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天一阁导游词

天一阁导游词

2023-08-25 08:25:18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九歌”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天一阁导游词,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天一阁导游词,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天一阁导游词

篇1:天一阁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俗话说得好:“到宁波不到天一阁,等于没有到过宁波。”现在,我们就前往宁波著名的藏书楼—天一阁。很高兴成为大家的导游。

天一阁是国内现存最古老的藏书楼之一,距今月四百多年历史,素有“南国书城”之盛誉,巍然屹立在宁波城月湖之滨,成为亚洲现存最悠久,最古老的私人藏书楼,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三个家族图书馆之一。它是宁波人最引人自豪的书香文明星座。

现在我们到了天一阁的西大门———雄踞大门了,雄踞大门两侧是一对清代石狮。进入天一阁,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照壁上气势宏大的“溪山逸马图”。这幅八骏图是堆塑,它的作者是已故民间的老艺人胡善成。参观完这块照壁后,从右边的直门“春随人意”中进去,可以看到天一阁又一块照壁,大家知道他叫什么吗?它统称为“麒麟”。

天一阁是晚清时期的建筑遗物,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幢藏书楼是几经修缮后保存下来的天一阁遗址。天一阁的主人叫范钦,他爱书成癖,喜欢收藏古代典籍。范钦的藏书楼原名叫“东明草堂”,楼前开凿了一池与月湖相通,蓄水备用。为了防止火灾,范钦费尽苦心,查阅了许多书本,最后在《易经》中看到了“天一生水,地六成之”这句话而受到启发,便取其以水制火之意,将藏书楼改名成“天一阁”。藏书楼上为一大通间,楼下六间,象征“天一地六”。

现在共藏书三十万余卷,主要收集的是明代的地方志、科举录、家谱,这是它的特色所在。来宁波,天一阁是值得看一看的,希望大家来宁波看看。

篇2:天一阁导游词

各位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我姓席,大家可以叫我席导游。今天,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游览我国现存历史最早的私家藏书楼——天一阁。

俗话说的好:“到宁波不到天一阁,就等于没有到宁波。”天一阁博物馆位于宁波城西月湖之滨,建嘉靖(公元1561——1566)之间,是明代兵部首侍郎范钦的藏书之处。历经440多年,成为亚洲现存最古老的三个家族图书馆之一。走进天一阁,大家请看,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就是这古朴的建筑,优雅的园林和恬静的环境,这些都是令人神往的。

现在,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人物塑像,他就是这家藏书楼的主人——范钦。范钦是宁波鄞州人。他出生于一个很普通的家庭,靠自己的勤奋努力,在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中进士,1561年升任兵部右侍郎。在他为官的二十八年中,足迹踏遍了当时的大半个中国,收集了许多海内奇书,尤其是明代地方志、政书、实录、诗文集等。

各位游客,刚才我们参观过了天一阁的西大门、前庭及东明草堂,现在我们来到的这个地方就是范氏故居了,这里原来是范钦后人居住的地方。我们来看,这里有堵非常高的墙,是用来防火的,也叫做防火墙。在防火墙的两边,一边是范氏的.生活区,一边是藏书楼。当时范钦的后代对天一阁藏书的保护制定了许多严格的禁约。在这里呢,我们看到挂了许多牌子,这些就是天一阁的禁约了。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就去参观天一阁最重要的地方宝书楼。好了,我们从这边进去,这里就是天一阁藏书楼了。请大家抬头看,在上面的匾额上我们可以看到“天一阁”三个字,也就是这个房子的名称了。当时范钦认为书最怕火,为了防火,就费尽苦心,查阅了许多本书,最后在《易经》中看到有“天一生水,地六成之”这句话,因此受到启发,所以就取其以水克火之意,把藏书楼改名为“天一阁”。现在请大家抬头看这儿的天花板,上面有许多图案,这些图案上画的一些水纹和水兽,也是象征着以水克火。

下面请大家跟我出来看一下外面的这个水池,叫做“天一池”,是当时范钦建造用来防火的。天一池里的水是与西边的月湖相通的。

天一阁还有尊经阁、明州碑林、千晋斋、东园、凝晖堂、麻将馆、花轿厅、秦氏之祠、南园……这些都是天一阁重要的组成部分。

好了,天一阁呢我们就游览完了。它是宁波人引以自豪的文明星座。请大家记住它的宣传口号:风雨天一阁,藏尽天下书!

谢谢大家!

