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幼儿园大班个案分析:一个调皮孩子的转变

幼儿园大班个案分析:一个调皮孩子的转变

2023-11-10 08:05:20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miu”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3篇幼儿园大班个案分析:一个调皮孩子的转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幼儿园大班个案分析:一个调皮孩子的转变,欢迎阅读与收藏。

幼儿园大班个案分析:一个调皮孩子的转变

篇1:幼儿园大班个案分析:一个调皮孩子的转变

一、案例现象

泉泉是我班这学期新来的小朋友,他有一双大大的眼睛,一身黝黑的健康肤色,老师和小朋友们都说他长得像个小运动选手,都特别喜欢他。但接下来他的表现却令我感到有些失望:

观察一:早上进班级时,他会以冲刺的速度闯进教室,见到门关着,他会“咚咚咚”的边踢门边喊“开门,开门!”;自由活动时他会带着同伴在教室或幼儿园窜来窜去,追逐打闹;玩积木时,他会把所有的积木都扔在地上;小朋友正聚精会神地听讲,他却和周围的小朋友头碰头讲得热火朝天,手舞足蹈??

观察二:绘画活动开始了,泉泉趁老师不注意,拿着记号笔在画纸上、桌布上乱涂乱画。当老师走近他时,他就对你笑嘻嘻的,让你又好气又好笑。

观察三:泉泉的口语表达能力较差,一紧张就小脸涨得通红,让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有时也会结结巴巴说不清楚,有时直接说“我不会”。

二、案例分析:

1、好奇心很强。这时期的孩子好奇心理很强,不管对什么东西都很感兴趣,尤其是那些好玩好看的、自己没有的一些东西。他们总想弄个明白,想个究竟,因此他们会玩玩弄弄,甚至把玩具弄坏。事实上,孩子所表现出的恶作剧、小破坏有时并非真的坏行为,但却是一种不利于他人的行为。

2、父母对孩子管束较严,并且缺少沟通。由于泉泉的父母都是个体经营者,由于工作比较忙,很少照顾他,更别说和他交流了。当孩子遇到事情时就将他暴打一顿,慢慢地使孩子内心产生紧张和压抑感,家庭是孩子成长最自然的生态环境,是他的第一个学校,没有良好的环境,孩子自然会有些反常。而这种情绪会给孩子造成不良影响。

这样的孩子,太需要有人去关爱他、宽容他,需要有人去真诚地对待他了。

三、措施与效果:

针对泉泉画画时的表现,我让能力较强的幼儿坐在他的身边,时常关心他,照顾他。画画的时候,孩子绘画能力差,我就手把手的教他勾线,教他涂色。并与家长取得联系,在家多为孩子添置一些绘画工具,让他在家里涂涂画画,培养他的兴趣。在日常活动中,我发现泉泉对小汽车、手枪等等的玩具特别感兴趣,根据他的特点,在区角活动时我为他准备了许多有关这样的图画,让他也学着画,他十分感兴趣。每次我都将他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表扬他画得越来越好了。另外,自由活动时,与他多交流,多讲道理,他慢慢改掉了这些不良习惯。

针对孩子口齿不清、说话结结巴巴这一问题,我在平时注意与孩子多交谈,让他重复其他幼儿的`回答,并时常找机会让泉泉在集体面前讲述。另外,请家长平时用普通话与孩子交谈,让孩子在家多听故事,多接触语言环境,在每次的外出活动中,陪伴在他身边,引导他描述周围的景色、人们的活动,让他复述别人的话,渐渐地孩子的语言有了较大的进步。一次,他回老家一星期没来,入园时他还将自己回老家的情景讲给我们听。

半年来,泉泉已有了可喜的进步。早上来园时很有礼貌地向老师问好;和小朋友能友好的相处;绘画时不但能根据老师的范画进行勾线,还能通过想象进行添画;有时还主动帮忙清洁教室、给小朋友讲故事??

篇2:对一个“调皮孩子“的个案分析

对一个“调皮孩子“的个案分析

背景资料

林子,男,五岁。由于父母整天忙于生意,林子平时少有人管,常常一个人独自玩耍。在幼儿园里行为习惯很差,是全园有名的‘‘调皮大王”。因此,老师建议他在小班再读一年。就这样,这个“调皮大王”就留到了我班上。

入园实录

记得他第一天刚进班那会儿就让你有点招架不住。在短暂的来园十分钟内,林子机灵得如泥鳅般穿梭于教室的各个角落,似乎对什么都不陌生,就像在家,里一样无拘无束。看着他一副无所谓的样子,我真是无可奈何。

也许是对这一特殊孩子特别关注的缘故,每天,林子的一举一动都在我的视线范围内:做操时,他会以小便为由偷偷地溜回教室玩一会儿玩具;户外活动时,他会趁你不注意爬到滑梯上转一圈再下来;午睡时,他会像小乌龟一样把脖子伸得老长老长;上课时,他会钻到桌子底下和你“捉迷藏”……他的自由散漫、调皮捣乱已经到了无人能及的地步。可是,既然林子已经成了班上的一分子,总不能让他一直自由下去吧,我该怎么办呢?很庆幸,后来的自主性游戏活动让我找到了帮助林子的办法。

