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堂震撼的“感恩父母”主题教育课
“越来越好”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上一堂震撼的“感恩父母”主题教育课,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上一堂震撼的“感恩父母”主题教育课,欢迎阅读与收藏。
篇1:上一堂震撼的“感恩父母”主题教育课
上一堂震撼的“感恩父母”主题教育课
上一堂震撼的“感恩父母”主题教育课文/朱德霞
感恩教育一直是班级主题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那么,如何上一堂震撼的“感恩父母”主题教育课呢?
一、课前要了解学生特点
要想让感恩教育富有成效,就必须要了解学生的特点。现在的学生并不是人们常说的不知道感恩,只不过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他们很多都是独生子女,身上或多或少都有点“独生子女综合征”,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对别人要求完美,对自己要求放松;他们中有很多人并不认为顶撞父母是一种忤逆行为,而是感觉父母是最亲近的人,顶撞一下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其实内心深处还是很尊敬他们的;还有的想着我现在不感恩是没有条件,等以后发达了给父母买一座海滨别墅,让他们颐养天年,将来发财了,让父母吃天下最好的,穿天下最好的,用天下最好的;再加上很多青少年学生都处在第二逆反期,性格张扬、叛逆。
二、用故事来感动学生
了解了学生特点之后,用一些故事来启发学生的感恩情愫是一种不错的选择。班主任可以这样开头: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父母都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父母在我们心中,是“伟大”的代名词。父母的爱是无私的,是深沉的,是不计回报的。
然后开讲: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对母子参团旅游,在自由活动时,他们远离了团队。贪玩的儿子一不小心就要向悬崖下滑落。母亲眼疾手快,一把抓住了儿子的手,另一只手死死地抓住了崖边的一株小树。母亲比较瘦弱,无法将儿子拉上来,又由于地处偏僻,没有人能听到他们的求救声。一分钟,两分钟……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当导游最终找到并找人把他们救上来时,已经是七个小时之后的事了。我们无法想象一位纤弱的母亲如何能抓住她悬在半空中、重达七八十斤的儿子长达七小时之久,连科学家们也为之惊叹,因为这是从科学角度无法解释的奇迹。
总结:这个故事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心灵上的震撼,()更让我们体会出那比大海还要深沉的母爱。也许表现的形式有所不同,但我们的父母不是一直给予我们最无私的爱吗?正如我们的父母总是“爱”吃鱼头和鸡肋,而把精华的部分都留给了我们。难道我们非要经历一次坠崖才能感受得到父母的爱吗?
为了巩固一下效果,可以再讲第二个故事。同学们,另一个故事更加凄美:一位身患绝症的年轻母亲,在她临终前,微笑着对她年幼无知的女儿说:“孩子,妈妈要到一个遥远的地方去了,你如果想妈妈的`话,就嘴里含一块糖,妈妈就知道了。”母亲死后,女儿因为想念妈妈,养成了每天吃糖的习惯。直到结婚那几天,由于高兴,再加上比较忙,忘了吃糖,结果在婚礼上突然晕厥了。在被送到医院救治后,听了医生的一席话,女儿一切都明白了。医生说女儿从小就患有癫痫病,只有经常吃糖,才不会犯病发作。
故事讲完后,可以先请几个学生谈一下感想。班主任最后总结如下:读了这个故事,父母之爱无法解释,也无需解释。羊有跪乳之恩,乌鸦有反哺之情。连动物都知道感恩,何况作为我们万物主宰的人类?
