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观儿戏,观儿戏白居易,观儿戏的意思,观儿戏赏析

观儿戏,观儿戏白居易,观儿戏的意思,观儿戏赏析

2023-11-27 08:21:39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anitu03”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观儿戏,观儿戏白居易,观儿戏的意思,观儿戏赏析,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观儿戏,观儿戏白居易,观儿戏的意思,观儿戏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观儿戏,观儿戏白居易,观儿戏的意思,观儿戏赏析

篇1:观儿戏,观儿戏白居易,观儿戏的意思,观儿戏赏析

观儿戏,观儿戏白居易,观儿戏的意思,观儿戏赏析 -白居易的诗

观儿戏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体裁:五古   髫龀七八岁,绮纨三四儿。弄尘复斗草,尽日乐嬉嬉。

堂上长年客,鬓间新有丝。一看竹马戏,每忆童I时。

童I饶戏乐,老大多忧悲。静念彼与此,不知谁是痴。

篇2:观幻,观幻白居易,观幻的意思,观幻赏析

观幻,观幻白居易,观幻的意思,观幻赏析 -白居易的诗

观幻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体裁:五律   有起皆因灭,无睽不暂同。

从欢终作戚,转苦又成空。

次第花生眼,须臾烛过风。

更无寻觅处,鸟迹印空中。

篇3:观游鱼,观游鱼白居易,观游鱼的意思,观游鱼赏析

观游鱼,观游鱼白居易,观游鱼的意思,观游鱼赏析 -白居易的诗

观游鱼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体裁:七绝   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

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

篇4:观稼,观稼白居易,观稼的意思,观稼赏析

观稼,观稼白居易,观稼的意思,观稼赏析 -诗词大全

观稼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体裁:五古   世役不我牵,身心常自若。

晚出看田亩,闲行旁村落。

累累绕场稼,啧啧群飞雀。

年丰岂独人,禽鸟声亦乐。

田翁逢我喜,默起具樽杓。

敛手笑相延,社酒有残酌。

愧兹勤且敬,藜杖为淹泊。

言动任天真,未觉农人恶。

停杯问生事,夫种妻儿获。

筋力苦疲劳,衣食长单薄。

自惭禄仕者,曾不营农作。

饱食无所劳,何殊卫人鹤?

篇5:观刈麦,观刈麦白居易,观刈麦的意思,观刈麦赏析

观刈麦,观刈麦白居易,观刈麦的意思,观刈麦赏析 -诗词大全

观刈麦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体裁:五言古诗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背傍。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田家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注释】 (1)刈(yì):割

(2)覆陇黄:小麦黄熟时遮盖住了田埂。覆:盖,陇:同“垄”,这里指农田中种植的土埂

(3)妇姑:媳妇和婆婆,这里泛指妇女

(4)荷箪食:担着圆形竹器盛的食物。荷(hè):肩挑,箪(dān)食:竹篮盛的食物

(5)童稚携壶浆:小孩子提着用壶装的汤与水

(6)饷(xiǎng)田: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饭

(7)足蒸暑土气:双脚受地面热气的熏蒸

(8)秉(bǐng):拿着

(9)曾不:从未

(10)农桑:农耕和蚕桑

(11)岁晏(yàn):岁末.晏,晚

(12)石(dàn):重量单位,在古文中念\\\“shí\\\”【译文】 庄稼人很少有空闲日子,五月里家家加倍繁忙。

昨夜间一场南风吹起,那小麦铺满陇沟焦黄。

妇女们担着竹c粟饭,孩童们提着瓦罐浆汤。

前行后撵去送晌到田里,小伙子们正在南冈操劳。

两脚蒸腾着暑天的土气,脊梁被火似的太阳炙烤。

力气耗尽了也不觉得热,只是珍惜这漫长的夏日。

更有那些穷苦的妇人, 抱着婴儿在他们一旁。

右手去捡那丢掉的麦穗,左臂悬挎着破烂的扁筐。

听她们相互间三言两语,禁不住引起我无限悲伤:

“我家的收成全缴了税,拾这点漏儿压压饥荒。”

