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管教孩子的禁忌
“小学二年级”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4篇家长管教孩子的禁忌,以下文章小编为您整理后的家长管教孩子的禁忌,供大家阅读。
篇1:家长管教孩子的禁忌
家长管教孩子的禁忌
过度保护
有时候,由于父母太注重孩子表面的需求,忽略了孩子看不见的心理需求,纵使孩子具有优秀的先天条件,却得不到应有的发展。当孩子想跑、想玩时,有的父母会害怕孩子受伤而禁止他。如此的话,孩子便会养成不好动的习惯,身体变得迟熟、孱弱多病,心智的发展也必然受到阻碍,性格也会变得退缩胆小、缺乏自信、无法面对困难。父母必须明白,关怀是心灵上的沟通,并不是行为上的干预。过分的干预既令孩子反感,也妨碍孩子潜能的发展。
过分宠爱
父母事事顺从孩子的要求,替他完成所有事情,孩子什么事情都不必动手,于是容易变得以自我为中心、任性、依赖、迟熟、不能忍让、也不懂自己照顾自己。即使表面看来柔顺温和,但当孩子长大,需要面对难题时,就可能出现性格突变。
父母的包办代替是孩子形成性格软弱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些父母对孩子百依百顺,不让孩子做任何事情。这等于剥夺了孩子自我表现的机会,导致了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萎缩……
揠苗助长
有的父母不顾孩子的发育情况,强迫他提早学站、学走路、学写字……造成孩子身心严重失衡,导致孩子出现脾气暴躁、焦虑、冷淡、退缩等问题,还可能会出现拒绝学习的问题,也不懂与人和谐相处。
过分专制
经常以权威口吻规范孩子的举动、限制他的自由、否定他的想法,会使孩子长期处于恐慌之中,无法表达自己,只懂唯唯诺诺,并使孩子失去自信,失去尝试新事物的勇气。另外,为了发泄不满,孩子会欺负比自己小的孩子。当孩子长大,他更可能会对父母存有怀恨的心理,把以往积压的不满,发泄回父母身上。
脸孔严厉
孩子无法在严肃当中感受到父母的爱,摆出严厉的脸孔,只会令孩子对父母却步。父母应避免用苛刻字眼责备孩子,即使孩子做得不够好,也应温和地给他意见,使他容易接受。
许多父母对孩子期望很高,却又很吝啬赞美自己的孩子。他们常常摆出一副长者的面孔责备孩子,以为这样才是教育,其实却忽视了赞美所带来的奇妙的教育效果。
忽略孩子优点
觉得孩子没什么长处,就算有,父母也视之为理所当然。中国人比较谦逊,所以有些父母不习惯在人前称赞孩子,有时还会不经意地批评孩子。其实,父母对孩子的评价是孩子建立自我形象的依据,如果经常提及他的缺点,孩子会怀疑自己的能力,不仅影响其自信心,甚至会认为自己一无是处,则会不思进取。
父母要及时、对应表扬孩子的良好行为。否则,孩子会弄不清楚为什么受到了表扬,因而对这个表扬不会有什么印象,更起不到强化好的行为了的目的。表扬要具体,表扬得越具体,孩子越容易明白哪些是好的行为,越容易找准努力的方向。
限制孩子说话
孩子喜欢问问题,有的父母会觉得很烦,而打断孩子的话,或要孩子安静。当别人问孩子问题时,有的父母却经常替孩子说话。这样做,会剥夺孩子练习说话的机会,导致孩子自我表达能力差,并会渐渐不再跟父母说话,严重影响亲子间的沟通。
经常对孩子唠叨
有的父母误以为多对孩子说几次,孩子就应该懂得如何做,即使在安慰孩子时,也是喋喋不休地指出孩子的过失,叮咛告诫他应该如何做,而忽略孩子的难处。父母这一做法会让孩子感到麻木,变得了无生气,没有自信。另外,唠叨还会使父母自己的脾气变得暴躁,情绪变得无法控制。
