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孙幼军简介

孙幼军简介

2023-09-22 08:38:48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国际躺尸冠军”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1篇孙幼军简介,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孙幼军简介,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孙幼军简介

篇1:孙幼军简介

孙幼军

孙幼军 1933年出生。黑龙江哈尔滨人。著有长篇童话《小布头奇遇记》,童话集《亭亭的童话》等。

篇2:《孙幼军经典童话》读后感

《安徒生童话》读后感 推荐度:《安徒生童话》读后感 推荐度:《安徒生童话》读后感 推荐度:《安徒生童话》读后感 推荐度:童话故事读后感 推荐度: 相关推荐

《孙幼军经典童话》读后感

读了《孙幼军经典童话》我觉得非常有趣,我最喜欢《吉吉变熊猫》这个童话。吉吉是一只毛茸茸的小黑熊,住住在美丽的大森林里。因为它长得黑,胆子又小,它的朋友都嘲笑它,说它是笨狗熊、黑瞎子,它非常伤心。它回到家冲着爸爸大喊:“我为什么不是老虎,猴子……偏偏是笨狗熊黑瞎子!”它拿了根木棒捆在尾巴上想当一只老虎,可是走着走着“尾巴”掉了;它看到海报上大熊猫很受小朋友欢迎,它想:“要是我是一只熊猫有多好啊!”于是它去油漆店偷了点白油漆把自己涂成了一只熊猫,它被一个想赚钱的动物园园长带到了动物园里当熊猫让人观赏,结果被人看出是只黑熊,它被狠狠的打了一顿赶出了动物园。幸好被一个叫芳芳的小姑娘收留了,芳芳是杂技演员,吉吉就跟芳芳学杂技。为了学习杂技,吉吉吃了很多苦,但是它终于成了一名本领很强的杂技演员,小朋友都爱看它表演,而且都十分喜欢它。

这个童话故事给了我很大启发,它告诉我要做一个遇到困难不退缩、勇敢的人。我觉得书中这句话很有意义:“芳芳说,吉吉,你不能练成一只老虎,也不能练成一只熊猫,可是你可以练成一只有本领的.黑熊。我刚刚练习的时候人家也骂我“笨蛋”,现在谁也不这么说了。”我想起前几天学校运动会选拔时我一项也没选上,我很伤心,总觉得自己太笨了。读了吉吉的故事,我打算从现在起要多吃饭、不挑食,多参加锻炼,明年我一定能选上运动员!还有我拿笔姿势不太正确老是改不过来,妈妈经常批评我,我感到很委屈,自己也觉得没信心了。读了吉吉的故事,我决心每次写字时都提醒自己保持正确姿势,而且要多练字,把拿笔姿势改正过来,练一手漂亮的钢笔字。

篇3:孙幼军:抱着一棵树

孙幼军:抱着一棵树

孙幼军:抱着一棵树

作者/安武林

一年多没有孙幼军先生的消息了,心里牵挂。终于积攒了一大堆事情,约定周六去看望他。

一见孙幼军先生,心里很酸涩。他比一年前又苍老了一些。我克制住了想拥抱他的举动,嘻嘻哈哈和他聊开了天。屋子里的光线有点暗,我们坐在沙发上,差不多头挨着头了。我和他说话,差不多用尽了我所有的力气。他的听力很差,声音小就听不见。

我们开始了人生的感慨。他说他看到比他年龄大的、比他年龄小的,一个个离去了,他还活着,他应该感到庆幸。但是,活着,是活受罪。

他的三叉神经很疼,说话疼,吃饭疼,只能慢慢地吃。而牙齿,又脱落了几个。孙幼军一直使用电脑,他是北京作家换笔中第一批人。但现在,他说他老打错字。要命的是,他把通讯录删掉了,一个一个修补很麻烦。我差不多一年多没给他写邮件了,就怕浪费他的精力。我在西安的时候,他就鼓动赶快用电脑,使用电脑的种种好处一一给我陈列了。所以,我算是受了老人家恩惠的。

