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街的简介
“yibing”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三月街的简介,下面是小编给各位读者分享的三月街的简介,欢迎大家分享。
篇1:三月街的简介
三月街的简介
节日由来
相传南诏细奴罗时,观音于三月十五日到大理传经,因此每年届时,善男信女们便搭棚礼拜诵经并祭之。三月街成了讲经说佛的庙会。由于大理地处交通要道,古代云南信佛者甚众,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庙会逐渐演变成了滇西地方贸易集市和节日。大理乾隆举人师范有诗:“乌绫帕子凤头鞋,结队相携赶月街。观音石畔烧香去,元祖碑前买货来。”这就是三月街的生动描写。传统三月街是物资交易以骡马、山货、药材、茶叶为大宗。白族要对歌跳舞,彝、白、回、藏各族还要赛马欢歌。
历史传说
三月街有一些奇妙的传说。据说很久以前,有一个暴君每天吃一对人的眼球,给当地白族人带来深重的灾难。当时有个充满神奇威力的勇士,为了给白族人民除魔灭害,在三月的一天巧施妙计,把暴君骗到苍山的中和峰麓,唤来神狗消灭了他。为了纪念这个勇士和白族人民得救的大好日子,人们便每年在农历三月十五至二十日,聚集在苍山脚下,欢歌乐舞。年复一年,便形成了一年一度的“三月街”。
人们更喜欢的是另一个传说:洱海边有一个打鱼的小伙子,妻子是龙王的三公主。有年农历三月十五日晚,月亮特别皎洁。三公主抬头望月,想起那是嫦娥在月宫举办一年一度的月街。她就叫来了一条龙,夫妻双双骑着去赶月街。月亮上的街市货物繁多,看得人心花怒放,可所有的货物只能参观不能买。空手而归的夫妇俩在回家的路上商量定了一个主意:也要在苍山脚下举办一个月街,而且要让大家想买什么就能买到什么。于是,他们就来到苍山中和峰东麓的'缓坡上,种了一棵大青树,每年农历三月十五起在树下做买卖七天。于是,有了这样的一个热闹的集市,而人们习惯将这个节庆称为“月街”。
相关记载
现存最早记载三月街贸易集市的文献是400多年前明代李元阳编纂的《云南通志》。这部书的《地理志.大理府.风俗》一节中载:观音市,三月十五日在苍山下贸易各省之货。自唐永徽年间到今,朝代累更,此市不变。知是观音入大理,后人至日烧香,四方闻风,各以货来。《大理县志稿》载:“盛时百货生意颇大,四方商贾如蜀、赣、粤、浙、桂、秦、缅等地,及本省州县之云集者诸大宗生理交易之,至少者值亦数万。”
一说在南沼细奴逻时(公元649年一9),观音于夏历三月十五日在今三月街的所在地传授佛经。清代的《白国因由》载:“善男信女朔望会集,于三月十五日在榆城(即大理城)西搭篷礼拜方广经……年年三月十五日皆以蔬菜祭之,名曰观音处,后人于此交易,传为观音街,即今三月街也。”又说古代白族妇女随丈夫到天宫赶“月亮会”回来后,仿照举办起三月街。关于三月衔的情景,明清时期的典籍中多有记载。明李元阳的《云南通志》载‘“三月三日至十五日,在苍山脚下贸易各省市之贷,自唐永徽间至今,朝代累更。此市不变。”杨琼《滇中琐记》曰:“大理三月街,古称为观音市,在西门点苍山下,按此市实昉于唐永徽年间。”明末地理学家徐弘祖《徐霞客游记》记述了当时三月街的盛况:“十三省物无不至,滇中诸彝物亦无不至”,“俱结棚为市,环错纷纭。其北为马场,千骑交集,数人骑而驰于外,更队以觇高下焉。时男女杂沓,交臂不辨,乃通行场市。”《大理县志稿》亦载:“盛时百货生易颇大,四方商贾如蜀、赣、粤、渐、湘、桂、秦、黔、藏、缅等地,及本省各州县云集者殆十万计,马骡、药材、茶市、丝棉、毛料、木植、磁、铜、锡器诸大宗生理交易之,至少者亦值数万。”
