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惊蛰节气农事有什么要做

惊蛰节气农事有什么要做

2023-09-21 09:00:3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流年不流转”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惊蛰节气农事有什么要做,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惊蛰节气农事有什么要做,欢迎参阅。

惊蛰节气农事有什么要做

篇1:惊蛰节气农事有什么要做

农谚“到了惊蛰节,锄头不停歇。”到了惊蛰,中国大部地区进入春耕大忙季节。真是:季节不等人,一刻值千金。大部分地区惊蛰节气平均气温一般为12℃至14℃,较雨水节气升高3℃以上,是全年气温回升最快的节气。日照时数也有比较明显的增加。但是因为冷暖空气交替,天气不稳定,气温波动甚大。华南东南部长江河谷地区,多数年份惊蛰期间气温稳定在12℃以上,有利于水稻和玉米播种,其余地区则常有连续3天以上日平均气温在12℃以下的.低温天气出现,不可盲目早播。

惊蛰虽然气温升高迅速,但是雨量增多却有限。华南中部和西北部惊蛰期间降雨总量仅10毫米左右,继常年冬干之后,春旱常常开始露头。这时小麦孕穗、油菜开花都处于需水较多的时期,对水分要求敏感,春旱往往成为影响小春产量的重要因素。植树造林也应该考虑这个气候特点,栽后要勤于浇灌,努力提高树苗成活率。

农事意义

我国劳动人民自古很重视惊蛰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唐诗有云:“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农谚也说:“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九尽杨花开,农活一齐来。”华北冬小麦开始返青生长,土壤仍冻融交替,及时耙地是减少水分蒸发的重要措施。“惊蛰不耙地,好比蒸馍走了气”,这是当地人民防旱保墒的宝贵经验。

沿江江南小麦已经拔节,油菜也开始见花,对水、肥的要求均很高,应适时追肥,干旱少雨的地方应适当浇水灌溉。南方雨水一般可满足菜、麦及绿肥作物春季生长的需要,防止湿害则是最重要的。俗话说:“麦沟理三交,赛如大粪浇”、“要得菜籽收,就要勤理沟”。必须继续搞好清沟沥水工作。华南地区早稻播种应抓紧进行,同时要做好秧田防寒工作。随着气温回升,茶树也渐渐开始萌动,应进行修剪,并及时追施“催芽肥”,促其多分枝,多发叶,提高茶叶产量。桃、梨、苹果等果树要施好花前肥。

气候特征

物候桃始华:桃,果名,花色红,是月始开。

仓庚鸣:庚,亦作鹒,黄鹂也。《诗》所谓“有鸣仓庚”是也。

《章龟经》曰:“仓,清也;庚,新也。感春阳清新之气而初出,故名。”其名最多;

《诗》曰“黄鸟”,齐人谓之“搏黍”,又谓之“黄袍”,僧家谓之“金衣公子”,其色鵹黑而黄,又名鵹黄,谚曰:“黄栗留黄莺”,莺儿皆一种也。

鹰化为鸠:鹰,蛰鸟也,鹞鹯之属;鸠,即今之布谷。

《章龟经》曰:“仲春之时,林木茂盛,又喙尚柔,不能捕鸟,瞪目忍饥,如痴而化,故名曰鸤鸠。”

《王制》曰:“鸠化为鹰,秋时也。”此言鹰化为鸠,春时也。以生育肃杀气盛,故鸷鸟感之而变耳。

孔氏曰:“化者,反归旧形之谓。”故鹰化为鸠,鸠复化为鹰,如田鼠化为鴽,则鴽又化为田鼠;

若“腐草为萤”,“雉为蜃”,“爵为蛤”,皆不言化,是不再复本形者也。

篇2:惊蛰农事习俗有哪些

东北地区:全面开展耙压整地工作,秋翻地碎土耙压耢地,顶浆塌垄,春趟沟,秋挑茬地春合垄。山坡地和不宜保墒地顶凌播种谷子、春小麦、大麦和油菜。起粪、送粪和拍坷垃。山林防火。

