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的散文随笔
“hanchen410”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故人的散文随笔,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故人的散文随笔,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故人的散文随笔
故人的散文随笔
岁月似乎就躲在眼帘前,躲在眼睫纤细的前端,当执着去寻找它,隐隐约约能见到些影子,一点点模糊轨迹,而当把它忘诸脑后,只不过眨了眨眼,已是倏忽经年。
只有秋天,在辰宿列张中似乎无变,一年一度,每到这段新凉如洗的时光,和风无声吹浅,拂过垂帘,那样好的秋晴,日暖西窗,照得人懒洋洋的,只想白头无事,一夕终老。
渐渐不再记得,自己曾经写过什么书、什么样的文。
然而其实,何来方外世界,哪有世外之人,人生无非是庸碌红尘,最后关了房门,在桌旁坐定,再俯瞰一眼窗外庭院,朝树暮云,数株成林,横探枝头轻碧出浅黄,浅黄出深红,缤纷如彩染,而地上满是枯零落叶,回首对着电脑屏幕,只想到苏轼说,楼上不宜秋。
当年行文的心情被这样的时光涤荡,无限销蚀,只余微存。
此刻临屏写序,无意触及,回忆起当年种种,千般滋味浮亘在心,最深是怅惘,原来我曾那样投入过,那样挥洒过,那样惶恐过,又那样执拗过,只为坚持,一个属于谁的梦。
曾有不少妹纸留言,写个番外呗,连编辑都说,写个番外吧?
可是始终觉得,最初就是最好。
以多年之后,被时光迁改得已失去最初动念的心和笔,去延续多年之前,本已经完美得没有一丝瑕疵的美满结局,我怕会不会是狗尾续貂,过犹不及,反而折损了曾经的.美好。
那曾是他与她的梦,我的梦,或许也曾是你的梦。就让这个书里与书外融和沉浸过的梦,以当年面目完好封存,当回想起字里行间,当重温他们存在的世界,心中那份酸楚,依然如初。曾经,他或她,你或我,付出过那样多岁月和眼泪,愿这份记忆,可以恒存。
每一个你,与书中的每一个他和她,曾经无意相遇,如今犹是故人。
书不如新,人不如旧。
篇2:我有故人散文随笔
我有故人散文随笔
近来总是想起爷爷,他尚在时候的一些零碎片断总是在脑海里盘旋。当年顽皮得很扯着爷爷的衣领就是不放,有些年头的衣服就这么被我把领子扯破了。我至今都还记得,那是一件蓝色的洗得发白的工作服,穿在爷爷瘦削的身上显得有些大。去年今日,故人归去,每每梦回,脑海里都是那件扎眼的蓝色工作服。
今天回老家给爷爷上了坟,没走过几次的路竟然我连路也不记得,心里头惭愧的很。一路上绿意盈眶,想来只有在乡下才看得到最真切的夏。到了坟头,竟已大变了模样。
犹记得下葬的时候整个坟头光秃秃的,旁边儿也是一片泥巴地。上次来的时候坟头,旁边的土还是一片干土,坟头却绿意盎然,生长着各种野草和几株零星的油菜花。当时只叹故人归去一年未至,再来看你坟头草却已疯长至此。今天去了,却又是另一番景象。旁边土里新花生长得正茂盛,一片绿色铺满了整片土地,那坟头的'青草比我还要高了,透出别样的生机,却是这小坟头最热闹的一次了。