这样的故事很多,只要班主任留心,一定可以搜集到更多、更好的故事。重要的是讲的故事要有穿透力,能让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
三、用语言来启发行动
孩子毕竟是孩子,你不教育,他们很多东西并不知道。在心灵震撼之后,我们还要用语言来激发他们,让他们感到及时感恩的必要性,自发地付诸感恩行动。
班主任可以这样说:曾经看到一项关于“一个人一生中能和父母亲在一起有多长时间”的调查,其中有一项结果表明:从一个人上大学离开家那天起,到父母亡故那天为止,子女和父母平均待在一起的时间只有约一百个小时。区区一百个小时,也许你不信,但这确是真实的情况。你的工作,你的应酬是你没时间和父母待在一起的理由。平时忙点也就算了,好不容易有了假期,但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和同学、和朋友的聚会上。父母能分到几分钟?看了这则报道,我真希望它不是真的,因为我很难想到我们这么年轻的父母将只有这么少的时间和我们在一起。最后号召一下:同学们,不要让生命留下遗憾!还等什么?感恩父母,从现在做起。
四、用活动来验收成果
感恩教育应该是一项长期的教育活动。所以班级在“感恩父母”主题班会后要有一些后续教育活动。例如,让全体学生给父母亲写封信,在家长会的时候发给家长;鼓励学生每天回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不要再把父母的付出看成是一种理所当然,要学会用不同方式向父母表达感谢;在放假或周末安排一些主题活动日,如“让爸爸妈妈休息一天”“今天微笑日”等。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将感恩行动落到实处。
感恩教育不在于让学生对着父母多说几声“我爱你们”,也不在于像某校做的那样,让全校学生在操场上给父母洗脚。重要的是把感恩付诸行动,让学生明白,我们现在能天天和父母待在一起,应该好好珍惜。感恩父母其实很简单,只要我们将他们放在心上,记得一些与他们有关的重要日子,帮他们做做家务,时不时地送上一些惊喜和感动,和他们分享你的趣闻,耐心地倾听他们的唠叨,满足他们一些小小的愿望,一个微笑,一个拥抱,一个电话,一个问候,一声关切……
如果感恩父母的主题教育能这样进行,一定能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作者单位 安徽省芜湖市万春中学)
篇2:上一堂震撼的感恩父母主题教育课论文
上一堂震撼的感恩父母主题教育课论文
感恩教育一直是班级主题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那么,如何上一堂震撼的“感恩父母”主题教育课呢?
一、课前要了解学生特点
要想让感恩教育富有成效,就必须要了解学生的特点。现在的学生并不是人们常说的不知道感恩,只不过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他们很多都是独生子女,身上或多或少都有点“独生子女综合征”,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对别人要求完美,对自己要求放松;他们中有很多人并不认为顶撞父母是一种忤逆行为,而是感觉父母是最亲近的人,顶撞一下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其实内心深处还是很尊敬他们的;还有的想着我现在不感恩是没有条件,等以后发达了给父母买一座海滨别墅,让他们颐养天年,将来发财了,让父母吃天下最好的,穿天下最好的,用天下最好的;再加上很多青少年学生都处在第二逆反期,性格张扬、叛逆。
二、用故事来感动学生
了解了学生特点之后,用一些故事来启发学生的感恩情愫是一种不错的选择。班主任可以这样开头: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父母都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父母在我们心中,是“伟大”的代名词。父母的爱是无私的,是深沉的,是不计回报的。
然后开讲: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对母子参团旅游,在自由活动时,他们远离了团队。贪玩的儿子一不小心就要向悬崖下滑落。母亲眼疾手快,一把抓住了儿子的手,另一只手死死地抓住了崖边的一株小树。母亲比较瘦弱,无法将儿子拉上来,又由于地处偏僻,没有人能听到他们的求救声。一分钟,两分钟……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当导游最终找到并找人把他们救上来时,已经是七个小时之后的事了。我们无法想象一位纤弱的母亲如何能抓住她悬在半空中、重达七八十斤的儿子长达七小时之久,连科学家们也为之惊叹,因为这是从科学角度无法解释的奇迹。
总结:这个故事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心灵上的震撼,更让我们体会出那比大海还要深沉的母爱。也许表现的形式有所不同,但我们的父母不是一直给予我们最无私的'爱吗?正如我们的父母总是“爱”吃鱼头和鸡肋,而把精华的部分都留给了我们。难道我们非要经历一次坠崖才能感受得到父母的爱吗?
为了巩固一下效果,可以再讲第二个故事。同学们,另一个故事更加凄美:一位身患绝症的年轻母亲,在她临终前,微笑着对她年幼无知的女儿说:“孩子,妈妈要到一个遥远的地方去了,你如果想妈妈的话,就嘴里含一块糖,妈妈就知道了。”母亲死后,女儿因为想念妈妈,养成了每天吃糖的习惯。直到结婚那几天,由于高兴,再加上比较忙,忘了吃糖,结果在婚礼上突然晕厥了。在被送到医院救治后,听了医生的一席话,女儿一切都明白了。医生说女儿从小就患有癫痫病,只有经常吃糖,才不会犯病发作。
故事讲完后,可以先请几个学生谈一下感想。班主任最后总结如下:读了这个故事,父母之爱无法解释,也无需解释。羊有跪乳之恩,乌鸦有反哺之情。连动物都知道感恩,何况作为我们万物主宰的人类?
