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家庭教育孩子的成功秘诀
“sam021223”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美国家庭教育孩子的成功秘诀,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美国家庭教育孩子的成功秘诀,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1:美国家庭教育孩子的成功秘诀
环境是一本大书,环境更具有教育功能,而3—6岁的孩子正是在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认识周围世界,增长知识、发展能力的,创设有趣味的、有刺激的环境,以鼓励孩子去探索,去寻找新奇和感兴趣的事物。例如家长可在自家阳台墙壁上贴上大白纸设计成“宝宝创作园地”,提供各种绘画材料,如水粉颜料、蜡笔,水彩笔、蜡光纸、剪刀等,鼓励孩子进行意愿画、想象画等。
篇2:美国家庭教育孩子的成功秘诀
一次世界各国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集会,记者采访,向他们提出同一个问题,即“在自己成长过程中,对自己影响最大的是什么”。七十多位科学家不约而同地回答是上幼儿园时,老师教的坐要端正,走路要有秩序,饭前洗手,不乱扔纸屑,不欺侮小朋友等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习惯是他们做人和后来成就事业的基础。由此可见,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将来的作为,有着多么重要的意义。
篇3:日本家庭教育的成功秘诀
日本家庭教育的成功秘诀
亲近大自然,培养创新能力
我们大多数人的脑海中,日本几乎还是极度服从、谦逊礼貌的刻板印象。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日本家庭从小就非常注重孩子与大自然的接触。他们认为,对大自然和周围世界保持一颗好奇心,从小接触大自然才能萌发孩子天真的兴趣和探究欲,是非常重要的科学启蒙。
日本属于岛国,地理条件有诸多不利因素,但日本人对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怀有一种亲近感、自豪感,对各种自然现象非常敏感。晴朗的天气里,家长们就会带着孩子做一件很普通的事儿,观察天上的云朵。带孩子观察天上的云朵的同时,会启发孩子将不同形状的云朵看成动物、仙女、天使。
不就是对着天空发个呆,这又有什么神奇之处?在日本人看来,这正是一种利用大自然锻炼儿童右脑的好方法。此外,日本的小学生会被要求参与蔬菜种植,照顾学校饲养的小动物,经常去参加户外活动。
对世界抱有宝贵的好奇心,才是一切的开始。日本众多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童年经历充分印证了这句话。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大隅良典从小就非常喜欢自然,采集昆虫是一大爱好,他还是小学科学教材的编撰者。在他看来,让小孩子们爱上自然、爱上科学,对世界抱有宝贵的好奇心,是一切的起点。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下村修谈及自己的科学之路,也说:“我做研究不是为了应用或其他任何利益,只是想弄明白水母为什么会发光。”
1973年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江崎玲于奈更是感悟道:一个人在幼年时通过接触大自然,萌生出较初的、天真的探究兴趣和欲望,这是非常重要的科学启蒙教育,是通往产生一代科学巨匠的路,理应无比珍视、精心培育、不断激励和呵护。
好奇心谁都会有,能够把想法付诸实践背后驱动的是创新能力。而日本家庭教育从小也十分重视对孩子创新人格的培养,对孩子提出的各种问题,父母都尽量解答。此外,家长还经常带孩子到科技馆看书、借书,玩各种创造性游戏,培养孩子的想象力。
重视阅读,用心营造读书学习氛围
日本高度强调自立的价值观也深深影响着孩子的学习,与中国孩子学习需要老师、家长时刻盯着不同,日本孩子对学习的兴趣更多来自于,童年时期家长自觉为孩子营造读书和学习氛围。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小柴昌俊曾在《我不是好学生》一书中坦诚,上小学时班主任金子英夫送他一本书——爱因斯坦著的《物理学是怎样产生的》,使他对物理产生极大兴趣,并较终走上物理研究之路。
如果说阅读是诸多诺贝尔获奖者走上成功之路的必备因素,那么良好的家庭教育更是必不可少的外部条件,自觉自立的学习习惯与氛围是较为关键的原因。
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野依良治立志研究化学,正是受父亲的影响。12岁那年,父亲带他参加一家公司的新产品展示会,新发布的一种从水、空气和煤中提炼的黄色尼龙丝让他觉得“化学实在是太神奇了”,此后他的生活再也离不开化学。
从小锻炼自立能力,挫折教育必不可少
我们经常感叹于日本国民的素质,今年世界杯上日本队清理更衣室,日本球迷将球场清理的干干净净的举动更令世界惊叹。高度自律和自立的素质离不开日本家庭从小对孩子的教育和培养。
在日本,大部分家庭要求孩子做家务劳动,包括吃饭前后的帮忙、烧饭;让孩子收拾整理自己的'房间及身边的东西;让孩子自己去买东西等等。此外,在日本乘火车、轮船旅游,经常能发现这样一个现象:跟随父母旅游的孩子们,每人身上都背着一个小小的背包,而包里装的正是自己的生活用品。