案例一:卖菜喽

又到了自主游戏时问了,孩子们像往常一样投入到游戏活动中。林子也不例外,选择了他喜欢玩的“菜场”游戏,当起了“营业员”。游戏一开始,他就忙活起来,将各种蔬菜摆放出来,还细心地整理着篮子中的蔬菜。准备工作完毕后,他便开始叫卖:“快来买呀,我的蔬菜又多又新鲜,好好吃呀。”他响亮的叫卖声吸引了好多“顾客”前来购买。

“你好!请问你要买什么?”林子主动地向顾客问好。

“我要买萝卜。”

“哦,萝卜很好吃的,吃了还不咳嗽呢。你要买几个呀?”

“两个。”

“好,马上给你。”林子说完,麻利地拿过两个萝卜放到了“顾客”的小篮子中,还微笑着对“顾客”说:“欢迎你下次再来。”

分析与思考

别看林子平时吵吵闹闹,在游戏中却完全变了一个人。他不仅语言表达能力强,而且善于与同伴交往。那热情的招呼,那熟练的动作,让站在一旁的我很是感动。为什么在日常生活中他总是与调皮捣乱联系在一起呢?细细分析,这与他好动、自控能力差有关,而以前总是要求他安静地做一些他不喜欢、不感兴趣的事情,难怪他要捣乱呢。看来,只有找到孩子感兴趣的事情,他才会充分地表现出出色的一面。我想,要让林子尽快地融人到集体中,感受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分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最佳办法就是让孩子在最感兴趣的游戏活动中学会自我控制,学会正确地与同伴交往,让孩子在“虚拟的小社会”里渐渐地成为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案例二:我是鸡宝宝

今天的音乐活动是学习歌曲《鸡宝宝的摇篮》,歌曲中“鸡妈妈”和“鸡宝宝”的形象孩子们很喜欢,他们一边演唱一边做动作,兴趣盎然。一向调皮的林子也显得更为活泼和兴奋,只见他在椅子前来回走动,还时不时地插嘴、做鬼脸,逗小朋友发笑。对他的故意起哄,尽管我不停地用眼神、动作、语言暗示他,但他丝毫不予理会,依然我行我素。就要开始表演了,为了增强表演的兴趣,我从表演区中拿出一条黄色的纱巾围在头上,并让孩子们猜一猜“我是谁”。头脑灵活的林子脱口而出:“啊,是鸡妈妈,鸡妈妈。”说完,跑上前一把抱住了我的腰。看他如此喜欢和兴奋,我灵机一动,煞有介事地说:“是呀,今天鸡妈妈要找乖巧听话的鸡宝宝,然后带着他一起出去玩呢。”听我这么一说,林子显得异常听话,马上乖乖地坐回椅子上,、一边有节奏地演唱歌曲,一边积极地做模仿动作。看到林子这么乖巧,我便学着“鸡妈妈”的样子拥抱他,在他的额头上亲了亲说:“你真是我的好宝宝,鸡妈妈可喜欢你了。”林子一听更开心了,用手紧紧地搂着我的腰,粘在我的身上,嘴里还不停地喊着“鸡妈妈、鸡妈妈”。就这样,林子完全融进了“鸡宝宝”的角色中,先前的调皮和不守规则早已无影无踪。在接下来的表演中,林子表现得更投入了。

分析与思考

“鸡妈妈”和“鸡宝宝”是小班孩子非常熟悉也非常喜欢的形象,音乐活动本身的氛围也是宽松和愉快的。林子是一个很感性的孩子,情绪的外露和冲动使他沉湎于游戏中,当我用纱巾围住头扮成“鸡妈妈”时,林子顿时进入到了游戏情节,他的顺从、乖巧、投入在游戏中表现得一览无余。因为孩子都有积极向上的.进取心,做一个听话的“鸡宝宝”,得到“鸡妈妈”的喜欢,同样也是林子的愿望和渴求,在这一表演游戏中,他的这种愿望得到了满足。可见,游戏让林子的不良行为得到了控制和转变,这是一件多么令人感动的事情呀。

案例三:卖面包喽

今天的午点是奶油包,香喷喷的,孩子们可喜欢吃了。由于班内人数多,孩子们需要按组轮流洗手,然后到餐车前去拿点心吃。可心急的林子早已按捺不住,在餐车前转来转去,盯着奶油包直流口水。当林子的小手不由自主地碰到餐车上的奶油包时,同伴不满的声音出现了:“你还没有洗手呢!”“你插队!”……原本安静有序的队伍也乱了开来。看到这样的情形,我故作惊讶地说:“咦?今天的面包店怎么没有营业员呀?怪不得闹哄哄的,谁来做营业员卖面包呢?”话音刚落,孩子们纷纷举起了小手,林子也大声喊着“我,我,我……”我故意左看右,然后一把抓住林子的小手,说:“嗯,林子现在站得最神气,就由林子来卖面包吧,不过你要先去把小手洗干净。”被选中后的林子别提有多开心了,洗完手回来得意地站在餐车前叫卖起来。