如今我有什么功劳德行,从来也不从事农耕蚕桑。

从九品吃禄米足三百石,成年价到头来还有余粮。

想到这些好不暗自惭愧,整天到晚怎么也不能遗忘。【赏析】《观刈麦》是白居易任周至县县尉时有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艰苦、生活贫困所写的一首诗,作品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对于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二年(807),诗人三十六岁。周至县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县尉在县里主管缉捕盗贼、征收捐税等事。正因为白居易主管此事;所以他对劳动人民在这方面所受的灾难也知道得最清楚:收割。

全诗分四层,第一层四句,交代时间及其环境气氛。“农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下文要说的事情就发生“人倍忙”的五月。这两句总领全篇,而且一开头就流露出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一派丰收景象,大画面是让人喜悦的。可是谁又能想到在这丰收景象下农民的悲哀呢?

第二层八句,通过具体的一户人家来展现这“人倍忙”的收麦情景。婆婆、儿媳妇担着饭篮子,小孙儿提着水壶,他们是去给地里干活儿的男人们送饭的。男人天不亮就下地了;女人起床后先忙家务,而后做饭;小孙子跟着奶奶、妈妈送饭时一齐到地里。她们是要在饭后和男人们一道干下去的。你看这一家忙不忙呢?“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这四句正面描写收麦劳动。他们脸对着大地,背对着蓝天,下面如同笼蒸,上面如同火烤,但是他们用尽一切力量挥舞着镰刀一路向前割去,似乎完全忘记了炎热,因为这是“虎口夺粮”,时间必须抓紧呀!妇姑:媳妇、婆婆,古时媳妇称婆婆叫姑,称公公叫舅。荷:肩挑;用篮子盛着食物,这里即指饭篮。壶浆:用壶装着水,这里即指水壶。田:给田里干活的人送饭。丁壮:成年的男劳力。烤。惜:珍惜.舍不得浪费。天气如此之热,白天又如此之长,而人们却竭力苦干,就怕浪费一点时间,可见人们对即将到手的麦子的珍惜程度。“惜”字在这里用得非常好,是用一种违背人之常情的写法来突出人们此时此地的感情烈度。白居易的《卖炭翁》中有“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之语,“愿”字的用法与此处“惜”字的用法正同。

笫三层八句,镜头转向一个贫妇人,她被捐税弄得破了产,现时只能以拾麦穗为生,这是比前述阖家忙于收麦者更低一个层次的人。你看她的形象:左手抱着一个孩子,臂弯里挂着一个破竹筐,右手在那里捡人家落下的麦穗。这有多么累,而收获又是多么少啊!但有什么办法呢?现在是收麦的时候,还有麦穗可捡,换个别的时候,就只有去沿街乞讨了。而她们家在去年、前年,也是有地可种、有麦可收的人家呀,只是后来让捐税弄得走投无路,把家产,土地都折变了,至使今天落到了这个地步。秉:拿着。田家:这里指一个庄稼户的产业。输:交纳。

第四层六句,写诗人面对丰收下出现如此悲惨景象的自疚自愧。事:从事。岁晏:年底。

作品的题目叫《观刈麦》,而画面上实际出现的,除了刈麦者之外,却还有一个拾麦者,而且作者的关心也恰恰是更偏重在后者身上。他们二者目前的贫富苦乐程度是不同的,但是他们的命运却有着紧密的联系。今日凄凉可怜的`拾麦穗者是昨日辛劳忙碌的刈麦者;又安知今日辛劳忙碌的刈麦者明日不沦落成凄凉可怜的拾麦者呢?只要有繁重的捐税在,劳动人民就永远摆脱不了破产的命运。作者在这里对当时害民的赋税制度提出了尖锐批评,对劳动人民所蒙受的苦难寄寓了深切的同情。而且不是一般的同情,是进而把自己摆进去,觉得自己和劳动人民的差别太大了,自己问心有愧。这时的白居易的诗歌确实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情绪,呼出了劳动人民的声音。

