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将进酒》原文释义赏析
“yangguo1919”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1篇李白《将进酒》原文释义赏析,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李白《将进酒》原文释义赏析,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篇1:李白《将进酒》原文释义赏析
李白《将进酒》原文释义赏析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倾耳听 一作: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不足贵 一作:何足贵;不复醒 一作:不愿醒/不用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古来 一作:自古;惟 通:唯)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译文
你难道看不见那黄河之水从天上奔腾而来,
波涛翻滚直奔东海,再也没有回来。
你没见那年迈的父母,对着明镜感叹自己的白发。
年轻时的满头青丝如今已是雪白一片。(喻意青春短暂)
(所以)人生得意之时就应当纵情欢乐,
不要让这金杯无酒空对明月。
每个人的出生都一定有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黄金千两(就算)一挥而尽,它也还是能够再得来。
我们烹羊宰牛姑且作乐,
(今天)一次性痛快地饮三百杯也不为多!
岑夫子和丹丘生啊!
快喝酒吧!不要停下来。
让我来为你们高歌一曲,
请你们为我倾耳细听:
整天吃山珍海味的豪华生活有何珍贵,
只希望醉生梦死而不愿清醒。
自古以来圣贤无不是冷落寂寞的,
只有那会喝酒的人才能够留传美名。
陈王曹植当年宴设平乐观的事迹你可知道,
斗酒万千也豪饮,让宾主尽情欢乐。
主人呀,你为何说我的钱不多?
只管买酒来让我们一起痛饮。
那些什么名贵的五花良马,昂贵的千金狐裘,
把你的小儿喊出来,都让他拿去换美酒来吧。
让我们一起来消除这无穷无尽的万古长愁!
注释
⑴将进酒:属汉乐府旧题。将(qiāng):愿,请。
《将进酒》选自《李太白全集》。
这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十一年(752)。距诗人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达八年之久。当时,他跟岑勋曾多次应邀到嵩山(在今河南登封市境内)元丹丘家里做客。
⑵君不见:你没有看见吗?是乐府体诗中提唱的常用语。君:你,此为泛指。
天上来:黄河发源于青海,因那里地势极高,故称。
⑶高堂:在高堂上。另译为父母。
朝:早晨。青丝:黑发。此句意为在高堂上面对明镜,深沉悲叹那一头白发。
⑷得意:适意高兴的时候。
⑸须:应当。尽欢:纵情欢乐。千金:大量钱财。还复来:还会再来。且为乐:姑且作乐。会须:应当。
⑹岑夫子:指岑(cén)勋。丹丘生:元丹丘。二人均为李白的好友。
⑺杯莫停:一作“君莫停”。
⑻与君:给你们,为你们。君,指岑、元二人。
⑼倾耳听:一作“侧耳听”。倾耳:表示注意去听。
⑽钟鼓:富贵人家宴会中奏乐使用的乐器。
馔(zhuàn)玉:美好的食物。形容食物如玉一样精美。馔,食物。玉,像玉一般美好。
⑾不愿醒:也有版本为“不用醒”或“不复醒”。(现高中教材之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古代诗歌诗歌散文欣赏中是----但愿长醉不愿醒)
⑿陈王:指陈思王曹植。
篇2:李白《将进酒》原文及赏析
李白《将进酒》原文及赏析
《将进酒》全诗五音繁会,句式长短参差,气象不凡。此篇如鬼斧神工,足以惊天地、泣鬼神,是诗仙李白的巅峰之作。下面是李白《将进酒》原文及赏析,快来看看吧!
原文: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译文:
你可见黄河水从天上流下来,波涛滚滚直奔向东海不回还。
你可见高堂明镜中苍苍白发,早上满头青丝晚上就如白雪。
人生得意时要尽情享受欢乐,不要让金杯空对皎洁的明月。
天造就了我成材必定会有用,即使散尽黄金也还会再得到,
煮羊宰牛姑且尽情享受欢乐,一气喝他三百杯也不要嫌多。
岑夫子啊、丹丘生啊,快喝酒啊,不要停啊。
我为在坐各位朋友高歌一曲,请你们一定要侧耳细细倾听。
钟乐美食这样的富贵不稀罕,我愿永远沉醉酒中不愿清醒。
圣者仁人自古就寂然悄无声,只有那善饮的人才留下美名。
当年陈王曹植平乐观摆酒宴,一斗美酒值万钱他们开怀饮。
主人你为什么说钱已经不多,你尽管端酒来让我陪朋友喝。
管它名贵五花马还是狐皮裘,快叫侍儿拿去统统来换美酒,与你同饮来消融这万古常愁。
赏析:
一生以大鹏自喻的天才诗人李白,在天宝元年(742)终于获得了振翅而起、飞抵长安的机会。他怀揣建功立业的理想,却只能待诏翰林,不久因恃才傲物,遭权贵诋毁,于天宝三载(744),被唐玄宗“赐金放还”而梦断长安,又开始了其求仙访道的漫游生活。“中天摧兮力不济”(《临路歌》),一只飞振八裔的大鹏,半空跌落,铩羽而归!此后,他只能以受伤的双翼拍击茫无边际的人生苦海,那簸却的沧溟之水,更多的却是政治失意的牢骚与怨怼。而此类情绪一经酒精的刺激,便朝着极大化的方向膨胀,最终以火山爆发的气势喷涌而出,表现出既豪且狂的抒情风貌。或许有人会以为这是一种消极的情绪,没有传递正能量,不过是“吃货”兼“酒徒”的李白在泄一己私愤而已。其实,诗人李白的牢骚、怨怼是基于他对大唐盛世的热望,对国家君主的忠诚而抒发的。此中饱含诗人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极富家国之忧患意识,他不一定具有经世之才,但他确有“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之志。若问李白的诗里为何常含幽愤,答案只能是:他对自己所处的时代爱得太深沉,其理想之翼,若垂天之云,大唐帝国“则其负大翼也无力”。因而,其怨怼之作同样富有元气内充、真力弥满的盛唐气象。①他的传世名篇《将进酒》便是典型诗例。
《将进酒》大约作于天宝十一年(752),距诗人长安被弃约八年之久。其“落羽辞金殿”的伤痛并未痊愈,反而时常旧病复发,且一发则斗转天动、山摇海倾。虽空举世之酒樽亦不足以发抒其幽愤。本篇是古题乐府,题意为“请人饮酒”,系汉乐府《鼓吹曲·铙歌》中的曲辞,因声辞杂写,现已难辨其意,只能从古辞“将进酒,乘大白”大略可知内容多写“饮酒放歌”。李白大概是借此发挥而已。那么,其《将进酒》是如何在牢骚、怨怼之中折射出盛唐气象的呢?本文拟就此作一粗浅探讨。