假如你一定要重复地说,那么就改变一下说话的方式和语气,将唠叨的语气改为提醒。唠叨让人厌烦,易招致怒气,提醒的语气听起来则有帮助的意味,孩子会感到父母和自己是在一起的'。
嘲笑挑剔
父母挑剔孩子的过失,经常把孩子的缺点挂在嘴边,说话刻薄,用骂人的字眼嘲笑孩子“笨手笨脚”“没用”等,甚至在别人面前斥责数落孩子,均会使孩子感到丢脸,严重损害其自尊,变得退缩、胆小、缺乏自信。须知道,孩子的自尊心一旦受到伤害,是需要一段长时间来恢复,甚至永远无法重新建立起来的。另一种可能是,孩子会对父母产生怨恨,不但不会尊重父母,长大后还会找机会报复。
对孩子乱发脾气
父母情绪不稳定、乱发脾气,会令孩子的性格变得扭曲、行为变得极端。孩子有可能变得反叛、是非不分、缺乏责任感;或是变得自闭、缺乏安全感;也可能同样爱乱发脾气。
低估孩子能力
父母质疑孩子潜能,处处要求孩子跟随自己意愿行事。使得孩子不能从失败中学习,变得习惯于依赖、习惯于被命令,变得缺乏思考力。
有的人智力过人,但意志薄弱、志趣低下;有的人是智力平平,但意志顽强、目标远大、百折不挠。任何一个正常的孩子,总有这样那样的优势或潜在的优势。因此,作为父母,应客观而清醒地分析自己孩子的特点,善于发现自己孩子的优点,让自己的孩子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以偏赅全
父母用主观的情绪和期待去看待孩子,自以为是地认定孩子的发展,并以孩子的一个特点概括其全部性格,限制了孩子的发展方向。例如,有的父母经常指责孩子“你又给我惹麻烦”、“总是这样”、“没出息”等,暗示了不能改变,会让孩子也认定自己比别人差,因而放弃改正。慢慢地,孩子便会向被认定的方向发展,做个没出息的人。认定,也容易变成偏见,导致父母经常错怪孩子,使亲子关系变得疏离,甚至使孩子变得反叛。
漠不关心
对孩子表现出漠不关心,孩子为了引起父母注意,会做出种种叛逆的行为,这些行为有可能让孩子不幸误入歧途。另一可能是,孩子觉得父母不关心他,对生命感到失望,因而走上绝路。
篇2:家长管教孩子的原则和禁忌
家长管教孩子的原则和禁忌
父母教育孩子的原则
给孩子一个选择
允许儿童按照他们自己的兴趣去做事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帮助他们成功的最佳途径之一。如果你让孩子感到她有选择去学芭蕾舞或是去练健美操的自由,她就会更卖力气地去做这两件事中她所选中的那件。
接受现在的他
如果你感兴趣的仅仅是你的孩子是否是全班最好的朗诵者,那么,你的期望就太过分了。每个孩子都是按照自己的速度来发展、成长的。把你的孩子与其他孩子相比较会让他认为,如果他没能按某一特定标准去学习、做事的话,他就是一个失败者。
是否有隐藏的困难
你是否问过你的孩子为什么突然间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或不愿做家庭作业了吗?也许他会在你的询问下说出心里话——如果孩子变得毫无动力了,通常他会有一个正当的理由。
解释你的理由
如果你不希望你的'孩子放弃钢琴教育,因为你很肯定这是对他有好处的,那么你会怎么做呢?无论你想怎么做,决不能冲你的孩子大喊大叫、声嘶力竭地训斥他。因为大叫后没几分钟,他就不再去听你在说些什么了。
重视赞扬的作用
赞扬必须是有的放矢的。你仅仅说了句“干得不错”,他就会知道,你并没有真的注意到他和他的成就。
明智的奖赏
父母会许诺,如果孩子考试考得好,他就会得到一辆自行车;如果考得不好就什么也得不到。事实上,这样对待孩子是一种可怕的态度。建议各位父母不要给你的孩子许以大奖赏。
除此之外,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还要注意什么禁忌呢?