每次回家,看见奶奶忙上忙下的,脑子里就会出现“伟大”这个词。爷爷不在了,奶奶一个人把这个家打理得井井有条,有些大的家却是窗明几净,酸菜坛子里依旧做着我从小就爱吃的各种泡菜,沙发也还是用布铺了以防弄脏,厨房也还是多年前的样子······最近看着她做海椒,几大盆端上端下,下雨就收,晴天就晒,隔一小段时间就用大勺子搅和两下,让我很安心。
嗯,很安心。仿佛这世界上的任何风风雨雨都能在她的身影里消融。
想来确实如此:人生一场虚空大梦,韶华白首,不过转瞬。这世上的生生死死、情情爱爱都不过是一场梦,太沉迷其中是伤人一千,自损八百,遇着我这样的,那是还没伤人就自损了几万了。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每当我有这样的想法的时候就总忍不住想立刻回家,在地板上打个滚儿,最难受的时候是恨不得飞回老家,抱着那孤坟睡上一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我老的时候,大概是没有个故人能推杯换盏的罢,经年之后,又有没有人枕在我的坟头二两小酒下肚合衣而眠呢。
篇3:似是故人来散文随笔
似是故人来散文随笔
一颦一笑,一举一动,只是初见,恍若相交久远,似是故人来。
不惊叹于你华丽的外表,怦然心动的是那种熟悉,任何陌生的词汇,用在此刻的你我之间对我一个人而言都是不合适的。我想向前一步,就算不能和你面对面,只是与你肩并肩,打一声招呼,在不知名的情况下,听你发出有关于我的声音。假设是后会无期,总算是一段美妙的邂逅,总算是一段美好的缘分。假设是有幸三生,总算是一段美好的回忆,总算是一生的珍藏。
我不愿做你脚下的桥,只能看你成为他人的风景;我不愿做你脚下的路,只能看你踏着他人的归途;我只想倾尽永世的追逐,让你在记忆里有一个我,让我不忘记你的所有,只消一个擦肩而过,便浮现故人的容颜。
夕阳落山之后,就是星辰的大海,所有盛世下的.相逢和分离,没有时间会去看顾。唯有心的懵懂和爱的滋生,让情愫牵引我走到你的身边,对着似曾相识的陌生,那是一种熟悉的怦然心动,仿佛经历了许多的轮回,可就是这记忆无法抹去:似是故人来的你。
篇4:月色如水思故人散文随笔
月色如水思故人散文随笔
今晚月亮出奇的好,我的心情也好得很,脑海里没有什么纷扰,但就是睡不着,很少有人因为心情好而睡不着觉的。今晚的失眠也和平时很不一样,它没有辗转反侧,只是很安静地绻卧在床的一个角落。虽然明天还要一整天早八晚五的工作,但是,我还是任性地放纵自己的思想,一些记忆的碎片慢慢地在脑海里漂浮。
40年前,在辽宁大学中文系的阶梯大教室首次见到斌时,只觉得这个人怪怪的,听老师授课后,间休的时候,座位找不到了,尤其是座位上的书本特别重要。看他着急的样子,我便陪他回忆陪他找,终于找到了。这个相识的过程,看起来挺好笑、也挺幽默的,至少给我的初识印象这个人挺“大条”或“没心没肺”的。
接触以后,越来越感到这人特实在,和人挺随合,心胸还宽广,是一个不错的同学。由此我们以复习为缘开始相处。每逢考试前复习,我们总凑在一起,背题、解题、交流学习笔记。在家复习功课时腻了,便一起去距斌家不远的东北大学,在校园的绿荫下继续苦读复习,来这里学习的气氛浓郁,环境又好,总能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
四年后,经过不懈的努力,我们毕业了。可喜的是,或者是人为或者真是缘,我们己经成为最好的同学。此后,我们中断了几年时间,各忙各的工作。据说,斌做为人才入库从集体企业的汽车转向器厂考入铁路,我替他高兴也很羡慕。