华南地区:“惊蛰不耕田,不过三五天”,解冻后抓紧耙地,多蓄水分。冬小麦普遍返青,追肥、浇水。早春作物播种,山药育苗。华南中部和西北部惊蛰期间降雨总量仅10毫米左右,继常年冬干之后,春旱常常开始露头。这时小麦孕穗、油菜开花都处于需水较多的时期,对水分要求敏感,春旱往往成为影响小春产量的重要因素。植树造林也应该考虑这个气候特点,栽后要勤于浇灌,努力提高树苗成活率。

西北地区:“过了惊蛰节,耕地不停歇”。春麦播种,春玉米耙耱保墒。冬麦田防禽畜为害。

西南地区:夏收作物追施穗肥,加强薅锄,适时灌溉,防治病虫害。南部和北部河谷播第一批双季早稻,其余地区播早玉米。甘薯育苗。抓紧翻犁板田板土、整理秧田、积肥造肥、处理种子等工作。

华中地区:麦田肥水管理,看苗追拔节肥、看墒、看苗、看天浇灌拔节水。中耕除草壅根,防治病虫害。甘薯温床育苗。准备早稻育秧,春马铃薯切块催芽。油菜叶面追肥,防治病虫蔓延。棉田整地进粪。幼龄茶园定型修剪,成年茶园轻修剪,防治虫害。继续植树造林。加强畜禽防疫。

华北地区:“惊蛰”时节,华北冬小麦开始返青生长,土壤仍冻融交替,及时耙地是减少水分蒸发的重要措施。“惊蛰不耙地,好比蒸馍走了气”,这是当地人民防旱保墒的宝贵经验。沿江江南小麦已经拔节,油菜也开始见花,对水、肥的要求均很高,应适时追肥,干旱少雨的地方应适当浇水灌溉。

惊蛰的传说

春雷乍响,惊醒了山上的沉睡的白虎,它前后弯腰,拉伸着任、督二脉,左右摇摆,活动着肝胆二经,活动完毕顿感腹中无物,便径直扑到山下的村边准备进村觅食,忽见村里有许多长着獠牙的白虎,正和村人交谈,虽然听不清是何内容,但能看见村人频频向白虎点头,白虎大骇,心想:一觉醒来,村民怎么能和老虎成朋友了呢?看样子,村民是不能惹了,如果惹了,村里的这群白虎非把我吃了不可。再仔细一瞧,每个白虎满嘴血染,下巴上还滴滴溚溚流个不停,心里暗地捉摸:如果我现在出去,必被这帮吃撑了虎耻笑,人家吃的是血嘴肠满,我这儿还饥肠辘辘,确实是即失面子又丢人,咱也丢不起这“虎”啊,随即转身回山,继续酣睡,不再下山祸害百姓。百姓们看到白虎下山,心中非常恐惧,不敢乱言,不敢胡说,以免惹虎上身,遭其报应,虎走后,村民们相见如宾,不多是非,日子都过的其乐融融。祭白虎的风俗,从此在惊蛰这一天开始流传。