父母教育孩子的禁忌
居高临下
这可能是传统遗留下的问题,许多父母在面对孩子时,总表现出一种居高临下的气势。专家表示:在人格上父母和孩子是平等的,如果父母总以家长自居,即使父母的批评有时百分之百正确,孩子们也会“口服心不服”。因此,专家建议:父母们应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这样大家的感觉都会很好。
求全责备
毕竟还是个孩子还小,当他在整理被褥、画画或者投掷皮球时没有做好,父母不应苛刻对待他们的表现,如果父母们总是苛刻地对孩子说,“你还差得远呢”,就会有意或无意地伤害到他们的自尊心。
频频夸奖
别以为赏识教育就是要不停地夸奖孩子,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理解,它更大程度上是指理解孩子和鼓励孩子。过度的无谓的夸奖只会使孩子骄傲自满,而且,听惯了父母夸大其辞的赞扬后,在步入社会后他们很可能只能听好话而听不进反面意见,由此人生易遭挫折。
过多限制
孩子眼中的世界不可能和父母眼中的世界一个样。父母过多的限制会让孩子感觉收到束缚,这是孩子最为反感的。
关心过头
“今天谁来了电话?”、“日记上记了些什么?”……每件事情父母都要问个明白;要知道过度关心,只会让孩子反感,因为,孩子会感觉自己的世界一直收到父母的干扰,自己的生活空间被在压缩,从而丧失特长发展的机会,甚至,引起我的逆反心理。
全盘否定
在批评孩子的时候,有些父母常容易犯的错是批评的太过,诸如“你总是撒谎”“我们家里没哪个像你这样笨的”等,这些话肯定会引起孩子的反感,从而导致拒绝接受批评教育,甚至产生“破罐破摔”的思想情绪。
是非不分
“这孩子喝酒快赶上他老爸了。”这句话到底是在表扬孩子还是在批评孩子呢?可能孩子们的理解中褒奖的成分会更多些吧!所以,父母在批评孩子是,一定要就事论事,并且让孩子知道他错在何处。
贬损他人
偶尔把自己的孩子和同龄小朋友做些横向比较是自然的,但父母更多的是看到别家孩子的优点。这样的教育,怎能起到好的效果。
事事代替
现在有许多父母事事都不让孩子干,不让孩子有自己作决定的权利,究其原因是怕孩子做不好或避免孩子遇到挫折后的伤心,但对孩子来说,不经历失败,怎能从错误中学到东西。况且,孩子在将来的某一天,终究要面临人生的重大抉择的,如果现在没有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他便无法自己把握将来。
不作楷模
许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自己首先没做好榜样,当孩子效仿父母的一些不恰当行为时,父母又要千番指责。言传身教,没有身教,言传就无从谈起,因此,为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才能起到垂范作用。
篇3:家长必看-公共场合如何优雅地管教孩子
家长必看-公共场合如何优雅地管教孩子
父母带孩子出门,难免会碰上小孩不受控制,各种哭闹戏上演,简直就是“人来疯”,把父母气得够呛,也让无数爸妈为此伤透脑筋。
在公共场合,父母应该如何管教孩子呢?