形式现状
这种盛大的街期和传统集会,每年夏历三月十五日起,在大理城西点苍山中和麓举行,为期五至七天。三月街的起源与宗教活动有关。一说观音菩萨在三月十五治服了为害人民的罗刹,为此,白族人民年年相聚,举行拜祭活动,后演变为一年一度的街期,故此节又称“观音节”、“观音街”。
当时的三月街实为滇西的民族市场。由于大理自古以来就是滇西的物资交流、集散中心,故而随着白族地区经济的发展,三月街由原来的佛事活动发展成为进行物资交流和群众性文娱活动的盛会。每逢三月街时,街上人山人海,商贸云集,货物琳琅满目。
人们按照传统习惯,白天进行贸易,晚上在宿营地唱歌跳舞,热闹非凡。三月街在政府的关怀下,更加繁盛,活动内容也更加丰富,白族人民,以及附近的汉、彝、纳西、藏、僳僳、回等族群众,纷纷身着节日盛装,赶着牲畜,手携肩挑着山货药材和农副产品,聚集在苍山脚下的广场上,除进行物资交流外,还举行对歌、跳舞、射箭、赛马、球类比赛等,还要演出白剧、花灯戏。
节日胜景
大理三月好风光
农历三月,正是大理最美的季节。三月的苍山,虽然峰壑间还闪现着雪影,但杜鹃花已绽放于丛林,使以往青黑的山颜泛起了红晕。而在山的半腰,出其不意就会飘起一两幅白云织就的飘带,这时的洱海,白帆点点、岛屿隐现,岸柳轻拂如忽闪之眉睫,清波荡漾如多情之眸子,特别迷人。这样的好时节,也是节庆开始的时候。位于大理古城西门外的三月街上,到处悬挂起皮毛的色彩、布匹的色彩以及牛仔裤、西装裙的斑斓;四下飘飞着药材的异香,还有各种各样的民族美食。大理向来是茶马古道经过之地,也是商贾繁忙的地方,于是,热闹的三月街,似乎成为滇西的“春季交易会”。
火热沸腾赛马会
赛马会是三月街上最高潮的盛会。膘肥体壮的大理马以奔跑迅速、能骑善驮闻名全国,历史上大批大理马就是通过三月街的交易而流入内地的。在三月街的赛马场上,千百匹马如箭离弦、扬蹄飞奔。在飞驰的马背上,骑手们展开了勇气、智慧与速度的较量,令这春光明媚的季节多了几分阳刚之气。
篇2:大理三月街作文
我的家乡在大理古城,在每年的农历三月十五至二十一是我们大理的三月街节日。每年的这一节日,我们都会举行赛马、赶集的活动。
大理三月街,也叫做大理三月会,我们今天又称之为三月街民族节,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盛大节日,我们每年的这几天都会有放假呢。我在书上了解到了三月街的来历:原来,远在唐代的南诏国时期, 大理古城不仅是当时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南诏国与东南亚等古国进行文化交流、贸易通商的重要地方。此时佛教已传入南诏国。南诏白族人民非常崇拜佛教中的观音菩萨,于是设立了观音节—— “年年三月十五日,众皆聚焦,以蔬食祭之,名曰祭观音处。后人于此交易,传为祭观音街。”
当然关于三月街也有一个传说:古时候,有个名妖怪叫罗刹,他是个统治了大理。罗刹是鸟头人身,长一双翅膀,每天要吃几十双人眼,还在洱海中兴风作浪暴君,他使大理变成一片沼泽。观音不忍心大理人民遭受这样的灾难,变成梵僧下凡,在苍山画地为庙住下,并劝说罗刹不要作孽。罗刹不听,观音制服了罗刹后,推倒苍山莲花峰将罗刹埋在里面,从此清除了灾祸。为了报答观音,大理人民设立了三月街。
到现在,三月街不断的发展融合各族的人民,已经有许多的人慕名前来观看三月街的开幕仪式呢。听了我的介绍,你想来三月街玩吗?