去年看望他的时候,他刚刚得过脑血栓,但他也因祸得福,竟然有了创作的欲望。我当时兴奋地说:“孙老师,嘿嘿,脑血栓好啊,打通了你创作童话的那根神经,你的第二个春天来了。”那个时候是玩笑话,但他得意地告诉我说,我要对得起第二个春天。他说,不到一年的时间,他创作了6个中篇童话。今年将分别由三家出版社出版。而他一个卡壳了十五年的童话,竟然也写了出来。

孙幼军是儿童文学作家中绝无仅有的一个坚持写日记的人。他写的日记都超过万字了。他曾经花费了几年的时间,把日记本上的日记一一敲出来变成电子文本。有出版社要出他的全部日记,他没答应。我们哈哈大笑,这玩艺儿也不好出,出了肯定会引起轩然大波。我知道老人家的风格和特点的,如果出来,肯定会有我面红耳赤、羞愧难当的内容的。

他像个小孩一样,噘着嘴说:“武林,我真不知道,人老了还有这么多麻烦。你不可能知道,我现在连楼都不能下了。坏事,那些朋友们的悼念会我参加不了;好事,那些朋友请好吃的饭我也不能参加。我就看看电脑,发呆。”

他的窗外有几棵高大粗壮的槐树,他说洋槐花开了很香。他还记得他刚参加工作的时候,这棵小槐树才刚刚栽下去,现在郁郁葱葱,有了沧桑感了。而在对面楼里的另一个小屋子里,他在那里写下了他的`成名作《小布头奇遇记》。这个一生都充满童心的、好动的人,现在被困在这个斗室里,滋味确实不好受。他曾经骑着电驴子追张之路的车,他曾经年事已高才拿到驾照,他曾经得意地拿着免票证给我看……而现在,他遇到了一个大麻烦。

他走路的时候,会出现一个加速度的现象。他控制不了自己,要飞快地走,直到摔在地上。他说,他发现不对的时候,赶紧就抱住路边的一棵树。我和他都哈哈大笑。我说:“孙老师,你真不愧是写童话的,莫非你也有一双红舞鞋?”笑归笑,但我觉得后脑勺都发凉,好像冷风在吹。这等于是给一双能走路的腿判了死刑,它们再也不能自由地走在柏油马路上,感受人生的喧闹或者草坪上的宁静。我有些悲凉。

我们谈了很多,作家、出版、创作、往事,这个怪老头很固执,率性,很多年过去了,他依然坚持自己的观点。不喜欢的就是不喜欢,喜欢的就是喜欢。我喜欢他的性格,吵一架,还是朋友,但他不会做那种背后扔砖头的事情。

我带了两袋子他的书,让他签名。他一会儿惊讶地问我:“呀,这书你从哪儿弄来的?”

一会儿又说:“啊,这书你也有?”我说:“你的书都摆了一个专架。”他说:“有那么多吗?”我说:“当然,你都不知道《小布头奇遇记》我有几本。”印象中,至少5本以上。

他有一个专门的吸烟间,是在阳台上。那儿摆着一个烟灰缸,两个打火机。他偶尔上这里抽一次烟。我看见花盆里种了两棵西红柿苗,其中一棵已经开了淡淡的小黄花。我说:“孙老师,这是你种的吗?”他哈哈大笑说:“我没那个精力啦!”原来是他夫人种的。

淡淡的小黄花,让人怎么能想到它丰美的果实那么大?看着眼前这个朴素的老人,谁能想到他能写了那么多优美的童话?

篇4:有趣的孙幼军爷爷作文

有趣的孙幼军爷爷作文

今天上午最后一节课,老师让几个同学去听作家孙幼军爷爷给我们讲故事,每个班只选4、5个同学,我是其中一个。听老爷爷讲故事还能提出问题呢,我想了许多问题,有:写作文有什么灵感?你几岁开始写作文?你最喜欢哪个故事呀?你喜不喜欢看书等问题。

开始讲故事了,老爷爷讲了一个“蓝色舌头”的故事,这故事可真长、真好听,我都听得入迷了。听完故事以后,我们开始向爷爷提问了,我一下子把手举起来,可是作家爷爷只叫左边的人,不叫右边的,我坐在右边,手都举麻了,也没叫到我,忽然,“铃铃铃”下课铃又响了,提问结束了,我没有机会问老爷爷问题了,我实在太失望了,还好我买到了爷爷写的两本书,爷爷还在上面签了名呢。下次爷爷有机会再来学校的话,我一定要让作家爷爷叫到我,因为作家爷爷太有趣了。

