三竿竹皆秋色。
下联:千万叠山有雨容。
此联为【近代】林纾所作。
上联:风云三尺剑。
下联:花鸟一床书。
此联为【明】左光斗所作。
上联:老拳博古道。
下联:儿口嚼新书。
此联为【清】金圣叹所作。
上联:穹达尽为身外事。
下联:升沉不改故人情。
此联为【近代】萨镇冰老先生赠冰心父联。
上联:遗世慕庄周,睡去能为蝴蝶梦。
原对:学诗类高适,老来犹作凤凰声。
吾联:俗客羡陈抟,醒来可作帝王师。
此联为【清】吴步韩自寿。我的比工有余,比意不足。
上联:白马西风塞上。
下联:杏花烟雨江南。
此联为徐悲鸿所作。
上联:家藏千卷书,不忘虞廷十六字。
下联:目空天下士,只让尼山一个人。
此联为【宋】刘少逸幼时,一日随师往拜名士罗思纯和其所对。虞廷:指舜的朝廷,相传舜为古代明主,故常以‘虞廷’作‘圣朝’的代称。十六字,指《尚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宋儒将此十六字视为尧、舜、禹心心相传个人道德修养和治理国家的原则。尼山:本为山名,在山东曲阜,此代指孔子。刘少逸小小年纪在前辈面前便竞以此种口气说话,令人震惊。
上联:门前莫约频来客。
下联:座上同观未见书。
此联为【宋】楼钥所作。
上联:东墙倒,西墙倒,窥见室家之好。
下联:前巷深,后巷浅,不闻车马之音。
此联为【宋】朱熹赠友人。
上联:荷风送香气。
下联:松月生夜凉。
此联为【近代】于右任所作。
上联:金石长不朽。
下联:丹青本无双。
此联为【清】李瑞清所作。
篇5:古代有趣对联
1、宋人吕蒙正对当时严重的贫富不均现象愤愤不平。某年春节,一位穷苦人请他代写一副春联,吕写道:
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
横额:南北
春联贴出后引来了无数人围观。众人始觉其“怪”,继称其“妙”。这副春联妙就妙在它的“联外之意”:上联缺“一”,下联少“十”,正是“缺衣少食”的谐音:横批“南北”亦即意味着“没有东西”。作者以独特的修辞手法写尽了穷人的生存窘相。
2、宋代词人晏殊路过扬州时在大明寺里小憩,无意间看见壁上所书的一首诗很不错,经打问知道作者是当地人王琪,便请王来一起用饭。饭后二人在池边散步,其时正值遍地落红的春末,晏殊说:“有时想起一个佳句,比如我曾做出过这么一句:‘无可奈何花落去’,至今也没想出下联。”王琪应声说:“似曾相识燕归来。”不久,这一联句被晏殊写入他的`词《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遂成千古名句。
3、北宋名相寇准与众友同游郊外,即景乘兴出句求对:
水底月为天上月
众友无句答对,杨大年刚好赶到,对曰:
眼中人是面前人
众友皆齐声喝彩。
4、宋人刘贡父善属对,王安石出句试之:
三代夏商周
刘对曰:
四诗风雅颂
王安石拍手叫好:“此天造地设也!”对句的妙处在于以“四诗”概括“风雅颂”:因为《诗经》中的“雅”诗又可分为“大雅”和“小雅”,与“风”、“颂”合起来恰成“四诗”。
5、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喜书门联,但每次刚刚张贴就被别人偷走,某年除夕,他想出了一个防“贼”的妙法:在门楹上贴出这样一副对联:
福无双至
祸不单行
偷联的人到王宅前一看,都摇头而去。初一清晨,王羲之又在上下联尾各续三字,遂成意义全新一幅佳作:
福无双至今朝至
祸不单行昨夜行
这则传说的“本事”显然是不可信的——因为到五代时才出现第一副春联。但故事很有趣,对联亦不乏有艺术性,颇值一赏。
6、北宋文学家王禹偁幼时家贫,放学后常帮大人磨面。12岁那年,一位师爷命他以磨面为题做联一副,王禹偁即道:
但取心中正
无愁眼下迟
当地太守设宴时即席出句征对:
鹦鹉能言难似凤
满座宾客对答不出,次日消息传开。王禹偁知道后,当即对出下句:
蜘蛛虽巧不如蚕
7、梅尧臣以诗知名,但浮沉三十年而不得重用。到了晚年,他应欧阳修之邀参加《唐书》的修撰。成稿之后还未上呈皇帝,梅就病故了,士大夫们莫不叹惜。先前梅尧臣受命修《唐书》时,曾对他的妻子刁氏说:
吾之修书,亦可谓猢狲入布袋矣
刁氏笑道:
君于仕宦,又何异鲇鱼上竹竿耶