诗篇甫一发端便石破天惊,气势非凡。诗人用两个“君不见”领起的诗句,借助强大的视觉冲击,将“人生苦短”的母题无限放大,从而进行审美观照。李白的这种敏感于时间的悲慨,其实,他之前的文人早已有之,但皆不及其力量与气度。“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两句着眼于天上人间的巨大落差,以黄河之水的奔流不返比喻时间的疾驰而去、不可逆转。写得真是有若雷霆乍惊,亦如雪山骤崩,令人猝不及防。“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这两句将人生两端的镜头直接剪辑在一起,中间省略了时间渐变的缓慢过程,将一条“线段”压缩成紧挨着的两个“端点”——青春与暮年——就是为了获取触目惊心的艺术效果。比兴、夸饰的诗句以排山倒海之势奔涌而至,让读者深味这巨大无比的悲哀,且能感动激发,引人沉思共鸣。李白的这种迟暮之悲是与其强烈的功业意识相关联的,这里有“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屈原《离骚》)的惶恐惊悸。但又绝不类同于那种平弱无力的伤感、闲愁,它没有“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的凄美,也没有“一川烟草,满城风絮”(贺铸《青玉案》)的缠绵,更没有“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虚幻。李白在诗中的情感是外向的,而非内敛;是强烈的,而非孱弱;是关乎人生修为的,但又绝非空虚无聊、不能自拔。这就是由时代精神和诗人之心性禀赋决定的诗歌气象的差异,李白本篇所表现的盛唐气象,可谓空前绝后,不可复制。
既然岁月不居、人生易老,理想又难以实现,那该如何直面这残酷的现实呢?李白并没有颓废,而是从苦痛的漩涡中奋然腾起,擎举其最为得意的酒樽,放声高歌:“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诗人不遮不掩地鼓吹要及时行乐、享受当下生活。李白的率真应该也是一流的率真。他的主张就是化苦忧为享受。一旦政治失意,那便抽身而去——享受!物质的与精神的,一并享受,并且是追求最大限度的满足。与二三好友,把酒对月,推心置腹,畅抒幽愤,此即李白所说的“得意”。得意尽欢,金樽莫空,“酒”成了关联物质与精神的重要媒介。诗人其实是在以“豪”写“悲”,借物质层面的酒的豪饮来抒发精神层面的情的愤懑,照现在的流行说法,李白喝的不是酒,而是一杯一杯的失意。因而,“人生得意”二句是诗人李白的牢骚语、愤激语,这两句在情感抒写的自然、坦诚上折射出了盛唐气象。
李白对于自己的悲喜之情,常常是直抒胸臆,“他不受世俗的约束,没有人事的顾虑,甚至不经过理智的思考,他表达自己的人性需求时,只是一任真性的宣泄。”②是的,李白以自己真色天成的诗人气质传达了最普遍最本质的人性需求。该需求在“天生我材必有用”至“会须一饮三百杯”这四句中得到了进一步的表现。“天生我材”二句带有自嘲口吻,意谓“我”虽无安邦济世的才具,仿佛于世无补,但“我”还是必定有所用处的——毕竟能赋诗属文,发发牢骚;千金散尽又算得了什么?喝酒的钱总会有的,尽管目前是“归来无产业,生事如转蓬”(《赠从兄襄阳少府皓》),酒还是要照喝不误的!你看,这还是典型的逐臣口吻,还是满腹牢骚。或许有人会说这两句表现了李白对于人生的乐观、自信的信念。我以为,这只说对了一半。而另一半强烈的怨怼情绪还没有准确把握。李白在这里的意思是说像我这样的文学俊才,竟然一无用处,以致穷困潦倒,浪迹江湖。“能言终见弃,还向陇西飞”(《初出金门寻王侍御不遇咏壁上鹦鹉》),朝廷容不下“敢进兴亡言”(《书情赠蔡舍人雄》)的正直之士,李白只好又飞回他的原点。带着这种强烈的政治失落感,诗人只得借助物欲的充分满足来表现其精神层面的豪纵气势:“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这仍旧是以“豪”写“悲”,以“狂”写“愁”的路子。李白的人生享受,与其说是物欲的,不如说是精神的,我们从这豪饮狂吃的'场面里体会到的却是诗人酣畅淋漓的快意和精神个性的张扬。如果以为李白仅仅是为了满足以喝酒为中心的享乐生活,那就意味着我们读的不是诗歌,而是关于李白酗酒的实录。
李白的牢骚、怨怼之发泄是其人性的正常需求,因其具有天生的浪漫气质和桀骜不顺的个性,这类发泄常有洪水决堤、一泻千里之势,且往往朝极端处发展,成为诗仙所独具的意气飞扬的狂放。这也是盛唐气象的表现。“岑夫子、丹丘生”至“惟有饮者留其名”这层内容便集中笔墨写出了诗人的狂态、狂言。酒酣耳热之际,狂情渐趋高潮。首先是尽显狂态,诗人反客为主,热情劝酒:“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三字一顿的短促句式,活画出频频相邀、“飞羽觞而醉月”(《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的狂欢场景。岑夫子即岑勋,丹丘生即元丹丘,此二人皆李白好友,当时是元丹丘在家中设宴款待。李白面对两位酒友毫无顾忌地发泄牢骚,可见他们交情深厚,有情意相通之处。真正的朋友之间无需设防,也不必拘于世俗礼法,故而,诗人进一步“以自我为中心”地要求道:“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其率性而为的狂态的确可爱!然后是口出“狂言”,诗人对功名富贵、历代圣贤给予了无情的“全面否定”:“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用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钟鼓”,指豪门贵族之家的音乐。“馔玉”,指精美如玉的食物。“钟鼓馔玉”借指豪华富贵的生活。李白其实是热衷于豪华富贵、功名利禄的,“龙驹雕镫白玉鞍,象床绮食黄金盘。当时笑我微贱者,却来请谒为交欢。”(《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这是对长安待诏翰林生活的回忆,虽说有对势利小人的讽刺,但个中亦有不无得意的炫耀。他热衷功名富贵,但决不会因此妨碍对人性自由的追求;同时,他也有清醒的认识:“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江上吟》)所谓功名富贵,他是得之则欣喜若狂,失之则断然否定——有什么值得留恋、钦羡的?显然,这是求之不得或得之复失的满腔愤懑,仍是牢骚语与满纸不平之气!因而,他喟然长叹:“但愿长醉不用醒。”还是长醉于酒乡来得安静,何必用清醒的眼光去看取这黑暗的现实呢?接着,他又愤愤然地否定自古以来的圣贤人物,他们不都寂寞地逝去了吗?什么也没留下,谁也不了解他们,只有那些全身保命的饮者倒还千古留名。这是李白对自古圣贤的大不敬吗?是狂妄无知吗?读者千万不可当真!此乃诗人在政治上严重受挫之后发出的牢骚语、愤激语,甚至是诅咒语!敦煌手写本《唐人选唐诗》上将此句写为“古来圣贤皆死尽”,可能更符合李白的狂傲个性,更能见出他不能为世所用的痛苦。在李白这里,痛苦的极端处常常就是一个“狂”字。