在日本人看来,“自己的东西由自己来背”,哪怕是象征性的,对养成孩子的自理、自立、自主的意识和能力,都意义深远。一个连生活自理意识都没有的人,对家庭、他人、社会是没有什么责任感的。而这种品格,必须从小培养,这种品格的形成,也必须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自理、自立、自主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必备的品格,是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
而日本的小学生们从小就被要求自己整理书包,几乎没有孩子抱怨,因为每个人都是这样长大的。曾有调查称,日本孩子是独立性较强的孩子,与能力无关,背后更多的原因是从小就被灌输的自立的要求。
孩子的成长,不仅需要独立自主,同样需要学会面对挫折,而这种能力从小就需要练习。日本小孩走路摔跤,父母不会主动扶他起来,而是鼓励孩子自己起来。大一点的孩子遇到挫折,父母会鼓励他们自己去克服困难。在日本,小学生在冬天都穿短裤,有的孩子腿冻得都发紫了,父母并不“心疼”,而是支持鼓励孩子那样做。
或许,世界上任何奖项都说明不了什么问题,但奖项背后是一个国家从上到下对科技和教育的投入与用心。好奇心、创造力和独立自主的能力是一个成年人必备的素质,而这些背后凝聚着整个家庭的耐心付出。任何比我们优越的教育理念,都值得借鉴和学习。
篇4:美国家庭教育孩子的经验
美国家庭教育孩子的8条经验分享
我的一位老同学是美籍华人,他不但自己事业上是个“成功人士”,孩子教育得也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我问他美国家庭教育孩子与咱们中国有何区别,他告诉我美国不像咱们喜欢处处替孩子做主,父母只要有一口气,就要千方百计地帮孩子的忙,还把这些归结为对孩子的疼爱,结果疼爱出了“啃老族”和“怨老族”。美国家庭也疼爱孩子,可是他们疼爱孩子最基本的出发点是鼓励孩子自立、自强、自主,具体地说,从孩子小时候起,美国家庭一般都注重从以下八个方面教育孩子。
1、倾听梦想。孩子们的志向与父母对他们未来的设计相左时,多鼓励子女的梦想,无论在父母看来这类梦想何等奇特,因为这同样需要足够的勇气。何况,孩子的梦想往往是他们成功的起步。
2、提供机会。能力需要靠训练来增强,需要有机会去磨练。因此,父母大多都让子女参加运动队、童子军、课外活动小组和其他社区组织,使孩子从小就获得待人处世的经验。
3、充分鼓励。孩子微不足道的`成功都是值得父母称赞的,这不意味着用虚假的话哄骗孩子,也不是说父母永远不能批评孩子,批评应该跟赞扬结合在一起。
4、多问“假如”。“可能性思维”是生活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那种对一个难题认真研究并向别人演示如何解决它的孩子会问:“假如我这样做了,会怎么样?”父母应当鼓励孩子多做这样的思考,这样孩子从小考虑问题就会想到前因后果,也就会少走一些弯路。
5、勇于表现。鼓励孩子在幼儿园或学校多发言,在别人面前毫无羞怯地表现自己是一个最重要的技能。美国人是不提倡“谦虚”的,能干的事就要敢说我行,遇到竞争对手就要敢于拼搏!
6、盯住成功。要鼓励子女多想成功而少想失败,多想如何扫清障碍的办法而少想败退,增强孩子的自信。自信会成功的人,就会紧紧盯住成功的目标去给力,这也就大大增强了成功的可能性。
7、允许探险。孩子乐于钦佩和追随那些愿意冒险和能应付挑战的人。可是我们的家长,就怕孩子磕着、碰着、摔着,如此谨慎入微,难得孩子有冒险精神。实际上,生存在当今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里,没有冒险精神是难以成功的。
8、学会“3R”。Respect(尊重)、Resourcefulness(机智)、Responsibility(责任心)被认为是父母必须在孩子身上开发的三种基本特性,成功的桂冠总会落在这种人头上。他们努力照习惯去理解和容忍,他们屡次在挫折面前另辟蹊径,他们勇敢面对自己行动产生的后果。
这使我想到咱们中国的一句老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帮孩子大多习惯“授子以鱼”,而美国的家庭大多习惯于“授子以渔”。这也许就是咱们有不少孩子依附性强而美国的孩子大多自主性强的原因吧。
如此说来,教育孩子也是要讲究方法的,美国家庭教育孩子的经验是值得借鉴的。
篇5:教育孩子成功的秘诀
为什么说毅力才是孩子成功的关键?听听下面中美教育专栏作家韩祎老师的一席话,您或许就能得出答案。
教育孩子成功的秘诀:孩子进步的机会,其实在家长手中
但是,最有机会进步的机会,其实是在家长自己手里!初中是宝贵的纠偏机会,孩子一天一天在成型,我们需要抓住大自然给予我们的宝贵机会。如果您曾经一味地尊重孩子的所有选择,以为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我理解您的境遇,但是我更希望您早日从那些误区走出来。兴趣和老师都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长才是!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最重要的老师。
那么我们该怎样帮助孩子们培养毅力呢?先和大家分享一段我和孩子们的对话吧。我问孩子们一个问题,要求他们诚实而没有压力地在心里对自己回答,不用分享答案。这个问题便是:“一个盘子里摆满了食品,有你喜欢的,有你讨厌的,要求你最终要吃完。你是先吃喜欢的,还是讨厌的?”然后我告诉他们:“先吃讨厌的食品的同学,祝贺你们,因为你们天生具备成为人才的一个重要特质——‘延迟享受’。先吃喜欢的食品的同学,我也祝贺你们,你们即将有机会跟着老师学习如何延迟享受,进而有机会成为人才!”