虽是夫妻日常对话,却自然成联,闻者皆称善对。
8、苏轼(号东坡)与黄庭坚于松下走棋,阵风吹来,松子掉落棋盘,东坡即景出句:
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
黄庭坚对曰:
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悬
9、苏轼一向恃才傲物,宰相王安石很器重苏的才学,但又觉得该杀杀他的傲气,有一年的正月和十二月都有立春,八月又是一个闰月,王安石即以此为题出了上联要苏轼答对:
一岁二春双八月,人间两度春秋
苏轼苦思多日,终不能对出。直到几百年后才有一位无名氏勉强对出了下联(宽对):
六旬花甲再周天,世上重逢甲子
10、一日,苏东坡邀黄庭坚来家作客。黄到门外,苏忙着出去迎接,两人就在门旁的柳树下攀谈起来。正在窗前捉虱子的苏小妹见此情景即戏语道:
阿兄门外邀双月
苏东坡笑对曰:
小妹窗前捉半风
按:“双月”谓“朋”,“半风”(“风”繁体作“風”)指“虱”。
篇6:历史上有趣的对子故事有哪些
历史趣对小故事
1、纪晓岚和乾隆的妙对
纪晓岚在乾隆十九年中进士后当了侍读学士,陪伴乾隆皇帝读书。时间长了,不免思念起河间老家来。乾隆皇帝也看出纪晓岚的心事,便说:“纪晓岚,看你面色悒郁不乐,必有心事在怀,让我替你猜详一下如何?”纪晓岚问:“陛下如何猜详?”乾隆说:“我看你是:
口十心思,思妻思子思父母。”
纪晓岚立刻跪下说:“皇上说得很对。如蒙陛下恩准,给假回乡省亲,纪晓岚衷心感戴圣恩。我便:
言身寸谢,谢天谢地谢君王。”
乾隆皇帝见纪晓岚对仗工整,应答如流,不觉圣心大悦,恩准假期,让纪晓岚回乡省亲。
2、李调元妙对唐伯虎
清代,蜀中才子李调元到山中寺庙游玩。长老说有事相求。原来,寺庙里有幅荷花图,是长老师傅所画。恰好唐伯虎游玩到此,老和尚就请他在画上题字。唐伯虎就提笔写下了一句题词:
画上荷花和尚画
写完后对老和尚说:“我走之后,若有人能对出下联,此人必是当今奇才!”
李调元一看,便发现了这上联的妙处:它属于回文对联又兼用谐音,字的读音反读正读完全相同。最后他在唐伯虎上联旁写出了下联:
书临汉帖翰林书
这七个字反过来读,字的读音和正读完全相同,与唐伯虎的上联珠联璧合,长老拍手称奇。从此,这幅画成了这座寺庙的镇寺之宝。
3、诸葛亮还击周瑜
相传,周瑜自命不凡, 有一次,他以诸葛夫人黄氏面丑为题,向诸葛亮呤道:
有目也是瞅,无目也是丑,
去掉瞅边目,加女便成妞。
隆中女子生得丑,百里难挑一个妞。
(“瞅”的古汉语的写法,左偏旁为“目”,右边为“丑”)
诸葛亮听罢微微一笑,即刻对道:
有木也是桥,无木也是桥,
去掉桥边木,加女便成娇。
江东美女数二乔,难保铜雀不锁娇。
周瑜听罢大怒,诸葛亮还是胜了一筹。这种传说是否真实,就不得而知了。
4、郑板桥见联济贫
郑板桥当县令时微服私访,见一户人家的破旧大门上贴的对联是:
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
横批:又是一年
郑板桥见联,忙令随从回衙取米面、衣服等,户主得济含泪道谢。
5、梁启超妙对张之洞
传说梁启超去见湖广总督张之洞。张之洞想给梁启超一个下马威,刚见面即出一联让梁对:
四水江第一,四时夏第二,老夫居江夏,谁是第一谁是第二
(武汉旧称江夏)
梁启超从容做对:
三教儒在前,三才人在后,小生本儒人,不敢在前不敢在后
真正的读书人,要有胆识和气节。“不敢在前不敢在后”,体现了一种谦虚又不卑不亢的精神。
篇7:对联 对子
对联,俗称对子。贴对子,已是千百年来形成的民风民俗,迄今,经久不衰。
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行业,甚至不同村落,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民俗,唯有贴对子,是最广泛、最普遍、最崇尚文明、最富有文化内涵,而且是最富有民族特色的一种民俗。是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财富,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