这首诗写作上的基本特点是不带任何夸张地、如实地描写现实生活场景。他选取了举家忙碌和凄凉拾穗这两个镜头,使之构成强烈对比。前者虽然苦、虽然累,但他们暂时还是有希望的,至于后者,则完全是断梗浮萍,朝不保夕了。两个镜头所表现的场面、气氛、形象、心理都很好。

诗的最后是发议论,这是白居易许多讽谕诗的共同路数。这首诗的议论不是直接指向社会病根,而是表现为自疚自愧,这也是一种对整个官僚贵族社会的隐约批评。白居易才是一个三百石的小小县尉呀,那些大官僚、大贵族们难道不应该有更大的自疚自愧吗!赋税是皇帝管的,白居易无法公开反对,他只能用这种结尾来达到讽谕的目的。

篇6:宿简寂观,宿简寂观白居易,宿简寂观的意思,宿简寂观赏析

宿简寂观,宿简寂观白居易,宿简寂观的意思,宿简寂观赏析 -诗词大全

宿简寂观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体裁:五古   岩白云尚屯,林红叶初陨。

秋光引闲步,不知身远近。

夕投灵洞宿,卧觉尘机泯。

名利心既忘,市朝梦亦尽。

暂来尚如此,况乃终身隐。

何以疗夜饥,一匙云母粉。

篇7:春题华阳观,春题华阳观白居易,春题华阳观的意思,春题华阳观赏析

春题华阳观,春题华阳观白居易,春题华阳观的意思,春题华阳观赏析 -诗词大全

春题华阳观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帝子吹箫逐凤凰,空留仙洞号华阳。

落花何处堪惆怅,头白宫人扫影堂。

篇8:白居易《观稼》赏析

白居易《观稼》赏析

【原文】

观 稼

世役不我牵[1],身心常自若[2]。

晚出看田亩,闲行傍村落。

累累绕场稼,啧啧郡飞雀[3]。

年丰岂独人,禽鸟声亦乐。

田翁逢我喜,默起具杯杓[4]。

敛手笑相延[5],社酒有残酌[6]。

愧兹勤且敬[7],杖藜为淹泊[8]。

言动任天真[9],未觉农人恶[10]。

停杯问生事[11],夫种妻儿获。

筋力苦疲劳,衣食常单薄。

自惭禄仕者[12],曾不营农作。

饱食无所劳,何殊卫人鹤[13]。

【注释】

[1]世役:即世事,指社会上的杂事。不我牵:即“不牵我”,不关我事。

[2]自若:自在安闲的样子。

[3]啧啧(zé zé):鸟叫声。

[4]杯杓(sháo):饮酒的用具,这里指酒食。

[5]敛手:拱手。表示恭敬的礼仪。延:邀请。

[6]社酒:过社日(祭祀土神和五谷神)用的酒。

[7]兹:这,这样。

[8]杖藜:拄的藜杖。代指作者自己。淹泊:淹留,停留。

[9]天真:自然坦率。

[10]恶:粗野。

[11]生事:生计,生产和生活情况。

[12]禄仕者:做官食俸禄的人。

[13]何殊:有什么不同。卫人鹤:语出《左传·闵公二年》:“狄人伐卫,卫懿公好鹤,鹤有乘轩者。将战,国人受甲者皆曰:‘使鹤,鹤实有禄位。余焉能战。’”这里比喻食禄不做事。

【赏析】

本诗叙述自己晚间散步时所见所感。开头四句,写自己离开官场回到农村,顿时有一种身心自若之感。“累累”四句,写晚间散步所见丰收之景象,叙写之中充满喜悦之情。“田翁”以下十六句,写受到田翁款待以及闲谈诸情事,从田翁的热情款待中,见出农家丰收的喜悦,展现一幅农村生活的画面,也流露出对游宦的厌倦之情和对农民兄弟的亲近友好。在闲谈之间也了解农民的生活。“筋力苦疲劳,衣食常单薄”写出农民终年辛劳却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最后四句,对比自己饱食终日而无所事事,觉得自己真如“卫人鹤”一样,深感有愧。全诗可见诗人对农事的关心,字里行间流露了对农民不幸生活的同情。