杜甫对此有最真切的体认,他在《不见》中说:“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这对我们读者理解李白的真实情感大有裨益。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李白由自己的狂饮联想到陈王曹植“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曹植《名都篇》)的历史画面,不禁感慨万千。曹植虽位为藩王,却类似囚徒,长期生活在曹丕父子的猜忌排挤之中,其怀才不遇的悲愤也只能以走马射猎、狂饮美酒的方式来平息。李白从曹植的痛苦里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故而引以为同调,并借此劝主人不要吝啬那几个酒钱:“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酒尽管沽取对酌,没钱了咋办?“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诗人要费尽千金买一醉,只为“与尔同销万古愁”!至诗篇末尾,终于逼出一个久郁心中的“愁”字。
全篇以“悲”起,以“愁”结,中间的主体部分却只见酒之豪饮狂醉,综而观之,诗人是在借酒浇愁,挥斥幽愤。而李白的幽愤全以牢骚语出之,又全系于诗人的政治理想与时代社会的巨大冲突。本篇无论是傲岸不羁、纵酒狂歌的抒情形象,还是雷霆万钧、狂飚突起的抒情气势,都极富盛唐气象。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写作时间,说法不一。郁贤皓《李白集》认为此诗约作于开元二十四年(736)前后。黄锡珪《李太白编年诗集目录》系于天宝十一载(752)。一般认为这是李白天宝年间离京后,漫游梁、宋,与友人岑勋、元丹丘相会时所作。
唐玄宗天宝初年,李白由道士吴筠推荐,由唐玄宗招进京,命李白为供奉翰林。不久,因权贵的谗毁,于天宝三载(744年),李白被排挤出京,唐玄宗赐金放还。此后,李白在江淮一带盘桓,思想极度烦闷,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李白作此诗时距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有八年之久。这一时期,李白多次与友人岑勋(岑夫子)应邀到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登高饮宴,借酒放歌。诗人在政治上被排挤,受打击,理想不能实现,常常借饮酒来发泄胸中的郁积。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以抒发满腔不平之气。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篇3:李白《将进酒》原文及赏析
《将进酒》全诗五音繁会,句式长短参差,气象不凡。此篇如鬼斧神工,足以惊天地、泣鬼神,是诗仙李白的巅峰之作。下面是李白《将进酒》原文及赏析,快来看看吧!
原文: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李白《将进酒》全文带拼音
qiāng jìn jiǔ
将 进 酒
lǐ bái
李白
jūn bú jiàn huáng hé zhī shuǐ tiān shàng lái,bēn líu dào haǐ bú fù huí
君 不 见 黄 河 之 水 天 上 来,奔 流 到 海 不 复 回。
jūn bú jiàn gāo táng míng jìng bēi bái fà ,zhāo rú qīng sī mù chéng xuě
君 不 见 高 堂 明 镜 悲 白 发,朝 如 青 丝 暮 成 雪。
rén shēng dé yì xū jìn huān ,mò shǐ jīn zūn kōng duì yuè
人 生 得 意 须 尽 欢,莫 使 金 樽 空 对 月。
tiān shēng wǒ cái bì yǒu yòng ,qiān jīn sàn jìn huán fù lái
天 生 我 材 必 有 用,千 金 散 尽 还 复 来。
pēng yáng zaǐ niú qǐe wéi lè ,huì xū yì yǐn sān bǎi bēi
烹 羊 宰 牛 且 为 乐,会 须 一 饮 三 百 杯。
cén fū zǐ ,dān qīu shēng ,qiāng jìn jǐu ,bēi mò tíng
岑 夫 子,丹 丘 生,将 进 酒,杯 莫 停。
yǔ jūn gē yì qǔ ,qǐng jūn wèi wǒ qīng ěr tīng
与 君 歌 一 曲,请 君 为 我 倾 耳 听。
zhōng gǔ zhuàn yù bù zú guì ,dàn yuàn cháng zuì bù fù xǐng
钟 鼓 馔 玉 不 足 贵,但 愿 长 醉 不 复 醒。
gǔ lái shèng xián jiē jì mò ,wéi yǒu yǐn zhě liú qí míng
古 来 圣 贤 皆 寂 寞,惟 有 饮 者 留 其 名。
chén wáng xī shī yàn píng lè ,dǒu jǐu shī qiān zì huān xuè
陈 王 昔 时 宴平乐,斗 酒 十 千 恣 欢 谑。
zhǔ rén hé wèi yán shǎo qián ,jīng xū gū qǔ duì jūn zhuó
主 人 何 为 言 少 钱,径 须 沽 取 对 君 酌。
wǔ huā mǎ ,qiān jīn qíu
五 花 马,千 金 裘,
hū ér jiāng chū huàn měi jiǔ ,yǔ ěr tóng xiāo wàn gǔ chóu
呼 儿 将 出 换 美 酒,与 尔 同 销 万 古 愁。
译文:
你可见黄河水从天上流下来,波涛滚滚直奔向东海不回还。
你可见高堂明镜中苍苍白发,早上满头青丝晚上就如白雪。
人生得意时要尽情享受欢乐,不要让金杯空对皎洁的明月。
天造就了我成材必定会有用,即使散尽黄金也还会再得到,
煮羊宰牛姑且尽情享受欢乐,一气喝他三百杯也不要嫌多。
岑夫子啊、丹丘生啊,快喝酒啊,不要停啊。
我为在坐各位朋友高歌一曲,请你们一定要侧耳细细倾听。
钟乐美食这样的富贵不稀罕,我愿永远沉醉酒中不愿清醒。
圣者仁人自古就寂然悄无声,只有那善饮的人才留下美名。
当年陈王曹植平乐观摆酒宴,一斗美酒值万钱他们开怀饮。
主人你为什么说钱已经不多,你尽管端酒来让我陪朋友喝。
管它名贵五花马还是狐皮裘,快叫侍儿拿去统统来换美酒,与你同饮来消融这万古常愁。
注释
①将(qiāng)进酒:请饮酒。乐府古题,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乐府诗集》卷十六引《古今乐录》曰:“汉鼓吹铙歌十八曲,九曰《将进酒》。”《敦煌诗集残卷》三个手抄本此诗均题作“惜罇空”。《文苑英华》卷三三六题作“惜空罇酒”。将,请。