篇3:天一阁导游词

俗话说的好:“到宁波不到天一阁,等于没有到过宁波。”欢迎大家来到我国现存历史最早的私家藏书楼——天一阁。非常高兴能成为大家本次的导游。

天一阁坐落在浙江省宁波市月湖之西。天一阁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私家藏书楼,始建于明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由当时的兵部右侍郎范钦主持建造。范钦平生喜欢收集古代典籍,后又得到鄞县李氏万卷楼的残存藏书,存书达到了七万多卷,其中以地方志和登科录最为珍稀。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下诏开始修撰《四库全书》,范钦的八世孙范懋柱进献所藏之书638种,于是乾隆皇帝敕命测绘天一阁的房屋、书橱的款式,兴造了著名的“南北七阁”,用来收藏所撰修的七套《四库全书》,天一阁也从此名闻全国。

范钦为了保护藏书而订立了严格的族规,世代的子孙严格遵循“代不分书,书不出阁”的遗教,但终因年代过于久远,藏书还是有很多的失散。嘉庆十三年(公元18),阁内的藏书实有4094部,共53000多卷鸦片战争时,英国侵略者掠去了《一统志》等数十种古籍。咸丰年间(公元1851~1861年),又有盗贼潜入阁内,偷去了许多的藏书,转卖给法国的传教士和造纸厂。后来又经历了许多的变故,到1940年,阁内的藏书仅存1591部,共13038卷。新中国成立后,政府为了保护天一阁,专门设置了管理机构,探访得到了流失在外的3000多卷原藏书,又增入当地收藏家捐赠的古籍,现藏珍版善本达到了8万多卷。

天一阁之名,取义于汉郑燮《易经注》中“天一生水”之说,因为火是藏书楼最大的祸患,而“天一生水”,可以以水克火,所以取名“天一阁”。书阁是硬山顶重楼式,面阔、进深各有六间,前后有长廊相互沟通。楼前有“天一池”,引水入池,蓄水以防火。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范钦的重孙范文光又绕池叠砌假山、修亭建桥、种花植草,使整个的楼阁及其周围初具江南私家园林的风貌。

天一阁面积约2.6万平方米,分藏书文化区、园林休闲区、陈列展览区。以宝书楼为中心的藏书文化区有东明草堂、范氏故居、尊经阁、明州碑林、千晋斋和新建藏书库。以东园为中心的园林休闲区有明池、假山、长廊、碑林、百鹅亭、凝晖堂等景点。以近代民居建筑秦氏支祠为中心的陈列展览区,包括芙蓉洲、闻氏宗祠和新建的书画馆。书画馆在秦祠西侧,粉墙黛瓦、黑柱褐梁,有宅六栋,曰:“云在楼,博雅堂,昼锦堂,画帘堂,状元厅,南轩。”与金碧辉煌的秦祠相映照。

谢谢大家来参观天一阁,请大家不要乱扔垃圾,破坏文物,乱涂乱画,做一个文明游客!祝大家玩得开兴,让这一天成为你们人生中美好的记忆!

篇4:天一阁导游词

秦氏支祠建于1923年到1925年,系秦氏族人为祭祀祖先而建,时耗20余银元。祠堂以照壁、台门、戏台为中轴线,五间两弄,前后三宸,两侧置配殿、看楼,占地2。6亩,建筑面积20xx余平方米,祠堂建筑融合了木雕、砖雕、石雕、贴金、拷作等民间工艺,是宁波民居建筑艺术集大成之作。

秦氏支祠的戏台汇雕刻、金饰、油漆于一体,流光溢彩,熠熠生辉。戏台的屋顶由16个斗拱承托,为单檐歇山顶,穹形藻井并由千百块经过雕刻的板榫搭接构成,盘旋而上,牢固巧妙,为宁波小木工艺之绝招。

花轿厅宁波花轿又称万工轿,以其做工精细而著称。展出的花轿高3米,长1.5米,宽95厘米,木质透雕,漆朱贴金,给人金碧辉煌之感。

传说南宋小康王赵构被金兵追杀,幸得一个宁波村姑相救。脱险后,两人约好来年接村姑入宫,但两人所约暗号泄露,于是赵构下旨浙东女子皆封王,出嫁时可穿戴凤冠霞帔,乘坐龙凤花轿,官员遇见,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于是从南宋开始,宁波姑娘出嫁坐花轿的民风愈来愈盛,花轿制作也愈来愈考究。

篇5: 天一阁导游词

各位来自世界各地的旅客们:

大家好,我是你们本次旅游的导游,我姓戴,大家就叫我戴导游好了!今天,我要带大家去宁波市天一阁游玩。

天一阁是一个藏书楼。叫它“天一”是因为《易经》注:天一生水,以水克火。因此取名为“天一阁”。

天一阁是我国最早的现存私家藏书楼,建于明朝时期,藏书多达八万多卷。

天一阁总面积为2.6万平方米,分藏书区、园林区、陈列展览区。藏书区以宝书楼为中心,藏书许许多多,没有两本是一样的。

园林区有明池、假山、长廊、碑林;传说造这个明池,是为了以防天一阁着火,一旦火起,就用明池里面的水把火扑灭。

清朝康熙年间,范钦的后代范文光,又修建了假山、凉亭、小桥,还种了许多花草树木,使整个天一阁有了江南私家花园的特点。

本次旅游到此就要结束了,在此我祝大家旅行愉快。

篇6:天一阁导游词

各位游客:

大家好!