不久,传来他要结婚的消息。再次的重逢,是在斌的婚礼上,我默默为他祝福,祝他幸福。然而,好景不常,九年后传来斌离婚的不好消息,带着半信半疑的心绪,我去了他家。家里已经空荡荡,触物思人,也很伤感。这时的斌看上去十分坚强,脸上没有留露半点忧伤,看到我来便说“哥们,我们下楼喝酒去。”
楼下的小酒馆,二瓶啤酒落肚,斌诉说婚后的经历。她是一个性情暴躁,反复无常的女人,总拿别人的丈夫与自己的丈夫比,做事蛮横且不加考虑,时常与婆婆吵架。斌开始还在忍受,为了孩子,为了这个家维持着。可是,她是一个不容易被人说服的女人,时间久了无奈分道扬镖。接下来的日子,斌的艰苦岁月开始了。九岁的女儿需要抚养,尽管有时奶奶也能帮忙,但更多的`时间,是斌在边工作,边照顾孩子生活起居,功课辅导。天有不测风云,这期间,女儿患了免疫力低下的病症,为此,斌又增加一份工作,无论寒冬雪花飘飘,他推着自行车驮着女儿四处看病。无论酷暑,风雨无阻带着孩子补课。无论回来多晚,都在辅导孩子作业后,仍拖着疲惫的身体,揉着腥松的眼睛煎熬中药到夜半。这一治疗就是三年的光景,女儿病情终于有了好转。
皎洁的月光如水,透过夜幕洒进室内,星星一眨一眨,仿佛还在关注斌子命运。不久母亲病故,斌子爷俩搬到父亲的住处,因为要照顾患脑血栓的老爸。
为了照顾父亲,斌谢绝了一切外事活动,八小时工作后在家陪老人。侍候病人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吃饭的时候,父亲的口水流到碗里或者吃的四处都是饭粒,无奈斌只有一口一口的喂着吃。父亲大小便失禁时,斌不嫌脏臭不耐其烦地洗。几次去他父亲家,目睹吃饭和洗尿湿棉裤的情景,对此,我看了都心疼。
值得斌心理安慰的是,女儿上大学了,以优异成绩考入辽宁医学院。这段时间,我与斌的接触频繁一些,休息日经常到他家蹭饭去,半是陪他,半是想帮他做点家务。这些日子,也是斌最快乐的时光。
有一次晚间去他家,发现有一个陌生的女人,人挺消瘦,白净,披肩发,经斌介绍姓段,省广告学院的,是他新结识的女朋友。
吃饭时,斌给我拉到厨房说,这是为了不违父命而为之,请原谅没事先告知。
我太理解了,不论是为斌今后之着想,还是眼下侍候老人都缺帮手啊。夜色正浓,月儿游走在星际之间,世上的万物笼罩在夜幕里。父亲在生命的弥留之际看到与斌相处的女朋友,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下了。在接下来的时间,邻居常听到小屋里的吟诗做赋,欢声欢语,老人家留露出幸福的笑容。岁月流逝,两年后,斌的父亲撒手人寰。本以为祖上留下的老房子能让斌及女儿遮风挡雨,度过充满希望、充满幸福的后半生。怎奈手足不允,将遗产一分为四。斌看到手里的钱,不够买房的(原来的房子已给了前妻),无奈,又从妹借些,在城郊买了一处二茬房,好在有个栖身之地呀。
其实,我们有很多相象的地方,就像一列火车,在没有到达某个站点前只能一直往前开,我们的轨道虽然有幸能在某个站点交叉,但是,显然我们的目标不同,所以方向也是相反的。斌要的是自由与尊严,而前妻追求的是虚荣与霸权,所以,有的时候,不,大部分的时候需要自我反省,走出来,才能寻找到新的方向。
……