②君不见:乐府诗常用作提醒人语。天上来:黄河发源于青海,因那里地势极高,故称。
③高堂:房屋的正室厅堂。一说指父母,不合诗意。一作“床头”。
④青丝:形容柔软的黑发。一作“青云”。成雪:一作“如雪”。
⑤得意:适意高兴的时候。
⑥樽:酒杯。一作“罇”。
⑦“天生”句:一作“天生我材必有开”,一作“天生我身必有财”,一作“天生吾徒有俊才”。
⑧千金:一作“黄金”。
⑨“会须”句:《世说新语·文学》注引《郑玄别传》载:袁绍为郑玄饯行,三百余人向玄敬酒,“自旦及暮,度玄饮三百余杯,而温克之容,终日无怠。”会须,应当,应该。
⑩岑夫子:岑勋,南阳人,李白好友。
丹丘生:元丹丘,当时隐士,李白好友。
杯莫停:一作“君莫停”。
与君:给你们,为你们。君,指岑、元二人。
倾耳听:一作“侧耳听”。
钟鼓馔(zhuàn)玉:形容富贵豪华的生活。钟鼓,鸣钟击鼓作乐。馔玉,美好的饮食。馔,吃喝。玉,像玉一样美好。此句一作“钟鼓玉帛岂足贵”,一作“钟精玉席岂足贵”。
不复:一作“不用”,一作“不愿”。
寂寞:这里是被世人冷落的意思。一作“死尽”。
陈王:即曹植,因封于陈(今河南淮阳一带),死后谥“思”,世称陈王或陈思王。宴:举行宴会。平乐(lè):观名,汉明帝所建,在洛阳西门外,为汉代富豪显贵的娱乐场所。曹植《名都篇》:“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李善注:“平乐,观名。”
斗酒十千:一斗酒价值十千钱,极言酒的名贵。恣欢谑(xuè):尽情地娱乐欢饮。恣,放纵、无拘束。谑,玩笑。
何为:为什么。言少钱:一作“言钱少”。
径须沽取:那就应该买了来。径须,干脆、只管。径,即、就。须,应当。沽,通“酤”,买或卖,这里指买。取,语助词,表示动作的进行。此句一作“且须沽酒共君酌”。
五花马:谓马之毛色作五色花纹者,极言马的名贵。一说唐代开元、天宝年间,上层社会讲究马的装饰,常将马鬣剪成花瓣形,剪成五瓣的称五花马。见《图画见闻志》。
千金裘:珍贵的皮衣。《史记·孟尝君列传》:“此时孟尝君有一狐白裘,直(值)千金,天下无双。”
“呼儿”句:《西京杂记》载,司马相如初与卓文君还成都,家贫,曾用鹔鹴裘换酒。将,拿。
尔:你。
赏析:
一生以大鹏自喻的天才诗人李白,在天宝元年(742)终于获得了振翅而起、飞抵长安的机会。他怀揣建功立业的理想,却只能待诏翰林,不久因恃才傲物,遭权贵诋毁,于天宝三载(744),被唐玄宗“赐金放还”而梦断长安,又开始了其求仙访道的漫游生活。“中天摧兮力不济”(《临路歌》),一只飞振八裔的大鹏,半空跌落,铩羽而归!此后,他只能以受伤的双翼拍击茫无边际的人生苦海,那簸却的沧溟之水,更多的却是政治失意的牢骚与怨怼。而此类情绪一经酒精的刺激,便朝着极大化的方向膨胀,最终以火山爆发的气势喷涌而出,表现出既豪且狂的抒情风貌。或许有人会以为这是一种消极的情绪,没有传递正能量,不过是“吃货”兼“酒徒”的李白在泄一己私愤而已。其实,诗人李白的牢骚、怨怼是基于他对大唐盛世的热望,对国家君主的忠诚而抒发的。此中饱含诗人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极富家国之忧患意识,他不一定具有经世之才,但他确有“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之志。若问李白的诗里为何常含幽愤,答案只能是:他对自己所处的时代爱得太深沉,其理想之翼,若垂天之云,大唐帝国“则其负大翼也无力”。因而,其怨怼之作同样富有元气内充、真力弥满的盛唐气象。①他的传世名篇《将进酒》便是典型诗例。
《将进酒》大约作于天宝十一年(752),距诗人长安被弃约八年之久。其“落羽辞金殿”的伤痛并未痊愈,反而时常旧病复发,且一发则斗转天动、山摇海倾。虽空举世之酒樽亦不足以发抒其幽愤。本篇是古题乐府,题意为“请人饮酒”,系汉乐府《鼓吹曲·铙歌》中的曲辞,因声辞杂写,现已难辨其意,只能从古辞“将进酒,乘大白”大略可知内容多写“饮酒放歌”。李白大概是借此发挥而已。那么,其《将进酒》是如何在牢骚、怨怼之中折射出盛唐气象的呢?本文拟就此作一粗浅探讨。
诗篇甫一发端便石破天惊,气势非凡。诗人用两个“君不见”领起的诗句,借助强大的视觉冲击,将“人生苦短”的母题无限放大,从而进行审美观照。李白的这种敏感于时间的悲慨,其实,他之前的文人早已有之,但皆不及其力量与气度。“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两句着眼于天上人间的巨大落差,以黄河之水的奔流不返比喻时间的疾驰而去、不可逆转。写得真是有若雷霆乍惊,亦如雪山骤崩,令人猝不及防。“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这两句将人生两端的镜头直接剪辑在一起,中间省略了时间渐变的缓慢过程,将一条“线段”压缩成紧挨着的两个“端点”——青春与暮年——就是为了获取触目惊心的艺术效果。比兴、夸饰的诗句以排山倒海之势奔涌而至,让读者深味这巨大无比的悲哀,且能感动激发,引人沉思共鸣。李白的这种迟暮之悲是与其强烈的功业意识相关联的,这里有“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屈原《离骚》)的惶恐惊悸。但又绝不类同于那种平弱无力的伤感、闲愁,它没有“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的凄美,也没有“一川烟草,满城风絮”(贺铸《青玉案》)的缠绵,更没有“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虚幻。李白在诗中的情感是外向的,而非内敛;是强烈的,而非孱弱;是关乎人生修为的,但又绝非空虚无聊、不能自拔。这就是由时代精神和诗人之心性禀赋决定的诗歌气象的差异,李白本篇所表现的盛唐气象,可谓空前绝后,不可复制。
既然岁月不居、人生易老,理想又难以实现,那该如何直面这残酷的现实呢?李白并没有颓废,而是从苦痛的漩涡中奋然腾起,擎举其最为得意的酒樽,放声高歌:“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诗人不遮不掩地鼓吹要及时行乐、享受当下生活。李白的率真应该也是一流的率真。他的主张就是化苦忧为享受。一旦政治失意,那便抽身而去——享受!物质的与精神的,一并享受,并且是追求最大限度的满足。与二三好友,把酒对月,推心置腹,畅抒幽愤,此即李白所说的“得意”。得意尽欢,金樽莫空,“酒”成了关联物质与精神的重要媒介。诗人其实是在以“豪”写“悲”,借物质层面的酒的豪饮来抒发精神层面的情的愤懑,照现在的流行说法,李白喝的不是酒,而是一杯一杯的失意。因而,“人生得意”二句是诗人李白的牢骚语、愤激语,这两句在情感抒写的自然、坦诚上折射出了盛唐气象。