这样的故事很多,只要班主任留心,一定可以搜集到更多、更好的故事。重要的是讲的故事要有穿透力,能让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
三、用语言来启发行动
孩子毕竟是孩子,你不教育,他们很多东西并不知道。在心灵震撼之后,我们还要用语言来激发他们,让他们感到及时感恩的必要性,自发地付诸感恩行动。
班主任可以这样说:曾经看到一项关于“一个人一生中能和父母亲在一起有多长时间”的调查,其中有一项结果表明:从一个人上大学离开家那天起,到父母亡故那天为止,子女和父母平均待在一起的时间只有约一百个小时。区区一百个小时,也许你不信,但这确是真实的情况。你的工作,你的应酬是你没时间和父母待在一起的理由。平时忙点也就算了,好不容易有了假期,但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和同学、和朋友的聚会上。父母能分到几分钟?看了这则报道,我真希望它不是真的,因为我很难想到我们这么年轻的父母将只有这么少的时间和我们在一起。最后号召一下:同学们,不要让生命留下遗憾!还等什么?感恩父母,从现在做起。
四、用活动来验收成果
感恩教育应该是一项长期的教育活动。所以班级在“感恩父母”主题班会后要有一些后续教育活动。例如,让全体学生给父母亲写封信,在家长会的时候发给家长;鼓励学生每天回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不要再把父母的付出看成是一种理所当然,要学会用不同方式向父母表达感谢;在放假或周末安排一些主题活动日,如“让爸爸妈妈休息一天”“今天微笑日”等。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将感恩行动落到实处。
感恩教育不在于让学生对着父母多说几声“我爱你们”,也不在于像某校做的那样,让全校学生在操场上给父母洗脚。重要的是把感恩付诸行动,让学生明白,我们现在能天天和父母待在一起,应该好好珍惜。感恩父母其实很简单,只要我们将他们放在心上,记得一些与他们有关的重要日子,帮他们做做家务,时不时地送上一些惊喜和感动,和他们分享你的趣闻,耐心地倾听他们的唠叨,满足他们一些小小的愿望,一个微笑,一个拥抱,一个电话,一个问候,一声关切……
如果感恩父母的主题教育能这样进行,一定能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篇3:《感恩父母》主题教育课教学设计
《感恩父母》主题教育课教学设计
一、教育目的:
通过学生自我教育活动,学习、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体会父母、师长、亲人、同学、朋友之间的无私的亲情、友情,懂得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真正内涵。更重要的是懂得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风顺,种种失败、无奈都需要我们勇敢地面对、旷达地处理。从而培养自己的责任感,努力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创造一个美好、和谐的社会。
二、时间:20xx年6月6日下午第二节课
三、地点:预备(1)班教室
四、班会课课前准备:
1、收集素材,制作幻灯片
2、要求学生想好感谢父母的一句话
3、请学生带手工纸,剪刀
五、主题教育课过程:(串联词及节目单)
师:感恩是对生命恩赐的领略,感恩是对生存状态的释然,感恩是对现在拥有的在意
感恩是对有限生命的珍惜,感恩是对赐予我们生命人的牵挂,感恩是对陌路关爱的震颤
预备(1)班主题教育《感恩亲情》,现在开始首先请同学们听一个故事《苹果树》
师:你也许会想,男孩对树太残酷了,但是那正是我们所有人对待父母的方式啊!这是每个人的故事,树就是我们的父母。当我们年幼的时候,我们愿意和爸爸妈妈玩。当我们长大成人,我们就离开了父母,只有我们需要一些东西或者遇到麻烦时,才会回来。不论怎样,父母总是支持我们,竭力给我们每一样能让我们高兴的东西。
下面请欣赏配乐散文《秋天的怀念》
师:生命的诞生大致相同,但生命的逝去则千态万状,让人刻骨铭心,难以忘却。我常想起那些与我擦肩而过生命慷慨,给我的现在、未来的希望,就算一切没有,还有回忆留下。从小到大,聚到分散,欢笑与泪都让人感谢生命。
下面请林嘉俐同学讲述故事《天亮了》
欣赏flash《天亮了》
师: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私的,不求回报的。我们班的家长就是这样的。下面请大家都来看看我们的家长的一些心里话。
配乐朗诵《父母的话》
师:学会感恩,是为了擦亮蒙尘的心灵而不致麻木,学会感恩,是为了将无以为报的点滴付出永铭于心。譬如感恩于为我们的成长付出毕生心血的父母双亲。正是因为他们对我们无私的付出,才会有我们现在丰硕的成果。其实生活中有很多感动我们的事情,场景。只要我们用心去体会,就能真切地感受到。请看公益广告《洗脚》
请大家想一想,对于父母对我们的关爱,我们又能做出怎样的回报?我们曾为父母做过什么?我们能为父母做些什么?