天一阁坐落在浙江省宁波市月湖之西的天一街,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私人藏书楼,也是世界上现存历史最悠久的私人藏书楼之一。始建于公元1561年(明嘉靖四十),建成于1566年(明嘉靖四十五年),原为明兵部右侍郎范钦的藏书处。1982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先后新增中国地方志珍藏馆、麻起源地陈列馆等处。中国地方志珍藏馆收藏全国各级各类当代地方志6730多册,获“全国博物馆十大精品陈列最佳创意奖”,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行列。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点,又被公布为全国重点古籍保护单位。

天一阁占地面积2.6公顷,是一个以藏书文化为核心,集藏书的研究、保护、管理、陈列、社会教育、旅游观光于一体的专题性博物馆。现藏古籍达30余万卷,其中,珍椠善本8万余卷,除此,还收藏大量的'字画、碑帖以及精美的地方工艺品。设有《天一阁发展史陈列》、《中国地方志珍藏馆》、《中国现存藏书楼陈列》、《明清法帖陈列》等陈列厅,书画馆常年开展各种临时展览和文化交流活动。天一阁分藏书文化区、园林休闲区、陈列展览区。以宝书楼为中心的藏书文化区有东明草堂、范氏故居、尊经阁、明州碑林、千晋斋和新建藏书库。以东园为中心的园林休闲区有明池、假山、长廊、碑林、百鹅亭、凝晖堂等景点。以近代民居建筑秦氏支祠为中心的陈列展览区,包括芙蓉洲、闻氏宗祠和新建的书画馆。书画馆在秦祠西侧,粉墙黛瓦、黑柱褐梁,有宅六栋,曰:“云在楼,博雅堂,昼锦堂,画帘堂,状元厅,南轩。”与金碧辉煌的秦祠相映照。

宁波天一阁图片集萃(3)20世纪90年代以来,宁波市人民政府先后紧邻天一阁的陈氏宗祠、闻家祠堂和秦氏支祠,以及白云庄、银台第、鼓楼、天封塔、伏跗室等文保单位(点)纳入天一阁统一管理,并在陈氏宗祠内增设《麻起源地陈列》、白云庄设置了《浙东学术文化陈列》、银台第开设官宅博物馆;秦氏支祠、白云庄相继列入第五批、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行列。

篇7:宁波天一阁导游词

明州碑林共计有碑173通,其中近90通是1935年从宁波府学、县学等处迁来。碑林中保存了自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至清光绪二十四年先后16次重修府学的碑记。还有格言、箴言、学田、学山、进士题名等碑,反映了学校教育的内容、经费来源和人才培养情况。

千晋斋民国时期,甬上学人马廉藏有晋砖千余枚,颜其藏室曰“千晋斋”。后捐赠天一阁,特辟一室陈列,仍用其名。

东园位于天一阁东南,占地约6000平方米。自1959年始,平整土地,种植竹木,移迁石亭、铁牛、石虎于此,园林初具雏型。1974年将搜集的69通碑石嵌入围墙。1982年东园扩建,挖土成池,堆土为山,环园建廊,又移建清末建筑两幢,于1986年告竣并对外开放。

百鹅亭明万历年间遗物,为墓前祭亭,原在祖关山,1959年移建于此。此亭结构精巧,雍容华丽,枋额等处雕有“鱼跃龙门”、“双狮戏球”、“海马跃浪”、“麒麟招宝”等图样。

凝晖堂为砖木、石柱结构的清代建筑,内陈列收藏的明清帖石,有明代上石的“神龙本”《兰亭序》、文征明小楷《薛文明甫墓志铭》等。书香墨香,相得益彰。

麻将起源地陈列馆麻将是中国博弈文化的集大成者,由马吊牌、骰子和宋代三十二张宣和牌化合而成,它的整合、流传、发展都和宁波息息相关。我们利用麻将发明人陈政钥先生(清道光年间的三品官)家族的宗祠,分“麻将的历史和文化”、“麻将与宁波”、“世界各地麻将牌展示”三部分,并配以中式、西式两间棋牌室和“三缺一”的塑像向观众呈现了麻将的历史和发展,理清了麻将源流的脉络。本陈列重在展示麻将运动的趣味性和益智性,旨在提倡健康文明的竞技麻将运动。目前,是国内唯一一家以麻将为主题的专题性陈列馆

【天一阁导游词】相关文章:

1.5年级天一阁导游词作文

2.天一阁藏书楼

3.导游词400

4.龙庆峡导游词

5.西安导游词

6.刘公岛导游词

7.导游词300

8.北京导游词

9.象鼻山导游词

10.导游词350字

下载word文档
《天一阁导游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