篇3:大理三月街作文
记忆给人的感觉是遥远而亲切的。陌生而又熟悉的,它会让我们五味杂陈,温馨感动。
三月街。一直以来。都是大理人心中的一个情节。我的老家在大理古城,因而对三月街的情感,要更为深切一些。
那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末的事,电影《五朵金花》在大理拍摄,为拍摄各族群众赶三月街的热闹场面。有关部门在大理北门外搭建了三月街的场景,我的父亲被学校组织参与拍摄。父亲是一名普通的化学教师,或许是因为为人师表的原因,平时就很注意衣冠整洁,连中山装衣领的风纪扣都扣得好好的。
《五朵金花》电影上映后,一天,父亲回来高兴地告诉家人,在电影中赶三月街的群众场面里看到了他自己。全家人一听都兴奋起来,要求去看电影。当时。生活艰苦。花钱买票看电影是一件奢侈的事,但父母还是同意了。
去看电影前父亲叮咛全家人:他的影像在三月街牌坊出现后,赶街人群的左下角。在电影院我睁大了眼睛在攒动的人头中努力寻找父亲的影像,却始终没有找到。
80年代初。有一次我在三月街集市的一个摊位上,一位缅甸人装束的摊主正在兜售他的商品。摊位上摆着一个装了一些瓶子的木箱。木箱侧板上印有“震束棍厥”几个字,我十分惊奇地向摊主打听。他们来自缅甸。木箱是从他祖父辈一直保存下来的。
“震束棍厰”是我祖父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创造的一个肥皂制造厂,因其产品质量优良,商标为“手牌”的肥皂产品,在解放前数十年间成为大理、云南乃至东南亚的一个品牌产品。
在我很小时的侯。就听父母说过这个“手牌”肥皂的事情。而且“手牌”肥皂还是当年走出国门畅销东南亚的大理货。“手牌”一事在三月街上得到了证实,我的心里不知道有多高兴。
现在的三月街已经是闻名中外的一条街了。
从我记事开始到现在。我不知道赶了多少次三月街,每一次看到许多家庭扶老携幼地走在拥挤的人流里。我会在心中有一种莫名的开心。不为其它。就因其三月街在我看来就是普通老百姓最最开心的去处。
伴随着蛇年春节的炮仗声,春的气息已经光临美丽的大理。冥冥之中,三月街似乎在延续着什么。
正是应了那句话“千年赶一街。一街赶千年”。它一下子拓宽了我的视野,拉近了我和三月街的距离,三月街始终成为我心中最为牵挂的一个情节。
篇4:大理三月街作文
我的家乡在云南大理,那是一个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地方。
传说:云南洱海边上住着一位年轻的白族渔夫阿善。夜晚,他在月上打鱼,弹着三弦,唱起渔歌,歌声传到龙宫。龙王小女阿香听见了,来到船上,与阿善结为夫妻。三月十五,是月亮里赶集的日子,各路神仙都到月宫去买东西。阿香变成小黄龙驮着阿善去赶集。他们来到月宫,与嫦娥、吴刚一起游了大青树下的月亮街,街上热闹及了,万物透明闪亮,看得见,摸不着。他们回到村里,把月亮里赶集的情况告诉乡亲,大家决定模仿月亮街,在苍山脚下种起三株大青树,定三月十五日在大树周围摆摊设点,让四乡八寨的人前来赶集。大理的“三月街”就这样延续到今天。
要平时三月街赶集与其它地方的赶集差不多,就是进行土物产品交易。但在三月节上规模大得多,内容也丰富。主要活动是1、文艺演出。大理市及附近州县的文艺团体和企事业单位的业余演出队在会期演出各种民族文艺节目。 2、赛马。三月街第一天开幕时会组织赛马会,这是三月街最吸引人的一项活动。滇西白彝、纳西、藏、苗等各族骑手都会赶来,进行比赛。但这种比较与国际赛马不同,以娱乐为主,搞笑的.成份大,输赢倒是次要的。 3、药材集市。三月街的药材市场几乎包括了云南药材的大部份,许多当地人和商家都在这时来采购药材,如三七、贝母、葛根等。 4、普通集市。这是最主要的集市,时间也最长,主要是当地农民来出售农副业产品和土特产,如草编、大理石制品、食品、衣物、日常用品、花草树木等。 5、牲畜及宠物市场。主要交易牛、马及猫、狗、鱼、龟等宠物。 6、对歌。这是当地居民自娱自乐的活动,人们一般围成一圈,对歌、跳舞等,但外地人一般听不懂。但往往有摄影爱好者赶来收集反映民族风情的创作素材。
大理的三月街很热闹,欢迎大家光临!