1、要提前做好预防
带孩子外出玩耍,先提前跟孩子说好要去哪儿,去做什么。定格约定:到了之后不要乱跑乱跳,也不能乱发脾气,如果做不到这些要求我们就不去了。比如说:我们去朋友家做客,到了要有礼貌,不能人来疯等。
孩子都是讲道理的,只是到了陌生的环境之中,孩子很是兴奋才会表现出与平时不一样的好动,父母提前打个预防针很有必要。
2、时时留意你的孩子
如果小孩出门时特别爱作怪,可能是因为他们觉得爸爸妈妈的注意力不在自己身上,让他们没有安全感,故意“表演”来引起注意。
所以出门在外也要不时与孩子互动。
3、照顾好孩子的基本需要
别带着又累又饿的小孩出门。就算你是要出门吃饭,也必须考虑到孩子可能在上餐之前就饿了,因此得先准备好点心。
天气太热最好带一些水喝小风扇之类的出门。
4、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如果带孩子去商场购物,孩子非要吵着买买买,家长不能满足孩子的要求,他们就哭闹,管教他们闹得更厉害!
人来人往的,自然不好。这时候想个招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比如:包包里放着孩子平时最喜欢的故事书,小玩具。拿出来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5、马上离开现场
如果孩子在人群多的共公场合大发脾气,父母首先要冷静下来,带着孩子快速离开现场。而不是让所有人群看到大人和孩子在对峙,这样子很难解决问题。离开之后,父母再进行管教。
6、听孩子的.解释,耐心地和孩子讲道理
当小孩在公共场合乱发脾气,试着问他:“你看起来很生气,怎么了?”“原来是这样,我们一起想想可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好吗?”感觉到被倾听、被理解的孩子,比较容易冷静下来。
也可以把孩子拿到一边人群较少的地方,蹲下身来,和孩子好好沟通,不要把孩子当成什么也听不懂的小屁孩,很多时候他们还是讲道理的。
孩子哭闹原因无非就几种,家长们要了解原因,及时作出回应和关注,教孩子用恰当方式解决问题,只要你认真讲,孩子是听你讲道理的!
篇4:管教孩子的8大忌讳,每都关乎孩子的未来!转给家长
管教孩子的8大忌讳,每一条都关乎孩子的未来!(转给家长)
越来越多父母重视孩子的教育了,家庭教育看似简单,但要想把家庭教育做好,却是一门很深的学问。
忌讳一
过度溺爱孩子
法国教育家卢梭说:“你知道运用什么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这个方法就是对他百依百顺,就是溺爱。”
溺爱孩子的父母喜欢替孩子包办一切,这样必然会让孩子失去独立的能力。
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会变得越来越胆小,没有自信。
对父母养成依赖心理,这种孩子最终会变成家里的小霸王,甚至不懂得尊重别人。
所以,家长请你舍得放手,还孩子一次独立的机会。
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意识才是真正为孩子好。
犹太妈妈教育孩子的秘诀:“心软是害,狠心是爱。谁溺爱孩子,谁总有一天会为孩子包扎伤口。”
忌讳二
揠苗助长
成长是需要时间的,你要顺其自然。
在这个焦虑的世代,很多家长都被“不要输在起跑线上”、“成名要趁早”等教育理念影响着。
似乎多报几个培训班,把孩子的成绩搞上去,这样才是父母应该为孩子做的事情。
其实在幼儿园阶段,属于学龄前。
这段时间应该是孩子一生中最快乐,最幸福,最无忧无虑的时间。
可是很多幼儿园的小朋友被逼着写拼音认汉字,做算术学英语。
周末还要去上各种特色班,兴趣班,这种超前的学习其实违背了孩子的天性。
这也做会打乱孩子的身心发展秩序。
哲学家卢梭说:“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秩序,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
忌讳三
看不到孩子的长处
俗话说“看不到孩子优点的父母,养不出有出息的孩子”。
其实孩子会在父母的赏识中感受到期望和肯定。
父母的“期望”能给孩子指明前进的方向,而“肯定”则可以给孩子带来自信和动力。