春雷震震,也惊醒了一窝蛇鼠,因为蛇鼠一家嘛。蛇对鼠说:外面香味飘来,你我分兵两路,你带你的部下,到河南从地洞中出入,我带我的随从,在山东从瓦椽下进出,各不相碍,出去后各行其是,各取所得,你看如何?鼠曰:我看这个行。随即两股部队都跟着自己的领导分路行进。蛇速很快,即日早晨就到达了山东,煎饼的香味早已吸进的蛇的腹中,头蛇忍将不住,把头长长地伸在椽瓦之外,意要探个究竟,只见黑烟腾起,直扑口鼻,进入肺中,随大叫一声:吾命休矣。即肺炸而死,落地被剁,其残余见此景均惧,然后下梁、洞遁,再不敢冒犯。另一鼠队,在洞中长驱直入,直逼河南,经数日到达后,鼠头随后轻轻拨开洞口浮土,准备探看,岂料迎面横来一扁平之物,正中迎香穴,被打回洞中,横尸在地,二头目大怒,口喊“报仇也”,即冲即看,如出一辙,也被拍回,幸好不中要害,只是有点头晕,清醒后曰:河南真是出匠人,打仗用鞋底也,整不过,撤。随即带领部队前往陕西,到了陕西境内,听到地上不知何物,噼叭乱响,鼠队大骇,因前吃亏,二头不敢轻举枉动,随即召开鼠委会,经过认真分析,得出鼠委的最后决定:由于陕西更出神人,早已料知鼠队的到来,不但已有准备,而机关枪还在不停的扫射,且弹药充足,因此决定,鼠队返回原地,全部放假长休,不再扰民,天下从此和协。至此以后,百姓每逢惊蛰,都流传着摊煎饼、炒豆子、打小人的风俗。

春雷滚滚,更惊醒了蝼蚁虫蚓,蚁头说:既然老天的把们闹醒了,我们也该出去做点事了,我们虫多势众,虫多力量大,天不怕地不怕,只是中原大地已被蛇鼠占领,我们只能去西南,那里是山区、丘岭地带,有广袤的地盤,有充足的食物,特别适合我们生存。蝼蚁们以排山倒海之势,在蚁头的带领下,顺小溪,走灌木,翻山越坡的来到了广西,潜入了一个农庄,听到一个农家小院里传出了“炒虫子”的合声,蝼蚁们悄悄地靠近,顺着门缝朝里一看,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只见这一家人围着一口铁锅,手里拿着勺子或铲子,不时地敲着锅沿,把锅里的虫子翻的稀里哗啦,嘴里不停的吃着虫子,并不时发出“炒虫子”的声音,蝼蚁们一看大惊失色,蚁头说:都楞着干什么,等着让人炒吗,还不快跑。顿时,蚁群如涌流急退,瞬间无影无踪,从此呆在深山里,再不敢踏出半步。从此,老百姓在惊蛰就有了“炒虫子”的风俗,最后动物保护协会以保护野生动物为由不让炒了,人们只好用炒豆子或玉米来代替一下。

惊蛰的含义

“蛰”字,繁体字为“蟄”,《说文解字》解释为“臧也。凡蟲之伏爲蟄。”“惊蛰”的意思就是惊醒蛰居的昆虫。

在公历每年3月5日或3月6日,太阳到达黄经345°,天气回暖,春雷始鸣,蛰虫惊而出走,所以将这一节气命名为“惊蛰”。

“惊蛰”节气最早见于《仪礼·夏小正》“正月啟蟄”,“啟”为出发、起程之意,到了汉朝第六代皇帝汉景帝劉啟时,为了避讳,就将“啟”字改为意思相近的“惊”字,据说日本至今仍然使用“啟蟄”这一名称。

惊蛰三候,桃始华,仓庚鸣,鹰化为鸠。“桃始华”是指桃花是月始开,山野尽是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仓庚鸣”就是黄鹂鸣,“仓庚”之名源自其鸟感春阳清新之气而初出,处处可见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鹰化为鸠”是指鹰变化为鸠,鹰指鸷鸟,鸠指布谷,因感春时气候而变化。

“惊蛰”这一天,在我国中南部地区一般都会打雷,广东广西海南等地春天来得早,在“雨水”节气时已经开始打雷了,但长江流域以及中原地区此时方有春雷,而华北东北西北还要等到“清明”才打雷。