透过窗户,纯纯的月色静静地淌入斌郊外的小屋,我仿佛看到斌与小段举案齐眉,珠联壁合的幸福身影;仿佛看到斌手捧女儿大学毕业证书会心的笑脸,仿佛看到他对未来生活的向往……我的思绪已经断流,夜已经很深,我终于睡着了。
篇5:岁末寄语愿故人不散的散文随笔
岁末寄语愿故人不散的散文随笔
一首歌,听着听着,入了心,只因暗合了心境;一段字,看着看着,撩了心弦,只因看到了自己。
一个爱人,想着念着,再也不会离开,只因深入了灵魂;一段时光,处着处着,也会舍不得,只因记载了太多的故事。
桃花红了春水,枫叶染了秋凉,素雪净了世界,时间涤了心尘。时光的脚步,从来无声无息,一岁接着一岁,一来一去里,总有难舍的情意于心岸徜徉徘徊。
冬阳凌凌,微风冽冽,一个人行走在人来人往的街头,忽然会泪湿眼眸,只因触了景生了情。我的心空飘着雪花,却因你的陪伴不觉寒冷。
生活从来不易,日子从来不停。许多时候,心就像飘零的落叶,何去何从,身不由己。
其实,我知道,每个人都如一片叶,飘飘荡荡一生,终会落地化为尘土,那才是最宁静的归宿。
光阴如流,我看不见它会轻挥衣袂与我话别,但我听得见我的心在轻吟叹息。当岁月行将成为旧时光,当故事即将成为往事,雁字回首,是依依复恋恋的不舍。因为,一离一别,总关乎情。
静倚轩窗,泪光莹莹。窗外,有纸屑在风中飘荡,无以言说的伤感忽而爬上心墙。我承认,偶尔的忧伤是不可言喻的美丽,尤其那种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淡淡哀愁,有着无可抗拒的美好。
生活告诉我,有一种财富叫寂寞。与其在喧嚣中消耗着宝贵而短暂的生命,不如在独处中享受着丰富的安静。
经历告诉我,有一种成熟叫沉默。任何的心事,不要急于倾诉,因为再懂你的.人,也无法对你的故事感同身受。
爱情告诉我,有一种永恒叫灵魂的相遇相依。“我说不出来为什么爱你,但我知道你就是我不爱别人的理由。”
静对一段即将逝去的时光,相看两不厌,只因那是我们一起走过的日子。相知如镜,无关对错,不问缘由,微笑与眼泪才是至高无上的真情不渝。
每当静立时光的渡口,我喜欢轻轻呼唤你的名字,我喜欢悄悄去到你的心陌。没人能懂一颗微醉的心,没人能懂一份心底里不灭的诗意,正如没人能改变你和我的情深一往。
这一世的相遇,都是上一世的相逢。任何的真心真意都会闪耀着人格魅力的光芒,任何的用心陪伴都是毋庸置疑的深情相拥。
曾几何时,我的心中藏着万水千山,只为了与你的远别重逢交相辉映。“爱,是你的宿命,是不治之症。“周国平如是说。我也深悟,爱本身就是希望,就是心灵里生生不灭的焰火,照亮前行的脚步。
最美的月色,总是出自清幽的山谷。最美的风光,总是藏在人迹罕至的绝境。最美的尘缘,总会有常人不能懂的情深。我相信,生命总会在最难最苦的时候奔放美丽与奇迹,真情总会在年深日久的心灵守护中越发珍贵。
常常,我也会感动自己内心的强大。当走到路的尽头,总喜欢深情回望自己留下的脚印,那些深一脚浅一脚的踉踉跄跄,犹如水墨点点,真的,多美!
一个人至少拥有一个梦想,有一个理由去坚强。今生所梦所愿,就是寻得一个安静的角落,安静地写字,心里守着一个安静的人,安静地老去。
岁末路口,不言豪言壮语,不书离愁别绪,收拾好背上的行囊,微笑迎接新岁的曙光。岁月斑斑,时光匆匆,惟愿故人不散,我们的情深不会老去。
篇6:怀念故人的散文随笔:正直人生也尴尬
我平时不愿谈论方先忠,一提到他,心头便隐隐作痛。多好的一个人啊,竟英年早逝,怎不令人扼腕痛惜!