李白对于自己的悲喜之情,常常是直抒胸臆,“他不受世俗的约束,没有人事的顾虑,甚至不经过理智的思考,他表达自己的人性需求时,只是一任真性的宣泄。”②是的,李白以自己真色天成的诗人气质传达了最普遍最本质的人性需求。该需求在“天生我材必有用”至“会须一饮三百杯”这四句中得到了进一步的表现。“天生我材”二句带有自嘲口吻,意谓“我”虽无安邦济世的才具,仿佛于世无补,但“我”还是必定有所用处的——毕竟能赋诗属文,发发牢骚;千金散尽又算得了什么?喝酒的钱总会有的,尽管目前是“归来无产业,生事如转蓬”(《赠从兄襄阳少府皓》),酒还是要照喝不误的!你看,这还是典型的逐臣口吻,还是满腹牢骚。或许有人会说这两句表现了李白对于人生的乐观、自信的信念。我以为,这只说对了一半。而另一半强烈的怨怼情绪还没有准确把握。李白在这里的意思是说像我这样的文学俊才,竟然一无用处,以致穷困潦倒,浪迹江湖。“能言终见弃,还向陇西飞”(《初出金门寻王侍御不遇咏壁上鹦鹉》),朝廷容不下“敢进兴亡言”(《书情赠蔡舍人雄》)的正直之士,李白只好又飞回他的原点。带着这种强烈的政治失落感,诗人只得借助物欲的充分满足来表现其精神层面的豪纵气势:“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这仍旧是以“豪”写“悲”,以“狂”写“愁”的路子。李白的人生享受,与其说是物欲的,不如说是精神的,我们从这豪饮狂吃的场面里体会到的却是诗人酣畅淋漓的快意和精神个性的张扬。如果以为李白仅仅是为了满足以喝酒为中心的享乐生活,那就意味着我们读的不是诗歌,而是关于李白酗酒的实录。
李白的牢骚、怨怼之发泄是其人性的正常需求,因其具有天生的浪漫气质和桀骜不顺的个性,这类发泄常有洪水决堤、一泻千里之势,且往往朝极端处发展,成为诗仙所独具的意气飞扬的狂放。这也是盛唐气象的表现。“岑夫子、丹丘生”至“惟有饮者留其名”这层内容便集中笔墨写出了诗人的狂态、狂言。酒酣耳热之际,狂情渐趋高潮。首先是尽显狂态,诗人反客为主,热情劝酒:“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三字一顿的短促句式,活画出频频相邀、“飞羽觞而醉月”(《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的狂欢场景。岑夫子即岑勋,丹丘生即元丹丘,此二人皆李白好友,当时是元丹丘在家中设宴款待。李白面对两位酒友毫无顾忌地发泄牢骚,可见他们交情深厚,有情意相通之处。真正的朋友之间无需设防,也不必拘于世俗礼法,故而,诗人进一步“以自我为中心”地要求道:“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其率性而为的狂态的确可爱!然后是口出“狂言”,诗人对功名富贵、历代圣贤给予了无情的“全面否定”:“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用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钟鼓”,指豪门贵族之家的音乐。“馔玉”,指精美如玉的食物。“钟鼓馔玉”借指豪华富贵的生活。李白其实是热衷于豪华富贵、功名利禄的,“龙驹雕镫白玉鞍,象床绮食黄金盘。当时笑我微贱者,却来请谒为交欢。”(《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这是对长安待诏翰林生活的回忆,虽说有对势利小人的讽刺,但个中亦有不无得意的炫耀。他热衷功名富贵,但决不会因此妨碍对人性自由的追求;同时,他也有清醒的认识:“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江上吟》)所谓功名富贵,他是得之则欣喜若狂,失之则断然否定——有什么值得留恋、钦羡的?显然,这是求之不得或得之复失的满腔愤懑,仍是牢骚语与满纸不平之气!因而,他喟然长叹:“但愿长醉不用醒。”还是长醉于酒乡来得安静,何必用清醒的眼光去看取这黑暗的现实呢?接着,他又愤愤然地否定自古以来的圣贤人物,他们不都寂寞地逝去了吗?什么也没留下,谁也不了解他们,只有那些全身保命的饮者倒还千古留名。这是李白对自古圣贤的大不敬吗?是狂妄无知吗?读者千万不可当真!此乃诗人在政治上严重受挫之后发出的牢骚语、愤激语,甚至是诅咒语!敦煌手写本《唐人选唐诗》上将此句写为“古来圣贤皆死尽”,可能更符合李白的狂傲个性,更能见出他不能为世所用的痛苦。在李白这里,痛苦的极端处常常就是一个“狂”字。杜甫对此有最真切的体认,他在《不见》中说:“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这对我们读者理解李白的真实情感大有裨益。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李白由自己的狂饮联想到陈王曹植“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曹植《名都篇》)的历史画面,不禁感慨万千。曹植虽位为藩王,却类似囚徒,长期生活在曹丕父子的猜忌排挤之中,其怀才不遇的悲愤也只能以走马射猎、狂饮美酒的方式来平息。李白从曹植的痛苦里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故而引以为同调,并借此劝主人不要吝啬那几个酒钱:“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酒尽管沽取对酌,没钱了咋办?“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诗人要费尽千金买一醉,只为“与尔同销万古愁”!至诗篇末尾,终于逼出一个久郁心中的“愁”字。
全篇以“悲”起,以“愁”结,中间的主体部分却只见酒之豪饮狂醉,综而观之,诗人是在借酒浇愁,挥斥幽愤。而李白的幽愤全以牢骚语出之,又全系于诗人的政治理想与时代社会的巨大冲突。本篇无论是傲岸不羁、纵酒狂歌的抒情形象,还是雷霆万钧、狂飚突起的抒情气势,都极富盛唐气象。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写作时间,说法不一。郁贤皓《李白集》认为此诗约作于开元二十四年(736)前后。黄锡珪《李太白编年诗集目录》系于天宝十一载(752)。一般认为这是李白天宝年间离京后,漫游梁、宋,与友人岑勋、元丹丘相会时所作。
唐玄宗天宝初年,李白由道士吴筠推荐,由唐玄宗招进京,命李白为供奉翰林。不久,因权贵的谗毁,于天宝三载(744年),李白被排挤出京,唐玄宗赐金放还。此后,李白在江淮一带盘桓,思想极度烦闷,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李白作此诗时距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有八年之久。这一时期,李白多次与友人岑勋(岑夫子)应邀到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登高饮宴,借酒放歌。诗人在政治上被排挤,受打击,理想不能实现,常常借饮酒来发泄胸中的郁积。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以抒发满腔不平之气。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篇4:李白《将进酒》原文及赏析