好了,大家都说了自己的很多想法了。下面请单婷婷讲述故事《鲁本厄尔的礼物》
师:饮其流者怀其源,学其成时念父母。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在我们从顽皮稚童到青涩少年再到风华青年的生命历程中,父母,都是最值得我们尊重和感恩的人。马上就要到父亲节了,我们一定有很多话要对爸爸说。请同学们把手工纸剪成心形把想说的话写在上面。让我们听着《感恩的心》,在林栖西同学画的大树上贴上你的心里话,制成一棵感恩树。
师:“感恩”之心,就是对世间所有人所有事物给予自己的帮助表示感激,铭记在心;“感恩”之心,就是我们每个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阳光雨露,一刻也不能少。有了他,你的生活中便有了一处处动人的风景。“感恩”是一种对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每一位不忘他人恩情的人萦绕心间的情感。“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是一片肺腑之言。在感恩的空气中,人们可以认真、务实地从最细小的一件事做起;在感恩的空气中,人们自发地真正做到严于律已宽以待人;“感恩”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本性,是一个人不可磨灭的良知,感恩是一切良好非智力因素的精神底色,感恩是学会做人的支点。在感恩的空气中,人们正视错误,互相帮助;在感恩的空气中,人们将不会感到自己的孤独。
同学们,让我们感恩一切与我们有缘的人吧,无论他对你好或是坏,甚至是你的对手或敌人,我们都应该感谢他。预备(1)班《感恩父母》主题主题教育课到此结束。
篇4:千万师生同上一堂国家安全教育课主题观后感
观看2022年千万师生同上一堂国家安全教育课,让我懂得了很多关于国家安全的知识。
4月15日是第7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今年的主题是“树牢总体国家安全观、感悟新时代国家安全成就、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氛围”。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从保护人民健康、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要紧紧围绕“疫情防控”这个中心,做好国家安全各项工作。其中,舆论战线最为隐蔽、交锋最为激烈、对国家安全的潜在破坏性强,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维护国家安全。
“关口”前移,积极引导舆论正面发声。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亲自指挥下,全国上下迅速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全社会积极响应号召,与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上演了一幕幕战天斗地的感人故事,涌现出一大批英雄模范人物。84岁高龄仍奋战在武汉抗疫一线的钟南山院士、舍生忘死甘为“生命摆渡人”的顺丰快递小哥汪勇、身患“渐冻症”仍坚守火线的医院院长张定宇、使用轮椅送治患者却不幸感染去世的社区工作者廖建军等等,他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是中国故事和中国力量的生动诠释,他们才是我们最应该追捧的“星”!
面对这些英雄模范人物,要提前科学谋划,分批次、多层次、全覆盖地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种新闻媒介开展宣传,制作反映干部群众团结一心、共克时艰的新闻作品,大力弘扬、广为传播先进人物事迹,真正做到强人心、暖人心、聚民心,在全社会积蓄起战胜疫情的磅礴精神力量。
“关卡”外置,依法处置谣言舆情炒作。极少数人在网络上散布各种不实谣言,引发群众恐慌。更有甚者,部分境内外媒体罔顾事实真相,热衷于把疫情政治化,对中国进行无故责备和污名化,把中国当成“替罪羊”,向中国“甩锅”。所谓“中国原罪论”“中国耽误论”甚嚣尘上,在西方国家中颇有市场。殊不知,中国人民为全球疫情防控做出了重大贡献和巨大牺牲,英雄的武汉和武汉人民更是以“封城”76天这一近乎悲壮之举,为防止疫情向国内国际蔓延创造了宝贵窗口期。更何况,疫情面前人类皆是命运共同体,唯有守望相助,才能共克时艰。
面对谣言和舆情,一方面要正视存在的问题,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增强疫情防控工作的主动性和透明度,最大程度增强公众信心,争取社会支持;另一方面,要加强网络媒体治理,推动落实主体责任、主管责任和监管责任,坚决依法依规打击各类谣言,凝聚抗击疫情的强大社会合力,营造齐心战疫、科学战疫、群防群控的舆论氛围。
篇5:千万师生同上一堂国家安全教育课主题观后感
2022年千万师生同上一堂国家安全教育课,这堂思政大课加深了我们对于国家安全相关内容的认识和理解。