我希望长大以后能像作家爷爷那样,做一个受小朋友欢迎的作家。

篇5:童话大师孙幼军的名言

童话大师孙幼军的名言

孩子的世界是充满幻想的世界。当家长的总是希望孩子多懂些科学、多读点知识,可恰恰阻碍了孩子们发挥无尽的想象力。那些未来能够成为科学家的往往就是那些在孩童时期充满想象力的人。

时代在变化,孩子们娱乐的方式越来越多,但是,属于那个年龄段的兴趣点不会变化,无论什么时代的孩子,都喜欢小玩具、小动物。一个普通的故事也许不能吸引他们,但是,只要你设计出一个带有幻想性的神奇的小玩意儿,孩子们就会很喜欢。

有的人写儿童散文,总是把自己扮成孩子,用孩子的口吻去写,出来的效果很假。我不是用这样的方式,我选择的还是自己的角度,一个老人的角度,用给孩子讲故事的方式来写我的童年感受。

儿童文学和成人文学不一样,儿童文学一般都很短,一个故事往往几百字,上千字就不错了,不像成人看的小说、散文,动辄几十万言。所以搞创作基本就靠兴趣,真正拿它当职业,很困难,费劲不小,挣钱不多。

文学就是文学,文学作品除了教育作用还有美学作用,写东西得按照生活本来的面貌,写童话在我脑子里也是这样,离不开生活。

我们先有了“教育”的主题,然后按照这个主题去设计人物,达到“教育”的目的`,这不符合文学创作的规律。

童话真正的灵魂,就是那种童真、质朴的东西。很小很小的孩子,他们的很美的想象,是最宝贵的。

这辈子唯一不太遗憾的就是替孩子们写了一些童话。

篇6: 读孙幼军《怪雨伞》有感

今年暑假,我读了一本当代著名童话作家孙幼军的怪味童话――《怪雨伞》。这个故事是讲电影散场时,下起了大雨,而一个漂亮的小伙子忘了带雨伞。当他看见门口的黑雨伞时,也不管是谁的,随手拿起就走。可这雨伞很怪,到那个漂亮的小伙子手里,就弄脏了他的新衬衣,而到了王小强手里,却成了为同学们遮风挡雨的神奇雨伞。

为什么“怪雨伞”如此奇怪?是因为小伙子,他把不是自己的东西,随手拿走;自己碰到了倒霉事,却一定要找个人,拉他下水。看到这使我不由得想起孔子所说的一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指: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在生活中也是这样,播种一个善行,你会收到一个善果;播种一个恶行,你会收到一个恶果。

小潘是我的同学,他是家中独子,爷爷奶奶、父母的`掌中宝贝。从小未受过任何委屈,渐渐地就养成了娇惯、懒惰、自私的个性。在学校里,他没完成回家作业,撒谎告诉老师组长不收他的作业;偷拿图书室的书,被老师发现后,说是某某班某某人所为;翻窗进体育器材室被批评时,说是旁边同学所为;因做了不好的事被爸妈责怪,与父母对打……他自己做过的错事,好像都与自己无关。想尽办法把自己不想做和不愿意做的事毫无保留的施加给别人。如果世间真有“怪雨伞”,我真想借过来给他,让他能看清自己的所作所为,从中醒悟。再也不会自私的把“己所不欲”施加给别人。让他能像王小强一样,多为别人着想,尽自己的能力经常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和朋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生活中如果人人都能做到这一点,能使我们心中充满幸福感。我们的生活也一定会更加和谐快乐。

篇7:孙幼军:怪老头儿【读后感I读书笔记I读书心得I简介】

中国殿堂级童话作家、首位国际安徒生奖提名者孙幼军代表作品!

教育部推荐语文新课标必读书!