这是一首比较特殊的“田园诗”。

从结构上看,这首诗可分为三个层次。前八句描写诗人沿农家村落闲行漫步中,看到一片五谷丰登、莺歌燕舞的大好景象。作为统治阶层的一员,一个士大夫,他不受繁杂的事务缠绕,没有任何牵挂,因此说“世役不我牵,身心常自若”,这就为下文“晚出看田亩,闲行旁村落”作好了铺垫。“闲行”上承“自若”,因为他属于有闲阶层,因此可以用一副旁观者的态度,悠然自得地欣赏着黄昏时的田园风光,硕果累累的庄稼和啧啧鸣叫的飞雀。下句移情入景,说“年丰岂独人,禽鸟声亦乐”,面对丰收的景象,人们的心情自然格外愉悦,他们听起那些小鸟的叫声也似乎比以往动听悦耳。

既然写到农村景象,自然少不了有农民出现,于是接下来的一段就描写田舍翁的殷勤好客。“田翁逢我喜,默起具尊杓”,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诗人路逢田翁,田翁默然不语便准备酒菜。一个“喜”字传达出农家主人在喜庆丰收的日子里希望客人也能分享快乐的心情,同时这两句也反映出主人的殷勤好客。接着写道:“敛手笑相延,社酒有残酌。”主人非常恭敬地邀请客人就座,来品尝祭地神时剩下来的一点酒。

品尝社酒,是因为庄稼丰收,主人认为是地神帮了大忙,因此“社酒有残酌”并非闲笔,而是上承“累累绕场稼”的丰收局面。同时以“残酌”待客,则说明主人并没有把客人当作外人,所以不计较是剩酒还是新打开的佳酿。在如此殷勤好客、质朴无华的田家翁面前,客人只有恭敬不如从命,与田翁无拘无束对饮起来。身边这位农家主人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保持着古朴自然、天真的.本性,丝毫也没有某些人中的恶习。

饮酒中间,客人不免询问起对方的衣食情况。主人诉苦说,他和妻子儿女都下地劳动,时常筋疲力竭,免不了因劳累过度而受皮肉之苦,但即使如此,衣食问题还是难以满足。这里“筋力苦疲劳,衣食常单薄”可与上文“累累绕场稼,啧啧群飞雀”联系起来,读者不禁要问,庄稼有这样好的收成,为何农民还要诉苦,衣食所需不能满足呢?丰收年尚且如此,遇到灾荒年又怎么样呢!读者完全可以凭藉自己的想像力,展开丰富的联想,但诗中不再叙述这些,而只是说“自惭禄仕者,曾不营农作。饱食无所劳,何殊卫人鹤”。自己身为士大夫,不劳而获,虽不经营农作,却无衣食之忧。这样的行为与卫懿公养的鹤有什么区别呢?诗人以“饱食无所劳,何殊卫人鹤”作结语,严厉批判了包括他本人在内的大官僚们。卫人鹤:据《左传》载,卫懿公好鹤,鹤乘大夫之车。敌国来犯,国人皆罢战,卫懿公遂杀鹤,以谢国人。此处代指那些占着位置不做事的人。“饱食无所劳”与“筋力苦疲劳,衣食常单薄”形成鲜明的对比,原来他们这些饱食无所事事的人剥削了农民用血汗换来的那点收成。在批判官僚士大夫的同时,也显示出诗人难能可贵的自我批判精神。

质朴自然是这首诗的最大特点。诗歌看似漫不经意地描述了他在一次散步和作客中所见所闻的农家生活场景。由描写农民的质朴到发表士大夫不劳而获的议论,转接自然。语言风格朴素无华、明白如话,但在朴素中,却透露出真挚的感情和丰富的意蕴。

篇9:白居易观刈麦赏析

白居易观刈麦赏析

《观刈麦》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鉴赏:

全诗分四层,第一层四句,交代时间及其环境气氛。“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下文要说的事情就发生“人倍忙”的五月。这两句总领全篇,而且一开头就流露出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一派丰收景象,大画面是让人喜悦的,可是没有人能想到在这丰收景象下农民的悲哀。