篇5:《赛马三月街》教案设计
《赛马三月街》教案设计
教材简析:
《赛马三月街》是教科版实验教材三年级语文下册 “快乐读书屋四”中的第二篇课文,文章讲述的是白族少年为在三月街参加赛马和在赛马场上发生的故事。表现了白族少年的聪明、机灵 、勇敢及对赛马的热爱,同时也教育大家学习他遇事沉着、不慌张的思想品质。文章选材典型有趣,语言浅显易懂,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好教材。设计理念:本教学设计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用教材教”的指导思想,以教材为平台,培养学生动手搜集、整理信息(各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资料)的能力、给学生留下广阔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了解各民族的传统节日,让学生知道幸福的生活源自祖国,进而产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培养学生对活动参与意识与遇事沉着不慌张的思想品质。
2、了解白族最盛大的节日“三月街”,让学生通过对少数民族的了解,产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正确认识11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学习作者勇于参与的精神,教育学生遇事沉着不慌张的思想品质。学习作者按发展顺序描写活动场面的方法。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谈话:我国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大家庭,你知道我国有多少个民族吗?其中有多少个少数民族呢?你能说出他们是哪个民族的吗?欣赏课件:各民族欢度自己节日的画面,学生欣赏课件并说出自己知道的少数民族名称或相应节日名称 。
2、讲述:(画面定格在白族“三月街”上)白族是众多少数民族中的一员,这是他们的传统节日“三月街”,今天我们就跟随“快乐读书屋”(贴出快乐读书屋的图片 )走进白族的“三月街”看一看。
3、板书课题:赛马三月街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谈话质疑,激趣导读。我们知道“三月街”是白族的传统节日,那么“赛马三月街”是什么意思呢?请你走进课文和小作者“我”一起去看一看吧! 自读释疑。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画出生字、生词,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思考课题含义。(2)汇报心得: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出对课题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自读课文,质疑问难。“开火车”读课文,纠正错误读音并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里不明白?
(2)集体交流,理清层次。(课文是按赛马前、赛马中、赛马后的顺序写的。)
(3)同桌互读、探究答案:同桌按自然段互听互读,商议答案谈感受。 “三月街”热闹吗?从哪里看出来的'?赛马场上发生了什么意外的事?“我”是怎么对待的,“我”的心情怎么样?从哪儿看出来的?请你说说“我”是怎样的一个人?(4)汇报朗读、谈感受。 回答思考的问题并朗读相应的段落(按赛马前、赛马中、赛马后读课文),引导学生谈感受同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师在此处进行范读课文。
3、迁移视线、换位思考,教育学生要遇事沉着不慌张。 讨论:如果是你遇到了这件事,你会怎么办?在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你是怎么办的,说给大家听一听。
三、拓展与延伸
1、朗读比赛。
(1)组内竞赛。学生在四人小组内合作,分别选自己最喜欢的一段来读,推出组代表参加总决赛。
(2)总决赛。请几组朗诵较好的小组代表进行展示。
2、学生分组交流搜集到的资料,可以是以下几方面:
(1)各少数民族节日的介绍或由来,例如:蒙族——那达慕、彝族——火把节、高山族——丰年节、傣族——泼水节、达 斡 族——敖包会等。
(2)交流搜集到的各少数民族歌曲,可能是:《草原赞歌》、《走进西藏》、《勇敢的鄂伦春》、《 欢乐的达斡尔》等。
(3)交流歌颂少数民族或民族大团结的赞歌、诗歌等,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四、整体感知,总结升华。
孩子们,无论白族还是高山族,每一个民族都有它自己的民俗和文化。我们是祖**亲的孩子,56个民族密不可分 ,请记住美好幸福的生活源自祖国。最后让我们在歌曲《大中国》的歌声中结束本课。 播放歌曲《大中国》,师生共唱,结束本节课。
五、扩展延伸
以当地特有的少数民族如:回族为例展开调查,了解当地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篇6:《赛马三月街》教案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培养学生参与活动的意识和遇事沉着不慌张的思想品质。
2、了解白族最盛大的节日“三月街”,让学生通过对少数民族的了解,产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正确认识11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学习作者勇于参与的精神,培养学生遇事沉着不慌张的思想品质。学习作者按发展顺序描写活动场面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关于白族“三月街”和其他少数民族节日的)、歌曲《大中国》。
学生搜集各少数民族的资料及诗歌、民歌等。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我国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大家庭,你知道我国有多少个民族吗?