的确,培养毅力的一个初级练习,就是“时间管理”和“延迟享受”。家长可以开展一项活动,要求孩子每天把课余时间进行规划,把所有学习和玩耍的时间都规划进去,每周发布一些硬指标考察管理时间的成效。活动结束的时候,我们允许孩子们好好地享受一下胜利成果,奖励一下自己。请家长和孩子们加油吧!
如果一个教育者只是传授知识,然后用考试来筛选他们,那不是真正的教育。如果教育者过分强调兴趣,那是一种溺爱,也不是真正的教育。孩子们需要被激励,应对挑战,然后取得进步,建立自信,获得正能量,再去建立更高的目标,应对更高的挑战……周而复始,从而建立一个良性的循环——这叫做唤醒孩子的内心动力。这才是真正的教育!
教育孩子成功的秘诀:兴趣重要,但坚持比兴趣更重要
作为曾经的科学家,我给他们的一个最重要的建议是:兴趣固然重要,但是比兴趣更重要的,是“坚持”。比如大一时,突然要适应最高学府的高水平学习还有智力竞争,知识量是如此之大,难度是如此之高,曾经热爱的学科可能也会变得不再那么“楚楚动人”了。这完全是正常的。在真正投身科研之前,许多知识就像散落的珠子,没有连成一串项链,看不出它们未来的用途,不能完全欣赏到它们的美。这个时候,学习可能不免会显得枯燥乏味,所以“坚持”特别重要。坚持度过“山重水复疑无路”的阶段,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村”。
圝圝关于选专业,我的建议是这样的——当然应该首选有兴趣的、自己擅长的专业。但是万一没有选到自己心爱的专业,也没有什么可怕的。要记住一点:当你入门之后,所有的学科都是有意思的,我们人类的求知欲都会引领我们找到家。但是反过来,如果你看到表面的一点点枯燥就倒下了,不能投入进去,在门外晃,那么所有的学科都是没有什么意思的。
这样的挑战实际上充斥着孩子们成长的各个阶段。一些同学一直在门外晃,他们看到那些真正学进去的同学,心里既羡慕又自卑,可就是迈不动腿。我把这些学生称为“不幸的学生”。短期的“不幸”是:每天十几小时的学习他们无法享受,他们的内心找不到自己,成绩不理想,自信建立不起来,压力很大。长期的“不幸”在于:他们如果按照现在的轨迹不纠偏地走下去,将与人才无缘。为什么呢?是因为我能看出他们的智力不行吗?不是。我反复和家长们说过,当一个孩子没有尽力,我们根本摸不到他们的智力边界,也就是说,我们根本不知道他们各方面的智力水平如何。我之所以断定他们如果不脱胎换骨就与人才无缘,是因为他们的意志和纪律性是如此的薄弱,或者说没有多少毅力。
教育孩子成功的秘诀:不是高智商和高情商,而是毅力
一位教育学专家的研究小组调查了很多企业高管,发现他们最关键的成功秘诀——既不是高智商,也不是高情商,而是“毅力”!没有毅力,当然什么都是空的!
过去的几十年,美国的教育界总体来说很少强调“毅力”,多强调的就是“兴趣”二字,但是强调兴趣的教育者应该意识到:如果有毅力,兴趣其实是可以建立的。而没有毅力,就算孩子开始有兴趣,遇到困难后也会失掉兴趣的。美国过分强调兴趣的结果是什么呢?首先,一般学生对抽象的学科,比如理工科,普遍比较惧怕。比学科落后更可怕的是某些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状态,他们应对挑战和压力的能力实在太低。美国高中学生患抑郁症,甚至因抑郁而自杀的事件现在已经多到令大家担忧的程度。
但是美国的主流家庭总体来说还是有些好办法的。很多家长会给孩子们从小立下很明确的规矩,很坚持原则,不溺爱。孩子到了十几岁,很多孩子不管家里多么富有,都要利用暑假的时间打工挣钱。如果他们遇到天生意志特别薄弱的孩子,他们会把最后的话语权拿出来:“你如果再不努力,我们要求你自食其力。拿现在的学历出去找工作。”这是美国教育的精华。今天我也得负责任地把它传递给家长们。希望我们不要走到那一步。
【美国家庭教育孩子的成功秘诀】相关文章:
1.人生成功秘诀
2.成功秘诀作文
3.成功的秘诀
4.成功的秘诀作文
6.8个成功的秘诀
8.相亲成功的秘诀
9.成功的秘诀的名言
10.创业成功的秘诀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