先后获得中国作协第二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第二届“全国少儿读物评奖”一等奖、“中国国家图书奖提名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首奖四种奖项。

内容简介

我叫赵新新,是个比较寂寞的男孩子。在学校,因为喜欢异想天开,常挨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嘲笑;在家里,因为不喜欢妈妈给开的“小灶”和爸爸的粗暴,老是挨打。有一天,我在电车上给一位干瘦、矮小的老爷爷找座位,没想到从此生活变得热闹起来,那老爷爷自称“怪老头儿”。怪老头儿有许多拿手好戏,比如:把活鸟放到肚子里吃虫子,赵新新的肚子就不疼了;为防盗,出门儿时把房子叠巴叠巴揣在兜里带着;在水库里钓鱼,居然能钓到活蹦乱跳的海鱼;更奇特的是,他变出个和新新一模一样的人来替新新做功课;他还把新新变成耗子,一起到耗子国里游逛一番……如此等等。怪老头儿和赵新新是最要好的朋友,你想不想和怪老头儿也成为好朋友?像他一样喜欢玩儿,像他一样怕吃药打针。长长短短的故事一共12篇呢,你们自己和新新一起去体验一番吧!

篇8:孙幼军:小布头奇遇记【读后感I读书笔记I读书心得I简介】

《小布头奇遇记》讲述的是一个小布娃娃的故事。小布头和好朋友苹苹吵架后,决定做一个勇敢的小朋友。离家出走!他坐上了火车,遇见了小电动机、小芦花、大铁勺、老鼠兄弟、小金球……在这些经历中,他明白了什么是机器,什么是庄稼,什么是节约,什么是工人和农民,什么是老鼠……重要的是,什么是勇敢和责任!《小布头奇遇记》是孙幼军创作于1961年,它是中国第一部长篇低幼童话,曾经影响了几代的孩子。出版至今,它的销售数量早已超过了百万,而实际的读者远远超过了这个数字。曾经有一段时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小喇叭”节目播放过它的故事连载,每到播出时间,孩子们就搬着小板凳坐到收音机前收听“小布头”的故事。至今还有当年的小朋友惦记着它。

篇9:杨志军简介

把心灵交给信仰

作者:杨志军

就地理来说,它高旷而寒冷,就精神来说,它馨香而温暖——我的青藏高原,它就是阿妈的乳汁,喂大了我的躯体,也喂饱了我的精神。

我出生于青藏高原,在那里被峻拔的雪山、辽阔的草原映衬了40年,然后悄然离开。

我知道我出生的目的就是为了寻找,我离开的目的也是为了寻找,我似乎已经找到了我想找到的——青藏高原的灵魂,我想知道,那被我们因为朝夕相处而看淡了的东西,是不是远远地看着会更加清晰。

是的,我的预知并没有欺骗我,在我用眼光清晰地捕捉到我过去生活的全部内涵之后,我突然发现我可以回答一个许多人问过我、但许多次我都无言以对的问题,那就是人为什么活着?为了希望,真的是为了希望。青藏高原为希望而存在,藏地的文化为希望而灿烂,我们为希望而吃饭而睡觉而行走。一个懂得如何为希望而信仰、而做事、而活着的人,就有了一半青藏高原的气质。

大概就是因为青藏高原的气质感染了我,多少年来我都在焦灼地思考这样一些问题:我们的道德沦丧了吗?我们的信仰丢失了吗?我们的精神残缺了吗?我们的心灵不再美好了吗?当我看到那么多人,或骑着自行车、摩托车,或坐着汽车、火车、飞机从四面八方走向青藏高原的时候,我知道他们和我一样,也是带着同样的问题,走向了河流的源头、山脉的源头、信仰的源头、精神的源头。我不知道他们找到答案没有,但有一点我相信,他们一定会明白,那就是:希望并不会因为失望或绝望的存在而失去光彩。

都说我的家乡是人类的最后一块净土,是的,我喜欢“净土”这个词,净土的意义就在于它让我们的内心生出了一片永不污染的绿地、一股清俊凉爽的风,你带着它可以抵御所有的不幸,预防所有的心灵疾病,就像我们通常期待的那样:莲花自馨,金刚不坏,所有的生命都将因为有了精神而常青不衰。

我想我一生的使命就是回报,用我的心、我的血,回报我的故乡青藏高原。她给我的寒冷和冰凉我忘了,她给我的温暖和热情我永远记得,一点一滴都记得。所以我一直在写,20多年来,我的几乎所有的文字,都是关于高原故乡的描述。这样的描述让我愉快、幸福、轻松自如。