说来也怪,前来买面包的孩子一个个都自觉地排好队,还主动地与林子交流,一切都那么井然有序。直到还剩最后一个面包时,林子高兴地喊:“老师,这最后一个面包是卖给我的。”我笑着点点头,林子呢,已经迫不及待地拿起面包吃开了。

分析与思考

看着林子津津有味地吃面包的情景,我的心里忽然涌起一股暖流,多可爱的孩子呀!爱吃、好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在林子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面对着香喷喷的奶油包,林子原本是那么按捺不住,可是当进入“卖面包”的游戏后,他完全投入了,是那么认真专注,那么有始有终。看来,林子对游戏的情有独钟是无人能比的,当他进入到游戏中时,会很快地与角色融为一体,从内心来调整、控制自己的行为。我暗自庆幸,情急之下生成的“卖面包”游戏,不仅让孩子们产生了新鲜感,玩了一次好玩的游戏,还自然地约束了林子这样不守规则的孩子,使他的不良行为得到了纠正。

作为教师,看着孩子能走出“无助的阴影”,享受童年的欢乐,真有一种无可比拟的成就感。通过对林子半年来的观察、记录和思考,我的最大感触是,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富有个性的个体,我们不能要求他们整齐划一地发展。其实,每个孩子的独特行为背后都有其特殊的原因,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去了解,尊重孩子的个性特点,最大限度地给予宽容、理解和支持,孩子就会朝着你期待的方向发展。

来源:《幼教园地》-11

篇3:大班幼儿个案分析:一个不喜欢睡觉的孩子

大班幼儿个案分析:一个不喜欢睡觉的孩子

一、幼儿情况:

连续几日我班整体午睡情况都较好,可有一个朋友却有点“个性”,这种情况引起了我对他的奇!班级中的行为表现:李依欣是一名大班的幼儿,基本上中午睡不着,但是他会遵守幼儿园的规则,那就是每到睡觉时间他会乖乖的上床,就算看到他眼睛是闭好的,过不了几分钟也会不断的翻身,比较好的是他不会影响其他的`幼儿。这孩子脸上没什么血色,人也比较瘦。虽然这样,但他的精力很旺盛,午睡时候所有小朋友都睡了,他还是不睡!就躺在床上玩一中午。这种玩不会影响任何一个孩子午睡,只是他自己不睡而已。情况稍好的时候可以观察到他睡了20分钟左右。

二、原因分析:

找家长了解孩子在家睡觉情况:李依欣从小就不喜欢睡觉。在睡觉方面父母没有给他更多的要求,特别是时间上比较忽视。因他不喜欢睡觉,晚上也睡得比较碗,所以个子长不高,人比较瘦,脸色也不大好看。

三、案例:

记录(一)

开学前几天午睡的时候李依欣根本没法静静的躺在床上,东转西翻,在床上手舞足蹈的,我觉得有点影响其他小朋友,所以制止了他,她的表情看起来很难受!于是我陪着他,悄悄的和他说话,给他讲故事,他慢慢的安静下来,我告诉他如果动的话会影响其他小朋友,他朝我点点头。

分析:孩子只有在情绪很主动的情况下才能接受意见,懂道理。所以我采取了先讲故事后陪他的策略。

记录(二)

李依欣能够安安静静躺在床上睡觉了,这时,我开始试图尝试让他睡着,于是我守着他,拍着他的背,几分钟以后……睡着了!

分析:由此推测孩子不想睡觉可能是因为没对他进行严格的要求。但是我也发现,就算守着他睡,时间也不会太长,最多半个小时就醒了,但是至少也可以睡上半个小时。

记录(三)

起床的时候我开始和他谈话,谈话了解到他自己不喜欢睡觉,他告诉我他在家确实也睡得比较晚,我问他既然不喜欢睡觉为什么幼儿园午睡的时候还是要在床上躺着呢。他的回答另我很意外,他说,我想睡,可是睡不着,所以我就不喜欢睡。

分析:这孩子可能是先天性睡眠少,加上老师和家长对他也没有很严格的要求,造成的现在这种情况,孩子不喜欢睡是因为他睡不着,而并不是真的不想睡,其实他也很无奈。

措施:和家长沟通,培养孩子良好的睡眠习惯!配合调整他睡眠的时钟。

【幼儿园大班个案分析:一个调皮孩子的转变】相关文章:

1.幼儿园个案分析范文

2.大班调皮的孩子教育随笔

3.个案分析:帮孩子放下心理的包袱

4.个案案例分析范文

5.小学调皮孩子评语

6.幼儿个案观察记录分析

7.幼儿园中班个案总结

8.幼儿园教育个案随笔

9.大班幼儿园孩子期末评语

10.幼儿园大班社会活动:雪孩子

下载word文档
《幼儿园大班个案分析:一个调皮孩子的转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