“春雷响,万物长”,雨水渐多,春耕开始,而乍寒乍暖时候,最难将息,可取“惊蛰吃梨”防百病,且记“春捂”不急脱衣。

惊蛰有什么说法存在

惊蛰这一天的时候,是24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每年3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为“惊蛰”。惊蛰的意思,其实就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蛰是藏的意思。根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晋代诗人陶渊明有诗曰:“促春遘(gòu)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实际上,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重要原因。

二十四节气惊蛰的小故事

我国古时候将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描述已是桃花红、李花白,黄莺呜叫、燕飞来的时节,大部分地方都已进入了春耕的时间之中了。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的时候,此时过冬的虫卵也要开始卵化,由此可见惊蛰是真实的一种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这个节气在农忙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我国劳动人民自古很重视惊蛰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绝美日子。唐诗有云:“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在中国民间谚语有说也说:“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九尽杨花开,农活一齐来。”华北冬小麦开始返青生长,土壤仍冻融交替,及时耙地是减少水分蒸发的重要措施。“惊蛰不耙地,好比蒸馍走了气”,这是当地人民防旱保墒的宝贵经验。沿江江南小麦已经拔节,油菜也开始见花,对水、肥的要求均很高,应适时追肥,干旱少雨的地方应适当浇水灌溉。南方雨水一般可满足菜、麦及绿肥作物春季生长的需要,防止湿害则是最重要的。俗话说得好:“麦沟理三交,赛如大粪浇”、“要得菜籽收,就要勤理沟”。

篇3:惊蛰节气的农事谚语

惊蛰节气的农事谚语

冬虽过,倒春寒,万物复苏很艰难。

惊蛰节到闻雷声,震醒蛰伏越冬虫。

天气渐渐寒转暖,华北田野地化通。

春季生产掀高潮,从南到北忙春耕。

麦田追肥和浇水,紧跟锄搂把土松。

大麦豌豆向日葵,突击播种莫再等。

大蒜栽种不出九,精细认真管大棚。

兴修水利好时机,挖沟筑坝打深井,

庄稼歉收一年苦,不修水利代代穷。

春季造林好时机,因地制宜分树种,

栽后护理要认真,光栽不护白搭工。

家禽孵化黄金季,牲畜普遍来配种,

天暖花开温升高,畜禽打针防疫病。

快把鱼塘整修好,放养鱼苗好节令。

老鼠危害实不小,城乡灭鼠齐行动,

投饵夹套挖堵灌,鼠想逃命万不能。

朋友非常重农事,不知师从那大师?