父母的赏识和积极的评价会对孩子的自信心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果父母总是觉得孩子没什么长处,那就很容易使他天份无从发挥。
这样不仅影响其自信心,甚至会认定自己一无是处,更不思进取。
父母要知道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小天才,而他们身上的独特之处需要父母去观察和发现。
父母要经常给予孩子鼓励与肯定,让他们相信自己,完善自己。
忌讳四
不懂尊重孩子
一个孩子从小得到大人的尊重,长大后他也会懂得该如何去尊重他人。
孩子最初的受人尊重的感觉是从父母那里得到的,尊重别人的意识也是在生活中经过多次训练、教育逐渐建立起来的。
父母对孩子的尊重可以使他们形成自尊心。
为人父母,要放下架子,把孩子和自己放在平等的.位置上,努力寻求与孩子心理上的沟通与默契。
切勿以权威口吻规范孩子的举动、限制他的自由、否定他的想法。
尊重孩子,才能让他们感受到父母的爱和自身的价值。
孩子也会由此学会尊重父母、尊重他人。
忌讳五
对孩子喋喋不休
很多家长都进入一个这样的误区,觉得多对孩子说几次,他就应该懂得如何做。
研究证明:反反复复说同样的话,会让人产生一种习惯性的模糊听觉,也就是明明在听,却根本不入心里去。
做为父母,不要老是责怪孩子不听话,也该静下心来想想,是否是自己真的太唠叨了。
对孩子没完没了地唠叨,实际上,唠叨不但不会起到效果,反而还会产生很多负面的影响。
与其喋喋不休地说教,还不如自己努力给孩子看,给孩子树立好榜样。
忌讳六
对孩子大喊大叫
对孩子吼叫可能是家长最不明智的行为,这样也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经常采用大喊大叫的方式对孩子进行约束的父母,教育出来的孩子更有可能出现人身攻击、语言攻击和社会退缩的状况。
对孩子大喊大叫,这会挫伤孩子的勇气,让他产生恐惧感。
时间长了,孩子就会缺乏安全感、胆小、恐惧、缺乏信心。
其实管教孩子没必要大喊大叫,有时候学习倾听更有助于你更深地理解孩子。
只有倾听孩子的心声,他才会向你敞开心扉,说出他的想法和感受。
忌讳七
使用冷暴力
“自己一边玩去”、“你怎么这么笨啊”、“你烦不烦啊”、“再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
这些话你有没有对孩子说过呢,其实在说这些话的过程中你就对孩子使用了冷暴力。
对孩子忽视冷漠、彻底否定、把情绪转移给孩子、对孩子期望过高等等都是冷暴力的表现。
其实冷暴力的杀伤力很大,很对冷暴力的产生就是通过家长随口而出的话语传递出来的。
家长随便一句冷嘲热讽的话,哪怕是一句小小的暗示也具有相当大的杀伤力。
很多家长只顾着给孩子更好的物质条件,但是却忽视了孩子的精神需求。
在冷暴力的长期侵蚀之下,孩子的性格会越来越冷漠、孤僻。
所以,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需要给孩子更多的陪伴和回应。
积极的回应能够给孩子更多鼓励,能够激发他们的潜能。
忌讳八
贬低孩子的能力
故意轻视、贬低孩子的能力,这是“精神惩罚”的一种表现。
家长不能经常跟孩子说一些贬低他的话.
例如:“你真是猪脑子”、“你咋这么笨呢?”“这点事情都做不好,你还能做什么?”
如果你经常会对孩子说这些话,你这样只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
看《少年说》这个节目看到很多孩子控诉父母总是把别人家的孩子来跟自己比较。
“别人家的孩子”这句话,很可能会毁了孩子,这并不是耸人听闻。
其实,每个孩子都会有他的优势和劣势,很多家长只看到了孩子的劣势,却忽视了孩子的优势。
总是把孩子和别的孩子进行比较,真的没什么好处。
你这样只会贬低他们的实际能力,打击他们的自信心。
管教孩子,千万别触犯以上这8大忌讳。
别让你错误的教育方式,毁掉孩子的未来!
【家长管教孩子的禁忌】相关文章:
4.家长评价孩子
6.孩子给家长颁奖词
7.孩子致家长一封信
9.家长孩子的感言
10.家长对孩子评语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