我与方先忠交往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的。
一九八二年春夏之交的一天早晨,我刚起床,一位青年男子敲门进来,对我说:“湖北日报张宿宗老师让我带封信给你。”只见来人眉目清秀,面带微笑,身穿蓝布中山装、直筒裤,脚蹬一双解放鞋,朴实得有点“土”。我打开信一看,知道来者为方先忠,省广播电视学校(大专班新闻专业)刚毕业,张宿宗是他的授课老师,来信是要我帮他找个工作。
既然是朋友所嘱,我怎好推脱?其时我已在黄石日报社工作七年,问他是否愿意来报社,他说能进报社当然好。我让他过两天再来找我。当天我向主持报社编务工作的副总编王荫槐同志介绍了他的情况,王总表示欢迎,但说此事要党委张书记同意才行。我去跟张书记谈,张说报社目前没有编制,不好办。我又去找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孙玉玺同志。孙部长说,方是学新闻专业的,报社进不去,就去电台吧。就这样先忠被安排到黄石有线广播站。
他在有线广播站工作期间,经常给黄石日报投稿.那时我在报社综合编辑室负责言论工作,他写的杂文、时评均由我编发,其中有两篇收入《春雨集〉〉.一篇是《快耕耘这块”荒地”》,从漫画家华君武题为”疑难杂症”的新作谈起,批评一些人思想慵懒.不力耕”心田”而至于思想长”草”、不肯挪挪”左”位的社会现象;另一篇题为《“千金”正宝贵,何须买“宝驹” 》,抨击重男轻女.男尊女卑的陈腐观念.如今看来,仍具有教育意义。
在广播站工作一年多,他的妻子和两个年幼的儿子还在新洲农村,户口不能迁来,后顾之忧令他烦心。一九八三年春,我找到时任石灰窑区区委书记的尹迪生同志,希望把先忠调到他们那里去,以便解决家属随迁问题。当时石灰窑区政府正需要一位搞文秘工作的干部,尹满口答应,很快办理了调动手续,被安排在区政府办公室当秘书,家属户口也很快迁来。先忠工作认真负责,笔头子也硬,得到领导的赏识,不久便被提拔为区政府办公室副主任。
我调到市人大以后,因工作关系,与先忠常有接触。一九八八年前后几年,开市人代会时,我都请先忠来大会秘书处帮忙办简报。他工作非常负责,一份简报不到半小时就编好了,编写的简报要言不繁,生动、准确地反映了代表意见,由此我对他有了更深的了解。
一九九0年春,时任黄石日报总编的刘自圻来我家,要我推荐一位能写评论的同志来报社工作。我详细介绍了先忠的情况,他很满意。经过考察,不到一个月,报社通过市委组织部把先忠调来了。他来到报社如鱼得水,业务驾轻就熟,工作相当出色,1994年被提拔为黄石日报副总编辑,其后又兼任黄石晚报编委会主任,为黄石新闻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难能可贵的奉献。
上世纪八十年代党风政风还比较正,先忠顺利地找到工作,家属农村户口进城,以及后来职务升迁,他都没有花钱,没有给谁送礼,不象后来遇事需要“打点”。每当谈起这段经历,他总要说上几句感谢的话。
二00六年九月三十日,得知方先忠病危,黄瑞云、张实和我相约,专程去新洲县人民医院探视,同去的还有报社印刷厂的张强华女士。探视的情景,瑞云在《他心里总装着芸芸众生--悼念方先忠》一文中作了详细记述。十月二十八日,黄石日报发布了他去世的讣告,尽管知道这一天会要到来,突然看到仍感到十分震惊。先忠的离去,让我们失去了一位情深谊厚的知交,在好长一段时间内,内心总难以平静。
先忠生前出版了两部散文集——《尴尬人生》《芸芸众生》。书一出版就送到我手上,读后令我十分惊喜、感佩。对于这两部厚重的散文集,瑞云的《芸芸众生》序和《他心里总装着芸芸众生――悼念先忠》一文已作精辟点评,再要说点什么就是“画蛇添足”了,这里只是想就他的为人谈点认识。
方先忠不是那种锋芒毕露、好自我表现之人,他待人真诚、友善,对自己要求严格。唐代大文学家韩愈《原毁》有言:“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先忠也是有这种君子之风的。对于先忠的形象,瑞云作了这样的描绘和评价:“亲切的目光,和蔼的微笑,做着轻微的手势,从容不迫地讲述他的故事”,“其为人也,朴实无华,宽厚诚挚”。
篇7:怀念故人的散文随笔:正直人生也尴尬