第二层八句,通过具体的一户人家来展现这“人倍忙”的收麦情景。婆婆、儿媳妇担着饭篮子,小孙儿提着水壶,他们是去给地里干活儿的男人们送饭的。男人天不亮就下地了;女人起床后先忙家务,而后做饭;小孙子跟着奶奶、妈妈送饭时一起到地里。她们是要在饭后和男人们一道干下去的。这一家在田地里十分忙碌。“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这四句正面描写收麦劳动。他们脸对着大地,背对着蓝天,下面如同笼蒸,上面如同火烤,但是他们用尽一切力量挥舞着镰刀一路向前割去,似乎完全忘记了炎热,因为这是“虎口夺粮”,时间必须抓紧。天气如此之热,白天又如此之长,而人们却竭力苦干,就怕浪费一点时间,可见人们对即将到手的麦子的珍惜程度。“惜”字在这里用得非常好,是用一种违背人之常情的写法来突出人们此时此地的感情烈度。白居易的《卖炭翁》中有“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之语,“愿”字的用法与此处“惜”字的用法正同。

笫三层八句,镜头转向一个贫妇人,她被捐税弄到无法生存,现时只能以拾麦穗为生,这是比全家忙于收麦者更低一个层次的人。她左手抱着一个孩子,臂弯里挂着一个破竹筐,右手在那里捡人家落下的麦穗,这样做十分累,收获却很少。但她没有办法,当时正是收麦的时候,还有麦穗可捡,换作别的时候,就只有去沿街乞讨了。而她们家在去年、前年,也是有地可种、有麦可收的人家,只是后来让捐税弄得走投无路,把家产,土地都折变了,致使今天落到了这个地步。读者可以想象:现在忙于收割的人家,明年也有可能像她那样,无地可种,只能以拾麦穗为生。

第四层六句,写诗人面对丰收下出现如此悲惨景象的自疚自愧。这段文字是全诗的精华所在,是作者触景生情的产物,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在诗的最后发表议论,这是白居易许多讽谕诗的共同路数。这首诗的议论不是直接指向社会病根,而是表现为作者自疚自愧,这也是一种对整个官僚贵族社会的隐约批评。白居易只是一个三百石的小小县尉,那些大官僚、大贵族们其实更应该感到自疚自愧。赋税是皇帝管的,作者无法公开反对,他只能用这种结尾来达到讽谕的目的。

作品的题目叫《观刈麦》,而画面上实际出现的,除了刈麦者之外,却还有一个拾麦者,而且作者的关心也恰恰是更偏重在后者身上。他们二者目前的`贫富苦乐程度是不同的,但是他们的命运却有着紧密的联系。今日凄凉可怜的拾麦穗者是昨日辛劳忙碌的刈麦者;而今日辛劳忙碌的刈麦者明日又有可能沦落成凄凉可怜的拾麦者。只要有繁重的捐税在,劳动人民就永远摆脱不了破产的命运。作者在这里对当时害民的赋税制度提出了尖锐批评,对劳动人民所蒙受的苦难寄寓了深切的同情。而且不是一般的同情,是进而把诗人自己摆进去,觉得他自己和劳动人民的差别太大了,问心有愧。白居易的这首诗真实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情绪,呼喊出了劳动人民的声音。全诗在写作上的基本特点是不带任何夸张地、如实地描写现实生活场景。作者选取了举家忙碌和凄凉拾穗这两个镜头,使之构成强烈对比。前者虽然苦累,但他们暂时还是有希望的,至于后者,则完全是断梗浮萍,朝不保夕了。

【观儿戏,观儿戏白居易,观儿戏的意思,观儿戏赏析】相关文章:

1.荷花开鱼儿戏作文

2.旧时儿戏岂能相忘初三作文1200字

3.观游鱼 白居易

4.观刈麦 白居易

5.观日出

6.观灯展

7.观鱼

8.观水火无情有感

9.观课报告

10.观日出作文

下载word文档
《观儿戏,观儿戏白居易,观儿戏的意思,观儿戏赏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