(欣赏各民族欢度自己节日的画面,并说出自己知道的少数民族名称或相应节日名称。)
2、(画面定格在白族“三月街”上)白族是众多少数民族中的一员,这是他们的传统节日“三月街”,今天我们就跟随“快乐读书屋”(贴出快乐读书屋的图片)走进白族的“三月街”看一看。
3、板书课题:赛马三月街
(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愉快地接受新知。课件上优美的画面,动听的乐曲,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谈话质疑,激趣导读。
我们知道“三月街”是白族的传统节日,那么“赛马三月街”是什么意思呢?请你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吧!
(1)自读释疑。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画出生字、生词,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思考课题含义。
(2)交流体会。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出对课题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自读课文,质疑问难。
“开火车”读课文,纠正错误读音并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里不明白?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总结、质疑的能力,帮助学生更快、更有效地学习新知识。)
(2)集体交流,理清层次。(课文是按赛马前、赛马中、赛马后的顺序写的。)
(3)同桌互读、探究答案。
“三月街”热闹吗?从哪里看出来的?赛马场上发生了什么意外的事?
“我”是怎么对待的,“我”的心情怎么样?从哪儿看出来的?
请你说说“我”是怎样的一个人?
(4)汇报朗读、谈感受。
回答思考的问题并朗读相应的段落(按赛马前、赛马中、赛马后读课文),引导学生谈感受同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师也可以范读课文。
3、讨论:如果在一次活动中发生了意外的事,你会怎么办?在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你是怎么办的,说给大家听一听。教育学生要遇事沉着不慌张。
三、整体感知,总结升华
无论白族还是高山族,每一个民族都有它自己的民俗和文化。我们是祖**亲的孩子,56个民族密不可分,请记住美好幸福的生活源自祖国。最后让我们在歌曲《大中国》的歌声中结束本课。
播放歌曲《大中国》,师生共唱,结束本节课。
篇7:《赛马三月街》教案
教材分析:
《赛马三月街》是教科版教材语文第六册快乐读书屋四的第二篇课文,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民族风情。共有两篇主体课文《赛龙舟》和《爆竹声声》,以及两篇略读课文《高山族丰年节》和《赛马三月街》。“能说会写”的内容是介绍一个民族节日的活动。《赛马三月街》讲的是白族少年为在三月街参加赛马做的准备工作和在赛马场上发生的故事。表现出了白族少年的聪明、机灵、勇敢和对赛马的热爱。文章浅显易懂,但是篇幅较长。
对象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能独立查字典、词典,掌握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对课文内容也初步有了自己的见解。
环境分析:
班级有多媒体设备,能满足课堂所需资源的要求。
教法与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学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这又是快乐读书屋的第二篇文章,因此,本节课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和“用教材教”的指导思想,给学生留下了广阔的学习空间。采用给学生提前布置预习提纲的方法,让学生课前自己读课文,借助字典、词典和其他工具书,解决生字、新词以及课文中浅显的问题,自己解决不了的,再在课堂上师生共同交流。做到“教学生不会的”“给学生需要的”。这篇课文篇幅虽然长,但是内容浅显,所以,整节课主要以学生汇报为主。另外带了一篇短文《三月街的来历》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认识本课11个生字,理解词语。
2、了解白族最盛大的节日“三月街”,让学生通过对少数民族的了解,产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重、难点:
学习作者按发展顺序描写活动场面的方法。
教学流程:
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1、师:昨天我们已经和台湾的高山族人民一起过了丰年节,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个少数民族――――白族,他们也同样能歌善舞,看,他们唱着歌来了。(出示课件歌曲《赶月街》)
2、师:歌中唱的大家来赶什么。?(三月街)三月街是白族的盛大的节日,大家来赶三月街,三月街中赛马来,下面我们就一起同课文中那个白族少年一起去赛马吧。(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读书情况
师:昨天我们已经布置了预习,下面就来汇报你们的预习情况。首先来读课文。(指名开火车读)
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我”想参加三月街的赛马,央求阿爸答应,阿爸答应了,可是在赛马场上我的马因为缺乏训练结果与别的马跑了相反的方向,我虽然拔了很多旗可是结果不算)
设计目的:此环节的设计目的是检查学生读课文的情况,是不是能把课文读通。并大概了解课文内容。
2、检查字词:
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名开火车生读并组词。并对个别的字,例如“痒”、“赚”交流识记方法。
设计目的:此环节的设计目的是检验学生识字的情况,看学生是否会认并且有自己独特的识记方法。
3、检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掌握
师:读了课文,你关于三月街或者白族人民知道了什么?