教材分析:
《将进酒》这首诗歌大起大落,诗文忽翕忽张。由悲转喜转狂放转激愤转癫狂,最后归结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海奔流纵横捭阖,力能扛鼎。全诗五音繁会,句式长短参差,气象不凡。此篇如鬼斧神工,足以惊天地泣鬼神,是诗仙李白的巅峰之作。
学情分析:
由于本班学生大都来自农村,加之是理科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高。朗读这一块,学生大都比较薄弱,因此希望借助这一课的学习,促进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提高学生诗歌鉴赏的水平,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朗诵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过程与方法:
1、把握诗歌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
2、学习诗歌夸张及比兴的艺术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李白不畏权贵,视金钱如粪土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
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有感情的朗读背诵。感受诗人形象。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跌宕起伏的感情。
教学方法:
问题式教学法、诵读感知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中国文人,悲欢离合求一醉,风花雪月寻一醉。
二、解题览诗
1、题目分析。
2、自由读诗。
3、分组读诗
三、分析如何饮酒
你从哪些诗句中看到了李白饮酒时的哪些情态?领略了“酒中仙”的何等风采?
四、分析为何饮酒
1、“人生得意须尽欢”,因“得意”而欢饮?
2、“烹羊宰牛且为乐”,“为乐”而饮酒?
3、“惟有饮者留其名”,李白为“留名”而饮酒?
4、古来饮者无数,李白为何偏以曹植为例?他们二人有何相似之处?
5、据上分析,李白饮酒的原因应该落脚在哪个字上?
6、诗中直接点明情感的字,我们找到了“欢”“乐”“愁”,还有一个字是什么?(悲)李白为何而“悲”?
五、美读课文
1、学生配乐诵读
2、教师范读
3.学生齐读
六、小结、作业
李白《将进酒》教学反思
篇5:李白《将进酒》原文及赏析
本学期“青年教师教学全过程赛教”高二年级语文组的参赛课题是李白的《将进酒》。
经过认真准备,加之组内各位老师的悉心指导,最终如履薄冰地完成了全过程,结果还是比老教师有所欠缺。现结合自身特点和赛前具体准备,反思如下。
其一,教教材、教别人和教自己之间的关系。
教教材是照本宣科,教别人是不加取舍,教自己是夜郎自大。所以要讲三者结合起来。因此,我一方面认真阅读《将进酒》和李白的其他作品形成自己的第一认识,一方面在网上占有大量前人的资料,另一方面深入钻研教材教参和考试相关的标准,从而试图将三者结合起来,以便形成壹加壹加壹大于三的效果。
其二,吸取借鉴其他老师教学长处的问题。
一是要拿来,勇于向别人学习。二是要与自己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尽量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切莫东施效颦,甚或邯郸学步,忘了自身。
此次讲课因为安排靠前的缘故,等后来听了很多老师的《将进酒》,想要改进已经无力回天了,只好留到下一届了——这种教学上的遗憾也是一种催我上进的力量。活到老,学到老。
其三,教师人格感染学生的问题。
语文老师文人气质会更多一些,往往与当下社会或格格不入或超然物外。只有在课堂上,我们的人格才会往古今来地宣泄而出。这次的《将进酒》教学我就借机进行了一次“不平则鸣”的古今中外大探讨,为此还专门将四十五分钟课堂教学全过程的内容实录为一片杂文,收获颇丰;学生也从中跳出树木见森林,了解了李白此诗的深刻含义。
只不过有一个度的问题:太过,则远离生活,书生意气太浓,难以说服学生。太浅,怕又口号式的宣讲,简单道理的重复,不能服众。这个还要未来进一步探讨。
最后,是“一课一得”的问题。
先要反思学生上了我这节《将进酒》有什么收获的问题。不求多,不求泛,不求虚,不求假。
再要反思“教学反思”的反思的问题。仍旧是求真务实,不空话套话;认认真真,不宽泛堆砌。
一课一得,一次一得。鉴定扎实,一步一个脚印。这就是《将进酒》这节课的反思——好风凭借力,送我上云天。
李白《将进酒》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本诗在教材中的地位及特点:
本课是苏教版选修教材《唐诗宋词选读》第三专题“放飘逸的李白诗”里面的一首诗。李白是唐代诗坛上的一座高峰,他的诗飘逸豪放,语言流转自然,他的古体诗和七绝尤为后人所称道。《将进酒》是一首鲜明体现诗人创作风格的劝酒诗,李白饮酒悲歌,一吐心中块垒,既有治国齐家的理想,又有怀才不遇的苦闷,但李白傲世的态度和豪放不羁的个性又使全诗悲而不伤,忧而不愁。蕴涵其中的开阔与旷达打动人心而又引人思考。无论是从提高个人的修养角度来讲,还是从备战高考的角度来说,李白的诗都是很好的例子。
2、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为高二年级学生,在此之前学生已学过李白的《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对李白的生平及作品主要特点有了较深的认识,因此在教学本诗时对这些不再介绍,而主要从颂读的角度来分析把握诗人的感情变化。
3、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
过程与方法
1、因声求气,诵读全诗,把握诗中句式的长短变化和韵脚的疏密转换。
2、在有感情、得法的诵读中,体会全诗思随情转,音以律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诗人借着酒兴,淋漓尽致抒发不平之气。
2、在诵读中感悟诗句间蕴含的诗人李白跌宕起伏的感情激流。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因声求气,诵读全诗,把握诗中蕴含的诗人李白跌宕起伏的感情激流。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融入诗境,吟咏诗韵,认识到李白在劝酒放歌中,吐胸中块垒,抒发多种人生感慨。