我的祖辈是河南孟津的农民——他们是成吉思汗蒙古铁骑的后裔。我的父辈和我自己曾经是藏族地区游牧高地的一员。我现在身居青岛,天天呼吸着来自太平洋的腥咸的空气。这样一种地缘背景,让我有幸经历了三种截然不同的文化对人的塑造。游牧文化的自由、浪漫与热情,农耕文化的道德、秩序与坚忍,海洋文化的凝聚力、果敢性与独闯意识,三种文化的三种优势让我如此痴迷,我相信中国人的现代形象和未来人格,就应该是这三种文化内部优势的杂交或者综合。它首先要克服的,当然还是这三种文化越来越凸现的劣根性,那就是游牧文化的易于满足与散淡随意,农耕文化的僵化守旧与胆小怕事,海洋文化的抹杀个性与冷漠无情。

我的作品的走向应该就是为了这样一种建树——依托青藏高原和我所生活的青岛以及我的祖国,建树中国人的现代形象和未来人格。一个作家的使命大概就是肩负着良知去建树,建树已经被历史挖空了的精神家园以及关于“人”的全部内涵,既忠于社会的良知,也忠于人类的理想。而当务之急就是把心灵交给信仰,信仰是超越所有宗教的一种精神现象,它首先关注的是道德认同和自我完善,是人生境界的无限提升,是人与环境之间最有价值的和谐。愿我和我的作家同道,用我们勤劳的双手擦干净信仰路途上的所有污迹。

刚刚写完《藏獒(2)》,《当代》编辑部又希望我能修订我20多年前写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环湖崩溃》,他们将重新发表。一部作品在以后还具有生命力、具有新鲜感,这是令人欣慰的。它让我想起了1987年的年初,《环湖崩溃》首次在《当代》杂志问世后,有11个藏民汉子来到我家的情形,他们从海北藏族自治州冈察县远道而来,就为了跟我说几句话:

“我们知道你写了青海湖,写了我们藏民。青海湖是我们藏民的神湖,你说要保护,对着哩。你写了我们藏民的事你就是藏民的朋友,以后到我们冈察县哈尔盖草原来,哈尔盖草原就是你的家。扎西德勒!扎西德勒!”

他们说着,双手捧过来一条洁白的哈达。那一刻我感动得不能言语。“哈”是“口”的意思,也有“口说心里话”的延伸意;“达”是“马”的意思,送你一条洁白的哈达就是送你一匹来自心灵的骏马。对一个作家来说,还有什么比骑着读者送给你的心灵的骏马更踏实呢?

哈达是高贵而平凡的。它让我享受,也让我平静,更让我知道了珍惜信任,珍惜文字,也珍惜平凡的意义。

即将过去,又是一个栖息的驿站、一个准备出发的开端。路依然很长很长,我们看不到它的尽头,只需要走好眼前的每一步。

(本文作者是著名小说家,去年他的长篇小说《藏獒》经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后,一时间风靡全国,创2个月发行40万册的纪录。)(光明日报-12-15)

篇10:萧军简介

萧军

姓名:萧军

原名:刘鸿霖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7月3日—1988年6月22日

出生地:辽宁义县

萧军原名刘鸿霖。又名刘吟飞、刘蔚林。笔名除萧军外,还有三郎、田军等。萧军于1907年出生于辽宁省义县下碾盘沟村(今属锦县)。

1929年,萧军写出了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懦......》,以“酡颜三郎”为笔名,发表在当年5月10日沈阳《盛京时报》上。小说愤怒地揭发了军阀残害士兵的暴行。接着萧军又在《盛京时报》上发表了《端阳节》、《鞭痕》、《汽笛声中》、《孤坟的畔》等小说。

1932年初,萧军到了哈尔滨。正式开始文学生涯,也正式成为党的地下组织所领导的革命文艺队伍中的一员。1933年秋天,他和萧红合印了一部短篇小说集《跋涉》。其中收有萧军的《孤雏》、《烛心》、《桃色的线》、《这是常有的事》、《疯人》、《下等人》等六篇小说。