大地化,快种葵花和蓖麻。

大麦豌豆不出九。

豌豆出了九,开花不结纽儿。

种蒜不出九,出九长独头。

惊蛰地化通,锄麦莫放松。

麦锄三遍无有沟,豆锄三遍圆溜溜。

麦子锄三遍,麦缝像条线。

麦子锄三遍,等着吃白面。

麦子锄三遍,皮薄多出面。

惊蛰不耙地,好像蒸锅跑了气。

地化通,赶快耕。

到了惊蛰节,耕地不能歇。

惊蛰冷,冷半年。

春雷一响,惊动万物。

春雷响,万物长。

惊蛰春雷响,农夫闲转忙。

二月莫把棉衣撤,三月还下桃花雪。

惊蛰有雨并闪雷,麦积场中如土堆。

二月打雷麦成堆。

惊蛰地气通。

惊蛰断凌丝。

地化通,见大葱。

九尽杨花开,春种早安排。

九九八十一,家里做饭地里吃。

九九加一九,遍地耕牛走。

冻土化开,快种大麦。

篇4:有关惊蛰节气的农事谚语

惊蛰节气的农事谚语

1、桃三杏四梨五年,枣树当年就见钱。

2、栽树好,栽树强,又挡风沙又遮凉。

3、桃三杏四梨五年,核桃结果十二年。

4、椿树枣树不怕旱,红荆槐条不怕碱。

5、猪五羊六牛十月,兔子一月生一窝。

6、三分种,七分管,栽树不成怨人懒。

7、九尽杨花开,春种早安排。

8、麦锄三遍无有沟,豆锄三遮团溜溜。

9、常向天上望,不如地下挖个塘。

10、有田无塘,好像婴儿没有娘。

11、麦子姗三遍,麦缝像条线。

12、树木成林,风调雨顺。

13、投饵夹套挖堵灌,鼠想逃命万不能。

14、挖坑大又深,树苗易生根。

15、苹果喜寒,栽植不宜南。

16、大地化,快种葵花和蓖麻。

17、干榆湿柳水白杨,桃杏栽在山坡上。

18、麦子锄三遍,皮薄多出面。

19、城镇变绿海,除尘少公害。

20、旱田变水田,一年顶两年。

21、庄稼歉收一年苦,不修水利代代穷。

22、种地不修沟,好比遭贼偷。

23、未到惊蛰雷先鸣,必有四十五天阴。

24、惊蛰闻雷,谷米贱似泥。

25、栽桑树,来养蚕,一树桑叶一蔟蚕。

26、万丈高楼平地起,千年古树靠根撑。

27、马怀驹子整一年。

28、麦锄三遍无有沟,豆锄三遍圆溜溜。

29、老鼠危害实不小,城乡灭鼠齐行动。

30、惊蜇刮北风,从头另过冬。

31、打好机井配好套,不怕黄河水不到。

32、二月莫把棉衣撤,三月还下桃花雪。

33、栽树忙一天,利益得百年。

34、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

35、要想长远富,多种果木树。

36、不栽树是荒山,栽上树是宝山。

37、枣树抗旱、抗涝又抗碱,易栽易活还易管。

38、深翻土里瓜如瓢,硬土里头收核桃。

39、房前屋后好栽桑,养起蚕来不用慌。

40、惊垫秧,赛油汤。

41、疏栽桐,密栽松。

42、到了惊蛰节,耕地不能歇。

43、草驴发情呱哒嘴,母猪发情跑断腿,母牛倒爬。

44、老配早,幼配晚,壮畜配中间。

45、养蚕,酸枣当年能卖钱。

46、地堰开了口,跑了粮一斗。

47、绿了荒山头,干渠清水流。

48、核桃树,万年桩,世世代代敲不光。

49、惊蛰闻雷米如泥。

50、惊蛰节到闻雷声,震醒蛰伏越冬虫。

51、冷惊蜇,暖春分。

52、植树造林,富国富民。

53、挖地如挖粮,整地如修仓。

54、打井修渠能防旱,丰收靠人不靠天。

55、麦田追肥和浇水,紧跟锄搂把土松。

56、惊蛰至,雷声起。

57、四年椽,十年檩,十五当梁够标准。

58、大柳树难免枯枝,老槐树不怕空心。

59、只靠双手不靠天,修好水利万年甜。

60、惊垫高粱春分秧。

61、待要河堤固,莫砍河边树。

62、春雷响,万物长。

63、过了惊蛰节,春耕不停歇。

64、松树喜欢挤,两株栽一起。

65、冻土化开,快种大麦。

66、家有五棵白果树,男婚女嫁愁不住。

67、桃三杏四梅九年,想吃苹果五六年。

68、天气渐渐寒转暖,华北田野地化通。

69、光耕不耙耢,满地坷垃墒跑掉。

70、田间开条流水沟,旱了涝了都能收。

71、光栽不保,越栽越少。

72、惊蛰刮大风,冷到五月中。

73、栽杨树、盖高楼;种核桃,吃上油。

节气谚语

篇5:惊蛰节气打雷农事谚语

一是雷打在惊蛰前,那一年的雨水就特别多,“雷打惊蛰前,四十九天不见天”(杭州),容易产生低温阴雨天气。但对于山区就不同了,“雷打惊蛰前,高山好种田”,雨水虽多,但对于山区农田好排水,雨多倒是一件好事。 二是雷在惊蛰当天响起,就不管种什么都丰收,如:“惊蛰闻雷米如泥”“惊蛰雷鸣,成堆谷米。” 三是惊蛰过了好多天都未听到响雷,那就会因缺雨水而影响收成。