二、说教法
诵读、讨论、探究
教学手段:多媒体。
课时:一课时。
说明:对于学生来讲,他们的生活经历和社会经验与教师不同,所以他们对诗文的理解也和教师存在着差距。而对诗歌的欣赏,并不是说要教师把他们从诗歌中领悟到的思想感情、诗歌的艺术特色灌输到学生的脑海中,而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去理解,如何去欣赏。是要学生主动去思考的,要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本首诗中,琅琅上口的句子、名句非常多,学生一般都有各自所欣赏的句子。多读能加速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而让他们边读边欣赏,而且要自己来讲明原因,必然就需要仔细深入去思考,比如这句诗句好在哪里,体现了怎么样的感情,有什么样的艺术特色等等。这样就能使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主动学习,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主动学习加上教师的引导,既可以理解整首诗的内容、特色、思想,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和欣赏能力。
三、说学法
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是学生走向自主学习的根本途径,因此本节诗歌教学也十分注重学法的渗透。
1:通过强调朗读加强学生读的意识,尤其是诗歌这一体裁。
2:李白其人及其诗歌学生略知一二,通过让学生自己查找相关资料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加深学生对诗人的了解和对作品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
一、播放《唐之韵 第七集一代诗仙(上篇)》(视频),创设情境,深情导入:
二、初步感知
1、解题:
2、写作背景:
3、初读解字词知韵律——读准字音,把握节奏,掌握字词文意。
①、教师范读,学生正音。
②、播放配乐朗诵(濮存昕朗诵),初步感知全诗的韵律和气势。
③、学生诵读。
三、引领探究
①、诗歌开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采用了古代民歌中的什么手法?抒发了李白怎样的感叹?
②、“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采用什么修辞手法?请找出分析。
③、李白因何要如此纵情于酒,透过这些“劝酒词”你读到了李白什么样的情感?请举诗中诗句分析李白思想感情上的变化起伏。
④、“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是诗人的真心话吗?为什么?如何理解“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
四、合作探究
试将“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跟“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做一比较,说说二者在内容和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
五、总结升华:
六、训练检测:
七、拓展材料:
人生短短几个秋,不醉不罢休,东边我的美人,西边黄河流,来呀来个酒呀,不醉不罢休,愁情烦事别放心头。(播放音乐,欣赏《爱江山更爱美人》歌词)
八、布置作业:
1、收集有关写“酒”的古诗词。
2、背诵并默写全诗。
九、板书设计:
将进酒
李白
初步感知
引领探究 奔流到海不复回,高堂明镜悲白发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千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全诗的感情变化:悲—→乐—→愤—→狂
悲 喜(乐)(欢) 狂 ↓ 愤 狂 感情主基调:愤慨
篇6:李白唐诗《将进酒》原文释义鉴赏
李白唐诗《将进酒》原文释义鉴赏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属汉乐府《鼓吹曲·铙歌》旧题。唐代李白沿用乐府古体写的《将进酒》,影响最大。此诗为李白长安放还以后所作,思想内容非常深沉,艺术表现非常成熟。诗由黄河起兴,感情发展也像黄河之水那样奔腾激荡,不易把握。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注释
⑴将进酒:属汉乐府旧题。将(qiāng):请。将进酒选自《李太白全集》。这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十一年(752)。距诗人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达八年之久。当时,他跟岑勋曾多次应邀到嵩山(在今河南登封市境内)元丹丘家里做客。
⑵君不见:乐府中常用的一种夸语。天上来:黄河发源于青海,因那里地势极高,故称。
⑶高堂:指的是父母。青丝:黑发。此句意为年迈的父母明镜中看到了自己的白发而悲伤。
⑷得意:适意高兴的时候。
⑸会须:应当。会,须,皆有应当的意思。
⑹岑夫子:指岑(cén)勋。丹丘生:元丹丘。二人均为李白的好友。
⑺杯莫停:一作“君莫停”。
⑻与君:给你们,为你们。君,指岑、元二人。
⑼倾耳听:一作“侧耳听”。
⑽钟鼓:富贵人家宴会中奏乐使用的乐器。馔(zhuàn)玉:美好的食物。形容食物如玉一样精美。馔,吃喝。玉,像玉一般美好。
⑾不复醒:也有版本为“不用醒”或“不愿醒”。(现高中教材之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古代诗歌诗歌散文欣赏中是----但愿长醉不愿醒)
⑿陈王:指陈思王曹植。平乐:观名。在洛阳西门外,为汉代富豪显贵的娱乐场所。恣(zì):放纵,无拘无束。谑(xuè):玩笑。
⒀言少钱:一作“言钱少”。
⒁径须:干脆,只管。沽(gū):通“酤”,买或卖,这里指买。
⒂五花马:指名贵的马。一说毛色作五花纹,一说颈上长毛修剪成五瓣。
⒃尔:你。销:同“消”。
译文
你没见那黄河之水从天上奔腾而来,
波涛翻滚直奔东海,再也没有回来。
你没见那年迈的父母,对着明镜感叹自己的白发,
年轻时候的满头青丝如今已是雪白一片。
人生得意之时应当纵情欢乐,
莫要让这金杯无酒空对明月。
每个人只要生下来就必有用处,
黄金千两一挥而尽还能够再来。
我们烹羊宰牛姑且作乐,
一次痛饮三百杯也不为多!