于1934年6月中旬离开了东北故乡,来到关内。在青岛,萧军、萧红一边编辑《青岛晨报》副刊,一边写作。萧军在里写完了他的成名作《八月的乡村》。1935年7月,萧军自费“非法”出版了长篇小说《八月的乡村》,立即轰动了文坛,奠定了萧军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在艺术上,《八月的乡村》有着鲜明的特色。首先,它以浓郁的乡土色彩强烈地吸引着读者。其次,在人物塑造上,萧军既能准确地把握人物性格牲,作速写的勾勒,又善于精雕细绘,并且常常把二者结合起来加以描写。此外,《八月的乡村》的风格也质朴刚健,充溢着一种不可抑止的力量,可以说是“力”的艺术。这种艺术风格特别体现在对社会生活的概括和开掘方面。

这时期,萧军的创作力极为旺盛。继《八月的乡村》之后,他又出版了短篇小说集《羊》、《江上》,散文集《十月十五日》、《绿叶的故事》,中篇小说《涓涓》等。正是在这样基础上,萧军开始撰写他的长篇巨著《第三代》。从1936年春起,他断断续续写了近二十年,才全部写完。这部巨著以宏大的气魄,全面真实地再现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统治下的东北社会现实。

1940年6月第二次去延安。从这时起,一直到1945年冬末,萧军一直生活和工作在延安。他担任了鲁迅研究会主任干事,“文协”分会的理事,《文艺月报》的编辑,鲁迅艺术文学院的教员等职务。

抗战胜利后,于1946年9月23日重返阔别了十二年的哈尔滨。萧军先后担任了东北大学便迅艺术文学院院长、鲁迅文化出版社社长、《文化报》主编等职务。就在这时,发生了《文化报》与《生活报》论争事件。当时中共中央东北局作出的“关于萧军问题的决定”确认了对萧军的政治迫害。从此萧军便被排斥出文艺界,被湮没了整整三十年。

萧军在极端困难的逆境中写出《五月的矿山》、《吴越春秋史话》以及《第三代》最后部分等大量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即使在十年**的年月里,他身陷囹圄也没有放下手中的笔,写出了大量的诗词,近年来又有《鲁迅给萧军萧红信简注释录》、《萧红书简辑存注释录》、《萧军近作》等重要著作问世。

萧军解放后所写的这些小说诗歌文学作品,不但思想更见深沉,艺术上也是精益求精。近年来,萧军还出版了《萧军近作》、《萧红书简辑存注释录》、《鲁迅给萧军萧红信简注释录》等著作。这些小说诗歌文学作品不但保存了宝贵的文学史料,而且是非常优美的散文艺术珍品。特别是后两部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名为“注释”,其实是别具一格的艺术品。

粉碎“四人帮”后,党为萧军同志彻底平反,恢复名誉,重新作了符合历史事实的公正的结论,充分肯定了他“早年投身于民族解放运动,并以自己的文学创作宣传抗日救亡,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卖国政策和独裁统治”的历史功绩,撤消了1948年东北局“萧军关于问题的决定”,推倒了“四人帮”给萧军强加的各种诬陷之词,称赞“萧军同志拥护中国共产党,拥护社会主义,是一位有民族气节的革命作家。

篇11:谢军简介

谢军

姓名:谢军

生日:1970年

出生地:北京

1982年:获北京市第六届运动会国际象棋女子冠军;

1983年:进入全国女子强手赛前8名行列,并进入北京市棋队;

1984年:获全国国际象棋赛第六名,1986年获全国女子第四名;

1989年:获全国女子冠军;

1986年底:进入国家集训队至今;

90年:代曾两度加冕国际象棋女子世界冠军第33届国际象棋奥赛女子团体冠军中国队主力成员。是国际象棋史上第7位女子世界冠军。拥有男子国际特级大师称号。

【孙幼军简介】相关文章:

1.读孙幼军《小布头奇遇记》有感

2.孙敬修简介

3.孙洋洋简历(孙洋洋个人资料简介)

4.孙健简历(孙健个人资料简介)

5.孙斌简历(孙斌个人资料简介)

6.孙国民简历(孙国民个人资料简介)

7.庞军伟简历(庞军伟个人资料简介)

8.张立军简历(张立军个人资料和简介)

9.张利军简历(张利军个人资料简介)

10.吕贵军简历(吕贵军个人资料简介)

下载word文档
《孙幼军简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