惊蛰至,雷声起。

惊蛰不耙地,好比蒸馍走了气。

未到惊蛰雷先鸣,必有四十五天阴。

冷惊蜇,暖春分。

惊蜇刮北风,从头另过冬。

惊蛰过,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

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 惊蛰不藏牛。

惊蛰一犁土,春分地气通。

过了惊蛰节,春耕不停歇。

惊蛰闻雷,谷米贱似泥。

惊蛰春雷响,农夫闲转忙。

二月莫把棉衣撤,三月还下桃花雪。

惊蛰有雨并闪雷,麦积场中如土堆。

二月打雷麦成堆。 惊蛰地气通。

惊蛰断凌丝。

地化通,见大葱。

正月打雷,遍地是贼!

正月雷声发,大旱一百八(即180天)。

正月雷主旱,天旱不可避免!

正月打雷秕壳飞,二月打雷谷堆堆

正月打雷土谷堆 ,二月打雷谷堆堆

正月雷打雪,二月雨不歇。三月桃花水,四月干开裂。

篇6:关于惊蛰节气农事经典谚语

惊蛰春雷响,农夫闲转忙。

二月莫把棉衣撤,三月还下桃花雪。

惊蛰有雨并闪雷,麦积场中如土堆。

二月打雷麦成堆。

惊蛰地气通。

惊蛰断凌丝。

地化通,见大葱。

九尽杨花开,春种早安排。

九九八十一,家里做饭地里吃。

九九加一九,遍地耕牛走。

冻土化开,快种大麦。

大地化,快种葵花和蓖麻。

大麦豌豆不出九。

豌豆出了九,开花不结纽儿。

种蒜不出九,出九长独头。

惊蛰地化通,锄麦莫放松。

麦锄三遍无有沟,豆锄三遍圆溜溜。

麦子锄三遍,麦缝像条线。

麦子锄三遍,等着吃白面。

麦子锄三遍,皮薄多出面。

惊蛰不耙地,好像蒸锅跑了气。

地化通,赶快耕。

到了惊蛰节,耕地不能歇。

惊蛰冷,冷半年。

篇7:关于惊蛰节气农事经典谚语

冬虽过,倒春寒,万物复苏很艰难。

惊蛰节到闻雷声,震醒蛰伏越冬虫。

天气渐渐寒转暖,华北田野地化通。

春季生产掀高潮,从南到北忙春耕。

麦田追肥和浇水,紧跟锄搂把土松。

大麦豌豆向日葵,突击播种莫再等。

大蒜栽种不出九,精细认真管大棚。

兴修水利好时机,挖沟筑坝打深井,

庄稼歉收一年苦,不修水利代代穷。

春季造林好时机,因地制宜分树种,

栽后护理要认真,光栽不护白搭工。

家禽孵化黄金季,牲畜普遍来配种,

天暖花开温升高,畜禽打针防疫病。

快把鱼塘整修好,放养鱼苗好节令。

老鼠危害实不小,城乡灭鼠齐行动,

投饵夹套挖堵灌,鼠想逃命万不能。

朋友非常重农事,不知师从那大师?

春雷一响,惊动万物。

【惊蛰节气农事有什么要做】相关文章:

1.有关惊蛰节气的农事谚语

2.惊蛰节气有哪些习俗

3.雨水节气农事谚语

4.惊蛰节气农谚

5.惊蛰节气打雷有什么说法

6.24节气谷雨的农事活动有哪些

7.关于小满节气农事活动

8.2022年惊蛰节气的特点有哪些

9.惊蛰节气的古诗词

10.惊蛰节气祝福短句

下载word文档
《惊蛰节气农事有什么要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