岑夫子和丹丘生啊!
快喝吧!别停下杯子。
篇7:李白将进酒原文及翻译赏析
诗句“将进酒”的简介;
作者:李白
时代:唐朝,唐朝中期唐玄宗时期
出处:全唐诗
注音: qiāng jìn jiǔ
篇8:李白将进酒原文及翻译赏析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原题是“劝酒歌”。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萧士赟)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发抒。诗篇发端就是两组排比长句,如挟天风海雨向读者迎面扑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颍阳去黄河不远,登高纵目,故借以起兴。黄河源远流长,落差极大,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
《将进酒》篇幅不算长,却五音繁会,气象不凡。它笔酣墨饱,情极悲愤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诗篇具有震动古今的气势与力量,这诚然与夸张手法不无关系,比如诗中屡用巨额数目字(“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万古愁”等等)表现豪迈诗情,同时,又不给人空洞浮夸感,其根源就在于它那充实深厚的内在感情,那潜在酒话底下如波涛汹涌的郁怒情绪。
篇9:李白将进酒原文及翻译赏析
你有没有看到那奔腾汹涌的黄河水它滚滚向东流去,一直的奔向东海,并且永远不会回还。 在镜子里看到自己的头发慢慢的由黑色变成白色,心中不免产生了徐徐的悲伤。 早上的时候还一片青丝,到了傍晚的时候却变得如雪一般。 正是因为如此当我们在得意的时候就应该尽情的享受生活, 千万不要让喝酒的杯子空对着皎洁的`明月。 老天既然让我这样一个有才的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我想我就一定会有用武之地, 所谓的金银钱财即使花完了, 也一定会重新得到。 烹羊宰牛姑且尽情享乐, 今日相逢,我们真要干杯三百。 岑夫子、丹丘生,请快喝不要停, 我为你唱一首歌, 请你们侧耳为我细细听。 那些豪门贵族的富贵生活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但愿永远沉醉不愿清醒。 自古以来那些圣贤无不感到孤独寂寞, 唯有寄情美酒的人才能留下美名。 陈王曹植过去曾在平乐观大摆酒宴, 即使一斗酒价值十千也在所不惜,恣意畅饮。 主人啊,你为什么说钱已经不多, 快快去买酒来让我们一起喝个够。 牵来名贵的五花马,取出价钱昂贵的千金裘, 统统用来换美酒, 让我们共同来消融这无穷无尽的万古长愁!
篇10:李白《将进酒》原文翻译赏析
你难道看不见?
那黄河之水从天上奔腾而来,
波涛翻滚直奔东海,从不掉头返回。
你难道看不见?
那年迈的父母,对着明镜悲叹自己的白发,
早晨的满头青丝,怎么才到傍晚就变成雪白一片。
人生得意之时应当纵情欢乐,
不要让这金杯无酒空对明月。
每个人只要生下来就必有用处,
黄金千两一挥而尽还能够再来。
我们烹羊宰牛姑且作乐,
一次痛饮三百杯也不为多!
岑夫子和丹丘生啊!
快喝吧!不要停下来。
让我来为你们高歌一曲,
《将进酒》
请你们为我倾耳细听:
整天吃山珍海味的豪华生活有何珍贵,
只希望长驻醉乡而不愿清醒。
自古以来圣贤无不是冷落寂寞的,
只有那喝酒的人才能够留传美名。
陈王曹植当年宴设平乐观你可知道,
斗酒万千也豪饮宾主尽情欢乐。
主人呀,你为何说钱不多?
只管买酒来让我们一起痛饮。
什么名贵的五花良马,昂贵的千金狐裘,
都让令儿拿去换美酒来吧。
让我们共同来消除这无穷无尽的万古长愁!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将进酒》是一首乐府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载(公元752年),时李白在政治上失意之后,离开长安,漫游梁宋,在嵩山与友人元丹丘和岑勋相会。此时,诗人在政治上受到打击和排挤,找不到出路,心中充满悲愤和苦恼,常借酒浇愁,发泄心中的积郁,表现对现实的不满。两句中前句表现了对自己才能的高度自信,并非大言不惭,而是积极进取精神的自然流露,是为壮志;后句显示为了实现抱负,广结有识之士,为朋友慷慨解囊,轻财仗义,挥金如土,是为豪情。在豪迈旷达气概下,透露“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的悲慨。气势雄浑,感情奔放,语言平易自然,显出深厚的功力,为后世传诵之千古名句。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这两句诗表现了李白怀才不遇、仕途蹭蹬的愤慨情绪。世之所重也,李白之所轻,诗人在这里对圣贤表示了大不恭。他说,自古以来的圣贤,都已变得默默无闻,非常寂寞,他们生受尊荣,死受冷落,只有善于饮酒的写诗人,死后才能留下盛名。诗人的愤懑情绪升华到如此程度,说明了他的叛逆精神和反抗情绪十分强烈,这是封建社会对人才压抑的结果。情发于衷,满纸不平,一语千钧,气度豪纵。
篇11:李白《将进酒》原文翻译赏析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李白将进酒名家赏析
2.翻译李白将进酒
3.李白将进酒鉴赏
4.赏析李白将进酒
5.李白将进酒创作背景
6.李白将进酒作品背景
7.李白将进酒原文翻译
8.李白将进酒原文赏析
9.李白将进酒赏析
10.李白将进酒读后感
【李白《将进酒》原文释义赏析】相关文章:
1.李白将进酒原文
3.将进酒李白的原文
5.将进酒 李白
7.仿李白《将进酒》
8.将进酒赏析
10.将进酒原文注音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