(1)学生汇报自学提纲上的第2题,师相机点拨以及相机进行朗读训练。学生可能回答的应该有以下几个方面:
A、三月街热闹(第一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中的描写)
B、三月街是白族同胞的“民族节”
C、三月街的地点或白族人生活的地点
D、白族人喜欢骑马且马术精湛(第二自然段中阿妈和阿爸的对话以及第七自然段的描写)
E、白族人民很开朗、幽默、豁达(比赛中赛马场上其他选手的表现和公布比赛结果时大家捧腹大笑的场面)
注:在汇报到“三月街开市很热闹”时指导朗读,读出节日的欢乐气氛。。如果学生读得不是很好老师范读,再知名读,学生评价或自评。最后全班齐读。
(2)汇报自学提纲上的第3题(此题也是文前阅读提示题)
这个问题学生很容易就能找到,让学生把相关的段落读一读即可。
师:读了这段再结合插图从这里可以看出“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骑术精湛、机灵勇敢的孩子)
(3)汇报自学提纲第4题
师:课文题目是《赛马三月街》写的是我在三月街中赛马的事,可是课文是直接就写我在赛马场上怎样赛马吗?
(不是)先写什么?又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先写赛马前央求阿爸答应我赛马以及赛马前的准备,又写了赛马时的情景,最后写赛马的结果和赛马后我的心情)
师:那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将赛马这个活动写清楚的?(事情发展的顺序)我们在写叙事的`作文时也要按照这样的顺序去写。
设计目的:此环节主要是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写作方法的掌握情况,几个问题的设计一步步引导学生解决课文重难点,并为后面的习作打基础。
三、拓展阅读
师;三月街的气氛如此喜庆热闹,可你知道三月街的来历吗?(出示课外阅读《三月街的来历》)
自学要求:
1、轻声读,了解三月街的来历。
2、组内互相讲一讲,推选出讲的最好的,讲给全班听。
3、全班交流三月街的两个来历的传说。
设计目的:此环节的设计目的是拓展学生阅读范围,了解三月街的由来也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激发情感,总结升华。
1、师:孩子们,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我国一共有56个民族,每一个民族都有它自己的民俗和文化。(出示苗族、蒙古族、回族、满族、藏族、彝族、朝鲜族等少数民族的图片)回去从这些或者其他民族中(包括我们汉族)任选一个收集他们有什么传统节日或者民俗文化、传说等等。在下节课能说会写中与大家交流,看谁讲得最生动。
2、师:每个民族都是祖**亲的孩子,56个民族密不可分,请记住美好幸福的生活源自祖国。最后让我们在歌曲《爱我中华》的歌声中结束本课。
设计目的:最后让学生明确各个民族之所以能如此安居乐业、生活幸福都源于各民族的团结安定、祖国的繁荣富强,激发学生的爱民族、爱祖国的情感。
板书设计:
快乐读书屋四
赛马三月街
赛马前
赛马时
赛马后
事情发展顺序
篇8:三月街节日常识
三月街节日常识
三月街亦称“观音市”、“观音街”;“祭观音街”,白族传统盛大节日,也是白族传统的民间物资交流和文娱活动的盛会,流行于云南大理等地。