2022年4月15日是第7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今年国家安全教育日的活动主题为“树牢总体国家安全观、感悟新时代国家安全成就、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氛围”。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十八届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脱贫攻坚进入“倒计时”,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打造人人有责、环环相扣、面面俱到的国家安全“新高地”,对提高全民国家安全法治意识具有很强的示范带动作用,也对增强防范和抵御安全风险能力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打造国家安全“新高地”,用好人人有责的“指挥棒”。国家安全归根结底是保障人民利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为人民安全保驾护航。要强化主体责任落实,同步层层签订“责任状”,明确安全内容“路线图”,让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意识驱动前行,自觉转化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社会共识。要用好人人有责的“指挥棒”,牢牢守住安全底线,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法治意识,充分发挥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营造全民参与、共同维护的安全氛围。同时,要发挥“主人翁”意识积极作为,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牢牢掌握舆论主动权,自觉抵制危害国家安全不当言论和表现行为,确保打赢总体国家安全的“主动仗”。
打造国家安全“新高地”,构筑环环相扣的“闭环链”。构建国家安全治理共同体,监督是国家安全体系“闭环链”中极为重要的一环,是链接好政治、国土、军事、经济、文化、社会、科技安全等方面的“枢纽”“关节”。要科学研判国家安全新形势新变化,权衡“发展”与“安全”的关系,捍卫政治安全,把经济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支柱,把维护好、保障好国家安全作为应尽义务和应有权利。要牢牢把握国家安全的前沿阵地,用好信息公开机制体制,加强甄别、自觉抵制个人信息泄露、网络传销、电信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另外,要利用好法治与自治的“链接点”,增强化危为机的斗争本领,能够有效应对风险挑战,化解社会矛盾。
打造国家安全“新高地”,共绘面面俱到的“新蓝图”。“明者防祸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国家安全是维护社会稳定、协同经济发展的“压舱石”,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方略。全国人民携手同绘“新蓝图”,就要把党的全面领导落到实处,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凝聚起守望相助、偕作偕行的磅礴之力。在全球战疫之际,要以国家安全教育日为契机,突出公共卫生安全、生物安全等宣传教育内容,丰富专题讨论、知识竞赛等形式,拓宽教育培训覆盖面,让社会共识推动时代发展,勇立新时代“潮头”。要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适应新形势下的新表现,用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在历史更迭中,把握住立足当下、放眼长远的应有之义,培育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安全力量。
安不可忘危,治不可忘乱。打造国家安全“新高地”,尽己所能、全力而为,携手共绘安全与发展的最大“同心圆”。
篇6:千万师生同上一堂国家安全教育课主题观后感
看了2022年千万师生同上一堂国家安全教育课,这堂课让我知道了国家安全的重要性,也了解到很多国家安全的知识。
国防,是一个国家的根本,他捍卫了我们国家的领土完整,也保障了人民的生活安全,为社会主义建设保驾护航。
然而许多人都认为,现在是和平年代,国防根本没有用,不如拿钱搞经济。他们不知道,如果没有强有力的国防,再雄厚的经济实力也会化为乌有。阿富汗,经济实力还算不错的一个国家,但是,一次海湾战争,便让这片土地顿时间满目疮痍,人民流离失所,无数的难民在街头乞讨为生,沦落到任人宰割的地步,这难道不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吗?反过来,美国等国家如果没有强有力的国防护卫他们的本土,怎么敢挑起这样一场战争?
落后就要挨打,我们国家的经济日益强大,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对一些霸权主义国家来说,是一个威胁,发展国防是我们保卫祖国最有效的途径。
曾几何时,我们的祖先,依靠那万里长城,保卫自己的国家,阻挡了北方蛮族的入侵,但抗战前夕,又有多少将士在万里长城上洒下热血,却阻挡不住日寇的铁蹄踏入中原的土地,肆意践踏,奴役我们的同胞。这些血的教训告诉我们,国防需要不断的发展,只有国防有了发展,人民的生产劳动才能有保障,国家的发展才会有欣欣向荣的面貌。
作为新世纪的主人,我们更要努力学习,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也将走上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岗位,这就要求我们要好好学习,谨记老师家长的教诲,我们要培养我们的爱国之心,为国家的国防事业尽上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我们要继承革命先辈的遗志,不辜负他们在五星红旗上洒下的鲜血,以自己的满腔热血,使中国不仅成为经济强国,更要成为国防强国。
国防,你是我们骄傲的资本,我们一定会在你的带领下,让五星红旗飘扬在亚洲的东方,世界的东方。
【上一堂震撼的“感恩父母”主题教育课】相关文章:
1.感恩父母主题班会
2.主题教育课教案






文档为doc格式