我以为,朴实无华是他的外表,宽厚诚挚则是他的内质。先忠成长于农村,浑身浸润着泥土的芬芳,普通百姓的善良让他耳濡目染,因而显得朴实自然;艰苦生活的磨砺,铸就了他勤劳儉朴、自强不息的性格。他父亲是个中医,家中藏书不少,这为他自幼开启智慧之门提供了条件,博览群书让他获得乐趣,汲取了传统文化的精神营养,这些对于他品格的形成无疑产生了莫大影响。
据我观察,先忠的性格有这样一些特点:正直正派,襟怀坦荡;待人诚挚,与人为善;有胆识,多才情,外表沉稳持重,内心却似一团火,壮怀激烈。他长期生活在底层,与人民同命运,共呼吸,芸芸众生的悲欢离合常记心间,两部散文集记述了诸多凡人小事,一个个故事,讲的是真话,写的是实情,反映的是人性。人性有善恶之分,无论是对真善美的赞颂,还是对假丑恶的揭露批判,都令人信服。他的思想是自由的,不受条条框框的束缚,他笔底下的人物,栩栩如生,读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他写的不是那种“高大全”的“英雄”,而是芸芸众生中那些可敬可爱可悲可怜可鄙可憎的平凡人。
譬如《芸芸众生》开篇《汪师傅》就令人过目难忘。汪师傅是个砌匠,俗称大工,他“不光是手艺好,更难得的是他心眼好。他完全把甲方的事当自己的事来办”。尽管一天二元五角工钱,大部分还要交队上,但他一天到晚很少抬头、伸腰,扎扎实实要干八、九个钟头。“他爱一砖一瓦一沙一石,侍弄起这些东西就像侍弄宝贝似的,你要是不小心糟蹋了他可不乐意……”当他砌好一面墙,“这时,他悠悠地燃起一支烟,瞧瞧、笑笑,那种情形好不得意”。汪师傅不喜欢耍奸的懒汉,也不喜欢呆头呆脑的笨人,对方先忠这样的勤快人情有独钟,想收他为徒,但方先忠志不在此,“装做木然不觉,王顾左右而言他”。尽管没有拜师,但汪师傅踏实做事、正直为人的品格,却在方先忠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名伶秀子》篇,则把读者带入了“”的历史埸境,展示了文.化.大.革.命对文化和文艺工作者的摧残。秀子是新洲楚剧团的演员,早年得过楚剧祖师爷沈云陔的真传,还受过楚剧名伶关啸彬的指点,“她生得俊美,扮起来如天仙一般”,“她嗓音甜美,唱起来有如莺啼燕啭”,“一时间,秀子不知迷倒了多少观众”。就是这样一个深受观众喜爱的演员,文.革一来竟然被打倒,“挂着黑牌被人押着游行,连头也剃了,剃一半留一半,像个鬼”。批斗时被“架飞机”,受尽折磨、羞辱。她虽然没有像黄梅戏名角严凤英那样被摧残致死,但身体迟迟没有恢复健康。一埸文.革,把戏剧与群众隔绝了,县剧团也被迫解散。这是历史的记录,他告诉人们,文.革的闹剧、悲剧在基层正是这样上演的。正如瑞云先生在《芸芸众生》序中所说,方先忠散文的最大特点,就是一个真字。真――“反映了生活的真实,也表现了作者的真心”。讲真话,是方先忠散文价值之所在,也是他做人的准则,这正是值得我们向他学习的。
先忠在工作中有时也难免与人产生矛盾,被人误解,而他总是忍让,把委屈装进心里。工作、生活的压力,家庭的一些变故,一度使他变得寡言少语,心情格外郁闷,他的致病也许与此有直接关系。人的一生,总会遇到坎坎坷坷,烦心的事常有,不幸的事也会发生,正所谓:尴尬人生,人生尴尬,正直人生也许更尴尬。天不假年,我等莫可奈何,长太息以掩涕兮,哀先忠之不幸!
方先忠离开我们十一年了,这些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国家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大变化,十九大又开启了新的征程。隨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尤其是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将成为现实。先忠如果能活到今天,定会和我们一样欢欣鼓舞,为更加美好生活的早日到来而砥励前行。
作者:唐开云
公众号: 故乡读书会
【故人的散文随笔】相关文章:
1.忆故人散文
2.念及故人诗歌
3.过故人庄 赏析
5.秋雨思故人散文
6.故人托梦杂文随笔
8.过故人庄 孟浩然
9.过故人庄翻译
10.故人江海别作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