对联挂在柱子上的联语叫楹联;贴在门上的对子叫门联;对联升堂入室叫中堂;办婚事贴对联叫婚联;办丧事挂对联叫挽联;为老人祝寿叫寿联;恭贺各类喜事的对联叫贺联;春节贴对子叫贴春联。细分还有节日联、行业联、题画联、书斋联、书法联和画室联等等,要属春联最时兴、最普遍、最集中、最隆重、也最富有民族特色。
对联,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却又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⑴,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⑵,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⑶,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⑷,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覆。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
品德修养联
※ 精神万古 气节千秋 ※ 忠信难克 坚贞不移
※ 胸中正气 雪里芭蕉 ※ 一言九鼎 只字千钧
※ 终身争一息 每事学三思 ※ 改过如芟草 育才似栽花
※ 知足常乐 无欺自安 ※ 失意休馁 得势莫狂
※ 俗心可鄙 流言莫畏 ※ 不攻人短 莫矜己长
※英雄无种 良玉须雕 ※ 云水风度 松柏气节
※ 人无信不立 天有日方明
治学对联
※ 挥笔应书民心愿 凝神当思国前程 ※ 藤根揉就充书架 蕉叶斜分作砚田
※ 帘外五更风雨冷 案头三尺笔墨浓 ※ 学海无涯勤是岸 云程有路志为梯
※ 少年不经勤学苦 老来方悔读书迟 ※ 脚下行程千里远 腹中贮书万卷多
※ 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 胸藏万汇凭吞吐 笔有千钧任翕张
※ 笔底一诗可撼世 中庭半弓能容天 ※ 白菊开时习作画 黄鹂啭后效吟诗
※ 虽云智慧生灵府 更须功夫在笔端 ※ 临老常有身健日 读书偏爱夜长时
名胜古迹联
※ 来到半山坐一坐 再行五里天上天(九华山钓鱼台)
※ 一水绕荒祠此地真无关节到 停车肃遗像几人得立姓名尊(合肥包公祠)
※ 理冤狱关节不通自是阎罗气象 赈灾黎慈悲无量依然菩萨心肠(合肥包公祠)
※ 忠贤将相 道德名家(合肥包公祠)
※ 飞骑桥头论胜负 教弩台上评忠奸(合肥民教寺)
※ 万山拜其下 孤云卧此中(黄山文殊院)
※ 高阁逼云霄举头红日近远山收入画回首白云低(黄山玉屏楼)
※ 去帆疑峡走 卷浪骇江飞(马鞍山采石矶大风亭)
※ 相阴阳.度原隰.想前朝创业艰难.只赢得灵寝盘空.江淮带郭.黍离离满目旧山河.伊何人斯.顿伤心于青袍白马
※ 庙内无僧风扫地 寺中少灯月照明(凤阳龙兴寺)
※ 来到半山坐一坐 再行五里天上天 (九华山钓鱼台)
※ 千古诗才莲莱文章建安骨 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马鞍山采石矶太白楼)
※ 古诗才莲莱文章建安骨 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马鞍山采石矶太白楼)
※ 把酒问青天放眼已无高力士 登舟望秋月旷怀犹忆谢将军(马鞍山采石矶太白楼)
※ 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 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滁县琅琊山醉翁亭)
※ 登百尺楼看大好江山.天若有情.应识四方思猛士
【古代有趣的对子】相关文章:
2.写对子兰观察日记
4.古代成语故事
5.古代诗词
6.古代成语
7.古代造句
8.古代散文
9.古代科举制度
10.古代诗歌朗诵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