三月街每年农历三月十五至二十一日在大理城西的点苍山脚下举行。最初它带有宗教活动色彩,后来逐渐变为一个盛大的物资交流会。明清时期,四川、西藏、江南各省都有商人到此贸易。它不仅是个交换场所,还是表演各种舞蹈和赛马、竞技的园地。
相传南诏细奴罗时,观音于三月十五日到大理传经,因此每年届时,善男信女们便搭棚礼拜诵经并祭之。三月街成了讲经说佛的庙会。由于大理地处交通要道,古代云南信佛者甚众,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庙会逐渐演变成了滇西地方贸易集市和节日。大理乾隆举人师范有诗:“乌绫帕子凤头鞋,结队相携赶月街。观音石畔烧香去,元祖碑前买货来。”这就是三月街的生动描写。传统三月街是物资交易以骡马、山货、药材、茶叶为大宗。白族要对歌跳舞,彝、白、回、藏各族还要赛马欢歌。
现存最早记载三月街贸易集市的文献是400多年前明代李元阳编纂的《云南通志》。这部书的《地理志。大理府。风俗》一节中载:观音市,三月十五日在苍山下贸易各省之货。自唐永徽年间到今,朝代累更,此市不变。知是观音入大理,后人至日烧香,四方闻风,各以货来。《大理县志稿》载:“盛时百货生意颇大,四方商贾如蜀、赣、粤、浙、桂、秦、缅等地,及本省州县之云集者诸大宗生理交易之,至少者值亦数万。”
一说在南沼细奴逻时(公元649年一902年),观音于夏历三月十五日在今三月街的`所在地传授佛经。清代的《白国因由》载:“善男信女朔望会集,于三月十五日在榆城(即大理城)西搭篷礼拜方广经……年年三月十五日皆以蔬菜祭之,名曰观音处,后人于此交易,传为观音街,即今三月街也。”又说古代白族妇女随丈夫到天宫赶“月亮会”回来后,仿照举办起三月街。关于三月衔的情景,明清时期的典籍中多有记载。明李元阳的《云南通志》载‘“三月三日至十五日,在苍山脚下贸易各省市之贷,自唐永徽间至今,朝代累更。此市不变。”杨琼《滇中琐记》曰:“大理三月街,古称为观音市,在西门点苍山下,…。按此市实昉于唐永徽年间。”明末地理学家徐弘祖《徐霞客游记》记述了当时三月街的盛况:“十三省物无不至,滇中诸彝物亦无不至”,“俱结棚为市,环错纷纭。其北为马场,千骑交集,数人骑而驰于外,更队以觇高下焉。时男女杂沓,交臂不辨,乃通行场市。”《大理县志稿》亦载:“盛时百货生易颇大,四方商贾如蜀、赣、粤、渐、湘、桂、秦、黔、藏、缅等地,及本省各州县云集者殆十万计,马骡、药材、茶市、丝棉、毛料、木植、磁、铜、锡器诸大宗生理交易之,至少者亦值数万。”
这种盛大的街期和传统集会,每年夏历三月十五日起,在大理城西点苍山中和麓举行,为期五至七天。三月街的起源与宗教活动有关。一说观音菩萨在三月十五治服了为害人民的罗刹,为此,白族人民年年相聚,举行拜祭活动,后演变为一年一度的街期,故此节又称“观音节”、“观音街”。
当时的三月街实为滇西的民族市场。由于大理自古以来就是滇西的物资交流、集散中心,故而随着白族地区经济的发展,三月街由原来的佛事活动发展成为进行物资交流和群众性文娱活动的盛会。每逢三月街时,街上人山人海,商贸云集,货物琳琅满目。
人们按照传统习惯,白天进行贸易,晚上在宿营地唱歌跳舞,热闹非凡。三月街在政府的关怀下,更加繁盛,活动内容也更加丰富,白族人民,以及附近的汉、彝、纳西、藏、僳僳、回等族群众,纷纷身着节日盛装,赶着牲畜,手携肩挑着山货药材和农副产品,聚集在苍山脚下的广场上,除进行物资交流外,还举行对歌、跳舞、射箭、赛马、球类比赛等,还要演出白剧、花灯戏。
【三月街的简介】相关文章:
2.明清街
3.街搭开场白
4.诚信街工作方案
5.三月朋友圈
6.三月寄语
7.三月节日
8.三月文案
9.扫街作文300字
10.孤街冷巷美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